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身處大自然讓人類感到更舒適?

普遍意義上來說,人們喜歡逛公園,喜歡鳥語花香,喜歡綠樹成蔭,喜歡湖光山色,這些自然景緻和體驗為什麼會使人類得到滿足呢?


親近生命效應

Biophilia Effect

一直以來,詩人和哲學家認為親近大自然具有恢復健康的功效。近幾十年來,這種說法經過各種實驗測試證明置身於大自然的環境中,對於人類的情緒、認知和身體確實有益。

例如,一項針對七至十二歲兒童居家遷移的追蹤研究顯示,兒童在自然景觀越多的環境下成長,注意力進步的幅度越大。可以看到自然景觀的大學生們,頁游類似的效應。對長期生活在園藝圖像、熱愛徒步旅行和置身自然環境下的人們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再一次證明了這項法則的準確度。有趣的是,這想法則似乎不需要環境中有真實的植物存在,只要有相關意向即可——窗景或牆上的海報,就能滿足這項法則的需求。

雖然某些非自然的環境也能給人帶來類似好處,但對一般人而言,自然景觀是最可靠也是最合適的來源。為什麼大自然的意向比都市意向更有助於恢復健康、集中精神?研究認為,這是因為前額葉皮質是以不同方式處理自然意象和都市意向。然而,既然都相對於都市環境的自然景觀照片也能出發這項效應,那就表示,親近生命效應應該是根植於大腦而非前額葉皮質——也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綠色偏見,在早期的人類演化中逐漸發展成型,因為這種偏見能提供選擇優勢,一種和「大草原偏愛」有關的偏見。

和環境有關的設計,都應該納入親近生命效應,特別是以學習、治療和培養注意力為主要任務的環境。雖然自然一向似乎在某些時候能夠代替真實的自然環境,但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採用真是的自然,自然環境能產生強烈的普及效應。儘管目前我們了解的還不是特別充分,無法確切知道究竟需要多少自然意象才能讓這想法則達到最好效果。

——《通用設計法則 (豆瓣)》

大草原偏愛

Savanna Preference

人們偏愛的大草原特性,包括深度寬度廣度、一整片綠油油的草地和零星散布的樹木,它與受阻的視野、混雜的高度複雜性即粗糙的質感恰恰形成對比。這種偏愛超越累年齡與文化的界限,他在兒童時代最強烈,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減。這項發現證實了偏愛的進化起源,也就是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類逐漸受到只是、文化和其他環境影響,這些影響與天生的喜好相抵觸。

近期有證據顯示,早期人類生活在不同的環境,因此上述的因果解釋方式受到批評,但大草原偏愛存在的證據相當有力。在一項實驗中,給實驗者看環境影響,大草原一直是首選,最不受歡迎的是沙漠。這項發現支持了一項理論,就是怕就愛草原跟資源豐富有關。

…………

這種偏愛在幼兒身上最為強烈,因此才設計童話故事背景或環境時,可以考慮類似草原環境。

——《通用設計法則 (豆瓣)》

個人舉例:

另外你睡不著覺數羊的時候,基本上也是一個草原的情景


自然里有人類的集體記憶,就像一間住了20年的老屋,即使60歲回去,也還是覺得親切;

這種親切,包容無傷的感覺,叫做「家」。


因為不是到這些地方工作!

你問問伐木工人喜歡大自然不。


瞎扯,你一輩子在山溝溝鳥語花香,湖光山色,綠樹成蔭,沒有供電,沒有WIFI,沒有電視,每天你要砍柴做飯,要耕作,要捕魚狩獵,生個病都沒地去,把你一下子拉進一線城市五星級酒店,出門有地鐵公交,周圍有24小時便利店,你也會很滿足這種體驗的。

——————————————————————————————————————

如果你再一個電都沒通的山溝溝里,開個娛樂城,有網吧,有KTV,有桑拿,吃喝玩樂一條龍,還不要錢,你看看大家喜不喜歡逛。


美麗的大自然讓人舒適而已,你在黃土高原光禿禿的山上,風一吹就滿臉風沙待個十年八年試試?


因為人本來就是動物啊


芥川龍之介:人喜歡大自然是因為知道大自然永遠不會仇恨,嫉妒人類。


人是動物


難道就因為學會了玩火 發明了個機器


就忘了生命的能量最初是從哪裡來么


就個人來說,我不喜歡人,自然界更能給我快感


跟你喜歡吃肉一樣,進化出來的基因決定的。


因為你沒有身處大自然


在暴風雨中,我並不舒適。


城市=?喧囂,大自然=安靜!有誰喜歡喧囂多過安靜。大自然,一種原生態的視覺呈現,吸引我們追求自由的內心!


