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徐童的《遊民三部曲》?

麥收 (豆瓣)

算命 (豆瓣)

老唐頭 (豆瓣)


我大概推薦了不到100個人看《算命》(一對一推薦,在微博上公開推薦不算)。

我被《算命》里所有人旺盛頑強的生命力和無比嚮往幸福的生活態度所震撼,這部紀錄片比我看過的幾乎所有勵志片都勵志一百多萬倍。就算是生活苦難,他們仍然嚮往幸福,仍然存有夢想——他們對夢想的渴望和我對夢想的渴望毫無區別;就算是在骯髒陰暗低矮的窩棚里,當他們關上燈,進入夢鄉的時候,我相信他們能夠得到安寧和幸福——這和我晚上入睡時的安寧和幸福感也是毫無區別的。

所以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


談及國內獨立導演,除了大眾所熟知的賈樟柯與王小帥,這些成名的文藝片導演,更不能忽視的是長期遊走於地下的獨立導演們。

他們的作品因為長期關注底層社會和邊緣人群顯得有那麼一些「XX不正確」,因而無法獲得公映。

更有甚者,因作品過度寫實而被列為禁片。

婊姐今天想推薦一位「不是那麼有名」的獨立導演

儘管他的作品的完整版從來都無法在大陸公映,但只要翻開豆瓣他的作品列表,每一部評分都極高。

導演徐童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獨立導演。

藝術家出身的他一直熱衷於觀察底層人物的生活百態,在成為一名紀錄片導演之前從事過很多職業,一直處於卜的狀態。

他自稱自己「遠看藝術家,近看是遊民」

徐童並非導演科班出身,他曾經寫過一部講述一個小人物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種種荒誕的小說。

寫完後卻覺得不過癮,「影像應該比文字更鮮活」,於是他選擇起攝影機,將鏡頭對準了那些更鮮活的人。

《麥收》是徐童拍攝的第一部紀錄片。

跟蹤拍攝了一位性工作者的生活,並在其中穿插在其中的角色包括多位女性工作者及「髮廊」老闆、以及他們的家人等,通過散碎的生活情節和女主角自述記錄了這些農村女孩在麥收前後,輾轉於北京與鄉下的兩種生存狀態。

《麥收》

影片的內容寫實得有些粗暴——

性工作者評價嫖客和描述性過程的對話並不被鏡頭所避諱,徐童的第一部作品因而得到了「生猛」、「鮮活」的點評,並一路獲得多個國際電影節的肯定。

但在影片的拍攝時,徐童在進入「髮廊」拍攝的過程中始終沒有明確告知自己紀錄片工作者的身份及拍攝目的,也並未陳述過自己是否會曝光那些內容。

最終這部紀錄片在收到極高讚譽的同時,卻也因為過度暴露公民隱私,而在當年的影展上引發爭議,甚至遭到許多女權主義者的抵制。

《麥收》之後,導演徐童又拍攝了兩部同題材的紀錄片——《算命》和《老唐頭》。

合稱:「遊民三部曲」。

徐童的鏡頭下多是性工作者、乞丐、算命先生等遊盪在底層江湖裡的草根人物。

《老唐頭》講述唐彩鳳在社會上混了好多年回鄉過年,父親老唐頭斷斷續續地道出了他一輩子的故事。

婊姐推薦的是「遊民三部曲」當中評價最高的《算命》,影片目前豆瓣評分高達8.9分。

這部影片以殘疾算命先生歷百程和他傻聾啞瘸的老婆石珍珠為主線,以找他算命的人為支線組成。

來找厲百程算命的人形形色色,有問姻緣的髮廊老闆娘、為掙錢「撈」在監獄服刑的丈夫的按摩女、撈偏門的年輕人…..他們都是居無定所的底層遊民。

婊姐首先向說明一下:

什麼是遊民?

