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的故事中,如果小龍女真的死了,故事會怎樣繼續下去?
在金庸的原來的故事裡,小龍女真的死了,是讀者們強烈要求,才把小龍女復活的。
這意味著,在另一條世界線(或者說這個才是原本的世界線,我們看到的世界線才是偏離的世界線)里,小龍女真的死了,那故事會如何發展?
謝邀。
大半夜看到這個問題邀請,立刻爬起來,我就是想答這種問題。
首先,我要辟了這個我一看就很心煩的謠,金庸從來就沒有打算寫死過小龍女。
公孫止把捏不定,金刀直飛起來,在初升朝陽的照耀之下,金光閃爍,掉入了崖下的山谷,過了良久,才傳上來極輕微的拍的一響,隱隱似有水聲,好像谷底是個水潭。武三通、朱子柳等相顧駭然,心想那金刀掉下去隔了這麼久聲音才傳上來,這谷底當真是深不可測了。
——節選自連載版《神鵰俠侶》
從最初的連載版,就有絕情谷底下面是水潭的伏筆。我們都知道武俠定律,懸崖下面是水潭,主角掉下去就肯定死不了。如果金庸真有意寫死小龍女,他壓根沒必要加這麼一筆。
金庸原來的創作意圖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就小說論小說,《神鵰》從一開始起,就註定是一個悲劇,是不是為了遷就讀者的意願,硬將之改成喜劇,不得而知。
作為讀者之一,如今說得口硬,但在看《神鵰》時,也希望小龍女、楊過重逢,雖然在掩卷之後,一再認為悲劇可以使《神鵰》更完整,也相信金庸在創作開始時,也以悲劇為主旨,不然,何必讓小龍女給一個毫不相干的道士姦汙?金庸在寫《神鵰》的時候,喜劇收場,絕對可以諒解,因為那時,正是《明報》初創時期,《神鵰》在《明報》上連載。非是小龍女忽然從此不見,楊過凄凄涼涼,鬱郁獨生,寂寞人生,只怕讀者一怒之下,再也不看《明報》。但在修訂改正之際,仍然保持喜劇收場,卻有點不明所以了。 現在,因為《神鵰》喜劇收場,所以談論的人如區區,才能提出應該是悲劇,小龍女不應復出。但如果金庸真的這樣寫了,一定不答應,要他改成大團圓結局。誰真能忍受小龍女就此消失,楊過傷心致死?寫小說之難,由此可見一斑!
——節選自《倪匡論金庸》
傳說中的金庸本想寫死小龍女,為了迎合讀者,保持報紙銷量改成喜劇最初的說法就出自於此。然而倪匡自己也說了這只是他的猜想。金庸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為了迎合讀者而寫喜劇結局。坦白說,金庸小說多數的謠言,最初都來自於對陳墨倪匡等人對金庸的解說,後來又被斷章取義以訛傳訛,到最後很多人都信以為真。其實倪匡陳墨是讀者,我們也是讀者,我讀小說,還是喜歡有自己的看法。我就覺得,小龍女如果死了才是不科學。書名叫神鵰俠侶啊,女主角都死了,那個「侶」字從哪裡來?為什麼不幹脆叫神鵰大俠呢?
而且金庸在修訂版後記明確寫過他對於《神鵰俠侶》喜劇收尾的想法,為什麼把倪匡的話那麼當真,卻一點不把金庸本人的話當回事呢?
武俠小說的故事不免有過分的離奇和巧合。我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事實上不可能,人的性格總應當是可能的。楊過和小龍女一離一合,其事甚奇,似乎歸於天意和巧合,其實卻須歸因於兩人本身的性格。兩人若非鍾情如此之深,決不會一一躍入谷中;小龍女若非天性淡泊,決難在谷底長時獨居;楊過如不是生具至性,也定然不會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當然,倘若谷底並非水潭而系山石,則兩人躍下後粉身碎骨,終於還是同穴而葬。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但歸根結底,總是由各人本來性格而定。
而且倪匡最初說《神鵰》註定是悲劇,只是糾結於其文學性,他認為悲劇才雋永,才打動人,才起到文學結構上的完整。後來,他自己都反口表示喜劇更好了。
小龍女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初看神鵰俠侶,看到小龍女投崖之後,以為自此消失,再也不會出現了。結果,金庸寫了小龍女復出,悲劇人物,喜劇收場。讀者以手加額,人人抹一把冷汗之後,皆大歡喜。在我看金庸小說中曾提到這一點,再重看神鵰俠侶,看到十六年後,楊過小龍女重逢的那一段
兩人呆立半晌,啊的一聲輕呼,摟抱在一起。燕燕輕盈,鶯鶯嬌軟,是耶非耶?是真是幻?看到這裡,心血沸騰,熱淚盈眶,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陡然大叫:當然要讓他們兩人在一起,管他文學結構完整不完整,悲劇性格,喜劇性格!
