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以後遇到過什麼和預期不符的事情?

以前以為國外的博物館都是免費的,這學期來加拿大交換才發現國外一樣收費,像國家博物館啊上海博物館啊都不收費才是良心啊……大家遇到過其他什麼和預期不符的事情嗎?


坐標美國。我曾以為外國人是真的講隱私的,結果,他們真的很八卦好嘛~!

下面是我發在自己公眾號的一篇關於美國人是如何八卦的文章,看看他們的七姑八大姨過節的時候幹嘛。

——————————————————————————————————————————

只有中國人害怕回家過節嗎?

每到年關將近,各種關於七姑八大姨極品問題的帖子就滿天飛。

網友還做出了如何回答極品問題的教程。

年青一輩對這些親戚和問題深惡痛絕,以致搜索「春節親戚聚會」時,出現的都是如何回答極品問題的帖子。

並且歸納出十個最令人討厭的問題。

對於這種與節日歡樂祥和氣氛相矛盾的負面現象,專家及一些知識青年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將這種情況命名為「中國式」走親戚,

並與「聽」來的西方親屬關係做對比,得出我們應該擺脫這種以打探對方隱私為樂趣的「小農式的親戚關係」,進化到更真誠的、尊重對方隱私的親屬關係。

那麼,讓我們學習一下「尊重對方隱私」的西方代表——美國——是怎樣在節日愉快地家庭聚會的。於是,我用同樣的關鍵字「holiday family gathering」在同一個搜索引擎搜索了一下。等一下!我看到了什麼!?

竟然全是關於如何對付家庭聚會帶來的壓力的文章!

家庭聚會為什麼會帶來壓力?因為會碰見很多親戚,很多許久不見的遠親,而這些你一年中剩下的日子都會避開的遠親里有些很難相處的人。為什麼難相處呢?因為他們總會評論你!

除了評論你,還會幹啥呢?OMG~!這些許久不見的親戚會問極品問題!!!

都問啥呢?

其中出現最頻繁的是什麼問題呢?

Quora 和知乎,連問題都一樣……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有一種這些英文網頁是我把剛才那些中文網頁翻譯成英文P出來的感覺呢?

這就對啦!因為我們都是人類,都生活在同一個星球!

曾經,我也以為美國人是講隱私的,是不能問家庭關係、個人收入、婚姻狀況的。但那時的我太年輕,太天真,太相信自己從《讀者》(暴露年齡了……)等雜誌上看來的西方人對隱私的尊重,以致第一次被問是如何與老公認識的時候被嚇了一跳。從此以後,這類問題被問了很多次,提問的人都是博士生(美國人)、教授(美國人)這類受過高等教育,最應該知書達禮的人。後來發現,在工作狀態的同事、同學,或是沒太多深交的人之間確實不會談到這些話題。但,一旦開始進一步交往後,尤其是以家庭為單位,開始互相邀請到家裡吃晚飯的時候,這些問題就開始出現了。工作後同事之間的聚餐也是這種問題的出現場所。我老公曾說他要盡量去參加每一個被邀請的同事聚會,因為沒去的那些人總是八卦的焦點,他不想成為焦點。講真,美國人背後刻薄起來也不是蓋的。

其實,很多美國人會一上來就噼里啪啦恨不得把自己的家族史講給你聽,甚至包括夫妻雙方各結過幾次婚、各有多少小孩、小孩跟誰、小孩結過幾次婚、小孩的小孩又跟誰都告訴你。這種狀況每次出現時都令我驚奇,直到看見這篇教你如何讓家庭聚會不那麼有壓力的文章我才明白,原來這是一種對策啊~

在此情況下,作為回報,我們也不得不講一下我們乏善可陳的過往。

節日過半,深受七姑八大姨折磨的你看到這裡是不是感覺好些了呢?希望這篇文章讓你在剩下的假期中面對親戚們時能輕鬆一點,畢竟,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全世界人民都和你在一起!

