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要比建築學發展前景好一點嗎?

本人大一下個學期馬上就要細分專業了,不知道自己以後學建築還是城市規劃還是園林。可能自己更喜歡規劃一點吧。(並不太喜歡設計這方面的東西),但是不知道規劃累還是建築累,希望大神指點迷津,說一下哪個專業以後出來好就業發展前景好一點,順便一說我是個女生還要考慮專業的性別歧視呢。…希望能做一個參考


(本科建築,研究生城市規劃。)

(主要是科普城市規劃專業,答得不太對題並不太講人生選擇)

不得不說,我們這些搞城市規劃的人,天生就具有背鍋俠的屬性。

「北京交通那麼堵,都是你們搞規劃的沒有規劃好」

「中國的城市看起來都一個樣,你們搞城市規劃的是怎麼想的」

「一下雨就內澇,是不是當初你們規劃搞得有問題」

「能規劃指導一個城市的發展建設,搞規劃的那群人必然是精英。」

「中國搞城市規劃的人水平太差」

……

我們在不爽城市的某個方面的時候,好像誰都能吐糟兩句城市規劃搞的不好,然後就順理成章地開始吐糟「搞城市規劃的人」水平太差。

奇怪,這群「搞城市規劃的人」,到底是些什麼人呢?

他們到底是誰,有幾個,平時都藏在哪裡?

我首先想到了城市規划行業,又想到城市規劃學科,再想到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最後,似乎又不僅於此……

1

行業里的規劃人

第一種「搞城市規劃的人」,是那些做規劃方案、畫規劃圖的城市規劃師。

每次別人問我,搞城市規劃和搞建築的區別在哪?我就會說:你們看過那些什麼城市新區的渲染圖、宣傳片、各種大模型吧,那些就是規劃師搞的。建築師設計一棟兩棟房子,規劃師設計一片城區。

在小規模上規劃和建築的區別不明顯,但是在大規模上城市規劃和建築界限分明,比如研究一座城市、一片新區的定位與發展策略,其實質又更接近於諮詢服務業。現在也有許多諮詢公司接城市發展諮詢的項目。但是城市規划行業要多做一步——把目標和策略落實到土地空間上,形成具體的藍圖。

在過去一二十年的高速城市化中,城市規划行業與基建、建築、房地產行業一樣處於黃金時期,享受了增長紅利。政府得先把規劃覆蓋上才能賣地,於是各類新區規劃一個接一個,開發商委託的建設類規劃更是蓬勃增長。

城市規划行業的從業者——城市規劃師,十年前與現在的程序員多少有些相似,是熱門行業里稀缺的高技術工種。在那野蠻增長的日子裡,城市規劃院的燈火經常是徹夜不息的,剛畢業的幾個小夥子「臨危受命」,在兩三個月里完成一大片城區的規劃是常有的事。人少活多,讓城市規劃師很少有機會去反思,更不用說創新,畢竟反思和創新都是需要大量時間的投入的。最近房地產市場轉冷,城市規劃市場也冷了下來,更多的反思才隨之出現。

而且,畢竟城市規劃師是提供技術服務的乙方,真正出錢建設的甲方——開發商、政府——對建什麼、怎麼建擁有真正的決定權。城市規劃師們雖然被教育得充滿了社會責任感,但是在市場經濟下,身為乙方「收錢辦事」的本質,讓他們往往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影響城市發展。

這就是第一種「搞城市規劃的人」,行業中的城市規劃師。

2

學科里的規劃人

超過6000人參加的中國城市規劃年會

第二種「搞城市規劃的人」,是城市規劃這個學科學術界里的人們。

城市規劃學科是極其廣博的,它更多的是一種問題導向的學科,而不太像數理化一樣有自己的整套方法論。

城市本來就是人類生活的大集合,自然涉及到的學科也是方方面面,在學術界里的人們也豐富多彩。在歐美,城市規劃幾乎不設本科,接納地理、社會學、建築、土木、經濟等各種專業的人來學城市規劃。幾個同是搞城市規劃研究的人坐一起:也許A同學研究市政管網,開口就是各種管道口徑技術指標;而B同學研究全國城鎮體系,滿嘴都是宏觀政策治國方略;這時候C同學走過來,談了談大數據與智慧城市……簡直無法在一起愉快玩耍。

這樣一種寬泛的、包容性強的學科,好處在於能迅速聚集大量的參與者。比如城市規劃學會主辦的年會,有超過六千人參加,論文數也有兩三千篇,是全國各學科數一數二的大會。每當有一些海綿城市、城鄉統籌等新政策熱點下來,都是響應者眾多,影響力廣泛。

你塗顏色的小愛好,以為哥看不出來 →_→

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學科過於寬泛則缺乏共識,缺乏共識則無法討論和質疑,無法討論和質疑則難以進步。學者們各自為戰、自說自話,很容易產生一些自娛自樂的小研究,反正各做各的,別人既不關心,也很難質疑。

缺乏共識,使得城市規劃學科許多基礎性的問題已經停滯多年:都認為要培養學生的協調溝通能力,卻仍舊和幾十年前一樣是以匠氣的快題設計作為主要考察方式。都認為更密的路網能營造開放街區促進城市交往,卻仍舊用著是幾十年前編的——主幹路間隔500米的技術標準。

4-6小時完成的快題設計,直到現在都是中國城市規劃學生的基本功 資料來源:繪世界網

「不再搞『封閉小區』」,這是一個典型的搞城市規劃的人自說自話的例子。

「封閉小區」,字面上可以有兩重含義:(A) 被圍牆圍起來的小區; (B) 過大而影響到了城市道路聯通的小區。

從政策原文里「封閉小區」是放在「優化街區路網結構」一節可以看出,含義(B)才是其真正的意圖。是「封閉」還是「開放」,其實只與是否影響了城市道路系統有關。只要把街塊設置得很小,它就是一個「開放小區」了,哪怕每個小街塊仍然用圍牆圍起來也是。

寫下「封閉小區」這個詞的人,一定和我一樣是「搞城市規劃的」。正因為規劃學術界的一些人常用「封閉小區」形容含義(B)的情況,自說自話慣了,才會忘了學術圈外大多數人的理解是(A)含義。結果把只涉及到小部分單位的的問題擴大到了幾乎全部小區,引起軒然大波。

