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水滸傳》中潘金蓮更喜歡武松還是更喜歡西門慶?


謝邀。

武松是用盡了苦心,也勾引了,也用心了,也勸過酒了,也低聲下氣過了,最後沒到手的那個。

西門慶是被勾引了,鬼混纏綿過了,為了他殺過人了,同舟共濟了,雲雨快活過的那個。

看性格了。重視現實一點的,會重視到手的這個,而且會因為一起做了那些犯罪的、刺激的、偷情的事兒而愈加喜歡。重視精神一點的,會重視沒到手的那個,每天臨風流淚,嘆想不已。

潘金蓮是個挺現實的人,無論在《水滸》還是《金瓶梅》里。所以,西門慶。


反對@鯤鵬的答案,此人明顯沒看過水滸,憑著印象亂答,先有主觀觀點,後尋bian找zao客觀證據。

在他答案中「潘金蓮對武松示愛,感覺類似於現在的小女生追星,然後對著偶像大喊『我愛你』。」

然而原文怎麼寫的呢?

去武松房裡簇了一盆炭火,心裡自想道:「我今日著實撩鬥他一撩鬥,不信他不動情。……」

那婦人把前門上了拴,後門也關了,卻搬些按酒果品菜蔬入武松房裡來,擺在桌子上。

這些準備難道是小女生追星?

還有「但武松又一次表現了他的二,潘金蓮勸他喝酒他把人家給推了,推了就推了,」

再看原文:

武松問道:「哥哥那裡去未歸?」婦人道:「你哥哥每日自出去做買賣,我和叔叔自飲三杯。」武松道:「一發等哥哥家來吃。」婦人道:「那裡等得他來!等他不得!」

說猶未了,早暖了一注子酒來。武松道:「嫂嫂坐地,等武二去燙酒正當。」婦人道:「叔叔,你自便。」那婦人也掇個杌子近火邊坐了。火頭邊桌兒上擺著杯盤。那婦人拿盞酒,擎在手裡,看著武松道:「叔叔,滿飲此杯。」武松接過手來,一飲而盡。

說好的武松推杯呢?施耐庵怎麼不按著你設定好的戲碼來啊!摔~

再看看武松到底是什麼情況下推了嫂子的酒的。

首先,臉上堆著笑容,說道:「我聽得一個閑人說道:叔叔在縣前東街上養著一個唱的。敢端的有這話麽?」

這尼瑪當嫂子已經開始關心起小叔子性生活問題了。原來追星是這麼追的!╭(╯^╰)╮

其次,那婦人暖了一注子酒,來到房裡,一隻手拿著注子,一隻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說道:「叔叔,只穿這些衣裳,不冷?」

開始動手動腳了,水滸傳成書於明代,自然打著當時社會風氣的烙印,說好的沾衣裸袖即為失節呢?這都不算調戲么?即便現在嫂子也不好在小叔子肩胛上亂摸吧?

最後,那婦人慾心似火,不看武松焦躁,便放了火箸,卻篩一盞酒來,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盞,看著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

嗯~慾火焚身把話挑明了喲。敢問@鯤鵬,這時候不推還待如何?喝了酒表明自己有心么?畫面太美我不敢想。

再有「還當場捲起鋪蓋離開了潘金蓮家。剛剛住下來,馬上就搬走了,鄰里會如何議論潘金蓮?」

原著明明是:

我也不再許你留這廝在家裡宿歇!」武大道:「他搬出去須吃別人笑話。」那婦人道:「混沌魍魎!他來調戲我,倒不吃別人笑!你要便自和他道話,我卻做不得這樣的人! 你還了我一紙休書來,你自留他便了!」武大那裡敢再開口。

就算武松不搬走潘金蓮也要送客了,什麼叫鄰居如何議論潘金蓮?人家壓根不怕議論好么?不勞你操心。

你文中說「本來潘金蓮心情已經平復了,已經知道不能拿武松當偶像了,不能對他犯花痴了,打算對他執叔嫂之禮了,但武松舊事重提,很直白地提醒嫂子要紮緊籬笆防範野狗。有這麼侮辱人的嗎?」

繼續貼原著:

那婦人餘情不斷,見武松把將酒食來,心中自想道:「莫不這廝思量我了,卻又回來?……那廝一定強不過我!且慢慢地相問他。

這叫不犯花痴?這叫叔嫂之禮?你崇尚的叔嫂之禮就是這樣的?有了前面的鋪墊,武松提醒武大防範她算侮辱么?實事求是而已嘛~

再說武松真的把潘金蓮比成野狗了么?看原文

吃過了一杯酒,武松再篩第二杯酒對那婦人說道:「嫂嫂是個精細的人,不必武松多說。我哥哥為人質樸,全靠嫂嫂做主看待他。常言道:『表壯不如里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甚麽?豈不聞古人言:『蘺勞犬不入』?」

武松還是希望大哥一家和和美美過日子的,野狗明明是未來的西門慶。

最後你提到「武大的死,和武二也是有一定關聯的,武大被西門慶踢傷之後,很赤裸裸地威脅潘金蓮,說要是不好好給他治病,他就要把潘金蓮和西門慶的醜事告知武二。潘金蓮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觀察,已經知道武二是個好勇鬥狠、連西門慶都罩不住的厲害角色,所以趕緊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下藥把武大給做了。」

嗯,我承認武大最後身死多半就是因為有武松這麼個弟弟。但是看武松是怎麼和武大說的?

