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能否壓制勤奮?
一年過去,我作為題主來個小總結:
在學習中智商是可以壓制勤奮的。但是勤奮的普通智商有可能壓制懶惰的高智商,勤奮的高智商必定壓制勤奮或懶惰的普通智商。
在體育競技等一些腦力不是最重要的活動中,智商不可以壓制勤奮。
PS.本題回答中含有大量「如何高效學習?」「高中學習應注意什麼?」「你在高中的學習中有什麼心得體會?」「除了智商和勤奮,還有啥對人與人的競爭具有壓倒性影響?」的回答。
分割線=======================
現在在讀高一,剛進高中。發現世界變了很多,以前初中的時候難度不大,感覺周圍的人都是隨便讀讀,隨便玩玩,隨便考考就進了地方第一中學(確實是這樣,我身邊的朋友現在高中幾乎都在同一個學校。)可是現在到了高中才發現,有些人,比如我們班一號,感覺他一點也不勤奮,傍晚最後一節自習課出去玩,晚上就自習刷刷題,然後比第二名多了一百來分,穩佔年段前20。他效率很高,可是這玩意兒,真的只有智商才是法寶嗎?有人說習慣很重要,可是要怎麼才能培養好習慣呢?我現在還來得及嗎?
僅針對高中階段
高一時候,排名一直被前面兩名的男生壓制。
有機會一起上課,發現他們腦子上課是高速旋轉的,沒有停過一秒鐘。能完成的作業立馬完成,課外練習都沒做多少。晚自習、放假回家就看看小說,玩玩手機睡覺(人家晚自習是有讀書的,放假是跟我一起補課的。不存在過目不忘這個技能)。
我們仨的分數跟我們睡眠玩耍時間成正比。
因為我上課在開小差,課堂作業不認真完成,只想刷自己的題目......以為量夠了就一定懂,經常開夜車,硬啃數理化,第二天昏昏欲睡氣息奄奄....
智商能碾壓其他人的存在是很小概率的,最重要的還是拼效率。腦子上要勤快,多思考,多反思。
小聰明倒是見得多,我學習開竅比較晚,初中傻讀書(每天刷題那種,各科都刷),依舊被班級同學壓的死死的,別人聽聽課做做作業,考的比我好,那時候我也會懷疑自己的智商,但是從沒想過要放棄。笨鳥先飛,沒有傘的孩子就要努力奔跑,就算是真的智商不如人也不是不勤奮的理由。走得很慢,有前進就是好事。
至於學習習慣,
端正學習時候的態度,認認真真完成每一件事。
切莫行動上勤奮,思維上懶惰。比如
背單詞的時候比別人多集中注意力,就可以省去機械不入腦重複的時間
背書邊聯想,而不是讓嘴巴機械的帶動腦子。
看歷史書會畫畫時間軸,做做縱向對比。把幾件相同的事放一起對比背景性質特點影響(如資產階級代議制、各國改革等等)。比機械重複背誦書本知識點好用的多。再比如讀完書本後做同步練習,看看課外書的相關章節去反哺書本知識……
看政治書會畫畫思維導圖,書本知識結構,用框圖帶動書本知識,而不是機械的大段背誦,用都不懂用。再比如刷題的時候看到問答題相同設問出現多次,會把題目放到一起對答案總結,而不是一題題做完,再用紅筆抄一遍答案。。
很多捷徑,都是在大量實踐或涉獵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其實最簡單的就是「預習 複習 做題 歸納 總結」,看起來正確的廢話,卻是最精闢的總結。我所在的是一隅之地,也羨慕別人的高起點,好資源,沒條件就自己創造條件,環境狹隘就想想星辰大海,自己的路走不通就去去看看別人的,知乎給我帶來最大的益處就是五湖四海的學霸,在各個問答帖裡面陳述自己的學習經驗,一個科目要學好,在學習經驗里是有共性的地方的。有資源就要好好利用。
謝謝這麼多個贊,共勉。
觀點:在高中,智商差不多的情況下,勤奮是有用的。當然不是盲目勤奮,多思考,尋求效率最大化。多找適合自己的路子(比如上文說的利用他人經驗找共性)
的確,我承認確實有部分人以智商勝人,天賦好又勤奮的不在少數。不過就高中學習而言,最重要的還是沉下心,看清楚自己眼前的路。別人就算望塵莫及,也要做好自己。
效率是可以練的,智商最大化是可以努力的。就算自己的終點是別人的起點,so?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閱歷不足,無法有共性結論。以上僅為自己對高中生活的一點愚見。
「我們會遇見各種牆。
我們推牆十下,牆也不會倒
我們推牆百下,牆也不會倒
我們推牆千下萬下,牆還是不會倒
牆就是不會倒,但我們會因為用力推牆而肌肉強健,變成有力量的人。
牆不倒,不應該成為我們自願當弱者的借口。」
這個問題,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聊聊。
