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石油化工落後可能會是因為中國石化等石油巨頭造成的么?

我的老師今天吐槽中國石化說,十年前有個他的畢業生(女的)去中國石化做茂金屬聚乙烯的研發,十年後小姑娘都半老徐娘了,說這個項目還是沒做出來。說國內這倆石油公司主要靠賣油天然氣賺老百姓錢了(各位腦補一下國內油的品質和價格),很小一部分才會去做石油化工,可是國內的石油化工產業十分落後,很多產品不過關,現在依然要依靠進口。石油資源又被壟斷,無法市場化。請問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

請問知乎上有沒有石油系統的人士出來現身法


石油化工太大,但是如果僅僅說說聚烯烴,算是俺本行,或許可以講一點點,但是因為沒有在國內工作過,所以難免偏頗。(話說每次有人,不光中國人,甚至外國人,問俺為啥在意呆利學化學的時候,俺都要從Natta跟Ziegler這些前輩們的光輝歷史說起!)

首先必須知道兩個事實:1)聚烯烴本身就是個已經非常成熟的領域,不過我相信石油化工的其他領域基本都已經是十分成熟的領域了。2)包括聚烯烴在內的石油化工產品是非常大宗的商品,每年產量以千萬噸為單位。這兩個事實意味著:只有財大氣粗的巨型石化企業才能立足,因為單位產品的利潤已經被攤得非常薄,只有大規模生產才能獲取足夠收益。現在基本已經被幾大公司給瓜分了,比如Lyondellbasell,SABIC,Borealis,Dow外加兩桶油等。當市場形成了如此的格局,其他企業基本也就沒興趣也就沒法進入了。這些企業中,要說技術,最好的恐怕還算Lyondellbasell跟Dow,前者繼承了BASF的催化劑血脈,而後者從其當年在Science上發表的關於鏈穿梭的文章可以一窺其研發實力 Catalytic Production of Olefin Block Copolymers via Chain Shuttling Polymerization。SABIC來自沙特,原料成本天然佔優,目前在荷蘭靠著自由資本主義制度的支持正奮力招兵買馬,有後來居上的趨勢。Borealis貌似有點不慍不火,不過貌似生產工藝還可以,主要研發在奧地利與芬蘭等地。

聚烯烴已經是夕陽學科了,目前仍然有研發在進行的唯一原因是仍然有公司相信繼續提高生產技術是有利可圖的。曾經DSM在聚烯烴領域也是有大量投入的,但是自從前些年將彈性體業務賣給LANXESS之後就只剩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項目了,DSM現在打著環保的旗號專心搞bio去了,而LANXESS則成為全球最大彈性體生產商之一。我不知道國內公司與研究人員是怎麼想的,但是我老闆一直擔心在不久的將來,SABIC等極少數企業會以顯著的成本優勢進一步瓜分天下,聚烯烴領域就不會再有研發投入了,吃老本直到石油枯竭。雖然有很多跡象表明石油時代之後是天然氣的時代,但是那時候的世界是何格局,恐怕無人知曉。

說回兩桶油,其實我有好幾位師兄師姐都在兩桶油工作,而且工作壓力相當大,每年都有文章、專利的要求,而且大家知道中國博士畢業是需要兩篇以上SCI論文的。反觀歐洲人,有人讀了3年博士連一篇文章都沒發表,也去了上面提到的那樣的公司。有人可能會想,是不是太多精力被耗費在發論文上了呢?我覺得有一點點關係,僅僅一點點罷了。畢竟專利、論文只是成果的附屬產品罷了。

我認為真正的原因有兩點:1)缺乏高質量的專業訓練與交流。在歐洲,每年都有針對新人的專門課程培訓,講解人都是領域內經驗極其豐富的人士,有學術界的講解最新的基本概念,有工業界的講解現實問題。各公司在這種時候居然可以摒棄利益之爭來搭建一個培訓平台,確實是中國人很難理解的。有時甚至根據參與人基礎的不同分為入門級與進階級的課程。有時甚至學術會議都會附帶培訓課。國內這類的活動在工業界似乎還比較少見。2)研發的條件還不夠。歐洲現在手頭比較緊,但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幾千萬人民幣的高通量篩選設備可以立馬上,將研發效率提升幾個數量級。中石化據說也買了一套,不過不是用於聚烯烴的研發的,而且也是磨蹭了幾年後才作出的決定。但是應該公道地說,中石化還是比較有上進心的,不久前加入了荷蘭高分子所(DPI)。在這個平台上,所有成員公司提供一定的經費,外加荷蘭政府的撥款,資助高校各研究組,基礎研究的成果各成員可以共享,一定程度上比較全面地跟進了前沿進展。

