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是自己思想成熟了還是被社會主流價值同化了?

比如,有人一開始堅定認為婚後性行為才是賢良淑德,但後來轉而反對處女情節;有人從小堅持一個想法,比如去非洲做野生動物飼養員,但後來還是找一份正常的工作,因為覺得這個理想不現實。如何判斷自己是成長了還是世俗了?


很多人都認為,真正的成熟不是活在世俗的觀念里、他人的眼光中,而是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並且堅定地走下去。但事情往往不能這樣簡單。

其實衡量一個人是不是成熟,在有關世俗的生活和選擇上沒有統一標準,我覺得,總體就看兩個方面:一是個人的行為能否與自己內心達成協調,二是個人的行為能否與外界環境達成協調。所謂協調不是妥協,而是不受干擾,無論是來自內心的自我干擾還是來自外界的社會干擾。

怎樣衡量一個人成熟不成熟呢?我曾經在知乎提過一個問題:心理學上是怎麼界定一個人正常還是不正常的?成熟與正常,這兩個問題其實非常相似。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想了很久,最後覺得,無論你在世俗的眼光中是正常的還是不正常的,只要你的行為、思想能夠與自己的內心達成和解,情緒不再受到外界觀念的干擾,那就是心理健康的。

如果你像學釋迦摩尼,你覺得這是自己要走的路,並不會因為與世俗格格不入而痛苦,可以享受孤獨,那就是心理健康的。

但如果你走一條路,因為自己不接受不滿意而痛苦,或者因為不被外界認可而痛苦,你沒有協調好自身行為和自己的關係,或者沒有協調好自身行為和外界的關係,那麼你的心理就是不健康的。

總是有人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也有人說,永遠不要丟失自己,最後變得不是自己。

也有人說,無論你走的多遠,都不要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

還有人說,我們越長大越成為當初討厭的那個自己。

其實我個人很厭煩這種論調,什麼是自己啊?難道只有最初的那個自己才是真實的自己嗎?人都是不斷成長的,為什麼要用當初的自己限制自己的成長呢?尤其是最後一句,矯情到想吐。誰TM的讓你成為最討厭的那個自己了?還不是你沒能力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自己嗎?何況有人說了:

一直表現真我,最簡單了,誰不會。對領導,要恭敬而活潑,好好表現;對下屬,要好好壓榨,利用他們的資源。不然什麼時候能事業有成呢。這才是本事,你沒有本事,表裡如一,不能說明你的品德多麼高尚,境界多麼高,只能說明:你不行。哪怕你「寧肯不行」,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這種話其實不可全信,但確實是有很大道理的。一直簡簡單單不明世事地活著,誰都會,難的是怎麼利用世俗的規則取得成功,周全自身。故星雲大師有言:

有的人值得被人利用,故能成才;有的人堪受被人利用,故能成器;有的人不能被人利用,故難成功;有的人拒絕被人利用,故難成就!能幹的人,不在情緒上計較,只在做事上認真;無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認真,只在情緒上計較。

有人說,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你不想做什麼就不做什麼。但是慢慢會發現,我們往往連自己不想做什麼就不做什麼都做不到。因為人是社會化的人,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總是承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很多人都害怕丟失自己,也有很多人整天為賦新詞強說愁說什麼丟失了自己,但有一句話我一直記得:我們從小到大,從來都沒有丟失過自己,而只是越來越清楚地成為自己。你成為今天的你,要麼是能力問題,要麼是態度問題,要麼是性格問題,要麼是思維方式問題,總之,你成為的這個你是你的綜合素質決定的你必然會成為這個樣子。

綜上,我覺得衡量一個人成熟不成熟的標準是:

1、無論你選擇哪種生活方式,你的行為能不能和自己的內心,以及外界環境達成一種協調關係,即不會因為再有內心的干擾,也不會輕易受到外界的干擾。

2、你努力的意願和你的慾望是不是相符。有的人想有房有車有老婆,還想環遊世界,但又不願意付出努力,一努力就叫苦連天,那也是不成熟。

3、你的能力是不是與你的慾望相一致。比如沒有能力還想一夜暴富,那就會痛苦,就是不成熟。比如你想有房有車有老婆還環遊世界,但能力並不一定能達到。

4、接受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社會性,開始承擔相應的責任,接受了一些束縛,知道了自己不可能獲得完全的自由。

因此,無論你是追求什麼不同尋常的夢想,還是安於過一個世俗觀念上的小日子,都沒什麼問題,沒有對錯。關鍵是是不是與內心達成和解了。你徹徹底底對自我有了了解,並徹徹底底進行了自我的接納,不再有痛苦。有句話說的好,最幸福的兩種人就是,執著於追求自己理想的人,安安穩穩於自己小日子的人。

但事情到了這一步還有兩個問題:

1、你現在所認為的成熟不代表你以後也認可。可能你選擇了過安穩日子,但以後會後悔,可能你現在選擇一心追求夢想,最後卻因為無果而終而後悔。

2、你現在對自我的接納、與自己達成的協調很可能成為一種自我設置。覺得自己就適合過安穩日子,可能是一種自我設置,覺得自己必須實現理想,過於執著也可能成為一種自我設置。有時候你難免會高估自己的能力,有時候也難免會低估自己的能力。

針對這種問題兩個解決辦法:

1、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人活著就這麼回事,你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最後還是一個死,一了百了,萬事皆空。所以適當的時候要學會寬慰自己、饒恕自己,別怨恨自己以前怎麼怎麼樣。

2、如果你總是不能確定自己想要的生活,總是在奮鬥和安逸之間搖擺,或者總是害怕這樣選擇將來後悔,那其實已經說明了你只適合過一個安安穩穩的生活。戰場上,這種人早就死了。


淺薄本身不會有悲劇,大家都淺薄,就悲劇了。

要說什麼叫「小時代」?這就是「小時代」。在這種時代生活,你不需要智慧,只需要「小」,你要活得興高采烈的,像個孩子一樣,你就有糖吃了。

但是,我也經常懷疑,這種時代的淺薄或許只是裝出來的。在這個皇權根基太深的國度里,不學會扮豬吃老虎,你怎麼好意思出來混?大部分人,恐怕只是把淺薄當作一種生存策略吧,不然,如何抵抗悲劇的人生呢?

在集體裝淺薄的情況下,社會利益探查與分配機制必然裝聾作啞,所有的利益交換都在悄悄地進行,皇權實質上是被架空的。

到那時,裝淺薄也沒有用了,所有裝淺薄換來的利益,最終還是要填埋在系統重啟的悲劇里。

李多鈺——《淺薄者也配擁有悲劇嗎?


對於普通人來說,成熟的思想是能夠和主流價值觀和諧共處的思想。

當你有超越時代的思想,卻沒有實力讓周圍的人認同你的時候,會被罵傻b,如果有幸能將思想流傳下去,後人會給你平反。


很多人不由自主的選擇了與世俗同化,但是始終在內心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小時候我們看大人都板著臉,而我們卻不知道為什麼,也許這種臉色就是內心與外在不統一造成的吧。

至於有的人天生就想的比較少,那是他們的福分~


社會主流價值觀不能認為等於世俗。

思想成熟並不一定違背主流價值觀。

成熟需要認同主流價值,並保持自己的思想和理想。

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需要物質基礎和環境的支持。

就你的例子來說:

1婚後性行為和處女情結是社會上普遍的現象,其反映的價值觀是忠貞和自愛,價值觀是沒有錯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因人而異的。所以在同樣的價值觀下一定認為某種表現形式是正確的,同時反對另一個群體的思想,這樣就是不成熟的。

2人應該有夢想,這本身是正確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去非洲當飼養員確實是困難的,但是完全是可以通過奮鬥達成的。如果一個人有飼養動物的知識,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獲得親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時懷揣這個夢想,那麼這個理想就是現實的。後來這個人認為不現實是因為這個人沒有努力使它變為現實。

一般來講受過基本教育並經歷豐富的人會變得成熟,但是你這個話題太寬泛,如果量化成熟和幼稚,那它們的指標肯定有大量的條件需要滿足。發生」桃色醜聞「的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算不算成熟呢?如果在明知道可能會造成惡劣影響的情況下被色誘的柯林頓不算成熟,那麼我看在某些方面不成熟也不會影響一個人的人生價值。


成熟就是認識很多人,能夠主動建立廣泛的人脈關係網,能擺平大多數人搞不定的事情。

成熟就是充分認識這個社會上實際運行的潛規則,並能夠靈活運用這些潛規則來推進自己的事業。


成熟本來就是在世俗標準里得出的詞


被主流價值觀同化為什麼就不是成熟呢?


一個字:成熟是一種成長的心態。

題主舉的兩個例子中,題主因為他們一開始的想法和後來的想法不同而認為後來的想法可能是被社會主流價值同化了,豈不想想,那些一開始的想法難道不是被社會主流價值同化的結果嗎?

比如一開始堅持婚後性行為的可能是因為他的家庭和生活環境比較保守,一開始想去非洲的可能是他那個年齡段的群體中崇尚自由和冒險、去非洲簡直酷斃了。而當他們接觸到更大的社會時,發現更主流的價值觀了,選擇接受和堅持就成了題主糾結的成熟與否的問題了。而事實上成熟與否跟這個選擇沒有關係,選擇接受和堅持的兩種人都有成熟和不成熟的區分。成熟不是選擇做什麼,而是看怎麼選擇的;成熟不是一個修成正果的結果,而是一種路在腳下的狀態——隨時準備著出發。


推薦閱讀:

挫折面前如何判斷是知難而退還是迎難而上?
楊德昌為什麼經歷十年無性婚姻還是出軌了?
英語水平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有多重要?
如何對待過去遭遇的不公,挫折和委屈?
怎麼才是重大挫折,說說你們都遇到過什麼重大挫折?

TAG:價值觀 | 人生 | 成長 | 社會 | 世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