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史大綱中 「幽王見殺與平王東遷」的疑問?
錢穆先生在這一小節中說,「犬戎居地亦在周之東南,或偏近西南,而非西北。」
然後對照中國史稿地圖集發現犬戎標註在西北,產生了疑惑,所以上網搜了一下,發現有些說法衝突的地方:先生的證據中說到1、申城故址在河南;2、如犬戎在西北則申侯無法越周而附犬戎。網上查到的是,平王投奔的是西申,在陝西、山西間,河南的是南申,是否跟上述證據產生衝突?犬戎應該是在西北還是東南呢?而且後文先生一直用的「平王東遷」一詞,說明知道平王投奔的是西申,那那些證據不是前後矛盾了嗎
平王東遷是一個跨度較長的結果,平王的在位時間也比較長。作為通史的《史記》只強調平王最終在洛邑落腳的史實,但對於中間發生的曲折則敘述不夠,後世闡述這段歷史多少受《史記》的習慣影響,簡述為「平王東遷」,至於期間到底發生了哪些複雜的變動,有些環節還是缺乏比較可信的資料進行描述的。
錢穆先生是分析文獻的大家,按照一些人的說法,他是經學大師,而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史學家。
仔細閱讀錢穆的這一段論述就會發現,錢穆論證犬戎在周人南方的理由就是申國在南方,而且申國和犬戎以及繒相接,既然申國和繒在宗周的南方,那麼犬戎肯定也是在宗周南方。這是典型的史料文獻有限的情況下的一種腦補,而且是一種近乎書生意氣的腦補。在考古和文獻研究還沒有有效連接的時代,只憑文獻的學者出錯很正常。犬戎首先是一個游牧民族,人家出現在宗周南方很正常。但犬戎真正意義上活動的範圍在哪裡呢?
大抵還是宗周西北,平王東遷後,抗擊犬戎的重任完全給了秦人,在此前秦人與犬戎作戰,首領秦仲還命喪犬戎之手。秦庄公借周宣王精兵七千,才奪取了地盤犬丘。而犬丘在哪裡呢?在甘肅。而能代表犬戎的各類考古遺存,一般都在什麼地方呢?犬戎大抵是屬於寺窪文化和劉家文化的,但這兩個蠻族文化高頻見於陝西北部和甘肅,而不是宗周的南方。
游牧民族流竄到中原核心,在那個年代太正常不過了,但不能說游牧民族就位於中原核心。而至於申國,還有另外的問題。申國是姜姓,姜姓是西戎,是周人反商時的盟友,所以有的陰謀論者喜歡說所謂犬戎就是申國云云。但申國雖然出身西戎,可不一定就是西戎。不說周朝的齊國等姜姓大國了。商朝及商朝之前,呂國(姜子牙即其後裔)、紀國、州國等等都是姜姓。這些姜姓在商朝之前就不屬於西戎了,妥妥的華夏前身,到了周朝,假如申國也被算進西戎,在商朝遠比這些姜姓國更疏遠中原的周朝自己也宣布自己是西戎算了。關於幽王事件的參與者,《國語.鄭語》介紹的比較詳細:」當成周者,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隨、唐「,這裡的申國很明顯,是指位於南陽地區的南申。根據最新的史料,幽王事件中南申西申都參加了進來,因為平王逃到了西申,所以幽王進攻的是西申,西申在宗周的西邊附近。而參與聯軍進攻幽王的則是上面提到的南申。南申是姜姓國,西周時期位於南陽附近。而西周時期的繒是姒姓國,位於嵩山以南的負夏地區。從《史記》的記載也可以驗證一二:」潁川,南陽,夏人之居。「西周時期的嵩山以南地區,還是夏民部落聚居之所。至於犬戎,進攻的出發地並非宗周西北,而是宗周以東的河南平原。《穆天子傳》提到過穆王伐犬戎一事,當時的犬戎在大同盆地附近。《穆天子傳》:「
癸未,雨雪,天子獵於鈃山之西阿,於是得絕鈃山之隊,北循虖沱之陽。乙酉,天子北升於□。天子北征於犬戎。」犬戎在雁門以北的大同附近。而歷王之後,天下大亂。犬戎在幽王時期很可能越過黃河,已經到達了嵩山附近地區。在此地會以申,繒的聯兵,向西進軍。這可以避開西周在西北的防線,並且從後方進攻正在圍攻西申的幽王,而幽王由於腹背受敵,導致兵敗被殺了。
最後,犬戎應該來自申,繒的發源地。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他們有著通婚的關係,也是遠距離貿易的夥伴,而貿易的交接點就是嵩山附近的負夏地區,西周時繒的所在區域。.
