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好人要經歷那麼多苦難才能成佛,壞人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
因為你的資料來源不是佛經。
《涅槃經》云:「(卷十九)波羅奈國有屠兒,名曰廣額,於日日中殺無量羊,見舍利弗即受八戒,經一日夜,以是因緣,命終得(為)北方天王毗沙門子。」
(卷十)迦葉言:「拘屍那城有旃陀羅(即屠夫)名曰歡喜,佛記此人由一發心,當於此界千佛數中速成無上正真之道。以何等故?如來不記舍利弗、目犍連等速成佛道?」佛言:「善男子,或有聲聞、緣覺、菩薩作誓願言,我當久久護持正法,然後乃成無上佛道。以發願速故,與速記。」
哪兒來的立地成佛。
佛教有關的俗語不要都當真,後人腦洞一開發揮的話,我們就不要過度詮釋了,佛教的東西,以佛經為準。
貞女失節,不如老妓從良
你感受下放下屠刀不單單是指屠夫,回頭是岸,放下屠刀,是一個內在狀態。是指隨波逐流的那股習氣已經回過頭來,已經降伏,不在如同猿猴一樣,上竄下跳,這是所有修鍊的人,所有法門,所有宗教第一步達成的一個境界,一種作用。
只有回頭,回光,放下這時才是修行的開始,與道相遇的契機。
佛性無善惡,超越一切形式,善惡是非。若能回心轉意,當下即可超越無始劫的善惡業力,是非美醜,順逆境界,如是行持,不假時日,自得心開見佛,了無所得。所以你還信佛嗎?何止是佛教,天主/基督教也一樣,有的人為了上帝拋家棄子也沒得個好,有的人只要給主子喂口水喝就升天堂了。總之宗教這玩意,本質上也是誰勢力大有錢誰就上位,偶爾提拔幾個窮屌絲,那都是為了秀給教徒們看。
有一段時間知乎上的佛教徒和基督徒出沒十分猖獗,一度成為知乎上的政治正確,老子說佛教徒幾句壞話居然都被禁言,我懷疑是因為有教徒打入知乎管理員內部。好在現在都消停了。
→_→你不這麼說誰肯放屠刀啊
這兩個佛不是一個意思,前者是指佛的究竟果位,而後者是指佛子、佛心、佛家。
我記得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去廟裡燒香,看到來來往往的香客和寺廟裡的小和尚,然後住持問他:「你覺得這些香客和小和尚哪一個更虔誠」,香客說:「當然是小和尚啦,從小耳濡目染,不在紅塵之中,當然他們更加虔誠啊」。住持搖搖頭說:「不,真正虔誠的是那些犯了罪的香客,尤其是那些殺人犯和犯了滔天大罪的人,往往當那些人皈依的時候,他們會比這些從小在寺廟中長大的小和尚虔誠的多。小和尚的虔誠不過是來自於經文,而他們的虔誠則是來自於人生的經歷」
所以說,你看釋迦摩尼也是在王子當膩了之後,才會頓悟的嘛非也。這太毀三觀了。只是一個借喻而已。出現在《五燈會元》。
出於故事,就用故事去解。
阿育王是比紂王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暴君,為爭奪王位嗜殺成性。我們用儒家的善惡觀念來看,殺戮無辜明擺著是錯的。如果以佛家困果輪迴的觀念來看,被殺的人即可能是因為前世的業太重,今世又沒有積德,所以阿育王承擔的是一個劊子手的工作(為了說明問題,用一個基督教的故事來說明這個道理,大概內容是:有一個罪孽慎重的人乘船出海,突然狂風大作,沒錯,船要翻了。這個惡人似乎良心發現,立馬跪下祈求上帝說「我不對,我有罪,但船上其他人是無辜的,請放過他們吧。」其實這是利用法不責眾來逃命的計策而已嘛。上帝大笑的聲音從天上傳來「哈哈哈哈,你知道我把你們這些壞蛋聚在一起有多難嗎?」每當想到這個故事,就想起泰坦尼克號,還有空難)。
阿育王最後成為了護法,是以佛法治國的孔雀王朝最有影響力的君王。僅僅是因為他的行為是討還世人的業嗎?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麼現世當一個劊子手反而是積德了嗎?