類似的模糊的詞語,城市規劃學術研究里還有不少,還需要我們一一辨明。

按照含義(B),這就是一個適宜的「開放小區」——宜賓市的「萊茵河畔」。組團之間的道路和景觀向外開放,組團內部依然是封閉的。既實現社區公共資源與城市共享,又保證了業主一定的私密空間。 資料來源:新華日報

在這樣一種寬泛而保守的學科環境下,培養出的城市規劃人也有了與之相似的性格:表面上泛泛而談什麼都懂,骨子裡循規蹈矩非常傳統。

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科,因為學城市規劃的人知識廣博見解開闊。他們懂一些交通、懂一些環境、懂一些產業、懂一些土地管理、懂一些宏觀政策、懂一些建築、懂一些社區和住房……他們擅長圖解、表達和總結,而且通常極富有社會責任感與人文關懷。

但是另一方面,因為學城市規劃的人往往在方法論上沒有其他學科紮實,總結完趨勢講到該怎麼辦,就習慣性地大而化之,或者因循慣例。他們一直緊緊跟隨時事熱點,但是又不是變革的引領者,而是漸進的折衷派。對待如火如荼的中國城市建設,他們既積极參与,又在某種意義上小心翼翼。

這就是第二種「搞城市規劃的人」,學習和研究城市規劃的人。

3

政府里的規劃人

第三種「搞城市規劃的人」,是政府城市規劃管理部門裡的人們。

城市規劃同時也是一個政府職能,有它的主管部門——城市規劃局。它的主要職能有兩個,一個是管規劃文件的編製,另一個是用編製好的規劃來管建設項目。

城市規劃部門就是切蛋糕的? 是,也不是。

在編製重大的城市規劃文件的時候,規劃局更像一個辦事的,實際上的主導者是地方政府的決策層,並且方方面面都會參與其中,甚至可以說,是某種集體意識在通過代議機制進行著城市規劃的決策。比如,一座城市的雄心,很難說到底是市長的雄心,還是千千萬萬市民的雄心。

最新的上海市城市目標和願景 資料來源:上海城市總體規劃(2015-2040)

我們國家進行建設項目管理的方法,是把土地像蛋糕一樣切成一塊一塊,再按照每塊土地賦予的功能、密度、高度等進行出讓。在這個過程里要通過各類建設許可證的驗發,來確認土地利用符合城市規劃及其他規定。

但是嚴格來說,「切蛋糕」,也就是進行利益分配,是在規劃編製賦予各片土地規劃指標的過程中就決定了的,規劃部門只是拿著圖紙成果來進行管理的行政部門,也就是切好蛋糕以後「端盤子」的。

控規將土地切成一塊塊,並賦予功能與指標,這是規劃管理的依據 資料來源:某市控制性詳細規劃

政府部門講究的是責任和權力。所以城市規劃部門裡的「搞規劃的人」,比起行業圈和學術圈的人要謹慎許多,他們眼中城市規劃能管的範圍也要狹小許多。他們強調自己有限的行政職能,而謹慎地處理涉及其他政府部門的責權,比如交通局、建設局、國土局、環保局等等。

這就是第三種「搞城市規劃的人」,從事城市規劃管理的人。

4

好,我們知道有三種人了,然後呢?

首先,搞城市規劃的人多種多樣,我們要知道誰是誰

城市規劃專業的一個特殊性質,就是管理部門、行業界、學術界三者距離非常近:規劃設計院的工作人員常常來往於規劃局,一不小心就借調去工作了;大學老師時常會帶學生做實際的市場項目;規劃局官員也時不時在專業期刊上發表學術文章。

正因如此,連行業內的人都經常忘記了「搞城市規劃的人」可能指代的多重身份,誰是誰傻傻分不清楚。

這幾個不同群體在一些問題上還是區別挺大的。比如,要討論交通擁堵問題,很難一味責怪政府規劃部門,因為它不過是涉及交通的眾多平行部門中的一個,要他們對共同工作的成果做出評論未免艱難。而去和專業界和學術界的規劃人討論,則能得到比較豐富的回答。反之,要了解具體建設項目的申報問題,專業界和學術界的規劃人則說不清規章制度中的彎彎繞繞,或許只有當地政府部門中的規劃人才能說的明白。

日劇 《Legal High(勝者即是正義)》里的古美門律師,傳遞的就是追求程序正義的法律觀

其次,我想說的是一種觀念:城市規劃從來不是一種人做的一種事,而是一個開闊的、包含各種不同角色的人的參與平台。

古典的城市規劃觀,認為城市建設由領導者賦權專業精英全權處理,就像隋文帝讓宇文愷設計長安城,拿破崙任命奧斯曼來改造巴黎。

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分工,城市規劃從業者開始為不同的利益群體服務,不再是同心協力的一撥人了:去年一起畢業的同學,可能一個在開發商一個在規劃局,一個想調高設計方案里的建築高度,另一個想死死控制住……沙場相見,各為其主,兄弟別怪我。

這樣的分化或許不可愛,但卻是現代社會的必然。

「搞法律的人」至少就有三種:負責裁決的法官、負責公訴的檢查官、負責辯護的律師。在現代的法學觀念里,法不一定代表正義本身,而是一種所有人都認同的過程。不管是被害人還是嫌疑人、是政府還是公民,都同意在法的過程里追求自己的權利。我們最多能說某案件中里起訴方或者辯護方佔優,但不太說法律整個壞了。

既然我們心中不再裝著同樣的美好藍圖,那麼只好退一步,用辯論和爭執代替單方面決策,讓最終成果盡量體現我們的共識。

深圳上步村城市更新項目的規劃諮詢 資料來源:深規院

第三,城市規劃,我們每個人或許都要慢慢懂得

「搞城市規劃」的人到底太少了,還是太多了?

