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庫》有多強的生命力?

因為回答關於《神探亨特張》的問題,去關注了一下這個電影的主演且是讀庫創始人張立憲的書和讀庫。我毫不猶豫地買了他寫的一本書,但是對於讀庫卻沒有太多的興趣。因為這個時代太匆匆,不允許複製80年的溫情和理想。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67828?nr=1noti_id=26978542#1222193

張立憲:一個人的《讀庫》http://news.163.com/11/0426/03/72HNE8FP00014AED.html


隔段時間都會偶遇《讀庫》,雖然對裡面的內容一直沒有太大興趣。但一直心中有些敬意——幾年前梁文道在開卷裡面介紹過。——

——————————————————————————————————————————

梁文道《開卷八分鐘》:

我平常偶 爾會在這個節目裡面介紹一些雜誌,今天我也想跟大家介紹一本,你也不知道該說是書好還是雜誌好的刊物,這麼講吧,我們該說這種雜誌優點像文庫。什麼叫文庫 呢?也就是說過去曾經有過這麼一種題材的出版品,它有點像我們一般看的《讀者文摘》這類文摘性的刊物,就是說它有很多文章結集在一起,變成一本雜誌,定期 出版。

可是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這本《讀庫》,它就有一點不一樣,它雖然像是個雜誌,因為它是個季刊,一年出四 本;可是它無論從裝訂或者各方面內容、文章的長度來講,都更像是一本文集,像是一本書。特別是我很喜歡這本《讀庫》在張立憲先生他的主編下,風格非常的強 烈,首先這個裝幀設計這個封面就很討喜人,如今能夠這麼素雅做封面的書已經非常少。

而且你說它是雜誌吧?它裡頭有書籤,而且每一期都還有個藏書票,那麼有藏書票就一般來講,我們就已經當 做是書了。你看買一本雜誌裡面送一個藏書票,這是不是很好呢?而且我覺得這裡面的文章,有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它沒有什麼編輯前言。一般雜誌或者是一本書, 都要編輯,如果是文集的話,編輯得出來說幾句話吧?

不,張立憲很有性格,編這本讀庫的時候,他不會在這裡面加上太多編輯的,他直接用語言來表達出來的意 思。相反的,一個編輯想讓讀者看到,想讓讀者知道,想表達出來的態度跟想法,已經完全融貫在他選擇的跟邀約的這些稿件裡面了。比如說我手上這一本是08年 第四本的,也就是最後一本的《讀庫》,我們看看這裡面有些什麼好文章。

那麼它的文章可以說是雜七雜八什麼都有,但是我覺得總是能夠有一種共同的風格出來。比如說我先給大家講 講看,像這一期它有個重點的長篇文章,長達70頁,這也是它的特色,每一次都會有一些文章幾萬字,一本小書一樣幾十頁的刊登出來。這一期它的重點文章叫做 《八月的鄉村》,所謂的《八月的鄉村》指的就是今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的一些農村故事。

那農村故事還不是一般的農村故事。正是我們很多奧運會的選手們,他們來自哪些農村,這就有一群記者去探訪了很多我們的奧運金牌得主。比如說像劍客仲滿,或者像柔道選手楊秀麗,到他們的老家去看看,這些家鄉裡面的這些父母們,他的家庭平常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

總結起來可以說這麼一句,整個八月對這幾十條的村子來講,有翻天覆地的大的變化。過去這個父母說不定每 天得到豬圈裡頭倒這個潲水,或者開這個小計程車到處跑,生活挺辛苦的。而且總是我發現這十幾個村子裡面起碼有一半以上家庭是負債,等到兒女終於拿到奧運金 牌了,日子也就好過了。

可是問題是這裡面讓我們更加感覺到的就是,在我們全國有多少這樣的運動選手,他們如果拿不到奧運獎牌的 話,那麼他們的家庭是不是表示就是要這樣子過日子過下去呢?那麼當運動員的前途又在哪裡呢?所以當我們在奧運裡面看到我們舉國體制的優秀的地方的時候,我 們也從這些文章看到另一個讓人擔憂的地方。

那個擔憂的地方是什麼呢?就是很多人,他們開始不大願意想去體校裡面當一個專業的運動員了,為什麼呢?因為一個專業運動員拿不到獎牌而退役之後,他的生活、他的出路,可以是非常有限、非常凄苦的。

同時這一本《讀庫》裡面還有好幾篇很有趣的文章,比如說有著名的編劇蘆葦跟王天兵有個對談,就談他編劇 的心得。我建議所有對寫文章、做創作、尤其是搞電影的人都應該看一看,這裡面提出了關於很多電影編輯的真知灼見。特別是有一點我發現他講的非常對,蘆葦就 說,他一開始講電影編劇,就是這個好萊塢的類型片開始講起。

這一般的都是我們國內的電影學院裡面很多學生、教授都看不起的,這是好萊塢的類型片。看不起類型片的結 果是什麼呢?就是後來搞出來的劇本,基本上是不可看的,我們的電影在情節方面往往很弱,就是因為最基本的商業類型片這一關功夫沒有把握好。另外這一集還有 很多比如說像講到日本的動畫片、日本的機器人漫畫片、講老電影,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有。