每日遲出早歸,不要和人吃酒;歸到家裡,便下了帘子,早閉上門,省了多少是非口舌。如若有人欺負你,不要和他爭執,待我回來自和他理論。

如果武大真的按照武松說的不去捉姦,忍氣吞聲。還真不一定會身死喪命,武松回來潘金蓮,西門慶一樣也不會有好果子吃。然而小說中沒有如果。

好了通過以上臆想的證據,@鯤鵬得出了自己的結論,「武二人如其名,人很二,很一根筋,凡事喜歡用拳頭解決。在見到潘金蓮以前,他在柴進的莊園里就混得很差,而混得很差的原因就是他的性格很二。」與「總的來說,武松從來想的都是要做一個英雄,沒想過要做一個平常人、一個平常的男人。他只想被人崇拜,不想被人愛。這樣的人,估計沒幾個姑娘會死心塌地地喜歡他。」

這種模樣的回答我實在不敢苟同。


每個女人在真正了解愛情之前,都要經歷一次情竇初開:高大威猛健碩的體型,陽剛氣的男人味,無時無刻不勾著少女的心。從仰慕到期待到渴望,這個過程充滿粉紅色夢幻的曼妙。後來,因為示好被拒絕,感情被刺傷,自尊被踐踏,內心深深地痛了。受傷後心死前,遇到了那個疼自己懂自己又充滿別樣魅力的人,這個人聰明帥氣多金,體格樣貌不在初戀之下,最重要的是,他的狂熱追求把少女的自尊心捧上了天空,她終於可以做回美麗驕傲的自己了!而且他願意為了和她永遠在一起而想盡辦法、保護她。這個時候她明白了自己真正的心——那場愚蠢的初戀原來只是個象徵而已啊!

PS:我不認為有多少女人會認為情竇初開時候單戀過的男生是自己的真愛,那個教會自己什麼是愛情的人,才是一輩子無法忘卻的。


沒到手的永遠是最好的,尤其當這個沒到手的是個英雄人物的時候。

西門慶區區一個炮友,只是滿足性慾的工具罷了。


一個是英雄

一個是多金溫柔體貼


顯然是喜歡西門慶,對武松只是在對其不夠了解的情況下,犯了一回花痴。

武二人如其名,人很二,很一根筋,凡事喜歡用拳頭解決。在見到潘金蓮以前,他在柴進的莊園里就混得很差,而混得很差的原因就是他的性格很二。

潘金蓮對武松示愛,感覺類似於現在的小女生追星,然後對著偶像大喊「我愛你」。因為之前潘金蓮接觸到的男人,要麼是像張大戶這樣一條腿進了棺材的老男人,要麼是像武大這樣的三寸丁谷樹皮。正當潘金蓮對整個雄性世界快要絕望之際,青春年少、高大威猛的武松挾打虎英雄的耀眼光環強勢闖入了她的世界,攪翻了她內心的一池死水。和表面上看上去風光無限的偶像朝夕相處,潘金蓮犯點花痴是再正常不過了。

但武松又一次表現了他的二,潘金蓮勸他喝酒他把人家給推了,推了就推了,還當場捲起鋪蓋離開了潘金蓮家。剛剛住下來,馬上就搬走了,鄰里會如何議論潘金蓮?你讓潘金蓮的臉面往哪裡擱?以後如何做人?

在去東京出差之前,武松又當著武大的面把潘金蓮給狠狠羞辱了一番。本來潘金蓮心情已經平復了,已經知道不能拿武松當偶像了,不能對他犯花痴了,打算對他執叔嫂之禮了,但武松舊事重提,很直白地提醒嫂子要紮緊籬笆防範野狗。有這麼侮辱人的嗎?

三是還暗地裡告誡武大以後要晚出早歸,要像防賊一樣防住潘金蓮。對潘金蓮如此心存芥蒂,怪不得潘金蓮知道事情真相後,要跟武大大吵大鬧了。

最後,武大的死,和武二也是有一定關聯的,武大被西門慶踢傷之後,很赤裸裸地威脅潘金蓮,說要是不好好給他治病,他就要把潘金蓮和西門慶的醜事告知武二。潘金蓮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觀察,已經知道武二是個好勇鬥狠、連西門慶都罩不住的厲害角色,所以趕緊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下藥把武大給做了。

總的來說,武松從來想的都是要做一個英雄,沒想過要做一個平常人、一個平常的男人。他只想被人崇拜,不想被人愛。這樣的人,估計沒幾個姑娘會死心塌地地喜歡他。


有一種男人,見了,想愛。

有一種男人,見了,想睡。


從原著來說,潘金蓮喜愛武松。西門慶是個好色,虛假膽小,無情無義的人。武松後來找他報仇時,西門正和兩個小娘子喝花酒。這種人根本沒想過娶潘金蓮的。而潘金蓮心底也其實膲不起西門慶,看見西門慶嚇得鑽床底下:沒什用得,也象個男人。

