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四大移動硬體產品能否正面挑戰蘋果?

Windows 10 Mobile 手機 vs iPhone

Surface vs iPad/iPad Pro

Surface Pro vs MacBook Air

Surface Book vs MacBook Pro

從設計,體驗等方面,這四組產品正面肛,誰更好?


我覺得iphone+surface pro的組合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最合適的。


以下結論都是對市場大多數人適用

Lumia 950打不過iPhone 6

Surface跟iPad目前還打不到一塊去,雖然價格差不多但受眾和使用場景幾乎完全不一樣

Surface Pro對於除了die hard果粉外的其他人來說完勝MBA

Surface Book跟rMBP平分秋色

就醬


不少回答的答主能看看sp,ipad,mbp之類產品的銷量再來預測好么。

不看回答不知道,我還以為apple要破產了ˊ_&>ˋ。

回到問題:1.手機方面:數據我都懶得放了。在我看來wp並沒有什麼智能手機os的革命性改變,iphone的對手也只有android,至於wp,它甚至連讓ios和android學習的地方都沒有,又何來威脅。

2.平板,ipad和surface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兩者的一者定位娛樂影音,一者定位辦公。兩者定位的不同好壞我不好評論,但市場數據能告訴我們市場的看法

http://g.pconline.com.cn/592/5926817.html,隨手搜的新聞,具體數據可以去看微軟2015年q2財報,sp3作為surface當前系列最受好評的產品也就是百萬多的銷量,而ipad光2014年的全年銷量就突破6800萬部,所以認為surface 能撼動ipad的地位,無異於痴人說夢。

而我本人也認為surface系列的定位非常尷尬,雖然surface自喻為生產力工具,可我在看來其雖然什麼都想涉及,卻樣樣做的都很半成品。真正需要辦公的不會去用surface,而需求娛樂的也會選擇ipad,所以surface在市場中更像一個攪局者,而不是競爭者。

3.apple tv是典型的apple所構建的生態系統的一員,所以它的面對對象首先是apple深度用戶,而不是普通用戶。而xbox的首要目標也是由前兩代遊戲機所培養產生的用戶群,雖然近年來微軟似乎不滿於只是遊戲機的定位,而試圖作為微軟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然後被更關注遊戲機自身的sony銷量吊著打)所以兩者之間的用戶群其實重合度很少,相互之間的發展其實是互不干擾的。至於市場前景,那就只能說看兩家公司的手段了。

4.surface book和mbp就更明顯了,作為win和os x的交鋒,這麼多年了,會去用win的肯定會更青睞sb,而會去用os x的也只會用mbp,而為了外觀的用戶,我只能說仁者見仁,我反正更喜歡mba和mbp的外觀。sb威脅的更多的是其它的oem廠商

所以說到底微軟和蘋果之間的對比從來都是看各自信仰,各自成熟的生態環境造就培養了成熟的用戶群,靠幾件產品就想打敗對手,那是想太多了,


利益相關:android 手機公司供職地前果粉,前軟粉,黑莓粉。

我長期使用,並正在使用 OS X/iOS/Android 平台。在 OS X/iOS 累計消費差不多幾千刀,Google Play 幾百刀。途中狠心(因為我的工作大量跟文字應用相關,一個原因,onenote 你們懂得)切換至微軟全家桶。PC + Surface Pro 3 + Lumia 930 一套。使用了差不多一個多月。

我想我還算有發言權。

這一個多月的過程中我購入微軟鍵盤,滑鼠,surface dock 等設備。跟軟粉頭子 @可可蘇瑪 經常微信扯淡,一起膜蛤,談笑風生。

結果還是在 iPhone 6 掉了之後老老實實繼續交蘋果稅。PRO 5 + iPhone 6s 使用至今。(最好的Android 手機和最好的 iOS)

在幾天前的軟粉狂潮中我罕見的沒有掏出信用卡下定單。甚至跟女朋友一邊看發布會一邊說(原諒我,職業病):

1. 微軟這是徹底不想走消費市場那條路了

2. 微軟再次吊打了所有第三方開發者

3. 對於微軟而言,office 套件 + 自帶應用 = 一切生態

在微軟的產品定義(官網是最直接的展現方式),或者消費人群釐定中,所有人都應該用 surface ,或者 WP 手機完成工作。它甚至沒有提及娛樂,哪怕是消磨時間的方式……

950 XL —— 工作。

Surface Book ,工作1

工作2...

