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耶魯、劍橋大學是否都是有錢有權人的學校?
這些學校是否都傾向於招生官二代、富二代學生,有沒有哪所名校是面向社會中產階層的?
先黑再說: Who cares about whatever Crimson in Boston or whatever Bulldog in New Haven...XD
不過說正經的,美國大學的招生是個綜合考量,學生的學術水平,人生履歷,文化背景,家庭情況都會成為一個factor。不得不說Harvard,Princeton, Yale里很多所謂的"二代」都是非常努力的學生,他們和不是二代的學生中的頂尖學生一樣聰明,努力,而且有很多的resource,視野更廣,見識更豐富,那學校憑什麼不招收這樣的學生呢?其實美國頂尖的學校在招收各種所謂官二代富二代的同時,也給了普通家庭的孩子很多的機會,比如給他們全額的獎學金,而且在錄取的時候對於困難背景的學生也會特別考慮,同時在招收有背景的學生的同時,學校也可能會因此收到更多的捐款,從而來支持那些普通家庭的學生,同時也能支持更多學術研究。另一方面講,HYP都是private school,他們對自己的招生有絕對決定權,退一萬步說,根本不需要顧及有些人所謂的公平不公平。同時,幾百年來它們都一直是世界頂尖的學府,從結果的角度上講,他們的招生方式至少是working的。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就我在英美兩地生活學習時的了解,這三所學校的情況並不一樣。
首先,在美國,雖然學校也有好壞之分,甚至可以大體分為幾個等級。但整體上來說,美國各學校之間主要的差別在於其社區氛圍、價值觀、學生類型、擅長專業。排名高和排名低的學校在師資和研究方面水平的差距較小,差異主要是規模上的,學生群體的差距比師資力量的差距要大,但也遠沒有中國這麼大。在中國,能上得了北大清華的人不可能去考慮像南京大學這樣的學校,而後者無論按任何標準都還是中國前10名的學校。但在美國,可以被排名更高的學校錄取卻去了排名更低的學校的情況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說是大部分人的情況。造成這樣的現象有兩方面的原因:- 美國的高等教育的資源分配很分散。美國的好大學或者是私立的,或者是州立的。不是像中國一樣,有相當一部分預算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而中央會優先為幾所大學提供預算。所以各學校之間的差距較小。
- 美國的高等教育的理念與中國不同。早期的美國高等教育繼承古希臘和古羅馬liberal education的理念,其教學方針是培養能夠為社會進行宏觀思考,並有豐富人文修養的體面而有領導能力的精英人才,教學內容以廣泛得涉獵人文社科中更哲學的部分為主。這種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精英階層更好的領導社會和固化其階級優勢,而不是教授學生賺錢謀生和積累財富的技能。常青藤盟校就是這種理念的代表。19世紀後期以來,美國的高等教育在國際思潮的影響和本國左派人士的努力下有很大的改變,不再為上流社會壟斷。但即使是這種進步主義的改變,在美國也更強調『讓窮人家的子女也有公平的機會接受高等教育』這種擴大受教育權的思想,而不是『通過高等教育體系建立一個更聰明更努力的人能夠達到更高的社會地位的機制,來選拔人才和改善社會流動』這樣的才能統治(meritocracy)的思想。美國社會的流動性並不是很低,但主要通過在工作中更努力和更有創新力實現。
具體到學校上,根據我有限的了解,我的感覺是所有的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和常春藤大學(ivy league)的本科項目都還是以上層社會的子女為主的。只不過這裡面細分還是有一些區別,哈佛作為精英中的精英,招收的學生除了家族有資源以外,同時還聰明,勤奮,沒有他們的優渥家境,他們起碼也能變成優秀的碼農,而不會泯然眾人。普通老百姓家的子女,確實很難跟這些人競爭。但耶魯如 @Jonathan Zhou 在美國學生是不是很容易就能夠上哈佛、斯坦福這樣的著名大學? - 知乎用戶的回答中所說,學生本身的素質就沒有那麼優秀。我個人接觸到的耶魯畢業生,也給我這種感覺,普遍家境非常好,也還算聰明和愛學習,但如果沒有他們的家境,恐怕不會成為多優秀的人才。
與此同時,其他一些19世紀後期建立的以工程和數理見長的私立大學,如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理工,則更在意學生本身的才能。麻省理工號稱集中了全世界最多的聰明人,其校友很多家境還是不錯,夠得上上中產階層(upper middle class,大學教師,工程師,銀行職員等),但其父母的社會資源做不到保證子女的成功。而這些學校同時也資助更多的家境不富裕的聰明學生來求學。
而全美公立大學的代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則更是大部分學生來自普通家庭,他們或許也很聰明,但更重要的是他們非常努力。在伯克利,你很少見到那種穿著preppy的人,朋克裝扮的人倒是不少。這裡也是美國左派的大本營,他們中的一些人即使可以去常春藤,也沒有興趣。甚至他們的政治理念反對的就是常春藤這種固化的美國上流社會霸權的象徵。在他們的印象里,耶魯這種學校無非是給一群富家子弟提供了一個環境可以不用努力學習,只要參加各種party結交其他富家子弟,就可以為未來積攢關係,繼續父輩的成功
當然,上面這些論述主要是針對本科教育。如果是招博士生,那麼各校主要考慮的都是實際研究能力,不管某些私立大學比如南加大的本科生再多不學無術,博士生如果也不考慮學術能力,牌子就砸了。
