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國家寶藏讓此物刷屏,請評價
各種釉彩大瓶是分成幾部燒的,氧化焰還原焰分開,高溫釉低溫釉分開。就是先做成零件,然後組裝起來,再低溫燒一次。
我不是說要崇拜古人,但對古代前輩應該有一個敬畏之心。所以奉勸某些同行,答題前好好想想,不確定就查一下書,舉手之勞。唐英老爺可是窯神,不好亂說的。歷史方面的我知道的不多 就從現代制瓷工藝的角度去說下大瓶 或者說如何在現代做一個這種大瓶
先借用張甡的一張圖 這張圖應該是暫時最正確的了 出處見水印
話說我也沒做過 只能依靠自己的經驗去猜測了 如果誰能找出一位做過大瓶的師傅來說說就更好了 我如果有不對的地方請指出 萬分感謝
1 首先第一部是做坯
做坯其實是陶瓷的第一關鍵 坯要是有問題 破了壞了 後面什麼步驟都是白搭
這麼大的瓶子的坯做起來難度還是很大的 起碼要分成三段去做 然後拼接
做陶瓷的一個避免破損的方法 盡可量不分段 最好一次整體成型 分段就容易出問題 但這個瓶子太大了 不得不分段 紅線表示我猜測的分段的地方 即使要分段拼接 最好挑在有轉折的地方 這樣不容易看出分段拼接的痕迹
泥料的顏色大致是偏暖的灰白色
2 開始做釉下青花彩
大瓶有17種工藝 原則是從先燒高溫後燒到低溫 這樣後燒的低溫不會影響前面的高溫釉色 圖中17種工藝中 有10種是高溫的 裡面有幾種其實是重複的 影響不大
這些高溫要燒到1250到1280之間 並且要一次燒成 注意是一次 一次燒成 這個難度其實是最大的
其中5項 8項還有13項都屬於青花釉下彩 是要先畫的 因為料性 燒之前是深紅色的
這是畫完青花的大致樣子 手齪請見諒
順道一起完成9項 這項要是我仿製的話更傾向直接刻出來 把花留下 把底剔下去 因為貼花容易增加破損率
3 開始做高溫釉
高溫釉包括3項 7項 9項 10項 12項 16項 17項 這些釉都要經過高溫的氧化還原 上之前的顏色和燒完的顏色會大不相同 顏色過多 只能手塗了 每種釉的上的多少 薄厚並不相同 但這些釉大多數要上的很厚 並且有的釉色在上之前差別並不是很大
這些釉色上完後 其餘地方上白釉 也只能手塗 這層白釉上的要比較薄 蓋住青花看不到就行 太厚就影響青花發色了
比如10項霽藍和7項鈞紅 燒之前和之後顏色差別很大 都是灰黑色 鈞紅會偏淡點 燒後一個藍一個紅了 9項青釉有的時候是白的和粉色兩種 燒後都是透明的淡青色 其他幾種釉現代仿的都是加色劑 顏色上燒成前比燒後灰一些 淡一些 白釉是白色的 燒後透明 顯出胎底和青花
耳朵的部分看起來是亞光的 所以猜測沒上釉 進窯燒之前大致是這個樣子的
其實這幾種高溫的釉是相對好燒的了 大多數屬於溫度可以稍微低一些 並且高點影響也不大的 還原氣氛也要求的不是那麼高的 稍微難點的就是鈞紅了 出點問題可以用窯變矇混過去 所以內行交流的時候基本是不提窯變這個詞的
估計是為了成功率 最難的和最有代表的兩種高溫釉沒有出現在大瓶上面 一個是茶葉末釉 一個是郎紅釉 茶葉末要求溫度偏高 並且燒成區間很窄 溫度正負差5度都不一樣 郎紅更難 溫度低了燒黑 溫度高了顏色成白色 高溫的紅色釉按照難度 郎紅遠大於豇豆紅大於霽紅大於鈞紅
4 進窯開燒 一個是靠燒窯師傅的經驗和現代的設施 比如梭式窯和熱電偶 還有一個就能靠老天爺了 別看現在技術如此發達 窯內到底發生了什麼還是不清楚
經過一天的燒制和降溫 出窯後大致是這個樣子
查看下 如果沒有裂破坯上之類大問題 在看看顏色是否發色正確 假使有些地方有些小的針孔和黑點的小瑕疵 看看具體位置 如果在低溫彩的地方 可以在下一步用顏色覆蓋
其中3項 5項 7項 9項 12項 13項 16項屬於完成了 不在會有大的變動 不在影響後面的製作 到這裡其實大瓶已經完成90%了 後面都是低溫 出錯的概率和不小心打碎差不多
其中6項存疑 以現在的工藝6項會和上面其他項同時完成
5 現在開始做低溫釉上彩