工作3...(請注意文字,截圖工具為神器 Annotate)

這是一個思維方式的差異(以下描述不精確):

蘋果 :你用我們的產品,你的生活+工作多資多彩更加美妙(請注意,生活在前)。我們主要靠賣給消費者的硬體賺錢。

Google :你就生活在我們的產品打造的生態中,我們靠賣你個人信息+廣告賺錢

微軟:你用我們的產品,你可以獲取更多更牛逼的生產力,我們主要靠企業市場提供服務賺錢。

而這個理念的差異,註定無法對蘋果系列產品造成衝擊。

以下是一個偽軟狗入坑到棄坑的過程。

# 聊聊 Lumia 930

確實 onenote 把我所有的 input 都可以轉存進入 onedrive ,然後飛速同步。onedrive 也同步了所有的照片,我隨時在 PC/surface 可以看。Cortona 一用就回不去。bing 的搜索頁給我很不錯的印象。我可以直接用磁性筆在 PPT 中批註然後回復郵件讓我們同事好好欣賞了我潦草的筆跡……

但 lumia 930 (或者 windows phone )讓我徹底對這個全家桶喪失了使用興趣 :

我需要花很多時間配置 VPN,這讓我幾乎想買個 cisco 伺服器自己拉著人一起配了。。

我習慣使用的 APP 要麼就是找不到了,要麼就是…… 做的很渣。。

基本喪失嘗鮮 APP 的機會(比如國內洗車 O2O app,矽谷初創的 APP ……)

找不到 omnifocus 和 fantastical 這樣優雅且相互協作的 app。。

微信延遲卡頓,非常耽誤工作。。

沒有支付寶。。

手機莫名耗電我還找不到原因。。

ok,這些當然不是微軟的鍋,開發者也有責任。

ok,當然你也可以說我信仰不夠,不能花時間去鑽研其協同性和優質 app。

但…… 我還是一個稍微懂點技術和手段的手機行業從業人員,我比普通消費者要敏感很多。連我用的都有點失去耐性了。

更多人呢?

當軟粉們狂歡並表示新內核的大一統、進而由海量 windows 10 桌面用戶起,影響移動端用戶時,有沒有想過,大量的、你我依賴的 app 都是 mobile only (friendly)的?

同樣,大量的人都不是花時間啃教程和翻 win store 的 hardcore 用戶,淺嘗輒止不好用,或者不符合使用習慣就頓生惡感。這並非危言聳聽。

所以當有一天我跟木南總說起我用 lumia 930 ,偶爾收不到微信的時候,他來了一句,你這不是自己找麻煩么 ?

# 聊聊 Surface

生產力真的是每時每刻必須的需求么?在用厭煩了 Lumia 之後,我開始反思 Surface 是否那麼必須。

Office 全家批註確實方便。但我也可以列印下來標註。

我再也不用擔心 word 打開排版錯亂,解壓zip 文件沒有腦殘的中文命名bug。但我已經開始推進團隊全部用 markdown + dropbox ……

onenote 全域搜索 PDF + OCR 確實炸裂。多層的方式吊打 evernote。但 EI capitan 的 note 也足夠強大。尤其是mobile safari 端直接分享鏈接截取文章圖片,簡直太方便不過。

再考慮到國內某些 app 對高解析度的渣支持,以及 Surface 鍵盤給我的不安全感。在棄用 Lumia 930 幾天後,我似乎找不到一個必須的理由讓我繼續使用 Surface 。所以我又換回了又大又重的 rMBP 15 。

隨後頓時爽了。。。

# 結語:

所以當 iOS 把 workflow ,extension 耍的飛起,3D Touch 這種純粹為移動而生的東西開始普及(Android 未來馬上也要上),一切都是為了移動時信息獲取+輸出都可以更方便的時代(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時代),微軟卻只能在lumia/surface 官網展示中可憐的掛出 adobe + office 套件來向你傳遞生產力牛逼牛逼牛逼,並沒有一個決定性的 killer 功能讓你欲罷不能時。。。

而在國內使用 Lumia 一個月給我帶來並不友好的使用印象,讓我對 surface 也沒有那麼高的崇拜感時。。。

我除了說信仰不夠還能說啥?