西門是失望之後的替代品,雙方各圖下半身,就不要污辱真愛這個詞了。


原著說 西門慶 集齊 潘、驢、鄧、小、閑;相比之下,武松最多只有潘、驢吧···


其實這個問題我一直想了很久,一直找不到答案,最近重新看了幾遍水滸傳關於潘金蓮的那幾章,發現了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東西,雖然這個題目的熱度已經過了,不知道有幾個人可以看到我的答案,但是還是忍不住想要說一些東西。

想要知道潘金蓮到底喜歡誰,我們就要明白潘金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百度百科上說潘金蓮是一個美麗風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慾無度的女人。這個形象就和關羽就是義薄雲天,諸葛亮就是聰明忠誠一樣,像一個模版一樣在我們心裡已經定性了,可是水滸傳作為一本我國流傳千古的名著,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就僅僅只是這樣嗎?

關於潘金蓮的身世,水滸傳里只有寥寥數語

那清河縣裡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年方二十餘歲,頗有些顏色,因為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記恨於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

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出,潘金蓮是一個有些倔強的女生,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和一個財主結婚總好過一個矮矬窮賣燒餅的老男人吧,況且那個大戶人家在把潘金蓮嫁給武大郎前,最開始應該也只是想威脅她想讓她服從的,可是潘金蓮卻不是這樣想,寧願和武大郎在一起也不願和大戶人家在一起。

潘金蓮有一段和武松的對話這樣說

那婦人道:「一言難盡!自從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負,清河縣裡住不得,搬來這裡。若得叔叔這般雄壯,誰敢道個不字!」武松道:「家兄從來本分,不似武二撒潑。」

那婦人笑道:「怎地這般顛倒說?常言道:『人無剛骨,安身不牢。』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這般三答不回頭,四答和身轉的人。」

人無剛骨,安身不牢,這就是潘金蓮的人生價值觀,這種不願意服輸屈從的性格是她所推崇欣賞的,所以除去武大郎的外在條件不符合她的理想之外,他的內在性格也是她所不喜甚至不屑的。

可是潘金蓮,你知道中國有一句古話:剛極易折,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嗎?中國古代文化講究中庸之道,走極端有時候並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我想作者大概也想到這一點了,在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對話中詮釋了這一點。

西門慶道:「前日小人不認得,原來卻是武大郎的娘子。小人只認的大郎一個養家經紀人,且是在街上做些買賣,大大小小,不曾惡了一個人;又會賺錢,又且好性格,真箇難得這等人。」王婆道:「可知哩!娘子自從嫁得這個大郎,但是有事,百依百隨。」那婦人應道:「拙夫是無用之人,官人休要笑話。」西門慶道:「娘子差矣!古人道:『柔軟是立身之本,剛強是惹禍之胎。』似娘子的大郎所為良善時,『萬丈水無涓滴漏』。」

柔軟是立身之本,剛強是惹禍之胎。這是西門慶的觀點,不過也有可能是為了討好潘金蓮說的,不過西門慶你知道嗎?潘金蓮推崇的就是人無剛骨,安身不牢的價值觀。

按照這個思路,潘金蓮最可能喜歡的究竟是誰呢?

好像怎麼想也只有武鬆了,不過先不要急著就下結論。

分析一下潘金蓮和武大郎,西門慶,武松的對話,就會發現一些一再發現的巧合。

潘金蓮:【婦人道:「我不信,只怕叔叔口頭不似心頭。

【我是一個不戴頭巾男子漢,叮叮噹噹響的婆娘!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

武松:【武松笑道:「若得嫂嫂這般做主最好!只要心口相應,卻不要心頭不似口頭。

【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髮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

恩,作者寫道武松潘金蓮真是像復讀機一樣啊,潘金蓮說過的話武松偏偏要說一遍,武松說過的話潘金蓮也要說一遍,哈哈

題外話,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喜歡一個人究竟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本能的反應應該是想要了解他的一切吧,會翻他的qq朋友圈微博,碰到認識他的人會用各種方法不著痕迹的去打聽他的情況,他喜歡吃的東西也會想去品嘗,就算是以前不感興趣的事情如果他在意也會因為他去學,別人說的話也許過一會就忘了,可是他和你說過的每一句話卻記得清清楚楚並會經常回味。

這樣看來,難道潘金蓮真的喜歡武鬆了嗎,現在只可以推斷出,潘金蓮在西門慶過了之前是喜歡武松的,那麼後來發生的那一系列事情後他還會對武松保持初心嗎?

