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答記者問總是會引用許多古文詩詞,能否推算出大概讀了多少典籍?
樓主說是2個問題,我先回答前一個。
2003~2012年溫總理答記者問引用古文匯總
【2003年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 談面對困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要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孟子·告子下》)
- 談工作風格: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
- 談兩岸關係: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山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絕命詩)
- 談稅費改革:生財有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抒,則財恆足矣。 (出處 《禮記?大學》富國裕民有一定的法則:國家沒有無業游民,進行生產的人便增多;朝廷中沒有不切實際的官位,靠政府吃飯的人一定減少;不耽誤農事生產的各階段,農民生產自然會勤快;量入為出,理財者就可以從容不迫。)
- 談今後工作: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分別出自毛澤東主席1935年2月在長征途中所寫的詞作《憶秦娥·婁山關》和屈原的名作《離騷》。 )
- 談存在困難:安不忘危,治不忘亂。 (《周易·繫辭下》)
- 談兩岸關係:「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出自台灣近代愛國詩人丘逢甲的詩作。丘逢甲一生以台灣回歸祖國為志,渴望祖國「山河終一統」。 )
- 談中國發展: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 (出自《管子·形勢解》。 )
【2005年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
- 談未來:形勢稍好,尤需兢慎。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其中,「兢慎」見唐詩《涇溪》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履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出自《春秋左傳·襄公十一年》。 )
- 談台灣問題: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這句古語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講的是漢文帝與淮南王之間的兄弟恩怨故事。 )
- 談宏觀調控:行百里者半九十。 (劉向《戰國策》)
- 談三農問題:舒爾茨的一句話,世界大多數是貧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那麼你就會懂得經濟學當中許多重要的原理。(這一段話出自舒爾茨197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時發表的獲獎演說。 )
- 談中印關係:三千年前,印度有一篇著名的古詩叫《奧義書》,願我們同受庇佑,願我們同受保護,願我們共同努力,願我們文化輝煌。不要仇恨,永遠和平、和平、和平。
【2006年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
- 談當前形勢:形勢稍好,尤須兢慎。危則安,思所以亂則治,思所以亡則存。(《新唐書》)
- 談兩岸關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下》)
- 談網際網路管理:蕭伯納說:自由意味著責任,美斯特朗斯基說,要講民主的話,不要關在屋子裡只讀亞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鐵和公共汽車。
- 談困難:「中國的總理懂得一個道理,就是知難不難,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永不退縮,不言失敗。」(其中「知難不難」出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對聯「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創業難,守業難,知難不難。」 )
- 談中印關係:梵典與華章,中印文化的交流。(「梵典與華章」出自我國一本學術著作《梵典與華章:印度作家與中國文化》。 )
【2007年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
- 談中日關係: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中國有一句古話:「召遠在修近,閉禍在除怨。」(其中,「召遠在修近,閉禍在除怨」出自《管子·版法》。 )
- 談民生問題:借用了詩人艾青的一句詩:「去問開化的大地,去問解凍的河流。」( 這句詩出自我國著名詩人艾青的詩作《窗外的爭吵》。 )
- 談兩岸關係:溫家寶引用唐詩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句詩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 談幹群關係:溫家寶提到,讓每個幹部和領導者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語出自《貞觀政要·政體》,魏徵在與唐太宗關於歷代興衰的對話中引用古語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更早的類似表述出自《荀子》中的《王制》和《哀公》,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孔子家語·五儀解》中也有相似的說法。 )