其時,身在台北中正機場的轉機室中,身邊的幾個人以為筆者是個神經病,紛紛投以怪異的目光,忙向各人解釋,人人都看過神鵰俠侶,討論一下,各人發言熱烈,都認為不讓楊過重逢小龍女,真是沒有天理!雖然世上沒有天理之事很多,但沒有人會願意發生在楊過小龍女身上重逢之後,金庸對小龍女的性格,來了一個總結,一大段文字之後,小龍女縱聲大笑。到這時候,天人合一,小龍女就成了讀者心目中最可愛的人物了。
其實我覺得他的觀點完全沒有問題,總結全文來看恐怕說到很多人心裡,既覺得喜劇不現實,又覺得悲劇不甘心。但是斷章取義以訛傳訛之後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我希望以後再說金庸打算寫死小龍女,先拿出金庸的親自表態。事實上,金庸自己也澄清過這個謠言。
金庸:是我要楊過、小龍女團聚
請問您,《神鵰俠侶》「十六年後,在此相聚」的伏筆是早已擬定,還是應讀者要求而寫?您又如何在長期寫作中克服文風可能不一的困擾?金庸答: 我寫小說,不受讀者反應的影響。我要楊過、小龍女團聚,不是由於朋友或讀者的意見,而是自己同情他二人的愛情,不捨得這樣可愛的一對情侶到死不能相會。小龍女如果沒有活著,我第一個會先哭。文風不一致,以後就要修改,使得統一較好。小說發表後又要修訂,是因為重讀自己的作品,發覺不滿意的地方很多,非改不可。
我見過無數這種論調,金庸要寫死小龍女,讓郭芙當女主角,讓郭襄當女主角。郭芙我就不說了,等我哪天有心情專門寫篇文章懟一懟吧,現在不想說,認為郭芙可能是《神鵰俠侶》女主角的人我都不想和他交流。你可以不喜歡這本書,但請你尊重官配,尊重作者筆下的人物,尊重原著。
我知道很多人都很喜歡郭襄。是啊,她那麼天真可愛,一心愛著大哥哥,一愛就是一輩子,然而她自己卻孤苦一生,實在是令人心疼。可這不就是倪匡所說的「文學完整性」「悲劇才雋永」嗎?
正因為她愛楊過,最後卻沒能和楊過在一起,才這麼招人心疼。如果她和楊過在一起,你們真的會覺得開心嗎?楊過還是那個楊過嗎?郭襄又還是那個郭襄嗎?《神鵰俠侶》整本書都在說楊過和小龍女的曠世絕戀,最後小龍女死了,楊過等了十六年在最後幾章移情別戀郭襄,這個劇情你們真能接受?這可是太有文學性了。相信我,倪匡覺得小龍女不該復生的本意可絕不是讓郭襄取而代之,如果這樣,他想要的文學性就被毀得一乾二淨了。
我一直覺得《神鵰俠侶》有兩個主題,一個當然是金庸小說經久不衰的大俠成長史,講一個生有原罪,善惡一念間,永遠在正與邪中徘徊的人怎麼成長為一代大俠。另一個就是愛情,一段超越世俗,身份,倫理,年齡,時間,生死的愛情。一段不會被打敗的愛情,不管是嚴苛的世俗禮教,世人偏見,十六年的時光,生與死的距離,都不能擊潰這段愛情。
如果小龍女死了,那麼有兩種可能。
一個可能是懸崖下面不是水潭,而是岩石。小龍女十六年前就摔死了,楊過肯定會和她殉情。於是十六年後等不到小龍女,也跳下去摔死。兩個人生同衾死同穴。這應該是倪匡原本設想的悲劇結局,有文學性,有藝術感的悲劇。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下面是水潭,楊過跳下去沒死,郭襄跳下去也沒死,郭襄以金針勸楊過不要自尋短見。楊過答應了,但是沒有見到小龍女。
我真是忍不住想要吐槽,怎麼會有人覺得到這地步小龍女還會死,楊過郭襄跳下去都沒死,小龍女憑什麼死呢?但言歸正傳,如果就這樣寫了,接下去會怎樣?
