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會產生民族意識?是基因決定的嗎?

愛因斯坦說:「民族主義是一種嬰兒期的疾病,它是人類的麻疹。」這就是說,它產生於人類尚未成熟時,卻有可能發展成像法西斯主義那樣的惡疾。劍橋大學《人類學》回顧了民族主義的成因。 http://v.163.com/movie/2010/8/5/V/M6P4AQESM_M6P4B585V.html


1,民族意識這東西完全是18世紀現代國家出現以後構建的概念。如果想了解歐洲的」民族國家「在國家建設過程(state building這是個現代政治學的專有概念,應該有英文維基百科的解釋)中,各個民族國家,尤其法國、德國、英國等國是如何發明創造民族敘事,發明創造假的民族傳統。甚至如何通過這種身份認同以動員國民從而進行戰爭。請參看Benedict Anderson的《imagined communities》這本有關民族主義源流的最權威著作。中文版《想像的共同體》已經有了,但我沒讀過中譯本。不好評論質量。

2,《imagined community》是針對歐洲的,但哪怕是中國的民族意識,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翻翻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公車上書以前的著作。當前國人耳熟能詳的各種民族敘事,什麼華夏,什麼炎黃子孫。根本不存在。實際上,這些概念,都是章炳麟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逃到日本,跟著日本人學習,利用上古神話而生造出來的概念。僅有100年出頭的歷史。 相關的論文汗牛充棟。與之類似的是韓國民族主義,也是山寨的日本貨。但韓國因為有兩大傳統,一曰箕子朝鮮,一曰壇君朝鮮。這兩個民族創世神話在過去100年中在朝鮮民族的公共輿論中地位起伏變化,直接反應了朝鮮半島在中日俄三國的夾縫中尋找自我定位的心酸,是一本很好看的書《Korea between Empires》。而這兩個「想像出來的傳統」,很可惜,也都是山寨的日本貨。

3,人當然有尋求共同體認同、自我解釋的需求,但維繫這一價值體系的意識形態絕不僅僅是民族主義。


共同或近似的血統、文化、利益


以前看《想像的共同體》之前回答過這個問題,現在想的更多了一些,所以補充一下吧。

人類是一種集體動物,自從誕生開始基本上就是以集體存在的,說是基因決定的,也沒有太多的錯把。

其實現代民族主義理論一般而言,分為兩派,現代主義和永存主義,一派認為民族是一種現代現象,在現代才產生,而另一派認為,民族自古就有。個人覺得兩派都有道理,但都不完整。

現代的西方歷史學主流似乎認為民族是近代才產生的,但是我對此抱有高度的懷疑。

因為我們看看古代歷史,民族劃分從來都是存在的,冉閔殺羯的時候,十六國中胡人政權統治時,胡漢之分怎麼看都存在。再看西方歷史,哥特人,汪達爾人,維京人建立的王國,怎麼看怎麼看都是某一族群占統治地位,我認為它們絕對就是民族。

至於近代民族主義,我認為是另一個話題,個人覺得它受兩個因素影響很大,一是民主化的傾向,二是教育的擴展。專制時代經常強調認同帝王世家,甚至這些帝王世家並不一定是本族人,但是民主時代這些似乎不再行得通。

《想像的共同體》為代表的建構論,我覺得對於新興殖民地國家更適用。如美洲各殖民地,大多數地區幾乎絕大多數均為宗主國後裔。其實台灣我覺得也符合此例,幾乎全是漢人(中國人)後裔,硬生生造出一個台灣人的認同。

這些只是我粗淺的觀點,個人以為民族問題涉及認同(比如當今台灣人的台灣人認同),等級差異(教育程度高的人似乎更容易有民族意識),政權力量(很多政權都會強推主民族文化),文化(有些民族會大量照搬附近先進民族文化)等一系列因素,問題相當複雜的,但是那種清末民初漢民族才形成的觀點,我本人很難同意。


