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本自清凈」,為何「復生無明」?
可不可以這樣去理解:
1..「無明」也是「自性」的「本自具足」,自性是「體」,無明是「用」,出現「無明」是「必然」;2..這是個「無明」中的「問題」,「現在」沒有討論的必要。以上為個人淺見,煩請請路過的大德/知友們指正釋疑,謝謝!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凈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凈。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唯願不舍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迴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凈。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患翳妄見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花翳。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花。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花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金剛藏當知 如來寂滅性
未曾有終始 若以輪迴心思惟即旋復 但至輪迴際
不能入佛海 譬如銷金礦 金非銷故有 雖複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 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礦 生死與涅槃 凡夫及諸佛 同為空花相 思惟猶幻化 何況詰虛妄 若能了此心 然後求圓覺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謝邀。抱歉,因沒有及時看到您的邀請,回答晚了。
去讀《圓覺經》金剛藏菩薩和佛的問答,對於您的問題有很滿意答案。
個人回復,舉個例子:比如,某人愜意地走在大街上,忽然被人無緣無故抽倆嘴巴子,此人很生氣。知道自己挨嘴巴子是本來清凈的佛性,生氣就是無明。這一無明是本有嗎?那沒挨嘴巴子之前為什麼不生氣?這一無明本無嗎?那挨了嘴巴子為什麼又會生氣?而本來清凈的佛性是湛然長住,沒挨嘴巴子時知道沒挨,挨了嘴巴子知道挨了。假如已悟明心性,知道挨嘴巴子,只是因緣和合,一笑了之。站在消業的角度來看,內心充滿感激。嘴巴子也就成了當頭棒喝。沒開悟的人見到的是「狂」,開悟的人見到的是「禪」。「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摘自《維摩詰所說經》)我們修行就是消除無明,悟前要學開悟的《楞嚴經》,去除粗重無明;悟後要學成佛的《妙法蓮華經》,去除微細的無明,像《觀音菩薩普門品》所講,應以何身得度,就現何身,為其說法。《楞嚴經》去除的是理障礙,《妙法蓮華經》去除的是事障礙。所以《妙法蓮華經》更難,揉合了所有經典。好在佛家有很多方便,讀經就有功德智慧,解經靠的是功德智慧,多讀經典,以量變達質變。「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則漸除,因次第盡。」(摘自《楞嚴經》)個人拙見,不成敬意,慚愧慚愧……『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如是三種,顛倒分別,非是正理之問,乃屬邪思所測。一、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由不知眾生,本來具足成佛之覺性,因隨染緣,故有無明。雖有無明,佛性不失!
二、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
由不知眾生,雖起無明,乃屬幻有,究竟非實,達妄本空故;而說本來成佛者,知真本有故。妄性無體,真原還在也。
三、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
由不知佛性,有在纏出纏之差別,在纏許有無明,出纏如金出礦,不重為礦。
故責其非正問也。初長行竟。
這種類似的問題在知乎上被問過很多次了,剛開始接觸佛教,我也問過這種問題,為什麼會有無明,一念無明從哪兒來?《楞嚴經》里富樓那尊者也問過這個問題:
富樓那欲窮生妄之元因,即究無明之始相。
佛曰:『妄元無因,若有所因,不名為妄;既稱為妄,云何有因!』
後舉喻演若達多,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嗔責己頭,不見面目,無狀狂走,到處尋頭。
此即喻迷真起妄。迷本無根,所以無始,亦復無體。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即前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再比喻,病眼觀空花,你的眼睛一剎那出現了錯覺,看到虛空中有花,這就是無明,但是不能說,你的眼睛真實的病過,也不能說虛空中真實的有過花,這一切從來都沒有發生過。所以不存在生無明,也不存在滅無明,無明從來沒有存在過。是你顛倒了,妄想有一個無明。磚石那麼光亮,為何會埋于山石之間?