我相信在這場狂歡中的大量新進軟粉也是像我一樣的人。或許在發布會的洗腦和真軟粉的疾呼中你們得到了力量,而周圍全是千篇一律的 Android/iPhone 和 mac 讓你們喪失了個性。但相信我,如果想入坑,你大可以買一台最便宜的 lumia 體驗一番。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基因是什麼就是什麼。哪怕它正在扭轉 —— 但這過程中依然會有你看不到的產品理念+思維差異,或者說它很好的掩飾了這些差異。

而這些差異,往往會影響你每一天的使用體驗上 —— 你在購買之前可能完全沒有想到過。比如我就無法忍受 Lumia 不能截圖後,快速標註分享(Flyme 把我慣壞了)。

所以我在此要得罪知乎軟粉一下了。普通消費者慎重入微軟全家桶。hardcore 的同學可以考慮試試。但依舊推薦從 lumia 用起,最好買便宜的,或者淘寶正在清庫存的 lumia 產品。

用了之後再決定是否要切換到全家桶。

而我依舊不看好這四款產品正面挑戰蘋果。因為壓根就不是給普羅大眾的消費人群用的。

利益相關:魅族員工,XBOX ONE 用戶,正在二刷 HALO 4 中


Windows 10 Mobile 手機 iPhone

目前看來並不能,未來也很難說,目前看來不能是因為App Store中App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比目前WP在線商店好太多,而且現在也依然在不斷增加中。『優質收費應用很多消費者也是買單的』,答主看著郵箱里一沓App Store的發票如是說道。和iOS已經成熟的App市場相比,Windows Phone的還略顯稚嫩,畢竟手機主要是用來運行應用的,而不是用來毫無意義地手指在屏幕上划來划去的,也不是用來鼻子貼在屏幕上數像素點的。所以在短期內,iPhone依然是比Windows 10 Mobile手機們更好的手機。Windows 10 Mobile手機們不足以挑戰iPhone。

長期難說的原因是:消費者在iOS平台上消費了內容(無論是App也好還是音樂電影也好),有了投資之後,用戶便不會再輕易更換平台,再加上一些內容的跨設備屬性,用戶未來添置或更新設備的時候,也會以能夠獲得已購買的內容的設備為優先考量。在iOS平台上消費,下一台設備是iPhone的幾率依然很高,在WP平台上消費,下一台設備是WP的幾率也很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App Store和iTunes Store中消費的人的絕對數量會比在Windows在線商店中消費的人數量更多。現在各大平台已經不單單用硬體設備圈人了,而是開始用內容圈人(否則Apple也不會收了Beats然後推Apple Music了),可以想像,今後平台間用戶的流動量將會逐漸降低。所以雖然看上去微軟還有很大希望崛起,然而事實上事態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十分嚴峻了,所以為什麼這次微軟這麼多的黑科技能夠同台亮相,也就不難解釋了。再不奮起直追圈用戶,移動端就基本圈不到人了,能不開掛嘛。

==============================================

Surface iPad/iPad Pro

假設Surface 3 or later及iPad同期產品進行比較。

現在的Surface和SP一樣是全功能Windows,和輕量級(雖然從安裝包來看並不輕)的iOS的使用環境雖然有重疊,但是還是存在不同的。如果需要經常跑多任務就是Surface,單任務娛樂或者輕度辦公(回個短篇幅郵件什麼的)就用iPad。需要用筆就上iPad Pro。畢竟做筆記的話,紙還是越大越好。

However(然而)。

在10寸屏上辦公是一件多麼糾結的事情,字小了看不清,字大了,一屏顯示的內容就少了很多,再加上軟體的工具欄(Ribbon什麼的),只能說多虧屏幕不是16:9。一些傳統軟體,如果沒有縮放,顯示出來估計真的就是一坨,總之用Surface長時間辦公真的無法想像。iPad雖然在辦公方面也是這副德行甚至不如Surface,但是……我專屬應用比你多!一條直接干翻Surface,總之,在這一層級上,iPad勝出還是沒問題的,只能說Surface要挑戰整個iPad產品線有心無力,無關乎內部硬體(ARM和x86本來可比性就不高吧,再加上OS設計理念的不同,比較硬體幾乎沒什麼意義)。還是那句話,平板主要是用來運行應用的,而不是用來毫無意義地手指在屏幕上划來划去的,也不是用來鼻子貼在屏幕上數像素點的,更不是用來看針尖般大小的字鍛煉視力的(好像只有反效果?)!Surface以辦公為賣點,在本人看來,實為敗筆。至於那個支架吐槽的人太多,我就不吐槽了,放在腿上的時候以腿做支架估計會更好。

