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留歐美學生更五毛,留日學生更公知」這一猜想?
留學歐美學生普遍表現的比較愛國,這個知乎上已有討論。如果留心觀察微博和知乎,會發現留日學生和入日籍人士反體制的政治傾向相當明顯。微博上知名者如「林萍在日本」「辛子in日本""李小牧"等人皆是如此。事實上歷史上近代留日學生就普遍比較激進,回國後多積極投身革命推翻舊制度。原因何在?
假設題主的問題符合真實統計(只是假設,我不負責證明真實性,也不意味著我認可或不認可這種假設),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有(只是可能性,我也不負責證明真實性和相關性):
注1: 以下陳述默認是基於統計的猜測。於是,即使猜測準確,也顯然不默認適用於每一個個案
注2: 因為本人對歐洲缺乏了解,以下的「歐美」,換成「美國」,或許更有參考意義
1,家庭經濟階級背景不同。去歐美的人群家庭背景或許更好(?)於是更少看到了中國的陰暗面,更多看到中國的光明面。
2,中國人對兩地天然認知不同。如對美國的態度是「很強大」,那麼留學生表示「其實沒那麼強大」/「其實中國也很強大」,會顯得更有見解或有逼格;而對日本的態度是「藥丸」,那麼留學生表示「日本其實很厲害」/「中國還差得遠」,會顯得更有見解或逼格。
3,「好」的方式不同。日本的好,更表面,更直接,也更符合中國人對「先進」的認知,如高樓大廈,清潔的城市,便利店,友好的人民等。與1、2結合,很容易在一開始就形成很正面的態度。就算將來慢慢意識到「好」的代價了,「日本」這個概念已經成了一個人「標籤」的一部分了,而人之本性都是要維護自己的各種標籤的,或者說,是趨於為自己已經做了的決定來辯護的。而歐美,剛去了之後,更有可能是失望,如髒亂差,「大農村」,「不友善「的人民等等,並不容易一開始就讓人很喜歡,起碼不容易形成明確的褒貶態度。等慢慢全方位了解了好與壞,直接公允評價就好,「維護自我標籤」的前提並不普遍存在。
4,留學門檻不同。去歐美的門檻或許更高(?)人群思維能力或許更高(?)更不容易被表面現象蒙蔽,可以更全面和深層地看問題。
5,中國人對兩地天然情感不同。對歐美可能是總體正面的中性,而對日本卻是偏向於反感甚至仇視。結果就是影響了條件統計。好比說,「決定去歐美留學」,原因可以有很多,但並不一定意味著對歐美有多強的好感;而「決定去日本留學」,在「偏向於反感甚至仇視」的大環境里,本就是個很強的篩選項,於是相對來說,更有可能意味著已經對日本有了很強的好感/對中國有一定的反感。
6,與5相似的邏輯,因為英語在中國是必修課,起碼普遍得多,但日語卻是一個主動選擇的結果。於是「選擇去日本」本就有很強的篩選性,與「喜歡日本」有更高的相關性。
7,由2和5造成的「利益相關」程度不同。具體論述為,中國人總體來說,對歐美談不上仇視,且普遍認可歐美的客觀強大。於是,一個歐美留學生,對歐美有正面或負面的態度,大體上不會影響中國人對歐美的認知。即,哪怕一個歐美留學生,各種數落歐美,也不會讓本來對歐美有好感或者沒態度的人,變得態度負面,自然也不會負面影響歐美留學生自己的標籤成色。而中國人對日本,總體上是討厭的態度,且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日本「藥丸」。此時,一個日本留學生,若對日本有負面態度,會極大加強人們的固有態度,進而影響到日本留學生的標籤利益。結果就是,日本留學生更有「利益相關性」,去努力維護自己的標籤。
