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系旗艦 三星S6 系列 和 LG G4,如何對比?是否值得入手?


卸腰……

先說結論:S6與G4是2015年最值得入手的Android機,唯二

即使兩家的新產品Note5與V10發布之後,該結論仍然不變,而且為了配合這兩款新機的發布,前代的S6和G4售價都降到了不錯的價位。

(重要提示,不懂得優化安卓的朋友,請選擇蘋果,即使用安卓,也請用小米等深度本地化的機子,千萬不要盲目嘗試國外安卓機)

S6和G4都玩過,G4是自己的,S6是朋友的,也是我推薦他的,算是都有所了解吧。

以下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圖片多數來源於網路。

————————————————————————————————

性能方面:

————————————————————————————————

毫無疑問,2015年是被高通810坑了的一年,三星S6憑藉自己的7420處理器鶴立雞群,此外其他硬體配置也是行業領先,USF2.0快閃記憶體速度超過EMMS,還能讀寫同時進行,內存使用DDR4,比DDR3領先了一代……

除了相機和屏幕之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G4都是被吊打,然而實際體驗差距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CPU/SOC

S6:Exynos7420,四顆A57大核,四顆A53小核,14nm製程。

G4:驍龍808,兩顆A57大核,四顆A53小核,20nm製程。

差別一目了然,808少了兩顆大核,工藝製程也差了一個等級。

1.輕度使用時,主要是四小核工作,大核幾乎不工作,偶爾醒一下幫個忙,這時S6與G4是沒有本質區別的,由於小核的發熱量本來就低,所以14nm的優勢也無從體現。雖然耗電會省一點,但這個使用程度中,CPU耗電佔比是很小的,基本可以忽略。

2.中度使用時,大小核協同工作,大體上就是發揮兩大四小的這個程度。此時G4的驍龍808已經是六核全員上陣了。性能上二者沒有多少區別,但發熱可就有區別了,此時S6的製程優勢可以把溫度和功耗控制在比較理想的水平,而G4的發熱量會高一些。

3.重度使用時,驍龍808會率先達到性能瓶頸,或者率先發熱,而且受GPU的拖累(808的GPU比810/7420相差不少),玩大型遊戲的時候也不如S6給力。

如果是日常一般使用,那麼二者區別不大,但若對性能有高度要求,那麼7420是更好的選擇。

題外話,拋開7420的製程優勢不講,單單比較810和808的話,只要你不把手機放進冰箱里跑分,那麼808的實際表現比810還要好,G4選擇了次旗艦的808,反而比眾多810頂配的機子有優勢。

參考資料:驍龍808/810/Exynos 7420性能對比。

有圖有真相。

S6的7420無懸念獲勝,然而第二名卻是G4的808,至於Flex2和HTC M9的驍龍810,只能在低溫擁有較好的性能,一熱起來則下降明顯,相比之下,808的性能幾乎不受發熱影響。不得不說,810徹底杯具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驍龍808有一項黑科技——不怕熱,從前面圖可以看出來,808的性能受溫度的影響是很小的,下面這張圖的對比更明確,808甚至比7420的表現還要好。

(溫度對性能的影響,最上面是蘋果A8,第二名就是驍龍808,而810排名墊底)

日常使用中,7420&>808&>810。

所以,你如果在乎性能的話,除了三星家族之外,似乎就只剩下G4和V10可選了,(據說小米4C對808的優化較差)。

快閃記憶體(ROM)

USF和EMMS的差距也不是那麼明顯,拷單一大文件的速度差距在25%以內,只能說:有差距,但達不到決定選擇的程度,只有拷大量零碎小文件的時候,USF才體現出質的突破。

但是,我們一般拷貝的文件都是照片、音樂、電影等,屬於大文件,只有拷某些應用的數據包時才是小文件,所以這個對實際的使用影響並不大。

USF2.0可以讀寫同時進行,這個肯定是優勢之一,但具體在什麼使用場景能明顯發揮,麻煩各位給個提示……

內存(RAM)。

S6用的是DDR4,G4受驍龍808的限制只能用到DDR3,相差一代,理論層面,前者應該比後者快50%以上。但在外媒評測中,S6第一次打開應用比G4要快,但在已打開的應用之間來回切換,速度反而還不如G4,或許是受系統影響,S6出廠系統是5.0,G4一上來就是5.1,應該佔了不少便宜。S6現在已經可以更新5.1,然而G4卻開始更新6.0了……

