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園林方案設計為什麼現在變成了追求平面圖的平面構造?

方案設計越來越追求平面構成的美感,到處在玩著幾何切割,難道不應該注重人在空間中的實際感受么?古人做園林是靠造園家在現場切身感受決定應該布置什麼景,結果是有的園林體驗感,空間感很好,而平面圖不見得好看。現在景觀設計師拚命的在讓自己的平面圖變得有構成美感,往往平面圖很酷炫,容易忽悠甲方接受,身邊越來越多公園綠地成了這樣的產物,我擔心長此以往,人們的審美會因此而改變么?商業化會不會因為設計師這種功利的心態間接影響人們的審美呢?


謝邀。

我覺得提問者的問題其實可以歸結成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好產品不好賣,而一些爛產品卻賣相不錯?

這問題不只景觀設計上會有,各行各業都會有這種問題,實在是普遍的不能再普遍了。


1.以平面形式定勝負這種現象並不常見,無論是商業、住宅還是市政項目,業主還是普遍較為務實的,大型項目評委的立場還是非常專業的。這種情況下一套效果圖打動業主的可能性說不定更大些,當然更重要的因素是中間關係、商務報價和講故事的水平。

2.在部分項目中,業主的第一訴求就是形象展示,特定項目中甚至可以認為這是業主的唯一需求。而炫酷的空間視覺形象是與炫酷的平面有一定聯繫的(特別是小尺度項目),更別提很多項目還要考慮高處看下來的視覺形象展示問題了。

3.炫酷的線型形式與空間、功能和流線的合理設計並無衝突,高手可以做到統一。而影響一個戶外空間質量的,是良好的尺度、拿捏得當的圍合要素和親切的場所感,平麵線型只是影響設計風格,而這種設計風格也是可以做到被人所感知的。

4.人感知體驗景觀空間的方式是多元的,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去探索,而不是陷入迷信與教條。按傳統的功能需求,國內景觀中恐怕只有廣場舞空地、休息廊架、健身步道、兒童遊樂場和有遮陽的桌椅是真正利用率較高的。也許,玩幾何平面是蠢的,但相比之下,屢屢出現在各個方案中的陽光草坪、階梯台地、親水台階、室外演出場和不知所云的滿是條凳的超大硬質廣場就很有意義嗎?除卻發達線城市的一些重要城市公園,這些在國內都是很少被使用的,設計師認為加入這些要素就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完全是自我麻痹。這就牽扯到國人的室外活動習慣問題了。這裡無心比較誰更加爛,只是覺得不應先入為主。

5.所以說很多時候炫酷平面可能只是設計師的一種個人追求而已,業主那裡也只是加分項。總的來說空間體驗和平面形式語言之間的關聯是模糊的,這也是我個人一貫的看法。不至於戴著有色眼鏡去看。當然確實有很多設計師顧此失彼甚至因小失大,必要的問題沒有交代清楚就跑去玩形式,但經驗越是老道的設計師犯這種錯誤的可能性越小。

6.對部分設計師來說這是一種慣性。無論是學校還是工作中,只要圖案畫的好,就能吃得開。這種情況屬實。珠三角地區這種情況更普遍些。

7.進來無人機技術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這股勢頭,三年前,如果說平面上畫個大圖案有什麼意義,那隻能是忽悠;但今天,平面上畫個大圖案就意味著可以用無人機拍攝很酷的城市宣傳片了啊!比如杭州G20宣傳片錢江新城那段,震撼。

8.有著炫酷平面或鳥瞰效果的方案,相比之下更容易上雜誌和設計網站。


早上我老大帶我去見甲方,說是有個小學做整體改造。

那個校長很胖,噼噼啪啪扯了一大堆,終於用了一個小時說完了他的想法和一些要求了。

正巧快中午吃飯了。

校長說都中午的點了,時間很緊,就讓我們先回去出個比較模糊的概念。

前腳剛走,校長來電話了。

說這個改造是為了建設xxxxx之類的,領導很關注,要求我們明天把那個模糊的概念弄出來,他好去和領導溝通。

問他需要準備哪些在這裡面。

他說全套的效果圖和平面圖....