流水那麼甘甜,為何會深埋於地石頭之下?
陽光那麼明媚,為何會被烏雲遮住?自性本自清凈,為何會被無明的厚土遮蓋住?
這個問題就如上邊三個問題一樣,這本來就是自然法則運作的規律。在自然法則運作的過程中,人們如果選擇覺照,就會去除無明。反之,失去覺照就會產生無明。這一切都是自然法則的呈現。
一切都是自然的呈現,如果執著於自然為何如此運作,那毫無意義可言,這樣的問題就如去質問地球為何是圓的,太陽為何會發亮,水為什麼沸騰一般。
就五蘊的運作及無明的升起,及如何去除無明,經書中都有解讀,如果想看現代語的解釋,這裡也有。
十二因緣之「什麼是無明」 - 覺悟之路 - 知乎專欄佛陀不回答的問題 - 覺悟之路 - 知乎專欄
五蘊與十二因緣之詳解篇 - 覺悟之路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333983?refer=metta
這個問題,就好比物理學上,問這樣的問題:
能量既然是守恆,不增不減的,為何熱能會轉化為機械能?所以佛說,如是分別,非為正問。自性是一切生滅法的總和,是不生不滅的。無明是其中的一部分,是生滅的。本自清凈,因因緣生滅,所以不凈。
因諸色生諸受、諸受生諸想、諸想生諸行、諸行生諸識(識別)。又見色而識別,所以生諸受,如此緣由(因緣)永無斷續。
色受想行識、乃自身因緣相續。因緣起源無明,無明亦是因緣。五蘊積集,無明無止復生。若見色有常,即受因緣雜染,不見解脫,何來清凈。
若如實見諸因緣本來虛假,能離虛假,即見本自清凈。我很白痴地問一下題主……「本自清凈」和「復生無明」都是在描述一個事物,麻煩題主對著這個「事物」拍個照發上來,讓我看明白了,也好一起來解剖分析啊!
因為五感和我執的錯覺看到的太多無明由末那識帶到阿賴耶識里,本自清靜…╮(╯_╰)╭
1..「無明」也是「自性」的「本自具足」,自性是「體」,無明是「用」,出現「無明」是「必然」;
.「無明」也是「自性」的「本自具足,是對的,自性是「體」,無明是「用」,也可以這麼說,但是出現無明不是必然。如果是必然的話,成佛也就失去了意義,因為成佛就是要消滅無明的。
退一步,即便是對於沒有成佛的眾生來說,出現無明也不一定是必然。為什麼呢,因為眾生都是可以學習的,通過不斷的學習進步,就可以把已經出現的無明消滅掉,尚未出現的無明扼殺在出現之前。
2..這是個「無明」中的「問題」,「現在」沒有討論的必要。
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等等都是建立在無明之上的,若不討論無明,如何分析出成佛之路呢?當然,若依禪宗精神,假如你真能做到「「現在」沒有討論的必要」,那麼當下就是了。
3.既然「本自清凈」,為何「復生無明」?
這個問題在《楞嚴經》裡面有很詳細的答案。原文如下:
佛言: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簡單解釋下:
我們的本性,原本就是清凈光明、光明清凈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佛在《楞嚴經》中說的原話是: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就像通電的電燈一樣,本身就散發著光明,電燈散發光明,這是電燈的本性,寂而常照;電燈的功能就是散發光明,這是照而常寂。假如電燈不能散發光明,那麼它就喪失了意義,不能是電燈了。
我們的本性也像電燈一樣,清凈朗然、朗然清凈,散發著光明,本身就是如此。但是,當我們在電燈照耀之下,我們覺得電燈散發了光明。——看仔細了,是「我們覺得電燈散發了光明」。電燈本來就散發光明,何必還要我們去「覺得」電燈散發光明呢?