原發於公眾號「憶點」(ID:yidian_us)

———————————————————————————————————————————

這篇文章引起了我在國外各位同學的共鳴,一個在法國的女生說被問初戀是幾歲……在美國的博後同學也說曾被美國人的各種八卦及自我八卦驚嚇過,還說,聖誕節後被辦公室小秘拉著講聖誕節時怎麼想要女兒生孩子,因為其他朋友都有孫子了,自己很不爽時想到了這篇文章……

可見,八卦是人類的共性,沒人跟你八卦的話,只是人家跟你不熟……


最扯淡的就是國外不講關係,這個完全是中國一代移民的意淫。

不講關係,是因為人家不喜歡搭理你,無視你,誰給你講關係?廣州的中國人也不會和廣州黑人講關係。

事實上,我覺得國外比國內還講關係,處處reference,肥差基本都是親戚上位,一個辦公室經常都是校友組團,一個項目經常成家族式產業。ABC關係也搞得飛起,各種走後門。

哪裡都講關係,不講關係的時候,不是要想對方多好,而是要明白,只是對方根本不接納你


坐標歐洲,在荷蘭讀研,住13人的國際宿舍,大家一共來自十個不同的國家。

我曾以為外國人對於中國的文化及社會環境是對抗的,卻發現個人的喜好與趣味很多時候是不分國籍和文化背景的。

舍友中的一位是來自義大利西西里帕爾默,學哲學的小哥Stefono,極其痴迷共產主義,信奉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隨身抱著《列寧傳》和《資本論》,研究紐約的薪酬水平與實現共產主義的可能性的話題(?說實話我也不是很懂)。同宿舍的另外一個義大利小哥Jacopo建議他回國後加入義大利的共產黨,他拒絕了,他覺得義大利的共產黨很愚蠢,誤解了馬克思主義。當我和他聊起自己的學業困難之時,他嫻熟地用英文背起馬克思的語錄:「意識具有能動性,人能夠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來激勵我積極地應對挑戰。突然想起高中背過的政治課本,感覺這個場景很迷幻。反之有趣的是,當我基於種種原因,開始讀起陌生的聖經的時候,想要了解基督教的文化,許多義大利人卻覺得那些東西無趣而虛假。他們說他們生下來閉著眼睛都會禱告,但是他們深信,除了家裡的姑媽和奶奶們,其餘人都是不信而又不得不做的。

另外一位是來自敘利亞大馬士革,學習神經科學的小哥Subih,極其痴迷老子與道家學說。他曾閃耀著迷弟的眼神告訴我,從7年前的中學時期開始,老子就是全世界他最喜歡的人。來自穆斯林家庭,但他的父母並不知道他吃豬肉,不信教,而相信:「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當他用英文,連貫而順暢地背誦他最喜歡的《道德經》Taoteching的句子的時候,我感到迷幻而羞愧。後來有朋友從國內過來看我的時候,我特意托她幫我帶了一本中文的《道德經》送給Subih,他說這是他收到過的最好的禮物。

參加阿姆斯特丹最頂級的藝術品交易市場PAN,其中自然不乏中國瓷器的展櫃。看到許多荷蘭人能夠直接根據燒制的土不同來辨別瓷器的類型,甚至頭頭是道地說起朝代和產地,我和另外一個來荷蘭讀建築學博士的同學都在旁邊默不作聲。因為我們除了Porcelainchina,其他什麼也說不出。

說這些不是為了說明自己虧欠了中國文化,而是更覺得精神性的創造物,是所有人共享的,不分國內與國外。


以為俄羅斯得好冷好冷啊,可是到了莫斯科發現不降溫時只有零下幾度,有時還零上。

於是大了膽子,出門從不看天氣預報,有次遇上「白毛風」,氣溫是不低,可是滿天雪未子連馬路對面的樓都快看不見了,路上堵成狗,公交等不來,打的打不到,只好兩個半小時步行回來?

在國內以為俄羅斯衣服、小商品又貴又缺,累死累活地這也帶那也帶,郵行李都花了好多錢。結果來了發現貴是貴一些,一般東西該有的都有。醬油粉絲腐竹普通超市都有。關鍵是來了不久,匯率跌了一半!再趕上打折,Zara、bershka、Ecco 什麼的牌子都好他媽便宜!

哪個壞人告訴我什麼都買不到的?!