我感覺是人對自由的追求,而處於大自然會達到這種需求


遠離人事紛爭。


1:其實就是逃避現實的一種方法(逃避請不要用貶義的方面想)。

2:相對來說,城裡人更喜歡大自然,有新鮮感。

3:科學告訴我們大自然,有新鮮的空氣有益健康。

我認為這三點最主要。


大自然的回憶—湖中捉蝦

2016-12-25 妙真部落

我的家鄉在沂蒙山區的偏安一隅—莽棲山,過去是一個偏遠落後的小山村,但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那裡是一個快樂的自然樂園。

小時候似乎沒有什麼家庭作業,一放學就三五成群的出去割草、挖野菜,夏天的青草野菜用於餵豬雞鵝羊等,冬天是乾草,用於燒火做飯。小孩天性貪玩,說是出去幹活,但多數時間是玩耍,天快黑了才匆忙趕活,所以多數時候框子是裝不滿的,有時實在太少了,還會耍個小聰明,用幾根木棍在框子底部打個方框,上面堆上柴草,這樣看上去框子就滿了,但很快就被大人識破了,免不了會被揍一頓。

玩耍的樂趣不比現在孩子少,而且對身體健康有很大好處,不像現在的遊戲、網路對小孩身體是有害的。夏天是在湖裡游泳,捉魚摸蝦,冬天則滑冰堆雪,上山打柴。

我家後面是一個很大的水庫——陡山水庫,現在改名叫天湖,裡面生長了很多野生蝦,非常美味,所以小孩很喜歡捉蝦。而捉蝦是需要技術和耐心的,先準備一個框子,通常是自編的柳條框——在柳條籃子邊上均勻插三根約1米長的木棍,並彎曲在頂端交叉後用繩子固定。然後捉幾隻青蛙或蛤蟆切成肉塊,和青草一起用石塊壓在框子底部,肉塊作為誘餌,青草是偽裝,營造自然場景,引誘蝦子進食。框子頂端要插一根帶葉子的細枝條,並露出水面,用於識別框子的位置,一般要選擇水比較深和水草比較多的水下放置,那裡的蝦子多一些。

放置以後要到遠一點的地方游泳,或到岸邊沙灘玩耍,防止衝擊框子附近水域,導致蝦子不敢前來進食。約摸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去捉蝦了,靠近框子一定要慢慢移動,不然蝦子受到驚嚇就逃跑了,越是接近框子心跳的就越厲害,即想快些接近框子,又怕快了驚跑蝦子,心真是提到嗓子眼了。抓到框子後要迅速往上提,這樣水的壓力增大,增加了蝦子逃跑的難度,也縮短了蝦子逃跑的時間。待框子底部露出水面,看到活蹦亂跳的蝦子,心裡美滋滋的無法形容,多的時候一個中午能捉到半盤蝦子,回家用油炸出來,紅彤彤的又香又脆,爸爸免不了喝上幾杯。有時,框子里沒有蝦子,心裡空落落的,很是失望!

在外多年,很難吃到純正的野生蝦了。幸運的是,天湖很多年前就被列為飲用水源保護地,以地方法規確保周邊生態的完好,所以湖裡的蝦子保持了以往的品質。每次回到家鄉,我最大的美味之一就是天湖的蝦子,在環境污染日益嚴峻的當下,這成了一種奢侈的享受!

妙真部落


只有我一個人不是太喜歡大自然嗎。。


陽光不在我們身上,而是在我們心裡

河流並非從我們身邊流過

而是流經我們的心田

顫抖著,叮噹作響

讓我們的每一個細胞隨之震顫

讓他們翱翔,歌唱

樹林輕拂,繁花盛開

在我們身邊,也在我們心房

我們在山中,山也在我們心中

點燃熱情,讓每一個神經元顫抖

浸入我們的每一個毛孔和每一個細胞

他們顫抖著,在空氣和樹林間

在激流和岩石間

在艷陽的熱浪下

即非年輕,亦非老去

即非病弱,亦非強健

而是不朽

鳥兒在唱歌,風在唱歌

暴風雨也在同岩石一起唱歌

而大山深處,是我們的歌

只屬於我們的

飽含愛意的歌

——約翰·繆爾


吃著碗里看著鍋里,我們大部分就這點德行。有什麼討厭什麼,沒什麼喜歡什麼。貪啊


推薦閱讀:

如何評論嚴春友的《敬畏自然》?
哪裡的自然或人文景觀能讓你瞬間體會到宇宙的博大、天地的寬廣或一種難以言說的壯美?
不刻意是不是接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有哪些很有愛的動物圖片?
為什麼陸地上沒有出現章魚那樣的大型觸手生物?

TAG:心理學 | 自然 | 大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