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人性的弱點是營銷常用的?

最好說明一下有哪些例子


講個親身經歷吧,是山區人民教會我的【沉浸式體驗營銷】

2014年我去西雙版納散心,那裡有很多山區和村寨子,其中有個村寨比較有名,民宿里的很多驢友都跟我說想去那邊,於是大家就結伴報了個團。

進入山區手機信號自然不好,不過沒關係,反正是要回歸原生態嘛,寨子里的嚮導跟我們說,這裡都沒有網,他們村裡的人要保持最原始的生活狀態,才有了這原生態旅遊;

迎面山門一群1.5米左右的少數民族同胞穿著華麗的民族服裝開始起舞,擊鼓,用民族特有的儀式歡迎我們,大家爭相上去合影,拍照。

這是我當時跟坐在旁邊打擊樂器的一個老太太的合影。

然後開始走盤山路,沿途時不時能看見有人從樹上蕩來蕩去,手裡握著披荊斬棘的帶銹彎刀,像人猿泰山似的,寨子里的人跟我們說,這是他們很原始的出行方式,然後教我們用當地的土話跟他們打招呼。

這個哥們兒在山間一邊彈這個原始吉他,一邊唱歌,嚮導跟我們說,他在找老婆。

接著往前走,走進一個當地人的定居點,突然衝出來一大群1.3-1.4左右的小丫頭,見到男人屁股就開始打。。。嚮導說,如果她們打你屁股就說明喜歡你,當時團里男生比較少,我又是個子比較高,比較壯的。。。於是我的屁股被打殘了。。。(捂臉)我當時真想打回去!但嚮導說,如果你打回去,那麼就說明你也喜歡她,就要留下來跟她成親。。。我!!!

好了,我拖著已經腫了2圈的屁股接著往前走,心說,真的是來到原生態的部落了,一切都是如此蠻荒,如此原始。

周圍的空氣真好,偶然從樹蔭間照進來的陽光與林間流轉的小風,讓人感覺愜意,舒爽。

終於到了主村落,嚮導開始帶我們參觀村落里人們男耕女織的生活,女人真的是在用原始的織布機在織布,男人和女人一起在山間樹上採摘茶葉,雖然數量不多。然後就到了村子中的原生態制茶工坊,參觀最原始的烘焙技術,然後嚮導向我們介紹,這裡種的茶葉是如何的自然無污染,這裡的烘焙技術雖然原始,但能濃縮最優質的茶中精華。

當然,您可能會質疑效果吧?於是,接下來,我們就見到了村子的村長領銜的「百歲老人組織」,我們隨著嚮導手指的方向看去,幾個零零散散坐在一個房子門口抽煙曬太陽的,明顯年齡非常大的老人(皮膚和臉老的很明顯,皺紋與乾癟的紋路),嚮導說,他們村子平均年齡90歲!很多人都能活到100多!

「哇唔!!!!」引來眾人驚呼。

我很好奇,卧槽,這麼屌啊!於是想拿手機查一下,結果發現,還是沒有信號。哈,算了,查他幹啥,接著拍照以及欣賞原生態,心理盤算著今天可有東西發朋友圈了。

參觀完村子的主要部分,我們又被帶到了一個品茶室,然後來了一個帶著移動麥克風和音響的女孩兒,女孩兒說,她是村子裡唯一的大學生,從昆明畢業後想要為家鄉做貢獻,於是在政府的幫助下回來做這種嚮導,傳遞各種茶文化知識。

於是,大家落座,桌子上茶具擺好,大學生開始逐一為我們介紹這原生態村落的茶文化。然後一批一批指導大家來泡茶和品茶。大家都是附庸風雅的人啊,一個個看著如此高雅的環境,只好跟著裝個逼了。

等喝完茶後,馬上就有個團里的東北大哥機智的發現了,這個茶室後邊的茶餅,問,這個茶賣不賣?女孩兒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她需要問一下今年還有咩有多餘的,因為這裡出產的茶都是專供XXX的。

不一會兒,女孩兒回來了,帶著一個管事模樣的人,說還有一些可以賣的茶,有幾種價位的,剩下的都不多了,如果大家想要可以帶回家,孝敬父母,走親訪友的時候用。這可樂壞了東北大哥,東北大哥分分鐘從錢包里拿出了一疊錢,開始買茶,大家見狀,一擁而上。。。

我這種孝順孩子當然也不會例外,擠上去買茶。但我沒帶那麼多現金啊,我問,能不能刷卡,他們說能,於是拿出了POS機幫我刷卡。於是,大家每個人都花了好幾千,甚至上萬,心滿意足的買到了這最「原生態」的茶品。下山回家了。

回程的路上,我突然細思極恐,背上冒出一陣冷汗:

如果這茶好的基礎是建立在「原生態」基礎上,而原生態是真實的,那麼POS機為什麼能聯網?

