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在嘈雜的環境中反而更能夠集中精力學習,在比較安靜的環境下難以集中精力?


之前公號寫過的一篇文章,和題主問題有點兒關係———————————————————————————————————————————

一、越安靜,越容易被打擾

一般來講,當我們需要做類似於閱讀、寫作這樣的腦力工作時,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集中注意力。因此,我們先來說說注意。

在心理學中,注意指的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已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從定義就可以看出來,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所謂指向性就是現在你選擇看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就是此刻你心理活動或意識的目標和方向;而為了讀完這篇文章的,你需要把注意力投入到閱讀這個過程中,這就是集中性

但假設,此時你突然聽到遠處傳來一聲巨響,基本上下意識的反應都會是抬起頭尋找張望,這個尋找的行為就代表你的注意力已經離開了這篇文章,被其他更強烈的外界刺激吸引了。

因此,注意的指向和集中是受到外界刺激影響的。

那麼外界刺激是怎麼影響注意的呢?

這就又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心理學概念——感覺。

感覺是指我們對直接作用於感受器官的客觀刺激的個別屬性的反應(太難理解的話可以略過)。包括我們通常講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等。一般來講,客觀刺激到達一定強烈程度或者比之前更強烈時,就會引起注意的轉移反應。

但是,並不是所有刺激都能引起反應。比如說:次聲波沒有辦法被人類聽到,因為它在人類的聽覺最小閾限值之下,換句話說,就是次聲波在可以被人類聽到的最低值以下。所以才說,只有客觀刺激到達了一定強烈程度,才會影響注意。而每個人的感覺閾限存在個體差異。

此外,也並不是刺激變強就一定能引起反應。比如:你在夜店跳舞正嗨,朋友想叫你回家,從開始的正常音量到最後的聲嘶力竭,怎麼喊你都沒有反應,這是因為,雖然他的呼喊聲本身刺激強度變大了,但相比環境音量,還是沒有到達可以被你察覺的最小值。因此,也就沒有辦法干擾你的注意力指向和集中狀態。

結合上面的舉例反過來解釋,當我們在圖書館讀書的時候,由於周圍環境特別安靜,所有聲響,哪怕是日常生活中並不容易被察覺的聲響都在此刻更加凸顯,就好像那句「教室里安靜得能聽到手錶的滴答聲」一個道理。在這種狀態下,外界刺激更容易被感覺到,注意力也就更容易被吸引走。

關於這個特點,對於那些感覺閾限低(俗稱:敏感)的人群——比如我,影響會更大。

二、「久居蘭室,不聞其香」,聽覺也一樣

以上基本解釋清楚了為什麼我沒有辦法在圖書館專心看書,下面解釋為什麼在咖啡廳這樣的環境下我更容易讀進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演唱會的經驗,第一首歌剛響起來的時候,覺得振聾發聵,心臟都要跳出來了;但是兩三首歌唱下去,慢慢就不再有這種感覺了。這就因為感覺有適應性。

結合上面提到的閾限概念,感覺的適應性會改變人的最小感覺閾限。例如:長期在喧鬧環境中工作的人,聽力往往比較差(最小聽力閾限值高)。

此外,聲音本身具有掩蔽作用,即:一個聲音由於同時起作用的其他聲音的干擾,會使聽覺閾限上升(即可以聽到的最小音量上升)。也就是說,在有一定噪音的環境下,反而會幫助我們減少注意力轉移的可能。

對於我這種感受閾限低的人來講,這個功能屬性下,咖啡廳顯然就是比圖書館更好的選擇(詳細對比分析下後面)。

當然,對於閱讀來講,也並不是說越喧鬧越好,畢竟過度、持續的噪音會影響人的心跳、血壓等等,並不利於注意力的集中。

三、「溫和」噪音有助於創造性思維

那一定要是咖啡廳嘛?坦白講還真不是,我自己在家放著音樂讀書效率也是不錯的。

重點其實並不在咖啡廳也不在音樂,重點在環境音的分貝數。

根據心理學家Ravi Mehta等人的研究表明:並不是所有噪音都對思維活動有害,相比於50分貝以下的低噪音環境和85分貝以上的高噪音環境,70分貝的「溫和」噪音環境更有利於促進大腦神經的活躍和創造性思維。