阿育王的前世,也就是有佛駐世的那一世,曾在孩提時代用一把沙子來供養佛(有人認為用沙子是對佛不敬,所以阿育王才積業起殺戮),那把沙子對於正在活泥的小屁孩來講,是多麼重要啊。阿育王「捨得」放下自己的一切來供養佛啊!你要相信依靠揀垃圾為生的大爺捐出1萬和一個土豪捐1億是不一樣的,前者比例更大。到這裡是否想到一個故事:記者採訪村裡的大爺,你有500萬願意捐給國家嗎?願意!你有一頭牛呢?不願意,因為我真的有一頭牛。
我們來假設一下,人在什麼情況下會拿起屠刀?雖然有荀子的性惡說,但是沒有人天生就提刀嗜血的,一般情況下有兩個極端會讓人拿起屠刀:慾望和仇恨,也就是貪和瞋。范的上動刀的肯定是永無休止的慾望和不共戴天的仇恨。阿育王爭奪王位的殺戮時期,是為了慾望拿起的屠刀。所以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從阿育王身上來看,就是放下慾望。所以,放下屠刀,就是放下慾望,就是放下我執。眾生畏果佛畏因,你想把魚缸里的龍魚燉了吃,後來善念一起放下了,這是小善因,阿育王是把類似於成吉思汗一統天下的執念放下啦(阿育王曾經發動過「侵略」戰爭並取得了勝利),可比吃一條龍魚的善念大的多的多的多了。
阿育王「利用」佛法把孔雀王朝推向了巔峰,後來廣召僧眾,結集佛經,才成就了果位。好壞是空,因果不空。好和壞在人類文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環境下有著不同的標準和定義,譬如在道德層面:過去官宦妻妾成群是常態,現在就是作死。在法律層面:當下有的國家有死刑有的沒有。所以沒有好人還是壞人更容易成佛的說法,這是不成立的概念。竊以為應該是:早放下我執早成佛。好人、壞人雖然都叫成佛,但所成內容卻不相同。
如同大學生、小學生都叫學生,但能力水平不可同日而語。題主的問題可以轉換為:
勤奮的張三刻苦讀書考上清華成為大學生。懶惰的李四到小學報個名就成為了小學生(李四適齡)。他們都成了學生,為什麼張三辛苦、李四輕鬆,百思不得其解?天台宗智者大師的「六即佛」可以清楚的解釋這個問題。
六即佛,六即指的是一個人開始修行直到最後成佛,這當中的六個層次,而這六個層次當中,都稱作佛,故稱為六即佛。
一、理即佛,一切眾生,雖輪迴六道,日處塵勞煩惱中,與覺體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即佛。
就是說你拿不拿刀,本性都是佛,不論你是富二代還是流浪貓,佛性都不會遺失,但是也不會得佛性正用,因為你壓根兒不知道有這事兒。二、名字即佛,或從知識處,或由經典中,得聞即心本具不生不滅的佛性,於名字中,通達了解,知一切法,皆為佛法,一切眾生,皆可成佛,點頭會意,豁爾有悟,故名名字即佛。
這可能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得的境界,是突然明白了自己與諸佛同一本源,成佛有份,所以頓棄惡行,就路還家。這也叫成佛但不是究竟即佛,一切才剛剛開始,只是知道了自己的去處,往後大有事在。三、觀行即佛,這是圓教五品外凡位,不但解知名字,更進一步依教修觀,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心觀明了,理慧相應,故名觀行即佛。
四、相似即佛,這是圓教十信內凡位,初信斷見惑,七信斷思惑,八九十信斷塵沙惑,在此位上的行者,於觀行即中,愈觀愈明,愈止愈寂,雖未真悟實證,而於理彷彿,有如真證,故名相似即佛。五、分證即佛,這是於十信後心,破一分無明,證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證法身,從此成法身大士,其間從初住起,各各破無明,證三德,至等覺共歷四十一位,破四十一分,故名分證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此三者就是題主說的「好人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可以成佛」,雖然都叫佛,但是和名字即佛已不是一回事。
