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棕櫚油近二十年突然發展起來?

棕櫚油的歷史很久遠,但是一直沒有拍到油脂消費的前幾名,為什麼近二十年來突然發展起來了呢? 如果有大牛能講講人類進化史與油脂消費關係就更好了!!


棕櫚油的產業鏈是這樣的,一顆種子,經過3-4年,長成棕櫚樹,產出棕櫚果,棕櫚果肉榨出毛棕油(CPO),棕櫚仁榨出棕櫚仁油(PKO),毛棕油(CPO)呈紅色液體,經過加熱、分提、精鍊,可以做出不同融點的食用棕櫚油,用融點命名為38度(融點為38度的油)、24度(融點為24度的油)、12度等等以此類推,有家民營企業已經提煉出了0度棕櫚油,在全國來說應該還是首例。

1.價格便宜。不得不說,棕櫚油確實便宜,主要原因有:

a。出油率單產高:棕櫚油的出油率(以毛棕油CPO計算)應該能夠達到20-22%,這只是平均值,在某些種植園的某些地,應該能夠達到一串棕櫚果串(行業內叫「鮮果串」 英文FFB)出油率達到30%等極值。而同為油料作物的大豆、花生,則出油率很低,大豆大概也就是16%,就算很高的了。

b。平均成本低:kidsoya先生/女士說棕櫚成本極低,我既同意又不同意。同意是,從整個商業周期25年來看,攤銷下來的平均總成本的確很低,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都是私有制,土地買下來就是你的了,攤銷100年的話,拿地成本幾乎為0,從這個角度看,成本的確不高。

但是我又不同意:前3年的資金需求量極大,種植開發的成本極高,理論上講,一個種植園大約需要10000公頃以上才可行成規模,通常還需要配套建設一個壓榨廠,一個種植園拿地、開發種植、建廠等等等等,大致的成本是1.2-1.5億美金/10000公頃。就算是1.2億美金,全投進去,至少前3年是看不到任何一丁點的經濟回報的,如果是買的荒地,自己把上面的植被燒掉,如果是沼澤地,還要排水,平整土地,這些成本都是很高的,往往幾百上千萬美金扔進去,卻發現種植園還沒形成可種植的規模。。這期間還要付工資(當然印尼當地工資不高)、買化肥、育苗等等,都需要錢,固定資產投資+流動資金在前3年,吃掉的資金總量,就不是一般公司能負擔得起的。

2.使用範圍廣泛,需求量大。

a。使用廣泛:棕櫚果其實全身都是寶,肉可以榨油,仁也可以榨油,剩下的果榨(空果串)還可以發電、造棕墊等等,一個果子全身全都可以產生經濟價值。

食用的話:你以為我們吃的都是花生油、大豆油、調和油,怎麼吃得到棕櫚油? 你錯啦,你每時每刻都在吃棕櫚油。你早上吃油條不?炸油條的就是棕櫚油(棕櫚油更耐高溫,適合反覆油炸,而且便宜),你晚上炒菜不?用調和油嗎?1:1:1?好啊,基油肯定是棕櫚油,為啥?便宜!50L棕櫚油,+15升大豆油+15L花生油+15L菜籽油,好了,你得到了95L的調和油,但是絕對不會告訴你裡面的油究竟有多少棕櫚油,加50L棕櫚油也是加,加80L棕櫚油也是加,這方面國家法律還是空白(法律不要求寫出調和油的具體含量)。你沒事兒再吃個零食、巧克力、湯圓、冰淇淋等等等等,你以為都是奶油做的?圖樣!都是棕櫚仁的棕櫚仁油,棕櫚仁自己就一股濃郁香甜膩的氣味,榨出的油都用到甜點裡為主。

工業的話:油脂化工,燃料塗料,都需要棕櫚油,要知道提煉一點點的化學工業製品,可能需要幾百斤的棕櫚油,但是沒關係,棕櫚油便宜,平攤下來還是成本低。更重要的是,棕櫚油的巨大需求來源於生物柴油,棕櫚油便宜嘛,就簡單粗暴地用數量堆積,提煉出可燃燒的柴油(理論上,所有油脂都支持燃燒),所以做棕櫚油大宗商品的都知道,棕櫚油的價格和石油是高度相關的。就是因為一個替代效應,石油貴,汽油柴油就貴,就尋找棕櫚油提煉的生物柴油做替代品,然後棕櫚油價格就一下子被抬高了。反之,石油便宜棕櫚油就便宜。印尼和馬來有一個法律規定,汽油中必須以一定比例摻和生物柴油(稱之為B10,即石化燃料中要添加10%的生物柴油,或B15,即添加15%)。燃料方面的巨大需求,比老百姓食用要大得多了。

其實,有人說棕櫚油這個行業,是完美的微笑曲線,即利潤在上游和下游,中間加工利潤不高。我覺得棕櫚油是完美地J曲線,即整個產業鏈絕對大部分的利潤都在上游種植開發,中間的加工分提精鍊利潤不高,幾乎就是微利或者微虧,下游的貿易比中間加工稍微好一點,可依然是薄利的狀態,凈利潤能達到4%就可以說是很不錯的表現了