我認為在談論智商和勤奮的時候,環境因素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去年我看過一條新聞,大概是某17歲高中女生掙了4000多萬,在雙創活動中作為陝西優秀創業者受到接見。
具體內容已記不真切,其中有兩條信息倒是印象深刻。
1是女孩不喜念書,卻意外喜歡做生意。
2是女孩家裡經營了幾家大賣場。4000萬不少,對多數作家而言,幾乎是一輩子的目標,甚至一輩子也無法通關,對女孩而言,卻不過是17歲的一個存檔點,未來這樣的存檔點或許還會更多。
我翻了翻評論區,除去女孩本身的智商水平以及可能存在的天賦,更多的人是感慨其家庭環境和社會資源。
這讓我想起前幾年的一件事。
朋友高考失利,進了不理想的大學,一個人在家裡悶了半個月。他性子要強,一有心事就解不開。
我約他出來談心,幾番欲言,又怕言不及義掀起更大的傷疤。結果被他拉去喝酒,兩個人喝成傻逼,跌跌晃晃走在黃浦江邊,倚著護欄吹風,腳下沒站穩,差點翻進江里。
朋友朝地上一坐,四仰八叉躺下,眸里灌進幾顆晦暗的星辰,雲翻霧涌。他無聲地笑,又無聲地落淚。
來往行人經過這裡大多會投來意味不明的目光,說不上是揶揄或憐憫。於是我也躺下,和他一樣的四仰八叉。
朋友說,一樣的學校一樣的課程,為什麼差距那麼大?這麼久的努力都成了笑話,真想死。
我側著頭,看淚珠從他眼角滴落,砸在地面碎成一地不甘,洇出沉默的陰影。
我說,大家看似在一個起跑線,但每個人從一出生所接收的環境和資源就有區別,這條路上,有的人坐勞斯萊斯,有的人坐寶馬,有的人甚至從一開始就到終點了……我們……大概還在修自行車吧。
朋友突然笑出聲來,又無奈地嘆了口氣。
嗯。我頓了頓,繼續說,隨時間推移,這種差距還會繼續擴大,不只是個人水平,社會地位、人脈資源、見識廣度都會。但就個體而言,大家都一樣,都是一個腦袋雙手雙腳,沒有誰比誰差。或許我們笨一些,也沒有那麼多資源。我們走的慢,卻擁有更多的進步空間,況且在後面還有步行和坐在地上不想走的。
朋友沉默一會兒,突然擦乾眼淚,站起來說,你說的對,路還長。走吧,我們回去。
想通了?我問。
不是,蚊子太多啦。他抿了抿嘴唇,轉過頭掩飾自己的糗態。
可惜,這不是一個勵志故事,幾年過去,朋友似乎已經認輸。
滿腔熱血被消磨殆盡,所有的不甘也都被雪藏,只余牢騷滿腹。遊戲、夜店以及忙碌的工作主導生活旋律。
說不上是對生活的和解,還是無奈的妥協。
我一直相信「勤能補拙」四個字絕非虛言,因為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哪怕從歷史來看,足智多謀和背景雄厚者也並非就能笑到最後,反而那些在長期摸爬滾打中磨練到心智如妖的人,在世人看不見的角落前進,一子落局。
一個人的優秀不是突如其來,更多的是在特殊環境下的多年養成,這種環境可以是外界賦予,也可能是自己創造。
關於對智商、勤奮、環境的困惑,這些年我回答過不少,單單知乎這裡,這類問題也幾乎塞滿了我的整個私信箱。
大抵是認為自己很笨,各方面都比別人差,什麼事都做不好。
我才疏學淺,不敢替任何人設計劇本,卻又很心疼他們。
永遠不要看低自己,我們享受著一樣的陽光和空氣,每個人都有進步的權利。
於是在反覆斟酌後,我小心翼翼說:
朋友,過去的二十年里,或許我們還不夠優秀。但人生的終點不是學校,未來也不是由畢業證書一紙封定。人的上升期還有很長時間,今後的歲月,你賭上勇氣,押上五年甚至十年,那些你身前的背影,都將被超越過去。
只要還沒認輸,任何人都有資格衝擊冠軍。
有的人可能會把這段話當雞湯扔掉,但我真的希望他們相信。
不是相信我,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行。
努力不同於其他,在這件事上,矯枉必須過正。經歷摔打前,任何口頭上的努力都是形式主義,經不起檢驗。
需要說明一點,這個過程中,勤奮戰勝智商,甚至戰勝環境,是我們需要貫徹始終的信念。對自己的努力產生質疑,是一種極其危險的信號。
一位前輩和我說,這世上有太多制約因素,有時候一個人的努力未必有相應的回報,因為天花板只有那麼高,走到這裡是極限了。但是縱向發展被限制後,我們應該做的是考慮如何橫向發展,而不是停下來。
我深以為然。
遺憾的是,人們在走到自以為的終點後,見眼前黑魆魆一片,就選擇放棄。卻不知真正的終點還在遠方。
那是與光相逢的地方。
@景深
小時候覺得智商重要
上了大學覺得勤奮重要
現在畢業工作覺得兩個都不是最重要的。
原來,家境和成長環境早已決定了人和人的差距。我來這個高中第一天,我爸和我說:「你這可算來到一群人精里了。」我想了想:「你難道不應該說恭喜我的智商超越了起碼同屆北京90%的高中生?」