以前總覺得潘金蓮敢把武大郎殺了,她對武松就已經沒有什麼感情了,可是最近看了看原文,發現有些事情還真的不能只看錶象。

潘金蓮和西門慶因為一次喝酒就勾搭上了,書中明確寫了一句話:【從來男女不同筵,賣俏迎奸最可憐。

可是在潘金蓮和西門慶一起喝酒前,別忘了,武松也和潘金蓮單獨在一起喝過酒,武松當然想等哥哥回來一起喝,但是潘金蓮不願意武松也沒有什麼猶豫,這才有了那一句【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

武松有充足的理由不和潘金蓮喝酒,可是他卻沒有拒絕,那他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有時候覺得水滸作者就像是一個復讀機,拚命的把他自己之前寫過的內容又寫一遍,也不知道他在搞什麼鬼,呵呵

王婆知道西門慶有意潘金蓮給西門慶出了一條妙計

【大官人,你便買一匹白綾,一匹藍綢,一匹白絹,再用十兩好綿,都把來與老身。我卻走將過去,問他討茶吃,卻與這雌兒說道:『有個施主官人,與我一套送終衣料,特來借歷頭,央及娘子與老身揀個好

日,去請個裁縫來做。』他若見我這般說,不睬我時,此事便休了。他若說:『我替你做。』不要我叫裁縫時,這便有一分光了。】這段對應【過了數日,武松取出一匹彩色緞子與嫂嫂做衣裳。那婦人笑嘻嘻道:「叔叔,如何使得!既然叔叔把與奴家,不敢推辭,只得接了。」】

看來一開始王婆是利用了潘金蓮的那一點點善心,哎,沒事幫別人做什麼衣服

【那婦人便道:「奴等一早起,叔叔怎地不歸來吃早飯?」武松道:「便是縣裡一個相識,請吃早飯。卻才又有一個作杯,我不奈煩,一直走到家來。」那婦人道:「恁地,叔叔向火。」武松道:「好。」便脫了油靴,換了一雙襪子,穿了暖鞋,掇個杌子,自近火邊坐地。】對應【他若說,『將來我家裡做,』不肯過來,此事便休了。他若歡天喜地地說,『我來做,就替你裁。』這光便有二分了。】

【那婦人把前門上了拴,後門也關了,卻搬些按酒果品菜蔬入武松房裡來,擺在桌子上。】對應【若是肯來我這裡做時,卻要安排些酒食點心請他。第一日,你也不要來。第二日,他若說不便,當時定要將家去做,此事便休了。他若依前肯過我家做時,這光便有三分了。】

【那婦人也掇個杌子近火邊坐了。火頭邊桌兒上擺著杯盤。那婦人拿盞酒,擎在手裡,看著武松道:「叔叔,滿飲此杯。」武松接過手來,一飲而盡。那婦人又篩一杯酒來,說道:「天色寒冷,叔叔,飲個成雙杯兒。」武松道:「嫂嫂自便。」接來又一飲而盡。】對應【王婆將盤饌都擺在桌子上,三人坐定,把酒來斟。這西門慶拿起酒盞來說道:「娘子,滿飲此杯。」那婦人謝道:「多感官人厚意。」王婆道:「老身知得娘子洪飲,且請開懷吃兩盞兒。」】

【那婦人慾心似火,不看武松焦躁,便放了火箸,卻篩一盞酒來,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盞,看著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對應【西門慶且不拾箸,便去那婦人繡花鞋兒上捏一把。】

到這裡西門慶是圓滿的泡到潘金蓮了,王婆說【先假做把袖子在桌上拂落一雙箸去,你只做去地下拾箸,將手去他腳上捏一捏,他若鬧將起來,我自來搭救,此事也便休了,再也難得成。若是他不做聲時,此是十分光了。】

不過潘金蓮那裡卻沒有成功【武松劈手奪來,潑在地下,說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識羞恥!」把手只一推,爭些兒把那婦人推一交。】

潘金蓮單獨和兩個不是老公的男人喝過酒,一次她是主動追求人,一次她是被動地接收別人的追求,和西門慶喝酒的她心理到底在想著誰呢?看著西門慶和曾經的自己做著同樣的事情的她,真實的想法又是什麼?實在是不敢多想。

這樣看來潘金蓮是喜歡武松的,那麼潘金蓮為什麼要殺武大郎?為什麼要和西門慶在一起呢?別忘了,人無剛骨,安身不牢是潘金蓮的人生準則,有時候偶像劇里男女主角有矛盾鬧翻時,男主(女主)都會和女二(男二)訴苦,有時候也會來一些小曖昧被男主(女主)發現,然後二人大吵一架,最後男女主居然和好了,可憐的男二女二,成了炮灰,可是水滸傳里不是這樣,女主和男二在一起了,然後把男主哥哥殺了,可怕,潘金蓮你就這樣作死嗎?

看看她氣到了武松是多麼得意【那婦人已知告狀不準,放下心,不怕他,大著膽看他怎的?武松叫道:「嫂嫂下來,有句話說。」那婆娘慢慢地行下樓來,問道:「有甚麼話說?」】

哎,剛極易折,潘金蓮你這麼作死真的好嗎?其實你有機會可以逃命的。

【當日西門慶得知,卻使心腹人來縣裡許官吏銀兩。】和潘金蓮在一起久了的西門慶也腦殘了,為了氣武松什麼都做的出,要說你們是天生一對也說的通。

人生若只如初見,見到他的第一眼就一見鍾情,不顧人倫道德都要和他在一起,被他拒絕後惱羞成怒,寧願和別人在一起也要讓他難過,雖然心裡很喜歡他卻不願意在他面前認輸,最後鬧得個魚死網破還不夠,還要生生世世背上淫婦的罵名,如果這樣都不算愛,那什麼才算是愛呢?