為什麼微軟宣布Office在10寸以下的設備上基本功能免費?如果大家真的喜歡在10寸以下的設備上大量辦公,我相信微軟就不會推出這一出政策了。

=============================================================

Surface Pro MacBook Air

在這裡的預設條件,應該是SP為SP3 or later;MBA為13寸的MBA(與SP3及之後的產品同期的產品),這樣才好比較嗯~~~

在這一等級上,舒適辦公才成為了可能,具體可以參照ThinkPad X Series的屏幕尺寸。在保證文字大小的同時,能夠顯示足夠多的內容。然而這種辦公依然是屬於那種對電腦性能需求不高的哪一類(跑個視頻後期試試,估計所有這個屏幕尺寸的筆電都得跪),所以在這裡比較硬體配置意義也不大。對於基本辦公軟體來說,CPU性能過剩,GPU運算用的貌似也不多,硬碟寫入速度也不需要很高。比較個什麼意思嘛,又也沒聽說過誰的電腦CPU主頻每提升0.1GHz,那個人的辦公效率就提升10%什麼的。所以說,如果主要需要的是Office,但是不需要高級功能(比方說自己寫個宏什麼的)的話,兩方差不多,Office 2016 for Mac做的也不差,界面養眼又不卡,基礎功能也很全。

就應用場景(需求)來比較的話,個人認為雙方不分伯仲。如果在意屏幕的話,SP系列則略勝一籌;如果在意桌面軟體生態的話,SP勝出,Windows軟體商店雖然看上去慘不忍睹,但是野生的優質Windows軟體真的是一抓一大把;如果對價格敏感的話,還是$999起步的MBA適合您;如果您是iDevice忠實用戶且對桌面軟體沒什麼特別的需求的話,那麼MBA更加適合您,方便您管理自己的設備,iTunes和iTunes for Windows感覺就是界面功能相同的兩個軟體。而且OS X的表現(尤其是到了El Capitan)並沒有很多人描寫的那麼不堪:基本軟體俱全、好用,流氓軟體少,運行流暢發熱量小。然而為什麼在我們眼裡所有的電子產品都有各種毛病?因為只有產品出了問題用戶才會發聲抱怨,產品沒問題誰閑得沒事上網喊一句『我的新工具,就好就好就是好』的。

在這裡,要說怎麼分勝負,主要在於用戶使用需求和經濟條件,而非硬體性能或者其它什麼東西,畢竟在這一層級對於性能的需求依然不是很高。當然這裡說的都是同期硬體產品比較,有人如果非要拿2010年的MBA和SP3比我也不好說什麼了。

因此,SP存在挑戰MBA的可能。

========================

Surface Book MacBook Pro

首先先貼一個比較靠譜的關於硬體的回答:

如何評價 Surface Book 變形式筆記本電腦? - 匿名用戶的回答

所以吹SFB的各位軟粉可以歇歇了,和同時代的13-inch rMBP比起來,除了dGPU『有可能』爆掉13-inch rMBP的Iris 6100,屏幕解析度略高於13-inch rMBP以外,其它的直接呵呵,非獨顯版本更是除了屏幕解析度以外全面呵呵。性能方面估計微軟這次宣傳得有點過。所以『吊打』、『完爆』這些詞說出來被噴,請不要怪噴者無情啊,雖然這次微軟的乾貨確實不少,但是還沒有到神乎其神的地步。談完性能,說說其它的:顯卡熱插拔是個不錯的好設計,雖然外置顯卡設計之前已經有像SONY這樣的廠商玩過了,不過這次集成在鍵盤下面和CPU分開的想法很棒!不用多背一個配件不說,散熱估計會比把CPU和GPU放在一起好,很期待真機表現。至於clipboard可分離成平板的設計感覺像是SP4的逆向思維:SP4需要加Cover變成筆電,SFB拿掉Keyboard成為平板。

SFB的硬體略弱於同期13-inch rMBP(從硬體角度講,基本沒法挑戰真?頂配15-inch rMBP),但是因為Windows生態的加持,所以個人認為可以一戰,甚至可能會比13-inch rMBP更加吸引對價格不敏感的高端消費者。