LG G4 vs. Galaxy S6 運行速度對比(55秒之後開始)

第一輪完成時間,G4為1:08:44,S6為1:02:25,S6基本是全程領先。

這裡要說明一下,G4其實並沒有差那麼多,從一開始速度就落後的主要原因是最先測試了拍照,由於攝像頭抵在桌面上,G4的激光對焦直接蒙圈了,所以有一個明顯的延遲。

在其餘測試中,除了視頻轉碼比S6明顯慢,其他程序的打開速度相差並不多,而且在一些全屏遊戲的測試中,G4要多一步調出虛擬鍵的操作,還要吃點小虧。

兩輪完成的總時間,G4為1:29:49,S6為1:44:78,G4完成反殺,單論第二輪的時間,21秒對42秒,G4甚至比S6快了一倍。

雖然,G4的系統是5.1,S6的系統是5.0,但S6各方面的性能配置均高於G4。

很難讓人相信,僅僅相隔半代,就能夠造成如此差距,達到無視性能的地步,我個人認為,除了系統的原因之外,三星TouchWiz的負優化也是重要原因,殺進程殺的都快趕上iOS了,我朋友手上那台S6買的早,目前還是5.0系統,有誰知道5.1下的表現請補充……

性能方面總結:S6憑藉更先進的處理器、內存和快閃記憶體,在硬實力上強過G4一頭,然而在實際測試中,G4的多任務性能反殺S6,所以真正體驗是各有千秋。S6在更新5.1之後應該會有所提升,希望到時TouchWiz不要拖後腿。

————————————————————————————————

外觀方面:

————————————————————————————————

選手機肯定先看外觀,不過外觀這東西,實在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能夠客觀分析的東西實在是太少太少,下面內容難免會摻入一些主觀因素。

S6這一代的定位很明顯:翻身之仗。在經歷了S5與Note4的低迷之後,S6終於把三星所有壓箱底的東西都搬出來了,不說內部硬體,首先從外觀上就能看出來S6與前代所有產品的區別。正反雙面玻璃,金屬邊框,徹底告別了大塑料。外觀和前代的S5比起來,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從另一個側面來看,Note5時隔半年之後,比起S6來幾乎沒有任何本質的進步,由此也可以看出S6的地位之高。

而G4的定位和S6完全不同,它是上代G3的完善升級版,並不是推翻重來,外觀設計保留了很多前代的特徵,當然首先要算上標誌性的背後按鍵了。

材質方面,國行版默認是塑料後蓋,但可以更換真皮後蓋。

我個人強烈建議去淘一個皮後蓋,花不到100塊錢,但質感真的提升很多。

(如果用皮後蓋,不要買白色機,不要買白色機,不要買白色機)

正面對比說不出高低,G4硬朗一些,S6精緻一些,但看背面的話,塑料殼的G4和金屬玻璃的S6完全不在一個檔次,而真皮材質的G4和S6比起來,就可以說是見仁見智了。

為了對比直接,就不一項一項說了,直接說各自的區別吧:

S6為實體鍵,G4為虛擬鍵,前者在國內通行,國際上三星獨家,後者在國際是標準,國內只有華為在堅持。各自的優缺點不多說了,習慣就好。

(我個人十分喜歡虛擬鍵,但十分痛恨國內app對虛擬鍵的渣適配,為何現在的智能手機很多都使用了虛擬鍵的設計? - 小城的回答,該回答僅代表個人觀點)

G4有獨特的背後按鍵,用戶對這個設計的評價基本是兩個極端,愛的愛死,恨的恨死。不過我個人的感覺,用習慣的話還是挺方便的,看似要把手繞到背後去按,比較麻煩,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場合都可以通過屏幕本身來操作(比如雙擊解鎖、鎖屏、Knockcode,看視頻時滑動調節音量,翻轉靜音等等),只有很少的場合需要直接按物理鍵,而且一般是在打電話的時候,背置按鍵反而是最舒服的。

S6有指紋識別功能,功能本身就不多說了,有人離不開,有人覺得沒卵用。但值得一提的是,S6的指紋識別速度與準確率,比前代有了很大提升,比iPhone6也快,比起6S來,雖然慢了一點點,但由於iOS的動畫延遲,實際進入桌面操作的速度,S6也並不輸給6S。