我爸說:「我可從來沒覺得你聰明。你來這個學校絕對是努力和運氣,和智商沒關係的。」……
當我發現我精心準備了很久的東西還沒有別人隨便搞搞的時候,我很絕望。
我感覺他們什麼都好。班裡有幾個妹子,總是成績很好。他們理解東西比我快的多。我開始害怕和她們同台競爭。後來我知道,她們從小就是這個學校一路培養上來的。在我只知道玩的時候,她們會安心在家裡學習。在我只知道畫畫寫小說的時候,她們在家裡寫數學英語並以此為樂。……她們曾親口承認當別的孩子在外面玩她們在家裡刷奧數的時候,她們不僅沒覺得委屈,反而覺得樂在其中。她們能靜下心學整整一天。她們能不斷探索未知。所有高智商的表面背後,必定有一個勤奮的靈魂。
我看見她們成績好,但是她們為了考試不去吃飯,我做不到她們上課的專註和高效,我做不到她們只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能實現她們目標的事情上,甚少關注無關的人和事。我做不到。我不再相信她們贏在了智商,我相信她們贏在了效率與努力。從此之後,我從未覺得有什麼不公平。我猜在很多人眼裡,我可能也是那種不靠努力靠智商每天浪浪浪的人。
然而我的很多委屈和艱難,無人知曉。我堅信我必須十分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我小時候的玩伴,她很聰明。我複習了三遍的課文,還沒有她十分鐘背的好。我再怎麼努力,也弄不懂奧數和英語我甚至在幼兒園被老師說智障,被老師各種排擠,說傻。但是我小學三次雙百狠狠的打了她的臉。不是我有多聰明,但是我在考前認真複習,再加上小學的題也不難,拿個雙百不難,但是也不簡單。至於那個玩伴,我不可能告訴她那次英語測驗,我拿了全班第二,她全班第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是巧合。我複習了三天的東西,勢在必得。我說這是巧合,表面上淡然,表面上的輕鬆。那誰知道我付出了多少。才跨越了所謂的智商差距。那又何妨,起碼我跨越了啊。從此之後,初中三年。我用三年的努力,她三年的懈怠,中考拉開她100分的差距。她現在也還追不上。聰慧也就不過如此吧。所有的聰慧也都是在努力的基礎上才能有回報的。不磨礪的寶劍最終會暗淡,不努力的高智商也只會淪為平庸。所有的鋒芒都來自於昨天的掙扎。——————————————————我總想起曾經的老師給我的一句評語:你從來都不是我教過最有天賦的學生,但是毋庸置疑,你是我見過最努力的孩子。你的努力,創造了奇蹟。——————————————————啊,對了至於評論里要麼說因為我沒見過真正高智商的,要麼酸我北京戶口的對不起,我見過的高智商都很努力。據我所知,這個世界是由大部分普通人組成的,起碼高考這玩意智商不是決定性的大部分都是努力和方法性的。如果不去想想為什麼自己沒有培養成他們那樣,反而把一切歸於他們智商高或者有了一個北京戶口的話。
高智商和北京戶口都是好東西,我就當你誇我啦。初中高中我基本靠智商混,能混出個競賽省第一名全國決賽前50名,拿到保送,感覺靠智商在壓制。當然如果走高考路線可能不一定。
本科智商勤奮一起上,能拿到國外牛校全獎。感覺一部分人智商不夠高。一部分人智商高但是不勤奮。兩個都得用才能脫穎而出。
在國外智商和勤奮都用上了,感覺還是被周圍各種超級學霸碾壓。不過我看不出來我是被智商還是勤奮壓制。我更懷疑是智商。周圍超級學霸太多,什麼9次數學國際金牌的呀,什麼本科就在不同領域就發表過頂級論文的啊,什麼快畢業被MIT和各大公司搶著要的呀。我這種直接被虐成渣。
工作後智商勤奮甚至情商也全用上了,感覺很大程度被「運氣」壓制。舉個倒霉例子,就要升職了的時候老闆跳槽了,全組那年都沒法升。高一時班裡有個男生,稱他為H吧。小夥子H上課睡,下課也睡,堪稱睡神。但每次考試H總是第一,相較於第二名總是領先三十分以上。當年猜想過H可能是那種回到宿舍以後瘋狂學習的人,所以側面打聽,結果得到的回復都是H每天回宿舍看小說,玩三國殺。聽到以後驚呆了答主當年強忍著看漫畫的衝動逼迫自己看物理,結果H在悠閑淡定地看漫畫書,成績出來H又領先答主五十分左右,當時各種情緒湧上心頭。心裡一直都在想這就是智商的壓倒性優勢吧!後來H通過逆天的智商考到了更好的班級,聽說在那個班級H還是和以前一樣睡覺,看小說,但每次成績出來名列前茅!!!!(H是理科男)H當年在我們這群人心中是大神一般的存在,我們都認為如果H上課不睡覺的話那麼年紀第一也是妥妥的!到了高三,幾乎所有的學生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只有H!繼續他以往的生活方式。可H的成績則慢慢下滑,最後高考結束,H的成績甚至比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分數都要低。所以說,智商壓制勤奮只是一時的,該勤奮就勤奮,付出了總有回報。浪多了,總有失足的一天。
