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與巴洛克風在美術、文學、電影等方面的區別?

好像都是涉及吸血鬼,歐式建築和一些比較獵奇的奇幻設定,打個比方我一直和基友在「《聖魔之血》這部動漫和小說是哪種風格」上不可開交,還有《吸血鬼獵人D》,比較結構繁雜的華麗建築和斑斕色調的用色等等,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小白自己理解勿噴orz)吧~~~,但是陰冷的世界觀設定和吸血鬼元素又慢慢的哥特風,再者,像李小龍之子李國豪的遺作《烏鴉》就是極致的哥特風之作吧!質的區別表現在哪方面捏


哥特吧吧主來回答一下……

不好意思,題目中提到的幾部漫畫都沒看過...我只能從「美術,文學,電影」等方面講。

巴洛克:

巴洛克(Baroque)是一種代表歐洲文化的典型的藝術風格,強調作品的空間感、立體感和藝術形式的綜合手段,吸收了文學、戲劇、音樂等領域裡的一些因素和想像,是一種激情的藝術,打破理性的寧靜與和諧,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非常強調運動和變化。

哥特

哥特也是一種藝術風格,主要特徵為高聳、陰森、詭異、神秘、恐怖等,被廣泛地運用在建築、雕塑、繪畫、文學、音樂、服裝、字體等各個藝術領域,哥特式藝術是誇張的、不對稱的、奇特的、輕盈的、複雜的和多裝飾的,以頻繁使用縱向延伸的線條為其一大特徵。

———————————————————————————————————————————

哥特和巴洛克的區別在哪裡呢?首先,藝術方面:

巴洛克風格盛行於17,18世紀,代表畫家有貝尼尼,卡拉瓦喬,魯本斯等,他們的畫作人體動勢生動大膽,色彩明快,強調光影變化,比文藝復興時代畫家還要更強調人文意識。

搶劫留西帕斯的女兒,魯本斯

微醺的酒神巴克斯,卡拉瓦喬

瑪麗·希爾,基里格魯夫人,凡戴克

題主有沒有看出他們的共同點?是不是都是人物豐滿紅潤,富有生氣?

再看看哥特藝術

其實真正的「哥特式」應該是這樣:

根特祭壇畫,凡?埃克

是不是感覺跟自己想像中的哥特大相徑庭……最早的哥特藝術確實是指這種14,15世紀出現的原本用於教堂裝飾等宗教性質的藝術,但題主想問的肯定不是這個,所以我就私自把題主所說的哥特風格理解為經過現代改良的更為大眾所知的哥特風格。

下邊是從哥特吧的相冊里搬來的幾位藝術家的作品:

Zdzislaw Beksinski

Natalie Shau

Ray Caesar

Juha_Arvid_Helminen

題主再來看一看這些作品,他們的共同點又是什麼?是不是第一感覺是黑暗,讓人感到壓抑?

而網路上更容易見到是下邊這類的圖片:

這種

Clara Lindstedt

這種

Natalie Shau

還有這種

Nathalia Suellen

一般都是這樣"美女+黑暗元素(十字架,黑夜,烏鴉,黑貓,血etc)",以凸顯其黑暗華麗的本質

———————————————————————————————————————————

好 再來說文學,這個我擅長……

巴洛克文學同巴洛克文化一樣風靡於17-18世紀,作品慣用主題是宗教的狂熱、靈與肉的衝突以及人在上帝面前的無能為力藝術上刻意雕琢,追求怪異,用支離破碎的方式、誇張的語言表達悲觀頹廢的思想,並且具有巴洛克藝術華麗浮誇、動感強烈、側重表現幻想的統一特色。藝術特色是怪癖的(bizarr),極端的(ma?los)和雜亂無章的(verworren)。

