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相」究竟該如何理解?

維基百科沒有,百度百科說得貌似挺好,但我對百度的執著惡念難以克服,請師兄們指點。也想聽聽大家的個人理解。


一合相究竟是什麼,是無法通過語言說清楚的,但有兩點勉強可以,一位菩薩開示過「自在者(萬物的本體)為一,取人形色的我識為一,所有世界都是無間斷的,所有靈魂都相同,所有法門皆是一乘佛法」,知道這個基本道理就差不多了。

希望能幫到大家,對一合相最近才作了詳細的研究,搜集了各個版本的大德解釋和註疏發現這個東西非常難以理解,僅僅依照《金剛經》和其註疏個人認為是絕對無法理解的,需要藉助各個領域的很多定義才能勉強解釋。佛法裡面越是接近本質的東西,需要大量知識聯繫起來像一張網一樣包住本質,這便是我們於平時生活卻能參破道理的原理。

《金剛經》言:「世界為一合相」「眾塵和合為一世界」,又言人看到的世界只是世界的一個視角,看不到某些天人的世界。

物理學觀測宇宙中大多數是暗物質,高維空間很可能是存在的,但信息傳遞方式有限。

==我們的視線有多廣==

假如存在著一種和我們信息交互機制局限的另一套形成事物的體系,需要準確界定其的範疇、建立理論模型、搜集大量含有其特徵的物理現象素材、實驗驗證。若兩種體系處於同一個高維空間,卻只能用引力或者某種單一的方式傳遞信息,那說明其他世界看起來很可能和我們截然不同,那個世界的生物也見不到我們。即便我們能用特殊途徑溝通也難以理解他們的世界圖景,因為我們的感官和經驗完全不一樣。而經載有的外星生命與他們存在的區域並非我們肉眼能見到或能摸到,並且外星生命分為依賴引力環境和不依賴引力環境兩種,關鍵在於兩個世界的信息交互是否能夠有規律地影響到我們的實驗結果或被廣泛觀測到。正所謂我們可能是看到世界的「一個視角」。我們曾經否定掉的「隱變數理論」正是去排除這種可能性的一個方面。

用數學語言比喻也許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投影后或者求偏導之後的世界。

  • 此時世界體現為「合相」,這個合是指不同的世界合在一個高維或多元的空間之中。眾塵和合成了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世界再和合和成「整個世界」。一個世界裡的眾生有自己的共業,也有心念共生的有為法。不同世界各有不同。之所以一種生命層次要叫一個「道」,即表示它們各有各的方向,大體上互不交流影響。

——————————————————————————————————————————

更高維的體驗是通過將意識中不同中心、不同層次的體驗全部一體化而達到的。因此在三維意識的層次上和在邏輯系統中無法描述某些冥想的體驗,這就對思維過程進一步造成了限制從而降低了表達(這種體驗)的可能性」 —— 高賓達喇嘛

==來自科學認識的轉變:從物質到事件的認識觀轉變==

海森堡於1943年提出「散射矩陣理論」,為了繞開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結合在一起無法精確地描述個別粒子的位置,將重點從物體轉移到了事件和聯繫機制,而佛教思想中關注的基本實體是「行」,即事件而非是某個客觀的物體,這也是現代科學的一個視角轉變。

「現代物理學中,無法把世界分成不同組的物體,而只能分成不同組的聯繫……可以區別的只是某種聯繫,這對某些現象是最重要的……這樣世界就表現為事件的複雜結構,其中不同的聯繫或者交替,或者覆蓋,或者組合從而決定了整體的結構」 —— 海森堡

「我們根據二十世紀自然科學的進展,可以用關係實在來取代絕對的物質實體,即主張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質構成的實體,而是多種潛在因素緣起、顯現的結果。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為根據,是一系列潛在因素結合生成的。現象、實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組本質上不可分離的關係結構中"——朱清時