如果智商足夠高的話,可以
之前有個班主任找我發牢騷,說班上有個女生讓她很頭痛,那女生從高一開始就不聽課,什麼課都不聽。
上英語課就做數學作業,數學課看語文,語文課搞物理.......總之就是每節課都做不相干的事,要麼就是趴著睡覺。
科任老師都表示該生極度不給面子。我知道這個女生,因為她們寢室的女生也找過我反映,說這個女生比較裝,在寢室也從來不看書不複習,就是睡覺和玩。
我問班主任:你怎麼不說說她呢?
班主任一臉無奈:她成績全班第一..........我還指望你教我個理由說說她呢……我:........那她成績雖然全班第一,可是在年級上.......班主任:年級第七.......我:..........班主任:...........我:算了,隨她吧……我們學校是省重點高中。是的。不一定是因為智商,但有的人對有的科目就是擅長到手到擒來還沒有理由。
與其思考是不是有智商碾壓這回事兒,還是專心「勤能補拙」比較好,畢竟勤是可控的。作為一個偏科嚴重的學生,我非常能體會那種【莫名其妙的擅長】和【事倍功半的奮鬥】,高中第一次年級月考生物就莫名滿分,到高三後期所有生物自習老師允許我光明正大寫數學,生物課本一塵不染都懶得翻,數學錯題本都搞了幾本了,但該做不來的數學還是做不來,沒花在生物上的時間並沒有帶來成績下降……
最後,個人認為英語是最容易通過「勤能補拙」拉起飛的科目。勤奮和智商肯定不是加法,至少也是乘法,或者更複雜的非線性關係。此外,資本、社會關係、家庭背景、運氣等等等等等等也是重要的參數。
如果非要拿這些參數互相比較,潛在影響最大的還。是運氣。很多運氣不好的人,小時候都掉陰溝里淹死了。
在中國科大,下面兩句話對我觸動特別大:1~你永遠不必擔心別人比你聰明,因為比你聰明的人通常比你更勤奮。這句話第一次看到是在我師兄的辦公桌上,這位師兄本科並非來自科大,脾氣也不是很好,但是卻做出不錯的成績,異乎尋常的勤奮和專註,事實上,他的上限或許沒有那麼好,但是那些越聰明的人通常都是越勤奮的。2~恍然大悟有什麼用啊,遍歷精神才可貴。科大以前非常強調遍歷精神,所有細節我都推敲一遍啊,所有東西我都清清楚楚。頓悟?更多的是一時快感,是小聰明的瞬間爆發,只有大量累積,才能成為一代宗師,否則你的思維只能處於不太好的層次,並不能躍遷。自己讀中學時候很喜歡一個故事,說北外新生開學,一位富有親和力的女教師總是諄諄教導,背字典背字典,很多人到了C到了F就停滯了,畢業的時候,老師又問學生,有誰堅持一下,一位一臉純真的姑娘靦腆點點頭,這位老師欣賞又含敬意的點點頭,嗯,當你不計有沒有用把一件事情很痛苦很賣力氣做下來,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滿足感,還有一生的財富。聰明的人比起不聰明的人其實更容易勤奮,因為他們付出較少的精力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穫,如果熱愛又不自滿,更容易持續投入,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少年天才最後會選擇數學和理論物理的原因。無論聰明與否,勤奮都是永遠的美德,勤奮而專註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定受益終生。
我來舉個例子
班裡有六名同學,上課認真聽講,智商均等,課下學習效率相當。A:上課記大量筆記+課下用大量時間複習B:上課記大量筆記+課下用少量時間複習C:上課記少量筆記+課下用大量時間複習D:上課記少量筆記+課下用少量時間複習E:上課不記筆記+課下用大量時間複習F:上課不記筆記+課下用少量時間複習現在,我們來排一下各位同學的表面勤奮度A=B&>C=D&>E=F各位同學的實際勤奮度為:A&>C&>E&>B&>D&>F最有意思的問題來了,請問各位同學最終的學習效果如何?我的答案是:C&>E&>A&>D&>F&>B所以對於題主的疑惑我有兩種解釋:
1 別人的勤奮你是看不見的不知道你見過天鵝嘛,表面上特優雅,實際上藏在水中的小爪子撲棱的賊快。就像上文中的E同學,你覺著他弔兒郎當不認真學習,實際上他究竟努力到什麼程度你真的了解嗎?