作者這樣寫都有這麼多人覺得潘金蓮喜歡西門慶,他在棺材裡也會哭吧。


武松落草前是個什麼樣的人

詳細敘說武松恐怖的人生經歷,潘金蓮是個異常關鍵的點。

武松落草前一定是施耐庵最喜歡的人。這點很容易判斷,在百二回本的「水滸全傳」中,從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至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整整十大回合,都是以武松為主角敘述故事,宋江、柴進、施恩、張青、孫二娘統統都是配角,這在整本「水滸」中絕無僅有,武松是唯一一個佔用了將近1/10篇幅重點描寫的好漢。若放在百回本中已是1/10,放在金聖嘆的七十回本中就是驚人的1/7了(三種版本第二十三回到三十二回均不變)。除了施耐庵太喜歡他之外,想不出還有什麼理由。

武松也端的爭氣。十回合內,處處高潮迭起,章章血雨腥風,精彩絕倫的故事一個接著一個,眾看官無不讀的心驚肉跳拍案叫絕。且不說景陽岡打虎,醉踢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單一個靈堂前怒殺潘金蓮,獅子樓刀斬西門慶,就讓看官們熱血沸騰大呼過癮。每一幕每一段,都是經典中的經典,百姓們耳熟能詳茶餘飯後的談資,歷經數百年未見衰退,反而愈演愈烈。

可是,施耐庵為什麼如此喜歡排名第十四位的天傷星行者武松呢?武松真的是人們眼中那位「當地格擋當地格擋,山東好漢武二郎」嗎?

我們來仔細看看。

武松不但是施耐庵最喜歡的人,也是梁山好漢中出場最特殊的人。宋江殺了閻婆惜後,流竄到開設「和平飯店」的柴進家,晚上喝酒想躲一杯,出去凈手的路上,「那廊下有一個大漢,因害瘧疾,擋不住那寒冷,把一杴火在那裡向」,宋江沒看見,一腳踩上去「把那火杴里炭火,都掀在那漢臉上」,那漢子起身就要修理宋江,被柴進攔住,雙方一番介紹,「這人是清河縣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今在此間一年也」。

堂堂好漢武二郎竟然是以一個寄人籬下、無處歇息、落魄病漢的形象出現在眾人眼前!若不是從小聞聽武松事迹,誰能想到此人今後會做出一系列驚天動地的大事。各位可以想想九紋龍、花和尚、豹子頭、霹靂火、美髯公、小李廣等人出場時的情景,比武松強的不是一丁半點。這分明是個不入流的小混混,否則柴大官人怎可能讓他睡在廊下。要知道,在柴大官人眼中,好漢也是分著三六九等的。

柴進看不上眼,耐不住宋江喜歡,「攜住武松的手,一同到後堂席上......當夜飲至三更,酒罷,宋江就留武松在西軒下做一處安歇......宋江每日帶摯他一處飲酒相陪。」武松之前的雷橫朱仝是宋江的同事,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白日鼠「劫持生辰綱」前壓根都沒見過宋江。所以,毫不客氣的說,武松是宋江收服的第一個心腹小弟!當最低微的小混混碰上了今後的梁山真龍,可想而知將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武松的出場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當真不一般呢。

武松和宋江在柴進庄分手後,碰見了第一個BOSS,景陽岡大蟲。過程不必細說,和電視上演的一樣,十八碗酒之後,暴揍大蟲,成就威名。

第一個問題:剛才還是「小混混」,怎麼突然間瞬間暴走,獨自擊殺一隻官府都左右不了的大蟲?

看上去解釋不清,其實作者寫的很明白,前提是先喝了「十八碗酒」,不喝這酒,斷然殺不了,喝了咱的酒,別說大蟲,趙官家也敢拉下馬。這不是胡謅,後面替金眼彪施恩打蔣門神的時候,武松親口說「你怕我醉了沒本事?我卻是沒酒沒本事。帶一份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這氣力不知從何而來。若不是酒醉後了膽大,景陽岡上如何打了這隻大蟲。」

原來是「酒壯慫人膽」,還是個小混混。想想也是,清醒人誰干這傻事,找猛虎單挑,赤手空拳不帶刀,就靠一條哨棒。李逵殺四虎可是帶的朴刀啊。為什麼醉打蔣門神,除了壯膽,跟出拳有力挨打不疼估計也有關係。十八碗酒就是十八分本事,酒就是催化劑,就是菠菜,武松是北宋年間的大力水手。但是不得不承認,武松這孩子是真有勁兒。

在不經意之間,小混混變成了武都頭。注意,景陽岡在陽谷縣,武松是陽谷縣的武都頭,不是老家清河縣的武都頭,這個時候他還沒回清河縣,而且永遠也回不去了。武松在柴進莊上曾說「投奔大官人處躲避災難,今已一年有餘,正欲回鄉去尋哥哥,」後來認識宋江十數日後,「武松思鄉,要回清河縣看望哥哥。」等到成為陽谷縣的武都頭後,「自此上官見愛,鄉里聞名。又過了三二日,那一日,武松心閑,走出縣前來閑玩。只聽得背後一個人叫聲:武都頭,你今日發跡了,如何不看覷我則個?武松回過頭來看了,叫聲:阿也!你卻如何在這裡?」