做這些比較的意思是,美國的大學有不同的風格,也對應不同的社會階層,確實富家子弟遠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容易進入常春藤的學校。但對於普通人家的優秀子弟,這未必是什麼災難。也許這種情況使得他們想成為東岸old money老上流社會的一員變得很難,但本身他們也對成為哪些人沒有多少興趣,他們更願意在那些更看重才能和努力程度的地方靠自己的努力擁有他們應得的社會地位和財富。美國的不同社會階層有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追求和審美趣味,基本上各走各的路,倒不見得窮人上不了常春藤是多麼嚴重的一種社會不公。美國的社會更接近階級隔離,而不是階級壓迫。
再說英國。歷史上的牛津劍橋也更接近哈佛耶魯普林斯頓,近一百多年受左翼思潮的影響,這兩所學校越來越平民化。而且他們畢竟是公立大學,主要資金來源與英國政府,必須在招收學生上更為公平。在學費上學生也長期受到政府高額補助,十年前還只要3000英鎊一年,完全是普通家庭承擔的起的。所以這兩個地方基本不再是『有錢有權人的學校』,而更接近於宣揚『才能統治』的機構,為整個英國選拔最聰明的人才。只不過因為就像今天的中國一樣,家庭條件本身對教育資源有無可避免的影響,富裕家庭本來成材率就更高,所以牛津劍橋學生中來自富裕家庭的比例還是顯然高於全社會中的比例。
那麼是否英國這種情況就沒有問題呢?今天的英國更加『才能統治』化,窮人家的孩子更有可能變成真正在社會階層上也被認可的社會精英,相比與美國,這對於窮人是確實的好處。但同時,在這個才能統治的金字塔體系里,一方面像中國一樣,牛津劍橋的教育資源集中度很高,這些資源還來自於公共資金;另一方面窮人與富人家庭的子女的競爭依然不可避免的不公平,因為英國的教育選拔相對中國更看中學生的見識和獨立思考能力,而不是智力和努力程度,這種不公平甚至甚於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育是窮人成功的最重要渠道,而在英國這種傳統社會窮人也渴望成為為社會傳統認可的社會精英,那是不是這種依然存在的教育不公反而對窮人有更大的傷害呢?
關於英國的高等教育,英國姑娘@譚蔓茹在評論中的補充:寫得好,但我想補充一些重點
1。英國本地人的大學學費現在是一年8000-10,000英鎊,(看學校規定)2。大部分的人可以向政府申請貸款和補貼(限制年齡,學習經驗,家庭薪水等)3。牛津,劍橋這些大學很多他們的收入來自於校友捐款和企業的sponsorship.等等。因為成績好政府分配的資源也會比別的學校高。但因為他們有能源所以他們又很多獎學金給家庭困難,有潛力的學生。不過他們跟別的大學不一樣,他們有分別安排的入門考試。一般上私立高校的孩子早就為這些考試準備,也有更好的support system 所以有錢家庭的孩子的錄入可能性更高。最近英國政府也在針對這些問題。。。。希望自己沒太羅嗦的解釋清楚了
每天走過Havard Statue的時候幾乎都能聽到中文講解:「哈佛招收中國人都是家裡有錢或者有權的,需要是省部級背景或者捐五百萬才可以。」
我的天,如果五百萬就能上哈佛,不管各位導遊大人說的是美元還是人民幣,你知道哈佛會有多少中國人嗎?
中國多少個省,多少個部,三套班子正副職,加上國級的,你知道哈佛會有多少中國人嗎?
五百萬省部級哪夠,怎麼著也得是每天吃飯都有白面饃饃,沾一口紅糖沾一口白糖的那種紅三代才行啊!有一句話其實說的挺中肯,有錢有智商又努力去斯坦福,哈佛之類的確實是精英。有智商又努力又有運氣也能踏進此類大學的大門。沒錢有智商又努力運氣不足的去伯克利。有錢有智商不努力的南加大是不錯選擇。有錢沒智商不努力的也能上個社區大學。沒錢沒智商又不努力的,那對不起,實在不知道哪適合你。。。僅針對老美。。。
謝謝邀請。我剛去哈佛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感覺。但是畢業了之後工作幾年想法就不一樣了。
哈佛正因為是有錢有權人的學校才會成為哈佛。
要是讀哈佛耶魯的一直都是窮人,那你現在聽見哈佛的第一感覺就是美國的普通公立學校,你甚至都不會聽過這個名字。美國那麼多所給普通人讀的大學你又聽過幾所?
有錢有權的人的子女成為有錢有權的人概率高還是普通人成為有錢有權的人的概率高?
這都不用問。誰都知道是前者。
我再舉個例子。清華裡面要是都是農村裡面出來的學生,復旦裡面全是常委家的小孩。本科的書都是差不多的,教授水平也差不多,你願意你孩子去哪裡讀書?
私立學校要發展的好,就要拿出培養人才的成績來。綜合素質選材選出來的結果就是偏向精英階層的子女的。因為這些人的成才概率更高。
現在的情況下普通人就算讀了個名校也是很難出頭的。階層板結在發達國家都是很正常的現象,美國尤其厲害。中國也正在走向這樣的道路。
千萬不要把大學教育當成成才的決定性因素。大學教育只是成才的一個相關因素。在階層板結的大背景下面普通人就算考個名校也是很難出頭的。貧困家庭出生的人在中國讀個清華北大畢業了絕大多數也就拿點死工資,一輩子買不起房子落不了戶也是很正常的。這點在美國也是一樣的。都是人類社會,沒什麼本質區別的。
這個就是社會現實,沒什麼需要美化的。重新編排了一下答案。
因為在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有哪些陰暗的地方? - 高等教育 里看到很多人提到一個數字,所以過這邊來順便回答一下。
聲明:如無另行說明,本文所討論的僅包括哈佛本科學院(Harvard College)。由於研究生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只有本科學歷的我不了解,也不做探討。這裡留給上面那些研究生解答。
在那邊有匿名用戶提到:
In 2013, 46% of Harvard College students came from families in the top 3.8% of all American households (over $200,000 per annum).