- 談經濟問題:「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這一古語出自宋代蘇軾的《晁錯論》,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
- 談改革:溫家寶總理引用了三處古語和古詩句:
一處是「行事見於當時,是非公於後世」,(出自《明太祖寶訓》朱元璋語。原文為「自古有天下國家 者,行事見於當時,是非公於後世。故一代之興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載之」);
一處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名句); 一處是「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語出《宋史·王安石列傳》,大意是天象的變化不必畏懼,祖宗的規矩不一定效法,人們的議論也不用擔心。 )- 談物價上漲:溫家寶總理引用了古語「事不避難」。(語出《後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
- 談祖國統一:溫家寶總理引用的「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是宋代鄭思肖《德佑二年歲旦》中的兩句。原作全文是:「力不勝於膽,逢人空淚垂。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日近望猶見,天高問豈知。朝朝向南拜,願睹漢旌旗。」鄭思肖這首詩表達的就是對國家統一的希望。「下泉」典出《詩經·曹風》。)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魯迅的《題三義塔》。)
- 談思想解放:溫家寶引用了兩句古語,「周雖舊邦,其命惟新」,(出自《詩經·大雅》,大意是「周朝雖然是舊的國家,但卻稟受了新的使命」,「如將不盡,與古為新」出自唐司空圖《詩品》,原文說的是文藝創作中的體會,說大自然美景難以窮盡,只要深入體察,就能不斷創新詩境。)
- 2008年9月,出席聯合國有關會議的溫家寶總理在回答媒體記者關於中國政府應對三鹿問題奶粉提問時,引用《沉思錄》里的一句話:「請看看那些所謂的偉大的人物,他們現在都到哪裡里去?都煙消雲散了。有的成為故事,有的甚至連半個故事都算不上。」在一次公開場合曾說:「《沉思錄》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床頭,我可能讀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讀。」
【2009年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
- 談期待:溫家寶說:「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我期待著明年中國和世界都會變得更好。(」其中「明年春色倍還人」一句出自唐代詩人杜審言的《春日京中有懷》。此詩全文為:「今年游寓獨游秦,愁思看春不當春。上林苑裡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新。公子南橋應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
- 談中國經濟:溫家寶提到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南宋詩人陸遊的《游山西村》。陸詩全文為:「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
- 談國際金融危機:溫家寶在回答《人民日報》記者提問時說:「我們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乞火莫若取燧』,就是說向人借火不如得到燧石。『寄汲莫若鑿井』,就是說你想從別人那裡得到水不如自己去鑿井。」(其中,「乞火莫若取燧,寄汲莫若鑿井」出自《淮南子·覽冥訓》。)
【2010年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
(一)2010年3月14日的中外記者會開始時,溫家寶總理說:
溫家寶接著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我將以此明志,做好今後三年的工作。」(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出自屈原《離騷》。 )(二)溫家寶在回答美國《新聞周刊》記者提問時說:「中國有一句古語:『人或加訕,心無疵兮』。但畢竟你還給了我一個澄清真相的機會,因此,我首先應該感謝你。」(其中,「人或加訕,心無疵兮」出自《全唐文》卷六百十《劉禹錫十二·子劉子自傳》。 )
(三)溫家寶在回答台灣《聯合報》記者提問時說:「我知道商簽協議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是正因為我們是兄弟,『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問題總是可以解決的。」(其中,「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
(四)溫家寶在回答法新社記者提問時說:「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我們應該從這樣的高度來把握兩國關係。奧巴馬總統入主白宮以後,中美關係有個良好的開端。」(其中,「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出自宋朝王安石《登飛來峰》。 )
(五)在談到要根據形勢的變化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時,溫家寶總理引用古語「時進則進,時退則退,動靜不失其時」。(語出《彖傳》。原文為:「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彖傳》為易傳中的一部分,是解釋六十四卦卦辭的。 )
