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水平低下、物質生活貧窮,但知識淵博、精神生活豐富的人,是怎樣一種存在?

一般來說,人的知識文化、見識閱歷甚至道德素養都跟經濟水平呈正相關。但在中國也有少數物質生活困窘的人,確有遠超其同一階層的知識見地,這一類人在中國是怎樣一種存在?

我先舉個例子:本科讀書的時候,有個老太太穿著樸素,每天到食堂來,看到有的學生沒吃完的剩飯剩菜,就過去把剩下的吃完。而且非常有禮貌,比如有一次我邊上的同學走了,老奶奶過來還特地問了我,剩下的包子豆漿是不是沒人要了,確認以後才吃。

但是讓我驚奇的是,一個暑假我晚飯吃的早,還沒有很多剩飯盤子,我發現老奶奶在那裡蹭空調,同時專心閱讀一本德語原版的城市規劃書。


謝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不完全正確的。

經濟基礎和精神追求層次的關係應該是倒U型的,過少或過多的經濟基礎都不利於精神追求的進一步發展。經濟基礎過少,每天為三餐奔忙,難以靜下來思考人生並提高心性;經濟基礎過高,首先保有這些經濟基礎的壓力和與之相伴的工作會增加;其次自古富貴者容易放逸,容易墮入虛無的狀態,福報也會很快享盡;再者,一般擁有很高基礎的人相對更注重積累物質,因而即便物質充足了也不會滿足,而仍會不停奔忙。總之,缺乏基礎則迫切需要基礎;充滿基礎需要保有基礎,兩者都是為物質世界奔忙不停的。

一個人最容易提高心性的狀態是在有一定但是並不非常富裕的經濟基礎時。適當的苦難鍛鍊出離心,有充足的時間則可以用來修鍊心性,又會有足夠的樂趣可以提供生存的動力。苦樂參半好修行,過度享樂會使人迷戀世間而不願承認心性的缺點和人生苦短,過度痛苦則會使人無法自拔或在有效的修行之前自尋短見。

題主所說的比較貧窮的人,可能不是極端貧困的。極端貧困在當下的中國是比較少見的,參照對象可以是鬧饑荒時的人們,上頓有了下頓沒有,每天要到處找吃的。這種情況也可以修行,對於大修行人不是什麼問題,但對於普通人則是致命的,人在資源極度匱乏和身體虛弱的時候容易升起噁心,也不容易靜下心來去修鍊心性。正如癌症患者一般很難修鍊心性一樣,身體的極度虛脫和痛苦會使人心生大量負面情緒和妄念,阻礙正念的形成。

因此,最優的修鍊心性的經濟基礎應該是至少可以有足夠的錢養活自己(基本的衣食住行即可)或者可以自給自足(自己種田養活自己)。如果在減去養活自己所需要的時間外仍有一部分空餘的時間可以去修行就更好了。

所以,一個社會的精神支柱應該在經濟基礎在中間80%的人口,如果這80%的人可以安於自身的經濟基礎而去尋求更高的精神追求(形式可以是讀書、座談、個人修行、文化旅遊、隱居、田園生活、參觀展覽和博物館、搞一些集體文娛活動、參加宗教的集體修行、慈善活動、學習傳統文化和中醫中草藥等等;實質則是消除妄想、分別、執著,建立互幫互助、友善文明的和諧社會風氣),那麼整個社會的宜居性會大幅提高,社會動亂會減少。因為一個社會並不是由少數人控制的,而是由每個人的行為和心態組成的。


看了樓主的說明

怎麼強烈覺得那位老大可能是文革活動之類的受害者或者其他原因的失意者

……

首先從邏輯上較真下

一、從邏輯上來說,「經濟水平低下、物質生活貧窮」跟「知識淵博、精神生活豐富」作為現象進行描述時候都只是結果,只是湊巧在一個時間區間裡面共存,人的知識文化、見識閱歷甚至道德素養都跟經濟水平呈正相關」這句話更準確來說,主語只可能是「社會整體人群」,且這個相關性的證明我也沒見過,只是「似乎可能也許也」,絕對不可能是「個人」。