從哈佛大學錄取與助學金辦公室2014年的數據來看,大概哈佛有20%的學生的「家庭收入」(family income)水平在美國低於「戶收入」(household income)的中間值,而大概30%的學生的「家庭收入」水平屬於美國「戶收入」水平的前4.8%區間。
而前面那個數字其實來自於2012年《哈佛深紅報》上一的一篇文章Diversitas? Take a Closer Look |
Opinion |
The Harvard Crimson,是作者根據哈佛招生辦官方網站上的數字以及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推算出來的。除非有很多的年收入20萬美元的家庭選擇不申請助學金,否則這個推算的數字應該是距離事實不遠的。儘管作者混淆了美國經濟統計口徑中「戶」(household)和「家庭」(family)的概念,導致數字略有偏差,但是差的不遠。有些朋友也提到過,其實扣去相應的稅負等開銷,家庭年收入20萬美元在美國也不算高的離譜。但是這從分布上來講也確實是比較上層的階級了。根據最近的2009年數據,美國有5.99%的家庭(family)的年收入在20萬美元以上。
真正的問題在於,只擺出這樣一個簡單的數字而不去深究數字背後所隱藏的含義,是典型的「誅心」的做法,其中隱藏的潛台詞就是:「哈佛只招有錢的學生」。
所以我們看看以下兩組數據:
在2012年,美國的家庭收入超過20萬美金的家庭,在受不同教育背景的家庭中佔比如下:
有一個或兩個大學教授的話,也很容易進入家庭年收入20萬美元以上的範圍。)
同時,考慮到美國的聯邦屬性,各州的教育投入(平均每名入學中小學生的政府教育支出,2009年)和教育質量(幼兒園至12年級成就,來自
《Education
Week》,2014年)的前十名如下(粗體為家庭年收入大於20萬美金佔比超過全國平均值的州,需要指出的是,因為數據問題,家庭收入分布數據僅來自
2009年):
說細了,作為一家世界頂級的非營利、私立高等教育機構,哈佛大學的核心利益和訴求並不是利潤,而是保持學校在個領域內的長期競爭力與影響力。這有兩層,一方面是物質上的資源,一方面是無形的聲譽與影響力。而要想確保這兩點的可持續發展,學校的期望自然是畢業生在將來成為社會各界領袖,掌握儘可能多的社會資源。就算他們不直接用所掌握的資源回饋母校,學校也會因為他們的校友身份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因此,學校的核心招生策略就是儘可能多地招收擁有更高潛力成為社會各界領袖的高中生,也就是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人群中擇優錄取。
在擇優錄取的前提下,其中有三種人會獲得額外的加成:
1. 現有社會頂層領袖的子女:可以在當前就為學校帶來足夠的資源與影響力。
2. 來自貧困家庭的頂級人才:相比二代傳承,大家更喜歡看草根逆襲,況且這些人總有好的故事來打動面試官。3. 校友子女:鼓勵校友回饋母校。所以回答題主的問題:學校不會傾向招收官二代、富二代,除非你是官二代、富二代中的佼佼者。
事實上,如果你在哈佛遇到一個腦子不太靈光的本科學生,他更有可能是一個運動員,而不是一個紈絝富家子弟。
但是你遇到的聰明學生里,來自更富裕家庭的可能性卻更大了。
但是學校在招生的過程中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細緻到發掘出學生全部的天份和才能,而只能看到經過了後天環境培養與影響的結果。
但偏偏後天的環境至關重要。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來自家庭與學校的教育。來自更高教育水平的家庭(尤其是大學教授這樣的背景)、來自更好的學校的學生,往往更容易成為社會公認的優秀學生,但同時,聯繫到前面的兩組數據,他們也更有可能來自高收入家庭。很多出身較為貧寒的優秀人才往往在後天教育的過程中被埋沒了,所以根據後天教育的凈產出,學校甄選出的往往是來自更貧寒背景的天賦異稟的頂尖人才以及來自更優越背景的優秀及頂尖人才的組合。
在美國,大多數人接受的還是公立教育。公立中小學經費絕大部分來自地方,而地方財政的收入來自地產稅,而地產稅則取決於房價。正是美國由地產稅供應公立教育經費的體制,讓貧富之間的教育差距愈發明顯。
這並不是哪一所大學的錯。作為大學,他們對此無能為力。但這也不代表大學都袖手旁觀。
事實上,哈佛所採用的招生政策是無視家庭財政狀況是否可以負擔學費的,即"Need-blind"。考慮的只是學生的優秀程度,而非其是否需要財政資助,並確保所有符合學校訴求的學生都儘可能不用考慮學費問題,由學校補齊缺口。這與助學貸款不同,根據2014年的數據,沒有一個哈佛本科畢業生在畢業時身負貸款。
所以,可能出身貧寒但依然能脫穎而出的頂尖人才並不常見,但是我們還是能看到大學舍友最讓你佩服的一件事是什麼? - 匿名用戶的回答 或是你遇到過哪些傳奇式的人物? - 匿名用戶的回答這樣的故事。他們可能因為條件的制約沒有很高的SAT分數,沒有很多的AP課程或是課外活動,但是哈佛的招生官員也能在他們身上看到未來成為領袖的潛力。
我們需要記住的是,哈佛大學是一所私立的高等教育機構,並沒有義務去格外向背景貧寒的申請者傾斜,但是這些年來,哈佛一直在努力讓自己與這些出身環境更惡劣的學生距離變得更近。