從小都被就被教育,美帝人講文明,餐館裡很安靜,不能大聲說話,不然丟了中國人的臉。

後來去西雅圖出差,發現義大利人餐廳也很鬧,叮叮咣咣,人多嘴雜,人家說義大利人就是喜歡熱鬧,其餘餐廳的確安靜。後來去洛杉磯出差,發現幾乎所有的餐廳都很鬧,除了一次去西班牙餐廳因為顧客很少比較安靜,其餘的顧客都是在肆無忌憚說話,和國內沒啥兩樣。

都說美國人開車講規矩,不過亂開車的也不少(當然比我朝還是要強)。在洛杉磯Santa Monica海邊的停車場,出口是橫著的一條馬路,馬路左右行道中間是黃色實線,但我們總看見美國佬從停車場出來直接軋過黃色實線左拐。我們一直納悶,黃色實線不能軋是國際通行的規則吧,難道美國交規允許這種左拐特例?我們可是每次要左拐也是右拐下個路口掉頭啊。

直到有一天,發現在總是被軋的黃色實線部分安上固定護欄,才知道美國交警叔叔肯定也不爽這種行為很久了,管不過來只好用護欄強行阻止左拐。

也有人說加州共和國人民整體受教育程度不如華盛頓州人民,所以出上面這些狀況,呵呵。

了解更多江湖八卦請關注@程墨Morgan


外國的小孩兒都很獨立不嬌慣的錯誤認知。剛來加拿大住寄宿家庭,家裡有一個9歲的小男孩,然後我發現,一個九歲的孩子不會自己切牛排,吃飯幾乎都用手,從來不幫忙做任何家務,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大哭大鬧然後取得父母的順從,不尊重人等等....


1.以為國外電影院,不像國內一樣,看你個電影放20分鐘廣告,結果,那天在澳洲一個叫village的影院看了他媽整整30分鐘廣告,七八個廣告+3支預告片……我真是服氣了,讓我認識了很多新車和新電影(滑稽)

2.以為外國廁所真的可以不帶紙——其實沒錯,90%的時間,你去國外找廁所是不要紙的,人家都提供,無論是加油站的還是餐廳的——然而有一次在麥當勞……誰負責給廁所放衛生紙的,我打不死你。面對一個空紙筒的廁所,我硬是憋回去了。

3.以為沒人會說漢語。其實也算是,大部分人知道個「nihao」都算是親華了,然而有兩次,一次是遇見兩個白人女人,傳教的,一口流利,略帶口音的mandarin,說是美國學的,另一次是有兩個打工的黑人女人,一口沒有口音的正經普通話,說的比很多南方人還標準……所以各位遇見黑人,尤其是非洲來的(因為一般我們都覺得是美國黑人),最好不要當著人家面說什麼,人家可能真能聽懂。

4.以為輪子教是個什麼高級組織。我那個城市偏僻,所以真沒遇見輪子教騷擾,但是輪子教有一份大報紙,免費贈閱,我有幸觀摩了一番,版面巨多,廣告巨多,真正涉及抹黑國內的沒幾頁,乍一看就跟國內正常商業報紙差不多,還有體育版塊啥的……這份《大紀元報》,裡面充斥著上百個華人廣告信息……

我只能說,你們的信仰是不是被資本主義玷污了……你們這是邪教還是自媒體啊……

5.以為沒有人闖紅燈。其實local都是會去闖紅燈的,甚至有時候趕路,要穿馬路,會直接把車別停,然後笑著打招呼示意(這一點還是比較有素質的),一般路口,如果沒車,或者車很遠,都是直接闖的,大人小孩都這樣,大概是民間的正常習俗,沒人會死守規矩,大概是澳洲的文化吧(可能有些國家會很固執),當然國內那種不要命,還沒有歉意的硬闖基本沒有,不過中國人多車多,我覺得也不能簡單對比。

反正一般,站在街上等紅燈,但是其實可以過去,沒有車的,都是中國人或者外國遊客……不過闖紅燈終究是不好的,萬一哪個車車速飛快,徑直壓過人行道,你就GG了。

6.以為國外有盲道。澳洲很有意思,沒見過盲道,但是殘疾人上街很多,大概是因為人家福利保障都很好,不過沒有盲道這事不禁讓我反過來思考國內建設盲道到底有什麼用……以國內的道路狀況,違章亂停,垃圾亂放,甚至一個電線杆子插在盲道上,我覺得盲道好像也並無卵用……


