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卷歷史怎麼到70+?

怎麼提高概括能力?


0

(女神鎮樓)

我是考全國卷過來的,那年文綜是240+,對了答案之後,估計歷史在90分左右。竊以為有些回答這個問題的資格。

emmm我現在也在學歷史

想要提高歷史成績,我有一些方法,題主可以酌情參考。

首先是基礎知識,既然題主的目標是70+,但是想要提升的是概括能力。那麼我可以這樣認為,題主的基礎知識已經基本掌握,但是在細節或者某些領域內需要加強。

那麼,基礎知識有什麼用呢?

我的回答是,基礎知識的直接作用在於不設材料或者少材料的選擇題以及偏重史實類考察的選擇題和大題中的創新題(第42題)上〔我在後面會具體分析〕。其次的作用有兩個,其一是幫助你快速解決選擇題,其二是幫助你寫滿大題。

既然這樣,如何將基礎知識掌握牢固?我不建議題主拿著書本死記硬背,如果題主缺乏閱讀量的話,我建議題主使用五三(五三高考版每個章節前都有知識清單,以及一系列詳盡的梳理〔其實在政治上更有用〕),如果題主的老師有梳理高中教材知識點的話更好(我高中歷史老師從專題、通史等多重角度給我們整理了數套知識點),這個不一定要一字不落的背下,但一定要理解,當然,背五三的前提是將課本通讀至少一遍,把握教材布局(記目錄)。

#小貼士:題主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背原因、意義、作用、影響類知識點

其一套模板,由於歷史決定論的影響,在高中歷史教育階段每個相同類型的歷史事件(譬如改革,革命)均有一套模板可以往上瘋狂套用。比如為何改革,必然是原有的制度不適合新的條件,內外部矛盾已經維護、鞏固統治階級的統治,各個改革都可以往上去套〔其實要真正理解是需要很多理論知識的,不過高考用不到,題主只要記住就行了〕

其二簡化,比如教科書上一條意義可能長達十幾字甚至幾十字,但是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其實完全可以提取一個簡略的論點(這也是我不主張死記硬背的原因,不僅背不住,而且沒用)比如教科書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有一條「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在無產階級領導下,不斷向前發展,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你記住兩個關鍵詞「領導核心」和「社會主義革命」再扣上本身「新」這一特質就行了,完全沒必要背課本。

在基礎知識梳理完之後,我們就來到了題主提問的領域,就是做題,說實話,基礎知識大家一般都能掌握的差不多,最大的差距在於做題技巧,對於文科生來說做題技巧極為重要!題主所問的概括能力也包括在做題技巧之中。

那麼,我們從選擇題開始,針對全國卷的題型,逐步梳理一下做題技巧。

一、選擇題

全國卷中選擇題占的分值接近一半,但題量並不大,因此每一道選擇題都相當重要,特別是對在70分左右想要再往上突破的考生來說更為重要。

選擇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其一是材料分析型選擇題,此題與大題其實一般無二,但是因為有選項可選,難度大大降低,主要考察在考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這是2017年全國一的一道選擇題,從這道選擇題我們可以看出全國一不難(霧)。言歸正傳,這一題是一道極為典型的材料分析題,你甚至不知道李世民是誰就能做出來。這一題毫無疑問選C,為什麼選C,就是要看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本題共有四則材料,通過讀題干可知,這題是找四則材料的共同點,這就好辦了,很明顯的,本題中四則材料均指向一個事實:李世民,薛舉,涇州,敗。這就是四則材料所有的共同點。

那麼我們接下來看選項,B說劉文靜是唐軍主帥,而四則材料中有三則連劉文靜都沒有提到,排除。D說李世民患病導致作戰失敗,同樣的,只有一則材料證明李世民患病,所以不足為信。這樣B與D就被排除掉了,接下來,稍微有一點歷史常識的人都會把A排除,那麼我們只能選C。

通過這一番討論,我想題主應該明白了,對,對付這樣的選擇題用三步就可以解決了:一、仔細!看題干。二、看材料。三、仔細選項(如果看漏了皇帝二字很可能誤選A)因為這種選擇題的材料一般都不是很難,分析材料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具體分析材料我會在之後講。〔不過這一題出的真是精彩!〕

ps.還有很多材料分析型選擇題知識性較強,這時候運用基礎知識很容易排除掉錯誤選項。

其二是知識考察型選擇題,這題就是考察你基礎知識,沒什麼太大的意思,不過看近幾年走向,很少有純粹的知識考察型了,都會帶點材料,但是這一類型的題並不少。〔我高中歷史老師管這叫回歸課本。。。〕