8,兩地人對中國的認知不同。目前歐美越來越覺得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甚至有不少民眾會覺得中國已經是發達國家。而相對來說,日本人對中國的認知,相比歐美對中國的認知,更「落伍」一些。可以中性地說成是信息不更新,也可以負面地形容為還有優越感,也可以腹黑地形容為優越感在變弱,於是反而更有興趣進行彰顯。結果就是,在日本,周圍的環境會更顯著地傳播「中國很差」的概念,聽多了會不由得受影響而表示認可;而在歐美,雖然也有,但這種聲音越來越少了,或者說,更多的人表示「不在意」或「沒概念」,於是受到的環境「洗腦」更弱一些。(舉例說...好比說英國這麼一個人均經濟總量比日本高不少的國家,感覺其對普通民眾對中國/中國人的評價,相對日本對中國/中國人的評價,要「高」、「客觀」、「信息及時」不少)
9,兩地對外來人口的態度不同。這裡僅是說美國和日本。美國作為移民國家,哪怕這兩年排外聲音有所加強,但依然是全球最不把外國人當外國人的國家。且作為大熔爐,你很容易找到同族群的存在,主動融入的壓力和動力都相對較小。不但可以保留族群和文化的認同感甚至自豪感,甚至可以改變demographic,把族群自然做大。而日本是典型的反移民國家,對移民採取的也是徹底同化的態度。若是長期生活,主動融入的壓力和動力都相對較大。結果就是,哪怕長期在美國生活,很多中國人,依然把自己當中國人,且為自己的族群和文化自豪;而在日本時間久了,不自主地,一個人的相當一部分,已經是日本人了。
10,其他,有待補充。
最後,我個人始終很反感類似 「公知」、「五毛」之類的說法,雖然偶爾我自己也會使用,且類似說法確實有一定程度上臉譜化的準確性。此處基於理解和便捷,姑且跟著題主的框架來了,不再做更多糾纏。
和大環境有關。在國內,噴日本的人占多數,留日學生自然要說幾句公道話,於是被打成右派;捧歐美的亦佔上風,歐美學生也會澄清一下錯誤認識,於是被貼上五毛標籤;————話說,這問題真的有數據支持嗎?
這話感覺袁世凱說過啊。
留德的是保皇派,留日的是革命黨。因為日本留學門檻低,在國內時和歐美高富帥們看到的「中國社會」就不一樣。 本來想寫的詳細一點,但看到樓上樓下已經有和我一致的觀點了。 有的時候真佩服馬克思老爺子,把「階級」二字看得一清二楚。目前來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家庭在國內算中產已經算是不錯了,即使是一流的帝國大學,多少中國留學生要為了房租、交通或者沒有被免除的學費而去夜以繼日的打工,對了,還能混一口店裡剩下的廢棄食品來填飽肚子。在日本打工的一項必修課就是清掃店裡的廁所,有幾個權貴人家會讓孩子吃這個苦?獎學金?如果您是除中韓之外的其他國家來的大體都是全額的文部省,但是如果您在日本有著百萬級的同胞,那對不起了,您得先和大家競爭。 即使這樣,身邊的同學都很珍惜這個機會,畢竟沒有像歐美國家那樣動輒幾十萬的學費,而且日本政府一直允許勤工助學而且默許了超額的工作時間,尤其是身邊很多同學都已經在國內工作過一段時間,都早就受夠了國內微薄薪酬與不明朗的未來。至少在日本,大家堅持到畢業之後會獲得一個在當地找工作的機會,薪酬雖遠不及歐美,但也高於國內一線城市同行業。所以說畢業回國還是不會,對於很多同學根本就不是問題,偶爾大家會坦言等自己到了「透明天花板」(在日本年薪4、50萬rmb左右)再衣錦還鄉,但心裡都清楚那只是各簡單的設想。
