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17年下半年,因環保政策導致的各行業原材料價格大漲?

對建築行業的影響尤其嚴重,各類土建和裝修的材料價格每幾天就會上漲一次,幅度還很大。

要求上馬的環保設備成本很高,一些小的公司沒有辦法消化這些成本,最後會不會只能倒閉?

這次是否會是一個長期的調控過程,淘汰小作坊,小公司,以規範市場?


在一個有效的市場裡面,充分競爭,優勝劣汰。

但是中國的市場經濟一直很扭曲,從來就沒有建立起有效市場來。所以靠尋租,靠腐敗,靠潛規則往往比誠信經營更容易取得市場優勢。這就是權力過分干預的結果。

現在要搞產業升級,還是走這一套老路子,又政府干預價格來促使部分小企業破產,做大國企,做大趙企和關係戶。

最後,往往是價格上去了,產品包裝宣傳上去了,但是實質沒有多少大的進步。只能騙國內的老百姓,國際上還是沒有多少競爭力。


謝邀

其實原材料價格上漲並不是環保督查的結果,本輪原材料價格上漲的第一輪推手是地方政府主導煤炭領域的企業合併,關停小煤礦,以此帶動了焦炭等產品的價格上漲,這個是發生在16年四季度開始的,為此我們公眾號專門寫過篇「大宗商品淘金季」,並發表在界面和頭條的專欄。

第二輪才是7月份第三輪環保督查之後的以建材為代表的高污染、高能耗產品,一方面是上游成本傳導,另一方面是環保限產造成的。

關於環保限產,一句話—讓環保風暴來的更猛烈些吧!

1、第三批環境保護督查組反饋意見空前尖銳

第三批中央環保督查共立案處罰8687家,拘留405人,約談6657人,問責4660人,罰款3.7億元。7月29日至8月1日,督察組陸續向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等省市反饋督察意見,此次督察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反饋意見措辭尖銳,對地方政府環保工作存在的問題毫不避諱。

中央環保督查組對各省的部分反饋意見:

天津:「口號多、落實少」。

遼寧:「一些部門不作為、亂作為問題突出」、「水污染防治工作推進不力」。

湖南:「對大型企業環境問題不敢管、不願管」。

安徽:「以保護之名,行開發之實」。

山西:「重發展、輕保護問題較為突出」、「不作為、慢作為問題多見」。

貴州:「盲目樂觀」、「把發展與保護割裂甚至對立看待」、「水環境問題比較突出」、「流域沿線磷石膏渣場滲漏排放嚴重」 。

福建:「一些領導幹部對當地環境質量盲目樂觀」、「對當地明顯存在的生態破壞、環境基礎設施落後、城市髒亂差等問題缺乏基本認識」。

2、環保督查組一語道破「皇帝的新衣」

以天津為例,2017年1月底天津市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對2016年環保工作的自評是:「堅持依法鐵腕治理環境污染,深入推進「四清一綠」行動,生態宜居水平不斷提升。以燃煤、揚塵、機動車尾氣、工業排放為重點,全力實施大氣污染防治防控,施工工地落實「五個百分之百」管控措施,……,全面治理城鄉散煤,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提前完成國家規定PM2.5降幅目標任務。紮實推進水污染治理……」

時隔六個半月之後,中央環保督查組對天津的評價是:天津市在環境保護方面存在開會傳達多、研究部署少,口號多、落實少等問題,一些領導幹部在工作中擔當意識、責任意識欠缺,「好人主義」盛行。」,直指「假裝治污」,給出了「環保工作與直轄市的定位有明顯差距」的差評。

3、北京的環保數據反彈促使決策層在治理環境上痛下決心

2017年上半年,北京市空氣質量出現反彈,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1%;空氣質量達標天數99天,同比減少8天;共發生空氣重污染16天,其中臭氧重污染1天。

環保部7月14日通報,截止6月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個城市已經核查出「散亂污」企業17.6萬家,對無法升級改造達標排放的企業,今年9月底前將一律關閉。河北省隨即宣布採暖季水泥錯峰生產,鋼鐵限產50%,焦化減產30%的強力舉措。