還是17年的題,這題算是比較純粹的,幾乎不用看材料,純知識型的題不需要仔細看題干,重點看選項就行了。

首先我們看這題問的什麼,從題干可知,這題是考察我們分封制意義的,但是A是什麼鬼,我沒學過啊。

不要急,我們接著看:B君主專制,君主專制權力不是分封制的影響,分封制是對應〔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所以不選。C直接控制,明顯錯誤,不選,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要到戰國了。D確立世襲,確立錯誤,貴族制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世襲的。

因此,不管A多麼奇怪,根據你掌握的知識,它就是唯一選項。

其實吧,我舉這兩道題就比較極端,很多時候有些題這兩方的特點就是兼而有之。這個時候只要把這兩種方法結合一下就好了。只要不是偏怪難的題,選擇題的分一般都能拿滿。

PS:選擇題,一定!一定!一定!一定要用排除法!〔比較穩妥〕

二、第41題

這裡就是題主想到的概括能力了,當然概括能力只能是分析材料的一個手段,最重要的還是分析材料!然後

(?ò ? ó?)抄,材,料!

還是17年的題,我們該怎麼做這一道題呢?

讓我細細為各位說來~( ̄▽ ̄~)~

首先,與選擇題一樣,讀題干!這一題第(1)問問的是法國大革命對近代民族主義形成的促進作用。

什麼!你說我不知道。沒關係,接下來我們就看材料。

我們先把材料中有關民族,國家,革命的句子提取出來。

我們先分段,明顯的,這一段材料的結構有三:一、路易十四,二、啟蒙思想家,三、法國大革命。接著我們分別提取信息

提取出的信息是這樣的:

1、大革命前國王等於民族

2、啟蒙思想家反對這一觀點(反專制brabra)

3、法國大革命中人們認為法蘭西民族之中人人平等(這時你還可以摘錄同一地域,同一語言之類的)

4、法國大革命是法蘭西民族誕生和民族形成的標誌

到了這一步,本題基本上就做出來了。從題干中「積極作用」一詞我們就可以確定我們的寫作傾向了,就是吹法國大革命,凡事革命支持的我們都支持,凡事革命反對的我們都反對,革命支持的東西所反對的我們也反對。這個時候,標準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你要是怕自己寫的過於簡單,那就把所有有關法國大革命的東西都往上寫,寫到寫滿為止。(但是從材料中提取出的答案一定要在前面,並且要顯眼!)

到這裡,其實題主的問題就已經得到解答了,概括能力,以及就是材料題的做題技巧。

我在這裡總結一下:

一、讀題干,提取關鍵詞(如「法國大革命」「民族主義」「積極意義」)這也是為你的回答的取向定調

二、把材料按照表達的意思分成若干層

三、以關鍵詞為鑰匙,從沒一層中提取相關的句子

四、把提取的意思根據題干匯總一下

五、寫滿它

三、第42題

在全國卷中,第42題一直是所謂創新題,但是它其實是那啥,好好分析一下題,只要結構清楚,有頭有尾就能拿十分以上。

結構:論點

結論

嗯,論點寫上,這裡讓寫論題,你擬個大航海時代也成,寫上只要不太離譜,2分就有了。

接著論據,抄材料加所學知識

接著結論,只要結構清晰,觀點過得去8分起步還是可以的,當然你會揣摩出題人的意思就更好,這裡的意思就是吹中國和平崛起。

四、選做題,個人認為改革好做。

這些題一個是要按我之前說的材料分析法去做,一個就是要背模板。

對,背!模!版!

這些專題類型題都是套路,問來問去都是那些問題,你只要找好套路往上套,如果不遇到比較清奇的題,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這方面你可以自己總結,也可以求助同學,老師或者五三)

當然,背模板是為了寫滿,主要還在材料分析上。

你也可以自己總結一下小竅門(比如試卷中考抗戰國軍必然偉光正)

當然了

熟!能!生!巧!

希望我的這篇回答可以幫到題主。也希望題主高考能考出個好成績!

最後,這是我寫的最長的回答,看我碼了這麼多字的份上,不給個贊么(?ò ? ó?)


趁著國考複習間隙來回答一下,攢攢人品~(我為啥要寫這麼多...)