目前,哈佛本科學院20%以上的學生均來自年收入不足6.5萬美金的家庭,並因此不用支付任何學費。享受不同程度的財政資助的學生佔比超過60%,甚至許多家庭年收入20萬美金以上的學生也收到不同程度的財政資助。有人說哈佛的學費昂貴,但不僅學費的數字在美國根本進不了前十,在加權了財政資助後,對於90%的美國家庭來說,在哈佛上學所需的凈學費甚至都不高於州立大學的學費水平。
即便如此,這依然不是終點,哈佛依然在努力擴大自己的財政援助項目,努力讓更多的人可以不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實現哈佛的夢想。其中也包括了對國際學生的資助力度,也得到了SOHO中國基金會的支持。(對於SOHO中國基金會捐款的主觀意圖我不方便評論,但從客觀上來說,這會幫助更多優秀的中國學生實現哈佛夢)。事實上,過去的哈佛大陸學生中,來自富裕家庭背景的學生並不佔多數,更多的還是來自知識分子或是中產家庭。新的助學金池將進一步幫助更多這樣的中國學生接受哈佛的教育。
至於耶魯的情況,請見哈佛、耶魯、劍橋大學是否都是有錢有權人的學校? - zou johnny 的回答There is no simple answer o it. The short answer is you have better chances of getting in if you are extremely resourceful, or extremely smart. And there is something called legacy students, meaning they are offsprings of alumni.
對於大家提到的這些頂級名校收官二代富二代的問題,我想用一個故事來給予一種解釋。
故事是我的導師告訴我的,故事發生在八十年代,在他在哈佛讀博期間,哈佛出現了一個危機,具體的情況我無從知曉,因為這個危機可能直接導致哈佛地滅亡,我的導師不會告訴我細節。大致的情況是校方將政府資金用在了不該用的地方,如果該事件公諸於眾哈佛將名譽掃地。這個不多講,只是為了交代背景。當時是校長几人在討論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大家就想到了我的導師,他是專註於trouble shooting的。恰好有人知道他當時就在哈佛,所以校長直接就打電話喊他來做顧問。在導師和校長在辦公室聊這個事情的時候,校長電話突然響了。導師略尷尬,問我要不要先出去。校長說不用。當校長打完電話,笑著對他說:"It was senator Kennedy, he wants us to admit the son of the spaghetti king." 我導師就問誰是義大利面大王。校長說就是一個富豪,他兒子已經去過Cornell和Plymouth了,但是都因為惹是生非不好好學習被退學,現在他想贊助我們500萬美元,讓我們錄取他的兒子。導師問:「那你會錄取他嗎?」校長說:「我們當然會錄取他了。」導師問:「不怕他再惹麻煩損害哈佛的聲譽嗎?」校長說:「哈哈,不會出問題的,我們會找兩個人每天看著他,保證他不會惹任何麻煩,讓他順順利利的畢業。這樣肯尼迪議員面上有光,意麵大王很感激,我們也得到了500萬美元,夠做很多事情了。大家都很開心,何樂而不為呢?」要知道那是八十年代,500萬美元放現在是上億美元的。可是導師還有疑問:「那這樣豈不是對別的學生不公平?不會傷害哈佛的聲譽嗎?」校長:「我們每年收2000名學生,如果有5%是我們看走眼了,我覺得挺正常的。我們盡量選取好的學生來就讀,可是有幾個不夠格的也不會對我們有什麼損害。」導師:「那錄取文員會的教授們會同意嗎?」校長:「我會保證他們同意錄取這孩子的。」導師對這個回答很驚訝。但是他認為校長做的是對的,即使沒有五百萬的贊助,單就是讓肯尼迪議員開心就足應收了這個孩子。更何況用這筆錢能建新的研究室能買更多的書和器材。哈佛的錄取是不設限的,全看面試的錄取委員會成員怎麼評價。這種制度的留出了這樣的「後門」。但是由於錄取委員會裡全是德高望重嚴謹正直的教授,也保證了即使有「漏網之魚」,也是因為低概率的群體錯誤判斷和這種能給學校帶來巨大利好的考慮。
另一方面,名校不那麼喜歡錄取貧寒家庭的子弟,是因為有些家庭窮不是單單歸咎於環境和背景等因素,而是由他們狹隘的思維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名校想錄取的是他們認為可以順利的完成學業並今後在自己的領域裡有所成就的人。窮人家的孩子有一個問題是往往他們太看重錢了,可是這個世界偏偏是當你特別在意錢的時候你反而不會特別富有。這裡沒有沒有歧視會計行業的意思,可是確實有很多貧困家庭的人希望孩子學會計,因為他們覺得離錢近就會變得有錢。但實不是這樣的。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則有更大的幾率接受優質的教育,培養出優質的三觀,他們今後也有更高的概率會走得很成功。下面是我的個人判斷:名校多錄取富人家子弟可能只是「選取將來更有成功的傾向的學生」這個錄取原則所產生的結果,而這種結果容易讓我們覺得名校偏富人子弟。但是其實名校的做法是對的,確實是那些接受了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孩子更容易成功。這點和名校的獎學金授予原則是相通,他們想幫助的是能夠自助的人。