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Path 新推出的照片社交應用 With?

http://with.me,旨在為傳統社交網路提供另一個替代服務——「互動網路(interaction network)」


說說我的看法。

線上的虛擬需求總是會逐步向現實遷移,並最終滿足於生活。我想With也是基於此,真實的社交不止於雙方的真實的身份,還將會是能引起現實中的互動並最終建立關係,移動互聯網正是這二者過渡的橋樑。

With是個更開放的Path,它沒有沿用Path的逆向關注機制,而是採用流行的Follow,不設限制,這是大眾需求所致,當然這也有利於創造新關係和提高活躍度。

Path的核心理念是基於真實社交的親密關係圈,這個「親密關係」在最初的構想中是一個既有的真實關係網,因此他的量受到嚴格限制(50人),這一點在Path多次改動和妥協中都依然被堅持。而With卻只能使用Twitter帳號登錄,導入Twitter上的關係網,彷彿與Path的理念相悖,其實不然,因為With里的幾個重要元素比如:被突出的「人」、好友親密度、8人的親密關係圖(With Graph)等,都在引導用戶進行現實中的互動並建立真實關係,最終沉澱下來的不會是陌生人,而是一個個真實的親密圈子,可能是既有的,也可能是新建立的,它始於Twitter,成於With,這就又回歸Path了。

相信With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是Path自建小圈子社區以外的一個突破,我很期待看到它如何與Path集成,以及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應。


Path 對「照片」的理解是超前的。「照片」不是個照片( Photo ),而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個瞬間( Moment )。那麼,互動就不再限於基於 Photo 的 Like , Comment 等。

Path 和 With 都在試圖開拓 Moment 背後的語義,探索基於這些含義的新的互動模式。

Path 對 Moment 中「時間」處理的近乎完美:排序方式和包括當時的天氣簡直神來之筆。但是,其他方面就欠考慮了。比如生硬的讓用戶輸入「人」,「地點」,「事件」。

不過 Path 有一點很贊。如果在「人」那一欄輸入「張三」,而他也在 Path 中。那麼,這個 Moment 就會出現在張三的 Timeline 裡面。 Path 的這個功能,其實已經預言了 With 。

With 就是這個思路的延續。乾脆強制的圍繞「人」來互動:這個瞬間( Moment )是我和誰 ( With )一起共度的。

當然, With 還有些別的不同,單向關注,link Twitter ( With 有機會過濾出其中和你關係最親密的圈子)等。

不得不說, Dave Morin 是個玩概念的高手。

但是,在產品中, 「 With 」的這個動作實現的不太自然。 利用率 gps 的方式似乎更好些。或者,大家合影然後在頭頂加標籤( 這個標籤可以 Link 到 FB 或者 Twitter ),恐怕也比現在的方式更貼近生活。


跟Path一樣,With也是一個觀念先行的產品。如果說Path是讓用戶主動挑選自己最密切的關係鏈,With則通過連接Twitter賬戶,以及用戶活動,自動探知用戶最密切的關係鏈。但我跟誰比較密切,真的需要一個應用來幫助我探知嗎?我自己不知道?

而且更奇怪的是,With鼓勵用戶將w/ @somebody的活動,廣播到Twitter上去。我更願意把這種做法理解為With自身推廣的需要,而不是用戶與密友間互動的需要。

另外,Twitter並不是一個真實社交關係平台,With連接Twitter賬戶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對於一個人來說,存在強關係,也存在弱關係。通過互動來重構每個人的人際網路,其實比較困難的是重建這種強關係,也即這種熟人社交圈子。所以說,path上線後實際上是叫好不叫座。正因為此,path才推出with,目的在於獲取具有相同社會屬性(比較典型的是twitter的follow關係),目的在於把這種關係通過with扭結在一起,通過with拓展的這種關係,比path本身的關係更鬆散,但更活躍,更有利於信息快速傳播。從結果上來說,我不覺得兩個應用最後能合併在一起。


個人覺得With和Path都沒有偏移Path公司的產品戰略,Path公司的野心是在現有網路關係的基礎上重建人們的關係網,而不單純只是Path所宣貫的私人網路。Path(產品)是以減法的方式讓用戶手動挑選出自己最核心的關係網,但大部分人已經習慣了以Facebook真實的關係鏈為中心(在國內是QQ、MSN之類),要人為在Path(產品)的「私人網路」重構另外一套有限的好友關係,對大部分人來說意義很難。通過With可以自動幫助用戶獲得最親密、最核心的好友群,在此基礎上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感覺With比Path(產品)更大眾化,更能被大眾接受


順手的交互設計


-

path過於有趣了,至於在一個無趣的國度,註定死亡。

正如一個理想主義者,面對一個現實殘酷的世界,表現出來的迷茫和掙扎。


with 給我的感覺就像是twitter的一個拍照插件。


path- 做熟人社交圈子,而且這個熟人是真的很熟那種,因為只有50個主動分享名額

with- 做弱社交圈以Twitter關注關係展開,並且帶有社會性tag一個人,強調和誰在一起

根據path自己的說法,兩個東東會合併的,從目前with的功能形態來看,都會是一個過渡產品。


感覺path是個類似家庭組,而with是拓開去的集合普通認識的一面之緣的以及相同興趣的人...


推薦閱讀:

iPhone 應用 Duolingo 學習外語的效率高嗎?體驗如何?
天氣應用為什麼能那麼火?
蘋果推出地圖應用的直接和間接原因分別是什麼?
iPhone6 QQ語音如何導出?如何播放?
唐茶牛在什麼地方?

TAG:Path | iOS應用 | With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