巴洛克風格文學的典型作品是馬里諾的《阿多尼斯》和貢戈拉。就如同巴洛克風格一樣,其作品作品堆砌誇張的詞藻,充滿各種晦澀難懂的詞句,就像是過分裝飾的飾品。

至於哥特文學,這個可以講的有點多,高中時候搞了個演講講了活生生半節課……

概括一下,哥特文學的興起遠晚於哥特藝術的出現,大概是從賀瑞斯·華爾波爾的《奧特朗圖堡》(1765)而產生,與19世紀廣泛運用。一般是屬與渲染恐怖氛圍的作品,說它是恐怖小說也好,奇幻小說也好, 顯著的哥特小說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運,死亡,頹廢,住著幽靈的老房子,癲狂,家族詛咒等。雖然也有人認為浪漫主義比如王爾德屬於哥特小說,但不想講的太複雜,就不談了……哥特小說固定的」美女+惡棍「模式也不談了。(是不是覺得這個模式有點眼熟?)

要注意的是,哥特文學又不同於傳統的恐怖小說,而是通過所謂的」超現實恐怖「,也就是通過環境的渲染,氛圍的營造,人物心理的描寫來造成一種精神高度緊張的焦慮氛圍,因而讓人感到恐怖。典型的哥特作家如埃德加·愛倫·坡就是運用這一技巧的典範。雖然哥特文化不能與吸血鬼文化直接等同起來,但吸血鬼美麗高貴,黑暗恐怖的形象確實與哥特文化宣傳的內容相吻合,所以哥特文學中又常出現吸血鬼的形象,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看看安妮萊斯的吸血鬼編年史。(最著名的一部就是被改編成電影的《夜訪吸血鬼》。)

至於哥特文學的代表,除了剛才提及的愛倫坡和安妮·萊斯,就列幾部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定有人會驚嘆:啊!原來這就是哥特文學!

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

瑪麗·雪萊《科學怪人》

狄更斯《荒涼山莊》

p.s.為什麼這麼多山莊呢?也是因為一開始哥特小說的要素之一就是故事發生在荒涼偏遠的地方,比如山莊,古堡,城堡。

———————————————————————————————————————————

最後說電影

沒有特定的以巴洛克風格為定義的電影,最多只是電影內容及布景服裝等給人以巴洛克的印象。剛舉了個例子說《絕代艷后》被 @子明 打臉了……查了一下確實剛好從路易斯十六開始就盛行洛可可風格。

換成《莎翁情史》吧

華麗麗有木有!

再看哥特電影,題主列出的《烏鴉》非常正確,哥特電影也給人黑暗絕望的印象,典型比如蒂姆伯頓的幾個片子。他真是不說自己哥特大家都不答應。個人最喜歡的一部:《理髮師陶德》

注意到色調的區別沒?理髮師陶德講的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倫敦,整部電影色調昏暗,唯一的亮色是做人肉餡餅的人死時噴出的鮮血和最後燒死包租婆的火焰。

———————————————————————————————————————————

最後題主雖然沒有提到建築,我還是說一下吧。

巴洛克建築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橢圓形空間。橢圓形平面加上曲面牆和穹窿頂是其常用特色。

耶穌會教堂聖彼得廣場

班貝格十四聖徒朝聖教堂

而哥特式建築呢?特色是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最明顯的建築風格就是高聳入雲的尖頂窗戶上巨大斑斕的玻璃畫。

米蘭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對比起來,其實可以這麼記:巴洛克建築是圓形,哥特建築是三角形。

你猜聖母院是啥風格?

最後,硬廣告,歡迎去哥特吧常玩兒~


有圖 ,不少,均來自於網路

如對本人觀點有異議請溫柔地提出=w=

只針對《吸血鬼獵人D》和《聖魔之血》兩部作品,哥特和巴洛克的特徵可以參考以下兩個回答

怎麼區別洛可可風格和巴洛克風格?

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還有洛可可風格如何區分?