學者王學泰曾將「遊民」定義為:

遊民有別於草根,他們遊離於秩序之外,是脫序的人群,比草根更加邊緣化。

「遊民」導演徐童希望可以通過影像,讓一個在歷史和現實中長期隱形的「遊民社會」浮出水面。

所以,他並不迴避有關影片的種種道德風險,在他的紀錄片里,只有攝影機鏡頭裡冷峻的真實。

攝影機跟隨著來找厲百程算命的對象們,影片用中國傳統小說當中章回體的形式,每一章一段故事,徐徐展開了一幅幅關於中國遊民社會的畫卷。

徐童的紀錄片之所以好看,在婊姐看來,無外乎兩個原因

真實里的殘酷和現實里的悲憫。

真實里的殘酷

所謂紀錄片的真實在於那種將「他人的生活」不加過多修飾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比更為戲劇化的電影更能讓觀眾感受到生命的厚度。

第一個來找厲百程算命的是髮廊老闆娘唐小雁,她有著不堪回首的經歷。

十七歲開始混跡險惡的江湖,被綁架強姦直面過死亡,她說起來這段經歷卻是風輕雲淡。

她精明、強悍、仗義,有著東北女子的豪氣。

前男友潑皮無賴找上門來要錢,她一言不合就掄著棍子就是懟,打傷對方只扔兩百塊錢了事

她明著是髮廊的老闆,暗著是搭線的「老鴇」,她找厲百程來算婚姻算愛情,一心一意要破自己的「孤獨命」。

但就算如此,一直想要尋求真正的愛情的她,嘴上卻對剛入行的乾女兒苦口婆心地教育:

男人信不得。

然而現實卻是在警察的掃蕩中,被姐們出賣點炮進了局子。

在徐童的鏡頭裡。

觀眾見不到任何修飾美化過的社會,但這正是徐童試圖去窺探的遊民們心中的「理想國」。

所以徐童的紀錄片往往冰冷現實,它用刺骨的痛感戳穿人的每一根神經,無論是小姐或是嫖客,他們面對鏡頭,都沒有任何的掩飾,只是在陳述著自己的生活。

影片的主角是算命先生厲百程和妻子石珍珠,兩個人都身有殘疾,但二人卻相互扶持一起生活了十幾年。

傻聾啞瘸的石珍珠原來在婆家被大哥和大嫂虐待,住在羊圈裡,十幾年前被路過的老光棍厲百程娶過來。

十幾年的時間裡厲百程一直照顧著她,每日為她梳頭,剪髮,伺候她飲食起居。

他還帶著石珍珠回到了她的老家,去看望曾經待她不如豬狗的兄嫂,早已垂垂老矣的石珍珠對著鏡頭笑的很開心。

勵百城與石珍珠十數年的相互扶持讓我們恍惚看到了這部苦澀的紀錄片當中的一抹亮色,但在鏡頭裡厲百程卻說:

當初就是想女人,圖一時痛快,就為了弄一下,現在成了一個包袱,但你說現在再給她趕走?那也不忍心啊...

在這部紀錄片中,沒有迴避所有在現代社會中那些被刻意忽視和掩蓋的現相,就像街邊的年老體衰的乞討者一樣:

他們可以隨意的談論著生死大事,嘴裡說著污言穢語的同時也會去找暗娼解決生理需求。

片中每一個主角的嘴裡都在不斷的說著各種粗口謾罵,卻又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他們心中的憤怒、無奈、自嘲與坦然。

彷彿在證明著:

這才是「狗日的生活」。

導演徐童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解釋說:

我的作品其實並不完全關於苦難,關於底層,關於陰暗面,關於同情邊緣人群,關於拯救……統統不是。

我是在極端的宿命和草根當中發現了極端的頑強,這兩個東西突然一冷一熱產生的一種讓我們可以活下去的短暫理由,這是影片存在的終極價值。

現實里的悲憫

在影片當中,導演徐童圍繞「算命」這一中國社會裡的特有文化現象,展開了對算命者與被算命者的人物側寫與剖析。

徐童用極為冷靜克制的鏡頭語言去講述著一段流傳於底層江湖的傳奇故事背後的苦澀與心酸,但那些故事在殘酷之餘,透露著溫情與悲憫。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紀錄片,最後一章節的題目叫做《算不盡芸芸眾生貧賤命,回頭看五味雜陳奈何天》。