本回答分為三個部分:

NO.1 對高考提分的認知

NO.2 所用資料、工具

NO.3 自我提高方法(請好好體會,重要性:五星)

一、對高考提分的認知

(一)我對歷史不感興趣。

不好意思,這真不能當歷史分數不高的借口。

對於提高高考分數來說,興趣從來都不是決定因素。

對高分的強烈執念以及你所做出的相應努力,才是。

(二)我把歷史書翻來覆去看了好多遍了還是考不好。

不好意思,把書看爛了真不代表能考好。

對於提高高考分數來說,對症下藥,有的放矢,比廣撒網更加有用。

掌握基礎內容的同時,全盤把握考試考查的點和角度,很有必要。

(三)我買了好多著名歷史課外書,全給看了。

不好意思,這可能更適合參加歷史知識競賽而非高考。

對於提高高考分數來說,歷史課外書讀得越多可能越壞事。極可能會想得更多,錯得更多。

你更需要的是緊跟材料and所學,一步步接近高分。

二、所用資料、工具

書籍資料:教材(高考涉及到的每一本)、輔導書(適合總復慣用的,知識點+題目)、紙質版真題

其他工具:刷題app、網上搜集各省、市、重點高中的模擬題、office軟體(word、excel等)

註:

  1. 口耳相傳的口碑較好的輔導書,都差不多。可以通過前人經驗篩選。但!不要在選輔導書上耗費太多時間。選完了之後去看完、做完更有意義。
  2. 如今刷題app很火,某題庫挺好用的,可以隨時隨地刷題。個人建議,在進行專項訓練的時候可以使用題庫,比如中國古代科技發展方面需要刷一系列題。但!涉及到整套卷子的練習,需要模擬考試狀態、限時訓練的時候,請使用紙質版。
  3. office軟體用來幹嘛?這個嘛,對於你自己整理考試相關的東西很有用。請看第三部分。

三、自我提高方法(重要性:五顆星,但願對大家有幫助)

第一步:自我剖析

請先進行近期來各次考試的分析工作。分析完的結果可以手寫or電腦里整理清晰。

需要分析到的東西:

得分:選擇題、大題得/失多少分。

失分處:選擇題錯了多少個,在哪些知識點錯的。大題的分都丟在哪個大題哪個小問,涉及到的知識點是什麼。

錯誤原因:選擇題是因為什麼錯的?(題目沒看清楚、知識點不清晰、解題思路等)大題是因為什麼錯的?(題目要求沒讀全、材料沒找全、答題表述不清、不知道要從哪個角度回答等)

如果你可以用這個模式將自己近期考試的情況分析出來,那麼對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心裡就大致有數了。

第二步:考點、考查角度剖析

這一步的分析對於我上面所說全盤把握考試考查的點和角度很有必要

怎麼剖析?對你做過或者沒做過的卷子、題目保持考點、考查角度的警覺性。有意識地去分析。那些你錯了的題目,更加要注意分析。

【考點剖析】高考前一個月,有同學問過我:「現在分數很低,要怎麼提分?」

我通常會讓他們找出真題加上模擬題二十套卷子,把卷子里選擇題、大題涉及到考察的點都列出來,然後合併同類項、標出考查的頻次。(這就可以用office軟體進行)然後頻次從高到底,一個個掃知識點,掌握了的跳過,沒掌握的趕快補漏。

下圖:我整理了五套試卷的選擇題,有數字的就是同一個位置考到了兩次及以上的。

【考查角度剖析】

什麼意思?一個知識點會涉及很多內容,比如事情的時間、發生原因、影響等等。

但是,出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有的角度總考,有的角度少。這對於複習考試,是有用處的,幫助你更加有針對性。

例:各大考試對必修二「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這一課里時間的考查

涉及到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三大改造、一五計劃、1954年人大等知識點,大多數選擇題里,都會有時間這個角度的選項。肯定會有一個選項是通過時間錯誤排除掉的。

通過分析下面的題目就能看出來:

——從1953年起,計劃分配調撥體制開始在全國鋪開。這反映了中國計劃經濟體制:

C.是在憲法原則下建立的。排除。憲法是54年的,53年哪裡來的憲法?

——「一五」計劃期間,我國實行糧食計劃供應制度……這一制度的實行:

C.緩解了災害造成的糧食短缺 D.加速了國民經濟的恢復

C是59-61年,D國民經濟恢復是49-52年,和一五計劃完全不搭,倆都排除。

——1953年10月……糧食的統購統銷:

A.加快了我國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恢復是在49-52年,這都53年了,排除。

通過分析,你對於這一時期事件的時間會下功夫去記,丟分的概率就會下降。

第三步:多種方法提高能力

關於選擇題(排除、假設、轉化等方法)、大題,具體各有哪些方法、技巧提高,建議查閱下面幾個頁面(不是騙其他地方瀏覽量,而是太多了這裡實在塞不下...)

帖子(請點只看樓主閱讀主體內容):【圖片】【歷史一點兒都不難】貓姐姐專場,幫你提高歷史成績【高考吧】_百度貼吧

微博:@貓姐高考提分專號 Sina Visitor System

以及b站講課主頁:@ruc貓貓嗶哩嗶哩 ( ゜- ゜)つロ 乾杯~ Bilibili

以上可以說將我的各種方法、技巧總結的很完整了,當然更細的有淘寶店(ruc貓貓的小屋)里的資料。

在這裡就說一項我覺得對提高分數最有用的能力,我稱作:自主研究能力!