我覺得,首先要明確一點,尤其是日本輕小說里出現的設定基本上都是怎麼方便怎麼來,很少能明確區分出到底屬於哪個派系。

現在大家所說的哥特和其原本的定義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不過吸血鬼這個設定本身就是哥特的標誌性形象,體現了哥特風格的核心特點:頹廢和虛無,希望與絕望,愛情與欲情等等。而吸血鬼設定的鼻祖之一《驚情四百年》也是著名的哥特文學,所以單論《聖魔之血》和《吸血鬼獵人D》這兩部小說本身我想都應該歸類為哥特式。尤其是《吸血鬼獵人D》本身就是末世廢土的背景,字裡行間時常透露出一種虛無感,不管是人類還是」貴族「都彷彿籠罩在一層幻夢之中,並且還不止一次地寫到」吸血鬼是一個虛幻的種族」。就像題主所說,陰冷且飄渺。

而說到畫面,天野喜孝(不管說幾次我都記不住他的名字}的風格一貫的帶有纖細及微妙的妖艷感,不過很難說能分在哥特風格里,倒是和小說的虛無氣氛十分合拍,而柴本(為什麼永遠都覺得叫柴田)的插畫。。。不知道要怎麼講起誒。。雖然我也很喜歡它來著,但是硬要分流派的話哥特和巴洛克的特徵都很明顯。我本來想先從裡面的建築著手,但是結果。。

西班牙聖家族大教堂(哥特與現代主義)

德國科隆大教堂(哥特)

義大利古羅馬競技場(古羅馬式)

義大利聖馬可廣場(拜占庭與哥特式)

不知道是哪。。(古典主義)

聖彼得大教堂(古典主義)

此外還有西班牙廣場(塞維利亞式)和大本鐘(哥特式),如果要進行統計的話似乎是哥特式佔得比重比較大,但是我覺得只能顯示出主角們的腳步踏遍世界各地。。所以又把眼光轉向了服飾,這個倒是比較好分辨,角色們的服飾帶有明顯的巴洛克風格

對比一下

這麼一來似乎就有結論了?

當然沒有= =

再把眼光移到整體畫面風格上,巴洛克的典型特徵是輝煌、莊重,帶有敘事的傾向

這樣似乎挺符合

但是!

但是!

像這種簡直哥特你一臉(誒呀突然發現水印是。。看在我買了第一期的份上就忽略這些細節吧= =)順便說一句這是我聖魔之血插畫里最喜歡的一張= =

而且看角色們的裝飾

這麼銳利的尖刺只能在哥特風格里看到,典型的巴洛克紋飾都是十分圓潤的像這種

而且看整體氛圍的話。。(不好意思找不到大圖)

這麼溫馨你跟我說它是哥特!?這麼小清新你跟我說它是巴洛克!?

百度了一下,關於柴本的風格巴洛克和哥特都有都有人說,又找了她其他作品來看還是服裝巴洛克配飾哥特。。分類什麼的。。臣妾也做不到啊QAQ

咳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流派什麼的都是騙人的!

不用在意細節看得開心就好!(抱頭逃


瀉藥@殷柒醉簡言之

哥特給人的感覺一個詞概括就是高冷 有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 讓人覺得有距離感

而巴洛克呢 一個詞就是激情 它在誕生時是背離主流的 所以有一些富麗熱烈的元素在裡面


巴洛克最初指違背了古典主義均衡性的作品,現在僅指17世紀在歐洲流行的一種藝術風格。

本人長期練習巴洛克時期的鋼琴曲,個人認為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充滿著浪漫主義和想像力,激情又獨特,時常有著突破理性的情感,樂曲旋律複雜多變,節奏多樣,非常講究情緒上激烈的變化。代表人物,蒙特威爾地,J.S巴赫,斯卡拉第等,常見的曲目形式有變奏,協奏,康塔塔等。

巴洛克時期的服飾風格華麗複雜,濃郁的宮廷風格和豐富複雜的裝飾是其突出特點,複雜,奢侈,浮誇又充滿了男性的剛硬。

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構圖元素來自本國傳統或者設計者本人,獨樹一幟非常獨特(獨特流派)。代表建築聖地亞哥大教堂。教堂的正立面以拱形洞和裝飾性獨立壁柱從下到上最後到巔峰。