作為個體有太多環境偶然性、個人選擇因素,梵高、莊子都曾經半生潦倒,跟財富毫無關係;

二、從時間軸上來看,竊以為,中國現在的整體而言,已經談不上「經濟水平低下、物質生活貧窮」,大部分人活在溫飽的基礎以上,當前社會有足夠的知識沉澱,讓願意學習的人去閱讀;

一般來說,從過去來看,單個人擁有知識文化、見識閱歷和道德素養,來自幾方面;一是有有沉澱、學習和思考的機會,一是來自環境的耳濡目染與熏陶。所以,有文化但沒錢,有可能以前曾經有錢,或者說可以滿足衣食無憂程度,然後有學習的機會。甚至也有可能就始終窮困潦倒甚至枷鎖在身,可是未必沒有一個肖申克自己打造出來的救贖。

而從現狀跟未來來說,知識文化、見識閱歷和道德素養都只是一種資源,如果沒有合適的轉換工具,並不能轉換成財富。在古代,比比皆是不得志或者不屑於五斗米的驚才絕艷與成大家者。在中國現代,寫書么?唱歌么?滿地盜版和免費。

其次,從經歷和體驗上,分享一下

我一直很努力追求「知識文化、見識閱歷和道德素養」,但我始終也克服不了尋求社會價值認同的焦慮感,而很多時間也就浪費在焦灼里,於學問並無大成,於成就也如是。

時至今日,我始終認為「知識文化、見識閱歷和道德素養」需要自律,需要把更多時間放在埋頭苦讀,放在以誠待人,放在遠方和前行上。也許某些人會很幸運,在追求這些的道路上也收穫了社會價值。但也許,你更多時候會發現,你會有修不完的功課,也始終只有不多不少的財富,在以財富和權利作為社會階層劃分的時代,你只能在精神的王國做個貴族,而在現實中忍受對於卑微的自我質疑。

作為個體,你只能努力去尋求兩者的平衡,或者放棄對平衡的追求,階段性的二選一。「躲進小樓成 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的苦讀,或者再社會大學裡面激流勇進。

最後,我真的很想再發起個問題,在解決溫飽和基本財富積累後,我們怎麼才能提升「自己、家庭和下一代」的「知識文化、見識閱歷和道德素養」,前幾天不上班,偶然上街,社區公園裡,一堆的大爺大媽們打著牌、打著麻將。在普遍把旅遊看成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的時代,我們多數人還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景區到處是雷同而低劣的商品。

年輕人也無法換成,玩手機、玩自拍、玩合拍。我所在的城市廈門,現在大街小巷都是自助圖書館,然而,使用率並不高。

在滿足溫飽之後,我們對於時間資源的使用能力和消費習慣依然還很低端。

我始終忘不了,爺爺告訴我,他小時候家裡窮,都是靠放牛時候偷聽私塾講課,以及翻遍一本詞典才能識字。

我更忘不了,在我小學時候,國家組織大掃盲,我二十幾歲已有三個孩子的母親,每天晚上去報道,一個晚上就為了學幾個「山、木、水」而喜出望外的神態。


如同水桶一般,或如河水一般,水漲船高

經濟水平低低不到哪裡去,學東西,要花錢,賺錢需要更多文化,兩者水漲船高,互為水,互為船;偽青就算了


也許可以說我就是一個吧

我認識好幾個遊戲策劃,月薪都是一萬五以上,還有很多特權,比如在公司的地位等等

而我,只是月薪四千的初級數值,能寫AI和人類打麻將和摜蛋打平手。後來也被一個公司新來的資歷很深的自干五策劃給罵走了。

有些遊戲策劃很看不起別人的,他們流水千萬,覺得別人都是渣渣

說實話我不太看得起中國的大量頁游,純粹一模一樣的換皮、抄襲,拿個所謂的中國歷史當皮,簡直在侮辱中國歷史,但是人家賺錢啊!中國那些XX玩家就是服他們。

那些遊戲策劃千萬流水的時候,我還在信用卡取錢墊付房租,還在到處問人借錢

同樣那些遊戲策劃也看不起我

我沉浸在我自己的小世界裡,自己會做一些畫面粗糙簡陋的單機遊戲,中國歷史的SLG

立項

中國為何沒有《太閣立志傳》那樣有學習性質的歷史類遊戲?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光是上古先秦三代,就有500多行的介紹,還有很多科插打諢(大多暴力引用長者名言)