然後再回想我們人性中的那些弱點:

1. 認為眼見為實的東西都是真的

通過這個弱點,安排了各種表演,然後讓消費者 深度「捲入」,這個命中了心理學中「捲入效應」,通過場景的設置和捲入幫助

2. 認為稀缺的東西就是好的

3. 心理自以為比這些原始人聰明

就一個大學生,其他的人都是土著人。。。

甚至用很多匪夷所思的「操作」來讓你篤信這個印象。。。

你就壓根不會往自己會被「套路」這件事情上想

4.孝順、友情這些道德感

給出消費者消費的理由,幫你做出思考

5.從眾的心理

一呼百應的購買行為,人們都有從眾心理

再去回頭看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進入到這個【沉浸式體驗營銷】的場域中的。

我不禁,為這個部落的營銷策劃人員,豎起了大大的拇指。

自己的故事,博諸君一笑。

——————————

想看更多有關 【考研、求職職場、市場營銷、個人成長、商業分析】 等方面的內容

歡迎到 鄭義的知乎主頁

90後的生活是一場又一場的衝刺,我分享的,或許就是你在經歷的。

在這生活里,任何人,任何事都要認真對待,但偶爾也可以做個鬼臉。


心理學必須要來「揭露」幾個營銷常用的策略了。

1. 誘餌效應(Decoy Effect)

這種效應在商家的「定價模型」里屢見不鮮,它的出現往往會讓你毫不猶豫的選擇最貴的那個選項。

美國心理學及行為經濟學教授Dan Airley在他出名的Ted演講「我們是否主宰自己的決定?」中,介紹了一個有關誘餌效應的典型例子:

有一天他看到《經濟學人》雜誌推送了這樣一則訂閱廣告,

線上訂閱:$59

紙質雜誌: $125

線上及紙質訂閱: $125

這定價組合是不是看起來有點不合邏輯?Airley心想,同樣的價格誰會選擇花125美元訂閱第二個選項呢?為什麼要設定這個選項?

Airley拿著這個定價去做了個小研究,他招募了100位大學生,讓他們從這三組中選擇最想購買的一項,大多數參與者都選擇了第三項——線上及紙質訂閱。但是,當Airley去掉了第二項看起來最「傻」的選項,大多數參與者選擇了價格最便宜的一項。

所以,這個最「傻」的選項其實是定價者的「心機」,沒有它的存在,你就感受不到最後這個組合有多麼的物美價廉,而第二項的存在意義就是「誘惑」大家去選擇第三項。

2. 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

損失規避指的是人們在面對同等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損失會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著名心理學家 Daniel Kahneman最早研究這個概念的時候,做了這樣一組實驗,參與者被分為三組,一組拿到一份巧克力,一組拿到一個杯子,一組則什麼也沒拿到。接著,研究者告訴他們,拿到東西的人有一次機會重新選擇巧克力/杯子當做禮物, 什麼也沒拿到的人也有一次機會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禮物。

結果顯示,在一開始什麼都沒拿到的組中,大約只有一半人選擇杯子當做禮物(杯子和巧克力對大家的吸引力差不多)。而在那些一開始被發了杯子的組裡,在重新選擇之後,有86%的人繼續選擇了杯子當做禮物。

換句話說,當你一旦擁有了某個東西,你就非常不願意失去它。而這個概念也被廣泛應用在很多營銷策略中——想想你的各種試用版?試用了xx會員享受了VIP體驗後,你很可能就不願意失去這種「尊貴VIP」的身份和它背後的付費體驗了。這個時候「僅需xx元就可優惠續費VIP」相比一開始就直接讓你購買,看起來要容易接受的多。

3.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

錨定效應指的是我們在做決策時,會過度依賴於最早獲取的第一個信息(這個信息被稱為錨點/參照點),即使這個信息與最終需要做出的決策、得出的結果關係不大,我們也會傾向於利根據最早取得的信息片段來快速作出判斷。

在Daniel Kahneman等人最早觀察到這個現象時,他們做了一個經典的實驗,他們要求參賽者在5秒內估算出數字1到數字8連續相乘的結果,有趣的是,一組參與者看到的是1x2x3x4x5x6x7x8,另一組看到的則是8x7x6x5x4x3x2x1,結果那些看到1開頭的人,他們估算結果的中位數為512,而那些看到8開頭的人,估算結果的中位數則為2,250(實際結果,你們猜?)。

錨定效應的研究結果也被不少商家精心利用——當你看到你要購買的商品旁邊,有個更高價格的同類商品,你是不是往往會覺得在這裡下單真是「佔了便宜」?

最後,除了這些心理學效應之外,還有一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卻往往主動跳進去的「陷阱」——為故事買單。

心理學教授傑羅姆·布魯納曾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有兩種不同的思考/說話方式:提議式(propositional)的和敘述式(narrative)。提議式的思考/說話顯得正式,是富於邏輯性的。而敘述式的發言則是具體的、富於意向的、有著私人性的說服力,同時是情緒化的。

布魯納說,事實上,敘述式的思考在我們生活中發揮的影響,要遠遠大於邏輯式、系統化的思考。當一個事實性的陳述聽起來讓人振奮,我們仍然會想要檢驗它的真實性;但當一個故事聽起來讓人振奮,我們往往假設它就是真的。

而我們喜歡聽哪種故事呢?