4、環保問題的關鍵所在--地方政府

從今年4月7日以來,環保部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發現的問題,共發出6期督辦通知,其中邯鄲市仍有161個問題未完成整改,保定清苑區督辦的16家問題企業,僅3家完成整改,部分企業弄虛作假應對檢查,但地方未經核實即上報整改。

對於環保標準,全國人大代表、雲南商務廳機電和科技產業處處長曾表示「東西部地區應該有所區分,不應『一刀切』」,「如果東西部一個標準衡量,企業為什麼不搬去緬甸、寮國」。網上部分反應環保治理導致企業停工停產的新聞也廣泛傳播,這裡我們只想重溫電影《美人魚》中的經典台詞:「如果世界上連一滴乾淨的水,一口乾凈的空氣都沒有,掙再多的錢又有什麼意義。」

根治環境的最大阻力是地方政府的僥倖心理,希望自己所在的地區付出最小的治理代價。

5、今年以來環保督查漸成常態,下半年更是成為與防範金融風險並列為最重要的任務,抓住地方政府這個關鍵環節是最大的進步!

從企業的角度,切不可掉以輕心。認真履行環保義務,積極關注環保產業才是正道!


能不能靠點譜?

要了解各行業原材料價格大漲,其實原因很簡單。

根本原因在於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固定匯率制度;

1.當前央行每日逆回購近乎千億,特別是下半年以來,逆回購操作的特點是量額上升和頻度加大;

2.與此同時央行同時在銀行和房地產領域進行去槓桿操作,也就是鎖定了房地產的供應市場流通市場和需求市場,外在表現就是各地房地產限購,雖然部分城市已經出現放鬆政策,但是宏觀調控面還是以打壓槓桿為主。

3.由於之前房地產市場的高歌猛進,而無論是房地產的供應市場還是需求市場都是向銀行貸款的方式實現,這也意味著銀行在房地產上升階段都是作為純資金輸出方,必然意味著資金流動性偏緊,央行逆回購和MLF等操作主要是為了緩解銀行流動性。

4.在房地產無法繼續吸納多餘的貨幣,以及無法向國外輸出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而股市也不能承擔資金蓄水此的情況下,必然地新一輪的原材料上漲和其他各生產要素價格上升。

5.國際上個主要經濟體開始步入恢復增長期,尤其是美國的強勁恢復帶動了原材料的需求,使得外圍的生產要素也開始上漲,至於美元加息個人認為主要是造成美元迴流美國,但是影響並不大,主要還是全球範圍的投資增加造成外圍需求增加,帶動了原材料的價格上揚。


題主,原材料價格大漲是因為環保政策嗎?

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內部因素來看,首先來自於16-17年的居民信貸爆炸,造成了房地產價格上漲。地產價格會推高人力資源成本,會直接推高原材料成本價格。而一旦房地產價格停止上漲,大量現金流出房地產市場,又會造成各行各業的通貨膨脹。現在成本上漲不僅僅是建築業的原材料,各個方面的原材料都在上漲。

從外部因素來看,美國經濟正在經歷一波強周期,美國加息之後美國的通脹率仍然穩健,從而帶動了全球市場的回暖,石油煤炭鋼鐵價格開始走高,自然國內各類材料價格也會上漲。這些都不是國家單一政府能夠調控的。

因此,題主的問題並不存在。

從環保的政策角度講,環保標準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很多地方為了保經濟,從來沒有按照標準考核過。農村裡村民不交垃圾處理費,沒人處理垃圾;小型企業不安裝排污和監測設備,隨意排污,這些都不是國家發展的長久之計。隨著經濟的發展,不能老拿窮來當借口。很多地方為了省了幾塊錢幾十塊錢污染了水和土地,而污染治理的時候要花幾千萬上億,還要花幾年甚至數十年時間才能治理好。這是得不償失的。蔓延全國的空氣污染造成大量未成年孩子一到冬天就天天往醫院跑,這樣的結果是以犧牲整個民族的身體素質為代價的。

今年北方很多地方因為取暖鍋爐不達標,強制拆除了很多鍋爐,導致入冬之後無法正常取暖。政府是為了把老百姓都凍死嗎?當然不是。很多地方去年入冬的時候就定下來要拆哪些鍋爐了,但是很多地方沒有把這件事重視起來。到了環保部門強制拆除鍋爐的時候才慌了神。這都不是天災,這是人禍。政策強制執行,很多地方冬天還能提前供暖,為什麼有些地方就不行呢?

