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的佛教徒能殺生嗎?

抗日戰爭中的佛教徒能殺生嗎? - 給大學生普及點國學 - 知乎專欄

寫完這篇文章,重讀的時候發現自己並沒有說明原因。因為我對此的認知也非常模糊。

」慈悲殺生」、「一殺多生」、「殺生性空」這些概念有沒有違背釋迦牟尼的教誨?


《釋迦摩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又燃燈佛之前,曾有五百商人赴大海取寶,得寶後眾人即踏上歸程。五百人中有一黑人,慣喜造作惡業,加之他本人又精通武功、喜行強盜行徑,故而屢屢造惡不休。回程途中他又想:我應殺死所有商人,如此一來,全部財寶即可盡入囊中。

釋迦牟尼佛當時轉生為五百人中一商主,名為大悲商主,他於夢中得到海神授記說:「你們同行者中有某位人士,長相如何如何,裝束如何如何,此人妄圖殺害所有商人後奪走寶物。這五百商人皆為無上菩提道中不退轉菩薩,若一次殺光如此眾多之菩薩,此人必得在地獄中呆夠每位菩薩從因地至成佛間所用時日之總和,在此無法計數之漫長時日內,他時時刻刻均需感受燃燒劇痛。既如此,你何不依善巧方便法保護好五百商人,同時也挽救此人,使其勿墮地獄!你應三思而行之。」

大悲商主聽罷便一直輾轉反側、苦思冥想,他最後終於下定決心:看來除由我殺死此人外別無良策,因若將此事告知眾商人,他們必定會心生嗔恨,會將他立即誅殺。如此一來,眾商人則將墮入地獄中;若由我取其性命,我決定會因之而墮地獄中,並於十萬劫中飽受燃燒之苦,但我願替眾為之;若聽任此人殺死五百人,這人就會造下天大惡業,如此行事何能應理?乾脆我來替眾行道,殺死此人,以挽救五百眾人與他自己!

大悲商主主意已決,他馬上搶過黑人所持短矛,一下就將之刺入黑人軀體,使其立刻斃命。

當時之五百商人即為賢劫中五百菩薩,因大悲商主是以大悲心及方便法行事,他憑此迅速圓滿了十萬劫所需資糧,而黑人死後也轉生善趣。但等釋迦牟尼成佛後,儘管佛陀已獲金剛般堅固身軀,不過為以善巧方便法度化眾生,他依然示現腳被檀木刺刺入之情景。

當時有最後有者二十人,另有二十人乃他們怨敵。這些怨敵偽裝成最後有者之好友,欲撲向最後有者所居之處將其全部殺害。正當他們如是盤算時,佛陀憑其智慧早已對其想法了知無遺。為調教眾生,他對目犍連說道:「此地有檀木刺,定會刺入我右腳掌。」結果剛剛說完,一根一拃長之檀木刺就現在佛前,此檀木刺可謂尖銳無比。目犍連主動請求欲將之拋向另一世界,佛陀卻告訴他:「以你神通,根本奈何不了它。」目犍連即施以最大力量試圖移走檀木刺,怎奈三千大千世界之大地盡皆震動,但檀木刺卻紋絲不動。

釋迦牟尼佛隨即以神變來至四大天王之天界,那根檀木刺也跟隨世尊升至四大天王處。佛又相繼來到三十三天、離諍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乃至梵天,刺亦緊緊相隨、不離寸步。當佛陀從梵天返回後,刺也跟著回來。佛陀安坐坐墊上時,刺就現在佛面前。此時佛以右手從容將右腳擺在那根扎於地上之鋒利檀木刺上,整個三千世界頓時震動起來。

阿難不解問道:「以何前世業力成熟如今果報?」佛陀方便開示說:「我過去世時曾於海上用短矛刺死一黑人,此乃當時所造業之餘業報應,殺人之果報現今已全部成熟。」

正磨刀霍霍,欲殺二十位最後有者之二十人,聽聞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亦需感受業果報應之消息後,各個感慨萬千。他們議論紛紛道:「佛陀尚且如此,我們更不待言。我等亦欲殺害眾生,現在應速至佛前懺悔罪過。」待他們來到佛前時,釋迦牟尼佛將不應造作惡業以及滅盡惡業之法門對其宣講,在場眾人人人現前證悟智慧,包括同時聞法之四萬人也當下證悟萬法本性。

..................................................分割線.......................................