為什麼不去看看原文呢,沒有了小龍女的楊過是什麼樣的。
楊過越聽越是心驚,垂淚道:「姑姑,我死活都要跟著你。」小龍女道:「你跟著我有甚麼好?你說外面的世界好玩得很,你就出去玩罷。以你現下的功夫,全真教的臭道士們已不能跟你為難。你騙過洪凌波,比我聰明得多,以後也不用我來照料你了。」楊過奔上去抱住她,哭道:「姑姑,我若不能跟你在一起,一生一世也不會快活。」
——《神鵰俠侶》第六回,玉女心經 楊過心想留在這徒然多費唇舌,手指在劍刃上一彈,和著劍刃振起的嗡嗡之聲,朗聲吟道:「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挽起一個劍花,攜著小龍女的手轉身便走。………… 楊過伸手摟住小龍女的腰,朗聲道:「她若不能歸我,我若不能歸她,咱倆寧可一齊死了。」小龍女甜甜一笑,道:「正是!」她與楊過心意相通,二人愛到情濃之處,死生大事卻也看得淡了。——《神鵰俠侶》第二十回,俠之大者 綠萼心中大震,知道小龍女在勸楊過娶了自己,以便求葯活命。只聽楊過朗聲一笑,道:「公孫姑娘自然是好。其實天下好女子難道少了?那程英程姑娘,陸無雙陸姑娘,也是重情篤意之人。只是你我既然兩心如一,怎容另有他念?你再設身處地想想,若有一個男人能解你體內劇毒,卻要你委身以事,你肯不肯啊?」小龍女道:「我是女子,自作別論。」楊過笑道:「旁人重男輕女,我楊過卻是重女輕男……」…………
楊過握住她右手,但覺她手掌冰冷,驚問:「你覺得怎樣?」小龍女道:「沒甚麼,你快把丹藥服了。」楊過接過瓷瓶,顫聲說道:「半枚丹藥難救兩人之命,要它何用?難道你死之後,我竟能獨生么?」說到此處,傷痛欲絕,左手一揚,竟將這世上僅此半枚能解他體內毒質的丹藥,擲入了崖下萬丈深谷之中。………… 眾人團團站在洞口周圍,誰都不開口說話,怔怔的望著山洞,只待程英上來傳報消息。各人越是心焦,程英始終遲遲不上。黃蓉和朱子柳對望了一眼,兩人均是同樣心思:「倘若小龍女真的死在下面,楊過定要躍下洞去,須得及時拉住了他。」 楊過向黃蓉和朱子柳望了一眼,心道:「我若要尋死,自會悄悄的自求了斷,難道會在這兒跟你們拉拉扯扯,效那愚夫愚婦所為么?」——《神鵰俠侶》第三十二回,情是何物 他自來生性激烈,此時萬念俱灰,心想:「龍兒既已在十六年前便即逝世,我多活這十六年實在無謂之至。」望著斷腸崖前那個深谷,只見谷口煙霧繚繞,他每次來此,從沒見到過雲霧下的谷底,此時仍是如此。仰起頭來,縱聲長嘯,只吹得斷腸崖上數百朵憔悴了的龍女花飛舞亂轉,輕輕說道:「當年你突然失蹤,不知去向,我尋遍山前山後,找不到你,那時定是躍入了這萬丈深谷之中,這十六年中,難道你不怕寂寞嗎?」——《神鵰俠侶》第三十八回,生死茫茫
小龍女如果死了,楊過會一門心思地想跟著死,會覺得活得一點樂趣也沒有,會覺得活得實在無謂。這不是當年他情到濃時,一時激動才這麼想。而是他和小龍女分開了十六年之久,經過歲月沉澱,依然覺得沒有小龍女的世間不值得令人流連。
如果因為種種原因死不了嘛……例如小龍女的約定,郭襄的金針,跳了一次崖還不死消磨死志……
那可能會是這樣吧。
某一日風雨如晦,楊過心有所感,當下腰懸木劍,身披敝袍,一人一雕,悄然西去,自此足跡所至,踏遍了中原江南之地。
PS:回答中考據部分參考百度貼吧帖子和知乎 @三思而說 的回答。
【原創】三人成虎,眾口鑠「金」-神鵰結局悲劇怎樣練成的。【神鵰俠侶吧】_百度貼吧
三思而說:楊過和小龍女後來怎樣了?
