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孫燕姿的專輯《Start》?

2001年孫燕姿發行的一張自選集,時隔現在已經過去十四年了,之後在我的印象中華語樂壇的主流歌手就沒怎麼出過這種自選集了(方大同、蔡依林)


卡帶里我聽的最多的,就是這張孫燕姿自選集《Start》。買來後反反覆復聽了一年多,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女聲版的《Hey Jude》,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孫燕姿的唱功與音色的魅力。

下面我會跟大家分享這張自選給我的懷念與感受(曲目順序按照心情啦)

  • 1、《Hey Jude》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把卡帶放進隨身聽里播出的第一首歌就是《Hey Jude》.

時至今日,我依然認為孫燕姿版本是女聲版本里最好的一版,好在什麼地方我一一道來:

編曲」:
這首老歌翻唱,用極為簡易的鋼琴搭配著孫燕姿的清唱,這樣的套路在孫燕姿《天黑黑》中體現了非常唯美的清澈感。鋼琴會給人「專註」的印象,孫燕姿的清唱會給人「認真」的印象,所以從第一段就可以將那種非常細膩的東西直達聽眾內心,會讓人體會到製作時對細節的追求。

00:32處,歌曲漸漸加入了「人聲和聲」,將歌曲的演唱氣氛從「獨我」演變到「眾我」。那個年代我還是小孩子,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和聲很是讚歎,好美,好酷,好專業,好有畫面感。

尤其是00:47和聲:「bababa bababa bababa bababa」,對於那個年紀的我,很是有吸引力。

01:00處,歌曲加入了弦樂,層層遞進穿插與人聲形成了優美的互動,凸顯了段落關係。

從01:42開始,整首歌的預熱已經結束,背景層次越來越豐富,那段不起眼的鋼琴分解很妙。

從02:05開始,弦樂、打擊樂、人聲和聲的組合鋪襯,將歌曲的情緒逐漸推高。

而《Hey Jude》這首歌卻又屬於那種「小曲線」收尾(on your shoulder),這樣的進行會讓歌曲有一個比較有弧度的收尾,讓聽者的感受有一個緩衝,同時也可以起到為下一段的高反差墊底的作用。

02:47又還原鋼琴伴奏與人聲漸入的套路,但在03:10處通過打擊樂與孫燕姿人聲的頓感依次加強,孫燕姿的音色突顯出了柔中帶剛,看似普通的遞進推高,卻被孫燕姿唱出了她特有的「力量」:

Better better better better better better, 啊~~

隨著大高潮的來臨,吉他也伴著「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hey Jude」掃了起來。

Terence Teo的編曲給我的感覺是十分的細膩清澈、稜角分明、分工準確、演唱水平超出預期。

補充一個有趣的故事:曾經和小夥伴們要一起表演《Hey Jude》的時候,為了達到孫燕姿版本中的效果,臨時找了個藥瓶,往藥瓶里塞了一些小米(不是手機)來代替沙錘..

演唱」:
演唱部分就沒什麼好說的了,我在文首已經表達了我的觀點:
孫燕姿是目前我個人認為最優秀的女聲版《Hey Jude》,沒有之一

孫燕姿在演唱這首Beatles經典老歌時運用了很多「孫燕姿式」的演唱處理方式,比如在英文發音、尾音的開放式上揚、音量沉穩能收能擴、音色穿透力極強、聲線自帶「律動感」,完美的詮釋了歌曲的輪廓和感情。

簡單的說,就是孫燕姿的《Hey Jude》你可以安靜的聽她唱,也可以跟著她嗨起來,也可以當作是英文翻唱的教學示範,總之你可以從任意角度挖掘出孫燕姿版本中的可取之處。

  • 2、《Silent All These Years》

隨著《Hey Jude》的淡出,又一首非常入耳的英文歌灌入了我年幼的大腦。

這首歌來自於我的偶像Tori Amos,原版給我感受就是創作者對這首歌的理解程度非常的特別。你可以從她的演唱中聽到她對於情感的傾注,似乎這首歌背後有很多故事。

《Silent All These Years》給我感受最真切的不是演唱,而是這首歌的純鋼琴伴奏,簡直美呆了。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哪怕這首歌改成一個純粹的鋼琴曲,也是非常好聽的,絕不遜色於當今流行鋼琴曲。它初始部分舒緩寧靜,有晶珠滾落的水滴感,有緩緩上升卻不急不躁的蓄力。