當官之後,有閑心去縣前閑玩,卻再無回鄉看望哥哥的念頭。若不是武大陰差陽錯也流落到陽谷縣,何時相見還真是個問題。武大埋怨武二發跡了也不知道去看他,武二發現武大就在身後驚訝不已,嘴上說的好聽,但是行動才是最誠實的。看武大說「二哥,你去了許多時,如何不寄封書來給我?」合著在柴進莊上一年多,連封家書都沒有,那嘴上念叨的回鄉看望哥哥,不得不懷疑是不是真心的。

第二個問題,作者完全可以把景陽岡設定在清河縣,為什麼多此一舉寫在陽谷縣呢?(千萬別說清河縣沒景陽岡)

目前看,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婉轉的告訴大眾,放在清河縣武松一定會立刻去看望哥哥(因為武松知道武大一定會知道他回來),放在陽谷縣武松不會立刻去看望哥哥(因為武松知道武大不一定會知道他回來),武松當了官只把閑玩放在心上,可見他對兄弟感情看的並未像他說的那麼深厚。不但是個小混混,還是個自私自利的小混混,和打虎英雄的形象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時候,在作者眼裡,跟大眾眼裡的武松,根本不是一個人。

重頭戲來了,碰見武大後,武松遇見了生平第一個女人---嫂嫂潘金蓮(按小說中說是第一個)。隨後圍繞這個女人發生的故事,讓大眾認為武松是個重情重義的好漢。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第三個問題:武松對潘金蓮究竟動沒動過心?

要搞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武松對女人是什麼態度?「水滸」中的好漢,真有「不好女色」的變態,比如李逵。武松一輩子沒有搞過對象,沒有結婚生子,而且是以「行者頭陀」的身份行走江湖,最後斷臂遁入空門,在六合寺出家。在大眾的印象中,武松是「不近女色」的好漢。注意,「不好女色」和「不近女色」可不是一個概念。武松的確沒有近過女色,但是武松絕不是「不好女色」。

醉打蔣門神後,張都監設計陷害武松,挑選了一個叫玉蘭的養娘,對武松道「此女頗有些聰明伶俐,善知音律,極能針指。如你不嫌低微,數日之間,擇了良辰,將來與你做個妻室。」武鬆起身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為妻?妄自折武松的草料。」張都監再次勸讓後,武松沒有說話。

武松回的是「怎敢望恩相宅眷為妻?」,因為「量小人何者之人」,所以恩相指婚對我來說太隆重了,不敢當啊。這裡一丁點不願娶妻的味道都沒有,只是擔心門戶不當而已。若是門當戶對讓王婆做媒,武松是一定會娶妻的。況且武松後來再沒說過拒絕的話,能不能理解成不否定就是肯定呢。一個會娶妻的男人,能說「不好女色」嗎?一個「好女色」的男人面對如花似玉的潘金蓮,會有什麼想法呢?

很遺憾,武松的心理活動,作者沒有明確描述,但是有些許細節,值得商榷。先肯定一點,潘金蓮對武松是一見鍾情,剛看見就心想「武松與他是嫡親一母兄弟,他又生得這般長大。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氣!據著武松,大蟲也吃他打倒了,他必然好氣力。說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來我家裡住?不想這段姻緣卻在這裡!」說的一清二楚,潘金蓮是沖著一段「姻緣」去的,端的是一位敢愛敢恨衝破人倫的奇女子。

婦人道:「那等人伏侍叔叔,怎地顧管得到。何不搬來一家裡住?早晚要些湯水吃時,奴家親自安排與叔叔吃」,武松道:「深謝嫂嫂......今晚有些行李便取了來。」頭次見面,晚上就搬過來同住。那會還「縣前閑玩」,顧不得回鄉看望哥哥,這會感情升華的有些忒快。元芳,你怎麼看?

那婦人道:「叔叔,畫了卯,早些個歸來吃飯,休去別處吃。」武松道:「便來也。」這可是第二天啊,大兄弟,就這麼輕車熟路了。

過了數日,武松取出一匹彩色段子與嫂嫂做衣裳。那婦人笑嘻嘻道:「叔叔,如何使得!既然叔叔把與奴家,不敢推辭,只得接了。」請問,一個男人給別人媳婦買衣服,這個男人存著什麼想法?這個別人如果知道,又會有什麼想法?

武大被這婦人趕出去做買賣,央及間壁王婆買下些酒肉之類,去武松房裡簇了一盆炭火,心裡自想道:「我今日著實撩鬥他一撩鬥,不信他不動情。」諸位且看金蓮如何撩鬥武松,武松又有什麼反應。

那婦人把前門上了拴,後門也關了,卻搬些按酒果品菜蔬,入武松房裡來擺在桌子上。那婦人拿盞酒,擎在手裡。看著武松道:「叔叔,滿飲此杯。」武松接過手去,一飲而盡。那婦人又篩一杯酒來說道:「天色寒冷,叔叔飲個成雙杯兒。」武松道:「嫂嫂自便。」接來又一飲而盡。武松卻篩一杯酒遞與那婦人吃。婦人接過酒來吃了,卻拿注子再斟酒來,放在武松面前,連篩了三四杯酒飲了。

孤男寡女,大門緊閉,吃酒在武松屋內,頭杯酒武松不但「滿飲此杯」,面對金蓮的「成雙杯兒」,「接來又一飲而盡」,倆人你一杯來我一杯,「連篩了三四杯酒飲了」。我的天,誰敢說這一幕不是互相調情?擱21世紀,隨便倆個年紀相當的青年男女照此來一番,請問,你怎麼看?那會可是北宋年間啊。

所以,潘金蓮喜歡武松是真,武松對潘金蓮動心也不假。

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且聽下回分解!(上)篇完

如若喜歡,請關注我的知乎專欄,謝謝!


