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尋找善知識?


千萬要對自己的胃口,不對自己胃口的一定不是好師父……

而且必須得會哄著弟子修行,不能給弟子臉色看,不能讓弟子不歡喜。

總之,有沒有本事不重要,讓弟子歡喜滿意,讓弟子認為是好師父,才是最重要的!


謝邀:《圓覺經》: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凈,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初學佛時,不要太著急忙著找師傅,要看緣分,有些人緣分好些。一開始就得遇明師,有些人緣分差,遇到邪師,又因為自己智慧不足,難以分辨,不僅難以得益,反而被其誤導,一不小心就誤入歧途。(學佛以來見了不少師兄都吃了這個大虧)。
  • 所以建議你先不要著急,可先從持戒(五戒開始)、念佛,讀經、看一些高僧大德的開示開始。等自己對佛法有個基本清晰的認識,再做打算不遲。


打頭不遇作家,到老終成骨董。

所謂通方作家當今也有,只是走到你面前你也不見得能分辨。宿世所種善根不深厚,你也邪正難分。所以,當以古德為師最為保險,我就推薦印光大師吧,把文鈔讀通了,師父必不求自得。


要找善知識。

第一,自己勤勤懇懇地修行,積累福報,懺除業障。到一定程度,佛菩薩會把善知識送到你眼前。或者說,你自然會遇到適合做你上師的人。

第二,主動去找,多去寺廟,多接觸法師,多聽法師講法,觀察他,判斷他是否是善知識。

《瑜伽師地論》善知識的八種標準:

何等為八?

安住禁戒,具足多聞,

能有所證,性多哀愍,

心無厭倦,善能堪忍,

無有怖畏,語具圓滿。

八種標準的詳細講解請參考:《學誠法師:善知識有八種標準》http://text.xuefo.net/show1_186123.htm


謝邀!

建議以佛為師,從佛經中聽聞佛說,聞思修證便得解脫。

------------------------------------------------------------------------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所說法師。云何名為法師。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來所說法師義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佛告比丘。

若於色說是生厭 離欲 滅盡 寂靜法者。是名法師

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 離欲 滅盡 寂靜法者。是名法師

是名如來所說法師。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踴躍歡喜。作禮而去。


學佛就的先皈依,了解皈依常識後去大寺院受皈依戒即可。

之後學佛修佛可以有多種師父。學習佛法常識的師父,修行的師父。

學習佛教常識,建議多看佛學院畢業的僧人或者藏地堪布的文章,以他們為師。

最重要的是修行上的師父。這個師父,必須有清楚的法脈,比如本煥老和尚傳法,會說自己的法脈是怎麼來的,從達摩祖師一代代傳給誰,直接傳給自己的是誰。至少這個師父是名門大寺的僧人。有些人是世人心中的大師,但在僧眾體系里就沒什麼位置了,不建議看這種人的書籍,也不建議跟這種人學習修佛,因為不但不容易進步,還容易出問題。他們中有些是打著佛教旗號的附佛外道。


早年間是徒弟找師傅,想學沒處學。現在是師傅找徒弟,窮盡事法求你學。

所謂男師傅,女師傅,或非女非男者為張師傅。

真師傅,假師傅,抑或不真不假者為李師傅。

勸你保留這個想法,過個幾年再考慮這個問題。


反對回答裡面那些主張自己修學的人。 原因很簡單, 沒有師父帶路很難入門 或者 很難走對路 ,而且很不方便 ,有什麼問題都很難請教。 經典很棒 ,但是你讀不讀得懂是個很大的問題 。誤讀了的話豈不是耽誤了自己?

個人建議:

先儘可能的斷除sy,這算邪淫了

然後確定自己對哪一個方向感興趣 ,比如你喜歡天台 ,去找天台宗的法師。 凈土有凈土宗的法師, 藏傳有藏傳的上師等等 ...