先看看這個圖:

可以看到這個圖裡,我列了一堆堆的大題的小問,並且劃分出了顏色。每種顏色代表著一種問法。

能說明什麼?說明:歷史大題的設問,不會出現離譜的,可以說有一個基本的範圍,常考的就是這些特點、影響、背景等等,再擴充一些,就是內容、變化、原因、作用等等。

這張圖,是我分析了十張卷子里歷史第一道大題的設問:(數字是出現次數)

http://t.cn/zHdhl8V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些常考的問法,我們是可以收集到相當大一批題目,把他們放在一起進行研究的。不是讓你憑空研究,是結合這些題的答案、解析進行研究。

研究什麼?

如何在材料里收集相關的信息;如何更全面地思考(是否可以使用套路?);如何組織答題的結構(比如變化題回答時要注重一個變化的、動態的過程:從A時如何如何,到B時如何如何);答題的語言(比如特點題,回答語言上有什麼類似之處嗎?)

你不覺得,當你將一個類型的題目放在一起,做完、對完答案、反思完我上面這些問題之後,可以積攢下來為以後再遇到這類題做準備的乾貨,太多了嘛?

So,當你的大題答不好的時候,不妨這樣來整理一番、琢磨一番!

例:這是搜到的幾道答變化題的參考答案,看看是不是可以整理出套路供日後用吧

變化:新航路開闢前,個人行為,沒有國家或民族做後盾。新航路開闢後,國家提倡海外貿易, 鼓勵個人到海外冒險奮鬥。

變化:由開放到實行閉關鎖國。

變化: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貿易拓展;對海洋重要性的認識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機構逐步建立……

答題整體的結構:從A時xxxx,到B時xxxx,或者,由xx到xx。

可用的語言:如果描述的東西沒變,那麼變化要使用動態性詞語,比如增加、拓展、逐步xx等。

呀,發現大題講的有點多了,不過對於選擇題也是一樣的~舉個選擇題的例子:

在談到明朝內閣的作用時,有學者指出:「內閣成員犯不著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實上他們也沒有這個權力。沒有宰相的權力和地位,卻要承擔宰相的罪責,去充當皇帝的擋箭牌、替罪羊,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會去做的事情。」這意在說明內閣的設立

A.不利於政府機構間的協調與督察 B.加強了對百官的監察

C.彌補了明太祖廢丞相帶來的弊端 D.直接導致了皇權削弱

這道題可能很多人對了就對了,錯了就訂正一下看看錯在哪兒就算了。如果你喜歡琢磨的話,你可以從這題里琢磨出些許出題人的思路。

明朝內閣,擴大一下就是明清皇權發展,就是考察的知識點。一般我們教材里學到的,內閣是在丞相被朱元璋廢掉之後,明成祖弄出來幫助皇帝的,體現了皇權加強。考試一定會考這點嗎?現在的全國卷沒那麼直接。

看看選項的設置:

D涉及到了皇權強or弱的問題,C涉及到了廢丞相的問題,AB並不是教材上的內容。於是你知道了:現在很多選擇題都是從材料出答案。所以你就知道了要更重視讀材料。

材料意思:內閣成員不會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實上也沒這權。沒宰相實權還要替皇帝背黑鍋。B肯定不行,和材料意思反的。D也是一樣,反了,明明皇權是加強了。

C彌補弊端與否,廢丞相弊端具體是啥你不一定知道。但是,對整體意思的感覺就可以排除。明顯在說內閣成員受到限制,不去做一些事情,明顯看不出來有彌補弊端。

所以你得到的經驗:

1,選項設置會放和材料意思正好相反的

2,如果材料的意思並非積極的,而選項是積極的,可以排除。

3,很確定的(注意我說的是很確定的!比如明清皇權就是加強了,所以排除D。有的時候你只是自己覺得好像不太一樣,這時不能盲目排除。)和書上內容相反的東西,不看材料也可以排除。

答案就是A。你順便也積累了一個內閣的弊端,也有助於你理解啥是「不利於協調和督察」。

所以如果你真的養成了對題目自主研究的習慣,你對題目的認識以及對自我的情況會更深入。尤其是目前全國卷更偏重於材料的選擇題,直接一眼出答案的可能性在降低,你更加需要提高:閱讀材料、理解材料、從材料經過某種邏輯導出答案的能力。

這些都可以自己琢磨出來!