不想幫那些窮得上不起學的人,因為這些人不那麼容易取得很高的成就。特別富裕的人,不需要獎學金的支持。而真正值得幫助的是那些可以擔負學費的中產階級子弟,他們很有幹勁且具備成功的條件,但是學費對他們的家庭來說是一項沉重的負擔。那麼學校應當拉你一把。這就像你給路邊的乞丐一些錢基本不會幫他擺脫貧困,但是你幫一個商場失意的人走出低谷則可能成就一番東山再起。原因很單純:他們更傾向於能成功。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學子說他驚訝於哈佛是怎麼能聚集這麼多INTJ和ENTJ的。我想是因為這兩種性格所包含的特徵:直覺、理性和判斷力,是成為高管和政界領袖所需要的。如果你具備這些特徵,那麼是有更高几率在職場走到高位的。這裡沒有說別的性格不好,只是不同的性格適合走不同的道路。比如在第四象限,與J相對應是的P——(Perceiver,理解),一個典型是奧巴馬,他很喜歡也善於聽取和權衡各方的意見。可是當讓他拿主意的時候,就不是那麼果斷了。他是個很厲害的人,但他不是最好的總統。
總結我的兩個觀點:(1)錄取某些來自極富有家庭的差學生能給學校帶來遠高於損失的收益;(2)錄取更多富人子弟只是選拔制度產生的一種結果。
至於有沒有名校是面向中產階級的,答案是所有名校都是面向中產階級的,能不能申請的上還是看個人,你能讓一群老爺子覺得你這小夥子不錯,有前途,那你就會被錄取。關於怎麼展現自己能順利完成學業並今後有所成就,途徑很多,其一是列出事實,let facts speak for you. 只要你夠優秀,名校不會拒絕你。如果真是這樣,那何來全額獎學金,全額助學金一說呢?
耶魯去年55%的學生申請了助學金或獎學金,以便供讀大學。也就是說付得起全額學費的小於一半,而且就算付得起,在美國也只能算中上產家庭,不能說都是土豪權貴啊!
我在大學裡的室友,家裡非常普通的藍領,四個兄弟姐妹裡面三人上了Y。何來權貴學校之說?
除此之外,美英主要的高校,都給了學生大量輕工儉學的機會,每小時的薪水都遠高於當地最低工資,你以為這些工作的設立只是讓權貴伸伸腿,出出汗?首先回答一個問題,高校招學生應該是什麼標準?
中國是個奇葩,高考決定一切,當然你現在會看到,越來越多的高考好的學生,家庭條件不錯。那麼美國高校當然是想招現在或將來能為學校做貢獻的人。現在能為學校做貢獻的,當然是家裡條件好的;
將來能為學校做貢獻的,需要現在自身條件好。不可否認,一個人自身條件和家庭有很大關係,從小就見世面多,個人感覺是很不一樣的。
而且我認識的美國大部分「世家」,都非常注重子女教育,所以孩子從小就有非常好的素養。也要求很高。家裡不好,自身條件特別好的不是沒有,但是整個社會看,就特別少,所以名校招少也正常啊。
舉幾個例子,GS boss 我曾經看過他一個演講,講他從小都與有ambition的人為榜樣,一步步要求自己。另外說一句,美國名校不少私立,學費不便宜,窮人要不特別特別優秀拿獎學金,要不真的去公立了。
所以美國名校還是非常meritocratic,招到家庭條件好的只是結果,不是初心名校招人,和投行招人差不多
1. 哈佛耶魯劍橋牛津並非有錢有權人的學校。有錢有權背景的學生較多,但普通人家的孩子還是更多一些
2. 名校沒有政策明確優先招官二代、富二代,但實際操作上會有傾向。
3. 似乎沒有名校有政策明確主招社會中產階層(因為這聽上去既不聰明也不政治正確)。實際上除了個別學院,大部分學生來自中產階層。
4. 傾向官富,主要是是基於其帶給學校和校友的資源。而這些資源,也反哺普通背景的學生(獎學金,知識經驗、人脈、就業機會等)
世界沒有單維度的平等。官二代富二代在歐美也是含著金鑰匙出生,讀書工作理所當然享受更多特權和資源,本身素質能力的培養也會得益於此,更有競爭力 。
但世界可能也是平等的。你可能沒有他們顯赫的家庭背景,他們可能沒有你那麼高的智商,各人各憑本事,條條大路通羅馬。
哈佛、耶魯、劍橋大學確實會有不少有錢有權的人,但是他們絕對不是「不面向中產階級的」。哈佛,耶魯在錄取學生的時候都是「need-blind admission」,也就是說他們在做錄取決定時完全不考慮你是不是付得起學費,只要錄了你就會確保幫你把你付不起的部分學費補齊。而英國政府為了鼓勵更多的中產階級進入頂尖名校,更是把牛津、劍橋這些學校的學費限制在10000英鎊以內(英國居民另外可以申請助學金),雖然這仍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對於多數中產階級家庭來說不是不可能攢齊的。
我認為大家對這些名校產生專屬於「有權,有錢人」的印象 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有太多的人在為自己的不成功找借口。
還記得15年底的時候,住在杭州的我被杭二中的郭女神刷了屏,自雙12那天Harvard剛一放榜,各種消息真是鋪天蓋地的就來了,什麼「杭二女神」「酷愛編程」「英語流利「 「顏值高」「近乎完美」,每一個的標籤都讓我分分鐘獻上膝蓋,更不用說什麼什麼各種獎各種活動以及所謂的「浙江省第一「。