不過,個人認為,與其說微軟是在買設備,更像是在賣Office!!!微軟至始至終都在提『生產力』『生產力』『生產力』的,微軟最直接的生產力工具代表是什麼?是Office。所以個人感覺微軟的真正用意是:『大家快來買我的Office吧』,順便指導一下身後那些OEM廠商如何設計硬體。

買得起SFB(尤其是高配)的,訂個Office 365對於這些消費者來說大概也是小菜一碟吧。

=================================================================

結論

個人認為,在一些移動端(手機、平板)上,和拼硬體相比,生態更加重要,用戶會因為買了你的系統生態的賬而成為產品的忠實用戶。iPhone部分硬體被超越很長時間了,然而大家在其出了新品之後依然買買買,為的是沒有達到FHD或者剛剛達到FHD的顯示屏?還是只有1000多mAh的電池?都不是,他們是奔著App Store和iTunes Store去的。所以如果微軟想要在移動端上挑戰Apple,把軟體生態(主要是專為手機平板優化的Apps)做起來已經刻不容緩了。

綜合來看:由於Windows龐大的桌面軟體生態作為後盾,大屏幕移動設備(SP和SFB等)與Mac家族一戰沒問題,對於那些買了Mac卻從未使用過OS X的人來說,SFB可能真的是極好的。

不過在本人看來,微軟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賣Office,順便教育一下隊友。雖然發布會上拿MBP作比較,但是估計沒什麼想要正面挑戰蘋果的意思。

===11/10/2015 UPDATE===

有一些人總以為我在用果粉思維看其它家的產品,姑且大致說一下使用或用過的設備吧:

iOS: iPhone, iPad, 13-inch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Windows: Lumia, Surface, ThinkPad T Series.

還有一些運行其它系統的設備,因為和問題無關,在此略過不表。

煩請各位仔細看答案,不要看完前兩段就跑到評論區里說我以果粉的思維看別家的產品了好不好QAQ


對微軟來說市場上只有 surface pro 會是贏家

Surface pro 4的各項提升並沒有很驚喜,但都很實用,更輕、更薄、更快、更大,電磁筆可以磁吸,不需要那個2B的筆夾,橡皮擦功能也回來了。ntirg已經可以支持1024壓感,果然微軟這步沒有押錯,wacom技術已經比較完善了,而ntirg還有進步空間。Surface pro 3的口碑已經證明了這個產品線的實力,Surface Pro 4才是向完美又邁出了一步。很多人看了Surface Book非常驚喜,兩者乞丐版就差了600刀,Surface Book有獨顯的要1899刀。為什麼有了Surface Book還要出Surface Pro 4?這個Surface Pro 4其實是Surface Pro 3 S,他才是殺手。

winphone和iphone並沒有什麼可比性,iPhone是蘋果產品線的核心,winphone是微軟產品線的邊緣。win phone 能有起色微軟就偷笑了,continuum讓人眼前一亮,但畢竟那個dock 的使用場景很少會遇到。

surface book 主要是貴 選擇少(只有13寸) 在13寸屏的筆電里肯定是有競爭力,但對微軟來說surface book產品線第一代產品的意義,肯定不是跑量,更多是展示創新能力,給眾 oem指明方向。如果像Surface pro系列出到第3-4代,那才可能會有肛正面的能力。Surface Book目前對於13寸MBP買來裝windows的用戶應該是個比較好的選擇。但Surface Book目前比較合理的尺寸 也只有13寸最合適,屏幕更小的筆電對性能要求不高,換成15寸的平板。。。拿來下端著累不累?所以微軟手撕電腦的這個方案,還要看以後怎麼走,只有13寸可選的筆電,不能說是一個好的系列。

Surface系列 還要看下一代,如果沒有風扇性能有很大提升就好了(比如S4能接近SP3),這個還得看intel。風扇很吵,清理也麻煩,但是如果不是真缺錢,犧牲性能去買Surface而不是Surface pro的人,應該還是不多的,畢竟吵可以忍,卡是不能忍的。。。


題目被改啦,才一天,很奇怪這麼大的疏漏為啥今天剛改。答主非IT人士,求輕噴…

………………原答案,03/27/2015…………………

作為一名偽軟粉且不是IT的人來答一發。有錯誤請指正。

題主在問題描述裡面提出來的四大產品定位是從蘋果的角度出發的,即手機、平板與平板電腦、中端電腦和高端電腦,那麼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微軟能否正面挑戰蘋果的四大產品」。

