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和學佛的疑問?

1. 到底需要多少福報才能讓你學佛啊?

關於需要多少福報才能學佛,不求大家給出數字,但至少給出比喻吧。比如像是當一萬次馬雲的福報可以讓你聽一句乾隆大藏經裡的佛經經文之類的比喻。

2. 哪些福報最容易讓你學佛?

福報的種類那麼多,那大家覺得哪方面的福報對學佛最重要?

比如像是財佈施不能保證你讀到佛經吧。世界上有些有錢人就沒因緣讀到佛經。像是比爾蓋茲好像就沒看過大般若經。

如果說所有種類的福報都對學佛很重要,那現代人那麼忙,根本就無法積累那麼多種類的大量福報啊。比如一個厲害的大學生也就剛好讀雙學位而已,不可能因為說大學的所有科系都很重要,就去嘗試修大學裡全部的科系。

剛開始積累福報的時候,是不是要先花比較多時間在某一種福報上,然後再把多餘的時間花在積累其他種類的福報上? 比如像是廚師可能會先去掌握怎麼學習做法國菜,然後再去學怎麼煮中國菜。

末學只是好奇在累積福報上,是不是要先分清楚哪些種類的福報對現在的你比較重要,哪些種類的福報對現在的你比較沒那麼重要啊?


謝邀:1. 到底需要多少福報才能讓你學佛啊?2. 哪些福報最容易讓你學佛?

《法華經》方便品:

又諸大聖主, 知一切世間,

   天人群生類, 深心之所欲,

   更以異方便, 助顯第一義。

   若有眾生類, 值諸過去佛,

   若聞法布施, 或持戒忍辱,

   精進禪智等, 種種修福慧,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諸佛滅度已, 若人善軟心,

   如是諸眾生, 皆已成佛道。

   諸佛滅度已, 供養舍利者,

   起萬億種塔, 金銀及玻璃,

   硨磲與瑪瑙, 玫瑰琉璃珠,

   清凈廣嚴飾, 庄校於諸塔;

   或有起石廟, 栴檀及沉水,

   木櫁並余材, 塼瓦泥土等;

   若於曠野中, 積土成佛廟,

   乃至童子戲, 聚沙為佛塔,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若人為佛故, 建立諸形像,

   刻雕成眾相,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寶成, 鋀石赤白銅,

   白鑞及鉛錫, 鐵木及與泥,

   或以膠漆布, 嚴飾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彩畫作佛像, 百福莊嚴相,

   自作若使人, 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戲, 若草木及筆,

   或以指爪甲, 而畫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漸漸積功德,

   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

   但化諸菩薩, 度脫無量眾。

   若人於塔廟, 寶像及畫像,

   以華香幡蓋, 敬心而供養;

   若使人作樂, 擊鼓吹角貝,

   簫笛琴箜篌, 琵琶鐃銅鈸,

   如是眾妙音, 盡持以供養;

   或以歡喜心, 歌唄頌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亂心, 乃至以一華,

   供養於畫像, 漸見無數佛;

   或有人禮拜, 或復但合掌,

   乃至舉一手, 或復小低頭,

   以此供養像, 漸見無量佛;

   自成無上道, 廣度無數眾,

   入無餘涅槃, 如薪盡火滅。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於諸過去佛, 在世或滅度,

   若有聞是法, 皆已成佛道。

《普賢菩薩行願品》複次善男子,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悉皆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 我們佛弟子修行,或多或少都有為自己的心態。這個正常,但若過於糾結在那個對自己更重要這個心態上,這就是得失心過重的表現。這種心態長此以往下去對於修行,對於發菩提心是有所損害的。所以一定要記住《普賢菩薩行願品》這段「,所有功德,悉皆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
  • 如來於六法無有厭足謂:、教誡、忍、法說義說、將護眾生、求無上道。所以「如來不舍穿針之福


少幹壞事,少結仇懟,以後擋你路的人就少了。幫助你上路的人就多了。

後來你就明白了,原來找了半天的路,就在腳下。

是誰蒙住你的眼,遮住你的心?


就這顆斤斤計較、分厘計算的心,學佛?

您是在當買菜吧?挑挑揀揀,三厘五分的。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金剛經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呀!菩薩。


認真看了您的敘述,先說下我的觀點。

1、根據佛經里的講述,在這一世能夠接觸到佛法的人,在前世一定種下很多福德。

2、福報就是福報,我不認為有種類之分。經書里也沒有看過類似的劃分。

3、福報不可以刻意的去累積,當你想要控制它的時候,它就會離你遠去。

4、學佛需要機緣,這個東西很神秘,僅憑這一世的經歷很難以解釋。

下面我講講自己跟佛法的故事吧。

我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在生活上,並不能讓我覺得是有多大福報的人。從小家境一般,好在入能敷出,還有部分存余,由於性格上和家庭觀念的矛盾,我從小的生活都是苦樂參半,甚至苦要稍多一點,一直持續到我考上大學。本以為可以擺脫家庭的束縛,開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結果這只是讓我變得更加苦的開始。真的很苦,嚴重的時候自閉,失眠加上深度自卑。