低溫的釉上彩都是在700度到800度之間燒成 別看低溫的彩的工作比較多 其實這時就比較輕鬆了 基本沒什麼可犯錯的地方 顏色也不會有多大的差異了 畫上什麼顏色 燒完基本還是什麼顏色 也不需要什麼氧化還原氣氛壓力之類了 只要窯內溫度達到就OK了 現在都是用電窯了 設定個溫度 到了後自動斷電
但是也不能放鬆 降溫過快還是會裂的 還得保證顏料不能改變 用之前先試試 這些都是常識了
先會完成8項的後半部分上古彩 古彩的燒制溫度偏高 780-800之間
然後完成 剩餘的粉彩 琺琅彩和金彩 琺琅彩和粉彩溫度偏低 730-750就可燒成 金彩的區間比較大720-800問題都不是很大
粉彩和琺琅彩製作比較麻煩 打底 勾線 舔玻璃白 上色 暈染等等 這些我也只是看過 沒具體操作過 希望有高人給補充下 講講課 感謝
最後在用墨汁塗下3項 12項 16項位置的釉 然後擦掉就出現開片的鐵線了
到此這個大瓶總算是弄完了 當時很麻煩 現在也很麻煩 當時技術高超 現在可以稍微輕鬆些完成了 並且這個大瓶現在在景德鎮是可以很容易的買到的 從一尺高到一人高的都有 價格不是很貴 小的幾千塊錢
主要是需要找太多的師傅和畫工去完成 統籌這些人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現在如果能一個人完成這個大瓶那工藝技術上不說多精深 起碼廣度肯定是一流
中國的瓷器從審美上很難找出一件絕對具有代表性的瓷器 而在工藝和技術上這件絕對是第一代表性的
但技術過多也間接導致了這件瓷器的審美水平不夠 釉色之間 技術之間缺少主次關係 從而顯得雜亂 這些釉色和技法單獨拿出來都有非常漂亮雅緻的瓷器
技術難度過大使得整體造型笨拙 圖案布局保守 雖然功夫下的很多 也只是保住了審美的底線
這正好是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貼出文章一部分來說明乾隆為什麼會製作這類瓷器。
乾隆的農家樂審美是被逼的
原創 2017-11-13 韓傑 韓大叔侃瓷
這張圖廣為流傳,吐槽乾隆爺的審美情趣低下。
圖上的兩個碗,一個單色釉,一個色地兒粉彩,品種不同,藝術表現手法不同,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沒有任何可比性。
我們現在把雍正和乾隆時期的相同品种放在一起比較。
很明顯,雍正瓷清新淡雅,乾隆瓷繁縟華麗。
這爺倆的審美情趣怎麼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是什麼原因造成一個盛世天子的繁縟藝術風格?
雍四爺繼位是一個非常曲折的過程,與眾阿哥角逐,曾一度失去了希望。患得患失,他給自己取名「破塵居士」,差點兒看破紅塵,壓抑的心靈需要慰藉。
在這種情況下您也會選擇柔美的藝術作為心靈雞湯?
45歲終於登上皇位了,還有很多事兒等著他去做,整頓吏治,反腐懲貪,壓力不但沒有減小,反而更加忙碌、焦慮,誰讓他是個勤政的皇帝呢。
這碗藝術的雞湯還要繼續喝。
因此,雍正瓷器的藝術風貌,一改康熙的挺拔、遒勁的作風,追求柔美、靈秀之貌。
為了使畫風與器型相配合,做到整體上的藝術統一,彩料就不能太硬,粉彩是軟彩,用粉彩作畫,畫風也極其柔媚。
雍正粉彩呈現柔和、秀麗的軟調子,畫風追求工整細膩,在藝術上頗似惲壽平的工筆繪畫,因此在裝飾內容上促成花鳥題材的大量出現。
乾隆就不一樣嘍,富二代兼官二代,紈絝子弟出身,集所有寵愛於一身。
25歲做皇帝,太平天子,愛好遊山玩水、淫詩撩妹。
乾隆也是個酷愛藝術的主,玩藝術是需要花錢的,雍正在位時打下了良好的底子,到了乾隆時期,太平盛世、國泰民安。
反正有的是錢,可勁造。
繪畫藝術不外乎:色彩和線條,對線條的理解需要功力,乾隆的藝術修為沒有他老爹的境界,玩不轉線條。
色彩比較直觀,不需要較高的審美能力,就從色彩下手,不怕花銀子,瓷器滿身都塗滿各種各樣的色彩,哈哈,好!熱鬧!