「一個基本粒子並不是獨立存在、不可分解的實體。從本質上講,它是一組向外擴展達到其他事物的聯繫」——斯塔普

  • 此時的「合」體現為由因緣聚合,即「事物之間的關係也是實在的,從科學的視角,你可以將事物看做實體,同樣也可以看成一組相互交叉的聯繫,這種聯繫的交叉體聚合呈現出了實體性

==存在觀與「一合相」定義的困境==

釋迦牟尼說你非要說這個世界上「真正存在著」什麼,那硬取個名字只能叫「一合相」,不異叫」一「,不離不散叫」合「。又說這個東西實際上也不能稱作實有的並且絕不可能定義,它無法給出一個完備的或者不帶矛盾的定義,它就是凡人去觀測客觀得到「規律法則」的本源。

大家都知道我們道家的「陰陽相生相剋」,在古希臘時代,愛奧尼亞學派哲學家們把這種動力系統用語言定義為「世界上一切變化都來自於對立雙方相互作用」,我們可以在佛經中看到幾乎雷同的觀念,在陰陽的基礎上,佛經把它往上擴展成了「此有則彼有,此無則彼無,沒有單獨存在的有或無」,這句話相當於陰陽的擴展及推廣,陰陽含在這種關係之下。調必須要聯繫聚合才能形成實物,而這樣的定義之下,潛藏了定義「一(不異)」的矛盾性。就像去「強行定義一種抽象到最頂層的不依賴它物的無差別的存在,這種無差別的存在聚合糾纏卻可產生有差別的存在」,無論怎麼去定義都是矛盾的。又好像我們去定義世界「第一次產生宇宙」,如果按現在物理理論從大爆炸再到毀滅回到奇點能夠滿足二律背反平衡,那麼第一次產生宇宙和它之前如何消去次序以滿足二律背反?

是故佛經言,世界既產生了本質上又沒產生,「事物通過相互依賴而獲得自己的存在和性質,它本身脫離依賴便蕩然無存」。頓悟這種經驗不僅超越一般感官而且超越思維。不可說,不可說……

綜合起來可以解釋為「比看透世界都是一些二元對立的分類相生相消還要更上一層的看透,才能理解一合相」。但你想用語言甚至符號體系給出一個完備或者不帶矛盾的定義,都是不可能的。西方人十分謹慎地研究哲學,但直到19世紀末他們才明白,要去破解物體的外在表象是非常容易的,而一旦談及「物體自身」,則是唯恐避之不及。

於是很多人喜歡開玩笑,說佛經上怎麼總是說:「XX既不是XX的,也不是XX的,也不是……」,實實在在去定義這些東西就那麼困難么?釋迦牟尼很搞笑,像他這樣說誰都會,有推脫責任的嫌疑。然而如今我們的科學同樣面臨這樣的困境:

  • 要是問我們電子的位置是否保持不變?我們回答「不」;要是問我們電子的位置是否隨著時間改變?我們回答「不」;要是問我們電子是否靜止?我必須回答「不」;要是問我們電子是否在運動,我也必須回答「不」。 —— R·奧本海默—— 而電子到底是怎樣的呢,只能說它處在一種聯繫之中,它並不是有什麼形狀的實物。
  • 我非常想用一般性語言去描述原子的內部,但是我不能。——海森堡

==一合相和空的關係==

佛教認為對宇宙爆炸之前是啥都沒有只是錯誤的設想,世界產生之前是「等於說存在著一些非實有的東西」,而世界產生以後是「等於說不存在(主要是人的感官認為)真正意義上存在的實物」釋迦牟尼認為宇宙產生前後的存在形式是等價的同一種恆常,不能分開,假如宇宙產生之前真的連非實物都沒有那宇宙永遠都不會產生。佛家主張的這種「空」只是說明人們頭腦所執著於關於實在的所有概念歸根結底是空的,歸根結底是可以改變的形式(如物理常數),空並非什麼都沒有,而是所有形式的內在本質,空之外只有形式,沒有實質。這種「空」,即是從一切變化的現象和外在形式之中解脫出去,無具體、無形式,無套路去束縛心靈,才能見到一合相。

————————————————————————————————————————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體驗「一合相」,希望下面的文字能幫到你:

  • 「時間、空間和因果關係就跟玻璃一樣,透過它們可以看到絕對……在這種絕對里沒有時間、空間和因果性」

  • 「宇宙學的最新發展明確的指出,我們的日常條件也是無法離開宇宙中最遙遠的部分而存在的,如果脫離宇宙最遙遠的部分,那麼我們關於空間和幾何的概念也就完全錯了。我們的日常經驗,甚至在最小的細節上都是與宇宙的大尺度性質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以至於根本不可能設想這兩者分離。」
  • 我們看見一束紅光,這是一個事件、一個「結果」。首先是光的波長值,借用哲學語言這是「第一類性質」,還有物體的廣延性等物體自身內在所固有不依賴於觀察者、也不依賴它物的性質,稱為「因」。

  • 其次還需要具備一些其它條件,如眼睛正好睜開、沒有色盲、往正確方向看、眼與光源之間無障礙物等。這些條件稱為「關係參量」,也可稱為「緣」。這些因緣聚合再上人得到「紅色」這類「第二類性質」,它至少部分地依賴觀察者。「關係實在論」就是說:關係參量是不可去除的,否則就不會有「看見紅光」這個果,因而關係是實在的。
  • 佛家認為時間只是人依賴事件序列去認識事情造成的幻覺,而如今我們發現確實是這樣。

  • 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足夠高能量的光子對撞能產生各種基本粒子;亞原子水平上物質並不出現在確定的地點,只有某種「發生的傾向性」,其不存在於任何確定的某個位置也無具體的幾何形象;
  • 之所以佛家如此強調知和識,是因為不管科技手段再先進、觀測尺度多麼地小,最終都要歸結到知和識上面來,人之所以曾提出「電子是球體」的錯誤見解,是因為人用視覺和觸覺去建立認知的體系,即釋迦牟尼所說的「知見立知」,這就是實驗研究的方式,而鴿子無需藉助科技手段也能用磁場感知方位,皮皮蝦能看到16種原色,對於人類來說都是先天的超能力。

  • 「今後空間和時間本身是註定要消退成影子的,只有兩者統一才能作為獨立的實在而保留下來」——赫爾曼

  • 「按照場論,一個物質粒子,例如電子,只是電場的一個小小區域,其中場強的值很高,這表明在這很小的空間集中了相當大的場能。這樣的能節無法與其他部分划出明確的界限,它在空間中傳播就像水波一樣;事實上任何時候也不存在構成電子的獨立粒子實體」——赫爾曼.外爾

由上面可以看出,人類研究物質的歷史,一直在本質之外的形式層面上繞圈打轉,一旦談到本質,便深感無能為力。

==意識和物質的同源性==

東方宗教都認為意識和物質有同源性,如圖所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高能所的專家一直在以實驗研究人體特異功能,不過由於歷史原因目前轉為非公開研究,發達國家對此則比較開放。日本科技廳放射線研究所主持召開「國際人體潛能研討會」彙集全世界研究數據和論文並發表,其餘研究機構有:美國認知科學實驗室(Cognitive Sciences Laboratory)、愛丁堡大學Koestler超心理學單元、加州MISAHA研究所、日本東北大學和福來友吉心理研究所等。1985年愛丁堡大學設置了超心理學教席(一種很難得的職稱),中國則較為封閉,沒有國外客觀對待科學的態度,研究者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和罵名不得不轉入自費非公開研究,不過這也是時代變換應有的尖銳矛盾。

這種意識和物質的同源性,也是「不異」和「合」的外在體現,就佛家的世界觀而言,所有東西都是整體性且同一性的,體現為個體構成「不異」,整個世界「無異」。「合」的意識層面體現為,眾生都是最高神識的一塊碎片,在無為法的統治下,眾生心念能生種種法,互相糾纏擾動不得清靜、不得自在。「合」的物質層面體現為,物質和意識是一體的,意識的變動總合造成了物質現象的變動,因而和合而演化出一種整體性的物質現象變化,即世界每一刻都不同於下一刻來自於這種合。

