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投稿時為啥沒被當成民科而打回?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應該屬於革命性的論文,

那個時代的審稿人,難道能輕易接受而不把他的投稿打回?


1900年8月(21歲),愛因斯坦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2月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誌》上併入瑞士籍。[3]

1901年3月21日(22歲),取得瑞士國籍。在這一年5-7月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3]

1902年6月16日(23歲),被瑞士伯爾尼專利局僱傭。[3]

1903年(24歲),他與大學同學米列娃·瑪麗克結婚。他們結婚前就已經有了第一個孩子。[3]

1904年(25歲)9月,由專利局的試用人員轉為正式三級技術員。

1905年(26歲)3月,發表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博士學位。5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這一年因此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4]

來源: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很顯然,Einstein在這之前就已經在物理學領域內拿到了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並一直在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他的之前工作帶來的reputation會讓大家認為他沒有在胡扯,至少提出了比較有見地的意見。


「民科」們總是喜歡用愛因斯坦舉例。

但是愛因斯坦的例子充分說明,如果你真的做出了了不起的工作,學術界是能分清楚的。用馮唐的話說,那裡有條金線呢。事實上愛因斯坦文章發表不久,普朗克就公開支持他的理論。


他再怎麼著也和民科扯不上關係啊,愛因斯坦的博士導師可是閔可夫斯基啊!!!


拿「狹義相對論」當擋箭牌的,多數連《動體的電動力學》是誰寫的都不知道……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應該屬於革命性的論文

那個時代的審稿人,難道能輕易接受而不把他的投稿打回?

沒錯,是革命性的論文,而不是由缺乏學術訓練的作者寫出的、不知所云、基礎概念含混不清的民間科學印刷品

後者一定是會被打回的。


↑這是知乎上某知名科研愛好者寫的文章

↑這是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英文版的一部分,為示公平選取了沒有數學公式的前言

不要思考,用心去聆聽其實這回答還是稍微有點偏題

很多民科寫的文章被退回來,一大原因是他們沒有把文章寫成別人願意看的樣子,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德國1分是最高分


首先愛因斯坦是博士。在發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前,愛因斯坦已經發表了數篇高質量的論文。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並不是憑空出來的,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實驗現象用伽利略變換無法解釋,而且1904年洛倫茲已經提出了洛倫茲變換。愛因斯坦的工作在當時看來並不是完全顛覆性的。

以下內容轉自百度百科「洛倫茲變換」條目。

1905年以前已經發現一些電磁現象與經典物理概念相抵觸,它們是:①邁克耳孫–莫雷實驗沒有觀測到地球相對於以太的運動。②運動物體的電磁感應現象表現出相對性——是磁體運動還是導體運動其效果一樣。③電子的慣性質量隨電子運動速度的增加而變大。此外,電磁規律(麥克斯韋方程組)在伽利略變換下不是不變的,即是說電磁定律不滿足牛頓力學中的伽利略相對性原理。修改和發展牛頓理論使之能夠圓滿解釋上述新現象成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當務之急。以H.洛倫茲為代表的許多物理學家在牛頓力學的框架內通過引入各種假設來對牛頓理論進行修補,最後引導出了許多新的與實驗結果相符合的方程式,如時間變慢和長度收縮假說、質速關係式和質能關係式,甚至得到了洛倫茲變換。所有這些公式中全都包含了真空光速。如果只為解釋已有的新現象,上述這些公式已經足夠,但這些公式分別來自不同的假說或不同的模型,而不是共同出自同一個物理理論。而且,使用牛頓絕對時空觀來對洛倫茲變換以及所含的真空光速進行解釋時卻遇到了概念上的困難。這種不協調的狀況預示著舊的物理觀念即將向新的物理觀念的轉變。在洛倫茲理論中,變換所引入的量僅僅是數學上的輔助手段,並不包含相對論的時空觀。愛因斯坦洞察到解決這種不協調狀況的關鍵是同時性的定義,而牛頓時空理論(或伽利略變換)中的時間沒有辦法在現實世界中實現。為使用光信號對鍾,愛因斯坦假定了單向光速是個常數且與光源的運動無關(光速不變原理)。愛因斯坦以觀察到的事實為依據,把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直接推廣為狹義相對性原理[2],立足於這兩條基本原理,著眼於修正運動、時間、空間等基本概念,重新導出洛倫茲變換,並賦予洛倫茲變換嶄新的物理內容。