一個故事越極端,它會越成功。這是因為,當情緒變得激烈,共情力也會被極大地調動,我們變得樂於付出:)。並且,當我們接受那些極端的片段時,「認知負荷」(cognitive load)就開始發揮作用。我們在同一段時間內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能把它分配到多個任務上,就好像當我們極度飢餓、口渴,或者著急要上廁所的時候,我們幾乎已經無法再思考任何其他的問題。同理,當一個故事足夠精彩、喚起的情緒足夠極端時,我們會把絕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上面,從而無暇分辨那些可疑之處。

所以,如今的營銷界的「高級玩家」們都在不斷強調講故事的重要性,畢竟對營銷者來說,大家聽完一個極具情緒煽動力的故事之後,一邊激動落淚一邊掏錢包的樣子,想想就很美吧。

以上。

有空來更新更多~ 來吧,說出你們掉過的營銷陷阱:)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早幾年日本,這幾年美國,德國,現在嫌這些不夠,連什麼猶太人都搬出來了,大家也知道《貨幣戰爭》那個神乎其神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吧,我今天跟你們演示一個現實的例子。

這種書在淘寶和京東賣了不少

再看裡面的評價

其實塔木德就是一本猶太教的教法書,教你怎麼喝水,怎麼作息等等亂七八糟的,猶太教其實更像伊斯蘭教,而不是更像基督教。而對於這本書的評價,光看這本書的插圖就知道了

不巧的是在天朝真有個紐約猶太人看到這本書還買了,於是乎把這本書打開,發現這個書簡直沒法說了,最震驚的還是下面這個插圖

看不清,發大點

一隻乳豬。

猶太人不吃豬肉的。

唉,就這個水平都敢來編書。忽悠的一幫中國人去買,搞的一幫愚蠢的國人還念念有詞

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之一,他們的智慧是神奇的、趨勢絕倫的塔木德:猶太人的處世藝術與經商智慧文字簡潔,富有哲理

我能罵人嗎?


鳥籠效應。

假如一個人撿到一隻空鳥籠放在家裡,那麼一段時間後,他一般會為了用這隻籠子再買一隻鳥回來養而不會把籠子丟掉,也就是這個人反而被籠子給異化掉了,成為籠子的俘虜 。鳥籠效應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又稱「鳥籠邏輯」,是人類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 ,其發現者是近代傑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自覺不自覺的繼續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在營銷上有哪些應用呢,常見的基礎服務免費,增值服務付費都屬於這個套路。

有贊再補充一個,錨定效應。

也稱沉錨效應。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如早上喝豆漿時,第一間粥店服務員問:「先生要不要加蛋」,「加」與「不加」即是「沉錨」。但第二間粥店服務員若問「請問先生,加一個雞蛋還是兩個雞蛋」,則「一個」或「兩個」便是「沉錨」了。顯然第二個問題更有利於促銷,這就是沉錨效應在起作用。

破30贊再補充一個

哇,漲的太快了,每天保持電量百分之20的考研黨特意回寢室拿了充電器。

評論中關於鳥籠效應的bug我是認同的,也很喜歡這種理性的討論,其實作為一個理工男我並不喜歡這種定性的理論,遠沒有邏輯推導來的嚴謹,尤其是當你明確知道自己的需求並且理性遠大於感性,或者鳥兒超出了消費能力範圍的時候 ,鳥籠效應似乎並不適用。

我試著解決這個問題——用自己的理解把營銷的目的和效果分為三種情況,首先是創造需求,其次作用於選擇,最後是肯定你的傾向。

第一種是最好理解的,對於絕大部分理性人是無效的;第二種舉個例子,現在有兩款遊戲,一款198購買版權,一款免費,你會做什麼選擇呢?我選了後者英雄聯盟,然而皮膚消費其實遠超了198,就不談了。這是守望屁股和lol的一個區別,可以說也是導致lol要遠比守望普及的重要因素,我不能說拳頭就比暴雪有遠見,只能說二者各有看中吧。關於肯定傾向,意思是在很多時候我們的需求並不明確,只是一種模糊的傾向,比如想鍛煉,不一定去健身房還是辦游泳卡的時候,你發現家裡有一副健身手套,在其它條件類似的情況下估計會選前者。而營銷需要做的應該是在你想鍛煉的時候送你一副健身手套。

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呀~正好印證今天學的霍爾模式——當我們接受到訊息,不論是否營銷,一般會有三種解讀模式。偏好閱讀—尋找類似經歷,與觀點保持一致,妥協閱讀—與傳播者討價還價,存在部分矛盾,還有對抗閱讀—試圖證明傳播者的謬誤。舉個舌尖上的中國的例子:有的人覺得既弘揚了社會正能量,還普及了傳統文化,還讓我們見識到了各地美食,偏好閱讀;和諧社會…呵呵,無聊,能不能好好做菜,妥協閱讀;深夜放毒,看到吃不到,電視上都是擺拍,有劇本,對抗閱讀。所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營銷能否有效果與對受眾的定位密不可分呢。