假如我們覺得電燈散發光明,這說的是我們,不是電燈了。換句話說,我們覺得電燈散發光明,和電燈本來散發光明,是兩個不同的主體。假如因為我們覺得電燈散發光明,所以電燈才散發光明的話,那麼電燈就失去了意義,它散不散發光明都不重要了。
電燈本身就是散發光明,但是,我們看見了電燈發光,我們覺得光明,我們覺察到了光明。光明和覺得光明,二者之間,產生差異,就自然形成了一個方所、一片區域、一個空間,併產生了能動性。
我們的本性原本是空的,清凈光明,因為我們忽然覺到這種光明的存在(一念不覺,生起了念頭,妄念),自然生髮出無明的念頭來,這時世界相產生了。站在無明處尋找光明,這種光明成為了虛空。站在無明處尋找光明,又生髮出「無"無明與光明』」來。這個無無明與光明,就是眾生。生髮出無無明與光明,形象地說就是天地在互相交感。
這樣各種對立、同異,互相擾亂,時間久了,就產生相續的相,混亂不堪,煩煩惱惱,我們肉眼可見的世界終於誕生了。謝邀!
既然「本自清凈」,為何「復生無明」?
說有「無明」生?在哪裡?什麼是「無明」?「無明」由誰持?若「無明」可持有,其中有貪無貪?有愛無愛? 離貪離愛,可有無明?「無明」也是「自性」的「本自具足」,自性是「體」,無明是「用」,出現「無明」是「必然」;
把妄想當作「必然」,所以流轉於種種錯亂之中。胡言有什麼「體」見什麼「用」,猶如路上淫賊,妄想「女體」有諸「妙用」。。。若斷淫佚,何來「(女)體」及「用」?「淫賊」當知羞恥!某種意義上看,每個人都有一個最本質、最高的自己。佛教中稱之為「自性」。禪宗說,「自性迷為眾生,自性覺為佛。」
這個最本質、最高的自己,在人的一生中卻很難發揮作用。為什麼呢?這牽涉到人的意識的複合結構。 可以視人的肉身大腦為意識的終端——就像電腦的顯示器一樣——它不管接在哪一台電腦上都會顯示。就是說,它只管顯示,卻不管信息的來源。 人的意識是個複合的結構,怎麼理解這個「複合的結構」呢?打一個粗略的比方,就像個洋蔥——洋蔥的內核是人最本質、最高的自我——而其外層層包裹的物質因素,它們共同屬於人意識的組成部分。一般說來,越接近洋蔥表層的那一部分就越不好,但出現的幾率卻越高;越接近內核的部分,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不好,但出現的幾率相對較低。
這個「洋蔥」的最外層,是與人的大腦連通、同步的。大腦一接收到「洋蔥」最外層的信息後瞬間顯示,再指揮著人的動作、表情、眼神…所以大腦的作用就相當於是一個中轉站。 也就是說,對於意識結構的這個「洋蔥」而言,不管意識的來源是屬於洋蔥內的哪一層,抑或是中心的真正自我,都必須傳遞至洋蔥的最外層後,才能與大腦接觸從而產生作用,否則的話,對大腦而言它即是不存在。大腦自身不具備辨別信息來源的能力,它只是被動的顯示。 綜上結論是:人的思想是一個事件。 你的念一閃,你的心一動,實際上就經歷了起源、傳遞、顯示等一系列完整的過程。
這一系列的過程是在另外空間里運行的,對於人而言是無法察覺的瞬間。人唯一能知道的是:我是這個觀點、我是那種體驗、我是這種情緒、我是那個需求 —— 卻不會知道,上述種種表現,往往是來源於此人(『洋蔥』狀)意識結構中的某一層次中、相對應的某種因素的作用。人們常常不假思索的以為:自己的思想是自由的、隨意的,其實不然。 應該說,每個人的意識都有一個相當複雜的構成——其中包涵著不同層次的、複雜的物質因素。 人們的每一種觀念、情緒、需要、甚至於習慣、慾望都不是無原無故的,而是來源於人的意識構成中各自對應的物質因素。 思想中這些物質因素的存在,人自身是意識不到、無法察覺的。