那麼要是從微軟角度出發,畢竟題主說的是「微軟四大產品能否正面挑戰蘋果」,題目里的「微軟四大產品」那可就不是手機、平板和電腦啦。

私以為,微軟的四大產品是:Windows OS、Azure雲(其實Azure應該包括在Windows生態圈裡面)、Office以及IE(Edge算在裡面)。 (~ ̄▽ ̄)→))* ̄▽ ̄*)o其實我不是特別了解微軟的生態圈……為什麼微軟沒有依靠 Windows 做成一個生態? - 軟體

1、可以這麼說,Windows現在仍然有些槽點你們可以盡情吐槽,但是請不要否認Windows在歷史和現在中的地位。沒有Windows,國家是運行不了的、咱們是沒有ATM的、沒有水電煤氣的。沒有水電煤氣和食物,Mac OS也就沒人讚歎它的文藝、好用和漂亮了。

2、Azure。本人不了解,是面向企業級的雲服務,蘋果的iCloud是部分基於Azure的,其實就是蘋果沒有自己正宗的雲服務。微軟你要加把勁兒啊,亞馬遜的雲和谷歌的雲早就超過你了~(這句話其實沒有先後排名)

3、Office。我們都說PPT,很少有人去說Keynote對吧?Office在辦公套件這一領域可以說是無人能敵,也許是我不知道其他的,反正我周圍的人們除了用Mac的基本在用Office,用Mac的好像買電腦時候裡面預裝了Office,不過我認識的所有人也只有仨在用Mac……另外最開始我喜歡Keynote是因為其特別漂亮的過渡動畫,然而當時我還在用Office 2007……當我用過2016之後,覺得好神奇啊,PPT可以直接輸出格式為MP4的小講課視頻同時還能直接在PPT上標註(用小插件Office Mix完成),過渡動畫變漂亮那都是小case了。Outlook 2016也十分強大;Publisher 2016對於我這種InDesign當Word用的人來說也是基本滿足了排版的需求,當然專業的還得是InDesign;OneNote就是神一樣的存在!!當然這都是咱們普通人的生活,那些政府職能部門及其他生命相關的地方,Office依然是一種高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4、IE。最新版IE特別好用,Edge在Windows 10上簡直就是一個神奇的存在(雖然現在我為了網銀暫用FireFox,我相信Edge的未來是好的),拋開所有可歌可泣的地方不談,IE應該是第一個全面推廣的互聯網瀏覽器吧,之所以有了IE大多數人們才知道互聯網是什麼樣的。蘋果的Safari其實為了追求極簡之美,覺得少了不少東西,而且大多數擴展是不支持Safari的。我真的用過一段時間Safari,然而當時蘋果的審美依然處在那種全部金屬色澤的東西上面,iTunes已經非常難用,Safari……新版的Safari如果好看的話倒是可以下下來嘗嘗鮮,但肯定不是主力瀏覽器。在移動端上,哪家瀏覽器都很好使,Edge在手機上能出色地完成下載任務管理這一項就足夠了,iOS的Safari那個下載完成界面很醜好么,而且不能管理下載很令人頭疼!

所以題主問的「微軟能否正面挑戰蘋果的四大產品」,前面的回答已經答得差不多了,那麼真正的「微軟四大產品能否正面挑戰蘋果」結局也很明了了對不對~

請 @可可蘇瑪 以及 @vczh 指教!!


國人買任何一個微軟和蘋果的東西都是大件,所以要糾結買這個還是那個,還每天比來比去,看哪個比哪個多什麼功能,哪個這幾年有什麼進步有什麼不思進取。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偏見的入口。

當你去買一個自行車的時候,會不會看來比去,會不會去看這幾年他有沒有什麼新功能,有沒有不思進取。

買一個消費品,就是消費品,一定要上升到極客層次去評價,然後決定去買?