而客觀上祖國的日益強大讓留學生的處境多少有了一絲尷尬,日本民眾的態度也更加微妙。在國家層面的競爭中,日本已經徹徹底底地輸給了中國,前兩天日元在一周內打了九折,而對經濟地提振作用微乎其微。這對中國旅客是個抄底赴日旅遊的好機會,但對留學生來說卻是更低的工資和更高的物價。說白了,我們利益捆綁的對象變了。以此同時,作為世界二號經濟體的中國市場也越來越看不起在日留學生了,對這些一身媚骨的「假日本鬼子」多少有些咬牙切齒。久而久之,「逆選擇」越發嚴重,中赴日留學生與「精英」無關,日本人也在吐槽一流大學裡的中國學生怎麼這麼平庸,成天想著打工。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也沒有人學不會向現實妥協。原因可能有很多,就以我個人見聞說一下我能感受到的,我在美國讀書,開會去過日本,也有幾個在日本讀書工作的的朋友。
1、因為日本跟中國相似度比較高,所以比較能輕易感受出美好來。而美國則差距很大。
例如很多城市市中心治安極差、非市中心則公共交通極為落後,私家車是生活必需品,這種生活形態跟中國反差很大,自然容易激發反感。
2、中國英語是必修課,日語不是。也就意味著"去日本留學"需要更強的主觀能動性。
這點很重要。這意味著去日本留學的人更可能需要一早準備外語,也就更可能本來就喜歡日本這個國家。同理,留學德國的普遍對德國評價也很高。也就是說,這些人出國前的態度就不相同。
在我的中學大學同學中,到美國來的,有的不一定要出國,只是人生叉路口中給出最好出路的那家機構恰好在美國;有的一心出國,最後因為錄取、簽證、學費等原因來到了美國而不是英國、澳大利亞;當然也有一心喜愛美國文化的,但比例很小。
而去日本的,往往很早就喜愛日本文化、學習日語,為了去日本留學努力多年,最終成功了。只有兩個不算喜愛日本文化而去日本的,一個以畫漫畫為夢想,一個不會日語但是申請到了日本很好的一個博士錄取。
以我個人為例,我來到美國讀書,偶然性的因素很大。
我本科院校在我感興趣的方向最強的教授並不比我的現在的導師差,我也並不是一定要讀博,所以大四時期保研、找工作、出國留學都在我的考慮範圍內,而留學申請我也投了美加香港新加坡的多所學校,而沒考慮日本,僅僅因為我不會日語。
最後保研沒聯繫到好教授、找工作最高只拿到中部某市14 *6k的offer,留學申請的offer最好的是現在這所美國專業排名5、60的學校。所以我就來了美國。 然後聽說前年管錄取的老師換了人,新上來的老師改為gre一刀切了。我算了一下,可能我就來不了了,說不定就在國內工作或去其他國家讀博了。而且,當年我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聯繫到好教授保研。真好奇題主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或許是因為題主了解的兩邊留學生多是喜歡網上發言的類型?作為在日美都有留學的學生,就我個人經歷而言,並沒有這個感覺。在日本我也遇到過不少所謂「五毛」的,在美國也遇到過不少所謂「公知」的。至於[微博上知名者如「林萍在日本」「辛子in日本""李小牧」],求不要拿出來說好嗎……這幾位中間第一位不評論(沒關注過她),後兩位實在太low了(主觀看法不喜請無視),身為不久之前還在日本的留日學生真心覺得簡直是羞於被這兩位代表(而且他們也難說是不是留學生)。曾經關注這二位的微博後來不得不取關啊,看不下去了都。
恕直言,嘴上越是說中國好的,越是想混個綠卡留下來。
那聲「中國好」終歸只是留不下來後給自己準備的台階罷了。這個觀點我同意一半,確實留日學生更公知,但是留美學生並非更五毛,他們只是更加客觀更加有見識而已。
