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運營商不踏入移動互聯網的投資領域?
移動互聯網市場潛力無限,運營商也在努力做自己的產品,但是收效都甚微,比如移動有很多現金放在銀行,為什麼不去做投資呢,行業內有潛力的小公司從一開始就扶持,以後也可以增加話語權。而且這個行業的特徵就是充滿了機會,而散落的小公司和創業團隊對這種機會最為敏感,依靠自己的資金優勢加上創業團隊的技術和業務優勢,可以在迎接移動互聯網時代,做更好的準備,不至於太過被動。像騰訊阿里盛大都有專門的投資部門,布局新型公司和團隊。
不進入的話是為什麼呢?政策原因?投資領域風險較大,不易涉足?那當年弘毅投資從聯想孵化出來,國企背景下誕生投資公司還是有可能的。缺人才?不會,有錢招人唄。 那是為什麼呢?
大家已經提到很多要點了,我補充一些觀點:
一、中移動是國企是受管的,沒有太靈活的投資機制,但是隨著中移動財務公司的成立及當前移動互聯網及物聯網的發展,未來可能會爭取更大的自由度。
二、移動公司傳統的業務收入規模達到人民幣4500億,排名全球運營商第六,這個體量是一般STARTUP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難以想像的,所以有種慣性思維是如果業務潛力大,且能與現有業務產生協同能力,移動公司再難也會去做。
三、移動公司在投資策略與眼光方面還是很新,有些投資的事情在醞釀中,如入股鳳凰、浦發都是很突然就出來的,其實早已經有鋪墊了。They tried, they failed, they gave up. They are just clones of clones. http://www.google.com/search?gcx=csourceid=chromeie=UTF-8q=139+%E8%AF%B4%E5%AE%A2
移動互聯網現在談的很熱,但是真正在移動互聯網上掙到錢的有幾家?
另外,象運營商這種靠壟斷資源吃飯的企業,哪裡會有心思仔細研究移動互聯網、挖掘潛在黑馬、果斷投資,以期後期增值的?如果你什麼都不幹就能每天賺1萬,你還會絞盡腦汁研究怎麼開個淘寶店每天多賺10幾塊嗎?
你要從管理者角度來考慮,成功了,你不會多拿幾塊錢,失敗了,你就沒有前途了,而且還屬於國有資產流失。換你,你幹嗎?
說幾點我的觀點吧:
首先,應該可以說的是,不是運營商不想踏入移動互聯網的投資領域,國內的三大運營商事實上都對移動互聯網非常看好,看做是自己戰略轉型的機會,並且積極的參與其中。也通過或者親自做,或者投資他人,等等多種形式在參與。移動以前的各種SP就是一個開端。
其次,目前國內的三大運營商都是國有企業,受限於包括體制在內的各方面原因,行動相對來說比較遲緩。而且原有的通信渠道印象太過深刻,沒有特別大的動作,很難讓人短時間內覺得有大的變化。
第三,運營商以通路銷售起家。所有的資源配置,組織結構,企業文化等等。。。都是為了通路銷售所準備。以傳統模式去支撐全新的移動互聯網,這個轉型過程將是漫長而痛苦的,中間也必然會受到各方既得利益的阻撓。甚至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是進一步退兩步。
第四,說句實在話,運營商現在沒有那種:橫下一條心,一定要出做移動互聯網的緊迫感和動力
第五,很多運營商內部的領導或者員工,利用手上的資源,做一些移動互聯網的副業。這個目前來說應該屬於比較普遍。技術的可以利用手上的研發資源,包括人手和設備,甚至大規模並發的測試條件,市場銷售的可以利用手裡的銷售渠道。由於利益衝突,這個也會潛在的阻止運營商自己來做。
最後,應該說這種國有大型企業,有時候也要看在位領導的偏好。比如李躍和王建宙就完全不一樣。或者先李躍後王建宙,結果都會完全不一樣。當然,歷史從來沒有如果。。。不是不投,而是不用運營商的本體投。運營商下面有很多子公司都是(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只是不出名低調賺錢罷了。還有一些是運營商內部的實權派個人投的,也不少,只是不在創新的產品領域,甚至在有的服務上是壟斷的。
移動互聯網,是一個未來。就像1995年一樣,當時的互聯網沒有人看好,也沒有人知道應該用它做什麼,那個時候也只有很少的企業投資互聯網。現在也是一樣,關鍵原因是還沒有人充分的發揮出移動互聯網的優勢,解決移動互聯網的瓶頸。想把東西賣出去,又不告訴買家你這件商品有什麼價值,除了少數有遠見的人,誰會花錢買風險呢?
中移動內部,有錢的腐敗,沒錢的官僚,靠壟斷吃飯又能吃到撐死,幹嘛研究什麼移動互聯網。有乾爹護著,看著你們折騰,等你們折騰的差不多了,跟乾爹說一句,判個點球吧。
運營商想踏入移動互聯網,中移動就在開展「無線城市」,正是進軍移動互聯網的最佳說明。
騰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謂創新就是模仿跟進,通過自身的資源整合優勢,以及對用戶產品體驗上的心得,能夠花最少的錢,最少的精力在某個新型領域佔領一席之地,這種現象的出現原因在於國內的專利法律的不完善所導致的,這樣對一些小公司的自主創新很受打擊。我想三大運營商的優勢肯定遠遠大於騰訊,與其花大錢和精力在某個未知新領域創新,不如守株待兔,模仿跟進,再或者直接收購,反正三大運營商從來就不缺錢。
就像風投不投小公司一樣,像移動更可能投資成熟的公司,沒必要操心經營
估計,移動正在部署像騰訊一樣的帝國,而每一步,都很小心…
1、當做本體業務做風險非常大,國資委很難應付的,股民也不答應;2、其實一直有旗下的小公司或分支機構在做,只是做的不張揚;3、就算管控放開讓他們做,目前的體制下也難以賺錢。so~
我想最貼近的原因,就是體制!體制問題,是根源!
對@董成城和@幽予的答案不能同意的更多,其實不僅是運營商,很多國有大型或超大型企業都是這個思路,賺了錢是國家的,虧了責任是自己的,如果一定要投,他們喜歡投成熟的公司或者地產、礦產這些看的見的東西。
推薦閱讀:
※金錯刀和差評君等自媒體的文章在互抄么?
※校訊通為什麼能夠成功?
※手機不換號,更換歸屬地,甚至更換運營商,未來可能發生嗎?如果可以,會侵犯那些人利益,遇到哪些困難?
※盛大的移動互聯網布局中,手機操作系統樂ROM是出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