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基地》里的心理史學?
01-08
歷史決定論嗎?阿西莫夫是學化學的,據說是他把人類整體的運動看作是物質本身的變化,把個人的行為看成是分子的不規則運動。
所以歷史中individual的行為以及會出現什麼樣的人都是預測不出來的,就好比分子的布朗運動是無法預測的,但是歷史的軌跡是可以精確算出來的,就好比物質的性質(固液氣溫度啊、是否發生反應這種)完全可以由當前狀態和外界環境算出來。
阿西莫夫大神小說里很多內容最後都成了現實。所以我在看到今年第10期《環球科學》里的一篇文章《數學模型預測歷史進程》是相當吃驚。文章里的科學家通過對美國過往歷史進行分析,包括經濟、種族、政治等各方面,得出的數學模型預測美國將在2020年出現大的動蕩。考慮到美國歷史只有兩百多年,而且現在面臨全球化這樣一個新的大背景,可能他們的預測不準確,但是至少可以看出有專業的科學家在做這方面研究了。另外大神在寫心理史學的時候,並沒有寫的非常神乎其神,謝頓只能預測歷史發展的大體方向,並不能精確的預測到某年帝國會發生什麼樣的大事,而且到故事的結局也看出,心理史學只是謝頓的一張明牌,另一張暗牌是第二基地的那些精神異能者,也回歸到阿西莫夫機器人系列的劇情。沒找到基地系列的寫作時間,估計正好是蓋亞理論流行的那個年代。
難道沒人覺得 心理史學其實不就是現在熱炒的 大數據 嗎?
我覺得跟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大同小異,只是少了些主義。
一切歷史必然主義,都是在有意無意地耍流氓。
我覺得寫科幻小說和寫theoretical的社會科學論文一樣,都是先提出基本,再由假設出發,把某些現實因素抽取出來作為輔助的證明條件,通過嚴謹的邏輯推導得出結論。這些結論往往是富有開創性甚至破壞性的,但高明的論文和高明的小說都會讓你心服口服——在假設成立的前提下,結局都是可以自圓其說的。所以說,我覺得在讀《基地》的時候,「歷史心理學」這個概念是什麼、它的真實性如何其實並不重要——因為這只是作者提出的一個假設,一個小小的出發點。精彩的部分在於作者怎樣將人性將大眾心理運用自如,巧妙地推動情節,得到一個又一個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結局。
結合量子力學的發展來看,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可能不僅僅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也可以決定物質。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學和其不謀而合,有一定的前瞻性。
類似於能掐會算。
不同階段人類的認識層次不同,心理當然不同
推薦閱讀:
※到一個新單位,感覺總是融不進去,但是其他同事之間的關係看起來都很好。怎麼才能融入?
※動物有愛嗎?
※怎樣保持內心寧靜?
※為啥說得意時儒家,失意時道家,絕望時佛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