所以可以修改為【好人歷經千辛萬苦而分證法身(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而壞人放下屠刀時機緣具足頓時明了自己亦有佛性(名字即佛)】。
六、究竟即佛,這是從等覺,再破最後一分無明,則惑盡真純,徹證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覺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
狹義的講究竟即佛才是真正成佛。一個還不能是放不下,一個是能放下就看放不放。你覺得呢
佛的身後就有屠刀,極善與極惡的差別就是這刀有沒有在手,對於眾人而言,佛不是人,殺你也好,救你也罷,對其而言,實則無所謂。
沒有好壞,好壞之分只能用來評價眾人,對佛,對手有屠刀之人,好惡之分並不適用,眾人大多是善惡的綜合體,你手裡的刀還稱不上屠刀。假若佛象徵極善的話,那手有屠刀象徵的便是極惡。若佛度度萬物不分,則手有屠刀殺萬物不分。
眾人離極善極惡,遠卻也在一念之間;極惡極善之間,雖一念,卻也遠矣。
僅個人看法,瞎看看就好,你需要的是你自己的理解,不是別人告訴你的。就和練級一樣,壞人做了這麼多壞事,早就level很高了,所以轉職下就好了
因為放下執念比身受磨難 難太多
個人淺見,一個人天天幫助你,突然有天不幫你了,你會恨他罵他;一個人天天欺負你,突然有天不欺負你了,你會很高興很感激說他是個好人。這種事很常見,邏輯上確實說不大通,樓上答案要不說問題來源有問題,要不說什麼棄惡從善更難,但我覺得都不大能讓人信服。就當下這個世道,我倒覺得從善如流比嫉惡如仇更難……
有句俗語叫: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大部分的人是不習慣滿足現狀的,因此我們對未曾擁有的東西總有太多的渴望,但對於已經掌握的卻很少有足夠的珍惜。所以凡事從低層次向較高層次過渡時總是比較容易的,比如一夜暴富或是飛黃騰達,不適應是有的但並不會讓人有多麼的不舒服。相反,如若一夜之間失去地位金錢以及凡此種種,想必那滋味就不會太好受了。
也因為這樣能忍受失去比本就未曾擁有需要更多的力量。而屠刀之類本就是惡魔的禮物,它們時刻都在挑逗我們慾望的底線。只要我們放縱自我就可以無所顧及地滿足自己最本真的貪婪慾望,我們便能從其中獲得滿足的快感。猶如吸食毒品,未曾經歷就不知其誘惑有多麼強烈那拒絕也不會自覺有多少損失。但是一旦知道可以從中獲得的快感,那再拒絕就明白自己將損失幾何。
平常人所經歷的苦難只是小考而已,就算滿分通過也不一定保證在可以手握屠刀時能控制自我。而那些終已放下的人所度過的已經是通過大考了。佛理深奧的部分先不談,因為這句話是世俗的。
那世俗中,你覺得讓一個天天少吃點好東西、別整天想著搞女人、少點慾望,跟讓一個滿手血腥的獨裁者不再殺人、讓一個誤入歧途的黑社會「兄弟」浪子回頭干正事,哪個功勞大呢?大和尚說服了哪個更牛逼呢,當然是後者。
從0到1是進步,從-100到0進步更大。但其實宗教首先都是忽悠,不妨把這話當成廣告詞,你先信了,想成佛了,我再來告訴你佛海有多深因為並非是有計劃的行事,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只是最終的事實如此。
成佛是改變,固守不是能改變的,還得修,認識誰說放下屠刀就能成佛?You can try try see.
同義詞, 浪子回頭,金不換,
相同的高度,從山谷爬到地面並不比從地面爬到山頂輕鬆
推薦閱讀: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佛、道是迷信嗎 ?
※《心經》和《道德經》都很短,為什麼能容納那麼多佛法或道理?
※遇到世外高人是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看到很多學佛的人說道家修行是在天道,很貶低有點不尊重。而道家很少這樣說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