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酸性/鹼性體質」是不是偽科學概念?為什麼?


謝邀。

先說明結論,酸鹼性食品的區分是有的,酸鹼體質的說法不科學,這兩者也並無直接關聯。

酸鹼性體質的概念基於一個常識,那就是人體的血液pH值是7.35-7.45,呈弱鹼性,因此推導出鹼性體質更好的理論。實際上,人體的血液pH值在正常的新陳代謝下,會通過緩衝溶液的作用確保pH值不會過酸或過鹼,無論是酸中毒還是鹼中毒都是非常嚴重的疾病,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大活人不會出現所謂的酸性體質,那也就無所謂鹼性體質,這對概念也就沒有任何科學意義。

酸鹼體質理論盛行的背景是酸鹼性食品的劃分。酸鹼性食品是一個純粹的學術性概念,就是根據食品燃燒後的灰分溶於水的酸鹼性來確定該食品是酸性還是鹼性,但燃燒後的灰分與食物消化過程有很大差異,不能說酸性食物消化之後就是酸性的,反之亦然,所以這個概念沒有太多的實際應用價值。需要重點提出來的是,灰分呈酸性的食物多數是高硫的食品,這包括了像大蒜、雞蛋和海鮮類等產品,一些香辛料也是高硫食品,這些食物都是非常健康的食物,這與酸鹼體質理論中所謂鹼性食物就健康的說法背道而馳。

再者,對各類在微博、朋友圈中流傳的一些鹼性食物目錄觀察發現,沒有任何一個說法有準確的參數,很多目錄的矛盾非常嚴重,比如什麼豆子是酸性,而豆製品是鹼性,所以吃豆製品比吃豆子好這樣的概念,更多的時候還會推薦某種食物,強調這是強鹼性食物,最出眾的廣告宣傳莫過於弱鹼性水,所以需要分析,這些流傳的段子到底是為了讀者的健康還是為了利益。

最後,澄清一個關於酸性體質致癌的學術背景,我曾在科學松鼠會發過相關文章,當時也曾就此問題調查了很多文獻,最終找到相關來源是德國一位科學家發現癌細胞會致酸,明眼人應該可以看出這與酸性體質致癌的因果關係相反,好比說我因為餓了所以吃飯,但如果說我因為吃飯所以餓了就非常荒唐,因此這個概念就很無厘頭了。

總之,酸鹼性體質的說法說是偽科學已經是很客氣的了,我個人認為這根本是反科學,因為偽科學大多是難以證明的命題,未來科技發達了真的有可能轉正,反科學理論的創立者大多心術不正,明知自己胡說八道還要拚命去維護所謂的理論,這種理論永遠不可能轉正,酸鹼體質就是這種。

================

多說幾句:

關注自身的健康是必要的,提醒身邊的人關注健康更是善意。目前的化學、生理及醫學的研究還不足以從分子層面上對各種食物或化學物質一一研究清楚是如何影響健康的,就算是簡單的一個葡萄酒,也沒有足夠的研究數據能說清到底有利於健康還是有損於健康。

相信酸鹼體質理論的人其實很多都是出於善良的本心,但受制於自身的學術基礎,誤認為有些「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簡單的方法,就可以把食物分為好與不好,進一步再把體質二元化,從而可以輕鬆地養生或調理,這種思路與傳統中醫中所謂寒熱、五行的糟粕沒有本質區別。

如果有這麼一個酸鹼體質,而且能夠簡單地進行測量診斷,簡單地進行調理,那麼全世界的很多機構都可以關門或者裁員,比如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要他們做什麼呢,都不如酸鹼理論好用。但這麼簡單的道理,卻還有人覺得是這些機構裝腔作勢,吃空餉不辦事,典型的反智情緒啊。

最可恨的是那些利用酸鹼理論信徒進行營銷的奸商,拿鹼性食品概念進行營銷——我們的健康體魄怎麼可能在這幫人手裡實現?他們不禍害咱們就不錯了。

所以,如果你相信酸鹼體質理論,請保持不傳播的態度。我從事科研,這並不影響作為無神論的我卻同時會相信佛家的因果報應與基督教的原罪論,因為我的學識不足以讓我在接受科學知識後保持清醒的頭腦而不狂熱,但這只是為了讓自己有個善良的心態,如果繼續給別人洗腦,想迫使別人相信,那就是助紂為虐了。如果不是很多善良人們的傳播,酸鹼體質理論怎麼可能會像現在這樣遺毒如此之深,怎麼可能會讓奸商們有隙可乘!

