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哪些頂級的恐龍博物館?
國外有哪些頂級的恐龍博物館?另外如圖上的是哪個博物館?
德國柏林自然史博物館、美國芝加哥自然史博物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自然科學院、澳大利亞堪培拉國立恐龍博物館、加拿大亞伯達皇家泰瑞爾古生物博物館、美國懷俄明州恐龍中心、南非開普敦Iziko博物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侏羅紀樂園、美國亞特蘭大弗恩班克自然歷史博物館。圖中的博物館是美國芝加哥自然史博物館。
最著名的暴龍「蘇Sue」,芝加哥博物館。
猶他州的Dinosaur National Monument,加拿大Alberta的Royal Tyrrell Museum,日本福井縣的縣立恐龍博物館。沒記錯的話還有懷俄明州的恐龍研究中心,堪培拉的國立恐龍博物館。
另外還有一些自然史、地質史博物館中有關於恐龍的部分,比如美國的The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德國的Humboldt Museum。1907年,Dippy的骨骼開始在匹茲堡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圖源: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官網)
我一點也不專業,不知道匹茲堡市的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算不算頂級的恐龍博物館,但是至少從工作人員的介紹和我所了解到的資料來講,應該是很厲害的。以下是我在參觀了匹茲堡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大廳後做的一些小考古,其實主要就是將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各類恐龍的維基百科(我有給維基百科捐錢的啦)、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等官方網站的信息做了整合,我本非恐龍迷,之前也幾乎全不了解,故若有錯漏,還請大方之家指正。
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為他而建「這整座博物館,都是為了他而建的,」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裡,一位紅鬍子大哥興奮地指著位於我們旁邊的超級大個子說道,「如果不是因為他,恐怕整個現在的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Carnegi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都並不存在」。我們一行三人當時只是在恐龍展廳里四處瞎逛,這位大哥過來問有沒有什麼需要了解的,我們不忍拂其好意,就問了個大概99%的遊客都會問的問題:這些骨架是真的嗎?小哥說,整個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裡展出的恐龍骨架,只有某處(沒聽明白)的一頭正在保護性清理,因此使用了模型;其他只要沒有標明是模型的,都是真的恐龍骨骼。這是站在匹茲堡的Dippy復原雕塑,他身後就是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在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樓展廳,就陳列著他的真身:世界上第一頭被挖掘出的梁龍骨架
照片下方是卡內基梁龍,上方是路氏迷惑龍
這位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幕後大BOSS,大概已經在這個星球上存在了1億5000萬年,身高22 ft.(約6.7米),身長84 ft.(約25.6米),活體估算至少重12噸,有修長的頸脖和長鞭狀的尾巴,他的尾部骨骼一直向遠處延伸,幾乎觸碰到他身旁另一位她的尾巴。「怎麼知道是『她』和『他』的呢?」我問紅鬍子大哥,他笑道:「我們並不確定是不是他還是她,但為了表述方便,而且,因為發現她的時候她的身邊有幾隻小傢伙,便猜測是她了。」他們身處一片銀杏、松柏、蘇鐵的叢林,巨足下是密布的蕨類植物,這些植物是他們的食物,他對自己作為素食者頗為滿意,他在自己的推特上還曾吐槽一個對他形成競爭的鄰居:「那傢伙吃人的!你們投票給我啊!」
截圖自Dippy the Dinosaur的官方推特
紅鬍子大哥因為興奮而飛速吐露的介紹,我連蒙帶猜地聽著,大概抓住了他要表達的核心:整座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因他而存在;全世界對於這種生物的熱切關注因他而產生。這種生物,便是匹茲堡的城市形象:恐龍。更準確地說,這個他是一頭梁龍屬的卡內基梁龍,更為人所知的名字叫Dippy。
回到家後根據紅鬍子大哥的介紹,自己又做了一些功課,知道了恐龍Dippy的更多信息。
梁龍屬(學名Diplodocus)是蜥腳下目梁龍科下的一屬恐龍,匹茲堡市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這具被視為「他」的梁龍化石是梁龍屬下的有效種之一——卡內基梁龍(D. carnegiei),同時,由於Dippy的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紅鬍子大哥介紹有至少80%以上的骨骼是原生骨骼),因此,他也被作為卡內基梁龍的正模標本(holotype),即其他所有的卡內基梁龍都通過作為樣本的他來進行比較。他的骨骼最初於1899年7月4日在懷俄明州發現,並由約翰·貝爾·海徹爾(John Bell Hatcher)於1901年所描述和命名,種名為紀念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
一百多年前的某個早晨,安德魯·卡內基這位匹茲堡的鋼鐵大王讀報時,讀到「MOST COLOSSAL ANIMAL EVER ON EARTH JUST FOUND OUT WEST!」的頭條消息,報紙上一頭恐龍直立起身體,竟高達11個樓層。卡內基隨手在這張報紙上作了批註:「Dear Chancellor, buy this! for Pittsburgh」(親愛的校長,為匹茲堡買下它!),將其寄給自己在匹茲堡的卡內基博物館董事(director),時任匹茲堡大學校長的William Jacob Holland,並隨信附了一張10000美元的支票。