還有追求怪異和不尋常效果(手法主義)的建築,大量運用變形,不協調等特點。

有些巴洛克建築過分追求華貴,已經到了繁瑣的程度。

後來,義大利教會財富增加,各教區先後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風格教堂。規模小,不宜採用拉丁十字形平面,於是大量運用曲面,多改為圓形、橢圓形、梅花形、圓瓣十字形之類的單一空間的教堂,代表建築,聖卡羅教堂。

巴洛克時期文學,是貴族形式主義文學。主張在藝術上刻意雕琢,文筆華麗,詞藻浮誇,內容空虛。

哥特風格我也不是太了解,就說說哥特建築和巴洛克的區別。

哥特式建築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就是說看上去尖尖的,高聳的,有點慎人的頂設計是哥特式的特點,而非常複雜繁瑣的雕刻與繪畫結合的大量運用曲面的建築是巴洛克式)

共同點:都常見於天主教堂,其建築裝飾都有較濃的宗教色彩。

「哥特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哥特式建築在羅馬式建築之後。哥德式建築的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且帶尖。以卓越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強烈情感代表建築,米蘭大教堂。(巴洛克建築主要表達奢華,複雜,濃郁的情感和刻意的藝術雕琢)

巴洛克建築的繪畫藝術體現在頂畫中,而哥特式建築體現在玻璃畫中,代表建築,科隆大教堂。

先這樣吧,嗯。


從建築和藝術的角度區分一下吧~

哥特建築在中世紀歐洲天主教影響下的產物,所以夾雜各種宗教元素。spires(尖塔)高聳入雲,意味人類對於和上帝交流的期盼;stained glass(彩色玻璃)上描繪各種宗教故事,透過玻璃的昏暗光線營造神聖的宗教氛圍;教堂格局多呈十字結構(cross);pointed arch(尖頂)把重力施加到排列的柱子上(哥特建築柱子特別多),所以頂可以建的特別高,用宏偉壯麗的結構體現宗教的高深和偉大:還有一說是那些一列排開的尖頂也暗喻了人體骨骼結構。

ps:哥特的發展也是分early gothic和high gothic(細分好像能分四段),早期的比較搓,後來的比較宏偉。 然後在18世紀的英國迎來複興(neo-gothic architecture)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碉堡的哥特建築其實是neo-gothic style,比如倫敦的Houses of Parliament(議會大廈)。

巴洛克是16世紀末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開始流行的一種風格,和哥特那種禁慾的感覺不同,巴洛克更明亮,發揚人的情感,所以它有飽滿的顏色,柔和的線條(最簡明的區別就是哥特是尖頂,巴洛克和羅馬式都是圓頂,巴洛克還在頂上畫彩繪)。

(圖為羅馬的st.peter cathedral聖彼得大教堂 by Bernini)

與哥特滿滿的宗教意味不同,巴洛克是歐洲貴族的享受,在繪畫藝術的層面上與浪漫主義一脈相承,用鮮艷的色彩描繪貴族們多姿多彩的生活,後來巴洛克又衍生出了洛可可,which is一種更浮誇更炫富的風格。ps在歐洲人都不用(or用不起)巴洛克轉而追求更簡潔實用的設計的今天,「巴洛克」似乎在中國的家裝市場里得到了又一次的復興,成為部分土豪們追求的裝修風格。


深以為。

當代哥特式藝術品和宗教中的哥特式教堂建築,並不是一個東西。

「哥特式」的教堂實際上並沒有「幽暗、神秘」的意思,相比於之前的教堂風格(羅馬圓頂式,小窗),哥特式的教堂反而是更加明亮和多彩的,這是因為大量的應用了彩色玻璃窗。而且其尖尖的高塔,也是為了將人的視線引向高處和天空。要知道,在中世紀,相比於其他建築,教堂往往應當是最為神聖且明亮的建築。