(勸別人不相信這個理論不會給自己帶來一分好處,但勸別人相信卻可以藉此營銷所謂的鹼性食品,所以如果您覺得如果自己不相信也請不傳播的,請自覺閉嘴,您暴露了!)


這個叫做恐嚇營銷,創造莫須有的名詞,加以一堆或有或無或成因或虛構的名詞,認證甚至直接據XX國科學家研究表明,根據最近的XX文獻來糊弄一般的人,最終達到營銷產品的目的。

有個有趣的段子來諷刺此類手法。如下:

苛性氫,一般也叫零醇,二氫醚。別名較多,常見的別名有:零醇、氧酚、羥基氫、氫羥酸、苛性氫、二零醚、正氧烷、氧乙烯、氫氧化氫、脫碳甲醛、一氧化二氫、氫化超氧醯、脫氰零醛肟、二聚氫氧酸酐、氫化脫磺硫酸、氧化脫羧乙酸、氫化脫苄苯甲醇等。編輯本段性質

常溫下無色無味的液體,不具有吸水性,與水任意比互溶,水溶液中性(不含雜質的情況下)密度為1克/立方厘米(4℃,1.01*10^5Pa),相對分子質量為18.01528,相互吸引的鍵力為共價鍵。

在一個大氣壓下沸點為100℃,凝固點為0℃。比熱4.186J/(g.℃)0.1MPa15℃。最大相對密度時的溫度3.98℃。

可溶於酒精,可溶解多種物質。

毒害性:被人大量吸入肺部可導致人因呼吸系統衰竭而死亡。

現已在大多數腫瘤患者的腫瘤細胞內發現該物質。

長期飲用硬度過大的苛性氫可導致腎結石與膀胱結石。

而且,根據調查苛性氫還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據調查,還存在苛性重氫和苛性超重氫這兩種物質,很有研究的價值。

因此,我們應當向國際環保組織與國際生物組織呼籲:禁止使用該種物質。

分子式:H-O-H 編輯本段危害

又叫做「氫氧基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對泥土流失有促進作用

對溫室效應有推動作用

它是腐蝕的成因

過多的攝取可能導致各種不適

皮膚與其固體形式長時間的接觸會導致嚴重的組織損傷

發生事故時吸入也有可能致命

處在氣體狀態時,它能引起嚴重灼傷

在不可救治的癌症病人腫瘤中已經發現該物質

對此物質上癮的人離開它168小時便會死亡

過量攝入此物質會引起苛性氫中毒,該病極難治療,通常服用醋酸鈾醯鋅鈉和二氧化釙的混合溶液來治療。編輯本段用途

各式各樣的動物研究

美國海軍有秘密的一氧化二氫的傳播網

全世界的所有河流及湖泊都被一氧化二氫污染

常常配合殺蟲劑使用;洗過以後,農產品仍然被這種物質污染

在一些「垃圾食品」和其它食品中的添加劑

已知的導致癌症的物質的一部分

然而,政府和眾多企業仍然大量使用一氧化二氫,而不在乎其極其危險的特性

要是懂點道理的人都知道,這以上段子講的其實就是水。。

朋友圈什麼的多的是這種恐嚇營銷手法。

評論中有更多辯證。


擔心自己是酸性體質的請深呼吸到四肢發麻眼冒金星,恭喜你獲得了buff:呼吸性鹼中毒23333...


異形就是酸性體質,血都能腐蝕金屬


在朋友圈很多次看到這一條反智偽科普,曾經我不遺餘力一次一次的去給朋友留言。後來也寫累啦,乾脆在這裡寫一下,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到。

大家所熟知的ph值7.35到7.45其實是針對人體動脈血液而言的。在做人體動脈血氣分析(ABG/Arterial Blood Gases)的時候要使用到這個值。

但是如果簡單粗暴的說,人體健康的ph值是7.35到7.45,那你就錯啦。因為人體不同的體液是有不同的酸鹼度哦。什麼酸性體質,鹼性體質根本就不成立,好嘛!

