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陶瓷藝術的發展前景?

景德鎮的大街上仿古陶瓷市場很是紅火,卻都是不停地複製複製…… 現代陶藝 一些具有創新的陶瓷卻無人問津!大家都看著歷史看著背後,卻沒人問陶瓷藝術的未來在哪裡?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發明陶瓷的燒制工藝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現代生活甚至科技發展仍然離不開陶瓷,當代藝術領域更是活躍著大批以陶瓷作為創作載體的藝術家。

今天要聊的這些藝術家,有別於傳統的陶藝家,陶瓷在他們手中展現出令人驚訝的質感和奇思妙想,從而煥發出引人注目的藝術表現力。

曾章成(Johnson Tsang)1960年出生於香港,當代藝術家,專長陶藝、陶瓷雕塑,尤其以陶瓷塑造逼真的液態效果而著稱。

當瓷器遭到暴力襲擊,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它們會粉身碎骨, 藝術家 Laurent Craste 的一系列作品反其道而行之,讓這些瓷器呈現出柔軟的有機生物的狀態。

英國陶瓷藝術家Beccy ridsdel的作品,同樣賦予了陶瓷生物的屬性,她對陶瓷餐具進行了解剖。

在藝術家 Livia Marin 手中,陶瓷像冰淇淋一樣融化了...

這不是木雕,而是來自藝術家 Christopher David White 的陶瓷雕塑作品,精細的雕琢完全改變了陶瓷的質感。

這些充氣玩具看起來很逼真,但其實這是藝術家Brett Kern的陶瓷作品...現在你可能不會想衝上去給它們一個結實的擁抱了...

藝術家 Katharine Morling 的陶瓷雕塑藝術,就像立體的黑白簡筆畫。Katharine Morling是一個屢獲殊榮的以陶瓷為創作媒介的藝術家,她工作室成立於2003年,現在她的作品已在國際上廣受好評。

剪紙般美妙的陶瓷作品,來自西班牙藝術家 Alberto Bustos 的植物系列~

陶瓷藝術家 Mary O』Malley 的新作精選~Mary O』Malley 的作品就像是剛從泰坦尼克號沉船的餐廳里打撈上來的餐具,她將各種海洋生物「寄生」在陶瓷器皿上,銹鐵般的質感和色調更顯古老神秘...

原載於本人公眾號「尖峰視界」,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QxMTYyOA==mid=2650063984idx=1sn=4ce4012385c714db7a0955aa53063b09#rd

?編輯:尖峰視界 (微信ID:Apextaste / 新浪微博:尖峰視界)


景德鎮的大街上仿古陶瓷市場自今年起已經開始蕭條了(切身感受)。市中心包括傳統的工藝瓷複製品·大師瓷都已進入疲軟期,反觀雕塑磁場中以樂天陶社為代表的年輕一代,其創新性的作品市場越來越紅火(話說一到周六日,雕塑瓷廠那個人擠人啊。。)雖然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前景是好的。。

現代陶藝我認為是必然會成為主流的,陶瓷藝術要想躋身主流藝術領域,就更該探尋陶瓷本身的語言,既泥土與火的語言,陶瓷藝術是一門材料藝術,在中國有其深厚的歷史傳承,但缺少發展創新。景德鎮大師們所形成的既得利益圈子嚴重影響大眾對陶瓷藝術的審美認知,一支獨大,必然自取滅亡。(陶瓷不是拿來畫畫的!!)