2 學習不在於知識的搬運而在於知識的轉化吸收
這一點很多人都不知道,直到現在我身邊很多同學都在做知識的搬運工。更嚴重的是,搬運知識已經成了他們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這一點很重要,我不知道能不能用我糟糕的表達能力說清楚這一點。
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A的成績會不如C和E。很簡單,C和E利用上課時間已經完成了知識的轉化和吸收,老師所講的東西他們大概可以掌握85%~95%,而A在做什麼,他僅僅把老師講的知識記在了自己本子上面,在他記筆記的時候,他不僅沒有時間去思考甚至可能因為埋頭記筆記而錯過了老師講解的精髓,那麼,A所吸收的知識可能也就50%~60%,而且據我所知,喜歡搬運知識的人什麼情況下都喜歡搬運知識,不管他課下花多少時間用來複習,他課下的知識轉化吸收率也非常低。每當有人問:
為什麼我筆記記了一堆成績還是不好?為什麼我刷了那麼多卷子成績還是不好?為什麼我上了那麼多輔導班成績還是不好?………………我都想反問回去你真的有在學習嗎?你的知識框架建立起來了嗎?你的知識點可以脫口而出嗎?你所見所學都轉化成自己的了嗎?………………而這種知識轉化的能力常常被誤認為是智商的差距。所以題主,你要知道,努力,也是需要智商的。﹉﹉﹉﹉﹉﹉﹉﹉﹉﹉﹉﹉﹉﹉﹉﹉﹉﹉﹉﹉
我覺著沒人看懂我在說什麼,我想說的是,哪怕智商相等的兩個人,如果一個轉化知識,一個搬運知識,那麼他們最終的成績也會相差巨大,而且往往會被人誤認為是智商差距!的確,上課記筆記這個例子太常見,但是在學習生活中很多人都學習方法不就是「記筆記」嗎?你是不是在嘗試題海戰術?你是不是很多課程考完就忘?你是不是不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你是不是感覺很多專業課學而無用?………………………………如果以上你回答是的話,那麼你的學習方法就是在「記筆記」。知識的轉化與吸收是有多種方式的,我舉個例子,就在我用手機打下這些字的同時,我對面的一位小哥在專心致志的摳鼻子(事實上如果不是他始終不停的摳鼻子,我也不會打開知乎緩解一下心情),那麼我可以想到什麼?be always doing,或pick nose,或i have enough it……再比如,今天在食堂吃包子的時候咬了兩口都沒有吃到肉餡,那麼我可以想到什麼?我可以想到最近剛學的模糊集合(這個「包子」70%屬於包子,30%屬於饅頭),接著可以想到模糊控制,可以想到隸屬度……事實上只要我願意,我可以吃著這個包子把最近學的新課完整複習一遍。我轉化能力不太好,但以上兩個例子這就屬於知識轉化吸收的一種方式。我表述起來比較麻煩,但是這些念頭閃過你腦海也就一兩秒的時間。那麼我想問你:這個是智商差距嗎? 不是!
與其羨慕別人的成績,懷疑自己的智商,不如好好的問一下自己: 我真的有在學習嗎?! ?
最後,我還是覺著我沒表達清楚我的觀點,估計也沒人看懂,就這樣吧,我覺著我儘力了。第一比第二要多一百來分,你們班除了第一其他都是玩的嗎?