第二天,兩隻助理鹹魚加班熬夜慌慌張張給他搗鼓完了,老大一個人去甩文本。

也就一個小時回來了,說。

明天他要看全套完整的方案概念....

順帶提出了修改意見。

我們回來討論後,發現幾乎所有圖都要改了...

於是兩隻助理鹹魚又慌慌張張的加班去了。

老大覺得人怕是不夠,叫來了規劃組的幾兩隻鹹魚一起受難。

第二天,果然沒做完。

老大向甲方提延期一星期。

甲方狠直爽的說,好,那行。

一星期做一個小方案倒真是綽綽有餘了,只是我們一開始就瘋狂加班了兩天,大家心裡難受,又一直綳著的。

所以草草結束了整個方案。

割之。

——當時回答得匆忙,光講故事了...

這個故事算不得是純純的真事,只是以個人經歷的一些項目稍微修改描述了一番,故事裡透露著一股子淡淡的鹹魚憂愁,想必這份憂愁是各位同僚所共有的,我便張口即來,並不是有意散播負能量,只是因為,這樣的故事裡說的,恰好便有題主所指,那些比較多的單純追求平面構圖的設計的形成過程。

——

可愛的學弟學妹們可別再乘機抱怨了哈。媽媽說,做哪行,愛哪行。


這也是很多建築設計遇到的問題

1、首先設計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設計師組織各個元素之間的關係,而構圖原則恰恰是個元素關係的一種組織原則,所以在圖上做設計,按照構圖原則來組織繪製,是一種很常見的設計方法。也很有用

2、問題在於,圖紙僅僅只是設計的一種工具,並不是設計本生。圖紙是現實環境的一種抽象,當把圖紙上的信息,轉換成設計的設計的東西建造出來,是非常複雜的一個過程。需要設計師很有經驗,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資源。問題是現在很多人,業主,設計師都認為圖紙畫完了,設計就完成了。在把圖紙轉換為現實這個過程中,都不願意投入資源和精力。業主不願意為之付費為之花費時間。所以設計師也就吧主要 精力花費在圖紙上。

所以結果就變成,大家拿著一張圖,以為這就是設計。這就是非常典型只關注手段而忘記的目的的謬誤。

為什麼會導致這種,其實也不是大家笨。國外好的設計大家都接觸得到,尤其是甲方更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所以他們知道啥是好東西。問題是國內的市場,做爛東西也賣得掉,而且還賣得不錯。稀缺時代有東西就不錯了。既然爛東西都賣得掉,當然是快速刷一堆爛東西去賺快錢,吃飽了撐地才會花更大的代價去做好東西。

3、還有就是設計工具的局限,圖紙只是2D的,很多東西2D的時候看上去不錯,等轉換成3D各種不對就冒出來了。所以使用BIM系統,是設計工具的一大進步。

4、就是要校正一個觀念:就是做好東西一定比一個爛東西代價更大,成本更高。

這種觀點是極端錯誤的。只有當你一直做爛東西,然後轉到做好東西。在這個轉的過程中,代價極大。甚至可能失敗。但是一旦轉換過去了。優良的團隊和工作流一旦形成。那麼做好東西就會比爛東西,成本更低。當然這個更低是相對的,你產品品質提高了,盈利提高了,雖然絕對成本是上升,但是成本收益比並不差。否則研發的意義何在呢???

比如華為的麒麟晶元,今年麒麟970就要出來的。當年華為做第一版麒麟多難??卡了好幾年。現在做順了,基本一年一版,每版都有明顯提升。這就是一個好團隊好工作流打造好了,效率飛速提高的例子。

以中國的產業規模,闖過這一關的團隊和技術人員會越來越多。這些完成提升的團隊會對落後的,形成徹底碾壓的態勢。中國還半工業化社會,別看我們的工業規模已經比日本和美國加起來都大了,但是我們的工業化速度太快,最多兩代人。在很多人的心理上還有很多手工業時代的嚴重殘餘。包括很多工業部門的人。具體就體現在,在他本職工作範圍內,他很清楚自己在產業鏈和團隊里是什麼位置,能力和責任邊界是啥。但是換個領域就完全回到手工業時代得思維方式。完全忽略團隊和流程的重要,總是放大某些個體的意義和作用。直白的的說就是缺乏大局觀。


按照我近來接觸的產品設計,運營去分析。

可以這麼理解,追求平面酷炫處於運營階段的策略,營造一種「你看我這平面這麼厲害,做出來的一定也厲害」的感受。

而功能究竟好不好用,體驗到底好不好,是產品設計的事了。

但是,為什麼總是注重運營策略,而不注重產品設計呢?

