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有哪些自發的去污名化運動?


老人平時經常乘車外出,雖然有時會遇到好心人為他讓座,但也有一些年輕乘客對站在身旁的老人視而不見。2007年的一天,呂恆靜在公交車上看見了一條「讓一次座,獻一份愛」的標語,萌發了製作「愛心讓座答謝卡」的念頭。

說做就做。他從家中找來了香煙盒子。老人將香煙盒裁成一張張精緻的卡片,然後配上精心設計的文字,謄寫在卡片上,放到乘客卡套裡面。老人說,以前製作一張卡片需要十分鐘,現在製作一張,就要20分鐘了。

呂恆靜清晰地記得,他發放的第一張愛心讓座答謝卡,給的是一位30多歲的男乘客。

「當時小夥子好驚訝,收到卡片後,又連連感謝我,並說要好好保存老人的這份心意。」

7年來,老人製作了近千張愛心讓座答謝卡,其中,有超過500張在乘車中發放。

搜「讓座,愛心卡」,有不少新聞。


謝邀。

不知道這個問題為什麼要邀請我回答。(困惑臉)

「自發」 「污名化」 「去污名化」 「運動」

污名化。這個詞在英語中是stigma,它有兩個意思。

一個是精神病醫學名詞。是一種病人的負面情緒。主語是人。

另一個意思是廣義的一種社會情緒。(a strong feeling of disapproval that most people in a society have about something,especially when this is unfair.)大概意思就是說,對社會中普遍認同的觀點懷有強烈的不認同情緒,這種情緒在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時候尤為強烈。比方說,大部分人都結婚,那麼不結婚的人,就被污名化了。能被污名化的,主語動作不是人,而是事件,活動,現象。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種意思?

如果簡單理解是不是老人有哪些自發的洗白行為?

不好意思,說到洗白。首先要意識到自己不白。我也沒怎麼看到有老人意識到了自己不白。

老人們,因為所受的教育,生長的環境真的不如我們(請腦補一下如今朝鮮),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不白其實不太可能。我接觸到的老人大部分認為他們基本沒錯,我們如果認為他們有錯,是我們錯了,因為我們誤會了他們。要他們大部分有自省的智慧,改錯的勇氣實在是苛求了。他們能給這個世界的是對後代的溫暖的嘮叨,和善意的關注。這就是我對老人們最大的感激。


朝陽群眾算嗎?


以前上海推行老年人免費乘公交,發卡,老年人刷的時候機器就會報「老年卡,0元」,很多老人不滿,再後來就改叫「敬老卡」。

P.S. 現在聽說全市統一發放現金補助了,讓老年人自行選擇這一福利,畢竟不是所有老人都有這需求


It"s a big mistake!


推薦閱讀:

80歲老人不識字在家無聊,除了放假和晚上家人不在身邊,能做些什麼不會無聊?
為什麼有人喜歡批判他人太年輕?
在扶摔倒老人時有什麼有效的方法可以避免自己被訛?如何恢復人們對道德的信心?
在超市門口被老人搶奪怎麼處理?
你的生活中遇到哪些為老不尊的經歷?

TAG:老年人 | 污名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