我個人建議如果你是個想聽故事的人,想聽一個創作者的傾訴與心情,那麼最好是聽原版的。

話題回到孫燕姿的版本,孫燕姿的版本依然以鋼琴搭配打擊樂為主要的背景支撐,在副歌部分偶爾會加入人聲和聲來貼襯孫燕姿的部分,會讓副歌段落更豐富更飽滿。而轉到主1的部分會突然安靜改為鋼琴伴奏,這樣的動靜轉換以及人聲和聲的點綴,讓孫燕姿版本的《Silent All These Years》更加走心,更加細膩。

這首歌放到今天來講,也依然是標杆性的翻唱版本,可以說是孫燕姿英文歌的巔峰。她對於英文歌曲的流暢駕馭、情緒流露、咬字發音與個人音色的結合非常的有味道。

  • 3、《Someone》

這首一首孫燕姿譜曲的作品,這首歌與《任性》,可以並稱為早期孫燕姿的個人印象型作品。

這首歌經由Kenn C大神的編曲,使得曲風都變得更搖擺更異域,Kenn C大神後來為孫燕姿編過《神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這首歌分析一下Kenn C的編曲套路,他對於多元化的元素融合,比如吉他、鋼琴、電子樂、鑔、民樂、調式和聲的搭配非常的有研究。

孫燕姿在這首歌里延續了她一貫的英文歌水平,她在主副過渡的部分非常的自然。將歌曲中那種青春積蓄的力量迸發,有一種陣陣鼓聲震徹山谷的畫面感,好像孫燕姿是站在山巔唱著這首歌。

  • 4、《Sometimes Love Just Ain"t Enough》

這首歌我聽過很多版本,有原版的、有日本歌手翻唱的、有國內歌手翻唱的,也有孫燕姿的。

我想你肯定不會忘記這一句副歌帶給你的震撼:

But there"s a danger in loving somebody too much~

孫燕姿版本的Key比部分版本要高一些(B調),這裡要說的是孫燕姿的歌曲里定key是很講究的,一個舒服的音域設定可以讓歌手更好的發揮。比如她在《我不難過》中的定KEY就略高,但如果稍低一些就無法表現出那種糾葛唏噓的感傷,無法深刻的表現出情緒的撕裂與嘆息。

在這首經典的英文歌里,編曲依舊是亮點,很有西雅圖夏日的感覺,似乎整個人的心思已經放鬆,似乎很多過去已經放下,孫燕姿用一種很開放很包容的心態詮釋了這首歌的態度。

關於《Sometimes Love Just Ain"t Enough》孫燕姿寫下自己的記憶

當愛一個人太深是危險的而且讓你的心無法去相信。
有時,愛情應該就是不滿足的,這首歌最感動的一段歌詞,不象一般的抒情歌。有一次全家上遊艇出遊,在遊艇上有唱歌比賽,在全家的慫恿下參加,就唱了這首歌,得了獎,可能是之前穿了男友送的衣服上台表演這首歌,感觸特別深刻。

我個人非常喜歡孫燕姿的收尾句段,節奏很淡很輕,孫燕姿通過自己的聲線帶過了配樂所需的支撐,尤其是那句:「Baby sometimes love just ain"t enough」,十分淡然且認真的做了收尾。

  • 5、《That I Would Be Good》

又是一首翻唱,原版不論從編配還是演唱,都非常的簡單,簡單到一種淳樸復古。

孫燕姿的版本可以看作是在原版的基礎上進行了增強與延伸,編配部分相對於簡易了一些,但是Kenn C.大神依舊狠狠地抓細節,通過細節進行點綴,通過整體小細節進行聚合推力,讓編配部分簡易但不簡約,讓人聽起來依然會有很不錯的代入感。

不過燕姿的演唱部分我個人認為略有小瑕疵,而這個瑕疵與歌曲的旋律有關,副歌部分過分強調高亢延伸,反而失去了律動轉折,少了些感情色彩,顯得不夠豐富,有些吵。

  • 6、《Up2U》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首歌是彩妝廣告歌,為了迎合商業落地而寫的歌曲。

從創作出發點而言,歌曲寫的非常妙,它既迎合了商業的策略,又貼合了孫燕姿的風格,又不失旋律感與律動性,這讓孫燕姿在當時展現了很多面的多元印象。

這裡必須提一下包小柏,包小柏老師給群眾的印象是在《快樂女聲》里與高曉松、楊二車娜姆的針鋒相對,後來包小柏好像是退賽抗議了。總之包小柏給我的印象是非常的有想法,加之包家兄弟都是跳舞能手,他們對於流行元素的細節捕捉非常的擅長。