好了好了,不要吵,第三種來了。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十大心理之二,是指在人際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誇大的社會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輝,在雲霧的作用下擴大到四周,形成一種光環作用。常表現在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決定了他的總體看法,而看不準對方的真實品質,形成一種好的或壞的「成見」。所以暈輪效應也可以稱為「以點概面效應」。對應於傳播學的「刻板印象」以及宣傳的七種技巧中的「光輝泛化法」。

娛樂圈最典型的莫過於賣人設,某某形象大使,某某環保大使,其實跟演技沒什麼關係;在商品營銷方面比如「用腦多喝六個核桃」「怕上火喝王老吉」以及火了很多年的「送禮就送腦白金」,通過簡單粗暴的廣告詞強行將這些概念印在受眾腦海里,雖然我沒買過 不過這種廣告模式長盛不衰已經間接證明了其有效性。

我們可以看到國際大牌的形成往往都有著「暈輪效應」的影子。

提到dior,想到香水,

不,對女人而言是氣質是品味;

提到阿瑪尼,想到衣服,

不,對男人來講是身份是地位。

(我不知道太多牌子 )

這些是誰告訴我們的呢,

正是廣告中、電視里、雜誌上那些俊男靚女,成功人士暗示我們的呀。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下,這些牌子加上了「氣質」「成功」「地位」的buff,一個國際品牌就形成了。

哇哦,評論里有些機智的小夥伴已經識破了一個雞蛋兩個雞蛋的套路,其實廣義來講我覺得沉錨效應是基於第一印象和慣性思維下的心理誤區。

為什麼淘寶的價格下面都要加一個原價呢~


(四年前)

我曾在大型商場抽到過一次特等獎,一輛車。

作為暈車妹子,我並不懂車,也不喜歡車。

我內心毫無波動,甚至嫌棄它老綠的顏色。

直覺告訴我,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果不其然…工作人員熱情的慶祝我一番,然後告訴我這個車免費送我,但是當天要交稅費5萬。催我給家長打電話。

在學校跟同學說了,根據我的描述,他們幫我查了一下價格。

當時這個車是5—7萬。

————————

還有一次,專櫃抽到一次珠寶特等獎,1000元抵用券。

專櫃服務員一直給我手裡塞項鏈,好像是銀項鏈,說特等獎不要白不要。

我知道銀項鏈並不貴,順從的讓她戴上,但是她的熱情引起了我的懷疑。

我問她:這個多錢。

她不說,只是熱情的告訴我打折等於不要錢。

然後我反覆問她,她不耐煩說:8000。

(大姐,不戴鑽你收8000?這專櫃是坑比嗎)

然後我說我十塊錢賣你吧 你這麼想要

然後我就被她眼神送出去了。

————————

不過抽獎也有一次不坑的

超市買東西,滿了二百,強制讓我留下號碼。

我不好意思拒絕 寫了假名字 和我媽的電話

一個月後…

收到陌生號碼的未接來電 沒接

然後又收到00幾開頭的簡訊:某某你已中獎

一個星期後 我媽把電話給我

對方言辭懇切的告訴我我中獎了

看我想掛 然後讓我去某某超市看看海報

然後我突然想到了一個月前的抽獎

中了一等獎 方特幾日游

想想超市還是挺耐心的。


某天在商場,我買了幾十塊的東西。得到一張在一樓珠寶行抽獎的機會。

我閑的沒事,就去抽了。

結果,抽了一張買珠寶優惠2000塊的券。

周圍圍了一堆人,包括銷售小姐,珠寶行經理,一樓大廳經理,隔壁櫃檯人員,行走的路人…

銷售小姐:哇!!!女士,您真的運氣太好了,這張券,只有百分之一份概率可以抽到耶…優惠2000元,真的太划算了啊啊啊…

腦補一下,聲音超級大,一整片的吃瓜還是賣貨路人都聽到了,不由好奇來看看...

其實這家珠寶行還是挺有規模的,關鍵珠寶店的人都歡呼太幸運,周圍人也過來瞅兩眼,這都我簡直覺得自己是和幸運女神舌吻過的人…

但我很快冷靜下來…

我問:請問我可以用於購買金飾品嗎?

銷售小姐臉立馬掛下來:不好意思不可以的。您的優惠券只可以用於購買這柜子里的和田玉 馬來玉 翡翠玉 瑪瑙玉 價格隨便吹玉 你買了你就二逼玉等等…

我:也就是只能買玉一類的是嗎

銷售:對啊 這麼好的玉 您可以便宜2000元拿到的呢

我:那你們這裡有沒有那種價格是2001 或者2005這種的玉?

銷售:呃…呃…沒有的 最便宜的是8000左右的 但您買還是便宜的 只需要6000多…

我:那算了 我不買了

銷售急忙拉住我:等一下,您抽到的這張券真的很難抽到,過了今天就不可以用了,您用一下吧…

我:不用了,我沒錢買…

然後揚長而去。

太多在意別人的想法 太愛面子 太愛貪小便宜 都是營銷常用的

本來想多說一些 但是要起床了(逃

)


你去買衣服,你試了穿了很久一直磨價格。

你說:「老闆少一點,200 吧!」。

你心想(還到了200,我再試試150—100—50)

老闆:」算了,230塊錢給你吧」。

老闆娘怒罵老闆,你傻啊,你怎麼做生意的,本都虧光了。

老闆:「男人做生意,你個女人別說話。你別管,這個小姑娘第一次來,給她優惠一次,虧錢虧本算了,200塊錢你拿去吧。」下次還照顧我就可以了(然後馬上給你包好遞給你)

老闆娘在旁邊怒目,碎碎念老闆。一副還想吵架的樣子。

「你這樣賣,還怎麼吃飯啊,早知道不讓你到店裡來了。」

然後小姑娘拿著衣服快速走掉了。(ps其實老闆老闆娘都知道衣服進價30塊錢)


京東自營未滿99元不要收6元郵費嗎?