本人在英國卡迪夫,又稱卡村。是一個據說一年365天中有300在下雨的城市。

  1. 第一點不符的就是這個下雨概率。遠遠沒有達到所謂『365天中300天下雨』的程度,出現最多的是陰天。
  2. 據說襪子很貴。於是我帶了二十多雙襪子,後來逛Primark的時候,發現幾胖子可以買一打。
  3. 事前就知道這裡的衣服很便宜,但是沒想到居然這麼便宜。一件秋季款的夾克衫,有一定厚度的,帶帽,裡面還帶有薄絨的,在國內怎麼也要100多吧?有狠心的能賣到229,259之類的價格。這裡只要6磅,現在的匯率大概在8.8~8.9。就算是9,也才54元。諷刺的是:標籤上打的是Made In China.
  4. 我這裡看電影,去的比較多的是一個叫cineworld的電影院。官網上假設說電影在中午12點開始放映,我基本是12點30從家裡出發,5分鐘步行到電影院,5分鐘進場找座位坐下。因為前面40分鐘都在放廣告。相比之下,國內的算良心了。
  5. 闖紅燈這玩意,見怪不怪了。剛剛來的時候,還想著不要給國人丟臉,乖乖的等紅燈。在看到幾次雖然是紅燈,但是沒有車的時候,local一臉無辜的闖,頓時就安慰自己:入鄉隨俗吧。
  6. 經常會見到流浪漢。你要是從身邊路過,還會被叫住,要不問你有沒有零錢,要不問你有沒有火。我幾乎刷卡,我也不抽煙。所以基本是拒絕的。可能他們大多也被拒絕習慣了,還是會蠻有禮貌的說聲Thank you.
  7. 我前幾天去Burger King點餐,正值Christmas期間,店裡人很多,估計都出來逛街購物了。排隊排了蠻久,輪到我的時候叫了一個Double Whooper, 兩片麵包裡面主要是牛肉餅還有一些蔬菜之類的。因為是Double,所以應該有兩塊牛肉餅。漢堡是當場做的,做漢堡的小哥估計因為人多給弄錯了。服務員給我漢堡的時候,當即就覺得不對勁,因為我以前點過一樣的漢堡,如果是Double,會比普通的厚一些,肉眼可見。然後我當場給打開包裝紙了,裡面果然只有一塊牛肉餅。服務員親眼看到我當場打開的,然後她接回去漢堡,自己看了一眼,說了一句:Oh MY God. 轉頭和廚房裡的小哥說做一個Double的,然後走到角落,毫不猶豫的把那個漢堡給丟進了垃圾桶,回頭和我說了一句請稍等一會,然後去接待其他的客戶。我頓時就驚呆了。因為漢堡外面還有一層包裝紙,所以不管是我還是那個服務員,都沒有用手直接接觸到漢堡,只是打開看了一眼,但是還是給丟了。或許有人會說是因為那麼多客戶在排隊,不可能再把這漢堡給放回去,別人看見會投訴啥的。但是看那服務員的動作,嫻熟無比,完全是下意識的,所以你們懂得。如果是國內呢?反正我是親眼見過在KFC,一個顧客取完餐後返回說拿錯了漢堡,服務員接過漢堡又給放回去了。
  8. 一些東西不常見。可能生活習慣不同,國內比比皆是的東西,這裡的超市很難找到。比如洗衣服的刷子,比如拖把,比如掃帚。反正我問了幾個Tesco(英國著名的連鎖超市),都一臉懵逼的看著我。

先這麼多,想起來其他的再寫。多來幾個贊啊,從來沒超過15贊。


發現加拿大人居然不認識音標!上法語課的時候試著用音標標記讀音,同桌問這是你們中國的文字嗎?另一個超級有知識的說中國字都是超級複雜的,這個是他們專門記錄讀音用的符號,裡邊還有語調呢blabla。。。

估計他是想說「拼音」。

那麼他們怎麼標記讀音呢?

這是課本上的概念表,括弧里的就是讀音,辣眼睛。。。


德國老師超級愛咆哮課堂!!!!