喜歡武松吧,武松人高馬大,又是縣政府公務員,金蓮是主動勾心武松的,對於西門慶則是被動追求。武松是她心目中丈夫首選,而西門慶僅僅是滿足性慾。



武松明顯是彎的,估計後來潘金蓮也認清這個事實了。


喜歡武大是對內心的救贖

喜歡武二是對更好生活的期盼

喜歡西門慶是對正直生活的拋棄和靈魂的墮落

潘金蓮本是愛風流之人,卻嫁與武大,意圖從良 心卻實有不甘

從本題來看,武松是唯一的,而西門慶卻不是唯一的,另外的富家子弟也有可能與潘金蓮苟且,但武松的武藝和他在鄉里的名望確實不可複製的


一開始沒有資格去喜歡誰,大家沒有發現嗎?我們要從人性角度出發!看過原著的都知道或以為藩金蓮勾引武松,從浪漫的角度來看,潘金蓮是勇敢的也是註定了的悲劇。中國傳統的角度潘金蓮是喜歡武松的,自古美女陪英雄。就如今天的我們好白菜被豬拱了,走大路的我們都要碎碎念。而富二代從來都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把他們放給今天,潘金蓮是選擇武松的,而西門大官人會讓潘沒有安全感。武松好歹吃公糧人又帥身體又棒。大郎也或許不要潘只會找個合適的人結婚。所以正確的價值觀,潘喜歡武松,但武松沒法給她機會就連偷偷地也不行。西門只是代替品。


感覺問題本質和「康敏更愛喬峰還是段正淳「一樣


應該是喜歡武松的,但是在明搭暗勾武松不成就只能找一個替代品。

水滸是一部寫人性的小說,小說中108將都有或多或少缺點,並不像傳統小說中主角都是完美的,潘金蓮也一樣,她也算是封建社會時代,被壓抑的女性。嫁給了不愛的人,追求不到喜歡的人,只能最後墮落。有些人可能說,婊子,碧池之類的,但是我想說,這還真就是人性!

所以我的觀點是,潘金蓮喜歡過武松,而且是真的喜歡過!只不過沒有把喜歡堅持到底,在和西門慶相遇的那刻動搖了,比較她是個世俗女人,不是么?


心在武松身在慶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想準確的回答,還真不容易。

一個人的愛,不可能非此即彼!某些人可能會佔據你心中一輩子!誰也取代不了。

如果不了解潘金蓮,你怎麼能替她回答這個問題呢?

我把《水滸傳》中一首被人忽視的詩詞,摘錄下來。如果你對這首詩詞有興趣,如果你能挖掘這首詩詞所描寫的主人公,你自然對這一切問題,都有了答案。

【萬里彤雲密布,空中祥瑞飄簾,瓊花片片舞前檐。剡溪當此際,凍住子猷船。頃刻樓台如玉,江山銀色相連,飛瓊撒粉漫遙天。當時呂蒙正,窯內嘆無錢。】

這是水滸中的一個人物在賞雪時候,作者描述的雪景。很顯然,這首詩詞,是描寫了書中,這個人物眼中的雪景,完全是從這個人物眼中的角度,去描寫雪景。同時,把這個人物賞雪時候的心理活動,也描寫了出來。這個人物是如何看雪的呢?

「萬里彤雲密布,空中祥瑞飄簾」。推窗,抬頭望去,天空彤雲密布,雪花飄飄,風吹動窗帘。中國人常說:瑞雪兆豐年。所以,詩中的主人公,認為這是祥瑞的雪。

「瓊花片片舞前檐」。因為是在窗內抬頭看,所以能看見,雪花像美麗的瓊花一樣,在房檐下面飛舞。這是主人公近處觀雪,像瓊花。

「剡溪當此際,凍住子猷船」。詩中的主人公,看見飛雪滿天,感受到了冷風習習。就在想:此時的剡溪啊,已經結冰了吧?一定把,想去探望友人的船,都凍在了河裡,哪兒都去不成了。這裡是否在暗示,詩中的主人公,也想去探望某位朋友呢?

「頃刻樓台如玉,江山銀色相連,飛瓊撒粉漫遙天」為什麼會把船凍在河裡呢?因為轉眼之間,樓台像玉一樣白,河水與遠山都是白色,已經分不清界限了。仙女已經把自己的脂粉,撒的滿天都是。這是主人公眺望遠處天空中的雪,像仙女的脂粉。

「當時呂蒙正,窯內嘆無錢。」這麼冷的天啊,主人公想起了打趣一下古人。那個呂蒙正,這時候正在窮窯洞裡面,感嘆人生吧?誰叫他寫那個《寒窯賦》呢!