其實我還是很看好中國的現代陶瓷藝術未來的發展之路的哈。(也是一隻陶藝狗,不懂說錯不要介意,純屬拋磚引玉)

我們的傳統陶瓷曾經確實是非常輝煌哈,但是我們都知道我們不能永遠吃老本兒,坐吃山空啊對吧。事實證明,我們確實沒有!我們中國現代陶瓷藝術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還是很快的!我們國內還是有很多了不起的現代陶藝家的。而且景德鎮很多學生畢業也留在那裡做陶藝,並不局限傳統和商業瓷噢,藝術品也很多。而且越來越多的大學都開始開設陶藝課程,隨著人們對現代陶瓷藝術關注越來越多,現當代陶瓷藝術品交易的平台就會越來越多,陶藝工作室也會多起來,大小展覽中的現代陶藝作品也就多了……然後良性循環再好不過了……

國外很多陶藝家本職都不是專業做陶瓷的,建築師啊設計師啊什麼的,所以我們中國的現代陶藝雖然還沒有很強大,但是會越來越好的。


我在市場上看到仿古的也很多,但是它到底跟真正的高古的東西有很大的差距。這就導致了不倫不類的感覺。至少我逛市場的時候是那麼覺得的。大姑娘非得弄得濃妝艷抹做什麼,淡妝素描不額很漂亮的么。

作為一門藝術,陶瓷來說,到底是小眾的。一般普通人可能也就當一個家裡的用具,最多也就是一擺設。藝術欣賞角度來說,不會很高。一般好看,實用,放得起就行了。不會特地跑去欣賞。因此,問題在於這個陶瓷藝術究竟想抓住什麼人去欣賞。它是想走高端呢,還是走親民路線。

那這走什麼路線是誰決定的呢。還不是那些金字塔頂上的人,也不是說賞古不好,曲高和寡是會窮途末路的。作為一國粹,我覺得陶瓷藝術還是被大家都喜歡比較好,藝術來源於生活,那也服務於生活吧。能被大多數欣賞得了的藝術,才會有生機吧。不然也只能一直小眾下去了。


作為一個有著多年陶藝收藏經驗,從我個人的角度看,國內的陶藝家和堂口有些還是很值得肯定的。比如:向正義夫婦的玄之山房淺降彩有著濃郁的宋元畫風,形制偏宋。但我認為造型和釉色還做的不是很好,尤其是釉色稍暗淡乾澀。和泥胎的搭配不是很好。

松秀堂的造型做的很好,簡潔幹練,一刀不多一刀不少,釉色發色自然溫潤,這是他的優點,但是現在很少有新品推出了,估計是銷量不好,但他的作品還是很值得肯定的。

最近一直比較關注陶藝家邢瑞連的作品,主要是做的香器,自己也收了幾個。她的作品給我的直觀感受就是「內斂」,很耐看,拆開了來看就是造型幹練,泥料的選配與整體搭配的很好,細節做的很棒,釉色溫潤,搭配描金,即有陶的粗獷又有瓷的細膩,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藝術家。如圖:

我第一次收藏是十多年前買的一個老款的貴和祥青花釉里紅罐,那時花了200塊從一個茶葉商手裡買的,青花發色沉穩,用料蘇麻離青,釉里紅稍有流釉,但整體的筆觸線條花型還是很完整的。包括泥料和透明釉包括溫控,都做的很潤,不刺眼。所以青花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很完美了。

這十多年陸陸續續買了不少當代陶藝家的作品,有國內的,日本的韓國的,也有不少朋友在這個圈子裡堅持著做作品的。有的不喜歡的也出了不少,總體來說陶藝還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好的作品是完全可以接受市場和藏家的考驗的。當然好的作品好的藝術家還是少的。國內的教育如果說有什麼不好的地方我認為就是對陶藝的理解吧。

比如說創新,很多人理解的創新就是理念,概念,造型等這些可看到的東西吧,而我理解的創新可能僅僅是一個線條的調整,一個造型的精簡,找到不同風格搭配更適合的泥胎,釉色的發色是否純正,火候的把握如何影響最終的感受等等吧。首先在這個基礎上再談創作吧。

--------------------------------------------------------------------------------------------前幾年特別關注了韓國日本的陶藝家作品,也收了幾個,尤其喜歡日本人做的「粉引」後來國內一些青年陶藝家仿製的也有,但區別蠻大的,比如泥胎。日本人做的泥胎選用黑灰色的含鐵和鋁成分較多的泥料,胎體偏薄,型制感更強。在高溫燒制白色化妝土後施以淡藍綠色透明釉低溫復燒,增加玉質感。國內仿製的好像都不太注重這些工藝技術的東西,造型挺漂亮,但胎體厚重,顯得笨拙,釉色發乾,不溫潤,不耐看。