然後某晚我想喝杯酒。

就黃尾袋鼠,折扣價45元一瓶。

但只買一瓶要多付6元郵費。

所以買兩瓶吧,90元。

一看也不行……

還是多收6元。

要不,再買個開瓶器?

湊個整。

雖然買的酒都螺旋蓋,但就是不想多給6塊。

結果一個開瓶器最便宜都11元。

可我感覺那開瓶器還挺好看,海馬刀就是有逼格。

而且11塊也不貴,買就買了吧。

然後一結算

101?不是整數。

那我卡里不又有100取不出來?

我買東西喜歡買整數,因為不是整數,剩下那點零頭我很快會花完。

那就……

再看看?

買到200,到200絕對不買了。

第二天。

……

我本來只想買瓶酒啊!!!


微信集贊活動。

集齊68個贊送零食送毛巾送手錶,然後你群發消息求點贊,你以為你動動手就拿到了免費的東西了,但你不知道你消費了

人情!

——————補充————————

平時朋友圈集贊不討厭,討厭的是

群發 群發 群發

「親,朋友圈第一條點個贊」或者發來一個二維碼說「幫忙投票,關注一下,不要取關」

為了幾塊錢的東西,把整個朋友圈都打攪一遍。

最討厭的是平時連點贊之交都不是,卻動不動給你群發消息要你幫忙點贊。多了就拉黑了!

還有動不動群發個發個微商廣告過來的,真的太讓人討厭


電視、廣播營銷四步法:

1.吸引你注意力,頻繁偷換概念——利用你來不及思考的弱點。

2.優惠層層加碼,突破接受底線——利用你貪小便宜的弱點。

3.製造緊張氣氛,設定最後時間——利用你從眾的弱點。

4.創造意外驚喜,加碼製造彩蛋——讓你喜出望,喪失心理防線。

舉兩個例子:

一.某電視營銷節目賣料理機。

第一步:先介紹料理機有多好,主持人往往表情誇張,還會用現場實驗,觀眾現場體驗的方式。傳達高密度的信息讓你來不及思考,但其實都是家裡豆漿機,攪碎機能辦到的事情。再偷換一些破壁、營養好吸收、健康調理的概念。讓你覺得這個東西神乎其神。

第二步:只賣1999元,再層層加碼:送高壓鍋啦,送廚具啦。讓她自己算一算,只是贈品就快1999啦。這還不算完,今天再送電風扇。老闆還能不能再給點優惠?好,再直減500元。

第三步:開始製造緊張氣氛,頭200個打電話訂購的,再優惠200元。電話鈴響的語音接入,往往是那種令人煩躁的鈴聲。電話接通:什麼四川王大媽要兩台,北京李大媽要四台,馬上全國缺貨。你一想,壞了,不抓緊時間這個便宜沾不上了。

第四步:彩蛋,免費試用xx天,徹底讓你失去心理防線。

結果得手。結果是花一千多,買了幾百塊的雜牌料理機。

二.廣播營銷節目賣酒。

第一步:偷換概念,茅台鎮酒=茅台酒。然後營造氣氛,什麼過年過節走親訪友他別有面子之類的,彷彿送了這酒以前看不上你的丈母娘就能對你刮目相看一樣。

第二步:層層加碼,原價999一瓶。現在只買600一箱6瓶。主持人再發嗲的問老闆,能不能再優惠。老闆接過來,再送兩瓶法國紅酒吧。

第三步:製造緊張氣氛:主持人說上次活動就有觀眾抱怨說買不著,這活動是真是假。老闆說確實全國缺貨,不過活動是真的,大家抓緊買一定能買上。

第四步小彩蛋:如果你的一百元紙幣上有111這樣的豹子號,或者123這樣的順子號可以一百當二百買酒。這個最厲害,有的人馬上興奮了,掏出來錢看一看,彷彿有這樣的錢不去買就上當了。

結果就是乖乖掏錢。結果是你花300塊買了價值100塊的酒。


個人習慣性的補充。

我始終覺得這是薛之謙的營銷套路。大概從2016年開始,所有我在原文中並沒有直接評價事情的性質。

不管最後李雨桐的信息是真也好,是假也好,我都堅持「屌絲做音樂」與「情痴」只是他個人的人設。

這是人設,不是標籤,最大的區別是人設是自己給自己搭的,標籤是別人給你貼的。

另外好像很多人不知道靳東諾貝爾數學獎的梗,雖然裝逼失敗了,但我卻意外覺得老幹部好萌

原答案

---------------------

薛之謙啊!

