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絡的流注為什麼不是相生規律?
之所以有這樣的疑惑是因為樓主混淆了一些概念:1、十二經絡的位置是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所發現的,包括原始的解剖研究,活體的生理觀察(比如人群中發現的體表經絡現象),以及臨床的整理歸納等等。是因為客觀存在經絡之間有相互交接的物質基礎,因此才必然有經絡之間相互流注的功能。2,十二經絡的流注現象及特點亦是醫療實踐過程中總結歸納得出的,包括活體生理觀察(循經感傳現象以及不同時間不同經絡氣血狀態變化)以及臨床治療的歸納所總結出來的。結合兩點,因為客觀存在的經絡結構有自己的連接方式,因此經絡流注的順序是固定的,又由於存在不同時間影響不同經絡氣血旺衰,因此經絡氣血流注的順序和方向可以得到確定。這兩個過程都與五行相生規律沒有聯繫。3、五行生剋乘侮規律是用於描述人體臟腑在生理病理狀態下不同的功能特點的理論模型。也就是說,五行規律是人提出來的,用於解釋功能的,同時以描述臟腑功能為主。而經絡的流注與循行是由其物質結構而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因此十二經絡的流注特點與五行規律本身不存在聯繫。
4、十二經絡在肘膝關節以下存在五輸穴我們人為的將其用五行概念歸納他們的功效,但也只用其指導臨床上的治療思路,並不用於討論穴位本身的生克關係,並且在臨床診療中五輸穴的五行屬性也不是我們辨證選穴的唯一依據,井滎輸經合五輸穴本身的功效共性以及不同時間的氣血旺衰情況都在考慮範圍內。
P.S:五行的生克乘侮關係是中醫學理論的一大特色,用在理解臟腑相關關係方面確有許多獨到之處這點不假,但是五行規律終究是一個模型,所有的模型都有其邊界存在。不應無限放大其適用範圍,更不應生搬硬套。那樣不僅不能自圓其說反而違背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就會落入唯心主義的死循環裡面,從醫學角度來說是不妥的。醫學不論中西,尊重客觀事實都是第一位的。何江山師兄講得十分詳細,題主概念混淆了。要我回答的話,沒有為什麼,這就是道,一般規律。簡單概括加以區分:經絡中走的是氣血,經絡聯絡臟腑且反應了臟腑情況。經絡流注順序是客觀事實,臟腑的五行相生相剋也是客觀事實。總而言之。臟腑的相生相剋反映在經絡的氣血狀況中,但不影響其流注順序。
應十二時辰的流注,按的是表裡的規律,先陰經後陽經,再陽經後陰經。如:手厥陰--手少陽--足少陽--足厥陰
說幾句供大家研究。
我剛剛排了一下序,發現了其實是有點規律的,但我的水平實在是太差,學的太少,只能理解到這裡,拋個磚,坐等解惑。
手厥陰心包,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足厥陰肝。
從下午19:00開始,先是手厥陰和手少陽,厥陰和少陽為里表。厥陰在前,少陽在後,接著,手少陽傳給足少陽,由手至足,接著少陽又傳到厥陰。
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足太陰脾。凌晨3:00開始,手太陰手陽明,太陰和陽明為里表。太陰在前,陽明在後,接著手陽明傳足陽明,由手至足,又從陽明傳到太陰。
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足少陰腎。
上午11點開始,手少陰手太陽,少陰和太陽為里表。少陰在前,太陽在後,接著手太陽傳足太陽,由手至足,又從太陽傳到少陰。
厥陰--少陽---少陽--厥陰---太陰----陽明---陽明--太陰--少陰--太陽--太陽---少陰---厥陰---少陽.........不停的循環下去。
厥陰之後是少陽,很容易理解,里傳表;接著也容易理解,少陽傳少陽,同氣相求;再接著少陽傳厥陰,也容易理解,表傳里。
問題來了,為啥厥陰之後,輪到太陰了呢?氣到了厥陰以後,腫么就到太陰了呢?是跟時間有關?足厥陰肝當令是凌晨1點到3點,此時是兩陰交盡之時么?兩陰交盡,陰極必陽,接著開始到太陰了?