S6的2.5D弧邊屏幕算是比較常見的了,沒什麼特別的,這裡說說S6 edge,雙曲面3D熱彎的玻璃蓋板,正面看上去十分漂亮,系統也可以在這兩邊的曲面屏上做做文章,逼格十足,但最大的缺點就是:拿在手裡硌手。

我個人建議,除非您對逼格有非常高的追求,否則就不要考慮edge,買正常的S6就好

G4的彎曲方向比較特別,這種弧度可以很適合握持,雖然G4的厚度著實嚇人,但這種弧形的設計,反而感覺並不難拿,只要你手不是太小,拿著明顯是比一般手機舒服的,十分貼手。而且攝像頭也不像S6那樣誇張的突起。

(G4的背面弧度,雖然最厚處將近10mm,但握在手裡並不覺得厚)

在外觀上,二者各自最大的缺點:S6:碩大突起的攝像頭,套個殼都罩不住,G4:大塑料,就算換了後蓋,邊框仍然是塑料。

二者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平放在桌面時——噢no,它們是無法「平放」在桌面的……

無論是S6還是G4,放在桌面上都有明顯的蹺蹺板效應,單手操作十分難受。

另外,這兩種弧形屏幕帶來的共同問題,就是貼膜。

我本人是鋼化玻璃膜的擁躉,但這兩個機型確實讓我頭疼了一陣兒。

S6是類似於iPhone6的2.5D邊緣,常規的鋼化膜要小一圈,全覆蓋邊緣帶顏色,而且無論是哪一種,依人品都可能遇到邊緣不貼合的問題(白邊),但好在S6的邊緣弧度並不似iPhone6那樣誇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特殊膠層彌補貼合,效果還算不錯。

G4的問題在於,整機的彎曲程度是不一致的,屏幕範圍內的弧度小,上下兩端弧度大,這就使得某些手機在貼鋼化膜時,上下兩端尤其是四個角,很容易起雪花紋,要做到完美貼合,需要玻璃有很好的韌性。

(左:G4鋼化膜的邊角雪花,右:S6鋼化膜的白邊,這兩個問題都要看人品,不是每台機器都有的。)

(廣告開始)

你問我鋼化膜和皮後蓋去哪裡買?

這兩個機器的鋼化膜首推micimi,這家的G4是最好的沒有之一(在機鋒上很火,被稱為G4神膜),S6的也不錯,售價都在六七十塊錢,但手感、通透度等方面基本是市面上能買到的最好的,而且百分百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良辰心甘情願給打廣告。

而G4的皮後蓋,天貓京東等商城類店鋪,是絕對不會有原裝的(不允許),但你能在淘寶個人店鋪買到。不過放心,能買的沒有仿品,都是官方貨,180元左右的多為拆機貨,與官方無異,80元左右一般為半成品,也就是在生產過程中發現有瑕疵,就撤了下來,所以沒有NFC,甚至有些連logo都沒有,但有些瑕疵是在內殼上的,完全可以當新品使用。這個我就不推薦店鋪了,因為東西都是一樣的,挑個看著順眼的店鋪就好,買之前記得諮詢瑕疵情況。我一口氣買了三個……

(如果是仿品,肯定不會漏掉logo,很簡單的道理,你見過沒有對勾的假耐克嗎?)

對了,後置鏡頭膜不要買,就算是送的也不要貼,如果你擔心鏡頭蓋的磨損,直接買成套的鏡頭蓋+按鍵即可,很多賣皮後蓋的淘寶店也同時出售這個,記住買玻璃的,不要買高仿塑料的。

(廣告結束)

我的消費觀是這樣的:貴的東西,使用頻率低的東西,可以考慮省錢,但像鋼化膜、皮後蓋這種既沒多少錢,又高度頻繁使用的東西,最好與最爛也差不了幾十塊錢。在這方面摳門簡直太不划算了。

所以,皮後蓋肯定是買買買,鋼化膜要麼不貼,要貼就買好的,別摳門。(這些東西都是消耗品,皮後蓋會磨損,鋼化膜會磕破,不要對它們抱有不切實際的希望,G4用了半年,鋼化膜我已經換兩次了,皮後蓋也有一個磕禿嚕皮了,如果幾十塊錢的東西壞了就能把您心疼死,當我沒說~)

有興趣的自己去馬雲家搜,我再也不會放鏈接了,媽蛋最近收到幾個淘寶客的問題邀請,老子對那玩意一竅不通!孫子才是淘寶客!