P.S. 對於題主所關心的概括能力,以及41題(現42題)的做法。(很多同學也一樣關心)

從根本上來講,都可以通過我上面所說的那種自主研究的方法獲得分數的提高。

概括,可以搜集一些設問里有概括倆字的大題放在一起考慮。41題也可以進行分類整理。

概括能力,我上面給的貼吧那個帖子第一部分就是,我在這裡摘些要點:

首先,是全面概括。得把材料里的每一句話讀到了。

然後按照標點符號來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這樣起碼你不會丟點。

1,如果是一句話,有好幾個分號,那麼就是一個分號總結一次意思。

2,如果是好幾句話,那麼就一個句號總結一次。

3,如果是幾段話,那麼請注意題目的設問,找相關部分讀。一般不會出現讓你幾段都概括的情況。

如果是跟題目問的東西相差太遠的內容,就可以直接忽略。

然後,是組織語言問題。具體情況具體用語言。

一般的概括題,不太需要高度濃縮語言,選擇和提問相關的部分保留關鍵詞,換些字詞寫下來記性了。體內容,

如果是概括特點、特徵,那麼就注意不要照抄材料里的。想想自己平時在看到知識總結的時候,看到的特點、特徵的語言是怎樣的?是不是都是很簡練的?你此時的語言就應該向那邊靠攏。(這種精鍊的語言,最終還是經過多次練習後會更加熟練)

41題,看到題後,先想明白這三點,你的41題就算順利開始了。

題目所給:題目給了什麼材料。(如:圖表、材料、公式等)

題目問法:設問怎麼說的。(如:評價已有觀點,先提觀點再論述,分類然後闡述原因等)

作答必含:作答需要包含幾部分,答題基本結構。(如:觀點+論述,論述包括材料+所學)

明確了這三點後,再開始分析材料,分析設問,分析怎樣組織材料和所學形成最後的答案。

給兩個例子大家自行體會吧~可以試著自己做做解析~

歷史41題解題示例

Sina Visitor System

下圖是我做41題(現42題)資料的一個目錄,各位可以自己試著去整理一下。將收集到的題目分好類放在一起,像上面我所說的那樣,去研究從頭到尾的解題過程。剛開始一點想法都沒有的時候,可以先每道題結合參考答案一起研究,之後再去做更多的練習。

看到這裡,你大概知道我所說的需要office軟體(word、excel)是什麼意思了吧~


繼續沉迷於刷行測去也~關注】感謝、收藏然而不點贊的人不厚道哼!


謝邀。得高分需要學得好,也需要會考試,如果單純的拼應試技巧,最多到個平均分。文綜的平均分是什麼樣子的呢?一般而言180左右很正常,單科徘徊在60左右甚至低於60的情況也很常見。

關於學習要說的是,從新課標這幾年的考試實踐來看,單純的靠死記硬背來取得高分已經不可能了。

單純的依靠死記硬背,通過把書本知識全都記憶下來,最多也就是比平均分稍微高一些,混個及格,偶爾70.但是,如果連基本的史實都沒有,那就30分也不要想。一切歷史學習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史實都記憶清楚了的基礎之上,而基本史實的複習一般是在一輪的過程中。

甲骨文:高中一輪複習到什麼程度才算真正把基礎打紮實?

完成對教材的拆分和重新組合,能夠回歸到通史體例,在我看來是能把教科書看懂的標誌。

前面已經說了,單純靠死記硬背是不可能取得高分了,不然冬季就已經決定學生的生死了。要想進一步的提高,要有抽象理解歷史的能力。在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學的方式一般是高一、高二按照教材的體例做專題史。因為學生初中歷史學習的不怎麼樣,所以學起來比較困難,很多點試圖幫助學生建立歷史發展的規律的時候,甚至是在腦中建立社會發展的模型的時候,可是由於學生連基本的史實都不會,結果造成了一次學習的障礙。一輪複習掃清了這種障礙,所以,在二輪的時候要能夠繼續對教材進行拆解,一個問題(比如中國的中央集權)一張A4紙羅列清楚,能把其他的知識點全都舍掉。一個時代(比如古希臘)一張A4紙政治經濟文化分門別類的羅列清楚。這麼橫著一遍,豎著一遍,然後才算是把書看明白了。

然後說一下答題。

考試總分100,選擇題48,主觀題52.要想得高分,選擇題很重要。一般而言選擇題做好,就能得到你總分一半以上的分數。反正我是沒見過(30+50)上80的,都是選擇拿個40-48,然後主觀題再往上飈。選擇題是可以練習,並且需要練習的。練習不是為了刷出正確選項而是總結經驗,不是找套路而是規範邏輯。

全國卷主觀題一個41,一個42.總結兩句話:史論結合,拒絕默寫。具體應用,拒絕空談。

之前關於主觀題,也曾經隨手寫了一些東西。倒不是夾帶私貨,而是有些東西不太願意反覆的說。反正我是越來越喜歡現在的全國卷,因為基本上是在杜絕教科書經典史論背誦默寫,越來越注意讓學生去切微觀問題。

【閑言碎語撇高考】--全國1卷歷史主觀題(必答部分)

【閑言碎語撇高考】--高考歷史考什麼?