能,也不能。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簡單的是或否,我們見識到的這些聰明人僅僅是整個群體中的極小部分在特定領域的表現,他們不能代表整個群體的狀況,從他們個體身上得出的結論是無法推及到整個群體的。
在實際生活中,智商(天賦)只決定了一個人再特定領域的上限,而勤奮(努力)決定了一個人挖掘出多少上限,成就是一個人的最終得分。
再簡單一點,智商=X,努力=Y(Y是百分數),成就=Z
假設一個智商100的人,一個智商50的人。
前者只要發揮50%的努力,就可以達到和後者拼盡全力一樣的成就。
100X50%=50X100%
甚者前者稍微一努力(6分力),就能讓後者感到匪夷所思,前者如果拿出十分力,就能完全吊打後者。
所謂勤能補拙,其實就是由於天才只出3分力,他出10分力,最後他總分得到了更高。
雖然這個演算法邏輯套用到生活中可以解釋絕大多數現象,但生活遠沒有這麼簡單。
1.不同人在不同項目上的智商(天賦)是不同的,一些人可能在學習上有普通人好幾倍的天賦,但是可能涉及一些學習外的領域,例如體育,例如社交,例如做生意等等,其天賦水平可能非常一般甚至有可能拖後腿,我們要評價一個人,要結合他所有的行為及表現,不能從單一領域得出結論,這樣沒有說服力。
2.絕多數情況下獲得更好結果的人,未必是智商天賦碾壓別人,而是掌握了更有效率的方法,能比其他人更快速挖掘自己的上限,換句話說很多你以為的天才,可能只是掌握了訣竅的普通人;甚至很多時候掌握了訣竅的普通人,有可能比一般的天才都更要厲害。
3.【勤能補拙】其實是偽命題,刨除極少數天縱奇才,大多數人的智商差距都不太大,所以努力才很重要;如果努力程度一樣,天才(指該特定領域的)一定是比正常人厲害的,詳見公式。
那些能夠使出120%努力的人,本身就是天才,這種人比天才更稀有。
4.找到你擅長和喜歡的領域比起自己瞎拚命瞎努力瞎熱血要重要的多,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一條路,在這個領域裡你可能天資愚鈍;在另一個領域裡你可能是人中龍鳳。
這就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找准了自己的路,再配合努力,你也可以是別人口中的天才;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可能比努力更困難。
很多富人比普通人更大的優勢出了資本外,更多的是有足夠試錯的機會,甚至可以同時嘗試多個領域。
5.不要輕信任何人講的所謂【成功經驗】,你們的天賦,資本,環境,努力,運氣,都不一樣。
他做了能成功,不代表你做了也能。
知乎上各種成功學和毒雞湯,請謹慎對待。
只說學習這件事的話,當然能啊
我當年一開始就是靠智商碾壓了無數人的勤奮的
後來自己不得不勤奮的時候又被別人的智商瘋狂碾壓……
然後就變鹹魚躺平平了_(:3」∠)_回答里很多人說起初中、高中聽課做題經驗。我的經驗就是上課全神貫注,跟著老師講課,不停的思考問題。有時候稍微繞一點的知識點老師會講得很慢,這時候我就會思考與之相關的問題。舉個栗子。有一節初中物理課,老師講速度單位,舉了個例子來講m/s。我理解之後立即想到km/h,m/s×3.6就是km/h。這道題的答案是5/s。老師說,來我們把他換算成km/h吧。他剛剛提筆,我就報出了18km/h。這時候物理老師和後面聽課的老師都是很吃驚的。因為有老師要聽課,教案上面的題肯定是物理老師親自編寫的,並不是照本宣科選的書上的題。學習,最重要的是就是上課專心聽講,下課多做聯想。時至今日,十年有餘,高中語文的詩詞我都還記得。記憶力強是一方面的原因,還有個原因:我經常會將古詩詞與現實連起來。由一個名詞聯想到一句詩,再回憶起整首詩。比如,吃水果: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呦呦鹿鳴,食野之芩。(這裡注釋小字寫的是「食野之苹」,吃蘋果啦!)飯菜變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我家也窮)冬天好冷: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工人與老闆: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各種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思念心上人的詩句就更多了。看到漂亮妹子被渣男泡到手「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自己收到妹子的禮物真開心「彤管有煒,說懌女美。匪汝之為美,美人之貽」。高中畢業大家各奔東西「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想起曾經共同喝一碗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真的是有感而發,想忘記都難。理解能力強,學東西就快。然後活學活用,轉變成永久記憶,就顯得記憶力強。感覺碾壓了大部分人,其實還是技巧和習慣。
不要把相輔相成的東西對立割裂,這種思維很害人。
除了極少數愛因斯坦、波爾式的天才,都有「你只有竭盡全力,才可能顯得毫不費力」的一面,當然也包括裸考去清北的。你只是看到了他們在你眼中輕鬆的一面,看不到別人在勤奮的基礎上掌握了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已。
學習方法是玄學,自己在勤奮中總結出來的才行之有效,別人的再好也只是僅供參考。明白了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看了5年知乎依然考不上雙一流。這個問題我們從極端的角度來講,肯定是可以壓制的,並且是妥妥的壓制!