看到這裡您應該明白為什麼佛說此物不可三言兩語妄言也絕不能下一個很直白定義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譯文:

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為微塵,你的意思怎麼樣?那樣多的微塵多不多呢?很多,世尊。

為什麼呢?如果只單純見到微塵眾多的表面現象,以為它是實有的,佛就不舉說微塵眾多這件事例。

為什麼呢?佛舉說微塵眾多,是要我們透過最小單位的物體——微塵,知道它是虛幻不實在,只是名叫做微塵,便可直觀它的實相,如此觀微塵眾便是如來。

世尊,如來舉說三千大千世界,是要我們透過最大單位的物體——三千大千世界,也是虛幻不實在。小至微塵,大至三千世界,這只是託名叫做世界而已,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並不存在世界這實有的東西。

為什麼呢?須菩提,如果以為世界是實有的,就是執著眾緣和合的一種假相,如來說眾緣和合的相,就是虛幻的眾緣和合的相,只是名叫做眾緣和合的相(一合相)。須菩提,眾緣和合的相,那就是本來沒有也本來不可說的一種現象。

但是凡夫只貪戀執著在微塵、世界、眾緣和合這些假相上,以為這些相就是世尊所說的如來

一家之見:

《金剛經》講「空」這個大家應該毫無意義。佛教哲學中最著名的兩句話之一便是:「緣起性空」。

我們見到杯子空了,很好理解;

我們見到池塘空了,也很好理解;

我們見到地球空了,很不好理解;

我們見到宇宙空了,更不好理解;

我們見到人、事物由元素組成,很好理解;

我們見到元素由原子、分子組成,很好理解;

我們見到原子由原子核、電子組成,也能理解;

我們見到原子由基本例子組成,也能理解;

我們見到基本粒子最後再分割下去,成為了能量波,而且是不可預測的能量(量子理論),很多人不能理解了。

其實微塵眾就是我們分割到最後的宇宙的本質。

它和諸多的星球、星系組成的三千大千世界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

本質一樣而已。

我們以為有裡面一定還有「有」,其實到最後,它只有「無」,貪著於「有」,是無法到達佛說的如來的。

所以世尊在最後說:「一合相者,即不可說」,不要貪戀執著。


不大懂得經文,隨口說說我對字面的理解:

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

世界是假名,實有也是假名,所以,這裡是依不了義來說的。

則是一合相,這裡是轉折,有對比關係,所以,這裡是依了義來說的。

聯繫上下文,一合相說的是不依外緣而生,不可分割,均質無差別,不生不滅的真如法性。

問題也出在這裡,如果世界是一合相的,而且,這個一合相能夠被這麼定義出來,它本身就違背了一合相的聖義諦,因為一合相是不可說的。只要可說,就一定落入一邊,變成一個假名而已。所以,說一合相,既非一合相,不過是叫這個名字罷了。


一合相,就是說一切法相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緣聚則生,緣盡則散。一切法皆是因緣生滅之相,不實之相。故稱不可說,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了不可得。

如種莊稼,是種子和土壤、水分等諸因緣和合,才能種出莊稼。這就是一合相。


破除對客觀物的執著

人們的二元分別觀念根深蒂固,所以佛陀在講《金剛經》的時候,不僅要破除人們主觀上的執著,還要破除對客觀物的執著。

《金剛經》中第十三分和第三十分都講到了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用「微塵、世界、一合相」這三個詞來講述的。第三十分講得多些、全面些,我們來具體看看第三十分「一合理相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這主要講構成三千大千世界的最基本的元素,按照現代科學來說,微塵就相當於微觀粒子。在《楞嚴經》裡面也叫做鄰虛塵。鄰虛塵跟虛空相鄰,相接近。如果再往細分的話,那就是虛空了。這個正好跟現代的量子力學描述的 電子的性質是一樣的。「波粒二重性」說電子從某一種角度觀察它是一個粒子,粒子就是微塵;從某一種角度看是波,波就是虛空了。那麼,三千大千世界都碎為微塵,實際上都不用碎,它本身也就是微塵所構成的——所構成世界的那些微塵眾,數量多不多呢?那當然是很多。這在物理學、數學上都是極難計算的。