至於當代哥特式藝術,我覺得那種黑暗、神秘的風格,可能源於人們對於宗教的一些「神秘成分」的「誤讀」吧?不太了解,不便多談。


本來只是搜集素材看到了這個問題,樓上答主都是建築啊藝術作品,最近正好瀏覽過一篇哥特式電影的文章,覺得可以引用一下

我承認我確實是被原文的標題吸引過去的,但是作者的閱片量保證了她的文章質量

以下內容為轉載!!!

巫師獵人不夠勁,這些才是正宗哥特范

……

那麼正宗的哥特范到底是啥樣呢?

這就要從達芬奇這幫大咖們閃亮登場的文藝復興說起了,能寫會畫的大咖們發現,早在更遙遠的中世紀,還有一群專門喜歡著重描繪死亡和巫術等超自然力量的藝術巨咖,但由於他們的畫風太過豪放,大咖們只好送給他們一個「哥特」的名字,既有「野蠻」的意思,也有「接近上帝」的內涵。

大咖達芬奇作品《岩間聖母》

《凱爾經》插圖

哥特式教堂,具有非常高辨識度的尖頂,宗教氛圍濃郁:

並不是畫上煙熏妝,裝裝酷打打怪就叫哥特范了,如果你被《最後的巫師獵人》折磨的昏昏欲睡,請接著往下翻,這裡的正宗哥特范,總有一款適合你。

提到哥特范,就不得不說吸血鬼,因為一部《暮光之城》,讓吸血鬼一時間成了少(花)女(痴)夢的主角。光YY吸血鬼帥氣多金活久見還不夠,他們的故事一定還有不能和愛人相知相守的杯具,所以形象其實和情傷禁慾系霸道總裁別無二致。

像這樣:

或者這樣:

矮油你們真的太天真了,最初電影里的吸血鬼本來是這樣的:

這是1922年,德國導演F·W·茂瑙執導的《諾斯費拉圖》,

吸血鬼由此亮相大銀幕,成為恐怖片中的常客。

然而將近100年後的今天,吸血鬼搖身變作大眾情人的代名詞,從驚悚怪物到哥特萬人迷,他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越來越像個紳士

不標準答案之一是《驚情四百年》

德古拉伯爵可謂最久負盛名的吸血鬼,這位由愛爾蘭作家布拉姆·斯托克根據歐洲民間傳說創造出的吸血鬼伯爵,傳聞其原型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羅馬尼亞大公,弗拉德三世。

此人驍勇善戰,殺人如麻,見血發狂,據說他曾將戰俘穿刺在木樁上,也因此人們才會把他和吸血鬼聯繫到一起。

《驚情四百年》在情節上與《諾斯費拉圖》如出一轍,不同的是,主角德古拉不再是只會嚇人的怪獸,而是忍受著痛失所愛、不老不死的精神與肉體雙重摺磨的痴情男子。於千萬人之中徘徊,只為尋找舊愛的身影,就算是吸血鬼,也是深情款款的吸血鬼,自然少了可怖,而慢慢向紳士過渡。

德古拉伯爵的扮演者,英國演員加里·奧德曼,還有一個令觀者熟知的角色,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它是那位有些瘋癲,但始終站在哈利身邊的教父小天狼星,不過我更喜歡叫他大腳板。

加里·奧德曼真的是一位非常可愛並且有風度的演員,迷妹們親切的叫他「狗爹」,不只有能演各式各樣壞人的精湛演技,在2012年Prada秋冬男裝發布會上,狗爹也貢獻了可以讓大夥舔屏N年的精神食糧,好好詮釋了古堡宗主的霸氣:

有趣的是,《驚情四百年》中的幾位演員,在日後的電影中,或多或少都與哥特范結下不解之緣。「狗爹」就在電影《小紅帽》中扮演了一位身份成迷(開車來的?)的神父:

出演吸血鬼獵人范海辛的安東尼·霍普金斯自然不必說了,快翻翻我們之前的推送複習一下!