厲百程半生給別人算命,卻半生漂泊,始終算不出自己的命途在何方。

但他對自己的生活有著清醒的認知,他把聾啞殘的智障女人石珍珠接過來,做為自己的伴侶。

他的回答只是一句:

飢不擇食,慌不擇路,貧不擇妻。

厲百程帶著石珍珠想去當地殘聯再爭取一些福利,結果當地官員的回答卻永遠都是不斷推諉和無休止的扯皮。

沒有任何的抗爭,只是為了活著。

厲百程給石珍珠掛上了「現代傻活佛」的條幅,繼續在集市上尋找下一個渴望被命運垂青的遊民。

石珍珠對著鏡頭笑的很開心,從來感觸不到生活的艱辛

「生而為人對不起」這種悲觀的人生態度,在紀錄片里卻始終見不到,這些遊民們對待生活的苦難,更多的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怡然自得。

石珍珠從不會因為自己智障殘疾而自卑。

相反,可憐她的,是那些站在另一個世界用社會化意義看待世界的人。
而唐小雁雖然混跡風塵,坐著皮肉生意,卻一身正氣,笑對人生諸般坎坷。
無論是厲百程與石珍珠的凄慘人生經歷還是遇人不淑誤入歧途的唐小雁。

他們都沒有表露出這種悲觀絕望的情緒,即使生活在最慘痛的底層,他們依然卑微而倔強的活著。

中國人信奉一句古語:

好死不如賴活著

人生在世,活著是永恆的話題,張藝謀曾用一部《活著》來講述中國幾千年農業社會裡農民的生存現狀。

但徐童的紀錄片則向觀眾拷問了一個問題:

沒有任何樂趣的生活,活著還有意義嗎?

厲百程對著鏡頭的回答是:

這話說的,沒樂趣就不活了?這話說的,太無情了。

《遊民三部曲》對殘障和社會邊緣人物的呈現,不加任何修飾美化,只是在試圖還原他們的生活。

徐童堅持「零距離」拍攝,用最直接的鏡頭去對準那些遊民們的生存狀態。

婊姐在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會莫名想到在這個時代,有很多人像遊民一樣苟活。

他們小心翼翼地發表意見,但卻同我們一樣有很多的話想對這個社會說一說。

徐童曾經因為拍攝《麥收》而被質疑「紀錄片導演是否該堅守道德」。

於是他曾經自嘲:

如果你想做壞人,那就拍紀錄片吧。

但婊姐卻覺得,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導演。

我們才能夠真切的感知,這個時代里的悲哀與光明。


邊緣人物是一個很有欺騙性的詞。就像一個圓盤,懸在四周的邊緣,相對於內核而言,總是少太多,所以「邊緣人物」給人的第一印象則是,這類群體數量不多,遊盪於社會底層而不顯眼。而我來看,這邊緣,修飾的是「話語權」,而非數量,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處於一種非常不顯眼的狀態,而需要被動接受來自少數人的主流文化。這只是來自於習慣性的、字面上的一層欺騙。而更一深層次的欺騙在於,個體的人同時會具有多重的身份,我們總有一些很主流的身份,而同時很多人身上又有一些很「邊緣」的特性或身份,這些「邊緣」讓我們與周圍的人有一點點格格不入又不被理解。

今天剛看完之後的一點點感想。


兩年前看的《算命》,到現在都無法忘懷兩個細節。

一個是厲百程在拍攝時叫徐童,徐童來徐童去,絲毫沒有一個社會邊緣人的自卑,就好像老闆叫自己的員工一樣。由此看來,在厲百程心中,並沒有覺得低人一等,或許他根本就不知道中國傳媒大學是一個怎樣的大學,導演在娛樂圈又是一種怎樣的存在。知也罷,不知也罷,人的尊嚴,我在厲百程身上看到了。