美因茨:

上拉丁語課:

「後面的同學,你們已經是成年人了,請注意你們的言行是否適合坐在這個課堂里!」

「後面的同學我請你離開!」

上某個Seminar:

「後面的同學,為什麼我在說話的時候你們也在說話?有什麼問題不能直接提出來?!」

「這是第二次這樣了,請你出去!」(開門)

希臘語課:

(甩書)「後面那個同學!」

科隆:

Seminar1

「提前離開麻煩事先通知我,不要忽然離席影響課堂秩序!!」

Seminar2

「那邊的同學在做什麼?對不起我今天得罪一下……」


到紐約的第一天,在學校報到完了去拿租房鑰匙。遇到紅燈,我就停了下來等了。大家還記得有個一度很熱的詞叫「中國式過馬路」嗎。。。。。。

然後,我身邊身後的人搜搜搜的過去了,每個人看我都是一臉「哈哈,這人肯定是第一次來紐約的鄉下人」的表情。。。。。


出國前以為中國人有13億,出國後覺得中國人是31億


打包了無數東西過來,過來了發現什麼東西都能在華人超市買到...

以為中國人會幫助中國人,後來發現就是中國人才欺負你呢...

以為魁北克跟東北一個緯度,習慣了東北就習慣了魁北克...不...TOO YOUNG TOO NAIVE...

以為自己是在中國少見的把法律和規則當回事的好同志,出來了發現,果然我不愧為生下來就懂得怎麼變通的中國人...

說話跟國內一樣都要小心,不過要小心的點不一樣...


1. 以為看黃片『不要錢』 (/ω\)

坐標加拿大,出國前聽著出了國的同學說,出了國看porn是不要錢的... 我也以為是,直到我栽到了坑裡...

看著嚇人吧... 估計我是唯一一個看黃片被釣魚網站抓到的留學生了... 當時的情景是這樣的,當我正緊張兮兮,略帶羞恥的看著動作愛情電影的時候,突然蹦出這麼個網頁,把我的網頁鎖死了... 二話不說讓我交錢... 當時是讓交220CAD,我一下就瘋了,好在我當時還有一個筆記本和一個平板... 然後我就把兩台機子都打開了,結果筆記本和平板的網頁也被鎖死了... 當時是要我去買一種充值卡,然後到郵局去郵寄充值卡... 然後我就開始犯了迷糊,我不知道,是只交一次220CAD就可以了,還是要交220CAD*3, 也就是660CAD... 我不是開了三個電腦么... 然後在羞愧感之下,我到網上搜了一下,想看看有沒有跟我『同病相憐』的人... 意外的發現,這個網站是釣魚網站,其實是不用交錢的... 只要把瀏覽器的歷史記錄清空,再卸載個插件就好了... 感謝Google幫我省了220CAD... 雖然是虛驚一場,不過從那以後我就不再看黃片了, 徹底治癒~

2. 以為追我的會都是帥帥的白人小哥~

出國前,我以為我媽會跟我各種哭鬧,就怕我一不小心愛上個人渣,走錯一步,非要給我穿貞操褲什麼的...結果臨行前一晚,我媽居然偷偷的塞我一盒避孕套,還是那種12隻一盒的那種,緊張兮兮的跟我說:『外國人都是畜生啊,你可悠著點,千萬別懷孕了... 』

我的表情是這樣的:(⊙?⊙),『媽,你別一副送白菜去餵豬的表情行么?』

然後,等到我出了國,我媽看到我的外國同學各種帥啊,又開始跟我說『你們學校就沒有個喜歡你的外國人?我看跟你合照的小伙兒就挺好,有女朋友了么?Bala..bala..bala...』

我的表情是這樣的:Σ( ° △ °|||)︴,『不是不讓我找外國人么?』

再然後等我打算找男朋友的時候,我以為我會很受白人男生的喜愛,我想著,怎麼著也得是小手一揮,倒下一大片吧... 結果到現在只有4個白人小哥說過喜歡我,這還不是高潮... 高潮的是,我居然特別受中東小哥和印度小哥的喜愛!!!( ̄ε(# ̄)☆╰╮o( ̄▽ ̄///),這TM是為什麼?!難道是我這兩年長殘了么?!

先寫到這兒吧,等有人看再說...


oh,謝謝大家的贊,第一次收到這麼多美滋滋(知乎臉)

再補充點別的國家的吧

都說法國人不會說英語

尤其是巴黎人

其實連埃菲爾鐵塔下賣中國小玩具的黑人都會說英文

真正不會說英文的是里昂人

你能想像去orange辦個手機卡,店員小哥全程法文,我半程英文帶手勢的場景么

因為發現反正誰都聽不懂誰,後半程我索性直接換成普通話了

神奇的是最後居然還辦下來了。

巴黎人很浪漫

有多浪漫呢

就是盧浮宮到協和廣場之間有個花園,哪裡有個常年不換水的噴水池

綠綠的,都發臭了,我去了好多次都是遠遠的繞開

但這阻擋不住巴黎人追求自由的熱情

一到下午,噴水池旁的躺椅上就躺滿了自由奔放的法國人

感受著,涼涼的微風裹著發臭的水滴均勻地抹遍全身的奇妙觸感,閉上眼睛,深吸一口,鹹鹹的空氣。

"啊!大海啊!!!!!!"