「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然而佛卻說「微塵」、「微塵眾」都不是實有的。微塵從哲學意義上講,不是實有的,因為哲學上的「實有」是本來如此,永遠不可能被消滅,不變不動,這樣的東西才叫實有。而現代宇宙學認為微觀粒子不是本來就有的,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沒有微觀粒子,也沒有物質。所以微塵從物理學上講也不是實有的,它也是因緣所生法,到一定的時候產生,到一定的時候消滅,它不是最根本的東西。所以佛說微塵、微塵眾,只是借用眾生當時的認識慣例假 名為「微塵」、「微塵眾」而已。它們不是實有,而是假有。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也只是假名、假有。六祖慧能的解釋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塵,歸根到底都是一切眾生心中的微塵,心上妄念的微塵。什麼叫做三千呢?六祖解釋貪嗔痴各具一千,合起來就叫做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歸根到底就是心,心廣大無邊,故名大千世界。明心見性的人拿自己的慧眼看見整個世界就是自己的心,所以禪師講「心無外法,滿目青山」,他一眼看過去滿目青山就是自己的心,而不像我們所認為的是外在的、客觀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假名為世界的,它的實質就是眾生心的一部分。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對於「一合相」有多種解釋。一般的說法就是五蘊,色聲香味觸法構成一個眾生,或者一個世界,這個叫做一合相。但是聯繫這個經前面的說法,這個「一合相」應該是微塵組合起來構成世界風雲萬象,叫做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法界、實相併不是微觀粒子或者某種物質實體。

那麼,真正的「一合相」是什麼呢?「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如果要說一個真正是有一合相的話,那麼這個一合相的性質就是不可說,一旦說出來,那就不是一合相了。不但說出來不是一合相,要見到一個跟它合一的這個相,那也不是一合相了。因為:設想一個「一合相」,知道它的性質是空,然後心努力去跟空相應,這還是停留在言說裡面。所以,知道有一個真如,讓自己的心跟真如去努力合一,那也就不是一合相了,一合相是不可言說的,第一義是不可言說的。只可以親證。

「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貪著其事就是把一合相的性質一定要拿理性思維去認識它,或者要建構一個理論體系來說明它,把它解釋清楚。法相唯識學、如來藏學這些都是去建構這一理論,但是建構起的理論也僅僅是認知諸法實相的一個方便而已。它不是真正的諸法實相,諸法實相究竟是不可說,只能證得。而且不能通過理性思維的方法去證得,只能離開言說去親證。

本文出自陳兵居士的開示。


一合相,玄奘大師翻譯成「一合執」,笈多翻譯成「摶取說」,義凈則翻譯為「聚執」。

華嚴經大疏演義鈔曰:「一合相者,眾緣和合故。攬眾微以成於色,合五陰等,以成於人,名一合相。」

可見,一合相就是說諸法由諸緣聚合而成之相,比如電腦不組裝起來就是一堆零件兒,組裝起來就以其功能命名為「電腦」。不能說電腦不存在,但是也不能說電腦是獨立存在非緣起的個體。 電腦是一合相,地球是一合相,聯合國是一合相,諸法都是一合相,所謂一合相,說的還是緣起。如果理解成什麼玄虛的本體,本源,不可思議的車庫中的飛龍,那就很莫名奇妙了。


文殊師利。如來一切智知一切。觀察世間一切眾生。無始已來無非父母兄弟姊妹。升降無常迭為尊卑。如彼伎兒數數轉變。是故如來凈修梵行。

複次文殊師利。彼此自界共相娛樂。如何受樂。自余身分。云何不得。不成界報。當知是樂是大苦聚。女有佛藏男亦如是。云何一性而自染著。以一性故。是故如來凈修梵行。住於自地不退轉地得如來地。