很多環保執行的成本一直都在,以前不執行標準的企業成本更低,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後果,這是一種市場的扭曲。現在不是對小企業不友好,而是以前那種肆意污染環境賺昧心錢的時代一起不復返了。在前些年原始積累階段沒有獲得層次上升的小公司在後面的經營里會越來越難。對於企業的經營者和聰明的從業人員,應該理性的認識這個趨勢,適時的通過和大企業的合作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和生存方式。不要把什麼責任都推到政府身上,那是朋友圈裡的段子,而不是聰明人理智的選擇


謝邀。現在cpi起不來,產能過剩,企業利潤低,經濟下行很明顯。供給側改革,去產能比,從發展高增長向高質量轉變,環保檢查,其實都是想,防止金融風險,保證國企地位,人為去產能,造通脹。

其實環保我支持,消費升級嘛,本來市場化方式去產能我挺好,至少低效高污染的會被淘汰,我多花錢可以享受藍天白雲,人為就比較麻煩,人為的話有風險,物價漲了,霧霾還在,國企屬於那種,看上一段。

這幾年消費信貸導致產能過剩,現在開始吃苦果,08,13年,一定要人定勝天,最後泡沫越來越大,問題越嚴重。現在認識到的事,有些規律無法違背,還好我國這些的執行力度比米國強,所以斷腕求生會更容易,不過被捨去的就比較慘了。

這種措施解決產能,沒解決升級,問題還在,房地產不破掉,這些都是犧牲品,一業興,百業衰,這是個過程,也是代價。


去產能和去槓桿本質上是一回事。去槓桿去的是金融機構的槓桿,去產能去的是企業,尤其是國企的槓桿。

去企業槓桿有兩種辦法,第一降低負債規模,這條路走不通。因為許多國企都是虧損經營靠貸款維持的,負債只能越來越大。第二就是做大企業利潤。怎麼做大你們都知道了。

03年的時候電力行業一度發生過類似的去產能,最終造成了大規模的拉閘限電。而放開投資的結果是短短几年時間電力行業就重回虧損。

在需求不旺的時候搞去產能,本質上是用下游企業的利潤補貼上游。下游企業市場勢力分散導致議價能力較低,容易面對消費者和壟斷國企居多的上游兩頭擠壓。等到下游企業堅持不下去了,去產能就要結束了。同樣的邏輯在金融去槓桿上也存在,金融去槓桿導致利率上升,惡化企業融資環境,直到對實體經濟產生損害倒逼放鬆為止。本質上跟03年是一樣的。對企業來講,利潤改善自然要擴大投資。這一輪結束以後會不會又是毅種循環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要去企業槓桿還有一種辦法就是乾脆的讓部分國企破產關門。但這裡面有個悖論,之所以會出現現在的情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企在融資等方面享有某些特權。要打破循環,就要取消這些特權,而取消特權必然包含破產或私有化。但如果讓國企破產有那麼容易的話,一開始就不會走到需要行政去產能的程度。

順帶一說,去產能這個事情十年前就有文件提過了,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這次在剛開始的時候許多人也覺得會跟以前一樣,沒想到這次政府是玩真的。所以在中國,政策法規出台未必有作用,怎麼執行才是關鍵。


1.如何看待17年下半年,因環保政策導致的各行業原材料價格大漲?

這是預謀作案,連環殺手,利益集團盛宴。

2.一些小的公司沒有辦法消化這些成本,最後會不會只能倒閉?

有價值的大公司低價兼并吞掉,沒價值的死啦死啦滴。

3.這次是否會是一個長期的調控過程,淘汰小作坊,小公司,以規範市場?