而當時包與高楊的爭奪點是顏值和曾軼可,楊二車娜姆我就懶得吐了,包與高曉松對曾軼可的交鋒在於高曉松很認可曾軼可的創作水平,但包小柏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綜合水平(靈感+演唱)。

可見,包小柏對於一個歌手的要求是很高的,他有自己的標準。

拉回話題,這首《Up2U》就是包小柏在公司為孫燕姿量身打造的歌曲,寫這篇評價前,我在回家的路上戴著耳機不知聽了多少遍,試圖感受包小柏的創作動機與創作畫面。

編曲部分涉及的段落變化很多,使用分場景的方式鋪畫面,吉他分解表現了中西過渡的觀念認可,加入的電子部分更多的是為了迎合商業廣告歌曲的風格。你說這首歌速度快,但比起當今的快歌其實不算快,但是你可以非常輕鬆的從這首歌里找到屬於你的節拍,隨之哼起,舉起手說聲:「UP2U」~

  • 7、《Venus》

如果你聽過原版,甚至是一些後來其他人翻唱的版本,或許你才能更深切的感受到Kenn C編曲的水平有多麼的厲害了。

關於《Venus》孫燕姿曾記錄過自己的回憶:

80年代的舞曲最好聽,想起17歲的我們用一樣的舞步為同一首歌而瘋狂 。陷入過愛跳舞的狂熱,每個DJ最愛放的一首。那是一個在Disco跳舞的年代,和死黨們只要聽到這首歌,就會跳起一樣的舞步。現在年輕人最流行Hip-popplay電子舞曲,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專屬的流行味道。不是經歷過的人是無法理解的,已經忘記何時開始很少跳舞的,其成了歌手之後,有機會再Play這首歌,我想我一定會跳個過癮。

記憶猶新的是開場部分的薩克斯,粗暴直接的開場就把聽眾帶到了海岸另一頭的美帝。

爵士鼓搭配孫燕姿的和聲也很好聽:「6 7 1 7 1 7 6」

《Venus》第一段與開場薩克斯一樣的提神:「Goddess on the mountain top

聽這首歌的時候一定要留意孫燕姿的唱法與強弱分布,這有易於你更好的了解孫燕姿在演唱這首歌時的理解,尤其是對於想學這首歌的女生,大部分在模仿孫燕姿的腔調,但沒有仔細琢磨孫燕姿在每句轉折後的音區曲線變化。

比較好玩的細節是孫燕姿的英文發音與她音色的融合,你可以感受到她與生俱來的爵士腔,如果不是這首《Venus》,可能你無法想像孫燕姿可以駕馭這一類歌曲,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首翻唱的好評度已超過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翻版。

如果妳想做一個酷酷的女生,想學會這兩句吧:

She"s got it?
Yeah, baby, she"s got it
I"m your Venus, I"m your fire

  • 8、《橄欖樹》

oh no,這首歌深深地喚醒我的童年。

其一,是因為詞作者是三毛,沒錯,就是那個相貌並不是特別的艷麗,但她給人的感覺永遠是那麼的深沉樸實,看似輕描淡寫的語句,卻字字透露著一顆心歸屬的方向。

其二,孫燕姿的翻唱打破了齊豫經典不破的魔咒,孫燕姿以年輕人的視角感受著遠隔許久的風塵與漂泊,沒有炫技沒有高音,但你可以感受到句句銜接的真實與自然,美感隨著節奏而冥想。

《橄欖樹》對於台灣流行音樂的意義是空前的,它的旋律並不明亮,甚至還有一些陰沉壓抑,如果你沒有聽完整首歌,你是無法體會歌曲中蘊含的意義與力量,而這種力量只有歌手才可釋放。

一個,是齊豫,另一個,就是孫燕姿。

當年我有一篇400字作文,我用了一千多字來描述我對這首歌的感觸。我忘了作文的命題是什麼,總之老師布置的作文我始終沒有頭緒,晚上我只能邊聽《橄欖樹》邊琢磨如何下筆。沒辦法,從來不會去「抄作文」的人,決定不如寫一篇聽後感吧?管他老師給多少分,我就寫我想寫的吧。