一個消費品給人最大的好處,應該是「不知不覺」讓你用得舒服,而不是教你很多東西,告訴你又多少多少你幾百年都用不到的功能,然後說我酷我技術好,快買我吧。

OSX近幾年的更新基本上都是後台悄悄在做的。11年的MBA,竟然一年比一年好用。WIN10也是在不知不覺中,更新了內核,從根本上解決了安全問題。

大家談論的兩個產品的比較,好像只比「功能數量」,不比「舒服」、「自在」。多累啊。。。。。

吐個槽:Ctrl + Space到底是切換輸入法還是spotlight啊。。。。。。。。cmd+什麼什麼是截屏來著?、、、、、、、


我覺得這波 MS 的高潮,主要源於蘋果提供的反差。

前一段時間蘋果發布會太不思進取了。台上的表現也太老年白人精英主義了。不討人喜歡。

而 MS 這四板斧其實都不算致命。

平板已經是衰退的市場。

現實增強還早。

windows phone 生態的困難仍然無解。

sb 的確是最有意思的產品但是在價格上不夠有殺傷力。

但是 MS 產品展現的進取心,台上人物展現的年輕化,活力和文化的多元令人吃驚。

MS 一度被歸類為一個禿頭胖子領導的行將就木的軟體公司。而蘋果一度被歸類為領導行業創造未來的顛覆性公司。

可是連續兩場發布會你會發現 MS 已經不是那個「檢測不到鍵盤按任意鍵繼續」的 MS 。而蘋果越來越像那個藍色巨人。

也許是因為 MS 遊戲產業,他的品牌變得更加年輕和潮流。而這種品牌和文化上的區別,也許現時無法轉化為非常成熟的產品,但是也會讓人願意關注和支持。

於是,我掏出信用卡去買了一個 fanless 的 macbook 12 。


首先,iPhone基礎在那裡,Windows phone要趕一陣。

然後是MacBook,你就說說,作為公司的門面或是個人的逼格,是不是應該優選蘋果,裝不裝win10都另說。

iPad我倒是不看好,不過讓我選擇,我還是會選iPad,畢竟生態好。


這個題目本身是不恰當的。

微軟的產品線和蘋果的產品線是不同的。

哪怕是ipad pro跟surface 3比也是不合適的,完全不同的設備。

混合形態的智能設備不能單純定義為平板或者筆記本,按照蘋果的邏輯去對號入座微軟的產品對比沒有任何意義。

題中的四大產品只是微軟硬體設備的一小部分,而蘋果列表裡則是蘋果生命線。


ios不能肝艦娘。大家散了吧

ps:圖來源於網路。侵刪


最大的阻礙還是 Windows 操作系統。OS X 和 iOS 讓開發者和消費者第一次能共同把精力放在一個統一的 Unix-like 操作系統上。

在 2000 年左右是應用軟體開發比較痛苦的年代。一方面軟體的複雜度要求整個開發者形成一個整體,另一方面用戶只用 Windows 系統。現在不得不說 OS X 讓很多事情容易了很多。比如你想在應用里玩玩 OCaml 也不是什麼難事了。

回到一個不完全支持 POSIX 的系統。「用戶不關心底層 API」這種話說說簡單,要想協調開發者的投資和回報,就知道不是那麼容易的。


微軟提供的不是硬體產品。微軟提供的是服務。


你忘了索尼?



其實為什麼我喜歡微軟的產品呢?當你有3個以上微軟設備和1個蘋果設備的時候,你的生活過得很愉快。但當你有3個以上蘋果設備卻只有1個微軟設備的時候,蘋果會讓你做「扔掉微軟還是扔掉蘋果」的抉擇。


1.題目所說的四大產品其實是兩大產品:WP 產品 和 Win 產品。把搭載了 Win 10 的 PC 以屏幕插在鍵盤上、鍵盤插在屏幕上、去掉「Pro」換配置為區分手段 只是適合銷售而已。

2.1 WP 已經徹底破敗了,所謂的宏大未來其實是個騙自己的泡沫。原因很簡單,WP 是改裝過的 Win,而 Win 並不適合觸摸,iOS 的交互友好性大家有目共睹。

2.2 Win PC 當然可以正面挑戰 Mac(不要分什麼 Air、Pro等等了,系統才是核心競爭力),精明如蓋茨讓 Win 搶佔了先機,這個軟體數量積累的老本,還可以再吃好多年。不過 Win 和 Mac 也不全是正面對撞,用戶定位是有些區別的。

3.論體驗和設計……或許是我年紀不夠大,沒有見證微軟曾經的輝煌,打我有意識知道什麼是計算機以來,在橫向對比上,微軟公司所發布的任何一款產品相比 Apple Products 都是設計極差的,極差。廣義上,體驗也包含在「設計」裡面。