如果要說以此為業的人,規劃師、學者、官員等等,林林總總的城市規劃從業者已是不少。

如果要說懂得和了解城市規劃的人,或者說普通公民對城市規劃的了解程度,實在太不夠了。

我們國家的人有種思維慣性,喜歡在一個事物後面,找到一隻幕後的黑手,再把情感都傾注在幕後黑手身上。這種慣性的背後是對事實的不了解和不想了解。「搞城市規劃的人」這樣一種模糊不清的集合體,就成了在不了解之下捏造出來的背鍋俠。

其實城市的建造,有我們很多人的力量,早已不是由幾個「搞城市規劃的人」自個兒完成的了。隨著人們紛紛購買和準備購買房產,我們的財富越來越固化到了土地和空間中,那麼,城市規劃所涉及的空間和土地的利益分配,當然與我們息息相關。

比如我的一個土豪朋友,家裡擁有一片工業土地,正想著什麼時候改造升級一下,卻發現自己的地已在多年前已經被規劃成了教育用地,無法進一步改造了,而自家從規劃公示期到現在都一無所覺,悄無聲息地吃了大虧。而也有朋友,敏銳地將房子買在未來規劃的地鐵站附近,享受了更多的增值。了解與不了解城市規劃,可能直接帶來或驅走財富。

在發達國家,城市規劃還被用來處理更加涉及個人權益的種族隔離、社區營造等問題……當下的中國城市規劃還沒走到這一步,但是隨著城市更新等新問題出現,已經有為社區業主謀求權利、為開發商提供諮詢服務等新類型的規劃人出現,他們已經準備好,為城市中的各種群體代言。

單一的幕後黑手其實不存在,存在的是在共同的平台上活躍著的、扮演不同角色的「搞城市規劃的人們」。

而我們每個人,都在多多少少地搞著城市規劃。

---------------

圖片來源:《天涯明月刀》、百度09西遊記吧,七手繪,繪世界快題

*此文獻給,培養了我的和我深愛的城市規劃專業,愛之深,責之切,未免有言辭直接之處,請見諒。

城市周看 為思維尋找盲點,為城市尋求共識

微信訂閱:cityzhoukan


關於專業選擇,所選專業未來前景以及結合自身情況的就業城市區位這些討論的確很重要。但寄希望這樣的討論能輸出「A比B好(壞)」的結果是不太現實的。我相信你本人絕對比你自己介紹的這幾行文字複雜,那麼又如何保證基於這幾句介紹的判斷會真正符合你的需求呢?相反,我倒是挺在意你括弧里的那句話:並不太喜歡設計這方面的東西。在我看來城市規劃這門學科的全稱應該是城市規劃設計——即是說,在建築學科下的這些專業分支都是設計向的——在知道不換學系的情況下你擺脫不了設計這檔子事之後,你有沒有一點驚慌?

我想應該不至於。也許,你此刻說的不太喜歡只是因為自己還不太熟悉眼前的這個東西。那麼,圍繞你那城市規劃比對建築學的話題,我們繼續討論一下,不敢說對你會有什麼助益,但至少幫你了解這門學科一點點。

業內有句吐槽說的是「規劃規劃,牆上掛掛」。經濟迅猛發展,招商引資,大興土木。城市迫切地需要增容升級。如此催生的方案在順應上層的並不清晰的目標時不是讓城市面目全非就是乾脆被當成項目啟動前象徵性的文件備檔,談不上戰略性引導城市發展。相較於建築,城市規劃常有的驚人紅線範圍帶來了太多不確定性,這樣,遠景可能是錯的,理論可能是假的,範例可能是不接地氣的。這樣的規劃方案,的確讓它掛在牆上就好。

這曾經是建築學出身的我在不夠了解城市規劃時的偏見。

這些年,隨著累積,開始形成設計上整體性考慮的思考,明白很多問題需要在建築紅線外解決。但是就如同學科劃分一樣,還是習慣二元論式地看待設計師和規劃師,認為在設計思維上前者有著先天的優越性。

這時候,遇到一位規劃師,在回國找工作的期間在她的公司打工。起初我認為自己的角色定位大概是對口項目深化時建築單體和生態的設計。但是真正接觸了她的公司,才發現自己又學到了不少東西,實在幸運。

在公司十五周年的年會上,沒有員工表演,但有整整一天的名家文化沙龍;沒有抽獎環節,但有專屬設計的絲質紀念圍巾。吳文媛老師作為公司首席發言說中小公司存活時間往往不到三年,自己與同伴堅持著走過這麼多年頭,常沾沾自喜。但和朋友說起卻是被敲了一記警鐘:市場艱險,小公司生存下來的確不易,但是一個公司運營時間超過十年如果死了,那就不能怪再責怪外因,而一定是這個公司喪失了隨市場變化的能力。

那一刻,吳老師是在告訴大家一個公司能繼續生存和進步的方法。

相較於公司網站上展示的之前涉及的各種項目,公司在近幾年的設計中一直在有意識地嘗試一件事:如何將公眾參與納入到規劃設計中來。

公眾參與並不時髦;又或者,它很「時髦」地隨處可見。說不時髦是因為現代西方城市規劃理論及法規的成形過程中本來就涵蓋了諮詢公眾的比重,早在二戰結束後的數十年間,西方也經歷過精英思想主導的「掃蕩式」的理想化城市的建設,並激起廣泛的公眾抗議由此才有了學術反思。所以,當外來的城市規劃理論沒有辦法在我國落地,規劃師的想法過於自圓其說時,公眾參與是一直存在但是常被忽視的必要途徑。

說它時髦是因為我國當下就有很多項目將其作為熱點在項目推進初期提到。只是很多時候,所謂的公眾參與是設計方以預想方案引導公眾,將「公示」喬裝成「參與」;或者給予參與人群上不同的權級,致使結果偏向嚴重;又或者民眾參與只作為前期的附屬活動,吸引眼球但不影響最後設計;還有荒謬的,不考究研究方式卻有顆為民請命的心,對公眾的意見照單全收。

(深圳茅洲河調研中的笑話)

拋開這些做法的用意不談,本質上,如此的公眾參與是早在方法論的環節就出了問題。既沒想清楚公眾該如何參與,也不知道參與如何成為設計依據。以謝里.安斯坦(Sherry Arnstein) 1969年在美國規劃師協會雜誌上發表了著名的論文《市民參與的階梯》(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為例,好的公眾參與必須以可操作的技術和可評估的體系來支撐,他將公眾參與分為八個階梯,從低到高分別為:

(謝里.安斯坦的《市民參與的階梯》)

由此可見,不是參與的參與和象徵性的參與常被我們誤認為公眾參與的真身。而吳老師的事務所APECLAND想討論的實權性質的參與。

這樣的行動也帶來規劃設計上的不同。舉兩個例子:

案例1:

A城借國道便利發展出自己的製造業,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塑料製品市場,全國最大鋼鐵批發市場和全球最大傢具販賣市場。但是國道巨型的物流貨運進入A城後衝擊原有的路網,與此同時,本地居民坐擁製造業的豐富卻在沒有層級的本地交通中出行困難。製造業老闆們督促當地政府來實現城市升級。政府也因此提出將製造業向城區南側集中置換出北部中心城區的設想。最初負責規劃案的公司的做法從圖面上看清晰高效:城市南部設物流轉移中心,製造業片區按鋼鐵,高科,塑料製品,傢具分劃,穿行所有區域的是快速的網格式交通。然而,這樣的方案即沒有考慮本地河道的脈絡以及自然環境,也沒有解決道路層級不清晰的問題。加之拆遷上的諸多麻煩,實在算不上成功的設計。

在這樣的情況下,APECLAND接手,面對一個極為混亂的局面:本地製造企業希冀拿到大量土地擴展業務,原住民為拆遷費用和置換土地四處扯皮,本地政府夾在其間痛不欲生。一時間,大家的嘴臉被定性為商人是貪婪的,村民是狡詐的,政府是無能的。在互相指責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下,集合三方面人群的合作設計成為一種解決困局的途徑,基本思路是這樣的:

1. 公眾參與的啟動,找到共同關注的問題

第一步的核心是問卷調查,通過大量的調研和對利益相關人(包括政府部門、居民、工人、業主和僱主等)的訪談29個議題被總結出來,被分成若干組合利用「最大化差異度量法」(Maximum Difference Scaling, MaxDiff)來引導測試者對議題進行一系列清晰明確的取捨,從而靠近測試者真正的需求。

2.形成共同認可的願景並將願景分解成目標清晰的發展策略

第二步的活動以工作坊小組討論的形式出現,有意願參加活動的受訪者以不同背景打散形成討論組。外來打工仔,包租婆,小老闆,教師,官員等等人物在一起各抒己見。因為是對問卷調查中表現出來的共同關注問題的延續討論,所以這樣一個混雜的討論群體依然能夠達到共識。這也是基於關注問題對願景的確定。在收集到這樣的結果後,設計行為才被啟動。

3.形成多個可比較的解決策略並描述每種策略的關鍵原則

在第三步里設計師角色的出現更多的是將利益相關人共同願景圖紙化,針對一些關注力度和實現方法有選擇性的點,APECLAND團隊提供的是三個各有側重又保有共同關注的設計方案,然後交給公眾以29個議題實現情況評分揀選。評判標準又回到初期問卷中歸納出來的,要求公眾評委對三個方案進行逐條記分,最後完成統計,確定最佳方案並作相應深化調整。最後的方案弱化了拆遷壓力,建立了新的製造業園區,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也保留了重要的水道和周邊景觀。

4.將目標分解成階段任務並構建公眾監督機制

這樣的方案在成型過程中逐漸累積著公眾的認同,並做到了有理有據。各個利益相關集團都有照應所以相應的也形成了實現資源分配的可行措施。因為良好的共識和認同,複雜的目標贏得了足夠的信用讓公眾相信一個分階段的發展方式可以實現自己認可的願景。而因為階段對應條理清晰,執行方對於公眾監督也不會太過排斥,項目由此進入良性循環。

吳老師後來承認,在一開始面對這個項目,怪誕的城市結構,魔幻的第三產業,的確有點摸不著頭腦,但是設計師也在公眾參與中逐步學習。找到這種典型地方製造業城市的城市規劃設計策略的同時也修正著有關公眾參與的方法論。

(這個項目也獲得世界健康城市聯盟會議空間設計方面的獎項)

案例2:

B大學已建成校園的一個公眾參與項目,這個在海邊漸漸成形的大學擁有一條壯觀的中軸線以及大本鐘式的塔樓和中西合璧的建築群,彷彿在在孕育一個象牙塔的夢。然而,在原有村落中用高牆圍出自己地界的學校卻發生著很多鄉土的事情。

縱然學校高牆內外還有高差,每天中午和傍晚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大學生在圍欄里招呼早已等待在附近的村名,而村名會用帶有掛鉤的竹竿向「園內」的學生遞送盒飯,收找零錢。這樣的竹竿甚至不用拿走,每家小飯店的老闆都會將自己專屬的工具留靠在高牆上,而這一切,不遠處的學校保安都不會有任何抱怨,因為他們早就得到了自己的盒飯和飯後的香煙。就在這個牆邊,村名,學生和校方代表就自然的形成一個有關膳食的自治機制。

當然,除了自發的和諧還有現實主義的反諷,在學校還在動工的宿舍樓工地邊,都會有一位老人風雨無阻地每天來到這裡。他並不關心工期進度,在他看來,作為讓村子祠堂斷送在自己手上的一村之長,能夠做的就是每天來到這裡對取代者詛咒。上午下午兩次,每次兩個小時,是負罪的他給自己的懲罰,和對這個新學校無盡的怨恨。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何志森老師將這裡發生的事情作為公眾參與的研究案例,APECLAND也參與進來並希望在何老師的研究里探討這樣一個實驗:如果村民給予權利來設計這個學校結果會是怎麼樣的呢?

深諳公眾參與方式方法的何老師為了方便沒有作圖能力的村民可以快速直觀的表達設計採用的是一種特別的mapping:以現有學校規劃為基礎,將校內所有建築和設施做成拼圖讓村名在村子的地圖上任意擺放。

小賣部的C嬸,在圖上認清村子輪廓後,把運動場,體育館一類的設施在圖上擺放在離自己小店很近的位置,「這樣運動的學生就可以來我這買水喝」,「學生一般都是下午搞運動,要是運動場可以這麼靠近村子,可以早上開放給村民多好啊「看上去有些雞賊,但村裡小賣部本來就很精到地選在村民方便到達的地方,同樣適合嵌合在村子地塊內的學校。

D叔猶豫了一會,還是把拼圖放回了規劃原來的位置,他在海邊有幾塊田,學校正好擋在他去田地的路上致使他每天都要多走十來公里。他的想法很簡單,海岸是大家的,為什麼要用一條大圍牆把其他人擋在後面?即便不改變學校布局,給予村民穿行的權利好不好?你們擔心治安?好,宿舍區,教學區可以用單獨的圍牆圍成組團。你們不想和我們鄉下人走在一條路上?好,那組團之間可不可以架設空中廊道?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嘛。