全國一 歷史考70+不難。

85+才是難關。

占坑 有時間填坑。


謝邀。

17高考...嗯就是一百來天之前...

全國二...歷史應該是90的樣子【從總分以及我慘不忍睹的地理來看Orz

其實文綜一直不咋地2333。。。就從我個人理解強答一波⊙ω⊙

不是大神的話,大題怎麼都得扣個十分吧,這就要求了選擇最多錯四個。從你提到了概括能力...暫且推測大題得分一般?所以選擇最多錯三個應該是基礎要求了。

背書歸納時間軸什麼的就不說了,應該算是基本功。如果這方面存在漏洞的話,建議以每天一到兩個單元的進度循環背,或者集中背你很不會的地方。

在解決了基礎問題之後就是刷題啦。選擇題建議刷幾本專項。我刷過的是有同一卷 高考必刷題 試題調研。必刷題有點難,另兩本都是正常難度,試題調研比較適合高考。

選擇題保證準確率之後就是大題啦。在拚命調動我殘存的記憶力和腦細胞之後,大題彷彿是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個,材料歸納。

一般單純的材料歸納題不會分值太大,就是從材料提取你要的信息。先讀懂古文比較重要。這個....多讀材料吧,然後看答案,試著找答案的歸納角度,慢慢就知道材料的重點在哪裡以及采分點一般設在哪。如果這裡困難比較大...那麼...好好學學語文(??????) ?

第二個,結合所學知識。這個就是背書背書背書,背好之後把腦子裡亂七八糟的點歸成一個知識網,縱向走時間軸,橫向是政治 經濟 思想 文化 社會生活,如果幹想想不出來可以一邊翻書一邊在白紙上梳理。把自己能想起來的和看書才想起來的用不同顏色分開寫,方便複習。

第三個,材料並結合所學。這個...如果材料比較清晰,把從材料里抽離出來的點按照政治經濟等等的順序列好,從所學中找對應。如果反過來,那就反過來啊2333

啊對,第四還有個小論文。小論文...先看好人家是讓你講材料里的東西還是讓你講其他史實,舉那兩三個例子的時候別找錯,錯了就gg啦_(:з」∠)_ 然後還是 按歸納材料的方式歸納吧,只不過有的時候是在材料之內把整個一段話歸成一句的大主題,有的時候是像看寓言那樣在事情之外歸納道理。這個一開始準不準看天意,錯多了就找到感覺啦。

最後....例行加油(??????) ?


謝邀。

理科狗,會考歷史差點沒過。謝謝。


我以前也是不會做歷史政治題目,明明答的內容是正確的,就是得不到分,後來才發現政治歷史答題必須用三段論格式,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題目問什麼答什麼的基本拿不到什麼分。自己後來用這方法答題考中國近代史和馬哲都在90分以上,當然,改記的還是要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3年的考生,文綜258,歷史應該不低。

歷史記得沒錯的話應該是三本書吧!

書背爛了,8遍。

自己背老師重點,參考書涉及到的重點。

背不是主要,回答都是有套路的。

無論什麼方法主要能夠把自己的書本歷史知識在腦中有一個框架。

按照套路一點點填穩穩的90以上。


瀉藥,,,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邀一個工科生

之前我學歷史的時候彷彿也還行

概括能力的話,你可以試著看看答案的示例

或者多看看新聞稿什麼的(霧)

就是概括性強的東西

也許能有點幫助

祝好。


沒想到還會有人邀我這個知乎的小透明回答問題啊 ( ̄ε(# ̄)☆╰╮o( ̄▽ ̄///)。

呃,歷史想要達到70+,其實挺簡單的,就是把基礎弄好,弄紮實就行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那個歷史通史的合訂本,就是那一種把所有版本的教材的必修一,二,三的課本全部都總結在一起,也填補有不少的課外知識,只要你多讀,多看,全部把看到心裡就行了。