威尼斯是個好地方。

但是建議在晚上8點的時候坐船進去,兩岸的燈火通明和觥籌交錯會讓你在入城的一瞬間彷彿置身畫中,配合著街頭藝人時隱時現的彈奏又會將你拉到一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歐洲電影里。

這一份震撼,是只有在第一次進威尼斯的時候才能感受到的。

因為在你離開擺渡船,走進小巷子里滿心期待去探尋這個城市最深處的那一刻

你會意識到

"啊,這真是個被臭水溝環繞的城市。"

以下為原答案(

準時的德國火車

到德國了才發現,晚點10分鐘內就能算得上是很準時了

"你儘管按時候車,我不晚點算我輸。"

死板的德國人

死不死板純看心情,主要怕擔責任,最死板的時候是領導在場的時候

"其實這種東西無所謂的啦,我們就是嫌規定不夠長才寫進去的。"

守時的德國人

教授遲到是家常便飯

"歹勢啦,人家忘了今天要來上課了嘻嘻。"

"誒,就是那個,德鐵又晚點了嘛,你們懂得,schei?e Deutsche Bahn!"

誠實守信的德國人

撒謊不打草稿,被光速當面戳穿了也不會臉紅

"誒喲,那就算是這樣子好了,被你戳穿我也很絕望啊,你還想我怎樣?給你賣萌嘛?schashashashasha——shaaaaaa--deeee!"

不闖紅燈的德國人

只要有人邁出了偉大的第一步,所有人都會在下一秒邁出第二步

"這紅燈好長啊,快來個土人帶我闖哇!"

開車規矩的德國人

按限速開車會被滴喇叭,尤其是賓士寶馬用戶

"老子一小時賺幾十歐,超點小速罰個十歐怎麼了?耽誤了時間你陪嗎?"

喜歡吃中餐的德國人

大部分人認為中餐就是油炸配炒麵炒飯,即使進了正宗中餐館也點老三樣,炸雞炸鴨大春卷配北京湯,俗稱鬼佬餐。

就是那種周圍中國人都在吃回鍋肉水煮魚的時候,他們抱著一盤炸鴨炒麵談笑風生。

"我誇你給我點的回鍋肉好吃只是給你面子,你還得意上天了,真可怕。"

嗯,其實你跟一個德國人拉進關係的最好手段不是"啊我去過德國,你們那的香腸很好吃。"

而是

"哎我跟你說上次我去你們德國被你們德鐵害慘了,天天晚點半小時!"

德國人:對對對!schei?e Deutsche Bahn!


荷蘭整體上非常保守,比美國還要保守。這讓哪怕在猶他這種地方待過的我依然很驚訝。

雖然是世界上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但周圍同學對同性戀的態度仍然都多少有鄙視,這在美國大學裡不太能想像;雖然是第一個大麻合法化的國家,但阿姆斯特丹人是把大麻和紅燈區當成一門生意來做,柏林才是真自由。荷蘭的這些「激進」合法化立法一則是因為當時的執政黨派利用這個時間窗口迅速推進了這些法律,二則是因為荷蘭人商業傳統塑造出來的高度實用主義以及對個人自由尊重的傳統。

一個鹿特丹人說,從這個歐洲第一大港再往南走十公里,就到了民風彪悍的尼德蘭鄉下,在那裡如果有鄰村小夥子敢和自己村的女孩出去約會,全村青年男性會一起抄傢伙在那男人回家的路上堵他,揍到他不敢再來。

荷蘭人非常以「政治不正確」為自豪,認為這是自己國家自由的體現,政治正確是美國霸權主義向世界輸出的文化垃圾。

荷蘭和比利時同文同種(忽略法語區),比利時歷史上曾是荷蘭的一部分,但比利時的文化就比荷蘭先鋒、激進得多。

把評論里的回復也加進來:

荷蘭人的「開放」不是 tolerance,而是 indifference——荷蘭人自己也一天到晚跟美國人提這兩個詞的區別,但美國人都不理解,都覺得 tolerance 就是表現為 indifference。不過這真的不一樣,我也是等來了才明白。我答案里提到了阿姆斯特丹人是「開放」當成一門生意做,內心不是真心覺得 liberal 的世界是一個美麗新世界。他們能這麼做是因為商業社會的高度實用主義傳統,只要做生意,不要和 victimless crime 過不去,大家表面上禮貌得很,只要能掙錢什麼都好商量,誰知道背地裡怎麼 judge 你。荷蘭人的背後嚼人舌根功夫剛來的時候嚇得我目瞪口呆,結果發現他們還相當為此自豪。即使是城市裡的年輕人大學生,也從來不會講 white priviledge,不會講 multicultural/diversify 之類的詞,對歐洲以外的地區仍然充滿帝國對殖民地的優越感。

簡單地說,阿姆斯特丹紅燈區是開放,但是如果你跟你的荷蘭朋友講「我今天去了紅燈區玩」,裡面一多半都會轉頭在心裡呵呵「又一個去紅燈區長見識/被騙錢的外國遊客鄉巴佬」。

順便提一句,大麻不算開放。大麻和煙酒是一類的。真正的毒品在荷蘭也是不允許的。


謝謝大家,已經平安回到荷蘭

-----------------------------------------------

昨晚八點半到巴黎,晚上九點多恐怖襲擊,本來是愉快的過來參加歐洲學校之間的一周交流學習項目,以為巴黎最大的危險就是小偷搶劫,現在是爆炸和槍擊,警車直升機的聲音一夜沒停,第一次離恐怖襲擊,離死亡這麼近,希望可以安穩的回去荷蘭吧,一切都會好的。


基金。

原以為國外的有錢人都是慈善家,動不動就把身家全捐給慈善基金了。去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是為了避稅。國外對遺產稅抽取高額的稅收,有的甚至可以到一半。等於政府和你平分你爹留給你的錢。

素質教育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方式被詬病為填鴨式教育,不針對個人的興趣愛好做相對的教育。國外為什麼有創造力?因為國外是素質教育,針對個人做最優的教育。去了以後才知道能做得起素質教育全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和中國一樣,國外一些偏遠地區的孩子學校師資力量肯定無法和那些大學校相比,於是通過分班等手段直接把那些窮孩子給淘汰了。

大學貸款

想想我們農村原來家裡供一個大學生真的是全家節衣縮食,可是國外有大學貸款來幫助那些窮人家的孩子,可見我們的落後和野蠻。去了以後才知道國外的低收入家庭別說節衣縮食了,就是不吃不喝也供不起好大學的費用。而很多畢業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還在還當年大學貸款的比比皆是。

推薦信

看看國外,別人舉賢不避親,不避友,不避富,不避任何關係。為什麼亞裔總是需要考比別人高的多的分數才有可能進名校?就是因為那一封封的推薦信。有些人喜歡抬杠,說國外的推薦信也要自己本身素質過硬才行呢。我請問,錄取線是500分,我考了580,你考了550,你他媽一封推薦信就直接把我給踢了,然後和我說公平。YDBL嗎?是不是只有我考850,你考85,這時一封推薦信把我踢了我才能抱怨?


以為國外人都很守規矩不大聲喧嘩不隨地亂扔垃圾。來了蒙特利爾之後發現:每天大街上白人吼的尖叫的。法律規定半夜十二點之後不準放音樂可是半夜兩三點放重金屬的。一群人聚在路邊抽煙(大麻)完了煙屁股扔一地的。公共活動完了路簡直不能走人的,只要沒有警察行人是會闖紅燈的。基本跟國內沒啥太大區別loool


到了美國,發現美國實際上是一堆國家組成的聯合體,國家和國家直接差異太大,才明白「美國」,「美國人」這種說法是多麼簡單粗暴


推薦閱讀:

海外留學,華人該扎堆嗎?
哈佛、耶魯、劍橋大學是否都是有錢有權人的學校?
傾家蕩產去美國讀碩博是否值得?
如何評價中國留學生張佳恩被控性侵犯且可能面臨終身監禁?
現在台灣對於大陸學生是否存在嚴重排外傾向?

TAG:出國 | 留學 | 社會 | 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