小花也不懂毛叫「殺生性空」之類的大道理,不過釋迦摩尼在本生中曾經有過為了救人而殺人的記載,但他的發心是「我殺人會下地獄,但是如果我不殺人很多人會受傷害,那麼我就下地獄好了」,這樣的純凈慈悲心並不是普通人能夠發起的,也並非小根器的人能夠做到的,在殺人的時候究竟發的是什麼心,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吧。

因果報應絲毫無爽,殺人受報是必然的,但是《涅槃經》說「智者善根深固難動,是故能令重業為輕,以是義故,一切諸業不名決定」,由此可理解為雖然一方面說重大的定業(比如殺人)不可轉,但又有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等法門令重罪可得輕報。

大概,就醬。

經典原文鏈接: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第四


謝瑤。

其實這個問題與我曾回答過的泰國人信仰佛教,為什麼色情業如此發達? - 任天涯的回答差不多

一個是殺戒、一個是邪淫戒

出家了還能不能殺生?當然不能!否則就是破戒,任何情況下都是破戒。即便對方是窮凶極惡之徒都是一樣,就佛法而言,只要殺生,果報是一定有的。

就算是登地的菩薩殺生,也是要背因果的。

當然,殺生還有個輕重程度,還有個可悔不可悔的差別。比如善財童子十八參的無厭足王那就是菩薩,而此菩薩雖然懲罰犯人,但於菩薩自身之身語意並沒有一絲一毫逼害他人之意,並且表示寧可於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生一念之意,與一蚊一蟻而作苦事。但即便如此,菩薩在說到自己的行為時還是說

.....為調伏彼眾生故,化作惡人,造諸罪業,受種種苦,令其一切作惡眾生.....

還是罪業,還是要受報的。但由於菩薩殺生並沒有殺心,所以果報應該是要輕的多的。

但這是菩薩所以才能做到殺生無殺心,凡夫是基本不可能的!

所以即便是抗日戰爭中的殺生,對佛教徒來說依然是破戒,依然是要受報的。

出家人不會不明白這點,但出家人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釋尊在碰到自己的家國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是怎麼做的?

只是在路上攔住了大軍兩次而已,敵方首領給了釋尊面子,但是第三次,釋尊終於沒有攔,而毘琉璃王終於殺入釋尊原來的家國,幾乎將釋迦族滅族。

所以其實釋尊在這個問題上是有示範的

但是,畢竟我們不能要求出家人都能到釋尊的水平上不是?

所以,站在世俗的立場,我們敬佩那些保家衛國不惜破戒的出家人們;

站在教內的立場,我們又為之可惜。


這麼多答案講故事我都不好意思往外蹦了。

先說佛是否應當殺生?

如果是已經了悟的佛陀,殺就殺了無所謂的。應該這麼說,佛陀明白一切都將衰敗,生命早晚都會死,早死晚死不過是機緣;自己早晚會死,早死晚死不過是巧合;一切都在變化之中,沒人能掌握變化,因此因果報應不過是巧合。

再說人是否應當殺生?

人之為人,尚且珍惜生命,遠離惡業,貪圖富貴長壽美人精食,因此,你第一怕造惡業有報應,第二怕死,第三不忍他人死。因此你殺人,心中慚愧,心中恐懼。慚愧和恐懼將成為你的心魔,啃食你的內心,並且,殺人會增加你被殺的概率。所以殺人不划算。

其他答案中的佛經故事,太功利了,用利益計算來得出殺或不殺的結論指導行為,屬於用人的層次,揣測佛陀的境界。



謝邀!