如果說最原始的民族意識來自於部落時期的生活,那麼現今的民族意識幾乎完全來自於民族主義的政治需要。

最簡單的例子是漢族:一個在歷史上融入了(或被融入了)東夷、百越、荊吳、東胡、西戎、北狄、南蠻、五胡、契丹、女真、蒙古、党項、滿洲等等民族的「超級民族」。

在戰國時期尚且有楚國等國存在著與周天子相異的民族意識,但隨著長期的統治,楚地的民族意識早已喪失。這一過程同樣出現在廣大的長江游域、長江以南地區、漠北以及華北北部地區,這些傳統上並非漢族統治地域的區域。

如果中國不存在自元朝以來的統一格局,而是保持著宋亡之前南北隔江而治的格局,那麼很可能長江南北的兩個國家會彼此認為並非同一族類。但正由於元、明、清、民國、天朝的統一,才形成了現在的「漢族」民族意識。然而,漢族內部的南北、東西方的基因差異之巨大,可能甚至會大於南方漢族之於東南亞的一些人種。基因能起到的作用,遠遠小於人為的政治地域劃分。

所以我認為,統治階層的需要,才是所謂「民族意識」的產生根源。


呼,剛剛看完《想像的共同體》,那俺也就試著說一說,算是一個參考。

書中介紹說,「資本主義,印刷科技與人類語言宿命的多樣性這三種的重合,使得一個新形式的想像的共同體成為可能。」

但對此我可能更加的傾向於前兩者,而對第三個要素卻不那麼認同,因為在歐洲由於拉丁語在文字傳播的保守性,才使得其他語言能夠以迅速的佔領市場,使得不同的語言能夠較為迅速的發展。如果說拉丁語在一開始就佔有絕對的地位,使得其他的語言不能發展,那麼民族意識的產生就不可能嗎?我想是不一定的。

所以個人更傾向的認為民族意識的產生起源於印刷品的傳播,是來自於由文字的敘述產生的一種想像的共同體,通常當印刷品大量的出現的時候就是民族意識起始的時候。如在中國唐代中期的印刷品得到過飛速發展,這點在《中國書院史》中有記載,那麼也就可以大體的推斷那個時候民族意識應該已經開始萌發,這可能符合李淼的資料,如果再往後看的宋朝時的漢人應該說已經有了自己的民族意識(帝國意識),比如說嶽麓書院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比如說宋被破之後,很多人隱居山林而不從官等,由此可見一斑,那麼推測中國的民族意識的其實自然也就向前推了一些。至於歐洲的民族意識是起源於拉丁語,後來又被一些低廉的更可傳播的非拉丁語,如英語,法語,俄語等取代其優勢地位,民族意識開始萌芽。所以說,我想民族意識的產生並非是只限於歐洲,而是世界性的,當然這不包括後期由於移民、殖民所產生的國家中的民族意識,因為那大多是為了政治因素而採取的措施。

當然這僅僅是最初的產生,而後來的一系列的演變則有一些其他情況的發展。事實上如果不提中間,後期的幾乎所有民族主義都成為了某些陰謀家用來操縱的政治的模型——官方民族主義(帝國主義),而這裡就不能不提惡名昭彰的《教育備忘錄》,後時代的很多模型都是從此而來,如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英國化、日本對台灣、朝鮮的日本化,布爾什維克的xxx化。

補充的是,在民族主義傳播過程中學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殖民化,資本主義也起到的很大的作用,不過還有三個比較有意思的同時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因素還有,人口普查,地圖、博物館,以及人本身的記憶遺忘。


推薦閱讀:

為什麼極端民族主義者在今天的中國會有這麼多?
部分分子人類學研究人員對血統進行研究,是否有損民族認同,是否缺乏責任感?
為什麼岳飛,汪精衛,史可法,等反滿分子,會得到皇漢的推崇?
關於民族主義和國際主義,你更支持哪種?

TAG:人屬動物人類 | 民族主義 | 民族 | 基因 | 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