王國維曰:
「古來新學問起,大都由於新發現。」
某新學問教授曰:
《清華簡》..研究有成果,.該成果依據最新刊布的簡牘資料,.在長期眾說紛紜的學術論爭
中,返本探源,突破人云亦云的舊說,明確了平王所奔走的.「申」乃西申,從而澄清並解決
了多年懸而未決的史學難題。除此外,該成果還釐清了西申、南申、申戎之間錯綜複雜的
分合關係,清晰勾勒出申人族群的遷徙、立國及發展歷程,對深入認識商周封國及封建制
度亦極有裨益。
................................................................................................................ 文物的真偽
最重要的是文物上的文字,兩千多年前的青銅器,即使是仿品它也是真品,只要不銘
文。但簡書則不一樣了,二千多年前的無字簡,再真也無意義,若後人做上文字,那
就是寶貝了,成千上萬的論文足以造就許多碩士、博士、甚至大師…。
.........................................................................................................................................
1).《詩.小雅.綿蠻》:"綿蠻黃鳥,止於丘阿。"毛傳:"綿蠻,小鳥貌。"
朱熹集傳:"綿蠻,鳥聲。"
2).王國維《觀堂集林.爾雅草木蟲魚鳥獸名釋例下》:"蟲之小者曰蠛蒙,
鳥之小者亦曰綿蠻,殆皆微字之音轉。"
3)《文選.何晏&<景福殿賦&>》:"綿蠻黮?。"
4)李善注:"《韓詩》曰:"綿蠻黃鳥",薛君曰:"綿蠻,文貌。""
5).歷來詩文中多用小鳥﹑鳥聲二說。指小鳥或鳥鳴聲。
【注】以上詮釋,皆誤。綿蠻是東九夷、北八狄、西七戎、南六蠻之一,古國名。
...........................................................................................................................................
對「綿蠻」的誤解,是漢武五經博士輯經時,無考古學支撐而導致的
井陘是建立在中國歷史上商王朝的先商民曼族的族源地,是商文化起源的祖地之一,井陘歷史上形成的綿曼河,戰國時建的井陘最早的古城曼葭城,漢代建的綿曼國、綿曼縣等蓋因曼族的長期居住而得名。
............................................................................................................................................
207.《宜臼太子與家伯少傅簡書》歷史/文化
『引言』 此簡書經幽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綿蠻》之樂歌,
取自首章首句「綿蠻黃鳥」之首辭。其歌詞參考譯文曰:
綿蠻黃鳥 歇息丘窩 道如雲遠 我勞如何
不飲不食 謹記教誨 命令後車 緊隨跟載
綿蠻黃鳥 歇息丘隅 豈敢慢行 惟恐不驅
不飲不食 謹記教誨 命令後車 緊隨跟載
綿蠻黃鳥 歇息丘側 豈敢慢行 惟恐不及
不飲不食 謹記教誨 命令後車 緊隨跟載
【注】 .綿蠻,夏商故國綿蔓國,南方八蠻之一,周人史稱「綿蠻」。宜臼太子攜母后逃亡申
國,逃至綿蔓國故地,見至申國不遠了,方才寫此信託與去鎬京的路人帶與王室內宰兼少
傅家伯,好讓擔心他的少傅放心。
所謂「飲之食之」,不是喝酒吃飯,而是飲山泉、吃乾糧。燒火做飯白天有煙、夜晚有光,易
暴露目標。所謂.「黃鳥」,是周代后妃的代名詞,古今文人不知而徒勞爭訟.「黃鳥不集於丘阿」、
「不集於丘隅」、「不集於丘側」,.缺乏常識。但凡有過駕車逃亡經歷的人,一看就明白逃亡者
利用地形弧度規避追兵視線。並且,逃亡者可利用地形弧度先敵發現。
此簡書作於幽王五年三月,逃到申國時已到四月,申伯作《四月》。
............................................................................................................................................