現在回看薛之謙的發紅史,簡直就是活生生的營銷人性的教科書。

利用屌絲自嘲的心理消費屌絲,上演屌絲逆襲的故事,同時賣著努力做音樂的人設

畢竟身份是歌手,所以賣這種屌絲一心做音樂的人設,很容易獲得屌絲的支持。

因此,一切都順理成章。

開火鍋店是為了做音樂,

上綜藝是為了做音樂,

寫段子是為了做音樂,

開網店賣衣服是為了做音樂,

............

所以順勢歌就好賣了,綜藝火了,段子轉發量上去了……良性循環。

說實話,《剛剛好》、《演員》這些歌質量也還可以,在如今原創音樂舉步維艱的大環境下,一下子有了巨大的人氣。

同時,大版權時代,薛之謙反覆強調自己的音樂夢,反覆強調自己的音樂免費不要錢。(其實這多少算是好事)

因為免費,所以這個「屌絲做音樂」的人設一下子火了。

但畢竟做音樂沒那麼簡單,live的不堪和音樂的換湯不換藥,也讓不少人質疑他,但是主旋律還是對他肯定的。

最終水到渠成,開了演唱會,完成音樂夢,屌絲大逆襲

也有爆料說薛之謙勾結黃牛賣演唱會門票坑人。

中間薛之謙還有醫鬧和打護士的一些黑歷史,但因為人設賣的太過完美,所以沒有掀起多少。

同時還有一些耿直的人設,代表性的就是明日之子的黑料事件

我比較相信這是《明日之子》節目組的一次炒作,雖然有著毛不易等話題,但總的來說還是這個節目還是一直被《中國有嘻哈》壓制。

再其次就是賣深情人設,畢竟大眾都是喜歡美好愛情的,也喜歡深情男子。

最開始就是薛之謙的凈身出戶+1000萬

這一種「痴情男子」的身份,能夠助力他本人力推的苦情歌。

因你,這樣的頭條毫不意外地出現在我眼中

再後來就是之前的演唱會喊話前妻事件

再然後複合,本應是一個完美的落幕......

.......

結果有了眾所周知的李雨桐事件。

李雨桐目前看來掌握的資料可信度還是蠻高的

痴情人設估計要崩塌。

人設這個東西,如果涉及到道德倫理方面的,問題就嚴重了。

比如讀過諾貝爾數學獎論文的老幹部靳東和吃貨迪麗熱巴,人設都有不同程度的崩塌,但是無傷大雅。

道德倫理方面的,比如柯震東,就沒這麼簡單了。

總的來說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賣的一手好人設,做的一手好營銷的薛之謙,看他能否撐過這個大事件了。

目前所有線索的整理合集

http://mp.weixin.qq.com/s/7AUEweWVt__22oO3oc0jGg


買過緊俏奢侈品應該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顧客:請問Birkin 30愛馬仕橘色手袋有貨嗎?

SA:請問您有我店的消費記錄嗎?

顧客:有啊,你查系統。

SA:嗯,您在我店鋪買過不少東西,現在沒有Birkin 30橘色,不過其他顧客有跟店經理order過一個大象灰好像還沒有來取,您有興趣嗎?有興趣我去問問經理。

顧客:那就看看吧。

SA:請到這邊屋子裡來。

你被請到了小黑屋,過了一會經理拿了個大盒子進來。

經理:你很幸運啊,正好有人order了,ta沒有按時過來,要知道Birkin要預定半年的。

經理把盒放下就出去了,此時SA壓低聲音跟你說,這個包包跟你有緣分,我想你也知道行情,你配個五萬的貨就是你的了。

你買了個當初並不喜歡的顏色包包,還多花了五萬,關鍵你還歡天喜地。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幸運兒,得到別人不能輕易得到的東西,每個經常購買愛馬仕的人也或多或少知道他們在演著不完美的戲。你出演,我配合,就當這場戲是真的,哪怕當一會兒幸運兒也好,人生亦如此。


去年家樓下開了一家水果店

喇叭大聲叫:買20送20現金,等於不要錢

店裡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好奇之下進去瞅了一眼究竟,老闆操作如下:

1.老闆發現了一個金融app,新用戶下載後輸入老用戶的邀請碼,雙方賬戶都可以獲得20元,並且可以即時提現(真能燒錢)

2.老闆打出廣告,並在店裡設置了wifi,教會兩個店員如何操作,安排他們指導顧客操作

3.顧客下載後輸入老闆的邀請碼,顧客獲得20,老闆獲得20 and 顧客購買的至少20塊錢水果利潤

那時候瞬間有被老闆的智商震驚到,拿人家的風頭資金來做自己的營銷,後面很快就沒有聽到那個金融app的聲音了,大概被老闆這樣機智的人搞怕了吧,hhhh


謝謝大家的評論,小結一下:

1.哇,原來大家身邊很多人這樣做誒,如果是最早一批人應該大撈一筆了吧,抖機靈的成果

2.很多年輕人會越來越多的注重自己的信息隱私,也不會因為20塊錢而提供自己的銀行卡號等,但是那個水果店面向的客戶大多是文化學歷不高的中年打工者或者帶孩子的老年阿姨等,只要有人真的得到這樣的返現,這些人大多是毫不猶豫加入撿便宜大軍的