從商業模式上看,景觀建築設計說到底的設計對象,並不是to c(針對真正使用場地的用戶),而是to b(針對企業,也就是甲方)。

儘管教學過程中提到過是「為了人而設計」,但是在方案評比以及實際工作中呢,把「形式當成門面,不好看的設計,不好意思我不聽你怎麼想的」,所以設計人員願意多花點時間在構成設計上,容易引起讚賞嘛。

你看知乎提問「這圖怎麼畫的」就比「怎麼設計的,為什麼要這麼設計」的問題要多的多。

這不就是,心底想著「為人的需求而設計」,但肉體上卻很誠實。。

都想著能夠發朋友圈獲得666,或者接到項目拿到「利潤」,這才是關鍵。即使甲方再扯你也得聽。

對比互聯網的產品設計,也是為了「利潤」,但不同的是,別人是產品體驗好,抓住痛點和需求的方式不斷努力獲得市場親睞。

運營做的再好,再酷炫,設計本身只要是垃圾,沒深入思考,不好意思就會被淘汰。

所以,景觀建築這行業的市場模式不有點奇葩么。真想看看之後到底是會怎麼轉型…


你不能拿差設計師的設計說成是現在流行這個,即使這樣的設計師是絕大多數。


題主所說的平面圖不好看,但是實際空間感不錯的設計是有的,但不多,不要天天被asla獲獎作品忽悠了,那是金字塔頂端的少數,是人家大師為了追求突破,打破常規的作品,不具有普適性。

大部分景觀設計師,尤其新手,都畫不出平面不好看但空間舒服的作品,基本上只能畫出:1.平面好看空間合理

2.平面好看空間不合理

3.平面不好看空間不合理

所以,如果你覺得你的平面構圖不好看,往往不是你畫出了什麼了不得的作品,更可能的是你的設計多少還存在問題。


這個問題我要說四點。

首先,追求平面構成、追求空間體驗這兩個方向,不是相反的。好比一個人長得好看的同時,心靈也很美好。兩者可以並行不悖,當然也可以顧此失彼,但是這兩個並不是不兼容的。城市公園的尺度決定了,一旦視野全落入了所謂了小園林的趣味視角,那麼可能會忽視很多尺度上的問題,所以拋開尺度談空間,可以說是耍流氓。。。你可以追求你的空間趣味,但是不能忽視尺度差異帶來的空間體驗差異和空間聯繫需求。

其次,你所見構成感強的方案,未必真的就是出於平面構成的角度出發,其實是你未能理解設計者的出發點罷了。當然不排除有些商業化的設計確實存在對構圖的過分追求。但是我認為理性的構圖和適度的趣味並不矛盾。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參看我的一些想法。其實對於便捷人行空間的構想可以引致方案的基本流線,通過部分構成手法,再適度增加趣味性,也許可以建立一個既有意義,又有一定空間趣味的方案,何樂不為?可參看 畫景觀設計平面圖的方法? - 知乎我的回答。

第三,古典園林的追求和背景,與現代城市景觀的追求和意義,不能簡單畫等號。現在留下的古典園林多數為明清,而私家園林更多是文人不得志的自娛自樂追求,這樣的個人化、個性化的趣味追求,和大眾眾口難調的普適需求,不能畫等號。當然現在也有老師提出mapping概念,追求場地每個使用者對場地價值的附加,這點我是保留意見的,畢竟,眾口難調,照顧了個別,是否會傷害到其他群體?因此還是應該以更多的公共利益為導向,是我更能接受的。這與私家園林追求個性化趣味有一定的不謀而合。總而言之,公眾導向的設計,才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體現。