看到樓上不少前輩佛友們都將殺生以及救生而殺的經典和故事引用了,末學也就簡單的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以作參考。

從因果角度,破了殺戒是惡業,殺戒以及「盜」、「淫」、「妄」都屬於根本的「性戒」,不論有否受戒,不論是否佛教徒,果報比受。無論這個是因為喜歡殺還是因為慈悲而去殺,奪取其他眾生的生命就是惡業。當然,在大乘菩薩戒律裡面講究的是「心戒」,殺心的形成與否也影響著果報的深淺。在戒律上一切都存在「開、遮、持、犯」的,殺戒亦然,對於殺戒的開緣,其基本就是沒有殺心。

中國佛教屬於大乘佛教為主(當然也有南傳),其中發起菩提心,以四無量心來行持修行,其中度盡無量眾生是一個很重要的發願。而且修行需是福慧雙修,福則需要以了惡緣結善緣予以作為助道之資糧。所以慈悲,所以護生,所以不殺。這些都是為了與眾生結下善緣以及了卻往昔無量劫中所作惡因。

在面對眾生被屠殺被蹂躪時,雖然是善護殺戒莫使有犯,但眼看眾生生靈塗炭,家破人亡,而作惡者不思悔改,以殺人為樂,種諸惡因。作為發了菩提心,四無量心的修行人,此時能否承當捨己利生之責,於危難中救度被殘害蹂躪眾生,也以平等心慈悲心救度被貪嗔痴迷惑的侵略作惡者?

在抗日戰爭中,周恩來的一句「上馬殺賊,下馬念佛」的確令到不少佛教徒甚至出家眾投身抗日隊伍,有作醫護的,也有荷槍對抗日軍為黎民保護家園與生命的。

開緣方面,前面也提到必須是沒有殺心,此可以是慈悲心,為救他人而抵抗殺敵,可能這就是題主所說的「慈悲殺生」;而題主所說的「一殺多生」,這個就如前麵茶小花所舉的經典故事,為救多人而將害人者殺死。至於「殺生空性」這個,末學猜測題主想說的可能是這個「殺心」方面的空性,只是大多數人都沒有體悟到念起念落實際上也是因緣和合本無自性。所以,大修行人了達空性的悟者,行住坐臥一切皆與空性中,無半點黏著。一切隨緣而作,於一切境相欣然面對,果來即受,做到舉首迎白刃如同沐清風。

若有機會時光穿梭回到二次世界大戰,在希特勒屠殺猶太人大舉侵略鄰國之前讓你站在他的身後舉著一把槍,你會毫不猶疑的開槍嗎?我會。不是恨他欲殺之,而是不願見到生靈塗炭,也不願他種下如此惡因。這個果報,值得。


日本和尚的聖戰(一篇文章的名字,可以方便搜到)

早在1997年,學者布萊恩·維多利亞(Brian Victoria)寫了一本《戰爭中的禪》(Zen at War),引發學界轟動。與東亞國家很方便地將一場浩劫歸罪于軍國主義不同,他以頑強的調查和詳盡的史料,清晰地勾勒出日軍在「二戰」中不可理喻的行為背後,佛教發揮了強大精神動員作用,禪宗和尚們在上世紀30年代爭相鼓勵殺戮,成為最受軍方歡迎的人士。他們極深地介入了那場戰爭,在南京暴行前幾日,著名禪師就出現在圍城的軍隊中鼓舞士氣;甚至早在日俄戰爭期間,他們就曾作為軍隊的一員親手殺人。

  日本佛教界對此保持富於意味的沉默,西方禪宗愛好者一夜之間發覺他們原以為和平寬容與冥想超脫的禪意,竟然與納粹主義和戰爭結成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同盟——倍受推崇的禪師原田祖岳1939年寫到:「若下令行軍:前進,前進;若下令開槍,砰砰。這就是徹悟的無上智慧的體現。」當時日本出版的《大乘禪》雜誌上,充斥著各種激烈鼓吹「聖戰」的文章。直到2006年本書的修訂版問世,美國媒體仍不斷有書評刊登,有的徑直以《禪宗的聖戰》為題。

  布萊恩本人就是一位頗具資歷的禪師,曾在日本寺院里跟隨禪宗大師修習多年,直到他發現自己再也無法沉默下去。他把一個既匪夷所思而又順理成章的等式列在讀者面前:不思考=無念無想=無我=無業。如果殺戮時「不考慮任何歷史和社會的情境,不加任何思考地去作戰」,就進入一種無我的狀態,殺戮就成為一種對於開悟的優雅表達。在這個奇怪的等式里,受害者總是被忽略,好象殺戮與他們全然無關。