上游開發確實是一勞永逸的工作,而且棕櫚種植是暴利行業。我們上面講一個種植園要10000公頃+壓榨廠,整個成本超過1億美金,這麼大的數字一般企業聽一聽就嚇跑了。況且你10000公頃一個種植園就能滿足了嗎?對不起,行業里你連小弟都算不上。手裡沒有8-10萬公頃已成熟的種植園,才敢在國際市場上大聲說話,20萬以上才敢參與定價,即便如此跟金光、豐益國際等巨頭動輒40萬 60萬公頃的種植園比,還是差很遠。

但是,只要你熬過前3-4年的開發期,未來的20餘年就是坐著收錢,躺著收錢,花式打LOL收錢。為啥,因為幾乎不再需要任何大規模的資金投入,而且棕櫚油作為食品的剛性需求還在,作為全世界的第二大消費油品,而可種植的地方只有赤道南北緯5-8度,價格肯定是肯定不會跌破成本的。第4-5年進入豐產期後,你的油可以說是傾銷到世界各地,因為需求是絕對大於供給的。這時,你的成本就是每年的化肥、工資等日常運營成本,而這些成本都是可以用銷售收入來覆蓋的。棕櫚種植的行業內普遍毛利率達到30%-40%是很普通的數字,在現在這種棕櫚油價格歷史低點的時候,一個成熟的種植園凈利率達到10-20%是沒有問題的,在價格高位,50%的凈利率都是很正常的數字,個別時候甚至能到100%!

其實,我們以為棕櫚油是這20年才起來的,但是棕櫚商業種植已經有100年的歷史了,而且是高度標準化的行業。印尼、馬來最早是誰的殖民地?荷蘭人(歐洲那個荷蘭,不是中國中部平原那個),荷蘭人、德意志人在歐洲茹毛飲血的年代,屬於同宗同源的,骨子裡的謹慎、仔細是何等的根深蒂固。荷蘭人殖民到印尼,幹啥事兒?就是種棕櫚(當然他們是到了印尼才發現油棕櫚這種作物的)。一個種子怎麼種,一個苗怎麼移栽,棕櫚果怎麼採摘,用什麼角度割下來,先割什麼再割什麼,一年到頭怎麼分析樹木狀況,葉子的紋路怎麼分析,等等等等,早在100年前,荷蘭人就為棕櫚行業定下了高度標準化的作業流程和研究規律。請一個行業內的專家,保證科學的田間管理,不趕上特殊天氣情況(如15年的厄爾尼諾)基本上你每年的凈利潤在1000萬美金-2000萬美金。

所以,棕櫚種植這個行業,中國人幾乎沒人做(現在有了,不過全國極少),為啥?吃我這麼大資金量,回收期這麼長,誰去干!但是他們沒看到,投資全部收回後,你每天都有花不完的錢,而且幾乎不用再額外付出成本,如果你再多有那麼幾個種植園,你,你兒子,你女兒,你二兒子,你二女兒,……每天的工作就是花錢花錢花錢。。。。1年進賬個幾億人民幣,真的是躺著就把錢掙了。


誰給加的石油標籤?礦物油和植物油完全是兩種物質好不好?棕櫚油的boom難道不是因為速食麵嗎?


在整一個oil world,簡單的可以分成seeds oil 和fruit oil, 直觀的說,就是籽油和果油,籽油就是從大豆、菜籽等壓榨而來,一年生作物,果油就是像油棕,由棕櫚果壓榨而來。

棕櫚樹的一般種植3年後,可以有果子可以榨油,一般2-8年進入產油階段,9-25年成熟期,所以一般種一棵棕櫚樹可以採油30年。

全世界只有馬來和印尼擁有大約90%的棕櫚園,而且溫度和濕度,光照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發展迅速,而且成本極低,一勞永逸。


這個講起來就太長了,不是一句兩句能說的清楚。簡單的說就是棕櫚油用處太特么的廣了,可做食用油,可做化工原料,可做日化用品,可做塑料橡膠製品等等等等,它特么的還可以做生物柴油。這本身就是一個變態的存在,而且價格還便宜!價格便宜好啊,可以替代貴的食用油啊,發展中國家喜歡,印度阿三就最喜歡。


可能因為泡麵用棕櫚油來炸。


各國立法限制反式脂肪酸後,棕櫚油是最佳替代品


推薦閱讀:

你所在的城市有沒有非常強勢的本土超市?
有什麼銷售技巧 讓你覺得 還有這種操作?
如果寡頭們不再限制鑽石的產量,人們對於鑽石的消費觀念會如何變化?鑽石和房地產市場的對比研究?
為什麼中國傳統音樂在中華文化很有市場需求的情況下仍然不被消費者買單?反而外國的中國風作品表現更佳?
買車的時候,車價與家收入比怎樣才比較合適?

TAG:消費心理學 | 石油 | 油脂 | 糧油食品 | 棕櫚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