來列個表,給你看看人體主要的體液的ph值。

動脈血7.35-7.45

靜脈血7.31-7.41

唾液6.35-6.85

尿液4.6-8.0

胃酸1.25-3.0

膽汁5-6

胰液7.8-8.0

肝臟細胞內液6.9

肌肉細胞內液6.1

其實ph值是氫離子濃度的指標, 主要受控於碳酸氫離子和碳酸的比率。(好吧,文科狗出身,寫到這裡也不由自主眼前冒了很多星星?@%→_→)人體只能容忍在這個範圍內波動的動脈血液ph值,因為超出這個範圍的ph值會導致重要的蛋白質們失去結構完整性和功能,人可能會出現休克,甚至結局就是狗帶。

低於7.35的時候,氫離子濃度增加,病人會出現酸中毒。

高於7.45的時候,氫離子的濃度會下降,病人會出現鹼中毒。

其中酸中毒鹼中毒,又可以分為下面四種: 代謝性酸中毒,代謝性鹼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鹼中毒。一個病人通常有兩個病理過程同時發生,例如,一個代謝性酸中毒病人可能伴有呼吸性鹼中毒。

那麼人體是如何保持ph值的動態平衡的呢?

人體是不斷動態平衡的精密系統,他有三套管理機制buffer systems來不斷的動態平衡動脈血的ph。化學緩衝系統chemical buffer system,呼吸緩衝系統和腎臟緩衝系統。化學緩衝系統裡面主要工作的小夥伴是血液血紅蛋白hemoglobin in red blood cells,血漿里的蛋白plasma proteins,碳酸氫鹽bicarbonate和磷酸鹽phosphates。而呼吸和腎臟緩衝系統里,肺和腎臟是主要的管控器官。肺主要是對二氧化碳進行調控,而腎臟主要是對碳酸氫鹽進行調控。

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血液中的碳酸氫鹽濃度在腎臟的控制下不斷變化。它的濃度降低,就直接導致代謝性酸中毒,增加就導致代謝性鹼中毒。

在呼吸過程中,動脈血的ph值受到二氧化碳的影響。二氧化碳作為細胞代謝的廢物從肺部排出體外。如果肺部無法順利排出這些氣體,體內的二氧化碳水平就會上升,直接導致呼吸性酸中毒。相反的,如果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結果就是呼吸性鹼中毒。

任何影響肺和腎臟工作的病理情況都有導致酸中毒和鹼中毒可能性。

那麼酸中毒和鹼中毒,有哪些原因?具體有哪些癥狀呢?

嗯,要低血糖啦,去補充點能量,回來再說。


《酸鹼性》這套「理論」,就是用低級的化學知識來生搬硬套到複雜的人體生命系統中。其核心理論就是酸鹼互相中和抵消。在這套理論面前,人變成了簡單的一杯水,放的酸多就酸,放的鹼多就鹼。這就是中國無數低級卻有奇效的「商用偽科學」的典型樣子。因為多數百姓缺乏基本的思維分析能力,缺乏基礎的科學常識,這類理論具有絕佳的土壤。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微博微信有關酸性體質的謠言數不勝數。伴之而來的是大量降低人體酸度的保健品廣告。這個說法明顯是西方名詞,不可能源自中醫;在專業文獻庫中也無記載。我特地請教註冊營養師、喬治梅森教授Dr. Slavin:她說,「never heard of it(從未聽過)」結論:假!


知乎很好,古人云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分子美食家甚至不是分子營養學家,關於人體健康,是不是不要拍拍腦袋,就一切有了答案?