(六)在回答法新社記者有關中美關係的問題時,溫家寶總理引用古詩「不畏浮雲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層」。(語出宋代王安石《登飛來峰》。作品原文:「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今後幾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滿荊棘。我們應該記住這樣一條古訓: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鬆懈、麻痹和動搖。」其中,「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戰國策·秦策五》。)
【2011年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
- 「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 (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原文為「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 意指為政好像務農,要日夜思考它,思考它的開始又思考怎樣使它取得圓滿的結果,天天從早到晚去實行它。應按所思考的去做,不能超出考慮好的,就像農田有界線一樣,這樣過失就少了。 )
- 「骨肉之親,析而不殊」 (出自《漢書·武五子傳》 原文為「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析而不殊。」 意指兩岸是骨肉至親,即使分離,也斷絕不了那份血濃於水的親情。 )
- 「憂國不謀身」 (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學阮公體三首》 原文為「昔賢多使氣,憂國不謀身。目覽千載事,心交上古人。」 意指歷史上的賢人達士意氣豪邁,憂國憂民而不謀自身利益。讀了近千年的歷史記載,感情上與古人相通。 )
- 「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出自晚唐詩論家司空圖《詩品·纖穠》 原文為「乘之愈往,識之愈真。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意指你越是深邃地體察自然美景,就能領略詩境的澄明。那詩情也將源源汩汩,泉涌無盡,與歷代的名篇一樣,意境常新。 )
- 「事非經過不知難」 (出自陸遊撰 詩句 原文: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陸遊撰 詩句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十二回:「事非經過不知難。當下無意演說,竟自下台,勉強把名單取出,交給議長,自己垂頭喪氣,踱出院門,乘輿竟去。」 《民國通俗演義》 意指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就不知道它的艱難。)
- 開場白:「我將在最後一年『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永遠同人民在一起。」(語出(漢)黃石公《素書》 意為恪守信義,而不稍加改變;受到嫌疑,而能居義而不反顧。)
-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
- 「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元張養浩《廟堂忠告》入朝應該勤勤勉勉、竭盡忠心,出朝則應該謙遜謹慎、自我責備。)
-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孟子·滕文公下》釋義:「《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大意是說,我(孔子)做的這些事,寫的這本書,後人一定會毀譽不一、褒貶不一的,但我只要認為這是對的,是有價值的,不論別人如何評說,我都會堅定的做下去!)
- 情天再補雖無術,缺月重圓會有時.((清)林朝崧《送呂厚庵秀才東歸二首》 釋義:雖然去補情天沒有計策,但是殘缺的月亮總會有圓的時候。)
- 寸寸河山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同年》 釋義:極言祖國山河之可貴。)
想起楊振寧曾經說過的:中國近代落後的深層原因好多因為——幾千年來,「演繹法」應用太多,「歸納法」應用太少。模仿太多,創新太少。
就算黑幫老大混到一定層次也會注重文化修養的。何況是movie king。我也會看一些文史哲書籍,確實有助於消除浮躁。越是遇到困難心煩的時候越會看這類書,把思緒帶到千百年前那些故紙堆跟有些人喜歡去西藏同樣的道理。這些東西的無用之用就是可以幫助我暫時忘卻當下的浮躁和煩惱
影帝背後必有捉刀槍手
樓主為什麼認為總理真是自己讀過這些書呢?有沒有可能是總理的秘書或者文職輔助人員幫他撰寫的呢?畢竟在大多數國家,他們的元首與政府首腦都有專人負責幫他們寫稿子還有準備發言內容。
除了認可智囊團的說法,同樣請問樓主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靜下心來抽出時間讀這些典籍呢?這些典籍給你帶來的利益是?如果你確信對你有利益就直接去讀,何必在這裡問呢?所以,第二個問號前面的內容可以刪了吧。
就這次的來講,他引用了素書的內容,我覺得總理看原文的可能性不大,畢竟工作很忙,不過應該是看過一些大師的總結之作的,不然在記者會這種場合很難作假。平時閑暇是會看看一些經典,有時候會發現你的問題其實很早就有人給出了解釋,或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總理是要讓人民過好生活,有飯吃,有房子住。你就算吟詩作對再好,不會治理國家也算失職。更不要說還有什麼持有股份,還被紐約時報曝光,財產成迷
推薦閱讀:
※外交部長王毅答記者問說病句了嗎?
※怎麼看待《軍報評瘋狂動物城:西方搞"看不見的宣傳"》?
※為什麼陳文敏不被任命為港大副校長?
※中國為什麼跟很多西方國家沒有引渡協議?多不方便!
※國府的「台灣省省長」有權力嗎?
TAG: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