4.實話實說,不想撕逼,歡迎反對,關閉評論。


我只說一個問題。買了apple的硬體,軟體基本上是免費的(操作系統和page number Keynote),但是微軟的office是按時間收費的。


Surface pro3用戶。曾經的winphone用戶。

首先上結論。

1.iPhone√

2.Surface√

3.Surface Pro√

4.Surface Book√

嗯,我就是軟粉。

但坦率講,這個回答,我想還算是客觀的。

1.iPhone winphone

iPhone的成功與這些年的積澱(其實主要還是生態圈,單純系統層面ios並沒有絕對的優勢,甚至佔劣),沒有人可以否認,即使是今天,他仍然可以算得上是手機界的王者。

相比之下,winphone就尷尬的多了,真正陪wp一路走下來,就會知道,這「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有多尷尬,還是在對手最引以為傲的元素——生態。所以高下立判,無論虹膜識別,continuum,水冷這些給我們帶來多少驚喜,也拯救不了系統層面的完敗。

結論:至少現在,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裡,iPhone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動搖的,起碼不會被winphone動搖,當然並不否認winphone的潛力,因為微軟總是背著我們做一些很coooooooooooool的事兒(霧)。

2.iPad Pro/ipad Surface

很抱歉這裡我可能略帶主觀,因為從來不認為ipad這一產品線可以稱為電腦,僅僅是tablet吧。換句話講,iPad整個產品系列,在我的認知中,從來就沒有和Surface同台競技的資格,當然pro未出,也不能太過絕對,靜候上市。

所以要比什麼呢?設計見仁見智,生產力Surface毋庸置疑,娛樂或許有人想說iPad,但除了看看視頻玩玩小遊戲,大概只能堆灰了吧,哦,順便提一句,Surface可以推gal(手斜)。

結論:沒什麼好講的,大遊戲機,甚至都算不上的產品,對比輕量級PC?還是洗洗睡吧。

3.Macbook Air Surface Pro4

4.Macbook Pro Surface Book

想把這兩個放在一起說,原因很簡單,因為本質區別是相同的:Windows 與 OSX——個可以算得上,沒有辦法去評價的點。

先說說自己對於買mac的人的看法,由於並沒有深度使用過mac系列,所以這裡大概談不上客觀與否。

在我心目中,整個mac用戶,大概可以劃分四類,ios/osx程序開發群體,對音視頻處理有需求的群體,對圖像處理有需求的群體,以及zhuangbility的群體。

注:接受評論的意見,的確還有普通用戶只因用戶習慣和操作便利選擇Mac,但我個人不同意「這個群體占最多數」的觀點。

最後一個似乎有些兒戲,不過確確實實是存在的。

扯遠了,回歸話題。

工業設計,坦白講,並不能給出一個精確的好與壞的評判標準,人們常說,見仁見智。這點上,無論是Mac系列還是Surface系列。只能說,兩者的設計語言,都很不錯。於是重點要討論的就是——體驗如何。

但探究體驗這個話題前,一個問題是必須要去思考的——兩者的用戶群體,是否重疊?如果重疊,重疊度又是怎樣的一個數字。這也是我之前,談論Mac用戶群的一點用意。

換句話說,如果兩條產品線所針對的用戶群體本身不同,那麼體驗也就無從談起了。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重疊,但這個度並不大。

前面提到了Mac,也可以說是OSX的用戶群,他們中的大多數,對於系統平台,有著特殊需求,用戶粘度較高。所以對於他們而言,並不會出現選擇障礙,更不用談及體驗,因為需要的便是最好的。

所以,單一一個「體驗」或者「好」,我想,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只能說,適合與否。於是,在最初的結論中,我給出了,在我心中,更適合大眾的答案,不只是對於後三者,iPhone與winphone也是一樣,只有最適合,沒有最好。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微軟商城官網上面關於surface pro 3的介紹里有和Macbook air的比較?
怎麼評價庫克?
如何評價蘋果庫克首次因銷量不達預期降薪150萬美元?
iPad(第三代)發布會上展示的彩色蘋果是蘋果的新 logo 嗎?
Tim Cook(蒂姆·庫克)在 Apple Inc. 上任 CEO 前在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TAG:MacBook | iPad | 微軟Microsoft | 蘋果公司AppleInc | MicrosoftSurf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