作者的筆,描述了主人公眼裡的雪景。主人公近觀這雪,像瓊花。遠眺這雪,是仙女撒下的脂粉。又遙想到遠方的剡溪,還有河裡的子猷船。最後,主人公很調皮的,調侃起了古人,呂蒙正。我們看這首詩的時候,能不能猜出詩中主人公的性格,與情趣呢?這首詩詞的主人公是誰呢?是哪一個水滸人物呢?

這是一首優美的詩,也是一首很有生活情趣的詩。它既有美景,也有詩中,主人公豐富的聯想,和調皮的性格。這首詩,透露出主人公的三個信息:一,主人公把雪花,想像成,江浙一帶出產的瓊花。同時,遙想剡溪,知道那裡有許多子猷船,主人公是不是浙江剡溪人呢?二,能聯想到飛雪,如仙女的脂粉,主人公很可能是個女子。三,主人公知道呂蒙正的《寒窯賦》。當然,《寒窯賦》是比較通俗的文字,在古代屬於通俗讀物,認識字的也許就讀過,未必是很有才華的人才讀過的東西。不過,主人公也說不定,是很有才華的呢。

猜猜詩中描寫的,這個主人公是誰?

這首詩中,描寫的主人公,名字叫做:潘——金——蓮。

  朋友們不要以為我胡說。我把書中的文字摘錄如下:   【那婦人獨自一個,冷冷清清立在簾兒下,看那大雪。但見:

  萬里彤雲密布,空中祥瑞飄簾,瓊花片片舞前檐。剡溪當此際,凍住了猷船。頃刻樓台如玉,江山銀色相連,飛瓊撒粉漫遙天。當時呂蒙正,窯內嘆無錢。】

  作者很明確的說,是潘金蓮站在簾下,看雪。如果是潘金蓮賞雪,飛瓊撒粉的比喻,是符合主人公年輕女子的身份的。那麼潘金蓮讀過《寒窯賦》嗎?應該讀過。《寒窯賦》在古代純屬於通俗讀物。認識字的人,讀過它,不稀奇。另外還有一個證明:——「花木瓜」。這是潘金蓮後來罵武松時候,出現的話。書中潘金蓮自己給出了解釋,就是「空好看」的意思。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繡花枕頭。

  如果不是潘金蓮自己給出了解釋,有多少人知道「花木瓜」的含義呢?我想,普通沒文化的人,是不大可能知道的。因為這是文人之間彼此調侃的典故。出自周必大《游山錄》:「汪彥章與王甫太學同舍。貌美中堂,彥章戲之花木瓜。」

  從潘金蓮知道花木瓜的典故來看,她一定是認識字的人,不單是認識字,恐怕還真讀過不少書。這種典故,沒文化的人未必知道。就像我一樣,要不是查資料,還真不知道「花木瓜」是啥意思。能知道「花木瓜」的人,知道呂蒙正的《寒窯賦》一點都不稀奇。從這一點來看,潘金蓮恐怕還真是一個挺有才情的人。

  現在唯一的疑點就是「剡溪」。這是浙江的一條河,也是一個地名。潘金蓮怎麼會想到這個地方呢?她現在住的地方是山東陽谷縣啊。所以我猜測,剡溪,可能是潘金蓮的故鄉。潘金蓮一出場的時候,書中對她的介紹很簡單:【那清河縣裡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年方二十餘歲,頗有些顏色。】

  使女,是下人。若是父母都是下人,孩子出生以後,自然就成為了這大戶家的下人,也就是家生的。否則,使女大多是買來的。那麼書中沒有提到她的親人。假如,潘金蓮是買來的使女,那麼她未必是清河縣人。

  另外,詩中出現的「瓊花」,也是生長在江浙一帶的植物。這個「瓊花」與「剡溪」,不是孤立存在的。

也許有些朋友會說,你想多了。作者在書中經常有詩詞出現,往往都是作者自己的評語。這首詩,也許是作者自己的觀感。

  不!不是這樣的。估計作者就怕讀者誤認。作者把自己的觀感,用詩的形式,已經提前寫出來了,書中的文字是這樣的:

  【連日朔風緊起,四下里彤雲密布,又早紛紛揚揚飛下一天瑞雪來。怎見得好雪?正是:

  盡道豐年瑞,豐年瑞若何?長安有貧者,宜瑞不宜多。】

  看見了吧?作者自己的觀感,與書中人物的觀感。作者自己區分的很清楚,明明白白的告訴了讀者。

關於潘金蓮和武松的情感問題,我在拙文《讓你重新認識一個真實的武松——兼批金聖嘆》中有更多詳細的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在我的主頁瀏覽,並歡迎批評指正。鏈接讓你重新認識一個真實的武松——兼批金聖嘆(第一部分,精美的絲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水滸傳的文筆?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原來故宋時」指的是什麼時?
蔡東藩寫的宋史裡面為什麼把水滸傳的劇情加進去?
難道《水滸傳》里的宋江是朝廷的卧底?
《水滸傳》梁山一百單八將里,有哪些人名不副實?

TAG:水滸傳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