多念文殊菩薩名號或者心咒 , 會有助緣的 。 然後記得發揮朋友圈優勢 , 問下周邊佛友 ,嗯嗯

哦 還有 別忘了認真觀察 別一不小心走錯道就好

文殊菩薩鎮樓 ~~ 啦啦啦

最後貼上慈誠羅珠堪布的相關開示

作金剛上師的條件

做金剛上師只具備上述的最低標準是不夠的。無垢光尊者的弟子智悲光尊者,是寧瑪巴一位非常偉大的成就者。他著的《功德寶藏論》里收集了很多顯宗、密宗對金剛上師的要求。之後,他作了一首偈子,其中講到:因為現在是末法時代,眾生的福報淺薄,要找一位非常完美、如佛陀或大菩薩一樣的金剛上師,恐怕難而又難。尊者又繼續說道:所以,暫且不談很高的要求,對金剛上師比較低一點的要求是:

第一,三戒一定要清凈。三戒是指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乘戒。

1)別解脫戒清凈。別解脫戒分為在家和出家兩種。故從這個角度而言,金剛上師既可以是在家人,也可以是出家人。在家的金剛上師首先要具足圓滿、清凈的居士戒。

2)菩薩戒清凈。作金剛上師一定要有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說到菩薩戒,我要強調漢地存在的一個問題。現在,漢地很多學佛人都認為,我曾在某法會上受了菩薩戒,所以我肯定有菩薩戒。但實際上他們得到菩薩戒了嗎?很難說。問題在於,獲得菩薩戒的關鍵是什麼?若舉辦一個非常隆重的法會,並邀請一些高僧大德,由他們為大家舉行一個授菩薩戒的儀式,是否就得到菩薩戒了?從外緣上講,很多條件都具備了:傳戒上師是有菩薩戒的高僧大德;他懂得怎樣傳菩薩戒;儀軌也準確無誤;我們去參加了;法會也非常隆重,種種外緣十分圓滿。但得菩薩戒的關鍵是內因而非外緣。內因就是我們從心靈深處是否發過菩提心。比如說:參加授戒法會後,我們應捫心自問:現在我做的一切,是為利益自己,還是為利益眾生?若是為利益眾生,就要有為度眾生而成佛的念頭。若大部分修法的動機是這種念頭,就可以得到菩薩戒,反之,若處處都是為了自己的解脫,那你根本沒有菩提心,又怎麼會有菩薩戒呢?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所以,首先要鍛煉、調整自己的內心,也就是按加行里講的發菩提心的方法,先修四無量心,再發菩提心。佛法再三強調,所有行持要從內心出發,從內心開始。內在沒有任何基礎、沒有菩提心,只是參加授菩薩戒的法會有什麼作用?傳戒法師雖是高僧大德,福德、智慧都很圓滿,但他的圓滿對我們有什麼用呢?我們自己不發菩提心,他也沒有辦法強迫把我們變成菩薩,如果有這種可能,釋迦牟尼佛早就這樣做了。所以,得菩薩戒也沒有那麼容易。一旦得了菩薩戒,就要護持使之清凈。

3)密乘戒清凈。獲得密乘戒需要得到真正的灌頂。現在我們也會說:我是受了灌頂的,有密乘戒。但是否真正得到,要看三個方面:第一、給你灌頂的人有沒有灌頂的資格和能力,再進一步說,他自己有沒有密乘戒;第二、你本身有沒有受灌頂的資格;第三、舉行的灌頂儀式是否如法。如果能保證這三方面都沒有問題,才可以說我已經入了金剛乘,否則,是不是金剛弟子還是值得懷疑的。

第二,要廣聞佛法。例如,有些修行人(以前某些在山洞裡修行的老喇嘛),修行相當好,戒律清凈,又很虔誠,對上師非常有信心。在智慧上,他還是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但是,要給別人傳法就很困難,因為佛法跟世間學問不同。比如:雖然你只精通世間所有學問的一部分,但在這個圈子裡,你就是權威。而佛法不是這樣,只有精通了整個佛法後,你才可以融會貫通,了解佛的真實意趣,若只看了一兩部經典,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因為佛法可分為了義和不了義兩種,佛傳法時,要考慮聽眾的根器,傳對他們有利的相應之法。如果講實話,而有人不能理解,佛是不會這麼做的。假如實際上不是這樣,但若暫時這樣講,可使大家都能理解,都很開心,又由這個開心而都能走上解脫之路,那麼,佛就讓大家開心,先講一個方便法。這難道是佛打妄語嗎?不是,佛要觀察眾生的根器,應機施教。眾生的根機各種各樣,因此佛說的法也各種各樣。而在所有這些法中,佛的真正思想是什麼呢?這隻有在精通了很多經論後才會明白。這是佛教與其他學問的不同之處。所以,要給別人傳法,就必須廣聞多學。