本來,我以為這就是一條簡簡單單的喜訊,故事到此也就可以結束了,看客們膜拜一番之後紛紛各找各媽了,然而,我錯了。這才恰恰只是一個開始。一個「她近乎完美「的關鍵詞迅速的躍升到了微博熱搜詞的榜首,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扒皮消息。首先在Facebook上面代表美國參加今年IOI(國際信息學奧賽)的照片被翻了出來,然後緊接著就是美國籍的身份曝光。這個時候整個故事就變成了一群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看客起鬨:一個美國大學錄了一個美國人。而輿論的風向也慢慢的從小姑娘很厲害變成了人家是美國人錄哈佛很隨意。
當然,但凡成為網路熱搜詞,深扒可絕不會到此為止啊,畢竟連央視的微博都已經轉載了。恰逢杭州上市企業信雅達14日停牌,其董事長也姓郭,於是另一波浪潮便炒了起來,姑娘不僅是美國籍,還是個不這個不扣的富二代,而她的父親正是這位信雅達的董事長。不僅如此,知乎上也有自稱是郭姑娘同學的人爆料說其父母均為MIT的博士,所以這一切都是來源於家庭的教育。
一時間,大家對她從一開始的崇敬敬佩到現在的理所當然,她錄哈佛是因為她是美國人,是因為她有個厲害的父母和殷實的家底,反正無論如何這和小姑娘自己努力關係不太大,正是因為小姑娘有了這些別人所沒有的,小姑娘才拿到哈佛錄取功成名就。甚至諸如某些公眾號直接發文說,有些事情不是靠努力就可以達到,小孩的起跑線才是決定一切的關鍵。更有甚者,直接連帶著另一位拿到今年哈佛早申錄取的姑娘一起說事兒,大呼大家都被騙了其實她們都是美國人,今年哈佛在中國籍的申請者中沒錄一人。
就這樣,一個本應是「杭二女神」「酷愛編程」「英語流利「 「顏值高」「近乎完美」的奮鬥偶像在輿論和八卦的風口浪尖瞬間被貼滿了 「美國籍「」富二代「」父母牛逼「」背景好「」資源多「的標籤,讓小姑娘一切的努力都黯然失色,一切的成就一瞬間顯得唾手可得理所應當。
然而,在我看來,小姑娘真的是厲害的不要不要的,就算小姑娘沒有這些背景,沒有美國籍,單憑在IOI和她在編程方面的造詣,被Harvard錄取絕對是實至名歸,可是媒體卻並沒有寫,當然還沒算她在USACO,USAMO,MOSP這些獎。即使小姑娘沒有美國籍,丟在國內什麼數學國獎冬令營都應該是沒跑了,IOI代表中國隊出賽可能難一些,但至少肯定能在NOI 前面排上名次。所以就單論這些成績即使Harvard不要,進Caltech,Stanford,MIT應該也是問題不大的。
當然,空口無憑,作為曾經也刷演算法比賽的主頁菌默默的登錄到了Codeforce上看了下,小姑娘2310分,而且在主頁菌check的時候,小姑娘還在線刷,對,你看人家錄了不管外面多麼風起雲湧,依舊在家刷著rating。
從現階段排名來看,郭姑娘至少在全球進了前250名,作為一個高中生,已經是非常非常的厲害了,想想主頁菌最好也就CodeJam進過前幾千名,真不是一個等級的。再看下 ACRush樓教主的2580分,足以見小姑娘真的很不容易,很努力很拼。
這讓主頁菌突然想起來據說郭姑娘曾經和她媽媽說過這樣一句話:「只要一想到編程,我就能笑出來。」她做著自己滿心歡喜的事情,努力不怕失敗,光這一點,被哈佛錄取也無可厚非。然而媒體所謂的「天才」的塑造,在加上大眾輿論不甘心後的深扒,便讓所有人不在去關心她的努力和付出。
也正是這種不甘心,見不得別人好的心理,讓大家現在一看到特別漂亮的女明星,就去網上搜她是不是整容了,整容前或者素顏照有多難看;一看到創業成功卻比自己還年輕許多的毛頭小子,便去挖他的家底,是不是父輩人脈甚廣,家境殷實;一看到才華與年齡或顏值不符的,便去搜集他身邊是不是有貴人相助或有潛規則……大家不惜一切,哪怕是編造出來些什麼,也要證明她的成功跟她的努力不那麼有關,因為她父母是MIT博士,所以基因好,天生聰明;因為爸爸是董事長,有錢才可以飛來飛去參加各種比賽,畢竟好的教育是花錢的;因為美國籍,美國大學錄個美國人而已。
這麼一來,大家就忘了自己是因為害怕努力了也不會成功從而成為別人笑柄便再不努力,忘了一直以來好想實現的夢想卻猶豫不決至今也沒有邁出第一步,忘了所奮鬥的路根本不是心中真正想要的而是害怕在社會上不被認可才拼了命的走。然後當出現了比自己厲害許多的人的時候,只有吐槽才能讓自己安心:她也不是很努力嘛,最多也就一個有背景的「豪門貴子」。接著便繼續沉淪下去……
誠然,在我看來,家庭環境給郭姑娘帶來了人脈,財富,國籍,讓她有了過人的眼界胸懷,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態度,但最主要的,是她對於所熱愛東西的熱情和不怕輸的努力,這些才應該是我們從她的錄取上所讀到的。我也承認,背景是可以給你帶來很多,比如哈佛耶魯等名校的Legacy錄取(你家裡有人讀過哈佛你就可以被優先考慮錄取),但我們不應該人家起跑線比我們高,就以此作為我們忽略他人的努力以及我們不去努力的理由。大家的關注點不應該僅僅只是某某被某名校錄取了,而更多的是,這背後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可能很多人都想在答案中看到yes的答案,這樣自己不能在哈佛這樣的名校接受教育就不用怪自己而是怪父母不努力了。
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可以進行代際積累,把自己的財富經驗傳遞給下一代。社會的競爭確實是家庭綜合實力的競爭,但是,站在食物鏈上游的家庭也必然是以前某代突破過瓶頸。
人生的比較不是橫向的,畢竟有些人的起點,會高於有些人的終點,但是,人生的比較是縱向的,是不是讓自己的家庭和後代獲得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安全性。