先說前面一半。日本這個國家好的地方一眼就能看見,但是壞的地方不怎麼容易看見。到日本短暫生活的人,非常容易的就看到了日本街道整潔、秩序井然、公共設施便利、人們彬彬有禮。很多東西都是國內比較少見的,這樣一來,留日學生常常很容易的就被這個國家所吸引。日本作為一個東亞國家,在政治上還是相對保守的;而且日本人的價值觀也相對較為統一,在政治社會方面的思想多元化程度較低。這樣一來,留日學生在政治方面的見識可能就會相對較少,自然也不容易形成更加理性客觀的政治歷史社會觀點,加上對日本的感覺很好,形成對這個國家非理性的崇拜就很正常了。
再說另一半。歐美國家很多東西,不好的一面非常明顯,比如骯髒的地鐵和搶錢的黑人。再加上東西方生活方式的差異,到歐美的留學生往往會經歷很多不怎麼舒服的生活。但是這些人在國內所接受的信息又都是描述歐美國家多麼多麼好的。因為這個原因,到歐美的留學生很可能就會有那種夢想破滅的感覺——原來傳說中的西方國家沒那麼好啊。另一方面,歐美國家現代化進程較長,很早就開始了各種對於現代社會的嘗試。這樣一來,在歐美國家留學,就更容易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政治思想,不同的觀點碰撞交流,留學歐美的學生就更有可能形成一個成熟的政治歷史社會思想。自然就不容易形成對某個國家的非理性崇拜了。
在國內,大多數語境下,你不反華反共,可不就是五毛嗎。
留日學生多數都是先公知後五毛,很少有人剛來日本就五毛的。剛來日本容易被日本的外表(社會秩序,人民素質)迷惑,迫不及待地宣傳日本各種好,天朝各種渣。真正有深度和廣度地接觸日本人後,往往會因為日本這個社會的表和里的巨大落差向五毛的方向傾斜。在日華人中還有一類就是嫁到日本做主婦的中國女人和80年代來日本已經在日本紮根的中國人,這類人的命運已經和這個小小的島國拴在一起,屁股決定腦袋,這一部分人就成了公知。總結1 剛來日本的人和紮根日本的人多公知總結2 體會到日本社會的表和里的巨大落差的人才會五毛,這需要一定的時間,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體會不到;體會到公知吹捧的歐美和現實中的歐美的人才會五毛,這個過程往往是下了飛機的瞬間完成的。
因為日本的洗腦模式適合東方人思維
這種討論根本沒意義,因為我的感覺恰恰相反,大多歐美留學的同學即便不了解政治也能做到理客,反而留學日本的同學大多偏激憤青。這是我個人的感覺,我認為是一種錯覺,每個人的看法可能都不同。而事實是,題主一概而論的那種觀點根本不科學,更沒有數據支撐,不值一駁。我更相信一個人若是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接觸異國文化和思想的洗禮思維便會更加清晰;反之一個人本身容易偏聽偏信,去往異國的經歷可能會更強烈得衝擊世界觀,變越發極端。所以無論是激進還是保守,是左派還是右派,我覺得決定性因素還是年少時讀過多少書,做過多少事,以及有沒有腦子。
留日學生的形容里肯定不包括我。所以我反對。
其實還有一個因素,很簡單但是被忽略了。
留日的學生往往本身都是非常喜歡日本文化的。
留日需要的語言基礎不是隨隨便便突擊半年可以念出來的,留日的學生往往從小就十分喜歡日本文化,上學期間或學習日語專業,或在日常中抽出時間學習日語(這是什麼樣的毅力)。不是極度熱愛,有幾個人可以忍受這樣的寂寞。
而留美留歐的人,往往多即將要去的國家沒有那麼強烈的熱愛,想出去看看,準備一下雅思就能去英國讀書了。實在簡單方便。
沒有付出那麼多,本身也就沒有那麼偏執。首先這是一個好問題!看似是這麼回事,但每個論點又經不住推敲.....