智商我們可以理解為天賦吧,就做個類比,像小羅,馬拉多納以及大羅這些球員超高的足球智商以及天賦,妥妥的 碾壓上絕大多數99%的足球運動員。足球對比不明顯,你看下籃球,1米9的身高天賦妥妥的壓制1米6的,這巨大的天賦不僅僅是超苦的訓練說彌補就可以彌補的。
但是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我覺得這道題是沒有討論意義的。因為我們更多的是想要做的題目是一個1米7的與1米8的單挑怎麼用勤奮去彌補這10CM的差距,或者說這10CM的差距是否可以壓制住勤奮。
這道題目既然歸結於高中,我們就可以討論一下同一個高中的下的同學。我看了其他答案說的真的是神乎其人,什麼一天都是睡大覺,考試考的多好,平時都是打鬧,泡妹妹,然後考試的時候每一次都是超神。我想說的是如果他真這麼牛逼,他怎麼考到跟我一樣的高中來的,我就想問了。
這種人在小學,初中出現,我覺得沒什麼問題,為什麼呢,因為小學幾乎都是區域生,對吧,那區域的出現幾個牛逼的我覺得正常,接下來到了初中一般都是一個區的了吧,我覺得也行,到了,高中了已經淘沙淘了幾遍的了,這個階段應該就是智商差不多的了。有存在比你牛逼的,但是也就是那個10CM的差距了,我覺得並不是一個30CM的差距了。除非你已經是市裡邊最好的高中了,出現這樣的學生我覺得還不奇怪,畢竟怎麼淘人家都是在最頂尖,可是如果你是在市裡邊一般,或者不是最好的高中,你覺得出現這種人,那麼只能說明一個情況,其實你們差不多。
不是差不多,怎麼考到差不多的學校呢?我說的差不多其實是綜合能力的差不多。我們知道考試考的除了知識,還有心態什麼的。而這就是綜合能力了。
智商,我們的理解不外乎就是他比較容易聽的懂,而你消化會慢一點。但是最終的結果都是什麼,你們都聽懂了,這就是最重要的了。就算有幾個平時沒怎麼聽課但是學習成績比較好的,一般都是出現在高一高二,為什麼?因為高一高二我們要學完所有的課程,所以他的這個優勢立馬就體現出來了,他聽的懂,懂得快,所以答題什麼命中肯定高。可是到了高三一輪複習掃完之後,你們會發現他以前懂得你也已經懂了,可是這時候大題要考的綜合能力你不一定輸給他了,因為這時候是需要第一長期的積累,第二是綜合水平。所以到了這時候是80分到100分的階段了。這才是考驗你們能力的時候了。這也就是他為什麼會跟你考到一個學校的原因了,因為他雖然懂得快,但是後期合成慢呀。而一開始懂得快,很容易會讓你有一種誤區,他好聰明,好牛逼,但是其實也就是那10CM的身高的事情。一開始你就放大了,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
因為高中整的一個知識體系,其實到了高三的話,就是在拼你們怎麼快速打自己弱點的過程,其實這個時候是考驗你如何打擊自己的過程。到了高三幾乎都沒有新知識點了,就是在重複講。所以這時候,誰更狠,對自己磨礪更多點 ,誰就站出來了。如果說前期的智商壓制沒有壓制到籃球美國隊打中國隊的程度,那麼你看即使是08年的西班牙與中國打,我們都可以彌補到至少打個加時賽。而這就是勤奮的意義。
其實,有人覺得我就是在灑雞湯呀,你們要這麼覺得也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是這種態度的話,或者說你點開這道題目的目的是證明你這輩子會由於智商而一直被人壓制的話。我覺得你還是不要點開這道題了。畢竟壓制是肯定會被壓制的,但是 我相信就是那個10CM,我就是要跳的比較頻繁,卡的比你用力去爭取到這個籃板,而不是我覺得你比我高我就放棄了,那麼如此,我也放棄高考算了。或許天賦會將我們的差距拉到50分,我也會用勤奮講這50分縮短到40,30,20,10,5 。因為,永遠不要忽略一個總冠軍的心,有時候比天賦更重要的就是態度,而,我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我的態度。
其他的答案以及文章鏈接:
完型填空:5分鐘搞懂完型填空(一個做了300篇完型填空的老司機的自白)
英語學習的那些東西:鄭老面:高中學習如何解決偏科問題?
如何沉浸於學習:鄭老面:如何沉浸於學習?