而人能感受到的是什麼呢?是這些物質因素所傳遞過來的結果——某種觀點呀,某個看法呀,某種狀態呀,某種體驗呀… 生活中,人的觀念、性格、精神狀態等等,雖然看起來千差萬別,卻很難改變,這是由於對一個具體的人而言,這些物質因素的構成方式是相對穩定的。
看一看你身邊的人,同事或同學,每一個人的性格、秉性往往都是相當穩定的,許多年過去了都很難改變,其背後就是這種物質因素在支撐著。 世人日常生活中的意識活動大都屬於上述層次。如果按照佛教中的說法,即是處於『』無明『』的狀態之中。而在很好的狀態、或很高的境界中,生命可以瞬間排除上述因素的作用、干擾,使深層的那個「自己」直接傳遞至自己的表面意識——此刻,即相當於哲學家伯格森所說的「直覺」、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說的「存在認知」、或佛教中所說的「悟」。以上。
這種大船的問題 請以後不要邀請了 謝謝
答案只有一個 那就是無明是錯覺 是假象
無明根本就不存在 無明是無明眾生的錯覺或者這樣說 無明根本就沒有生過
就好像海市蜃樓 就好像水中的泡影 他們是因緣合和的假象如果無明實有的話 是無法滅除無明的
正因為無明是無常法 是生滅法 是概念法 所以才能滅除無明如果真的本自清凈 是不可能復生無明的悉達多 成佛之後本自清凈 還會復生無明?悉達多入涅槃之後本自清凈 還會復生無明?如果這麼說 則是謗佛無明的滅除是一滅永滅無明的升起才是構成現象界的假象心凈即一切凈。一即一切。一即本性,就是不二法門。一心不亂,把心降服,即得正覺。——體會一下六祖的「既非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矣」。外不著相是禪;內心不動叫定。以定生天眼、法眼、慧眼、佛眼需要若干階段的修鍊。執著於妄念即失定,若修智慧只能重新入定後再修。失定後只有妄念,只會帶來煩惱。先修清凈心,才有機會慢慢接觸真智慧。心澄則明。佛的智慧超出想像。
空瓶才能裝東西,清水才能被染污,清靜的自性本身就是造成無明的原因。
謝邀。
從混跡知乎以來,這個問題我正式答過兩次,
捎帶著的回答過不下三次。人老了,年紀也大了,腦子也慢了,手也哆嗦了。
這次就不答了。有興趣就翻翻以前我答過的吧。如今就是再寫,可能也沒以前的好了……感恩!感恩!因為人類失去了真本,都在過虛假的生活。也即「諸相非相」。更加通俗地比喻:人生而潔凈,為何要以自己的性慾為羞恥?
基督教,佛教和哲學的統一 - 知乎專欄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專欄 《基督教,佛教和哲學的統一》
無明 和 清凈 不矛盾。比如一個初生的嬰兒,他無明但清凈。而後,有了愛恨情仇,有了煩惱,似乎失去了清凈。隨著閱歷的增長,世事洞明,身處紅塵而心不染,復得清凈。
其實鏡子裡面是純一而乾淨,無有影像(自性清凈),但為啥你每次往鏡子里看,總能看到些神馬呢(復生無明)?