外觀方面總結:大塑料版本的G4,比起金屬玻璃的S6,在外面方面差了一個時代,除非你非常喜歡G4塑料殼的菱形紋理,否則怎麼看怎麼不如S6的。但G4好在可以更換真皮後蓋,皮質給人帶來的感覺和塑料完全不一樣,而且可以隨時更換不同的樣式,這樣一來在外觀上也完全不落下風了。

(讓你一生換個夠)

(金色S6可以考慮貼黑色膜,這是被客服忽悠著買的,但到手之後確實不錯,漆黑面板+金邊鑲嵌的感覺酷斃了)

————————————————————————————————

屏幕

————————————————————————————————

二者分別是OLED屏和LCD屏各自陣營的標杆代表(起碼發布時是),都是頂級屏但各有優缺點。

S6這代的屏幕很大程度改善了偏色問題,色彩更準確,解決了AMOLED以往的最大硬傷,而G4的的這塊所謂量子屏,通過優化背光板達到更廣的色域,其實是各自往對方陣營的優點邁進了一步。進而比較的話,應該是S6這塊屏幕進步更大。

往大了說,A屏整體的進步速度就比LCD更快,從幾年前倍受吐槽的不成熟技術,多次進化到現在,和LCD比起來各方面都沒有明顯缺點,而功耗、對比度、可彎曲的優勢又一直保持,唯一的隱憂就是「燒屏門」(使用壽命)了,然而在手機更新換代越來越快的今天,能撐到兩年沒有明顯衰減,就算成功了,個人比較看好未來A屏的發展。

(但是,我理想的A屏發展絕不是S6 edge這麼個炫技的玩法)

至於硬參數,兩塊屏幕的解析度是相同的,都是2560*1440,S6是5.1寸,G4是5.5寸,由於屏幕尺寸不同,S6的ppi要更高一些,S6是577,G4是534,理論上是S6的精細度更高一些,然而實際體驗中,500以上的ppi肉眼根本區分不出,個人覺得G4屏大反而佔了優勢……

(更正! 感謝評論區@孜葉 的提醒,S6是PenTile鑽石排列,子像素只有RGB的2/3,故ppi只等效為577*(2/3)^(1/2)=471,反倒不如G4的534精細)

色溫方面,G4的屏幕色溫為8000K,是典型的冷色屏,S6則為6600K,十分接近D65的標準白色,從這個意義來看,S6的色溫更好。但考慮到國人(亞洲)用戶普遍習慣稍高的色溫,所以8000K與6600K哪個更接近心理預期的白色,就很難說了。

具體分析的話,G4這塊屏幕的紅色和藍色都非常棒,但綠色波長稍微偏短一點(略偏青),這就是它色溫偏高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為黃色不夠濃郁,但另一方面,天藍色可以更純凈漂亮,算是有失有得。S6的屏幕我沒有仔細研究過,就不細說了,反正各大媒體沒少讚美,如果你是AMOLED屏幕的忠實粉絲,它是有史以來最好的。

對於大多數用戶而言,G4偏冷,S6偏暖。

(開頭的照片很明顯地體現了這點,但是,無論如何都會受到相機的影響,難以還原人眼的感受。)

————————————————————————————————

續航

————————————————————————————————

這個話題可以分成好幾個方面來說。

1.功耗

由於處理器的製程差距,在同樣性能下,G4的808功耗要高於S6的7420,而屏幕也是G4的功率更大,耗電相應也更多。

2.電池

S6的電池是2550mah,G4是3000mah(國行G4標的是2900,但其實只是計算口徑不同,實際容量和韓版、港版的3000是一樣的)。雖然G4的電池更大,但由於功耗的差別,實際用起來掉電卻比S6更快。當然,比純待機的話還是G4更久。

3.充電速度

G4的標配充電頭為5V*1.8A=9W,不屬於快充頭,僅算是「比較快的普通頭」,實測關屏充電為5.5V*1.82A=10W,開屏被限制在6.4W;

而S6標配是快充頭,9V*1.67A=15W,未能實際測試。

10W對15W,差距明顯,尤其是在70%電量以下,如果你是隨用隨充,可能感覺不到太大差別,但如果經常用到低電量才開始充,差別就很明顯了。從空充到滿電,G4需要127分鐘,S6隻需要78分鐘。