太陰傳陽明,里傳表;陽明傳陽明,同氣相求;陽明傳太陰,表傳里。上午11點,陰氣盡,陽氣盛,陽極生陰,為少陰,故少陰當令。
少陰傳太陽,里傳表;太陽傳太陽,同氣相求;太陽傳少陰,表傳里。下午19點,陽氣收,陰氣盛。
上邊估計都是自己的臆想,我自己也沒想通,學的太少,想的太多,慚愧。
供各位參考和批評。
謝邀。這個問題 @何江山已經說的很詳細了,我的觀點也是一樣的:1. 十二經絡的流注是人類觀察出來的客觀規律,就像為何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一樣,是一個客觀現象。至於為什麼是這樣,目前無法解釋,等人類能明白宇宙是怎麼形成的時候估計就能明白了。2. 為什麼不是相生的規律,我的想法同第1條。
五行是為了描述之間的相互關係,流注是從一個角度描述動態機能運作,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描述。都只是認知人體的方法,而不是人體。
看了針灸碩士的回答,理論很紮實,和一般大學裡的只是照搬不思考還是有區別的。不過不是太贊同把這兩個方面完全視為不同的東西。個人認為:中醫藥的各種理論都是服務於人體,出現了各種理論,雖然表面上是不同的,其實只是還有沒釐清的內在聯繫。有誰能說現有的理論不需要完善呢?人體就那麼百十斤重,可是中醫西醫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哪個能把它釐清?比如針灸和中藥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可是都服務於中醫;經絡和陰陽都屬於人體的經驗理論,不同的方面,不能用此理論來套彼理論。這是樓主的認識混亂。但是它們的深度聯繫,繼續思考下去,著眼於人體這個複雜的生物體,也許你會發現……這特么就不是一套理論!根本就是在用中醫理論在闡述西醫解剖學!……或者這樣:原來通過流注A?B?C?D?E?F?G?……陰陽,恭喜你!新的理論誕生了!手機打字,好累呀!求各位大神手下留情,不要噴我,為玩忽職守的大學生涯深深懺悔!
正巧在內經上看到一個類似的問題,複製過來供參考。
黃帝曰:五行以東方為甲乙木,王春,春者蒼色,主肝,肝者足厥陰也。今乃以甲為左手之少陽,不合於數,何也?岐伯曰:此天地之陰陽也,非四時五行之以行次也。且夫陰陽者,數之可十,離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萬,此之謂也。這段話似乎提示五行和經絡的理論基礎不同,一個依據四時五行,一個依據陰陽,所以不能混一塊。附上原文節選,作為參考。
黃帝曰:合之於脈奈何?岐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陽也,主左足之少陽;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陽。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陽;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陽;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陽明;已者,四月,主右足之陽明。此兩陽合於前,故曰陽明。申者,七月之生陰也,主右足之少陰;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陰;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陰;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陰;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陰;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陰。此兩陰交盡,放曰厥陰。 甲主左手之少陽,己主右手之少陽,乙主左手之太陽,戊主右手之太陽。丙主左手之陽明,丁主右手之陽明。此兩火併合,故為陽明。庚主右手之少陰,癸主左手之少陰,辛主右手之太陰,壬主左手之太陰。故足之陽者,陰中之少陽也;足之陰者,陰中之太陰也。手之陽者,陽中之太陽也;手之陰者,陽中之少陰也。 腰以上者為陽,腰以下者為陰。其於五藏也,心為陽中之太陽,肺為陽中之少陰,肝為陰中之少陽,脾為陰中之至陰,腎為陰中之太陰。 黃帝曰:五行以東方為甲乙木王春。春者,蒼色,主肝。肝者,足厥陰也。今乃以甲為左手之少陽,不合於數,何也?岐伯曰:此天地之陰陽也,非四時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陰陽者,有名而無形,故數之可十,離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萬,此之謂也。謝邀。
這個問題比較專業,得從身體經絡以及天地陰陽變化等各方面考慮。目前我還不能夠做出解釋。
待答。。。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醫學走向下坡路?
※中醫理論基礎中,藏象應該如何理解?
※如何評價2016年通過的中醫藥法?
※如何科學的解釋閉眼能看到經絡這種人?
※為什麼中醫的醫患糾紛這麼少?
TAG: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