這篇作文我壓根兒沒想會給及格,甚至會覺得老師會批評我「跑題」。因為在那個年代,幾乎是沒有人會把流行歌手「孫燕姿」的名字寫入到作文里的。

直到下一周的某個下午,語文老師給了高分,並宣讀了作文,並且老師也分享了她曾經聽《橄欖樹》的感受,我想可能是因為得到了老師的共鳴吧。

對於那時的我,這首歌給我的畫面更像是一個無邊無際的夢境,這個夢境並不美好,它有阻礙有困難有不堪,但這個夢境中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前方有人在哼《橄欖樹》,它告訴我你要繼續向前。

就如歌中所唱: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 9、《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

聽完了孫燕姿的版本,再也不想聽阿妹的版本了。如果想聽男版的,推薦迪克牛仔的版本,張傑的版本就算了,簡直可以納入毀歌的案例。

淚濕的枕頭晒乾就好
眼淚在你的心裡只是無理取鬧
以為在你身後是我一輩子的驕傲

這句:「淚濕的枕頭晒乾就好」,幾乎是這首歌主歌部分的精髓,在十年前聽到如此微妙貼切卻又生活化感情化的比喻,真是不可思議。

相比張惠妹,孫燕姿在女聲版的演唱中融入了很多「下沉」的方式將歌曲唱的很沉很深,不像張惠妹版本過輕顯不出歌曲本身的魅力與主題。

此外,孫燕姿在處理過渡段的延音非常好聽,過渡之後的「下沉」會讓聽眾又回到了主1的傾訴的部分,整個情景陳述的非常到位,沒有拖沓。

02:17部分,孫燕姿的第二波小高潮的前兆,欲高卻收,將「我不要你的呵護,你的玫瑰.... 不自私 不奢望」等物化印象化的辭彙進行力度加強,在最後大高潮轉音後進行了背景和聲再次加強,整首歌的氣氛上升,把「不要你的永遠」的堅決態度唱是非常果斷,一絲猶豫都聽不出來。

同樣的一首歌,換一個人,卻可唱出更深刻的感覺。而這,就是孫燕姿版本厲害的地方。

同樣是Terence Teo的編曲,運用了很多吉他進行,偶爾穿插弦樂進行過渡襯托,這張翻唱專輯中運用了大量的人聲和聲,連這首歌也未能倖免。歌曲亮點在於層次分明,三層的疊進有稜有角,孫燕姿的演唱深刻動情,她對於情緒與力度的把控十分的遊刃有餘,超越了張惠妹原版。

Ps:Terence Teo還為孫燕姿編過《遇見》,為光良編過《第一次》,大神功力不可小覷。

  • 10、《天空》

編曲要個32個贊!!!!

說真的,這張翻唱自選集的編曲真是太有誠意了,從頭到尾聽下來都不會讓你失望。

這首來自王菲的《天空》,各位可以對比一下孫與王的歌曲編配部分,完全是兩個境界。

具體表現在:

  1. 通過編曲,巧妙的搭建了一個「天空」的音樂背景,略空靈略迷幻略虛無;
  2. 擅長吉他的黃中嶽老師在編曲不一例外的大量運用電吉他進行引導過渡;
  3. 02:41處的SOLO簡直亮瞎了,如果你仔細聽的話還可以聽到鋼琴給的主音,配合著孫燕姿的演唱進一步的擴寬了歌曲帶來的「天空」維度,讓聽者的感官想像力更加的無限無邊。

演唱部分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與之前張惠妹《原來你什麼都不需要》有異曲同工之妙,孫燕姿去王菲化,將原版的缺點全部抹去,深化了歌曲內涵,力度伸縮得當,情緒張力穩定,表現滿分。

  • 11、《就是這樣》

依然是編曲,如果說包小柏的曲是一個零碎的配件,那麼黃中嶽老師就是負責組裝整個配件的人。歌曲從一開始就強調著鼓點的節奏性,進主歌后你可以聽到不低於三把吉他的花式配合。

最妙的是黃中嶽老師在處理段落銜接時是用純吉他悶把來切換的,對於十年前的我而言覺得非常的有趣。而這首歌屬於非常具備孫燕姿特徵的歌曲,節奏快、律動性強、旋律線有邏輯、演唱得很利落。