這樣的話,就可以把你的歷史基礎面擴大,遇到生題也不會眼生,不會心慌。同時,可以多看裡面的總結內容,摸索總結的套路。

還有就是,關於題主在題目提到的概括能力,其實挺簡單的,多背一些標準答案,背一下專業術語,習慣答題的那些套路。

例如:經濟基礎,生產力。。。大概就是套馬克思主義原理啥的~

套路的話,一般就是從多個角度答題,什麼政治,經濟,文化,階層,個人。什麼主觀,客觀的。

恩(≧?≦),大概就是這樣吧。

但其實我覺得歷史最重要的就是選擇題,每天做個二三十道歷史選擇題,做出感覺,做出套路就行了。

還有就是,反思與總結,做完題之後,記得總結答案的思路,看看自己思考的角度有哪些不足之處。

好的ヾ ^_^?,就是這樣咯,但願題主歷史早日達到70+~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哦(′-ω-`)


瀉藥,我是理科生。

以上。


多看,其實歷史和政治在答題思路上有很大的區別,歷史是以書本知識為基礎加入自己的邏輯分析,真正的歷史高分很少有死記硬背背出來的,不僅要多看書,在課餘之外也要多看一些史評,對於開闊思維很有好處。


謝邀。

【關於背書與做題的】:

我當時歷史大大小小知識點從高一第一節開始認認真真背,還記了很多老師沒要求和老師記不清的事件年份內容什麼的,到了高三感覺自己的腦子就像高配版知識清單和框架。然而歷史是我文綜最差的一科。

因為越到最後你會發現,歷史並不是背到就能做題,它對文字能力,所背知識應用能力,邏輯能力是很高的,甚至高於其他文科科目。

【提高方法】:

歷史:按照中國,世界兩條時間線展開古代,近代,現代六條線,在上面分別整理對應的經濟政治文化內容。歷史和政治不同的是,歷史需要你理解更多,背背景評價影響...的時候,多站在歷史人物的角度權衡利弊,政治其實理解的東西都是皮毛,很多名詞大學課堂都不能解釋很透徹,這時候做題遇見一些陌生名詞應該盡量往學過的知識點靠近,不要死磕它本身是什麼。

--------

?刷題佔大頭

觀察題目問法,理解題目玩的文字遊戲,感受選項與選擇題題乾的關聯,大題問題和分值的關聯。看看常見的挖坑點,出題方向,做題節奏時間

(PS:關於記憶我只想說,記憶的秘訣在於重複次數,在不同時間地點重複的次數。第一次背第二天肯定都要忘記大部分的。做題也可以提高背書效率)


瀉藥,關於歷史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有人會學不好,我高考時選擇題是滿分(物理化學全是蒙的),很簡單的。每次歷史課對於我來說都是一次享受,高考前歷史習題做多了會有負罪感,就像快考試打遊戲去一樣。

關於歷史的學習最基本的是時間脈絡,雖然考試很少會考鴉片戰爭在哪一年,但是這個東西在腦子裡必須清晰,否則你的知識都是零散的,沒有骨架的,結果就是對知識掌握度心裡沒底。複習時的狀態就是翻幾頁就沒心思繼續了。

這個有了可以圍繞這些時間點,根據老師畫的重點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都明白了,你會發現好像書都背下來一樣嚇人,比如鴉片戰爭哪年?導火索是什麼?根本原因是什麼?造成影響是什麼?意義是什麼?都知道以後發現這幾頁書也差不多都記住了。

當老師問同學們為啥選a的時候,書上原話四個字絕對是扎心群嘲利器。

太難背怎麼辦?我一般都是和同桌互相提問,10道題一局打賭喝汽水什麼的,效率極高。當年免了美女同桌多少瓶汽水呀!

還有個竅門就是抄老師講義,大部分老師的書和筆記本是個寶貝,我記得一學期所有的知識點考點大約30頁a4左右,抄一遍用不了多久,但是其中的選擇題考點海了去了。比你傻傻的邊發獃邊看書效率高100倍。

還有個竅門是順口溜,英法美俄,徳意奧,還有日本拖大炮……這類的,有的老師總結,也可以自己編。

這些都是一些套路,大題什麼的還是得背,很吃苦功的,除了畫出重點詞輔助一下基本沒有什麼竅門,我記得高中時走路上學,多少早晨路上都是在背誦時度過的,學的越好越偏執的精進。