準備知識:一切性皆無在無不在,非一非多,本不可分。為了敘述方便而將真如(也就是「無在無不在,非一非多」的「性」)粗分為覺性和法性。其中,覺性是指能感、能知的功能;而法性是指能顯、能「和合」(注意,這個「和合」,只是相上的意義,性上並無和合)的功能。
以上是準備知識,有了這個準備知識以後,再來說神馬叫「無明」,準備知識裡面說了,覺性是能覺能知的那個作用,既然作用是「能覺能知」,當然就會覺知一切咯,在對現象的覺知過程中,把如實而正確的覺知稱為智;而把錯誤的覺知稱為識,也就是無明。可見,無明本無性,只是覺知作用所體現出來的相!!!而已,這就是關鍵處,也是世尊在解釋完「為何會有無明」之類的問題後基本都會「斥責」這種所問不是正問的原因所在。換句話說:「本自清凈」本就是會有「無明」出現的根源而不是矛盾處。
大般若經 的 難信解品 有103節,都是談佛法之清凈法的。
大般若經 贊清凈品,有3節,是贊佛法之清凈法的。
你如果想解開,清凈自性何以存在?
請讀大般若經 的 難信解品 贊清凈品,
========================================================================
大般若經 難信解品 一切智智色陀羅尼門三摩地門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菩薩行正等菩提清凈無二
https://pic1.zhimg.com/da8e974dc_xs.jpg爵士貓6 分鐘前「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一切相智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一切相智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一切相智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一切相智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八十一
初分難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百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一切陀羅尼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一切陀羅尼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一切陀羅尼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一切陀羅尼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一切陀羅尼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一切陀羅尼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一切陀羅尼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一切陀羅尼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一切三摩地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一切三摩地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一切三摩地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一切三摩地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一切三摩地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一切三摩地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一切三摩地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一切三摩地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預流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預流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預流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預流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八十二
初分難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百一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鼻界清凈,鼻界清凈故預流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鼻界清凈,若預流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清凈,香界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清凈故預流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香界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清凈,若預流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預流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預流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預流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預流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一來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一來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一來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一來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一來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一來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一來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一來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不還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不還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不還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不還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八十三
初分難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百二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四靜慮清凈,四靜慮清凈故不還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四靜慮清凈,若不還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四無量、四無色定清凈,四無量、四無色定清凈故不還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四無量、四無色定清凈,若不還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不還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不還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不還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不還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阿羅漢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阿羅漢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阿羅漢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阿羅漢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阿羅漢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阿羅漢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阿羅漢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阿羅漢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獨覺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獨覺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獨覺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獨覺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獨覺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獨覺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獨覺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獨覺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八十四
初分難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百三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獨覺菩提清凈,獨覺菩提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獨覺菩提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獨覺菩提清凈,獨覺菩提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獨覺菩提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有為清凈故無為清凈,無為清凈故有為清凈。何以故?若有為清凈,若無為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過去清凈故未來、現在清凈,未來、現在清凈故過去清凈。何以故?若過去清凈,若未來、現在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有為清凈故無為清凈,無為清凈故有為清凈。何以故?若有為清凈,若無為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過去清凈故未來、現在清凈,未來、現在清凈故過去清凈。何以故?若過去清凈,若未來、現在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未來清凈故過去、現在清凈,過去、現在清凈故未來清凈。何以故?若未來清凈,若過去、現在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現在清凈故過去、未來清凈,過去、未來清凈故現在清凈。何以故?若現在清凈,若過去、未來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雖然法界本自清凈,但是眾生被無明遮蔽而不知。
雖然「煩惱即菩提」,但是你不認識煩惱的本性,煩惱對你來說仍然是煩惱。 把對境和有境分開,並不矛盾。就因為你提這個問題 反證 你現在不是本來的樣子 自然沒有本子清凈 從而便是無明當然 我這句解釋也說明 我並非本自之清凈,我也是無明。
「每一個真理的反面也同樣是真實的!……可以用思想去想或用言語去說的一切都是片面的。一切都是片面的,一切都不完整,一切都缺少完備、圓滿和統一。」——赫爾曼.黑塞《悉達多》
推薦閱讀:
※准提咒的手印無傳承是否可以結?
※請問在佛教里,什麼叫智慧?什麼叫慈悲?
※如何在修幻的基礎上體悟空性?
※知乎的網傳佛教們如何是看待自己的?
※想學習正統佛教,不知道從哪裡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