答非所問求摺疊。如果在個人素質和學業修養都相似的條件下,那麼名校傾向於找官二富二是非常合理的選擇。本人屌絲,對於靠自己的真本事進名校的人並不嫉妒,而且也很理解學校找他們比找一個有著相似個人素質的屌絲要划算得多。拜託,都要吃飯拉經費的。我想各位屌絲憤憤不平的主要是純粹的拼爹現象--某些明顯不行的人靠祖輩的錢權進入了本該屬於別人的位子。公平來說,第三世界國家大多沒能消滅這個現象,而發達國家的公立機構,基本(不能說全部)消滅了這個現象。私人企業就另說了。現在這個世界,各國都在經歷嚴重的階層固化,中國人民之前一百年,社會階層翻天覆地了好幾次,對於暴發戶是見怪不怪了,這其實不是正常現象。
不否認這些學校有很多官二代富二代。
但是80%以上都是真學實才的,不要把別人的背景當成自己不努力的借口。另外有著良好家庭背景的孩子在智商和情商上都會較普通人都會高一些。
這些都是概率問題。只有占重大比例的對生活和學習才有更大指導意義。找出未來最有影響力的一批人,給他們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難道不是一種拯救地球的方式嗎?Ps:外行/三觀不正/文盲掌權有多可怕,看看某國歷史就知道了
我是來打臉的。
「哈佛50%的家庭來自全美收入5%的家庭」真的是因為哈佛學費貴么?換個視角就好理解了。「收入5%家庭」真心不像看起來那麼大富大貴。在中國,收入5%家庭大概就是20萬人民幣一年吧,二三線城市上中產或者一線城市中產入門的水平。如果我告訴你北大的學生有50%家庭年收入超過20萬人民幣你會驚訝么?更何況北大的學費完全不能構成門檻(和其他普通大學一個價)更何況中國的高考錄取標準對有利於高收入家庭孩子的課外活動的照顧已經降至最低至於什麼校友子女照顧、名流照顧什麼的就不展開了像私立大學肯定會招收有錢有權的學生。
以下是私立大學一般的錄取順序
1.給大學捐巨款者的子女
2.學校董事會和行政人員子女3.各行業名人子女,特別是娛樂界和政治界以上的總數很少,通常1%不到,和公平原則沒多大關係,因為一間大學最重要的是保持運作(我也難以想像一間大學倒閉的情景),所以這些人是一定要收的4.白人基督徒(盎格魯撒克遜人)富豪家庭(所謂的WASP,美國的中流砥柱)(另外,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新教基督徒,以及住在郊區),如果該地區猶太人多,或者猶太人有投資,那麼也包括猶太人富豪家庭
這一類人可以在學校的兄弟會裡找到一大批,有精英也有混混。這一類佔10-25%。其實也不要說這不公平,因為私立大學有一條很明顯的潛規則,就是獎學金絕對不從學校基金里抽,而是讓一部分學生為另一部分學生交學費,所以私立學校的學費才這麼貴!如果不收他們,那麼靠勤奮和天資錄取的學生就必須負擔起(真實價格)兩三萬每年的學費。所以很多大學,特別是頂尖的,就把學費提高到五六萬,然後讓有錢學生替窮學生付錢。
5.【僅限於頂尖學院】那些神牛級別的學生,例如十四歲就學完量子力學那種(或諸如此類)白人占多數,有少數黃種人。這些只能靠天資,努力是沒有用的。即使有個別人去了ISTS,去了USAMO,但是和他們一比都立即被秒殺。
6.黑人。現在政治正確開始進入了。當然了,公立學校是強制要優先黑人的,但是私立不必,不過私立學校招黑人能夠獲得聯邦政府撥款,招的越多撥款越多。當然也不能招太多,以免砸了自己招牌,這樣再多撥款也沒用。辦學越差的招的越多,比率為5-20%
7.拉丁美洲人和印第安人。理由同上,不過在政治正確的光譜上他們處於黑人之後,比率為5-20%。
大學都很實際,雖然中東人(伊斯蘭教)在政治正確的地位也很高(僅次於黑人,因為鬧事能力也僅次於黑人,高於其他種族),但是鑒於美國沿用的種族分類,中東人算是白人,而且沒有「基於宗教的政治正確」的撥款,所以才懶得跟他們講政治正確8.【如果大學處於東北或者西南】亞裔,包括黃種人和印度人。必須靠成績。窮的優先
【如果大學處於其他地方】白人中產階級,美國最大的群體比率 20-40%,大學的主要生源9.和上一條相反,佔據了幾乎剩下的配額了
10.剩下的成績比較優異者,除了白人外
11.白人無產階級
12.留學生,想收就收注意,對於少數的專搞留學生項目來坑他們錢的少數學校,例如NYU,BU等,來自富豪+權貴家庭的留學生能夠排到4之前,因為留學生學費更高美國康乃爾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以及邁阿密達德學院(DadeCollege )三所大學校長聯名書信給美國1200餘名大學院校負責人,敦促他們一起為美國移民改革而努力。信中表示,目前美國的移民政策阻礙學校的教育和創新能力,特別是在技術、科學、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
耶魯偏心中國留學「官二代」 來源: 周子君的日誌
據美國有關機構最新數字統計,2010-11學年,有超過15萬的中國學生在美國就讀,占各國留學生總數的1/4。中國留美學生人數比上個學年竟然增加了43%
美國大學對資助中國優秀的窮學生,不是特別感興趣。據筆者所知,一般的美國私立大學,一年也就給中國那麼1-2個獎學金名額。公立大學幾乎木有。那麼,這十幾萬的中國學生(除了有資助的研究生外),如何承受在美國一年20-40萬人民幣巨額費用的?