反觀我們這群生活在「非社會邊緣」的人,從小就被教育不好好學習就要去當工人。上的學校從幼兒園開始,一路比到大學。光比到大學還不夠,我們還恨不得把大學拆成985 211 1本 2本 3本 專升本 一專 二專,彷彿學歷就是看不起人的資本。海歸看不起本土,本土又從985一路看到二專,總有人能找到比自己低,看不起的人。被上面的人瞧不起,就要去下面把優越感找回來。好像一個二專的在985這樣的天之驕子面前就不是人,打娘胎出來就是loser,就應該在985的光芒下抬不起頭,更別說交流了,「檔次不同」。

我只是覺得每個人都有在現有條件下選擇人生的權力,對自己負責就夠了。

再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石珍珠掛著「現世傻活佛」的條子開心的笑。我想,這樣一個把喜怒哀樂掛在臉上的人,才是真正的幸福,即使她的智力遠無法達到理解這個社會的程度,但她的高興至少是真的。她高興什麼?她不是在高興自己成了「活佛」,而是高興有一個愛自己,疼自己,寵自己,護自己,能拿自己賺錢的老公。


唉,戳中我的傷心處了,網上怎麼也找不到那個《麥收》,但是已經有《算命》和《老唐頭》,均已下載,如有需要,私信我。

回歸題目。我覺得這兩部片子血淋淋的展現了社會最底層人們的貧困但無力改變,重感情但情感基礎脆弱,苦心鑽營卻法律觀念稀薄,精於人際卻更精於算計的,生活狀態。

在陽光照不到的陰暗角落裡,擁擠著大量頑強生存的生命。他們在這裡出生、成長、成熟、死亡和腐爛。沒有人關注。他們彷彿就在自己的能量圈裡不斷消耗,吸收,在消耗,然後幻滅,他們生命的質量在現代社會裡被嚴重忽視了。這就是那部分人的真實的生活。

妓女、嫖客、流氓、白痴、包工頭、地下樂手、流浪詩人、殘疾人,孤寡老人、癌症患者等等,這些人也是共和國的主人,他們的生存狀態,才能反映整個國家短板狀態,社會的飛速發展在不斷拋棄處於機會邊緣的人們,總有人說這他媽是什麼改革的陣痛,發展的成本,可是卻沒有人去想發展最後是為了什麼,或者說為了哪些人。

我們不該忘記他們。這就是我看這些紀錄片的感覺。


我很喜歡三部曲里的算命,看了很多關注底層和社會邊緣群體為題材的作品,這一部個人認為最好。

那種刻骨銘心的真實實在讓人動容。極好的紀錄片,導演沒有灌輸價值判斷,只是把他們的生活放在你的眼前,由不得觀眾不信。

看完以後意猶未盡,總想知道裡面的主角現在又在何處,生活如何。但是想一想,這樣的人何止成百上千,每一個人的歷程拍出來在沒有經歷過的人看來恐怕無一不是"幕幕看來都是血"。

厲白程其實算是個聰明人,腦子清楚,說話也有條理,若是生在富貴家庭應該也是個讀書的文化人。娶了傻老伴恐怕也不像豆瓣上有人說的愛情。沒那麼偉大,我覺得就是他自己說的那樣,"貧不擇妻,寒不擇衣,飢不擇食,慌不擇路" 。有個女人在身邊覺得幸福,等過的長久了便又不忍心拋棄。這些話從他嘴裡出來,不帶任何虛偽之詞,我相信是厲白程的心裡話。

有些人就是處在社會的最底層,與你我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國度。你知道了這件事情,那麼導演的目的便達到了。