好了,那麼這本《讀庫》到底有什麼統一的風格呢?我的看法是這樣,就是我會用一個「代」的觀念來理解 它,什麼叫「代」呢?基本上這本書我會理解為是一個70後的人,或者60後、70後的人看會特別有感覺。因為他總是他提到的那些東西,他那種口味、那種品 位,我覺得就是我們70後或者60後一代人的一種口味。我們所喜歡的東西,我們所關心的東西,可以是很多領域、雜七雜八的,那麼它就在這些領域裡面把這些 東西結集起來。

尤其這一期我覺得有一點,我作為一個香港人看了特別的感傷的,就是裡面提到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是在今 年發生的,我也寫文章談過,就是香港有一家老牌的二樓書店青文書屋。他的老闆羅志華在生意不景結束了這門買賣,這個非常有名的書店之後,在過年的時候,農 歷年新年前的時候,他在自己一個很破舊的、很擁擠的小貨場在整理那些藏書的時候,不小心被幾十箱掉下來的書壓住,當場壓死。結果過了十天之後,這個屍臭味 傳出去大家才知道,才進去找,找到他才發現這個事情。

這個故事說起來,我發現很多大陸的網民或者一些讀者已經都知道了,因為這個故事太有象徵意味了。一個賣 小眾的出版品在香港被很多人認為是文化沙漠這樣的城市裡面,堅持做人文、社科類的書籍,賣這些書。最後這個書店倒掉了,賣不去的書積壓在貨倉裡面,結果在 這個貨倉裡面收拾東西的時候,還被這些賣不去的書把自己壓死了。

那麼這裡面有一個唐崢先生,他寫了一篇文章談這件事的來龍去末,順便也講了很多香港二樓書屋種種的過 去、現在甚至如果有未來的話,也包括他的未來,是我看過關於這件事裡面寫的最好的一篇文章。我相信就算不是香港的讀者去看這篇文章也能夠從裡面感覺到,不 只是香港的文化氣候,也能看到一點點關於書跟人之間那種種複雜的感情跟關係。

————————————————————————————————————————————————————————————————————————————————————————

關於張立憲:

河北趙縣人,著名出版人,作家。因喜好數字六(更多理由請參看《閃開,讓我們歌唱八十年代》),以 老六自稱,網名見招拆招。現居北京。參與創辦《足球之夜》、《生活資訊》等雜誌。曾任現代出版社副總編輯,策划過一些文藝類圖書,如《大話西遊寶典》、 《獨立精神》、《事關江湖》、《家衛森林》等,並出版有個人著作《記憶碎片》,新版名字為《閃開,讓我們歌唱八十年代》。

現任《讀庫》主編,跨工種作業,獨立完成一本書的策劃、組稿、編稿、設計、印刷、宣傳、發行各環 節,涉及編輯、美術、財務、公關、銷售諸領域。以一人之力,創出中國出版界持續出版一種讀書品牌《讀庫》的奇蹟。無論從內容、版式還是到裝幀,其追求完美 及一絲不苟,均令許多出版界同行汗顏。其所開設的讀書博客,成了「讀庫」迷實現諸種交流的良好平台。

張立憲(老六)文風平朴風趣,為人勤慎,做事踏實,其摁住美編表達慾望的裝幀理念,在國內圖書界獨 樹一幟,使得那些花里胡哨、華而不實的美術作風靠邊站,可謂別出心裁。其所經營的《讀庫》所刊發的文章,被不少讀者認為是「有趣、有料、有種」的「三有」 標準,而他在博客上刊登的出書信息,以及他人對於《讀庫》的評論,有效形成了編者和讀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2008年4月當選「思想推動中國——聯想ThinkPad中國思想力人物評選」的十位中國思想力人物之一。

關於讀庫:

《讀庫》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圈內語)張立憲主編的綜合性人文社科讀物,取「大型閱讀倉庫」之 意,一般每兩月推出一期。叢書側重對當今社會影響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報道,回憶和挖掘文化熱點,對文藝類圖書、影視劇作品、流行音樂等進行趣味性 分析和探究,為讀者提供珍貴罕見的文字標本和趣味盎然的閱讀快感。

「擺事實不講道理」是《讀庫》的編輯方針。其收入的作品從篇幅而言屬於五千至五萬字之間的中篇讀 本;內容而言,《讀庫》強調非學術,非虛構,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結合,探究人與事、細節與談資,不探討學術問題,不發表文學作品,所選書評影評等文體則強調 趣味性,通過真實的表象給讀者帶來閱讀快感和思想深度。此書在編撰時奉行「三有三不」原則:有趣、有料、有種和不惜成本、不計篇幅、不留遺憾。


已經形成了一個品牌效應,有一批忠誠粉。不能大紅大紫 ,但能長青!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北京文化局以行為不良為由拒絕賈斯汀.比伯來華演出?
理性主義為何在西方經過發展以後又被否定,從而生出反理性主義?
「共和國」這樣彆扭的外來詞怎麼會出現在我們的國名?
怎麼說一口正宗的台灣腔?

TAG:學習 | 文化 | 文學 | 讀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