另外,G4其實也是支持快充的,但也只能支持到9.5V*1.2A=11.2W左右,比起標配頭差別並不大,與S6仍有一定差距。

4.無線充電

S6可以無線充電,但需要另配充電座,G4隻有單卡版可以無線充電,國行雙卡是不可以的。

……

然而,雖然S6各方面都好,G4卻可以換電池,一下子就扳回來了。這邊玩手機,那邊座充充電,滿血復活,無縫切換……

目前,能換電池的旗艦機越來越少了,如果你比較看重這一點的話,LG的G4和V10可能是最後的選擇。

下面是重點。

————————————————————————————————

拍照。

拍照。

拍照。

————————————————————————————————

這倆都是今年的拍照旗艦,相同點太多了就不分別列舉了,在這裡只說下區別吧。

一句話概括:S6優化好,G4手動強。

日常拍攝,S6直接出片是略好於G4的,得益於三星多年的調校功底,直出的片子足以碾壓iPhone6,亦不輸6S。

夜景方面,G4的光圈更大一點,而且防抖也更強一些,所以夜拍比S6明亮。

微距方面,同樣因為光圈因素,G4的虛化效果要強一點,但S6對色彩的調校要好一些。

特殊場景,由於G4手動調節的功能更豐富,所以適應面要比S6更廣,但前提是你會用。

(具體樣片可以參考鈉鹽的四大旗艦橫評,多數場景都是S6較好,但由於採用的是自動模式,G4手動的優勢無法體現)

好,概括性的東西說完了,讓我們看看實際的技術方面:

關於CMOS

俗話說「底大一級壓死人」,CMOS是成像最關鍵的因素,在這方面,G4用的是IMX234,S6是IMX240,兩塊CMOS可以說是完全相同,素質都是今年響噹噹的,唯一的區別就是,後者多了相位對焦的模塊,所以S6是帶相位對焦功能的,而G4沒有,但G4額外增設了激光對焦的模塊。

關於對焦技術

S6的相位對焦以及G4的激光對焦,算是兩家各自的招牌,各有優缺點。

相位對焦對光線強度有要求,白天室外優勢明顯,對焦速度最快,但光線越暗越不靈敏,暗光環境下會失效,極暗環境完全無法對焦(包括反差對焦也會失效)。

激光對焦對距離有要求,50cm之內的特寫微距非常靈敏,且無視弱光環境與表面紋理,但是距離越遠越遲鈍,2米之外就徹底失效了,只能靠反差對焦。

關於白平衡,三星憑藉多年的優化經驗,使得S6在自動白平衡方面始終是一流水準,G4在普通場景下的白平衡並不出眾,然而G4加了一個外掛器——彩色光譜感測器(Color Spectrum Sensor,以下簡稱色感),就是這個東西:

很多測評都把它誤當成了雙色溫閃光燈,實際上G4隻有上面一顆是閃光燈,下面這顆棕色的就是色感器。這貨是幹啥用的呢?我們要從一般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原理說起:……

呃,太麻煩了,還是不詳細說了……

簡單概括一下,自動白平衡,是把畫面當中最亮的物體認做白色的基準,這在大多數場景下沒有問題,因為一般情況下,畫面中最亮的東西它確實就是白色的。

比如這張照片,左圖是直出圖,由於在晴天的背陰處,所以光線是偏藍的。右圖是經過白平衡調整後,基準點為畫面最明亮的部分:領口——它確實是白色的。

那麼問題來了,萬一畫面中最明亮的東西,並不是白色呢?這時如果仍然按照傳統的白平衡演算法,就要出問題了。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

S6偏色偏的非常嚴重,把黃色的薯條拍成了白色,令人毫無食慾,而G4的顏色還原就很好,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白光下的黃薯條】與【黃光下的白薯條】,在成像中是一模一樣的,都是黃色,白平衡的任務就是把這兩種看起來一樣的場景給區分開。

然而,由於畫面中最明亮的東西恰恰就是這個薯條,於是傳統白平衡演算法就被坑了,誤把薯條當成了白色,按照「黃光下的白薯條」對畫面進行還原,於是最後的樣片就真的成了白薯條。