添添消,昨夜雨淋漓,細過長沙滿洞庭,倒在江湖流不盡,得澄清處,是亦澄清。

最讓我感動一出場景是,厲百程和那個老者交流卦術的那一幕,你說一句,我記一句。心中莫名觸動。


我以為他想說「人如草芥」,

實際上卻是「人如草芥,生生不息」。

*******

紀錄片看得人又笑又哭,這群人怎麼都這麼有意思呢。


徐童自己解釋:

「我的作品其實並不完全關於苦難,關於底層,關於陰暗面,關於同情邊緣人群,關於拯救……統統不是。

我是在極端的宿命和草根當中發現了極端的頑強,這兩個東西突然一冷一熱產生的一種讓我們可以活下去的短暫理由,這是影片存在的終極價值。

正因為有他們,生命才不是漆黑一團,你才明白了,像野草一樣、無政府的狀態,也能活下去。」

看《算命》前幾天,我恰好在思考一個問題:小人物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

「沒有任何樂趣的生活,活著還有意義嗎?」

「這話說的,沒有樂趣的生活就不活了,這,這話說的,太無情了。」

我所看到的是怡然自得,樂在其中的生命,呈現出生命最本質的旺盛力,除去社會所賦予的主觀意義,那種頑強和趣味始終充斥著影片,「邊緣人物」很可憐?一點也不,那是與大多數人的生活不同的世界,卻也與我們有殊途同歸的結果,仔細想想,那些孤獨,信念又與我們有什麼差別?

石珍珠不會因為自己智障而自卑,可憐她的,是那些站在另一個世界用社會化意義看待世界的人。

人那麼複雜,而我們都是善惡共同體,回歸生命最初,我們來自這種希望的善,也曾沉溺於慾望的惡。厲百程把備受嫌棄石珍珠帶回家照顧,不是善,後來有了妻子還去嫖娼,也並非惡,是人性。唐小雁當老鴇,卻一身正氣,堅強而倔強地活著,這也是人性。


先看《算命》,再看《老唐頭》,又看的《麥收》。驚訝和震撼於這種表達方式,白描,冷峻,客觀,自然。

片中人的髒話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心中的憤怒、無奈、自嘲與坦然。我想起了《麥田守望者》主人公的說話口氣,如出一轍。太乾淨的東西太假。

厲百程、老唐頭身上有著民族的、歷史的許多東西,頑強,堅定而強大。石珍珠的笑容,讓人有著一瞬間的感動,彷彿靈魂被洗禮。這樣一個聾啞傻殘面貌老丑的女人,活生生地詮釋了生命力和天道的東西。看時間長了,你似乎並不覺得可怖與可惡。唐彩鳳的聰明、精明、強悍、仗義也是那麼鮮明,沒有一點的摻假。乞丐們笑說生死,很清醒,也很冷靜。殘聯的那位振振有詞,體制內的腦袋發不出別的聲音。老唐頭的女婿受不了老丈人的動靜,三兒子慷慨激昂地訓他個狗血噴頭,可老唐頭講起歷歷往事依舊是神采奕奕,好似單田芳說書,罵起人來依舊斬釘截鐵,有著李雲龍的風采。尤其是瞎老鼠拉磨那一段,令人忍俊不禁。

片中沒有人在生活面前裝孫子,也不會奢求別人的理解和可憐。行就行,不行拉倒。就是壓抑不住的性,也是野蠻中透出自然,一點也沒有老流氓的氣息,而純碎是一種生理表達。婊子和嫖客都是為著自己的生計,面對鏡頭沒有人刻意迴避。他們都是要臉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都是漢子,都是爺們。面對操蛋的生活,他們一遍遍地咒罵,其實打心裡並不悲觀厭世。

活著,就是這樣,瞭然生死,走一步看一步。過了今天,不想明天。看看大環境,不容樂觀,花花世界,動物兇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切的價值觀和是非善惡觀,統統解釋不了,變得很蒼白。

人家就是這麼活著,就是這麼生活。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不是黑夜,就是白天。打好了棺材板,並不是等死,睜開眼,太陽照常升起。

感謝徐童,給我們還原了一種本質的東西,任何會照鏡子的人,總會看出一點門道。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感底民生之多艱!