總結起來,這個問題的答案與 「為什麼中國的科技實力還比較落後」 的是一樣的,中國正處在建立整套工業技術體系、學術傳統與道德 的時期,很多在西方人看來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對中國人來說仍然可以是新鮮的。這個並不是說中國在採用最新的技術上落後於西方(其實很多時候中國是超前於很多發達國家的),而是說中國人還沒有完全形成一套契合於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律的價值觀與思維方式。看看中國對學術不端的懲處力度便可以一窺端倪。學術誠信是底線,沒有誠信的學術活動是沒有意義的,但是中國目前有多少南郭先生呢?

-----------------------------------------------------------------------------------------------------------------------

題主提到了石油天然氣的價格與品質,中國的價格其實並不是很高,義大利的無鉛汽油價格在1.78歐左右,柴油是1.6左右。中國成品油品質確實比較糟糕,上面陸佑祺也提到,可能跟進口來源有關。關於中國進口原油的品質問題參見知乎問答 中國進口的原油質量有多差?與美國歐盟相比?


中國的石油化工真的落後嗎?

煉油、石化(乙烯、芳烴、化肥),自有技術、自由裝備、完整產業鏈。把全國其它重化工業都掰開看看,在充分競爭市場(要知道石化實際上真的充分競爭市場a,不相信這個的去查查各石化產品的關稅稅率和配額什麼得),無論跟國內各行業比,還是跟世界水平比,都還算不錯了——知足吧,從當年乙烯裂解diy沙子爐一窮二白開始,到現在全套百萬噸級的乙烯,自有技術、工程化、自有裝備等等,進步很大而且專業化程度挺高的。

中石化起了什麼作用?

中石化多年來下游業務在國內市場一家獨大,但是並不代表日子好過。中國市場是世界級巨頭的必爭之地,近10年世界上所有新建乙烯裂解裝置的目標市場都指向中國東南沿海。中石化買斷也好、開發也好、抄襲+提升也好,把技術搞起來了,裝置建起來了,替代了一部分進口市場,然後才有國內市場真正意義的市場價格(無論是技術提供商、還是產品供應商,誰跟你銷售價格就是成本加合理利潤呢,企業都是靠特定市場或者特定時間的暴利發財的好嗎)。中國的國企在石化產業絕對做到了這一點——讓技術供應商和產品供應商拿出市場化的價格。也許部分產品曾經或者現在仍然達不到完全的替代進口,但是總的來說,中國市場上沒有特殊溢價的大宗石化產品了。

至於說別人也能幹這種話,就更像個笑話了。大型化技術開發需要大量扔錢,而且開發階段,不成熟的技術和應用會比引進更貴,消化吸收自主創新(就是拿來主義+改進)還有可能抄不成、抄不好或者被人告,一套乙烯幾十上百個億。早年除了兩桶油,也有一些其它的小乙烯項目,看看那些乙烯現在在哪兒?發展了什麼技術?

而且還有個人才儲備什麼的意思。兩桶油的研究人員自立門戶搞裝備搞技術也有很多搞出名堂來的,這算國企的貢獻不?

補充一句,問題里說的一個人10年沒做出來其實沒啥吧。覺得挺正常的。


石化研究院員工一名回答下。題主那個老師是火星畢業的吧!說這麼不負責的話是幾個意思?噴子?

三巨頭是壟斷了國內石油行業,煉化版塊又主要歸中石化來做,對於煉製化工型煉廠來說,化工段也大多到基礎化工原料為止,明白意思了嗎?精細化工製藥購買基礎原料自行加工,水平在各人。那個做到阿姨還沒把茂金屬催化劑做出來,先問問是不是大部分時間是帶孩子伺候老公去了?做為一名女性這麼黑她實在是... 現在壟斷國企也在努力提高做科研啊,真做出東西來了還摁著你不採用,今天誰跟利潤過不去啊??