3.金融公司的確需要客戶量,但這樣註冊的用戶絕大多數不是金融行業的目標客戶,所以這樣得來的用戶大多都是無效的

4.互聯網金融行業來的快去的快,入行謹慎,撿這種便宜也需要謹慎哦


快三百了,本來是人性的弱點,楞是變成吃貨集中營了,如果能破千就放出鐵板豆腐的獨家製作方法

原答------------------------------------------------------------------------------

以前做過鐵板豆腐,剛開始是五毛錢一塊,一箱豆腐每天晚上怎麼都處理不掉。過了幾天改成了五元錢一份(還是五毛錢一塊),當天晚上就處理了兩箱豆腐,銷量直接翻了一倍。又過了幾天時間,大份10元小份5元,每天晚上增加到兩箱半豆腐。就這樣一直做了一段時間,然後被城管沒收了作案工具就不做了。

圖是盜來的,侵必刪


1、從眾心理:網紅奶茶店

說白了就是盲目跟風。

門口大排長龍的一點點、喜茶、鮑師傅們之所以能夠把飢餓營銷演繹得如此登峰造極,完全都是得益於那些被花點錢僱人排隊而營造出萬人空巷的假象,就唬得神志不清的吃瓜群眾。

排隊人數多,味道絕對贊;

不喝不時尚,潮流最前沿;

「什麼?你沒喝過喜茶沒吃過鮑師傅就算了,居然連它們是什麼都不知道啊?」

「別人男朋友都為她烈日底下排了三小時買喜茶,你根本就不是真的愛我!」

「花了這麼久的時間才買到的喜茶,當然是再違心也要誇它好喝啊。」

「不管了,來不及喝了先握著拍照再配上人家美美的自拍發條朋友圈好了~」

「我*,這和普通奶茶有什麼兩樣?!但是大家怎麼都說好喝到不行,算了估計是我太low。」

…………

有沒有品嘗過這些層出不窮的網紅店,似乎已然是如今年輕人衡量新潮與否的重要標杆了。

願意花幾個小時如此之久的寶貴時間去排隊購買一杯成本不到兩元,並且實際體驗並不能稱得上多麼驚艷的「牛奶+茶水」的人,當然不介意對下一家冉冉升起的,需要排隊數小時的新星網紅店繼續保持這樣趨之若鶩,但甘之若飴的堅定態度了。

2、貪小便宜:第二杯半價

大多數人總是在聽到麥當勞、肯德基們第二杯半價的活動消息時,習慣性的以「找不到第二杯的人,但便宜不佔白不佔,只好一個兩杯,越來越胖」戲謔別人或是嘲諷自己,

殊不知這看似虧本討消費者歡心的夏季第二杯半價活動,因為第二杯的邊際成本降低,以及商家為了榨乾消費者獲取最大利益而設置不同定價的價格歧視,從而為M記、KFC增加了多少流量、銷量以及利潤。

大胃王或是呼朋喚友的消費者似乎是從中得到了好處,但卻在只需要買一杯的時候,義無反顧地購買了第二杯;也在有周邊有其他飲品店的時候,優先選擇了有第二杯半價的門店。

並且絕大多數人在麥當勞肯德基並不會單點飲料,很大幾率會附帶購買各種小食,無形中就拉動了額外消費,立馬覆蓋掉第二杯半價的成本(實際上飲品的成本已經低到令人髮指)。

3、立場不堅定:免費看房團

多見於通過免費接送,免費午餐,小禮品贈送的形式快速拉攏到一批四處觀望,手握資金與指標的中老年人群(年輕人願意參加這類活動的比例太低,個人有能力購置房產的比例更低)。

通過售樓人員對樓盤過分充斥主觀色彩的介紹以及各類精進的銷售話術,再加上各個合作方通過線上宣傳以及地面推廣而召集到的看房團所帶來的巨大人流量,很容易就能給這些涉「互聯網思維」未深的人群,營造出該樓盤的房產炙手可熱,再不交定金(不予以退還的那種)就要被搶購一空的錯覺。

而對於開發商來說,要付出的僅僅是談好長期合作的大巴來回,殘羹冷炙所組成的自助午餐,以及所謂的「精美禮品」的費用而已,只需要一隻魚上鉤,宣傳的成本就成功回收了,更不用說通常情況下都是一群魚一起上鉤,並且還能在回程的途中情不自禁地為自己的敏銳的判斷力與過人的膽識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重金求子。