G4帶的這個色感器,就是在此場景下外掛一般的存在,老子可以直接捕捉場景光,光線是什麼顏色,就照此顏色進行白平衡還原,壓根就不管你薯條不薯條,所以不會受誤導。

但是呢,這個色感器外掛,也有一個打臉的「豬隊友」,就是G4自己的閃光燈……

G4的閃光燈是偏綠的,但由於閃光燈就位於色感器的正上方,所以它發出來的偏綠光線,是無法被色感器捕捉到的,就如同你自己的眼睛看不到你自己的眉毛一樣……所以無法對其進行修正,G4在暗光環境使用閃光燈的時候,成片多半會偏綠。而且,好死不死是偏綠,就算手動白平衡也調整不到這個維度。

……家賊難防。

當然,有必要強調的是,彩色光譜感測器的優勢只是在一些特殊場景下的補足,而在大多數場景下,類似S6的自動白平衡演算法是沒有問題的。

最後再說說G4的優勢,那就是手動模式

官方宣傳說「媲美單反」,那純屬誇張扯淡,但你如果對攝影有點懂,對照片有點要求,卻又不想帶沉重的相機,那麼G4還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拍照技術就不多說了,請移步攝影論壇……上幾張樣片吧(是G4拍的,但不是我拍的)。

…………

當然了,手動模式需要一定技術才能駕馭,不是每個人都愛好攝影,如果只是拿起來就拍,那麼多數時候是S6出片效果好一些。

最後,回到開頭所說的,三星和LG各自發布了新一輪旗艦:Note5與V10,但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比S6與G4幾乎沒有什麼進步,Note5最大的優勢就是屏幕大,V10則是抗摔,其他新增的東西基本都是噱頭,如果你不看重超大屏幕或者抗摔的話,那麼S6、G4仍然是本年的最佳選擇。

(V10是LG非常用心做的一款機器,不亞於當年的G2——可惜它仍然是驍龍808,否則我真會為它掏腰包了)


果斷s6。。。


非常誠心的說,我是觀望了好幾個月,在臨近去馬來西亞旅遊之前,ip5手機攝像頭壞了的情況下,臨時救火在京東上買的g4,沒指望能有多好用,就看中拍照了。畢竟花了好幾千去準備馬來西亞旅遊,臨時手機拍不了照,肯定要換啊,對不對?!

結果到了亞庇,在當地機場買了當地運營商digi的手機卡,插上之後,奇蹟發生了。不管我怎麼調整手機設置,關機,重啟,總之就是各種調整,都沒有用。我的g4可以打電話,接電話,可以顯示digi的logo但就是上不了網。我買的是移動,聯通雙4g版。 反正就是上不了網,醉了。本來內心是虛榮的,就想拍照,發朋友圈,顯示一下馬來西亞當地的地點。結果雞飛蛋打了。 我同行的朋友,用蘋果,三星,華為的,人家都可以打電話,接電話,上網,反正就g4上不了網,連小米都可以插digi後上網,新g4用戶對lg很失望。

在香港機場搜公共wifi也是,小米都能連上,lg新旗艦,各種連接之後,都失敗。

還有一個對比蘋果5,好幾年前的手機了,蘋果有個wifi密碼自動記憶功能,畢業我上次到過某家餐廳,上過他家的wifi,親測,半年後,我再到同一個餐廳,果5可以自動連上網。g4是我離開一次酒店,下次回來就要重新輸入一次密碼,我在亞庇拍的照片,回酒店後都要重新上wifi才能發朋友圈,我的內心是崩潰的,插手機卡上不了網,回酒店,回公司還要每次都連一次wifi。

我是被g4的廣告,拍照怎樣怎樣牛逼,吸引的,lg好歹也是國際大廠商,我朋友在香港機場直接嘲笑我,幹嘛買個小雜牌,

再也不買lg了,管g4,還是g400。


都是跳水王,等一年再買


反正我買的s6 e+


大部分人知道s6不知道g4, 至少我邊上的人都是這樣的居多。我的話,相同價錢s6,但是g4有各種渠道比s6便宜很多。


推薦閱讀:

自學安卓開發,如何找到第一份工作?
迄今為止,安卓端畫質最好的遊戲~?
夏普手機在中國還有值得入手的手機嗎?他們是否還能東山再起?
如何評價TapTap?
MIUI和EMUI哪個體驗更好?

TAG:手機 | Android手機 | 科技 | 性價比 | Andro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