New York Journal and Advertiser, December 11, 1898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卡內基是被報紙的宣傳畫騙了,實際上,當時的挖掘成果僅有一截長達8 ft.的迷惑龍(Apatosaurus)骨骼,由American Museum的科考成員William Reed發現。Holland聯繫上Reed,與他簽訂了一年的合同,在這一年裡,Reed承諾交給Holland一頭完整的恐龍骨骼帶回匹茲堡。1899年,另兩名科考成員Jacob L. Wortman和Arthur Coggeshall也被派去了Reed的團隊,但是幾個月的挖掘都沒有成效,直到1899年7月4日的早上, Coggeshall挖掘出了一截恐龍的腳趾頭,這就是後來的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裡這一頭巨型梁龍骨骼化石。因為挖掘出他的日子是7月4日(美國獨立日),Coggeshall建議為其命名為「Star-Spangled Dinosaur」(星光龍?);不過,最終這類恐龍被命名為 Diplodocus carnegii,為紀念贊助人安德魯·卡內基。
Dippy被挖掘出之後,隊員們用130個板條箱分裝了他的骨骼化石,並用貨車託運回匹茲堡。但由於他太過巨大,卡內基博物館不得不擴建一個更大的場館來展出他,於是Dippy直到1907年才得以真正展出。當時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King Edward VII在參觀卡內基位於蘇格蘭的Skibo Castle時看到了一個梁龍的小模型,便向卡內基提出要一個Dippy的原大模型,於是,1905年5月,卡內基梁龍的第一個重建石膏模型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展出,現在Dippy的模型仍在博物館的拱形中央大廳里,已經110多年;他作為博物館標誌性展品,深受參觀者的喜愛。此後,末代德皇威廉二世 Kaiser Wilhelm II 等多位歐洲政要都向卡內基要了Dippy的模型,並在自己國內展出。時至今日,Dippy的模型仍在英國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西班牙馬德里的自然科學博物館(Natural Science Museum, Madrid)、德國法蘭克福的森肯貝格自然博物館(Senckenberg Museum, Frankfurt)、美國芝加哥的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Chicago),此外還有莫斯科、維也納、阿根廷等地的博物館展出。卡內基的挖掘團隊隊員們搭建板條箱分裝恐龍骨骼化石(圖源: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官網)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的模型可謂是Dippy最有名的一個模型,他不僅常常佔領報紙頭條,同時還被創作齣卡通形象,出現在電影與電視和科普節目里,博物館還推出與迪皮共度奇妙夜的活動。Dippy及他模型朋友們的存在,如匹茲堡自然歷史博物館為我們講解的紅鬍子大哥所說:「正是他激發了一代又一代人對恐龍這種生物的興趣,讓大家開始去探索地球的過去。」Dippy的第一具模型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首次展出(圖源:維基百科)
圖源: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官網
不過,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Dippy即將於2017年1月4日結束他百年來常駐館內的使命,並準備開始在全英國的巡迴展出;同時,博物館決定以一副藍鯨骨架取代Dippy,在拱形中央大廳展出。
另外的一位Dippy的模型,1999年7月,為了紀念Dippy被挖掘100周年而造的Dippy復原雕塑,同樣名氣響噹噹。如果我們想像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裡的Dippy在1億5千多萬年前存活時的樣子,大概就是像博物館外的這尊玻璃纖維雕塑一樣。不過,可能不一樣的是,侏羅紀時代的那位Dippy不會有人類給他圍上圍巾;同時,1999年誕生的這位Dippy模型還有自己的Twitter賬號,他作為自己和館內那具自己原生的骨骼代言人,時常跟館內的霸王龍鄰居逗趣。博物館館內Dippy的化石身邊,還有一具相對更為頎長的恐龍,在我有限的了解中,得知她並不是另一頭卡內基梁龍,而是一頭路氏迷惑龍。1907年,在Dippy正式展出後,受到了公眾的關注,卡內基博物館希望繼續擴充他們的恐龍展,於是博物館古生物學部的Earl Douglass開始了他在猶他州的挖掘活動,並於1909年8月17日正式挖掘出Dippy身旁的這具十分完整的路氏迷惑龍骨架,她的身長長達77 ft. (約23.4 米)。值得一提的是,路氏迷惑龍是由William Holland在1915年所命名,種名是以安德魯·卡內基的妻子Louise Carnegie女士為名。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霸王龍骨骼
當然,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裡還有許多值得一看的展品。除了恐龍化石外,這裡還有許多的動物化石與標本,如猛獁象的化石;各種鳥類、蝴蝶、海洋生物等的標本幾乎不可能在一天內看過來,不過我對動物不太了解,也就是看了個新鮮,很多就略過了。不過在很多的動物、礦物及植物化石的展覽旁,博物館都設有小件的樣品,邀請你去觸摸、感受他們的質地。霸王龍骨骼,我不記得這個是模型還是原骨骼了,在博物館裡有一具霸王龍頭骨下設了一個捐款箱,寫的類似謝謝支持科研活動之類的,從恐龍的牙齒中間塞進去,箱子還挺多錢的。我記起前段時間在微博看過一個消息說,北京自然博物館裡的無齒芙蓉龍骨架展櫃,參觀遊客千方百計從縫隙塞入毛票、硬幣、人民幣、外幣,淪為「投幣箱」和「許願池」。我在想如果直接在旁邊豎個牌子說,請給我們的恐龍研究捐款,說不定就沒人丟錢了。
我在昆明博物館見過有恐龍化石展出。江浙滬一帶,應該都知道常州的恐龍園,遊樂場,不過捎帶著有一些化石展出。
The Field Museum Chicago
推薦閱讀:
※這是我在石頭台階上看到的,很神奇,我想知道這種古生物遺跡是怎麼形成的,這種生物是菊石嗎,它算是化石嗎?
※石炭紀有適合人類食用的水果嗎,如果人呆在石炭紀會不會因為氧氣過多而死?
※上古生物專業需要在哪些課程上做準備?
※為什麼在判斷生物進化次序時,牙齒形態會佔特別大的權重,甚至超過其他更明顯的外觀變化?
※三葉蟲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