那麼按照知乎慣例,亮身份談經驗。(利益相關:畢業於日本國立K大,training於荷蘭U大)。本人為理性的右派,但不代表我不會在某種情況下替天朝說幾句好話(caution:是為China,而不是為GOV),譬如精日們誇日本節後各種乾淨國民素質高,確實這是事實,不承認也沒辦法啊~~但是經過【林萍在日本】還有【唐辛子】這些人上升到天朝國民性落後的層面我就不認同了。為嘛?看看美國大選後和歐洲音樂節後一片狼藉,這種論調就非常可笑。按知乎說法,黑也要黑得科學合理有技術含量。
先回答留日學生是不是更公知?留日學生心理估計是最複雜的吧。 @晉作 說的非常到位。在天朝,日本是一部分很low的國人的G點,一碰到日本相關事宜還有那些在日本的國人(天朝的一貫傳統,笑)就高潮,自然在日本的留學生就看不下去,出來替日本說上幾句公道話,然後就被打成「媚日右派」或者「日雜」。像 @吳佳琦Winnie 遭遇一樣,多少留日學生在國內受到的質疑壓得人喘不過氣,以至於相當長一段時間人家問我留學哪裡,我就說荷蘭!說到這裡,人家一聽,河南?到駐馬店需要留學么?暈倒~~(這裡要說到某個人了@ 王啟超,那個為南京和杭州撕的一手好逼的人,看他不遺餘力地為我家鄉點贊就回復了幾句欣賞話,結果這貨不知道是不是看到我和日本有些許聯繫就立刻回復」日雜滾開「然後拉黑我,我不知道王某人是有多愛南京以至於比我們南京人還忘不了那段往事還是圈子基本是貼吧水準,對日本的極端仇視到只要和日本產生交集都是」日雜「?那他黑名單里得有多少人啊!如今金陵城裡日料店生意好的一bi~~,赴日遊客節節攀升,這些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痛的」日雜「?想我大徽京就算公祭日那天也是相當克制和文明,這貼吧級的憤青仗著自己有點才氣居然有不少粉絲,為淵驅魚的事我們民族確實喜歡干,攘外必先安內的優良傳統~~,這是因為對這貨充滿了好奇,點進來才發現了這個好問題,果然他點贊的都是諷刺留日學生群體的呵呵)
但是我在醫學院的時候不少博士就是標準的五毛,身在曹營心在漢啊~~經常抱有「小日本這變態那瞧不起我大天朝人,祖國祖國快快強大給這些小日本顏色看看」這種小心思的大有人在。為什麼?一方面日本學術界和國內交往頻繁,很多學生並不認可日本前提下讀博有個好去處也就去了,其實心裡卻不認同日本的一切。還有一種就是 @乎知 同學說的,那段歷史終究不能忘,但是現實日本人終究是在逃避。
However,換位思考下,我們在歡呼廣島核爆時候不也是直接忽視掉所謂的一些東西?我相信在去過廣島核爆紀念館之後沒有多少人能那麼冷血而不有所感悟,同理現代的這群日本人不也是沒了解南京慘案的背後就在那瞎BB。參觀過紀念館的來華留學的日本學生可就不是這種節奏了。兩國民族主義高漲時不爭的事實,所以人性是一樣的,事不關己時候自私但是感受到那層東西後基本的人性又會回來的。不過這也是我沒法成為精日,只能作為知日存在的原因吧~~而題主舉得例子【林萍在日本】,還有那個【唐辛子】,不好意思這兩人就算在留日華人中也算是標準的精神日本人,拿他們說事也太那個。。。他們的老底被挖過。林萍據說是個在居酒屋刷盤子網上靠攻擊天朝賺錢的段子手而已,現已回國;唐她老公是日本人,什麼傾向我就不多說了,【李小牧】一個拉皮條的拉出聲勢,最後也只是開了個飯館的人,他的話都能膜拜,那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用他們只會拉低公知這個名聲。總結一下, @劉日華的答案就是相當精闢:【剛來日本容易被日本的外表(社會秩序,人民素質)迷惑,迫不及待地宣傳日本各種好,天朝各種渣。真正有深度和廣度地接觸日本人後,往往會因為日本這個社會的表和里的巨大落差向五毛的方向傾斜】,只不過我在滑到知日的程度後就停止了,哈哈~