  當代日本著名禪學者鐮田茂雄如此解釋:禪實屬「非情」之物,不僅否定是非善惡的分別之心,而且徹底否定人倫道德。生死對錯皆無分別,「當下即是」與「立處皆真」被解釋為不管什麼情況下的任何行為都是「真的」。由此,可以生出「無比勇猛之心」,所以無論是日本陸軍的南京暴行、海軍的神風特攻隊還是今天的「不認罪」,就都可以解釋了。日本禪學以其日本文化優越論和對「積極地屠殺」的合法化而成為這一切行為背後深層的精神資源。

全文請搜索觀看


在當時殺日本鬼子,就是對中國人民的放生。


」慈悲殺生」、「一殺多生」、「殺生性空」和超度的思想

我淺顯的看法是這樣,佛教里還有說法是上報國土恩,抵禦入侵敵人,也是報國土恩。

殺人是要受果報的,同時因為殺人而救人,也是有福報的。

所以我覺得佛教徒能參與戰爭,但是不做無謂的殺戮。

在《大薩遮尼乾子授記經》中,佛陀也指示行仁政的王者要發起正義之戰,討伐無道時,應存三種慈悲心:(一)思惟敵人無慈悲心,殘害生靈百姓,我應阻止對方的惡行,來保護人民;(二)不直接與之戰鬥,而以智慧權巧,攻心為上,克敵取勝;(三)以權巧方便,生擒敵方惡魁而不濫殺無辜。從這裡可以了解佛教對所謂的正義之戰、真理之戰的定義與做法。

佛教怎麼看待戰爭? 星雲法師佛教怎麼看待戰爭?


寧願下地獄,也要打鬼子!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若是佛教徒只懂得在乎自己的業報,不去想什麼是真正的善,什麼是真正的惡,那便入了魔道了。殺惡人既是善念。


曾經的少林寺僧人—許世友許和尚算嗎?


廣義的殺戒人人都在犯,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如果是妄殺(本不必殺,卻因過分的私慾而殺),罪過最重,這才是真正需要戒的殺生;

其他殺生,往往是身份、因果使然,未出三界,仍在五行中,不得以而為之。

一切行,皆造業,善業、惡業、無記業。

殺惡人,產生惡業的同時,往往會產生更多的善業。

有法眼凈的佛子,可以權衡因果,寧可自己背負一些惡業,也會主動制止更大的惡業的產生。

如果有能力以更好的方式制止惡業,當然不會選擇殺生。


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


不懂宗教。不過想起一句話

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


你可以參考下霹靂布袋戲中的佛劍分說,他的修行理念是,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願無間地獄中只有自己一人獨行,從而眾生得救。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無畏施,殺人就是殺人無論殺誰,果報都是自己來受,也會被人殺,因果不會斷。但眼看著有些人作惡,說教已經不能阻止,唯有殺。所以,看殺人者心態如何,在殺的時候是否會明白果報,是否心懷慈悲。但無論如何,都會下地獄,受苦。


同求,如果遇到想通的問題我們該怎麼辦?


佛還會執著於誰來當執政黨?lol

格局太低


我佛慈悲,也有金剛怒目之時


惡人深陷苦海而不自知,最終害人害己,應當頭棒喝,亦不失為大慈大悲。


佛法是正念是智慧

到底線還忍辱那是信佛信傻了

菩薩也有威嚴的一面


緬甸極端佛教徒緬甸佛教極端勢力抬頭,引起他國佛教徒警覺

佛教徒可能很厲害誒。現在中國這個樣子並不是佛教的必然狀態。


李尋歡淡淡一笑,道:「那麼你又何苦要我找?」

心樹沉聲道:「我雖不願做任何有損本門聲名的事,但你只要能證明誰是殺死心眉師兄的兇手,我不惜與他同歸於盡,也要他血濺階下!」

李尋歡悠悠道:「出家人怎可妄動嗔念,看來你這和尚六根還不清凈。」

心樹垂下眼帘,合十道:「我佛如來也難免作獅子吼何況和尚!」


推薦閱讀:

在中國,為什麼會反反覆複發生滅佛運動?
在這裡學佛學的,不想成佛了,不想解脫了,要想成魔,怎麼辦?
網上有人說到了或者快到了末法時代,是真的嗎?法滅盡經和十夢經兩部預言經是大乘還是小乘?
所謂的「佛門中有求必應 」是真的嗎?
學佛到底是為了什麼?

TAG:佛教 | 抗日戰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