曾經的小鮮肉基努·里維斯,《驚情四百年》里他是不畏恐懼解救愛人的勇士,在電影《康斯坦丁》中,他又化身地獄神探,遊走於善惡之間,勘破重重陰謀:

小鮮肉的昨天與今天o(╯□╰)o 歲月有時候不光是殺豬刀,還是能讓人越吃越胖的豬肉。

打了個醬油的義大利國寶級美人莫妮卡·貝魯奇(多少人的女神啊),雖然出場不多,但女妖也被她演的仙氣十足

在2005年的《格林兄弟》中,女神扮演的魔鏡王后也是十足的美麗動人。

格林童話的最初版本十分少兒不宜,充斥著各種殺妻亂倫重口味情節,和近些年流行的安吉拉·卡特精怪故事集有的一拼。因此電影《格林兄弟》也自然哥特風十足,扮演兄弟二人的的分別是馬特·達蒙希斯·萊傑

可惜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小丑」希斯·萊傑英年早逝著實令人扼腕。

十年後的《007:幽靈黨》中,連莫妮卡女神的眉目間也盡顯老態,真讓人忍不住感嘆時光的殘忍。

再來說說女主角薇諾娜·瑞德,與約翰尼·德普曾經是無數影迷心中的金童玉女組合,又因與馬特·達蒙分手陷入低谷,並且一度捲入盜竊案,2010年在電影《黑天鵝》中飾演過氣舞蹈演員,令人倍感唏噓。

《驚情四百年》中伯爵跨越時空尋找的戀人

《黑天鵝》里的薇諾娜,美貌抵不過眼神中的滄桑。

既然說到了約翰尼·德普,大家也自然會想到他和蒂姆·波頓海倫娜·伯翰·卡特哥特金三角

三人合作最為觀眾熟知的哥特電影莫過於《理髮師陶德》,蒂姆·波頓在這部復仇主題的電影中加入歌舞元素,畫風詭異又叫人慾罷不能。

德普和海倫娜還在《殭屍新娘》中雙雙獻聲。

年輕時的海倫娜輕靈通透,第一眼看竟有些像小赫敏:

與蒂姆·波頓在一起後,畫風也越來越不羈

而德普更是甩掉偶像包袱,誓將哥特進行到底,《愛麗絲夢遊仙境》《黑暗陰影》,臉色慘白,黑眼圈濃重,他要再不演幾個妝容正常的角色,觀眾都快記不得他有多帥了。

只要是哥特范,畫風一定不正常嗎?當然不會,心理戰的哥特范,譬如精分迫害妄想症等等,主角越是美貌,神經質起來越有看頭!

《秘窗》就是一部可供德普大帥哥(叔)刷顏值的現代哥特犯罪片。電影改編自專寫恐怖小說的斯蒂芬·金同名作品,本著懸疑片不劇透的原則,我只能負責任的告訴你,這是一部讓人一邊汗毛倒豎一邊大呼過癮的片子。

如果單純的認為,哥特只是為重口味怪咖們量身打造的精神食糧,你就又錯啦!動畫電影卡通片,也能夠哥特到超有范,哥特聖手蒂姆·波頓,最初就是靠動畫製作起家的,回過頭來看1984年波頓的處女座短片《文森特》,原來那時他就已經這麼有范了:

30年後,不忘初心的蒂姆·波頓將《文森特》改編成長片《科學怪狗》,既是自我回歸,也向綿延至今已近百年的多部經典哥特影片致敬。

《科學怪狗》中許多橋段都戲仿了黑色驚悚影片,充分凸顯了哥特大神的迷影氣質

(這隻狗狗讓你想到了哪個經典的哥特角色?)