我叫王芳,女27歲,豐滿迷人。

嫁香港富商。

因夫生殖障礙,為了家族的延續和名望。

特重金求子,100萬人民幣。

尋品貌端正,身心健康男士,圓我母親夢。

通話滿意,先付定金五十萬。

與律師協調,此消息具有法律效益。

飛你處見面,懷孕後付完全款。

非誠勿擾。

聯繫電話:123456789

我,秦始皇,點贊!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鎮上有一家專門賣糖的店鋪,生意非常的不好,老闆為此也十分困擾,他始終想不出原因。有一天,一位大師經過這個店鋪,老闆就問大師:「我的店裡的糖都是上好的糖,乾淨很少雜質,可是為什麼生意會這麼差?」這時剛好有一個小夥子來這裡買糖,大師看了之後明白了一切。他對老闆說:「你下次有人來買糖的時候,第一次放少點,然後再往稱里慢慢加」。老闆改變了他以前第一次放很多然後慢慢減少的辦法。一個月後,門庭若市,這家店的生意十分的火爆。(大概就是這樣)

如何在營銷方面做得出色,其實直白點就是如何讓消費者看到他們得到的商品最大化等於他們付出的代價。當你從最開始的很少一直加一直加,其實你已經在消費者的心中不斷的擴大他們所得到的利益,他們會逐漸滿足。而相反,從開始的很多一直減少,雖然賣出去的是一樣多的糖,但是,你在這期間,其實一直在讓消費者不滿,他們「所得到」的糖逐漸變少,自然會不高興。

在營銷的心理戰中,誰能夠讓消費者感受到最大的利益,誰就有可能成功。祝各位營銷人士成功。

(新人第一次很認真寫,點個贊鼓勵一下?大吉大利)


前幾天一魚塘開張,釣魚一次100。

老闆說沒釣到魚就給只雞,

於是很多人就去了,回來時每人拎著一隻雞。

後來,魚塘看門老大爺告訴我說:

老闆本來就是個養雞專業戶,魚塘里根本沒有魚。

這個故事不管真假,大家有沒有覺得似曾相識。

一個營銷課堂門票99.99你在猶豫,人家說送本簽名書你就顛顛兒地報名了,其實那個人名氣也不大,那本書也不太好,你拿來沒有任何用處。

但是你想的是「反正還能落本書,就算學不到東西,也不至於全部打水漂,有實在東西到手」。

「就算釣不到魚,起碼還有隻雞。」

娃娃機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享受釣魚或者抓娃娃的過程哪怕沒有結果,可以,如果你想釣到魚,或者抓到娃娃,那請不要中這種營銷套路。

中槍的請點贊

理性消費,從我做起


前些天我去逛珠寶展,看到的展品大多都是這樣的。

但是最人聲鼎沸的一家店,是一家擺滿玩具熊賣那種義烏小商品城幾塊錢一個小飾品的店。在商品銷售里,有個對比原則被很廣泛的運用。先拿貴的商品後拿便宜的商品給顧客,銷售額會比先拿便宜的後拿貴的給顧客高出很多。因為人類的這種對比心理,並不比朝三暮四的猴子聰明多少。先貴後便宜,便會覺得便宜的是可以接受的,哪怕這個「便宜」其實也並不便宜。

人類還有一個心理,也很有意思,就是付出期望得到回報的心理。所以去逛街但是什麼都不買的人其實是很少的,想買的買不起,就會買點別的,哪怕是吃的也好啊!

這個店家一次用了兩個心理學知識。

一方面,你們買不起那麼昂貴的珠寶又不甘心空手走,我這裡的很便宜啊!幾十塊錢的東西你買不了吃虧和上當的!

另一方面,你們看過別的貴的東西了,又看了這個便宜的,兩廂對比,便宜的是真便宜!幾十塊錢算錢么?買啊!

非常有意思的事,很聰明的店家。


更新一下。

第一:明碼標價,不存在欺騙,菜市場還有更便宜的。

第二:我想表達的是,換了一種定價模式和擺放策略之後銷量明顯提升。有說自己從來不犯這種錯誤的,那是你沒有弱點你牛逼啦。

下面原回答。

----------------------

我以前開過水果店,進了很多哈密瓜,賣3塊錢一斤,生意始終不好。

然後我請教我一個同學,他跑過來轉了兩圈。

讓我再多批一些哈密瓜,全部堆在門口,越高越好。

然後也別賣3塊一斤了,賣10塊錢三斤!

銷量翻了一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常看到一大卡車拖了某一種水果在路邊賣的

感覺購買慾望就是比平時強烈

同一品種的貨物多讓人覺得很專業。

10塊錢3斤的賣法讓人覺得拿了批發價,在甩賣。

離我的店不到500米的另外一家店其實才賣2塊一斤。

還有一個。

夏天大家都愛吃西瓜,街上到處都是賣西瓜的

朋友讓我把西瓜賣得比街上的車裡還低一點,因為西瓜是夏天最門面的商品。

很多客人看到店裡的西瓜比外面還便宜,進來了,不僅買了西瓜,很多人還買了很多別的,可是別的東西並不比外面便宜。

很多人會有心理暗示,西瓜都比外面便宜,其他的差不到哪裡去。

還有很多人有怕麻煩的心理,因為畢竟,來都來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見什麼就想學什麼,很容易被環境左右?
人為什麼討厭廣告?
怎麼看待《基地》里的心理史學?
到一個新單位,感覺總是融不進去,但是其他同事之間的關係看起來都很好。怎麼才能融入?

TAG:市場營銷 | 投資 | 心理學 | 人性 | 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