因為當時德國物理年鑒,主編是Planck。他覺得文章非常的有新意,具有創造性,而且解決了,電動力學的困難。雖然,Planck,不是很懂,但是作為職業物理學家,他的直覺告訴它,這篇文章值得發表。因此,Planck 力挺這篇文章。這就是職業物理學家和民科最大的不同吧。職業物理學家,他們接受一套完整的邏輯體系,他們相信,遵守這套規則。 而民科就是,不管對錯,反正我是對的,其實說白了就是不講理,沒有邏輯的立足點。


無非就是有定義、可證偽。


民科們大都覺得自己是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從沒覺得自己是民科。


據說愛因斯坦說過"如果我沒提出狹義相對論,5年內就能有其他人提出"(我沒找到出處)

總之那個時代狹義相對論已經呼之欲出了,並不是很難接受

廣義相對論才是愛因斯坦自豪的「我不提出廣義相對論,人類50年內未必能想到」(接上句,同沒找到出處)

不過那時候愛因斯坦都因為光電效應和狹義相對論很出名了


哈哈,謝謝你提供了一個供我笑很久的梗。

首先第一篇有關狹義相對論的論文是愛因斯坦在1905年6月投稿於《物理年鑒》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

但是在這之前的3月和4月,愛因斯坦已經向《物理年鑒》投稿了有關「布朗運動」與「光電效應」的論文。

發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論文之前,愛因斯坦早已經是博士,並且你可以查查他導師有多厲害。

民科是胡扯,和革命性理論一點關係都沒有,並不能相提並論的。

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每深入一點,都是由無數科學家付出巨大的心血探索出來的,愛因斯坦前,有高斯,安培,法拉第,麥克斯韋,普朗克,洛倫茲等人的努力。同時代的科學家們也在做著相似方向的努力。

而民科的想法,類似於希望一夜暴富。


不過當時確實有很多很多人不相信相對論,對愛因斯坦嘲諷的大有人在(多數不是研究物理的)。當時還出版了一本書叫《百人駁相對論》, 收集了各行各業的名流對相對論的評價,那架勢倒是跟現在媒體對民科的態度很像。


請先按照學術論文的基本格式投稿:)


民科一般初中文化


普通民科,我們都知道他們漏洞在哪裡,他們了解了什麼,哪裡不知道全憑想像。

愛因斯坦呢,那是看不懂,是新的。

民科始終在研究已證明的東西,而且還說別人是錯的,所以很容易對證。愛因斯坦那個可是沒人想過的點子,要說他錯了,可得先研究他說了什麼。


理論之所以是理論是因為它能解釋現有理論不能解釋的現象或現有理論的推廣,同時也能預測實驗的結果和對其進行重複性驗證,也要不與現有正確的理論相衝突。民科只能做到第一條,


因為他解決了實際問題。

現在,民科一詞已被濫用。但人不是為了搞科學而搞科學的,只要有科學用途的,能解決問題的,就是好東西,不管是不是民科。

我們不應該看是不是民科,而應該看能不能解決問題。

事實上,自從量子力學表明人類的觀察是必然影響被觀察的事物的以後,人類對於了解世界已經沒有興趣了,尤其是用科學方法去了解世界,因為科學了解世界的方法就是觀察。因此,科學研究的目的只在於解決實際的問題,反過來,即便解決實際問題的不是科學,人類也是會接受之的,再反過來,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人類也是不會接受之的。

愛因斯坦之所以不接受量子力學,是因為他意識到了量子力學推翻了科學。他作為一個科學家,當然很難接受科學被推翻。這不是推翻某個科學理論的事情,而是科學本身被推翻了。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是個理論科學家,可是現實卻似乎在逼他當個像愛迪生那樣的技術科學家。他能接受么?

愛因斯坦從不怕相對論被推,因為相對論是科學:「誰敢挑戰我?」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科學會被推翻。

再講一個故事:

還有一個叫做理查德費曼的傢伙,也是一個科學家。他在當代科學界的人氣僅次於愛因斯坦。當時有個物理學家,用相當專業的方法,把一個問題解答得很複雜,而且最終的結果還是個近似值。

這時,費曼說:「人家用的是專業的方法,讓我們用非專業的方法來試試看吧!」然後他就用幾個很簡單的物質基本屬性簡便精確地解決了那個問題。

那個所謂的專業的方法,就是著名的費曼圖。


推薦閱讀:

現在計算凝聚態物理髮展到什麼程度了?
磁點群里的反幺正操作是否只會造成不可約表示的進一步簡併,而非產生新的不可約表示?
要看懂文小剛做的東西需要哪些數學和物理的知識?
目前世界上理論凝聚態大牛聚集在哪裡,學術中心在什麼地方?
如果液體的沸點和凝固點在同一溫度,達到此溫度時會怎麼樣?

TAG: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 | 相對論 | 理論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