英語改錯的技巧:5分鐘搞定英語改錯
英語寫作技巧:那些年走過的高考英語寫作套路
學霸不會告訴你的這些秘密(一):學霸不會告訴你的這些秘密(一)
噴的太厲害了,關評論了。你們都讀過博,你們高考都上了清華,你們都拿過諾貝爾獎。我弱逼,我YY,我道歉。
——————————————
高中課程計劃制定的目標是面向大部分學生,所以高中教學內容對普通高中生是可以掌握的。
高中最有用的是建立錯題本系統,高考題型和知識點都比較固定,少犯第二次錯誤是最重要的。這是一個高考成績還算不錯的人給還想努力者的建議。
——————————————
剩下的原內容光放結論吧:博士階段智商能壓制勤奮。
劉易斯特曼實驗證明了,在人類社會的特定活動中,當智力超過某個限度之後,智力就不是決定因素了。正如當初特曼實驗的【實驗組】(IQ&>145)並沒出諾貝爾獎,但是被實驗拋棄的對象(IQ在130~140間)卻出現了兩個一樣。
特曼實驗參見《天才兒童的基因研究》一書。
瀉藥 先給個答案,確實可以壓制,但一般做不到碾壓,留有鹹魚翻身的餘地。 這種情況在p大讀信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儘管大半的noi大牛都去了清華,但是在我校信科,競賽生仍然佔據至少三成以上的比例。對很多競賽生而言,他們的智商(至少是在計算機方面)是可以壓制高考生的。 這來源於幾個方面 1 很多競賽生對計算機懷有真心的熱愛,而這種熱愛可能很大一部分來源於他們對於計算機的高天賦(注意是說在計算機領域)。試想如果你對計算機沒有什麼天賦,怎麼可能堅持三到六年一直搞演算法競賽呢?當然,高考生中天賦高者亦不少,但是多是綜合性選手,在專業領域天賦多有不及。 2 高強度的訓練。智商(或者說某一個領域的智商),是可以通過訓練而來的,長時間高強度的演算法訓練,使得他們在計算機方面理解問題的能力遠高於常人。 3 知識儲備的豐富。競賽生一般比正常學生提前好幾年接觸計算機,知識儲備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會造成理解能力和速度的差距。 我的一些天賦很高的同學,別人需要幾十小時的Lab他一上午就完成了,別人需要看一天的專業書章節他可以僅僅在電腦上一目十行,一般同學努力複習求個85(北大的優秀線)他可能輕輕鬆鬆90+還覺得太低。遇到這種同學,深感無奈,你可能嫌自己腦子太笨 但那又能怎麼樣呢?智商不能通過抱怨憑空產生~ 但是,校中天才畢竟少數,大部分「只是」努力的聰明人(當然我覺得這更值得讚賞)。沒有聰明的腦袋,至少咱不笨是不是?沒有靈光一現的想法,至少咱能一遍一遍練習不是嗎?沒有一目十行的閱讀記憶速度,那花時間將書多看幾遍又何妨? 當然這不是雞湯,要做到這些很痛苦,也很艱難。而且那些兼天賦與勤奮於一身的同學,更會讓你感到望塵莫及。 但那又怎麼樣?你花了時間,提高的是自己。你花了精力 卻也鍛煉了自律能力。你在優秀的團體中感覺平庸,但是無形中已經超越了很多對手,更何況花時間佔到上游並不是很難很難的事情。 那個歌怎麼唱來著,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如果空有天賦 只能變成下一個「傷仲永」的男主角~
偶爾可以,長期不行,因為你在往上走的時候總會遇到自己智商的極限。
小學時候你身邊都是一群渣渣同學,你可以憑著自己的智商輕鬆碾壓,到了更好的初中就吃力了。
初中的時候,你在的學校一般,可以憑藉自己的智商碾壓,到了重點高中,這裡集中了全市高智商,你再想這麼輕鬆就不容易了。
好吧,你的智商讓你在重點高中也遊刃有餘,那麼到了大學進入top2,在全國高智商人才面前還這麼輕鬆么?
畢業出國讀研進入哈佛普林斯頓劍橋牛津巴黎高師遇到全世界頂級高智商人才還能這麼輕鬆么?
從學校出來進入華爾街,冷泉港,cern……你還能單靠智商碾壓么?強如愛因斯坦不也有被量子學派懟回去的經歷么?
當然你要是一直熱衷於在新手區稱王稱霸當我沒說。
推薦閱讀:
※你想對那些校園混混說些什麼?
※袁騰飛的歷史素養如何?
※為什麼特別有錢人家的孩子不會炫耀(裝逼)一般家庭的孩子卻會。?
※在哈工大威海就讀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當初選擇所讀大學的理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