「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這是金剛經的原文。

世尊再三強調一合相「不可說」、「凡夫之人貪著其事」,咱們還討論,看來咱們真是不聽話的凡夫啊哈哈哈。眾生難化哈哈哈。不過鑒於我也是凡夫,那就摻和摻和唄。

其實有同修提過這個問題,當時一位大德的解釋如下:

一合相不可說,能說出來的就不是一合相。

所以一定要想,不如去想為什麼世尊說一合相「不可說」。

我當時思維了一下這個問題,跟大家交換個意見:

從時間角度講,萬物包括世界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而一切萬物都是剎那生滅。因此每一最小單位時間裡的萬物和世界實際上都不同於上一秒最小單位的萬物和世界。因此不可說不可說。(一直在變的東西怎麼定性、定量?)

從空間角度講,萬物和世界由各種條件組合而成,這些條件可以小如芥子,亦可大如須彌。如何能夠盡說?無窮、無盡啊!說不了,不可說不可說。

最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相有什麼好說呢?說多錯多。


我一開始的理解,源自柏拉圖的洞穴理論,意思是我們看到的世界,不過是源自洞穴外世界的投影。因此是一合相,並非真實,不應執著,就像電影銀幕上的光線產生的畫面,誰也不會較真的去爭論是否真實。

後來又看到凈空法師的解釋,即世間萬物,層層分解,最後直至分子原子等等,最終發現都是由同一種成份組成。由這同一成份組成的各式各樣萬物,乃至世界,即稱一合相。沙礫和寶石的成分其實是一樣的,可是為何最終形成不同形態?除了各種因緣際會,就是人心,它的不同意念投射到了物質世界,便產生了不同的結果。(西方鍊金術其實也建立在這個原理上,物質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普通的沙礫也可以轉化成黃金。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可能不是用物質世界的方法,這個是題外話)。

這樣一來,洞穴外的光源也就清楚了,是我們的心。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個心真是個神秘的東西。

我的淺顯理解,和大家交流。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世界客觀存在?還是心中的妄想?觀察者(識)與觀察對象(色)和合才有世界這個概念。

世界和合而有。有觀察有所緣則合,無觀察無所緣不合。有觀察必有所緣,無觀察無所有處。你觀一世界,我觀一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 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一合相者,即為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經中說的夠明白了:不可說


一合相,相合一。

亦非離,亦非即。


既然佛說不可說,樓主就不要貪著其事了。諸位(也包括我自己)就像一群天生的盲人在討論白色是啥樣的。彼盲人摸象好歹手還能摸到,尚且如是。何況手沒摸過更從何說之。一如須陀洹不知斯陀洹之境妙,斯陀洹不知阿那含之境妙,阿那含不知阿羅漢之境妙……

所謂一合相是歷盡千萬劫修行後才有答案,非凡人所能理解。

如《大威燈光仙人問佛決疑經》時世尊更復重告大仙人言:「汝向問我,內眾生體有幾微細者?大仙人,若有眾生體可得者,彼眾生體可得作分微細長短。汝今當知,譬如有人從生盲瞽,復有一人問彼人言:『人者白色為似何者?』。於汝意云何,彼既不見,可得說言,此色如是如是色也?」仙人答言:「彼人既不明了見色,何敢如此決定判也。」佛言:「如是如是。大仙人,是諸凡夫人如似生盲者,不見眾生體不可言道……

這時佛和燈光仙人說:「大仙人,你開始的時候問我『眾生的自性有多大多細?』。如果眾生體性是真實的,才能分出微細長短。大仙人,比如有一位天生的盲人,他去問別人:『白色是什麼樣的?』別人能回答嗎?


很簡單。

三界興起,由心所造。這就是一合相。

現在是末法時期,99%的修行人都在忙修瞎練。都在謗佛。

沒學,離佛很近。

學了,離佛很遠。

地獄門前僧道多。

做夢娶媳婦,凈想美事。

打坐玩幻覺,竟想美事。

末法時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禍?


約等於唯物主義吧。對事物是實有的偏執。玄奘譯成一合執好像更貼切些


聽眾:我想問兩個關於《金剛經》的問題。《金剛經》里常說:「佛說眾生,既非眾生,是名眾生。」「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第二句話中的「一合相」指的是什麼?