謝邀。
但是,讓小龍女死而楊過獨活,是個非常牽強的假設。
不錯,《神鵰俠侶》的確是在《明報》初創期間的作品,有很大的市場考慮,單論文學價值在金庸小說里是偏低的,而且是以愛情為主題,所以塑造了這樣一個帥氣的、迷人的、叛逆的、坎坷的、有傷痛的、做出各種驚天動地大事的、沒有女人不愛的男主角楊過。但是,既然書名叫《神鵰俠侶》,主角一定要有楊過、一定要有雕、一定要有楊過的女盆友——這個女主角一定要是那個和楊過有著世俗禮法中不倫之戀的女人,小龍女!
這一點金庸先生是不會改變的。
如果非得要改,強行要改、不改不行,而且要符合當年讀者的審美,楊過的女盆友有如下選擇:
滿足無知少女的:郭襄、完顏萍
滿足居家婦女的:郭芙、陸無雙
滿足小資女人的:程瑛、郭襄
滿足早戀女生的:陸無雙
滿足大齡未婚的:李莫愁
滿足變態色魔的:我不寫,你知道。打死了查先生他也不會這樣寫。
至於情節,有了主題、有了主角,有了性格、自然就有了情節。我才不免費幫你設計情節呢!
明報版的神鵰我看過,我認為題主說的是謠言,如果真的一開始想寫死小龍女那麼這本書就不會叫《神鵰俠侶》了,難不成金老先生最開始的想法是楊過娶了雕兄?
要真死了 黃衫女子不是變成楊過和大雕的後人了
那要看小龍女是怎麼死的。
如果小龍女死了,楊過跳崖就也死了,郭襄追著跳下去當然也死了。
然後就不會有峨嵋派。
楊過沒教張君寶三招,張君寶未必會記掛郭襄出家。然後也未必也武當派。郭襄沒有遇到何足道,何足道有可能不會那麼謙遜,少林一戰結果未定。所以可能要會沒有崑崙派。總之是。肯定不會有倚天屠龍記啦。以一個女生的角度我的戀愛觀,我若是楊過,小龍女死了可能找個沒有一個人的地方獨自過完一生。就當是騙自己小龍女還活著,總有一天會找到我。不過寧願隨小龍女一起死了,反正世間再也見不到小龍女,多活一天都是浪費與她再次相會的時間。寫死小龍女,金庸老先生會最難過吧。神仙眷侶還是有點神話色彩好,哈哈。畢竟是那麼可愛的一對情侶。
我認為那樣的話有兩種可能:1.楊過殉情,與小龍女二人合葬涯下。2.經歷很多共同磨難與阻礙後,楊過和郭襄在一起。不過這樣的話,郭襄這個角色就不會那麼打動人心了。
神鵰大俠和郭襄愉快的生活在一起,江湖上不會出現一個叫峨眉派的派別,不會出現一個滅絕師太,就只有五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結果被明教一波帶走,江湖上就只有明教一支獨大。朱元璋可能當不上皇帝,中國可能沒有明朝,也沒有清朝,不會出現民國,不會出現共和國,元朝被明教推到,成立了一個類伊斯蘭的國家,女人只能裹頭巾,中國人都成了明教徒……
那可能在掉崖底時候郭襄怎麼了,需要交合渡氣.....然後剛好又發現屍骨......兩個人回去繼承郭黃風骨,鎮守襄陽。城破人亡
金老爺子最早真的打算讓小龍女故去,沒有十六年後的重逢的,迫於讀者強烈的呼聲和壓力才改了一個團圓的結局啊,老爺子自己也說楊龍太苦了。
推薦閱讀:
※如果存在地府,投胎系統真的可以運轉下去嗎?
※如何理解 月亮與六便士 中最後一句 ?
※畢業季,徵集一句最動人的畢業寄語?
※如何評價格非的《人面桃花》?
※「你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 語出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