嘆草民生之頑強!

悲其出生之無奈!

盼社會多予關懷!


我看了老唐頭和算命,徐童很認真努力的拍了這三部紀錄片,倒沒覺得他要表現底層的苦難,我的感受是人生就是人生,江湖就是江湖,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路,一部好的紀錄片就是不能加入主觀因素,讓觀眾自己去解讀。


生存和生活的界限原來極分明。

生存,通常概括為是經營自己的收入支出,用物質來維持生命體征,提高生活品質,鞏固階級統治,穩定推進歷史進程諸如此類。

而生活卻有種種,我當下最為這麼一種所震撼:一個二愣子被數條大漢牢牢制住,摁在土裡,仍舊梗著脖子,腦門青筋暴起,伴隨著諸如「操你媽逼」、「狗逼玩意丫有種弄死老子」,末了向天、向人群、向不知何處的陰暗啐出一口濃濃的血痰和著剛打落的牙。這樣的生活沒有正義與非正義,對與錯,只是純粹的生命力和不服,帶有西北高原上風沙的糙烈或者東北大碴子味。

屬於屁民們的這樣一股帶著鐵腥味的血氣和勇烈可以洗刷數十載亦或幾千年的規矩和隱忍,比任何經傳或碑銘都要強烈鮮明地證明一個生靈曾經存在過,哪怕之後小區動遷,高樓再起或者星移斗換,滄海桑田。

所以不要可憐癩皮狗或者升斗小民、芸芸眾生,請尊敬他們,並致他們的生活。

------------------------------------------------------

遊民三部曲給我最震撼的觀感就是上述意象中所表達的,粗糙而強烈的屁民們的生命力。雖然這三部中並沒有出現我所描述的景象(我是在看另一部紀錄片:鐵西區 的時候聯想到並寫下上述文字的),但是這種內在精神內核是一致的,強橫,粗獷,未經雕琢,沒有文化,一種反抗的姿態,對抗某種不知名的東西,非常純粹的「活著」,這種狀態被各種更強大的力量(或者某個群體,或者社會,或者國家機器,或者更加莫測的,命運)所擺布,扭曲,打壓,但絕對不容抹煞。


算不盡芸芸眾生微賤命,回頭看五味雜陳奈何天。


「以消費底層民眾隱私為樂的中產階級所謂學術藝術情趣的狂躁熱情 」 有人是這麼說的

《算命》我看過很多遍了,算命先生歷百程收留「聾啞傻」全佔了的石珍珠,一多半的原因是出自性的需求,淺薄粗鄙嗎?但我卻在他說出 「有個女人就好像有個家似得,就很幸福。」的時候結結實實的感動了一把。

在旅店遇到的小姐袒露自己想把在監獄裡的丈夫撈出來的事 「只要這個願望實現了,一切都好了」。

縣城的乞丐帶著導演去自己平時嫖娼的地方找小姐,一路上還饒有興趣的點評著。

唐小雁在鏡頭前講述著自己被強姦的事,喝醉,哭泣,甚至自殘。

這些隱秘的,陰暗的,常人不願被外人所知的事被毫無保留的展現,沒錯,這是對他人隱私的消費,但導演和觀眾都不一定以此為樂,一切紀錄片都是原罪,導演把攝像機對準了拍攝對象,觀眾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屏幕,是獵奇和同情?或者共鳴和內省,這就看個人的修行了。

-

這當然是一個消費的時代,苦難和真情在屏幕上一遍遍的被重播,不必再去思考「這個世界會好嗎?」這樣的問題了,只要感動和共鳴不止在3D imax影院才能消費,這個世界就不會更糟。