第三,要有大悲心。因為,作為金剛上師就要以悲心攝受眾生。若某修行人戒律清凈,又懂得一些顯密教法,但他只是獨自在山洞裡修行,拒絕跟所有的人接觸,不願意攝受他人,那麼,他雖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卻不具備做金剛上師的條件。

第四,要精通顯密儀軌。特別在密宗里,有很多事業法,它們是度化眾生的方便,可以遣除修行的障礙。但這些全是依照儀軌來做的。若什麼儀軌都不懂,就缺少了許多度生的方便,所以,要精通這些儀軌。

博通經論和顯密儀軌是從學識方面講的,但更重要的一點是:

第五,要有證悟。譬如要灌一個大幻化網的灌頂。在大幻化網中有一百位本尊,其中有五十八位忿怒本尊,四十二位寂靜本尊。授灌頂者不但要將所有的本尊都觀想清楚,甚至連每尊佛持何種法器、結何種手印、身上有何種裝飾也要清晰地觀想出來。若做不到這一點,他怎麼給人灌頂呢?所以,做金剛上師一定要有證悟。又如,給別人傳講大圓滿,首先自己必須證悟大圓滿。如同為人帶路,首先要把路了解得清清楚楚,才可能引人走上正途。若引路人都是糊塗的,又怎麼為人帶路呢?同樣,若上師自己都沒有證悟,他講什麼大圓滿呢?所以,傳大圓滿、傳竅訣的人必須是證悟者。

這裡的證悟,不要求斷掉所有的煩惱,也不要求證悟圓滿的智慧,只要求或多或少地斷除了煩惱、證悟了智慧。這個智慧不是世智辯聰,也不是文字上的知識,而是通過修證得來的。

第六,要懂得四攝法,即四種大乘菩薩攝受眾生的方法。若不懂四攝法,也沒有辦法度化眾生。

對金剛上師較低的要求,就是以上六點。具備這些條件的稱為具德上師。可是,我們西藏有一個說法:小偷和佛,難以分辨。在大街上有很多很多的人,其中誰是小偷呢?我們不知道。佛也是同樣的,在大街上的眾多人中,肯定有佛的化身,但他的頭上也沒有寫著「佛」字。所以,佛和小偷從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既然這樣,我們該怎樣去選擇、依止金剛上師呢?在密續里講了三種觀察金剛上師的方法。

首先,在還未接觸時,向住在此人附近的大眾打聽,因為這些人應該比較了解他的情況。這是從遠的方面講;第二,從近的方面講,雖然不接觸他,但可以在這個人的附近觀察他的行為,僅觀察一兩天是不夠的,因為短期內他是可以偽裝出來的;第三,就是真正接觸這個人並仔細觀察,在觀察五、六年,七、八年後,如果你覺得上述六點他都具備了,就可以去依止。我們現在有沒有這樣的時間呢?

對於現代社會工作繁忙的人來說,怎麼可能用七、八年的時間去觀察一位上師呢?但是,我們要真正地得到灌頂或接受一些密宗的竅訣,對金剛上師又必須要嚴格要求。那該怎麼辦呢?此時,像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等那些高僧大德,就是我們最好的選擇。他們是很多高僧大德長期以來已經觀察好的,依止他們,就不用費太大的心思去觀察。而其他名不見經傳的很多上師,就必須要觀察。

上面講的是密宗對上師的最低標準,不符合這樣的標準,就沒有辦法做金剛上師。但是做不做金剛上師是他們的事,依不依止是我們的事。在前面也提到過目前漢地的狀況:從藏地出來的穿紅衣服的人,只要自稱是活佛或堪布,人們便不看他的背景,也不知道灌頂有哪些條件,而一律去接受灌頂。大家只知道灌頂很好,金剛上師很好,僅此而已。如果依止以後永遠不退失信心,倒也無妨,而實際不是這樣。比如一人來灌頂,大家都去聽,等他離開不到一個星期,這些人就開始毀謗:「噢,我們錯了,他(上師)沒有修證、沒有戒律,……甚至連人品都不好。」或者又說:「你的上師不如我的上師,我的傳承比你的傳承好,我的教派比你的教派好」等等。這些都是目前在漢地的居士裡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推薦閱讀:

大家怎樣看待選擇用佛法讚美女生的人?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怎麼理解?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佛學 | 佛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