蟹腰。歷史七十分是一個分水嶺,即使沒有紮實的基礎,一個月內想要考70也是不難的,七十分以上才需要你去各種騷操作。

手機碼字不方便,隨便說點。

一、你先把最近幾年全國卷的選擇題看一下

二、把選擇題材料裡面覺得比較奇怪的用詞挑出來

三、思考一下幹嘛要用這個奇怪的詞

四、什麼是奇怪的詞?可以刪掉也不影響句子原意的,但是偏偏沒有刪的

五、正確答案往往就是解釋了用這個詞的原因

例子:2013全國二卷(應該是不太確定)有這麼一道:身為狀元的張謇投身實業,捨身喂虎吧啦吧啦…………

張謇誰不認識啊,幹嘛要強調他狀元的身份?把「身為狀元」去掉句子通順嗎?通順的。所以這個詞在這裡很突兀像根闌尾。所以答案是狀元所指代的士農工商觀念

多看幾遍找找感覺,找到了也就上70了。80以上是另一番風景,先按下不表

就醬~有空再更


剛上大一 還算對高三的方法有一些印象吧 僅談一下個人見解

選擇題 其實是歷史考試得分的重點 想要考到70多 最多錯兩個選擇

方法吧就是 走過盡量多的套路 從出題人給的選項中看出規律 簡單的講 正確選項大多是說法中立客觀或者和材料更加貼近的 有時也會碰到教材中出現的結論

但就算是這種結論 也不能認為就是對的 矛盾特殊性嘛 最重要的是分析材料從而得出結論 然後就是在材料很多的時候 往往先看最後的問題再看材料 有導向性會更容易蔥材料得出結論

非選擇題 算是歷史考試的分水嶺吧 技巧和實力並重

當然 自古套路得人心 許多的得分點還是從材料中來

一般占整個非選題的一半分數左右 其他的就看平時積累了 要去聯繫的看待問題 所謂的結合歷史背景吧

特別提一下 歷史小論文 在全國一卷是41題 這個主要靠概括能力從材料中提出觀點 然後就是表達能力 表達要能概括 一般分三個論點 然後結合一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歷史觀升華到規律性的認識 字寫的好一般12分能給到10分左右吧

祝高三狗順利通過這能夠跳躍階層的考試吧

秀一下母校 坐標江城

嗯 講完了


謝邀…

理科生對文科應試實在不敢胡亂說些什麼。

只能給出一點關於應試的建議,希望能幫到你。從高考結束到現在,也常想起自己的那段拼搏的時光,可是惋惜更多於懷念。惋惜在當局者「迷」,迷在沒有掌握應試的實際,高考的那些東西,真的並沒有多深多難,重要的無非基礎罷了。之所以能有巨大的成績差異,無非兩點,一是基礎的差距,另一個就是習題量的差距。建議題主先從基礎著手,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專註於刷題,須知刷題只是紮實基礎的一種輔助手段。也切莫急於求成,紮實基礎是需要一遍又一遍的。紮實的基礎建立以後,再大量刷題,成功是必然的,無論哪科都是如此。

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熟練度的較量。(劃重點)!!!

最後再說一點,我認為你掌握好了毛澤東的個人革命史,就掌握好了中國共產黨史,也就掌握好了中國近代史。

祝題主成功!


當年我文綜240左右,本來以為歷史穩拿90,實際發行是三科最低,我歷史老師覺得很不可思議,後面仔細回憶了題目,發現選擇題錯誤較多,所以哈,選擇題很關鍵,我記得我那時候是5分一個。


瀉藥

可是我是浙江卷

七選三中

我也沒選歷史

很可惜了

再次瀉藥


謝邀

我......是理科生,工科狗。

高考理綜,不考文綜,我真的不知道啊,多少年沒考試過歷史了我,但是我想藉此邀吹噓一下下,還考歷史的那些年,我歷史分數基本滿分,哈哈哈。

不過我還算懂點歷史,可以簡單概述下,但是以我多年不考歷史的匱乏,我真不知道考點到底是啥呀。不過大體無非就是年份,事件,戰爭,革命,人物,發展,價值等吧。

歷史政治不分家,題主首先要總覽下中國史,我說的這個總覽的意思大致就是朕已閱,其實再驚心動魄的事情和功名卓著的人物對於歷史的意義也就是寥寥幾筆,耐心花個一天時間縱覽下朝代更迭,大事件(不過在你縱覽想表達朕已閱的時候,我相信你會深深愛上歷史的),然後再針對考點認真記憶就OK。然後是世界史,世界史無非就是那幾個科學家,工業革命,獨立戰爭,各種條約,各種宣言,一戰,二戰,國際共運,冷戰,蘇聯解體,然後冷戰結束,再建交等。建議也是先縱覽,然後再針對考點著重記憶。

其實我想說,歷史太簡單美妙了吧,我覺得能做到朕已閱,再著重對應試考試劃點記憶,85+so easy。


推薦閱讀:

中央集權的大帝國的建立對於文化發展來說是件好事嗎?
《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對子貢的描述是真的嗎?有其他史書可以補充嗎?
清朝不重視火器為什麼還存在神機營?
為什麼西方歷史戰略遊戲常常會把中日設定為軍事擴張性的國家?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是什麽意思?祟尚這句話的古人,一生都不剪頭髮嗎?

TAG:歷史 | 高考 | 高中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