言歸正傳,體質有酸鹼性之別。如果用pH試紙測早晨未刷牙吃東西的唾液,偏酸性體質會在7以下,偏鹼性在7以上。

偏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嗎,很多時候都是,雖然不能說百分之百。

大家都知道,身體是在微鹼性的環境運轉的,如果酸性食物攝入過多,身體的器官就開始與之戰鬥,試圖維持弱鹼性,長期戰鬥的結果是器官受損,正常功能被打折扣,甚至DNA斷鏈,癌細胞開始生成。

身體的兩大維持酸鹼平衡的器官是腎臟和肺。經常喝咖啡的人可能體驗過會尿急尿頻,有時甚至難以控制,這是因為咖啡是強酸性食物,在體內轉化成大量酸,腎臟將酸通過膀胱排出體外,長時間的酸刺激使膀胱變的難以控制。如果有酸性結石,也是因為過多酸性物質在腎臟中經過的結果。

美國醫生Russell Jaffe多年致力於食物消化吸收後的酸鹼性研究,英國的Susan Lanham-New 醫生,德國的Thomas Remer, Fridrich Manz都是致力於這一領域的研究,食物的酸鹼性是在世界上廣為認知的一門知識,不是什麼神話或偽科學。


其實「酸性體質易得病,鹼性體質身體健康」的說法由來已久。很多商家也打著這個口號各種肆虐宣傳,說好聽點是廣告,說難聽點就是坑蒙拐騙。因為這個說法,最近還有人專門對市場上各種飲用水進行了酸鹼性測試,這才有了上圖。

BUT,講真,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謠言

真的有酸性體質嗎?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健康人的血液PH值恆定保持在7.35—7.45的範圍內,一般不會受攝入的食物的影響而改變,除非消化道、腎臟、肺等器官發生疾病造成人體代謝失常時,才有可能受到影響。文章檢索也未發現有因為日常食物攝入的不同而引起健康人血液PH改變的研究資料,也未見到因為血液PH變酸而導致的有關慢性病增加的科學證據。所謂的「人體偏鹼性才健康」其實就是句廢話,正常人血液本來就是7.4左右,屬於弱鹼性,而像胃液、皮膚等體液是酸性的才是健康。

但是為什麼會有「酸性體質」這種說法呢,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可能是和「酸中毒」弄混淆了。

在臨床上,確實存在不少酸中毒的案例,但那都是某些疾病(腹瀉、腎衰竭、肺部疾病、糖尿病等)、或者服用了某些藥物而導致的酸中毒,與攝入的食物沒有直接關係,更不是酸性體質造成的!所以說,喝幾口水就改變體液酸鹼性,那大自然這幾十億年的結晶—人類,也太經不起折騰了吧。

其二:誤解「食物酸鹼平衡理論」。

The popular science time

酸性、鹼性食物:分類的依據是根據食物燃燒後所得的灰分的化學性質判定的。灰分中含有磷、硫、氯元素較多的溶於水後生成酸性溶液,即為酸性食物,灰分中含有鉀、鈉、鈣、鎂較多的灰分則形成鹼性溶液,即為鹼性食物。

在近些年的一些科普文章中,有關食物酸鹼性質的宣傳主張「選擇食物注意酸鹼平衡」,並且特彆強調酸性食物對健康有害。這些宣傳在居民中造成很大負面影響。從營養角度來說,這些說法缺乏科學依據,不值得提倡。

另外,「食物酸鹼平衡理論」還宣傳「穀類、肉類、魚和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可以導致酸性體質,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的發生;蔬菜水果類屬於鹼性食物,能夠糾正酸性體質,防止慢性疾病。」

而實際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夠防止以上慢性病的發生,是因為它們產生的能量低,而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及對健康有益的植物化學物質,而不是所謂的鹼性的作用。反過來看,魚肉、蛋類,奶類提供的優質高蛋白質是水果蔬菜所不能比擬的,所以老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強調「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

再退一萬步講,按照「酸鹼平衡理論」了,如果糾正「酸性體質」就可以預防慢性病,那每天服用小蘇打(碳酸氫銨)不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那好多醫院也可以關門了。所以很顯然,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那麼再回歸到上面那張圖,為什麼飲用水會有酸鹼之分呢?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飲用水呢?