雪漠:注意,概念是什麼?是某種人為的定義,是人類分別心的產物。今天,有人問我結手印有沒有用,是不是真能調動宇宙能量,我說,結手印的本質還是你的心。當我們認為某個手印是在供養佛的時候,我們結手印的同時就是在供養佛;當我們認為某個手印是對別人的辱罵時,我們做這個手勢的同時就是在侮辱對方。比如,我們看到足球運動員做出某種手勢的時候,知道他們在欺負觀眾,但我們自己這樣做的時候,卻是在供養佛,是在表達自己心中最高的敬意與虔誠。所以說,萬法唯心所造,有分別心,才會有分別意。

你喝普洱的時候快樂,喝龍井的時候就不快樂,這是分別意;老婆長得像電影明星你就快樂,長得像諸葛亮的老婆你就不快樂,這也是分別意。就是因為有了分別心,產生了分別意,才會有煩惱,才會貪婪,才會嗔恨,才會嫉妒,才會傲慢。我舉個例子:假如你沒有分別心,別人買別人的房子,你過你的日子,別人有多少棟房子,掙了多少錢,跟你有啥關係?你有啥不滿意的,有啥不快樂的?如果你吃得飽、穿得暖,身體非常健康,那麼為啥不能有一份好心情,為啥不能帶給身邊的人一份好心情,買不起樓房又有什麼關係?比人家賺得少一點,又有什麼關係?所以。煩惱不是必然的,也不是世界強壓在你身上的,而是你自己心靈的產物,是分別心的產物。徹底改變了心靈,消除了所有分別心,就能改變你的心情,改變你對人生的感受,並且改變你的命運。明白這一點,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就是佛。

那什麼是眾生呢?眾生也是一種命名,是大家對某個群體概念化的命名。當佛陀認為應該用各種不同的命名,來區分概念與概念之間的差別,方便人們了解他所表述的意思時,就給了每個概念一個名字,「眾生」便是其中之一。在傳法的過程中,這個名字被越來越多人認可,成為他們心中某個群體的象徵,那麼它就變成了某個領域的一種規範。這個領域,由認可它們的人所組成。所以說,對一個概念,大家可以有無數的命名。

為什麼說「一合相」呢?就是說,佛說眾生也罷,什麼也罷,都是一種概念,本質上是因緣的聚合,是人為的產物,沒有自性。如果我們貪著於某個名相,貪著於自己製造出來的某個概念時,就會被它捆住,而你的被它所困,仍然是一種因緣聚合之物。我們就是因為不明白這一點,才會被各種現象所迷惑,在複雜交錯的邏輯關係中進退兩難,不知所措。這無疑是自己搬起石頭砸傷自己的腳。

有的人覺得有錢有房有車就成功,沒房沒錢沒車就不成功,然後用這種概念牢牢地束縛住自己,或認為自己活得非常失敗、非常潦倒、沒有尊嚴,或為追逐成功的標籤而不斷地「被選擇」,也就是在外部世界的裹挾下,不得不做出一些選擇。但是,裹挾你的真的是外部世界嗎?不是的。裹挾你的,壓迫你的,僅僅是你的諸多慾望和概念。

有一天,我跟一個作家聊天,他說,尊嚴需要金錢來支撐。這是事實嗎?不是,這只是他的一個概念。密勒日巴沒錢,但贏得了千古敬仰。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認可他的這個概念,它就會變成一種流行的價值體系,至少是一種流行的概念。每一個認可這個概念的人,都會被它所困,為了活得有所謂尊嚴而去追逐金錢,追不到的時候就會非常痛苦。這時候,他們就是「眾生」。