正是在這樣的心境下,讓我有了尋求解脫的想法。開始,我認為哲學可以幫助自己。於是閱讀了很多書籍,後來才知道大部分都是心靈雞湯,根本解決不了我的苦。但是,這個時候我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不管我的人生有多麼的不順利,不管有多少坎坷,但在整體上彷彿是有力量刻意安排的。比如讀書、工作、談對象、結婚。這些都是在我很不順利的整體人生中莫名其妙的就都有了,就好像有個力量,只要到合適的時間了就會把這些強行賦予我一樣。換個角度形容一下,就是我的人生框架的每個大環節都非常順利,但是除此之外的小環節都非常不順。這就是我在接觸佛法之前的人生狀況。

經過對哲學的一點了解,我開始逐漸認識自己,我記不清是什麼時候了,我漸漸發現了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我的心裡存在著一種恐懼,我說不清楚是什麼樣的,但我能確信它是我大部分苦的根源。認識到這一點以後,我才發現,哲學不能幫助我清除這種恐懼,我需要更大的力量。於是,我第一次萌生了接觸佛法的念頭,第一部想了解的經典是《金剛經》。

但是,僅僅這一個想法,就持續了一年多,期間一直也沒有真正邁出第一步。這就是我上面說的,學佛需要一個機緣。這個機緣就是一個你真正需要佛法的時機。對我來講,就是我女兒出生的時候,那時候我突然想為女兒消除業障,於是我邁出了第一步,讀誦了第一部經典《地藏經》。這裡才算真正的打開了學佛的大門。我為女兒讀了49遍《地藏經》以後,就切實的感受到自己的內心不一樣了,是一種跟以前不同的平靜。從此我便進入了佛法的世界,不多講。

好了,我的故事就講到這裡。您如果認真看到這裡的話,一定會想,我為什麼要講這些?您不難發現,我自己學佛的過程,跟您所說的福報沒有具體的關係。並不是我做了什麼累積福報的事情才讓我接觸到了佛法,而是彷彿有種力量引導我,讓我一步步的接近佛法。這個力量應該就是人的佛性吧。

所以,您的兩個問題,嚴格上來講我都回答不了,希望您能通過我的經歷,再加上您的智慧和佛性,能夠對您有些幫助吧。很晚了,就這些吧。

覺悟的生活 - 知乎專欄


學佛最需要的是緣和慧,福報則次之了。


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

這點兒擔當都沒有么?

這點兒能擔當的福報都沒有么?

如果沒有,趁早別學……


我建議您,真的真心建議您。如果您想少一些困惑,少一些矛盾,願意從智慧這一面入佛修道你可以直接從實修開始,理論方面先只去涉獵原始佛教的教義就足夠了,足夠你用到(配合實修)達到解脫了關鍵是實修的傳承要選擇好,要靠譜,要有開悟者直接指導,實修後要有真實不欺的效果。

大乘的理論真心不適合現階段的您,何況大乘佛教在下降到傳教層面(為了兼容不同發展層面的靈魂)的時候,也是絕大多數人日常里接觸到的大乘佛教的很多說法(其實跟大乘的最高深核心相去甚遠,有的時候只是為了方便)——在沒有達到一定理解能力的時候,學人會單純迷信這些說法,甚至陷入各種自相矛盾之中。 其實,這都是無用功,按照禪宗的看法,沒有破參見性之前,整這些真沒啥用,都是大腦思維的遊戲,不要浪費時間了。我也在這個階段浪費過大量時間,深有體會!

去找一個開悟者的實修體系學習去。福報資糧不是你現在擔心甚至考慮計算的問題。如果你找到了你的老師,每個成就者都會在教學時告訴你該做哪些準備工作減少阻力增進在靈性上的前進效果的,舉例子大乘里叫人行善積累福報資糧,在藏傳系統中也有,專門有個說法叫前行。

你要做的是先去找,別整這些沒用的了。我都為你急。


與其攀緣,不如隨緣!


這個福報問題是不是跟迴向有關?


前世五百次回眸,才能換今世一次插肩而過。學佛因緣可能需要五百世吧。

什麼福報容易學佛?少說少噌少貪少痴就是容易學佛的福報,也是很好的得到佛的福報啊。福寶只是你做了的結果,還分先來後到?重點在如何做好嗎!


推薦閱讀:

精神病殺人需要下地獄嗎?是否出於自我意識而去殺人?
本心創造了六根這些幻,又創造了六塵這些幻,幻六根攀緣幻六塵,也是本心搞得把戲,問本心到底要幹什麼啊?
佛教的無常是不是只包括到五蘊啊?
學習大乘的修行者是怎麼實修的?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佛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