那個夜以繼日詛咒學校的村長是這樣設計的,他讓教學樓散落在村莊里。「我知道,大學不一定要有圍牆,村裡的小孩子從小就能看見大學生在自己村子裡走來走去是多麼難得的事情。學校不用蓋宿舍,我們村民可以建符合要求的公寓樓,還可以承擔物業;學校不用建食堂,你們學生現在本來就是找村子裡的飯館買飯的啊。」

……

這些想法被收集起來,並還原成建築模型和圖紙。村民們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有的天真,有的實際,有的與當代開化的教育理念暗合,有的還頗有些國外事務所手法的端倪。他們大概都沒有設計經驗,但是卻有著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和熟悉,所以他們不會用一條中軸線和一個鐘樓就搞定一個學校和一個村子的命運。2016年,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獲得普利茨克獎,又引發了如去年般非議的聲音。這樣的獲獎真的是在淡化建築學本身而強調人文溫情呢?還是將人存在在建築中的尊嚴也考慮到設計中去了呢?

相對於建築設計,城市尺度的設計就更不該忽視如此種種。吳老師有一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她說:「城市規劃是在實現公共資源的再分配,這是每一個規劃師必須要有的覺悟。」

公眾參與是伴生於規劃學科的重要方法,但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會教授;它是有利於培養公民意識的公共事件,但仍需完善實際操作的方法和細節。APECLAND在多個項目引入公眾參與後也發現這種方法本身並不能帶來更有遠見的方案,這就像《三體》或是《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里表達的,在認識地層沒有變化的前提下集思廣益的設計能做到的是對現有需求判斷和反應的更精確。而能提升這個認識地層的除了設計師的努力外,按吳老師說,還要激發常住居民利益關聯的自組織。這同樣是件挑戰頗大的事情。那麼這樣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像APECLAND這樣的公司為什麼願意去做呢?

(村長和還在蓋的校舍)

那是因為如果你總看到這樣的現實,而這樣的現實來自於行業中建築師和規劃師認可的,慣常的,套路式的方案設計。那麼現在正在發生的行業凋敝就是一件咎由自取且挽回不了的事情。

所以,同學,很抱歉我不能用幾句話回答你的問題,因為無論是建築還是規劃,都等待著關心它的人來解決更大的問題啊。

==============

近段時間會將APECLAND的公眾參與按案例詳細整理出來,如果不煩,會在這提供學習筆記的鏈接,祝好。


我簡要回答一下。

1. 如果你不喜歡做設計,這三個專業里你唯一可以去施展一下拳腳的就是規劃。你的理解沒有錯,規劃確實更加宏觀,也需要邏輯思維,同時你還必須克服自己接受過建築學教育而產生的「作為一個設計師」的身份認知給你的規劃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當然,建築和景觀也有非設計類的工作,譬如研究,但是規劃也有啊...所以結論是,你如果不喜歡做設計也沒有定力和能力去做研究,那麼在建築學院御三系裡就去選擇城市規劃吧。

2.目前的行情來看,就業容易程度大概是: 建築 &>= 規劃 &> 景觀,但是這個是針對老八校的學生而言的(因為我不認識非老八校的同學)。而建築可能比規劃更容易就業的原因大概是,規劃這個市場可能比建築要小一些,但是質量更高。至於薪資水平,據我所知並不如 @August 所言。一般而言是規劃 &>= 建築 &> 景觀。

3. 累這個詞的定義因人而異。如果是指身體的勞累和精神上的摧殘而這相加的話,我覺得建築毫無疑問是最累的。對於女生而言,最理想的應該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是你可以去了解一下三個職業的男女比例,你可能會有一個自己的答案。

4. 最後,關於就業的性別歧視,在這個行業還是挺明顯的。但是還是看你自己的能力如何。根據經驗來看,你如果比競爭者男性在能力上強30%以上,那麼可以忽略性別這個問題。(身邊的例子是我的同門師姐,就純粹能力而言非常的能幹,所以如願成為今年為數不多進入省院的一員。其它同期基本上都是男生)

補充

看到 @銘蔚 說:

在我看來城市規劃這門學科的全稱應該是城市規劃設計——即是說,在建築學科下的這些專業分支都是設計向的 來源:知乎鏈接:城市規劃要比建築學發展前景好一點嗎? - 銘蔚的回答作者:銘蔚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這個理解基本上是錯誤的。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是兩個不同的東西。除非認為所有有計劃而按部就班地進行一項工作可以認為「設計」,否則這兩者的性質是非常不同的,混為一談的往往是只做過「設計向工作」而沒有做過規劃向工作的從業者。

之所以在此提出來,是為了防止一些關心城市問題但是不喜歡做設計的同學就此被嚇跑。城市規劃絕對不是僅僅建築學科下的一個專業分支。如果真的要說學科發端的話,地理學和政治學、經濟學等學科對當下城市規劃的方法有著更大的影響。對於接受過建築學設計教育的城市規劃工作者而言,建築學的背景是術,而非道。我見過太多設計做得非常棒的人卻將規劃做的一塌糊塗。城市規劃從來就不是設計主導的。


我從職業發展角度做比較,先上結論:

一,設計:

1,大院:規劃和建築各有千秋。建築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更大,悲催時更悲催。但是因為營收能力強,所以遇到豐年也比規劃院好些。

2,民企:建築民企做的普遍比規劃好,建築師在民企如果做到合伙人或主管級別,收入高於規劃。規劃受到壟斷,品牌,渠道,資質的制約,民企很弱。

3,外資企業:同上。知名外企都是建築出身。

4,相關設計院:交通,市政等,視行業需求,規劃綜合能力強,略佔優。

二,地產

建築佔優。

三,政府

規劃佔優。

四,教育

高校類,建築留校略微容易點。

科研機構(比如社科院),規劃佔優。

五,相關行業

諮詢,互聯網等。

偏宏觀的,規劃綜合能力強,佔優。

在一些偏設計的領域,建築佔優。

行業和職業路線具體比較:

一,設計

1,大院,

規劃院客戶以政府為主,收入相對穩定。總營收少,利潤高。

建築客戶開發商和政府為主,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大,營收多,利潤低。

對於普通員工和中層員工,規劃收入略高於建築。對於高管級別,建築收入高於規劃。

兩者的職業天花板,都是所長這個級別。很多院的所長再干20年也不會換。有不少院,所長和規劃廳局的人是搓麻將的關係,換來換去,下面永遠沒有機會。而這種現象在規劃院更為普遍,所以規劃院的職業天花板更為剛性。

2,民企,

規劃受資質,渠道,品牌等影響,做民企很困難。大多依託於大院,做獨立核算。

建築民企很多。由於管理扁平化,人才少,科層少,同樣位置上,收入一定比大院高。

但是民企的項目可能不穩定,或者規模小,可能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大。同時也受老闆發展思路的影響。

天花板是老闆合伙人,老闆的水平決定民企水平,決定你的天花板。

由於建築民企很多,也就意味著建築院跳槽出來的選擇比規劃院更多。

3,外資企業,

外資企業本質都是建築院。建築佔優。

職業天花板:都是中方代表/合伙人。通常是分支機構創始人,沒你的份。

4,相關設計院

比如市政院,交通院,大的集團的設計院。

偏宏觀的規劃佔優,偏設計的建築佔優。

一般規劃和建築部門是配合部門,不受重視,影響上升空間。所以想做跨部門主管個高管,很困難。

二,地產

建築可以覆蓋全工種,規劃僅在前期,拿地,跑規劃部門方面佔優。

由於前者更容易出業績,後者大多是老闆決策,你做秘書,那麼建築的發展空間更大。

兩者的職業天花板:都是大區經理到頂。給資本打工,可想而知。

要做高管,一般是資源顯赫者,比如處級領導跳槽過來。和大多人沒關係。

三,政府

規劃在規劃局,發改委佔優,建築的考慮規劃局和建委。

規劃的靠近領導,更容易升遷。

職業天花板:

處級,局級兩大門檻。大部分人,混個副處級待遇退休就算很好了。

四,教育

高校和研究機構(比如社科院)

科研機構,規劃綜合能力強,佔優。

高校:直觀印象是,規劃留校對海外經歷,論文,有更多要求。規劃更難留校。

五,相關行業

諮詢,互聯網等相關行業企業。

相當於轉行。做周邊工作。

偏宏觀的,規劃綜合能力強,佔優。

在一些偏設計的領域,建築佔優。

六,創業。

規劃門檻太高,建築小老闆更多。

更多有關能力和職業發展的信息,可以關注我的專欄和live。

知乎 Live:我的大學生活:從學霸到規劃設計創業者 https://www.zhihu.com/lives/926754500130279424?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

知乎專欄·「賺錢與財務自由」- https://zhuanlan.zhihu.com/c_150038477?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


建築師,我們剛聽完年終彙報,說下聽來的情況。今年3000人編製的同濟院,大動作重組。涉及8個院,合為4個。其中某院做了一件令人很難不非議的事:裁了已婚未孕的女員工若干。當然,已婚未孕是大家總結的,在領導口徑里各有各的不好。

從領導,同行口中,今年上海各大建築設計院裁人很猛,甚至還有一下近一千人的大院,同濟院已經不錯了。

假如樓主女並有些戀家,那我作為建議你走一條可以考公務員路。規劃或許更適合。另外,室內設計更適合創業。

近兩年不少裁人都是對著女性來的,不可否認,這個寒冬里要挑頭抗重任,男人或許更抗造更能拼。但是對女設計師如此狠手,叫人一下明白這社會對女性的殘酷。某院領導曾揚言女人好管聽話,給活兒就干,不要求加工資,他就愛招女的,但是今年重組他仍把一批已婚未育的員工放在了隨時可能被裁的位子上。而面對產值大戶某工作室一把手一位女領導,他又恨不得跪下叫娘,因為那位女領導在國內某設計領域為唯一,也就是極其偏門,業績毫不受影響。

設計這碗飯不好吃,甚至在一些設計大師眼裡,在設計院上班的員工只配做繪圖員。現實殘酷,行業夕陽,年輕女員工們猶如驚弓之鳥,結婚生子都要惴惴不安。樓主假如無意志成為大師,不如考慮設計院之外更穩妥的崗位,好歹可以按時下班,敢生孩子。


國內知名規劃院一線員工表示收入在北京完全不夠用。


我專業城市規劃,現在工作在畫建築施工圖。

個人感覺,這兩個專業都不太適合女生,施工圖可能算是建築類工種中最坐辦公室的吧…稍微去下工地,但沒什麼大強度。

我的同學們,做規劃收入比較高的,無一例外不是出差多應酬多的,相當於是團隊中高層吧,偶爾做個項目負責人。規劃設計費高,但是項目難接,基本被規劃院這種國字型大小背景的設計院承包,而這種設計院比較難進,一般意向不招女生,看你家有沒有關係。設計周期長,改動次數多,設計費怎麼分配我不太清楚,感覺以領導覺得你做了多少事為主。

建築分方案和施工圖,施工圖算錢就很明了了,一般就是按平方算。所以錢多的,都是下得了狠加班的。

風景園林不清楚,不過我讀書的時候這個專業妹子最多。

近些年活不好接,行業不景氣,多數設計院都沒有招人意向。未來幾年也不看好。如果不喜歡,不如趁早轉行。


題主說自己不喜歡設計,老實說,我覺得在眼下的市場環境下,喜歡設計也是件很災難的事。

本人女,目前剛從一家省級設計院辭職,工作兩年不足,專業建築。首先聲明,我只是提供個人經驗,不妄圖代表什麼。

從事這個行業真的是要莫大的毅力和千錘百鍊之精神支撐的。一旦你要從金錢,工作強度,回報效率這些角度來考慮的話,這真的是個無所留戀的行業。 但意義有千千萬萬,設計和生活一樣沒有對錯也沒有止境,卻總有非議。如果自己沒有堅定的信念,是很容易迷失的。