石油院校的弱弱化工即將畢業的本科生前來回答

首先來說,壟斷國內行業的不光是中石化,還有中石油和中海油以及一小部分中化,但是這三桶油主要壟斷了原油開採以及一部分石油基礎煉製工作而已,有許多地方煉廠以及私企外企都可以參與石油煉製行業。說是壟斷,實際上有客觀的需求在裡面的,因為如果把全部的原油交給市場來分配,許多企業會選擇煉製附加值更高的精細化工產品獲得利潤,而非煉製利潤相對較低的成品油。為保證中國這個缺口巨大,進口油依賴度已逼近或者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國家的正常燃油和儲備油的供應,必須有計劃的控制原油指標和生產安排。執行國家制定的生產安排的主力就是題主所說的中石油中石化等等了。以上是針對壟斷而言。另外,在原油深加工方面,我國與國外相比,在某些方面還是有一定優勢的,比如說重油輕質化和渣油加氫方面,國際領先不為過。因為國外的原油供給壓力和成品油缺口比較小,大部分會選擇直接把渣油做瀝青鋪路或者燃燒供暖或者發電。而國內則需要費力不討好的加工重質油,壓榨每一分原油的潛力。

題主有石油化工落後這樣印象的原因可能與我國成品油質量與外國相比較為不如有關。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經銷商、供貨商的問題,注水,過期油品混摻等現象頻繁發生在油罐車以及加油站罐區,造成燃油質量下降;二是國內的油品質量標準近幾年才與國際接軌,國標變化百分之十,可能煉廠需要調整改造或者加裝百分之五十的設備,付出百分之二百的能耗才能達成,這一部分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並且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解決;三是不得不吐槽中國石化行業用的原料油實在是…無力吐槽了!渣油,稠油,高硫油,含鹽油,各種油都要進口都要煉,國內的原油質量略微好些但是遠遠不足啊,煉廠長年處於飢不擇食狀態,有油就煉,所以不能有針對性的設計生產方案導致質量下降,所以說國際進貨渠道嚴重需要開拓啊!!順便提一下中國所謂的大量向第三世界捐款援助援建,不多說自己想,政府不傻。

最後還是要說一下技術問題,技術問題除了操作和生產技術還包括研發技術,其中軟體包和數據包中國因為計算機起步遠落後於國外,所以現在基本都是成套購買的,這個不用避諱。數據包到還罷了,這個需要積累,不是一天能發展起來的,但是軟體平台設計確實很遜色,個人感覺主要是因為缺少橫跨兩個學科的通才的培養。拿自己來說吧,接觸軟體設計和平台數據交互的經驗幾乎為零,覺慚愧。另外在催化劑和有機合成方面,國內的狀況是——方案沒問題,技術不達標。技術不達標主要是生產設備和控制精度不夠,這個需要寄希望於機械專業的大家了。工業的基礎在此。當然我們化工也會繼續努力。

任何現象背後都是有很複雜的原因的,喏,我知道的大概就是這樣,歡迎指正。


中國的石油化工落後可能會是因為中國石化等石油巨頭造成的么?

答案:不是石油巨頭造成的。是以你老師為代表的這類人造成的。


只想說。要不是有三桶油,山東等地煉能把你們的車三年報廢。不要懷疑,給他們做過設計。坑蒙拐騙偷樣樣精通。


森諾派克的很多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了,占坑……然後想說看了自己熟悉的領域的問答才知道知乎上有多少人在胡說八道。

15.5.26 在更新,其實告訴你個秘密,你老師同學做的茂金屬催化劑早就開始出口了。某學校老師老是吐槽中石化的科研,但是實際上他們做出來的東西只能到處忽悠,撿中石化科研院所掉在桌上的米粒吃。

利益相關,我好像也畢業於這麼一個學校


作為一個石化人,說的肯定不客觀。就主觀的說一下:

目前全世界能夠擁有自己全廠性完整工藝包,到能自主,完整地提供石化核心設備、催化劑的國家,不會比能夠製造核武器的國家數量多。

也就是說,我們能從0開始設計,製造,建設一個完整的煉油廠。除了原油需要進口,其他的國產都可以了。

當然有些裝置,設備我們還不能製造,但是都有低一級的替代品,

這些東西都不是存話費送的。有不少石化工藝的技術保密條件,不低於核技術。


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先問下,中國化工真的落後么?


挖坑,回頭查點資料我再來補充。


能不靠進口嗎?你們特么不是只要藍天白雲么?難道高鐵的技術是私企競爭來的嗎?