第四,憑什麼證明,你設計的平面不怎麼好看的方案,會比別人構成感強的方案,有更好的空間體驗???大家都是紙上談兵,既然比不出誰是好人,至少我們可以比拼下顏值吧?所以這是個看臉的時代,所以追求構圖的美感也符合時代特徵,所以你可以做個好人,但是,怎麼證明是個好人?也不必急著看到花枝招展的人就下定論此人必壞。這甚至都不是以貌取人,好看者必壞,是偷換概念邏輯。

呵呵,這樣的觀點也不可取。


現在都是各級領導拍板,哪個好哪個不好,外行指導內行做設計是普遍現象,現在沒有什麼設計師,都淪為領導的畫圖機器


唉。。。作為一個在校學生也是很困惑。。。學校老師作業要求用展板展示,最後就變成了軟體技能(su ps 排版)的比拼。。唉。然後老師的意見都是展示效果方面的,就沒聽說過,你這麼設計,是不合理滴。。沒有過


現在甲方看方案不都只看效果圖嗎?誰在意你平面什麼樣?


啊感覺平面圖的幾何切割美感和設計的空間感沒有太大關係啊。。。我畫同樣一個九宮格在平面上,做成鋪裝就是大廣場啊就很空,那要是把對角線三個立起來做成柱子那就成倆空間了啊,那再把周圍一圈立成柱子就隔離出中間一塊地了啊。。。這不是有一萬種可能嘛,所以平面圖看起來非常幾何非常美但是空間感很差,那真的不是設計做的太爛了嗎,根本沒做過空間設計吧,這真的是設計院做出來的嗎天哪。。。。。

我覺得追求平面美觀並沒有什麼錯,畢竟平面好看給人印象好有錢賺啊,關鍵是甲方竟然還接受了那種空間奇奇怪怪的設計,天哪掏錢這麼隨意嗎,甲方真的有認真看過效果圖嗎,這都能過關,請讓我認識這樣人傻錢多容易忽悠的甲方 微笑

膽子小,匿啦


一個好的設計,猶如一個好的產品,什麼是一個好的產品,就是不光內容好,賣相也好。畢竟人都視覺動物,你連外表都不能吸引我,我怎麼去了解你的內容呢?!

你想想市面上新熱賣的產品,哪樣不是這樣呢,如APPLE產品系列,剛剛出來的時候是不是讓你眼前一亮。汽車產品也是這樣,反正我沒看到過配置一流,外觀二流的。

在房地產甲方設計部呆過8年,各種大大小小國內外設計公司都接觸過,有一個經驗,能做出一流設計內容的公司或個人,絕對不會給你二流的平面和設計概念。

另外說一句,題主提到古代做設計,不說遠了,明清兩代能做園子的是不差錢的主,計成不光要做總平圖,還要做模型。設計師自己做,沒有模型公司。

畢竟景觀設計是一個與審美意識相關的工作,做好,做美,是對一個設計師的基本要求。


建模建的多的老司機比總監高工更能把空間玩六,平面都不算啥!!!


因為視覺效果最能欺騙人,而提案的時候甲方唯一能看到的就是視覺。


只有在平面圖裡面,把尺度以及設計的合理性把握好,其他的看個人了吧,畢竟現在的市場來說還是隨大流比較多,標新立異很少


說個簡單的觀點:連平面都不美觀,怎麼保證更進一步的要求,比如說建成效果美觀空間布置合理呢?

平面美觀的設計不一定是壞設計

而有時候建成後僅有有構成美感而沒有空間感的園林,也有可能是施工環節出了問題


謝邀。

房地產發展太快。垃圾設計師如魚得水。沒有良好的體驗感受又如何?你不喜歡我還不伺候了。

這就是目前行業現狀。


平面畫好了空間一切就慢慢水到渠成了 骨架是很重要的 不然大大小小公司請那麼多外籍幹什麼


推薦閱讀:

建築師姚仁喜為建築界帶來了哪些貢獻?地位如何?
除了王澍之外,中國還有哪些優秀的建築設計師?他們的主要成就?
安藤忠雄是怎麼當上建築師的,有執照嗎?
建築平面上的FLA是什麼意思?
建築明星事務所和商業事務所工作幾年後的專業上的差別會有多大?

TAG:建築師 | 設計師 | 景觀設計 | 景觀設計師 | 風景園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