那麼歐美留學的是不是更五毛?也不是!只不過高端歐美留學生背景很深。很多是體制婊,因為畢竟北美澳洲和歐洲部分國家學費昂貴(其實荷蘭,瑞典,德國學費很少,主要是生活費,不過加在一起和日本差不多,只不過比較小眾這些國家,因為雖然這些國家英文水準很棒,但畢竟不是英語母語國家對他們也不了解,而他們的語種又太小眾,不方便習得。留學英國的高富帥,體制婊,留學監的要比歐陸的多許多,因為大英帝國已經窮的吧教育做成了產業化~~)所以同學們很多背景來自於體制和既得利益者集團,雖說這些人不一定都會維護體制,但不得不說很多人從小生活就很優渥,不清楚現有體制會對他們造成什麼樣的衝擊。而且大人們潛意識也覺得西方世界肯定高於日本,如果不是特別喜歡日本,肯定都送美英澳加等國了。
也有的人是因為亞裔身份或者祖國醜聞被西方人攻擊嘲笑受傷了,或者被人問了是不是吃狗,中國有沒有火車這類的愚蠢問題就希望YY祖國的強大來自舔傷口而已。這種感受大家都有過!還有美國中心,歐洲中心存在感,給亞裔身上套的那層隱形的種族職場天花板確實讓人感到極度不舒服。這種苦悶移居海外的華人怎麼防止自己的子女變成外黃內白香蕉人? - 文化這個問題很完美地闡釋了,歐美留學生,尤其是要移民的困境和苦惱。這些人確實容易變成五毛大軍。
另外中國各種輿論都在宣揚歐美的好,事實上呢?就拿歐洲來說事,歐洲其實也就德國,英國,瑞典,荷蘭,丹麥,北法等能拿得出手(排名分先後),其他的嘛~~呵呵。但是!!!我想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和階級有關,中產階級出身的大都會對現有的體制產生焦慮和質疑,因為體制擠壓的就是中產階級的利益。天朝的階級現在基本開始固話,二代的興起就是個標誌。就算留學後,也不太輕易能改變自己的階級烙印,只能向中高產階級無限靠攏,所以總體上是偏右的。而上層階級的就沒多大顧慮,要麼維護現有體制獲得更多利益,要麼覺得事不關己維持穩定比較好。只能說留日的出自於中產階級家庭比例多,留英美的上層家庭比例更大造成了這種感覺偏差罷了。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很搞笑,要說愛國,我覺得幾乎沒有人不愛國。說幾句對政局的看法不代表不愛國,也不代表「五毛」或者「公知」。
至於你說的「留學歐美學生普遍表現的比較愛國,這個知乎上已有討論。」如果假設你的「愛國」是「五毛」的同義詞(我完全不同意,但是下文的「公知」「五毛」都是按照題主的理解來的),我不知道這個討論結論是怎麼來的,對於你的觀點我也無法認同。在外五年多,我個人認識很多在歐美的留學生,五毛與否真的看情況。基本上是家裡有公務員背景的人更「五毛」一些,家裡經濟相對獨立的孩子更「公知」一些。學習理工科的人更「五毛」一些,學習社會科學的人更「公知」一些,具體原因我就不解釋了,中間邏輯比較簡單。但是具體誰多誰少,我個人的觀察和你的結論是不同的。
對於去日本的留學生的政治傾向我不了解,所以不能有什麼具體回答。
我覺得問問題和回答問題是一樣的,「嚴謹」與「客觀」是很重要的態度。回答問題的人不知道的就不說,提問的人是否也應該更詳細的為自己的問題作出解釋。
另外,公知這個詞是公共知識分子的簡稱,我不覺得這個詞是貶義,也不覺得「公知」就一定持某一種固定的政治觀點。毛太祖和胡適當年不都是公共知識分子?我來一個偏題的答案。
本人出生在天津市區,小時候以為整個天津都是城市模樣,樓房林立,街市熱鬧。直到去薊縣旅遊,才明白原來市區不過是那麼一點彈丸之地。長大些,懂得事情多了,感覺中國只有三個城市,北京、上海和天津。直到去大連青島旅遊,才知道比天津建設好的城市有的是。
再長大些,到武漢念大學,才知道並不是每一個地方的人吃豆腐腦都是鹹的,才知道並不是每一個地方的人早點都吃煎餅果子,才懂得什麼叫做跨河的城市。(天津有一條海河)
之後,去了南京,才明白什麼是「文化底蘊」。