木樁穿心,最傳統的吸血鬼死法:

蒂姆·波頓所架構的哥特系乍看怪誕的天馬行空,實則非常遵循哥特文學傳統,無論是《理髮師陶德》中的復仇,還是《殭屍新娘》中的驚情,向歷史追溯,甚至與勃朗特姐妹都大有淵源。

(如果說簡·奧斯汀是瓊瑤風的祖師奶奶,那勃朗特姐妹就是力圖將哥特范融進主流文學的推動者,就是辣么酷炫!)

近年來主打哥特范的動畫電影越來越多,有些偏向合家歡類型,還時不時賣個萌的,比如已經拍了續集的《精靈旅社》;

還有些則是典型的「致郁系」,比如這裡想多說兩句的《機械心》,電影中,這樣的蒸朋哥特風格非常罕見:

不得不說法國人還是很會玩兒的,所謂蒸汽朋克就是融入較多機械元素的藝術形式,因其魔幻超現實質感過強,一直以來也處在有些邊緣的地位,可以說今天的蒸朋正如曾經的哥特,而這兩種現代性的藝術表現手法相互碰撞出的火花,已經比電影本身更值得矚目了。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你是已經被我繞暈了,還是想問這樣一個問題:說了這麼多西方電影里的哥特,東方國家的電影難道和哥特范絕緣了?

當然不會!只是相較於哥特藝術植根的宗教與文化傳統,東方導演更為內斂的情感處理方式,將這種藝術表現本該外向爆發的力量,用較為克制隱忍的感情收束引向內部化解,也由此將哥特范的悲劇性升華了。

怎麼樣,是不是完全沒懂我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說人話,就是本該打別人一頓能解決的事,自己先對著鏡子給自己抽一頓,你說好受不……

如果你還沒懂,那我只好舉個栗子啦:

熟悉朴贊郁的影迷一定對他冷峻壓抑的風格不陌生,他的《蝙蝠》就是一部較為具有代表性的東方哥特影片,人物身份與經歷處處充滿矛盾,而一再的剋制並不能使矛盾消解,逃避不是辦法,總要面對的。

你一定又要問,那有沒有哥特范的華語電影?要知道我們的文化藝術傳統中,神、魔、仙、鬼、妖體系劃分得周詳無比,也就很難在表現形式上找到原汁原味的哥特范了,如果提到哥特主題的故事,最後我們再說說這部梅姐與哥哥的遺作《胭脂扣》。

關錦鵬李碧華,東方韻味綿長的魅惑,以及故事中的奇情,都很美好也很凄涼。特別是想到兩位受人喜愛的演員已經遠去多年,真是悲從中來。

這張《胭脂扣》的劇照我尤其喜歡,「你睇斜陽照住個對雙飛燕」。

聊了很多,不知道是否還對你的胃口。總而言之,哥特范雖然表現出黑暗、血腥等等外在的形式,深層的藝術追求還是嚮往美好自由的。

尼采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哥特范就如此吧,為了戰勝黑暗卻將自己陷入黑暗。每一個哥特范的故事,都是一首奇詭與深情交織的輓歌,願你能在一曲終了,能聽懂歌者心中的光明

圖片好像一張也沒傳成功……去看原文吧……白複製了

薦片| 巫師獵人不夠勁,這些才是正宗哥特范

上面是原文鏈接


就是貼吧與知乎的區別


巴洛克,就是華麗!華麗!華麗麗!對稱,大氣磅礴。比如說,凡爾賽宮是巴洛克,巴黎聖母院就是哥特。去現場看一下就知道了,完全不是一個感覺。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吸血鬼日記中的Elijah?
在現實生活中,吸血鬼要如何生存(或生活)下去?
當吸血鬼的女票來姨媽了,他該如何克制?
《上古捲軸5>變成吸血鬼怎麼變回來?
吸食鮮血討厭大蒜的吸血鬼,真的只是一種傳說嗎?

TAG:電影 | 吸血鬼 | 美術 | 哥特 | 巴洛克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