比如說,好多演員都想獲獎,有的人演戲就是為了獲獎。在他們的心中,不管你的作品多好,多有價值,只要不獲獎,就不能證明你是個好演員,不能證明你得到了別人的認可。所以,不獲獎的時候,他們就會非常痛苦。有的演員擁有很多影迷,很多人都很尊重他,很推崇他,但他就是沒有獲獎,所以他不快樂,他始終覺得自己得不到認可。這個根深蒂固的概念束縛了他,令他的心靈得不到自由,令他不能純粹地享受表演的快樂。作家也是一樣,科學家也是一樣,很多人都是這樣。

世上有許多這樣的遊戲,也有許多這樣的規矩。不同的人群製造了不同的遊戲,不同的遊戲困住了不同的人群。幾乎每個人在進入某種遊戲之後,都會在慣性的驅使下,身不由己地隨著規則運動著、痛苦著、被困擾著、只有當你明白它只是遊戲,只是人為製造出的一種莫名其妙的東西時,才能掙脫它的束縛,不再執著於它。不再執著於它的時候,你的心就會遠離它,不再被它所控制。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執著於諸多的概念與名相,不願放手的時候,你就會被它所困,眾生都是這樣。

你可以賦予各種名相不同的意義,也可以賦予各種意義不同的名相,但是你應該明白,這一切都是因緣聚合的,並非它們本有的東西,更不是它們固定不變的屬性,包括它們自己,也是了不可得的。所以,《金剛經》以破相為主,它告訴你:「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夢幻泡影」比喻那些飛快變化的事物,就是說,世間一切都會很快過去,像夢境,也想露水,忽然有了,忽然又消失了;也像閃電,忽然出現了,忽然不見了。「合相」指的是因緣聚合,就是各種條件集合在一起所產生的一種假象。所謂「假象」,並不是說宇宙中有某種存在想要戲弄我們,而是說世間萬物本質上帶有一種虛幻性,但我們卻總把它們當成恆常的存在,所以說它們都是假象。

現在,雪漠來這裡和大家聊天,有凳子坐的很開心,沒凳子坐的也很開心,為啥沒凳子坐的人也很開心呢?因為他們明白,這個聚會一會兒就散了,沒凳子坐並不是一個常態。而且,當下的這一刻雖然沒凳子坐,但是他們聽到了一些令自己非常快樂、非常清涼的信息。當然,你們的「聽」也不是一個常態,等一會兒我一走,你們也就散了,茶也涼了。過不了多久,就會有一批新人來這兒喝茶、聊天。世界就是這樣,就像一個巨大的茶館,一批人走了,另一批人又來了。這就叫「合相」,不具備所有條件,就沒有這次的聚會。

「天地一台戲,日月兩盞燈。」千年來,世界就像茶館一樣,一撥又一撥的人來來去去,川流不息,來者終究會走,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你想執著也執著不了。明白了這一點,就明白了什麼叫做「一合相」。世界上沒有脫離各種條件的「相」,因此就不可能有永恆的「相」。所以,無論到哪裡,你都絕對找不到任何一個永恆的東西,除了真理。

——選自 《光明大手印:當代妙用》雪漠著 中央編譯出版


一合相,說的就是遍計所執。「有」和「無」二種遍計所執。


「三界六道,唯自心現,水月鏡像,豈有生滅?汝能知之,無所不備。」 ——石頭希遷禪師

我覺得明白了希遷禪師的這幾句話,就會明白一合相。


告訴你一個真相:你所知道的粒子,其實都是場 - 今日頭條(www.toutiao.com)


《金剛般若經贊述》:「一合相者,謂我執,謂執一身總聚五蘊以為我,故名一合相也。」

這個名詞普遍人理解錯誤,包括當代很多法師都不知道它的含義。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名詞,就是我執的另外一種叫法,執取五蘊為實我,在玄奘版的金剛經里稱為「一合執」,看起來意思更清晰一點。


推薦閱讀:

如何達到「見諸相非相」的境界?
《心經》的作者是不是舍利弗尊者?
緊急更改。?
如何方便使用《大藏經》查找自己所需要佛經?作為佛學研究該如何引用其中經典?注釋規範是什麼?
佛說執念是虛妄,那為什麼善就不是虛妄?

TAG:佛教 | 佛學 | 金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