對比一下他們爺倆的花卉紋,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銀子沒少花,可是沒花在點子上,費工費料,還整出個「東北碎花襖」來。
同樣是生活在一個屋子裡的花卉紋,做人(花)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倪?
於是乎,乾隆把瓷器的各種裝飾工藝堆砌到一個大瓶子上,美其名曰:陶瓷藝術合訂本,就是北京故宮的那件「瓷母」。
這……看上去就像一盤燴菜。
燴菜?還是農家樂呀,乾隆爺這是要跟「東北農家樂」卯上了。
怎麼辦?傳統藝術這條路走不通,乾隆抓住西方科技這根稻草,並結合西方紋飾特點,研製生產了很多轉心瓶、轉頸瓶、交泰瓶、雙聯瓶、像生瓷等等。
乾隆已經顧不上考慮實用和審美了,為了裝飾而裝飾,以難為工,力求精巧,把藝術與技術等同起來,強調圖案化,形成繁瑣、堆砌的藝術風格。
更多內容在微信公眾號「handashukanci」。
韓大叔
工藝杠杠的
就是丑
還是叫瓷母吧學名叫起來分分鐘想笑會兒對我而言是各種釉彩和燒造技術的集成更像是國力的體現至於審美嘛我還欣賞不來特別是頸部那對兒金色的龍形雙耳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謝邀。
題主所問的應該是指最近網紅「瓷母」。
節目中所說的十七種裝飾層是比較追求節目效果的一種說話。個人感覺應細分為低溫釉上手繪、手繪青花與高溫顏色釉兩大類。
其中琺琅彩、洋彩、粉彩、青花、鬥彩這五大類的高溫釉色可以使用同一種,可以同時上釉,同一時間完成不需要作為單次獨立事件解讀。後續的低溫釉的成品溫度也是相近溫度,對作品的成品率影響稍小。
高溫顏色釉也不需要作為獨立事件而存在,也是屬於一次性燒制的,只是釉色容易流動,難度較高。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注意到,高溫釉中間會穿插一些本金描圈,我認為是一些釉色流動後瑕疵的遮蔽作用。
一些愚見,如果有錯誤,歡迎指出。
看到這裡點個贊吧╮( ̄▽ ̄"")╭
喜歡的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景德鎮奢器
炫技而已沒什麼可以誇的,乾隆的審美我理解不了,真是苦了唐英。。2014年,美國也拍過一隻,貌似是通運公司舊藏,1.5億吧。
乾隆二十年(1755年),俄國建立莫斯科大學。
乾隆三十年(1765年),英國紡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新式紡車珍妮紡紗機。
乾隆五十年(1785年),英國卡特萊特發明水力織布機;同年,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美國獨立戰爭開始。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美國科學院在波士頓成立。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美獨立戰爭取得勝利。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哥倫比亞大學成立;同年,德國出現第一位女醫學博士。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第一屆美國國會在紐約召開。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國舉行三級會議,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發表《人權宣言》。
乾隆五十六年(1791),美國通過《人權法案》。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
乾隆六十年(1795年),會試,各省上報80歲以上參加會試者116人。
嘉慶十二年(1807年),美國富爾頓發明輪船。
嘉慶十九年(1814年),英國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西方開始了工業革命。
這樣一個瓷母,有什麼用?它所使用的各種燒造工藝,是早就有的,不過是帝王一時興起,非要把所有的燒造工藝全都用在一件瓷器上。這不過是拿著國庫淌水似的銀子,不計時間、不計成本、不計人力,用窮盡法、壞品率堆造起來的一件良品。
這次燒窯成功,發明了溫度計?提高了我國燒窯工業水平?有可複製性?有普及性?能提高工業效率?還是規範工業標準?
就算不談它對燒窯工業毫無增益,就說藝術性,那也就是一個字:丑!
剛看了國家寶藏,就一個疑惑,這名字誰起的?這瓶子藝術造詣是不高,但你也不能起個這個名字糟蹋人家啊?難道乾隆爺就沒留下點文字記錄一下這件事?這麼個奇怪的東西,就沒個記錄?
推薦閱讀:
※陶瓷碗和瓷磚都是陶瓷,為什麼瓷磚有輻射,而碗沒有??
※怎麼做陶瓷?
※景德鎮除了陶瓷還有什麼特色啊?
※彧窯和台灣問鼎曉芳窯有差距嗎?
TAG: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