其實如果你是理科出身的,學過化學,應該都知道,自然界中的水是中性的(PH=7),但由於大多會溶入一定濃度的二氧化碳(空氣中CO2 濃度就有0.03%),使水呈弱酸性。

純凈水是弱酸性的,國標是PH=5.0-7.0,因為純凈水採用的是反滲透工藝,而反滲透的話,針對二氧化碳弱酸性氣體無法除去的,所以純凈水最終都會有二氧化碳的,它溶解在水裡,就會生成碳酸,從而使水成為弱酸性。由於人體胃酸的PH值為0.9~1.5,遠遠高於軟飲料中的酸含量。

天然礦泉水的話,根據水源不同而不同,因為地下水滲透過程中需要通過各種硅酸鹽地質,大多數是微鹼性(PH&>7),部分因為地質結構中岩層比較年輕,偏向微酸性。

人體的消化系統能承受酸度較高的胃酸,那麼也能承受含量較低的軟飲料中的酸。人體有超乎你想像的強大自我調節能力,因此消費者完全無需擔憂軟飲料中的酸性。

看罷這篇文章,大家對酸鹼理論有個更清晰的認識了吧,希望大家一起轉發,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酸鹼理論的科學解釋,而不是被商家的一派胡言而搞蒙圈了。


麻煩先給酸性體質下個定義,也好讓我們有針對性的反駁。


是偽科學。

我好像找到中國所謂酸性體質論的源頭了。

梁雙林:「酸性體質」這個概念就是我提的-搜狐健康

酸鹼平衡健康理論首創者--梁雙林談酸鹼平衡_梁雙林_新浪博客

梁雙林一直自稱是「酸鹼平衡」理論的首創者,他是江蘇一家生物製品公司的董事長。生產甲殼素及其衍生產品等營養食品,是這家公司的主要任務。按照梁雙林的理論,多數人都是「酸性體質」,吃他們公司生產的鹼性的「第六要素」就能解決問題。


「百度知道」里獲得了官方定義:「如果人的體液呈現出酸性,那麼就是酸性體質。很多科研成果表明酸性體質對人體有害。」

人的體液有很多種,眼淚、胃酸、尿、唾液、血液等都是體液的形式。

胃酸的酸性極好,尿液的鹼性極好,怎麼能籠統地說體液呈酸性即為酸性體質呢?不理解。

酸性體質理論的後面,必定有一個賣營養品或賣礦泉水的。她們希望老百姓都無知地認為,這些東西吃下去就可以中和體內的酸。

試想,食品第一個接觸的是體液是唾液,然後是胃液。如果胃液不是酸性了,你還怎麼吃東西?如果真的是鹼性較好,那麼每天吃一把小蘇打粉不就平衡了?根本就不需要他們的營養品啊!

可見,酸性體質理論的本身就是偽科學。


沒了?又是一個沒結果的話題……。


相信有科學依據的東西


是。血液弱鹼胃酸強酸,你說你什麼體質?


也許酸鹼性身體沒有科學根據,但是所謂的謠言的主張多長蔬菜水果等鹼性食物,少吃葷等酸性食物是對身體非常有有益的,將錯就錯沒什麼不好


至少在我們學醫的過程中, 臨床實踐過程中, 正規醫院裡,都沒有這個酸性鹼性體質的概念, 也從未進入臨床診療的標準. 倒是外界各種養生館,營養保健品商人,在借著這個名義去推銷各種各樣的東西, 形成一條利益產業鏈. 至於說明確的酸性鹼性體質的概念,確實眾說紛紜,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

外界各種關於養生和健康的說法 ,概念層出不窮,大多數都是毫無根據的流言, 稍微一推敲便可不攻自破, 就跟市面上各種減肥藥 減肥產品,一會這一會那的,個個都吹的天花亂墜,其實哪有那麼多花樣和新品, 大多是各大產品廠商為了推銷其產品而進行的有意無意的炒作罷了


酸性體質指的是血液PH值小於7.4,尿液ph值小於5.5,唾液PH值小於7.0這三點同時出現,而且低於此值的可以理解為酸性趨勢 ,是會容易生病的,但不是生病的充分條件,我也查閱了好多文獻,歡迎討論QQ:454071651


推薦閱讀:

和合治療儀是偽科學嗎?
自己的專業被別人看做偽科學是一種什麼體驗?比如中醫,比如心理學。?
回敬那些不懂石榴的?
日本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研究是科學嗎?
水燒開一次和燒開兩次有沒有什麼不同?

TAG:偽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