參考資料

一百多本春秋時期方面的書的閱讀評價

我因為沒有錢,所以除了中華書局的左傳和國語,還有一些楚滅國考,楚國史等,其他書都是去圖書館借的,圖書館有什麼我就借什麼,有些很破爛,水平被我甩十條街的人,都能出書了。所以很多自干五罵我loser地攤讀者,還有各種難聽的話。

視頻預覽

Swing徐氏春秋 國人自製的春秋戰國遊戲/課件

不少人認為這根本不能算遊戲,我也不想讓我的這款遊戲和他們的換皮頁游被人混為一談,就這樣,我看不起他們

這是我去年讀過並且記得的歷史書,每年都在讀

看書記錄

本人會四門外語


吃別人剩下的乾淨食物就是「窮」?物質生活匱乏?我覺得題主想太多了,老奶奶或許就是不喜歡浪費啊!就像我,寫字喜歡用鋼筆,很多人認為我裝高逼格、有人認為這支筆後面肯定有什麼故事,但大家都想多了,實際我也是覺得那種水性筆多半用了一半也不知道去哪兒?感覺挺浪費資源的!


如何證明人的知識文化,道德素養與經濟學水平成正相關?每個人追求不同 金錢是大部分人的追求但不見得是所有人的追求 人的幸福感來自於他所在乎的事情上獲得的成功 如果一個人追求的並不是錢 那麼錢多錢少對他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


有這個閑工夫上知乎提問,難道就不會當面問這個老太太嗎?難道你不好奇她為什麼會看城市規劃的書嗎?

摺疊我吧


其實滿足了生存需求之後,其餘的需求都是並列的,與其說精神境界與經濟相關,不如說與經歷,人際關係,知識結構相關。


像少林掃地僧一樣的存在


看到突然很感動


已經擁有前半部分,正在為擁有後半部分而努力~


低下的經濟水平 滿足不了豐富的精神生活

淵博的知識儲備 替代不了現實的一針一線

還會被人說 切 裝什麼裝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我倒不贊同說很貧窮但是知識很富有,假設:你馬上要餓死了,你僅有2塊錢,你選擇買書還是買吃的?幡然醒悟


會生活得很快樂吧,我的話只要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就非常快樂。因為我對自己的體驗非常著迷,精神世界豐富的人都是對自己著迷的人。人需要有意識的發展自己的精神世界他的精神狀態才會提高。現代人之所以精神空虛,主要是浮躁吧,學校和社會也不會教提高人格水平的方法。也許將來會注意這方面吧。


精神病院都是。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錯,但人的際遇絕對生活習慣。

只有有經濟基礎的情況下,他才能想上層建築的事,而不是為那兩口飽腹之食而奔波。

但人的生活習慣則是有個人際遇,成長軌跡決定的。


只能說是政府的恥辱。


我敬佩這種境界的人。一般人處於生存的窘境會忙著掙扎,疲於奔命,沒有精神追求或者被迫放棄曾經的精神追求,哪有這般從容優雅。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 孔乙己


推薦閱讀:

拍攝食物是對廚師的不尊重嗎?算不算侵權?
套牌車是怎麼套的牌,難道沒有辦法杜絕嗎?
調查顯示,70%的人認為他們的道德水平上升了,但是社會整體道德水平卻下降了,你這麼看這二者之間的關係?
如何看待急救人員判斷無法安全轉運後,拒絕強行轉移81歲病人這種醫患關係?
如何看待杯水主義?

TAG:學習 | 道德 | 知識 | 貧窮 | 社會階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