規劃情況不是很了解,但沃覺得,選擇一個專業的原因不是因為它比某個專業 "好 ",好不好要相對於自己而言。


在今天的地產形勢下,建議還是建築設計吧。


規劃研究僧來告訴你,今年是不景氣,但是,建築小夥伴工作不要太好找啊,規劃的,呵呵噠了,一群轉行的難兄難弟們,加上一群畢業就失業的小夥伴~


反正要比風景園林要好,專業性強比學的太寬要好些


建築設計比城市規劃容易學,我建議你還是選擇建築設計。

設計沒有你想的那麼難,這個東西可以訓練出來。具體的方法是需要你不斷積累那些美學意義上的空間字詞邏輯,慢慢的就會像個機器一樣生產空間。

城市規劃難就難在你不僅僅是處理空間,更多的是處理人群,這個時候無論你怎麼說自己正確都是不正確的。對於後者,你得有十分強大的內心才可以。

如果打個比方,建築設計就好比一篇散文,城市規劃就好比一個長篇小說。

前者你可以自己意淫,甚至發展出自己的語言風格來;後者完全不可以意淫,所以你只能順成已有的風格慢慢改變。


聽姐一聲勸 趁早轉行


園林園林園林

你看看發達國家現在這幾個專業哪個還活著就知道了,選專業不光看現在還得看二三十年後

不管我國未來經濟景不景氣,城市建設是不可能再像過去20年這樣大規模建設了,行業寒冬並不是挨兩年就能過去的

這幾個專業里最先死的是建築,建設量下去了首先建築沒有以前那麼大需求,當然還會有少量需求,最後建築會變成發達國家那種錢少適合家境比較好的人讀的專業

其次走向滅亡的專業是規劃,規劃還能再挺個十來年吧,但最終會像發達國家那樣,根本找不到工作

園林景觀呢,根本不會滅亡,為什麼,因為城市增加綠化休閑空間的需求是永恆的,再慘也能有口飯吃


城市規劃在國內二十年之內是沒錢途的,除非你就想一輩子有個穩定的設計院工作。

國內的城市規劃是受所有其他各部門的自由意願所排斥的,是被領導拍腦門決策模式所反感的,是在最後給自由意志和拍腦門背黑鍋的。


蟹腰。。

作為長年建築學的我來說,當然還是覺得建築好哈。所以這是一個個人喜好的問題哈哈。

城規,建築,景觀是相輔相成的,優秀的設計師是要做通盤考慮的。從城市著手,用建築織補,以景觀增色。

中午趴在會議室睡覺我就少說兩句吧。

先說城規,就業相對較難,一般是規劃院或者規劃局,提供崗位較少。需要宏觀思維強,邏輯,文字,表達能力強,一般來說收入好像比其他兩個低。

再說建築,就業跟經濟狀況有關,前幾年極好,最近幾年及爛,今後怎樣請諮詢宏觀經濟學家。。。需要空間,造型想像創造能力強,既要有邏輯,還要有感性認識。一般來說收入還可以,跟經濟情況有關。

最後景觀,先表明立場,我很喜歡哈,而且現在隨著綠色建築和環境品質的提升,很多人都會加入到這個設計圈子中,目前據我了解還是有些亂的。景觀需要熱愛大自然。。。。要求好的審美能力,當然上面兩個也要求。。。也需要空間能力。收入也還可以。

這三個專業,收入與平台和自身能力有關。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最後說說女生的問題。在下一直提倡男女平等,既是既要有女性權力,也要有女性責任。什麼專業適合女生?是平常人說的輕鬆點的嗎?其實和女生無關,喜歡的東西怎麼都不會累,不喜歡的怎麼都煩,選自己喜歡的吧。

性別歧視,如果你乾的好,為什麼會歧視呢。。我見過弱雞的男的,也見過強大的女的,雖然現實是有這問題。。還是希望能做自己喜愛的事

總結,按我個人排序是建築》景觀》城規。建議選擇專業時挑選自己真正喜愛的,同時也要考慮實實在在的客觀因素。

希望有所幫助


很多人都有點迷茫,不知道自己最想做的是什麼。想清楚這三個問題:第一,如果所有的工作收入都是一樣的,你會做什麼工作?第二,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後做什麼?第三,如果你只有十年的壽命,這十年里你覺得做點什麼就沒遺憾了?也許這三個問題問完,你就能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到底是什麼。


985院校規劃專業畢業,專業已過評估。

我們這一批建築規劃大類招生,大二分專業,忽然間謠言四起,「建築比規劃好」。大一成績好的可以優先選專業,成績不太好也紛紛猛龍過江,分到了建築專業。到最後建築規劃人數比2:1。

(本來的計劃是1:1,最後的結果嘛,你們就知道就套路有多深了。黑的猛烈,愛的深沉)

而答主,大一那一年大部分的精力都獻給了一款遊戲,理所應當因為成績不好的分到了規劃專業。

之後的四年時間,「學規劃的成績不好」這個命題一直伴隨著我們,然而我們這幫人,什麼都不管,該學習學習,該打遊戲打遊戲,最後大家順利畢業。

到現在畢業三年。規劃專業在找工作的時候,遇到的問題確實會多一點,但我們的同學現在過的很不錯,民航系統,地鐵系統,規划行業,建築行業,行政系統等等,似乎就業的面會更廣一些。

補充:同學本校研究生進了恆大總部的設計院,一起進去的還有本科同學華工研究生,以及華工本科若干,感覺現在的設計行業已經開始純拼體力了.....

感覺身體被掏空了,我累的像只狗.....

最後附母校一角....

———————————————————————————————————————————

有同學在評論里問考研的情況,我在這裡說說自己吧。

我屬於考研失敗,所以分享的是考研失敗的教訓。

我當時考的華中科技大學。

由於選拔研究生,是導師選一個跟著自己幹活和學術的人,那麼這個人的理論和學術最好是跟自己對路,不要進了學校還要重新灌輸和教學,這樣給互相找麻煩。

以下經驗試用於學渣,學霸跳過。。。

1.建議暑期在心儀的學校附近上個快題暑期提高班。

我暑期在華科旁邊找了個提高班(不是單純的手繪班,我們那個年代太多手繪班濫竽充數包裝成手繪班坑人,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代課的老師是華科快題出題人的研究生(都是套路,會告訴出題老師的研究方向,喜歡什麼,怎麼樣會得高分)。代課的老師正好是我們學校保研過去的學姐,很關照,所以那個暑假提高很多。在此再次感謝學姐,那個暑假讓我對規劃的認識和對自己想做什麼有了清晰的認識,也堅定了考研的想法。學姐現在已經去廈門大學教學了,一直是一位非常認真負責的老師,不知道學姐逛不逛知乎:)