再後來,去了廣州,懂得了「南中國的中心」是什麼意思,去過了香港(那時香港還沒那些PI事兒),才知道什麼叫做「資本主義大染缸」。
直到現在,在德國留學,才理解並不是每一個西方城市都是紐約芝加哥的樣子,才知道我們所講的「西方」,不過是一個寬泛到近乎飄渺的概念。
我既沒去過美國日本,也沒有從專業角度回答題主問題的能力。只是從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總結,見識的越多,越發覺「非黑即白」是一件難事。主要還是中日文明比較類似,日本本來就是中華文化圈的國家,美國文明與中華文明畢竟是兩個完全隔絕的文明,很多價值觀完全不一樣。美國重個人自由,中日重社會整體秩序。美國是移民國家,強調文化多元,中日是單一民族國家,強調文化統一。中日都崇拜軍人為國戰死,都看重社會秩序,都崇尚傳統文化,也都強調個人禮節,都喜歡講謙虛有禮,而這些美國價值觀通通都是相反的。更重要的是歐美人始終是白人為主,黑人為仆,黃種人壓根就算個包衣奴才吧。看那位美國留學生的演講就能看出來,為了融入白人圈,跟包衣奴才稱讚主子似的,從語言到聲調到表情再到動作,就一個賤字能形容,你要說光工作拍上司馬屁還行,平時交友也得這副賤樣,一般人真熬不住,當年80,90年代畢竟太窮,不要臉就不要臉吧,現在畢竟兜里有兩錢了,雖然還是沒美國人有錢,但是至少有不學狗的底氣了。可以說喜歡歐美的純粹是喜歡錢,喜歡日本的多少有點志趣相投在裡面,中國以後越來越發達,可能會越來越看不慣歐美,但是很可能不少地方越來越像日本,畢竟日本那一套不少地方很符合中華文明的價值觀。其實現在網上的評論已經有這種傾向了,比如談到歐美的白左,女權,尊穆等等社會現象的時候,評論一般都是傻逼歐美,還好中國沒學他們。談到日本的紀律素質如何如何的時候,很多評論都是中國在這方面也做的很好而且進步很大或者日本實際上沒宣傳的做的那麼好云云。
這個說法與我校留學生情況不符,我校向來留美親美,留日反日。
歐美學生五毛這個我贊同,我覺得在國外這段時間,用別樣的角度看我的祖國,怎麼看怎麼可愛。
用一點經濟學的知識來解答的話,就是因為日本比美國便宜多了。所以去日本的人就不去美國的人窮多了(我知道你們要說誰誰誰不是這樣的,但整體看看數據大體符合這個模型)
舉個例子,京都大學碩士研究生的學費一年是五千美元左右(曾經撇過一眼京都大學的項目),我所在的美國某中部公立大學本科,算是便宜的了,五千美元也就是夏季學期的學費,正常一學期學費是一萬兩千左右。就算研究生學費由於學分少而便宜的話,也是一學期九千左右,一年也是接近兩萬美元。
依照中國現有的社會財富結構,可以理解為北美自費留學生里大部分人的社會地位是在政府機構官員,國營企業領導,私有企業高級領導,股東一類人物,而留日人員里工薪階層比例會更大。
階級這個東西是存在的,如果你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來源於體制的話,你自然不會對體制有什麼看法,社會上對於體質的抨擊你也會覺得那是誣陷。畢竟你出門辦事也許也是說一下你老子的名號,就沒人刁難你了。
這就跟為什麼很多辦了移民的高層人士依然在中國生活,工作。在這個環境里他可以如魚得水,名利雙收。辦移民是他們圈子裡的一種風氣,和奢侈品消費差不多,他們真出去了的話,除了每天在買的別墅里看國產電視劇,也沒啥好乾的了。一句英文都不會,只能去找那幾個一起辦了移民的老夥計喝酒吹牛了。推薦閱讀:
※瓷器的出現對於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瓷器傳入國的飲食習慣有何影響?
※歷史上有哪些大權獨攬、權傾朝野的良臣?
※都說現在國人道德素質低,到底是什麼時候變低的?
※穿越類小說是否真的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