據不完全資料收集,大多數咖啡廳的常規環境音量在60-80分貝之間。而根據我國《圖書館建築設計規範(JGJ38-99)》第4.1.7條規定:圖書館各類用房在平面設計時,應按其雜訊等級分區布置,其允許雜訊級不應大於40dB規定。同樣的,國外一般認為圖書館噪音級的優中差分別為30分貝、40分貝、50分貝,圖書館安靜區的噪音應嚴格控制在40分貝以內。

可見,咖啡廳的環境噪音符合Ravi Mehta等人的「溫和」環境音範疇,而圖書館不符合。

查資料的時候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說法,據某查不到來源的研究證明,30-50分貝的環境最適合入睡。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去圖書館看書總能迅速睡著的原因。

四、可操作的建議

鑒於咖啡廳學習成本過高,而且環境音量突變的可能也比較大,所以現在的我在閱讀、寫作時,大多會選擇低音量地播放音樂,音樂類型多以獨奏古典樂、輕音樂、民謠居多(盡量避免有人聲的音樂)。

不過最近呢,發現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巴洛克時期音樂有助於促進學習效率和記憶力。很遺憾沒有找到研究原文,所以不敢妄言結論的真偽和有效性。但因為巴洛克音樂本身節奏活躍但規整、旋律精緻平穩、奏法嚴謹等特點,相比於其他類型的音樂,可能是會更有助於實現上文結論下的注意力保持。

所以,如果有盆友和我一樣無法在圖書館讀書學習,或者有盆友需要激發工作學習中的創造力,不妨也嘗試尋找或者營造自己喜歡的「溫和」噪音環境吧!

以上


只是以自己有限知識推測和自身經歷回答。希望得到正確的反駁或證據支持

噪音越大,意味著不安全,但如果是很安全的噪音。

基因激活警惕情緒,提高大腦性能!

把性能用在集中學習,自然回報高。

安靜反而覺得沒警惕情緒,性能降低,但內心覺得現在學習又沒效率。

就想這情況適合選擇,更有效率的讓自己舒服快樂!

直覺說不習慣!潛意識來推測是不喜歡沒效率,哪怕那效率是被逼才有的。

有效率的到回報就形成了正向物質反饋得到好情緒,獎勵這種行為。

所以因為環境不同,情況不同,可能會出現完全2種人。

但較為明確的是,吵鬧環境下,集中精力的人,被騷擾多了,導致壞結果多,會改變。

相反安靜下就沒騷擾了,反而要擬補吵鬧浪費的時間了。

我只能說你說那種人,安全真好,文化環境真好,那裡的?

或者夠狹隘,利用基因天性,只求目的的人。

唯一明確的是,相信集中精力有回報,就現在會集中精力。

能持續集中精力,就是回報挺不錯。

甚至有些人在環境長期馴化下,導致基因在這情況,有好情緒來獎勵!


那是因為在吵鬧的環境中,我不必擔心是否突然肚子或喉嚨或吸鼻子會發出奇怪的聲音。也許是我臉皮薄,一旦在安靜的情況下出現這些,就會很局促,擔心著下一次尷尬不知多久又會到來。

而在嘈雜的環境中就不一樣了,正因為嘈雜,人人都有自己的熱鬧事,我反而是毫不起眼的小顆粒,不論做什麼,或是自言自語什麼,都不必擔心是否妨礙到別人。所以,在嘈雜的環境中自在多了,反而更加集中精神於自己手頭的事。

我喜歡在不用聽的大課上翻開一本雜書寫筆記,老師在上面講,同學偷偷在下面鬧,而一切都與我無關。

我喜歡在火車上帶一本書,也許旅途漫長,司機放起音樂,一車人跟著碟片哼唱,身邊小孩啼哭,大人聊天,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注意力會在我身上。我只要塞上耳機,世界又是我一個人的了。掏出包里的小說,周圍的人啊都與我無關。

就我自己而言是這樣的,太安靜反倒會感覺壓抑,除非是在家的時候。也許能否集中精力不在於安靜或嘈雜,只問你是否感到自在吧。


在吵鬧的環境中可以使自己的大腦被激活~~~能讓大腦轉的更快


我在嘈雜中可以集中精神,

但是,如果是比較安靜,突發的什麼聲音就不行了,會被打斷。


推薦閱讀:

有心機就一定壞嗎?
每次照鏡子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特別帥,但一拍照又覺得很醜是為什麼(???︿???)?
單親家庭對孩子有什麼好處么?
阮玲玉有什麼值得學習的特質(優點)?

TAG:學習 | 心理學 | 學習方法 | 精神 | 注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