謝謝徐童 和他鏡頭裡的人們


導演並沒有強加自己的價值觀,一直是在記錄事實,描述事實。

以前詞看真人秀,後來發現很多真人秀比電視劇還要假,就喜歡上了紀錄片,倒是不喜歡動物或者自然風景,因為我讀不懂也聽不懂他們。

所以喜歡看記錄小人物生活的紀錄片,因為我能找到我的影子。


看完三部曲,竟然凌晨三點。最後入睡的畫面是石珍珠笑的開心的臉,莫名覺得真美。想抱抱她。


在算命裡面 歷百城去縣殘聯需要幫助時候 公務員那副嘴臉 使整部影片 露骨到極點


朋友推薦我看的。邊吃晚餐邊看,看到一開始,尤其是看到石珍珠去撿衣服那段,歷百城罵著讓她把不適合的衣服扔掉,特想吐,飯都吃不下了。。首先給我的感覺很臟,跟自己生活的環境形成巨大反差,其次石珍珠咿咿呀呀帶著笑容的臉讓我反胃,因為從來沒有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過類似的人,儘管我知道中國社會上很多。後來看到歷百城對石珍珠的溫情與照顧時,內心還是有所觸動的。

有幾個比較打動我的鏡頭。第一個是唐小雁認干閨女。女孩子跪下說給乾媽磕頭,唐小雁問她要多少錢,我以為女孩子會說要二三百塊錢,誰知道她一下子要了二三千,而最終唐小雁給了4四千塊。當時就想這麼破亂地方的女孩子,要錢可真是狠得下心呢, 可見女孩子平時並非省油之燈啊,而唐小雁給這麼多錢的原因可能是真的把希望寄托在女孩子身上吧。

第二個鏡頭也是關於唐小雁 (沒錯,我對失足女性較為關心)。她自己拿針將自己的肚臍穿了一根紅線,看得有些心驚肉跳的。不是對生活和自身失去了希冀的人,怎會如此忍心傷害自己呢?真.麻痹的人都一樣,幸福的人各有各的幸福。。

第三個鏡頭 是石珍珠的哥哥給她剪頭髮那一段。老歷連忙指出不用修剪之處,可還是被剪掉了一些,我當時有股把她哥哥的剪刀搶過來的衝動。他怎麼有權利去收拾別人的老婆,雖然是親妹妹也已嫁為他人婦了。而老歷還挺有修養,只動口,沒動手,後來跟導演解釋道妻子的頭髮代表著自己的財運,輕易不能擅動。

第四個鏡頭是辛集廟會,歷百城帶著石珍珠去擺攤。廟會的場景看起來髒亂差,那些形式不一的遊樂設施跟場地顯得格格不入。畢竟是08年啊,心想那個地方怎麼這麼窮。歷百城拿出小馬擺上攤,卻鮮有人問津,我其實一直在心裡給他祈禱,認為他會大賺一筆,至少可以收入不錯,可誰知這並不是電影,沒有劇本。看著他們夫妻蕭索的背影,我也是跟著難過了起來。

最後印象深刻的是歷百城的言語措辭。聽起來是較有修養之人,很多詞語都拿捏到位,譬如說他輕描淡寫述說了一段頗為享受的嫖娼史。還會用到流行詞「打一炮」,伴侶云云。可見得他並沒有與時代脫節。

這部紀錄片不溫不火的,講述著中國可以說是底層人民形形色色的生活,就像讀一本故事書,但裡面的人和情節並非虛設。有很多想幫但無法被觸及的忙,有很多想說但無法被傳達的安慰言語,也有很多想問但也無法被回答的問題。總之,祝他們一切安好。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BBC紀錄片How to die: Simon"s choice?
有哪些好聽有趣的童謠?
艾子游於郊外的典故是否與「認真」 「變通」 「執著」有關聯?有的話是什麼樣的關聯?
狐狸面具在日本文化里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么?
現代人有哪些類似擲果盈車的有趣故事?

TAG:電影 | 紀錄片 | 文化 | 社會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