答案很簡單。這些都是大大小小的官二代或者富二代。因為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工薪階層,是沒這個能力的。但是對於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家庭,100多萬人民幣培養一個子女留美,是小菜一碟。
筆者的一些國內有實力的朋友甚至大呼:去美國留學真是便宜啊! 大家看出來了吧,為何美國大學喜歡中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 據美國有關方面統計,中國留美學生一年對美國經濟的貢獻是50億美元,摺合300多億人民幣。難怪美國人有句俗話,叫做 CASH IS THE KING. 意思是:鈔票是硬道理。
所謂的勢利眼,哪裡都一樣。天下烏鴉是一般黑。如果您以為美國是個絕對公平合理的神聖國度,那麼您就等著失望吧。如果有2個中國考生,成績和各方面表現都差不多,但是一個是官二代,一個是富二代,那美國的大學更青睞官二代的。
筆者在美國一所名校的招生辦公室兼職,內幕看的多了。據了解,美國其他私立名校都差不多。 雖然美國大學是自主招生,但申請表格卻是全國統一的,叫做Common Application,網上填寫。這個表格的第二頁,問你許多關於家庭的問題。譬如你父母是做什麼的,是什麼職務。你不能亂填,否則學校發現了有任何不實之處,可以開除你。這可是你簽字同意的。 中國的高官子女,有幸受到美國各大學的特別重視。培養對美國有好感的中國下一代,尤其是有家庭背景的下一代,絕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至於中國的窮小子就算了吧。一年給1-2個獎學金,扔給你幾個漢堡吃,差不多了。 美國的大學招生,高考(SAT)分數只是一個參照,根本不是決定因素。SAT 滿分是2400。一個考到2300分的中國窮學生不被錄取,但是一個才考了1900分的官二代就被錄取了,比比皆是。招生辦討論時候有個很典型的說法:This applicant brings more to the table. 意思是,這個考生會替學校帶來更大的收穫。人家是私立學校,是為了學校本身利益。政府管不了。你也沒法告去。
還有,美國大學的這種做法,是有傳統的。對於全世界有權有勢的家庭子女,美國向來是非常歡迎。俄羅斯的大亨,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子,日本的皇室,等等,他們的子女都受到特別照顧。哈佛大學可以非常自豪的說,我們哈佛的畢業生里,出現過許多家庭背景顯赫的。 風水輪流轉,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和崛起,美國名校的這種照顧,輪到了中國官二代。 美國非常希望中國未來的領導人之間,出現幾個哈佛或者耶魯的校友。全國政協委員宗立成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幹部子女。宗立成認為,把子女送到國外去,不要考慮是不是官員,因為公民的權利都是平等的。「如果是一個工人,一個普通的公務員把自己的子女送出國學習,這就無可非議。因為他是一個官員,把子女送出國了,就要受到非議,這是不公平的」。
我覺得,這等於是在放P。公民權利平等?河南山東廣西特困生的平等在哪裡?他們有平等權利一年開銷幾十萬人民幣出國留學嗎?
宗委員繼續說下去:「領導把子女送出國學習只是一種選擇,甚至不是他本人的選擇,是他子女的選擇。」那些官二代自己有錢選擇出國?還沒成年呢,還不是父母的錢。哈哈哈哈笑死我了。忽悠人不帶這樣的。
一個國家公務員,不吃不喝,要供一個子女在外留學一年幾十萬人民幣的費用。咱少說點20萬吧,也就是一個月2萬,靠那點工資,夠不夠?大家加減乘除還是會的。 至於說什麼是美國大學給的獎學金,更是欺人之談。凡是了解美國大學的,都知道美國公立大學基本不給外國本科生獎學金,私立大學給的也非常之少。 筆者看到過一些官二代的留學申請材料,不過是個地級市的區級幹部,就有國內銀行證明財產過百萬的。只是不清楚這些財產是哪裡來的。 對了,所有在美國留學的來自中國的高官子女,美國國務院全部有備案的。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860329713owner=241581428推薦閱讀:
※傾家蕩產去美國讀碩博是否值得?
※如何評價中國留學生張佳恩被控性侵犯且可能面臨終身監禁?
※現在台灣對於大陸學生是否存在嚴重排外傾向?
※如何改善現在中國科技精英移民海外的浪潮,為民族復興蓄力?
※CS專業留學生畢業之後留美的難度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