快題這個東西經過一個提高班的練習,再結合之前幾年本科的學習積累,獲得一個中等偏上的分數是不難的。

2.要不要在報考學校複習。

如果你們學校之前已經連續幾年有前輩考上你報考學校,中間沒有斷層,可以聯繫上,有某些傳家寶的資料,可以住在本校考試,畢竟主場作戰。

如果你們學校只是偶爾有前輩考上你報考的學校,中間斷過屆,最好還是去報考學校複習吧。

因為《城市規劃原理》這門課,是沒有固定答案的,最終的解釋權以報考院校的答案為準。然而報考院校最終是不會公布答案的。

我跟我好基友兩個人暑期從華科學完快題,快題這門已經很有信心了,商量後認為,我們兩個人一期回本校複習。

快題每周複習一下(順便帶著考本校的同學一起畫,後來他們考本校快題人均120+)。政治報班求過。英語一直很不錯,做做真題背背辭彙就行。所以我主攻了《城市規劃原理》。

複習期間,把《城市規劃原理》這本書過了好幾輪,也把華科十年真題拿回來自己找好答案。

考試的時候拿到試卷我信心滿滿,每一道題都是華科這幾年考研的原題。

然並卵,我跟我基友這門課都是85分,不及格。

同一批暑期學快題但在華科複習的同學,在QQ群裡面熱聊,這門課他們100分屬於低分,110+正常,有一些120的。他們過不去初試原因是快題85分。再次再次感謝學姐的關照以及本科五年老師的認真教學。

當時我就報警了。

後來我才知道,這波人在華科複習,會去聽出題老師的課程,跟已經考上的研究生溝通答題方向。華科有一個神秘的複印店,在那裡,所有專業考研的人去複印過的資料都會被熱心的老闆備份,然後出售給後來人。

如果當時我去華科住考,說不定考上研,現在剛畢業參加工作,也許會在武漢甚至家鄉的五線城市謀一份安穩的工作。沒有了現在工作三年,因為加班有五年工作經驗的我。也不會有每年五萬飛行里程的我。也不會有重症纏身我的。

———————————————————————————————————————————

過去的三年一直好忙啊,忙到沒有時間睡覺,沒時間看書,沒時間看喜歡的電影,沒有時間吃飯,沒有時間去顧人情冷暖,我總在想,這些事情留到明天再解決或許可以。

如果今天睡下後沒有明天,會怎麼辦。

20160921更新

前面的住院是誤診,某國內知名三甲醫院科室主任給我誤診也是醉了,不過癥狀確實很像某無法治癒的疾病。

經過這一遭,心態也發生了變化,沒以前那麼拼了。

去看了康復專家,廣州這一塊確實沒有北京健全,類似的醫生太少,每天堅持鍛煉,希望能好。


其實國內對於城市規劃還有諸多誤區,國內很多人理解的城市規劃其實在國際上屬於城市設計。這兩者的區別在於規劃更加宏觀,設計相對具體。其實如果把城市規劃一分為五,城市設計也就是這門學科的五分之一。城市規劃還包括了環境,城市復興,甚至房地產等等。國外大學會明確將規劃和設計分開,學習城市規劃的學生只有很少的課涉及到具體設計,大多學的是城市發展理論,以及經濟,法律,文化等等。

從就業角度講,國內的事務所多以做建築為主,一個建築師事務所頂多兩三個做城市設計的,一個城市設計事務所頂多一兩個專門做規劃的,而且很多時候那一兩個人還是高層。剛進公司還是以畫圖為主。一些地方規劃局設計院更是如此。所以從就業角度還是要學一些設計的,不管是建築還是城市設計,光學規劃在國內真的不好就業。大多數人不畫個3-5年圖很難真正純規劃。從發展角度,希望國內以後能意識到純規劃的重要性,現在這部分職能在國內基本還屬於地方政府。

想起原來老師說的一句話,學建築的是給人設計房子,學城市規劃規劃的是給社會設計房子。我覺得學城市設計的位於兩者之間吧,就是結合社會特點給人設計一片區域。希望國內的事務所設計院規劃局有朝一日從城市設計真的能進步到城市規劃。


去年10月失業的規劃狗,同女生,碩士學歷,畢業後工作2年。如果大學才一二年紀,可以考慮轉專業。談談我們班的女生去向吧。真正留下來做規劃的女生,我是最後一個。不過,目前看來我也找不著工作了。我大概不得不在一個尷尬的年齡開始改行了。雖然親戚說可以幫我弄進某院去,但是作為未婚未孕的大齡女青年,可能就是前腳進,後腳出的事情了。畢竟我知道大部分的設計院都是從女員工開始裁的。我研究生時期的好友,在他們公司裁員的時候正是哺乳期,過後同樣裁了。此女生之後找了一個離家較近的公司開始干其他工作。本科時候的好友們,大多早早改行,在現在還在房地產圈子裡的就只剩下做策劃、個別在地產公司里做軟裝和管理的了,或者你有本事可以進規劃局,建設局。

景觀這邊的話,我不太熟悉,不過跟朋友交流的時候說,即便是女生也是必須能看懂施工圖,而且也是需要下工地的。天氣極端的時候,也是有點惱火的。

如果樓主不想轉專業,我可以建議你在大學時期多學習一下營銷或者管理方面或者室內裝修的知識,有時間可以找一些單位做相關方面的實習,不要怕自己廉價,有時候不要錢也要倒貼著實習啊。

不過如果樓主真的覺得就是想做設計,那麼請選建築吧!無論如何,建築的就業空間都是這三者中最大的,但是對於女性而言。。。

其實有時候覺得大學的目的果然就是找個男朋友,然後結婚生子。只是因為現在的政策趨勢是越來越不利於女員工了。。。我以前在我們這某著名的設計院實習的時候,就有女員工表示,雖然可以放將近2年的產假和哺乳假,但是期間只有本地最低的工資標準,而且還要再扣社保。


推薦閱讀:

985畢業去蛋糕店當服務員怎麼看?
如何看待支持國貨?
和我放學回家的朋友開始影響到我了,我不想被他的一些想法所影響,我應該逃避嗎?
學數學的最後都從事了什麼樣的工作?是否如傳言中的不賺錢。?
怎樣勸說一位想要放棄考大學而去打工的學霸小妹妹?

TAG:教育 | 城市規劃 | 建築 | 選擇 | 人生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