後來看的多了,發現其實日本人做的東西太膩,也許過於追求極致,反而顯得小氣。下圖是國內松秀堂作品,個人認為各方面做得還是很完美的。

豆青釉紙槌瓶。

國內陶藝家朋友所做淺降彩瓶,燒了至少四遍才有了現在的柔潤。

宋傑做的銀彩釉長頸瓶,造型還是很漂亮的。總之東西好就有市場,就會受到藏家商家的追捧,這個好絕不單單只是造型創意,更多的是技藝的運用,這點很重要,也是現代陶藝家大多都忽視了的一點。


你在景德鎮仿古大街上當然找不到那些探索現代陶藝的人啦!


中國現在進入淘金時代。陶瓷企業作坊在10年前就遍地都是。陶瓷企業生存環境十分之艱難。就拿陶瓷的成本來說,南方天然氣5元每立方。北方是煤層氣,1.5每立方。人工北方2000塊左右,原料上北方的長石,大同土。成本低白度高。惡性競爭直接的就把南方的企業打趴下了。藝術品高價格的東西。不是誰都可以做。


我是一個門外漢啊,不過我很想了解一下陶瓷的,前兩天去博物館看陶瓷展,感覺真的很好,想了一下


堅持吧,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未來在國外,在景德鎮搞創新的都被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弄死了。看看景德鎮樂天陶社混的。


仿古瓷是傳統工藝的大體現,紅火自有其道理,如一件仿古瓷的背後,是對過去制瓷環境的充分了解,是對傳統制瓷工藝的完美繼承,是陶瓷厚蘊的體現。雖然有些人,利用仿古瓷去謀取古董才有的價值利潤,但這還是從反面襯映了,制瓷技藝的高超無比。而優秀的現代陶瓷藝術,應當是完全掌握與了解了傳統制瓷工藝後的創作,才是有歷史意義,現代價值。我們其實完全不必擔心現代陶瓷藝術的未來,因為藝術充滿靈性,它難以固定格式,難以客觀規劃,好的藝術自然會被時代選中,壞的東西呢,被淘汰也是指日可待,只要有人前赴後繼地走在延續及發展陶瓷的路上,只要技藝不斷代。


東莞中清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環境污染修復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自主研發等渠道實現技術創新,並將專利轉化為可操作的科技成果,保持公司環保技術優勢。經營範圍包括環保工程的建設與施工;研發新材料新技術及產銷;精細陶瓷材料及產品的生產創新;貨物、技術進出口等。

唯有東莞中清新最牛,BAT垃圾貨!


陶瓷藝術不是蕭條,而是越發分化、細化。

微博上搜一搜匠人、陶瓷關鍵詞,你會有很多不同發現。

向來藝術和市場是關聯性往前發展的。其實,現在一線城市的需求越來越精細化,無論是企業、餐館,還是資本家、中產階級,還是茶具、菜器、擺設、藝術,他們的需求是更加品質化要求、個性化需求。

日本的陶瓷藝術發展,也是這麼發展過來的。。。。


恩作為一個陶院的學院(非景陶)的學生應該是很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的,但仔細想了一下,我認識的學陶瓷的大多選擇開店自己經營,也有成為老師的,你不能說這個專業沒有前途,但要等一個契機。至於這個契機是什麼,鬼知道:-)


感覺現在說到陶瓷,日本的陶瓷被提到的比較多,沒有給人那麼多批量生產不走匠心的感覺。


推薦閱讀:

請問下這是什麼鬼?(有圖)?
陶瓷薄板有哪些優點和弊端?
如何選購一套骨瓷?
瓷器中天青和天藍是一個顏色嗎?
陶瓷杯和玻璃杯的詳細區別在哪裡?

TAG: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