這首歌的律動好到什麼地步?我記得當年鄭秀文很火,後來有一次學校放這首歌后,很多同學都把「就是這樣,搖滾吧全世界」當作是自己的口頭禪,顯得很酷很帥。

此外,《就是這樣》這首作品也是包小柏及孫燕姿團隊為代言品牌「摩托羅拉」而寫的商業品牌主題曲。歌曲的填詞以「洒脫」、「自由」、「樂觀」為切入點,以年輕人的視角傳遞著自由無限,超越虛擬界限(當時的摩托羅拉以手機業務爆發增長,超越虛擬界限也是突顯摩托羅拉手機的產品賣點)的品牌文化。不得不服包小柏和孫燕姿在那時締造的商業歌曲質量實在太高,甚至令人難以相信它是一首廣告歌曲。而優秀的廣告恰恰是讓受眾在視聽接受的過程中感覺不到媒介的侵略,並能通過廣告(歌曲)得到思想認知的正面更新。

  • 12、《Up2u》

這首歌曲是由包小柏老師(也就是在超女被譽為毒蛇點評的包小柏老師啦)專為彩妝品牌Up2u量身打造的商業主題曲,意圖以當紅的女歌手孫燕姿彰顯年輕彩妝品牌的新理念。

歌曲前奏部分以電子音色與吉他迸發出奇異繽紛的畫面,歌曲的hook十分抓耳易記,易家揚老師寫的每一句歌詞都儘可能地口語化、標語化、召喚化,他希望讓歌詞成為賦予音樂作品與商業品牌的文本橋樑,讓更多人了解商業與音樂也可以完美結合,傳達獨立女性對美麗的定義。

拋開商業因素去看,這首歌在編曲方面還有許多時空轉場的音效,這種編曲特點常常出現在孫燕姿的概念歌曲,它負責以音樂的形式轉換場景,以此貼合歌詞與MV場景的合理性,諸如「堡壘」、「夢幻王國」、「藍天綠水」...這些景物構造滿足了每個少女夢中所憧憬的一切。

總結

這張專輯雖然翻唱居多,但毋庸置疑的是《Start 自選集》絕對是迄今為止孫燕姿最巔峰的自選集。每首翻唱歌曲,都精心地重新編曲,每首新歌的質量也誠意滿滿,煥發出遠超當時潮流的流行色彩。該專輯背後的製作人、詞曲編、混錄、樂手,幾乎全是當時一線的。與其說他們是在一本正經地做音樂,不如說是在做音樂的同時享受玩音樂的樂趣,享受再造音樂的滿足,這種拋開雜念專註於工作並樂在其中的體驗,可能這輩子都只有那麼幾次。


孫燕姿的這張專輯發生的事可入選我個人十大「不記事的人記住的事」之一(別問我其他9大是什麼,我也記不太清楚)。

那年我初中,放學路上跟隔壁班的小夥伴在一家音像店各買了一盤磁帶。

她買的《start》我買的是李玟有《刀馬旦》的那張。

回家當晚分別聽了之後第二天去學校時她對我說:「咱們換吧」

我說:「不要(帶著自己眼光比較好的奇怪優越感)」

後來自己的磁帶都聽夠了之後開始交換磁帶聽,聽完第二天去學校的時候我對她說:「咱們換吧」

她說:「不要」

然後我重新買了一張《start》。

十幾年後的今天,每每去KTV 都還是必點《silent all these years》,一提到《someone》這首歌都還記中間銜接的那段音樂真是不知道為什麼的贊…並且經常感嘆為什麼孫燕姿這麼會選歌,因為這裡面的每一首歌到現在聽來還是很好聽不過時。

至於李玟那張專輯叫什麼,除了《刀馬旦》以外其他還有什麼歌,我早就忘卻了。

所以要評價《start》這張專輯, 它不僅僅是一張專輯,更是讓我意識到並一輩子記住「凡事不要高興的太早,說話不要說得太死」這麼重要的道理的神輯。


華語樂壇口碑最好的翻唱專輯之一


把一張翻唱專輯唱成了原創大碟,就醬!


我只能說這是我最喜歡孫燕姿的一張專輯,多年來隨身攜帶!


女神的每張專輯都喜歡


推薦閱讀:

本人想出專輯,想走音樂這條路,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或建議?
中國音樂產業要建立有效的版稅體系,讓音樂人終生獲得收入,其現實障礙是什麼?
像QQ音樂這樣的流媒體平台實現盈利後,如何才能真正惠及音樂人,讓每一個音樂人得到實際的收益?
各類數字音樂產品之中,哪一家實力最強?
如何評價郁可唯的第五張專輯《00:00》

TAG:音樂 | 孫燕姿 | 音樂產業 | 華語流行音樂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