208.《申侯與婿幽王簡書》歷史/文化
『引言』 此簡書經幽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四月》之樂歌,
取自首章首句「四月維夏」之首句首詞。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四月立夏 六月酷暑 先祖非人 何忍不語
秋風凄凄 百花凋飛 逃亂離棄 母子何歸
冬風冽冽 寒風勁發 眾臣皆好 我獨受害
山生嘉卉 赤栗青梅 廢為殘賊 莫知其由
人觀泉水 時清時濁 我今遭禍 傷心難過
滔滔江漢 南國綱紀 盡瘁為仕 惟我之有
非鶉非鳶 竄飛南天 非鱣非鮪 潛逃南淵
山生蕨薇 窪長杞桋 我今作歌 惟以告哀
【注】.《朱熹·詩集傳》曰:「此亦遭亂自傷之詩」,可惜一代鴻儒,至死也不解其旨!
申侯見到逃亡來申的母子倆,心生悲憤,給女婿周幽王寫下此篇簡書。幽王室「申後
之難」涉及其家人十一封書信,清晰的記錄了那段真實的歷史。後人從而可以得知西
周滅亡的導火線,並非褒姒點燃,而是申後之醋之責。.一個女人讓娘家介入婚姻糾
紛本與歷史無干,但作為王后卻是令家國之不幸啊!《三閭大夫與弟子宋玉簡書·天
問》載曰:「周幽誰誅,焉得夫褒姒?」問得好啊!
1986年,在對唐河蒼台謝家莊1.25平方公里的古城遺址考察中,"古謝邑考察組"發現
了西周青銅器18件,貴族玉龍5件,同時還發掘一石碑上刻雙龍環抱."式是南邦".四個
字。有可能申國初遷都唐河蒼台謝家莊,後又遷都宛城金華鄉謝營,後再遷都獨山下。
《竹書紀年》里明確記載:「.宣王七年(前821年),王賜申伯命。」.而王命申伯什麼
呢?周宣王太師兮甲父在他寫給申伯的一封信中說「王命申伯,式是南邦」。
所謂「先祖非人」,神矣,周人敬祖為神也。
不言而喻,此簡書作於幽王五年冬月。
............................................................................................................................................
平王投奔的是西申,在陝西、山西間,河南的是南申,是否跟上述證據產生衝突?
犬戎應該是在西北還是東南呢?
...........................................二申、三虢,都是漢人胡亂整出來的,申、虢皆一。
宣王中興,把元舅申伯的地盤從西擴大至南國楚蠻之鄰,意在扼制南方威脅。因此,
命召伯虎率領周六師築新都謝城,《鴻雁》、《江漢》、《黍苗》、《崧高》是歷
史當事人的真實記錄。從宣王七年,到西周之末,申伯.「式是南邦」,確實達到了屏
藩南蠻的戰略效果。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平王東遷」是指把平王把首都從鎬京遷到了東邊的洛陽,跟他之前奔西申是兩回事,這兩件事之間都隔著好多好多年呢,不是《史記》里寫的那樣,所有的事發生在一年之內。
簡單地說,先是周幽王廢掉申後及太子宜臼(日後的平王),立褒姒為後、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宜臼在宮裡待不下去了,於是投奔了她媽媽的原籍西申,並且在那稱王了!幽王大怒派兵征討,引起一通亂戰,打來打去結果自己丟了性命。
平王之前被廢了太子之位,固然是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後來又稱王又乾死老爹總是不對的,所以王室的大臣們絕不可能擁立他回來即位,於是立了另一位王室子孫登基,這就是攜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周王朝是有兩個王的,天下諸侯也分成兩派,各為其主,直到平王在強力諸侯的支援下滅掉了攜王「偽政權」,才成為天下共主,這時他才有功夫琢磨要不要東遷。
平王崛起這段黑歷史,黑點太多,還是「以邪勝正」,所以他當權以後,這段經歷正史是沒怎麼寫的。《史記》寫了一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一些現代學者比較懷疑它的真實性,而且《史記》的記載與《竹書紀年》的記載就差異很大,結合清華簡《系年》來看細節還可以修正……
由於史料的分歧,現代學者寫的先秦史對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介紹也都不太一致,也各有各的合理性分析,不如都讀一讀,再提出自己的見解。我個人的看法是,《紀年》和《系年》的記錄比較接近於真相。
《國史大綱》寫作的時代和今天能夠利用的資料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錢先生的很多結論看來就如今人讀《史記》,未必就是一定對的。平王東遷指從宗周故地遷到成周洛邑,非指的平王在西申往東遷也
推薦閱讀:
※「周公奔楚」一事確有其事么?
※西周「共和」究竟是怎麼回事?
※有沒有好的介紹先秦時期的書推薦?
※如何評價周厲王,真是暴君,還是一個希望加強王權,限制貴族利益變法的失敗者?
※彭陽發現大型西周諸侯王墓葬群,有怎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