說兩點吧~1.整體裝備生產水平不到位是很重要的原因,舉個例子:泵,這種只要是廠子都要用到的東西,高端泵我們自己就生產不了,只能買進口的,或者說我們自己的次品率很高,根本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壞了。機械製造水平低真是影響了涉及到機械的各行各業......大到汽車飛機,小到中性筆,都得用西方或日本的技術(抵制日貨的歇歇.......自護品牌汽車 基本= 三菱發動機)。國外一個煉廠動輒4000萬噸/年(尤其是我們看不上的棒子)我們2000萬噸就是好大的項目。重整催化劑,全世界只有兩國能做,木有中國.......2.再有就是自動化水平太低,從本科培養上就體現的很明顯了。現在的石油化工本科教育我們還停留在機人工機械時代,學工藝的不用學很高深的編程,我有個師姐去美國讀3+1+1,她說美帝那邊基本都是在學計算機........(c語言都沒學的學渣汗顏中.......)教育上理念的落後與工業實力上的落後其實「相輔相成」......


你不知道中國還有地煉么?我在地煉實習過,那風格,簡直不要太豪放了。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說說幾個可能的原因。

第一,化工標準和石油標準不通用。很多化工方便做爛的技術設備到石油行業都被認為黑科技。

第二,石油行業行政壟斷,導致不願進行技術升級,這個就不多說了。

第三,石油行業的准入機制,說白了就是你有多大背景給多少回扣陪他們喝多少玩多貴的小姐。石油行業連一個捲筒紙都要准入。所以大家都繞著三桶油走。你看看石油行業的供應商,除了那些很強勢的壟斷企業(艾默生,通用等),其他很多都是貿易公司。


落後?呵呵,那前面還有誰?


現在還能說我國石油化工落後的也是醉了


三桶油不是浪得虛名,是有真功夫的,不然不會招這麼多恨。


不落後,偽命題。


研發這個東西和單純的設計不太一樣,現在國內的煉化技術也比較成熟了,寰球 天辰 洛陽工程公司都能完成整個煉廠設計,可是某項新技術研發卻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很多國內的技術花大量的金錢和時間研究出來,可能出來的效果還不如直接委託國外設計院做設計出的效果好。


站在塑料原料經銷工作者角度看,在聚烯烴合成領域中國確實技術落後些。聚丙烯領域高熔指抗沖共聚丙國內可以做出來,但是產品的強度和質量穩定性方面有差距。茂金屬聚乙烯沒有量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也依靠進口。在聚烯烴彈性體,乙烯或者丙烯基poe,目前該是dow,exxonmobil,lg,三井四家天下,sk 最近才加入。國外的這些化工巨頭在茂金屬催化技術上領先很多。也遇到過國內石化採購進口茂金屬催化劑試產,但產品品質就是做不好,可能很大原因在設備精度上。

提主問是否是中石化等國內化工巨頭的問題,這怕是失偏頗。

1.高新化工產品的研發基礎在基礎化學研究,這是整個學術行業的問題,企業只是參與者之一。

2.商業化生產和實驗室生產的差距很大,化工設備設計研發是基礎研究也需要實踐經驗,單經驗方面我們落後很多。設備生產的精度又關係到工業加工水平。

3.回到企業本身,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技術研發也是為了更好盈利。從生產角度說,生產技術成熟,品質易控,能批量銷售的產品是活著的基礎。

可能比較便捷之路還是拿來主義,先學再研。比如中石化和日本三井合資項目,生產三元乙丙橡膠。


前面各種長答案很多了,我說個短的

現在很多老師其實自己也沒啥水平就知道形而上學的發表見解真是啥都敢說

中國石油水平對於以咱們國家當年的建國水平來講,已經很牛逼了

石油工業確實是一個高精尖 三高產業(高技術高投入高產出)

它作為一個末端工業,弱,是因為中國的整體工業水平弱,比如說儀器,比如說機械製造,比如說化工原料,比如說材料。。。。。

利益相關 中石油上游生產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人民日報「醫生收紅包並巧妙退還,讓患者放心」這條新聞?
怎樣評價羅輯思維的《你是巨嬰嗎》?
為什麼我們會更傾向認為,養貓養狗的人比什麼都不養的人更有愛心?
一線城市年輕人的出路在哪裡!?
如何看待醫患矛盾引發的暴力事件?

TAG:經濟 | 化學 | 社會現象 | 石油 | 石油化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