如何評價The salt of the Earth~地球之鹽 這部紀錄片?


我刷了三次這部片子 第三次是在電影資料館看的 當然我只是個攝影愛好者 技術層面我無法去評價 單從他初到法國 放棄他最擅長的經濟學 轉身投入攝影已經是大部分人無法去做到的

在剩餘的十幾年中幾乎走遍了地球上最貧困的地區 在大銀幕上看他那些作品完全又一次被震撼 你要知道他在完成《創世紀》影集後心靈受到重創 對人類失去了信心 甚至跟妻子XO完後出來的 Sperm都是帶血的(詳情參照他在TED上的演講)

之後又轉身回國去恢復祖父留下的荒地 現在已經有超過400w株樹 現在那裡已經成了國家公園

還有我最想說的是這些事背後的功臣:薩爾加多的妻子 從頭到尾無條件支持自己的丈夫 起初收入全用來買器材 到後來拿著薩爾加多的作品到處跑去出版 後來恢復荒地也是她的主意 現在他的幾乎所有攝影集都是她操辦的 得妻如此 夫復何求.

我佩服的人不多 他算一個。

第一次在逼乎答題 多多包涵。


人物攝影師玩火自焚,回頭是岸。

攝影師對災難有強烈的嗅覺,甚至貪婪,至巔至狂(放棄正常生活,追求拍攝的刺激),愛恨兩面刀,人文之災難讓他的心裡受了傷,只好迂迴作戰選擇一種溫和的方式:拍攝自然紀錄片。

人文記錄他是參與者,自然記錄他是旁觀者。從參與者抽離出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

對嗜血的副作用進行緩解,稀釋。


剛帶牙套沒幾天,幾乎無心學習,開始翻看之前本科時候列的電影篇目,純純因為未來老公喜歡紀錄片,所以開始慢慢學著看看。

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兒子為自己拍一部紀錄片更加幸福的事情了。作為一個堅持從人道主義精神出發,從而拍攝照片的攝影家,他真的稱得上那句「看過山和大海,也看過人山人海」。他見過五萬名淘金者,衣衫襤褸甚至赤身裸體,但他們眼中充斥著對金子熱切的期待。塞巴斯蒂安把他們拍攝下來,是良心驅使,還是攝影師的天性,想讓人們感受到這世界上依舊存在太多太多的不公平。

塞巴斯蒂安的照片很多給我一種,不僅僅是一張照片,它彷彿講了一個故事,又或者是真實地介紹了一個遠在他方的朋友給我。我很喜歡,長時間地凝視他的照片中的人物,看著他們,我彷彿能感知到這個人的生活,他有幾個家人,他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又或者,他曾經經歷過什麼。

《衣索比亞的饑荒》和《科威特的恐怖》兩組攝影報道是我最喜歡的作品,讓我更多的感知這個世界不僅僅是我每天見到的樣子。有那麼多人掙扎在死亡的邊緣,有那麼多的人惶惶不安地生活,是塞巴斯蒂安的鏡頭把我們帶到那些真實存在又不可思議的地方。塞巴斯蒂安曾說:「用信念去攝影,是我生活的準則」。這這些攝影作品中,我看到了他的信念。

但當鏡頭跳轉至,塞巴斯蒂安和他的太太莉莉安回到自己的故鄉,一個曾經是森林,現在是荒漠的地方,他們開始植樹種草。曾經的他,他說有的攝影作品都是給地球的情書,現在他們做的事情,可以稱得上是給地球的禮物。

「光是粒子,語言是一條河,上帝是一個微分方程,大腦是一個渴望栽培的花園,大自然的語言是數學。」 願我們常與這些攝影作品,電影為伴,盡量在這個快速消費的時代,保持那麼一點點的清高。我想,應該會很美好吧。

不說了,我的SDS-PAGE快要跑出去了,回去搬磚先。


只能說致敬塞巴斯蒂安和他的妻子莉莉亞,每一幀都至美至真,每一段配樂都是一個故事。


我不懂攝影,所以當朋友拿自己的攝影作品來給我看時,我只會說--「嗯,這構圖不錯」,或者「哇,這照片對比度挺強」,最好不過「這照片飽和度不錯,人物挺有張力「。作為一名門外漢,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一副攝影作品。看到照片,我覺得作者在哪裡花的功夫多,就說哪裡好。可是當看到塞巴斯提安的作品時,我竟無法用我的「慣用技巧」來評價它們了,我把它們看進心裡去了。我找不到那個「喧賓奪主」的閃光點,我也不想去發現作者在哪裡下的功夫最多了。

塞巴斯提安是上帝的使者,他的攝影不是藝術,而是紀錄。它們是真實的,是不加渲染的,是真真切切要上達天聽的。它們或宏偉,或簡潔。宏偉的在場面,不在突兀的對比度;簡潔的在人物,不在刻意的布局。作為一名人文攝影師,塞巴斯提安理解人類,也理解自然。他看到世間百態,他痛苦,也掙扎,但從他的作品中卻看不到任何站在道德至高點上的譴責。他沒有渲染難民們的處境,只是紀錄,卻直擊人的內心。他也沒有用枯黃的色彩來體現自然的危局,只是用灰度來展現它們真實的樣子。正是這些真實的紀錄令我們感動,為之震撼。

(幾副有感觸的作品)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周冬雨因直呼孫紅雷大名、不認識王中磊被批?
《爸爸去哪兒》,為什麼花這麼多錢讓明星帶著子女滿世界遊山玩水?
「君子之於世也,可隨俗者隨,不必苟異;不可隨俗者不隨,亦不苟同。」如何做是可隨,又如何做到不苟同呢?
被普通的朋友問到「苟富貴,勿相忘」如何回答?
如何成為一個深藏不露,有城府的人?

TAG:電影 | 紀錄片 | 非洲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