肯定啊,不把它們淘汰掉,資源和資金怎麼集中到基本都效率低下的大公司手裡,

規範市場可以,在中國夢裡。

小公司淚奔:當年求著我來投資,說好的免稅、給地、一條龍服務,保證沒人收保護費,污染啥的木問題,咋如今廠都直接關停鳥? 領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看我來說文解字:

堅持要求小公司的綠水青山就是大公司的金山銀山!


頂層大方向沒錯,執行時候千奇百怪

1,淘汰落後產能,集中扶持優勢企業,很多小公司都是靠本地的資源活著,不停的借貸還款,產能不足,本來就應該被淘汰,只不過地方保護主義抬頭,很難處理,16年之後環保

2,污染企業向周邊地區擠壓,整體搬遷,帶動地方經濟,騰空換鳥,這一輪環保檢查之前已經溝通很久了,大部分守規矩的企業都自己進行環保升級。

3,配套重載火車,物流集散,降低物流的污染,同時有利於大型企業集中。

4,沒有給關係民生的微小型留後路,沒有替代的污染集中處理方案,快餐餐飲,服裝二次加工,文印等行業尤其明顯,這一類企業不大不小,也不是重點污染源,這次政策影響很大

5,單純從環保方面思考問題沒有綜合行業,污染源分布等方面解決問題,部分地區執法過嚴,矯枉過正,物價上升。

6.前期統計不及時,採用一刀切方式而不是分批分時段處理,運動式檢查,環保執法影響到國際期貨市場也是奇葩。

短期來看影響有限,屬於產業升級的陣痛,比較遺憾的是,在這些企業工作的員工或多或少都會有職業病,不知道後續有沒有相應的保障安置措施。後續跟進政策是污染轉移,碳排放稅,新能源這些宏觀調控,具體要看落地政策

長期很難說,工業像是一塊抹布,扔來扔去,實際上他是國之根基啊,千萬不要把環保搞成去工業化的運動,對於微小型企業的成長,最好也有一些扶持,別讓政策成了門檻。


08年鋼筋7,8千一噸的時候房價多少?去年現錢2000一噸鋼筋的時候房價多少?想想啊


謝謝Link 邀請。

堅決支持取締污染環境的小作坊,小企業的行為。

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救走圈養保護起來了。

沒有背景的草根妖怪都被打死了。

有法寶有能力的草根妖怪被神仙招安了。

佛祖的妖怪如何吞雲吐霧都不管。

野生妖怪敢放個屁就被抽筋扒皮。

這是洗劫野生妖怪的巢穴為為自己的寵物找吃的。

這是驅趕野妖為自己的寵物找地盤。

天下大旱,能生者,僅完顏洪烈一人。


自廢武功。

目前的環保搞得有點過了,這麼說吧,12月份的水泥基本都是用的庫存,水泥廠已經停產了。

很多人可能以為關我屁事,但成本會層層傳遞的,最終由消費者負擔。


不賺錢的小企業該關閉的還是會關閉, 有競爭力的還是會生存下來,就是錢賺多少了, 至少外向型企業是這樣。


環保只是噱頭,上頭吃乳酪是真傢伙事兒


去產能要開源節流


規範市場,就是把那些稅貢少的小作坊趕出去,留下大的,老實繳稅,至於壟斷提價嘛,你們自己把屁股開乾淨,於是美其名曰綠色環保。


國家強力干預市場,一方面淘汰落後產能,一方面以環保來整治小企業,讓鋼鐵業快速壟斷出現巨頭,用行政方式來取代市場競爭,這樣比較節約成本,並且容易控制產業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嗎,給有實力、有能力的企業騰空間,騰市場,淘汰沒有能力的企業,就這麼回事。

很多企業經營者都習慣於抱殘守缺,對於有利於自己惰性的現實當成社會的永恆,是的,開始的環保檢查不嚴,環保局的官員可以被收買,被搞定,裝裝門面,做做樣子就可以矇混過關,但是中國社會的至理名言是這個社會唯一不變的是變,不負責任的經營造成的窟窿是一定會找你埋單的,所以這不過是先花錢還是後花錢的問題,最後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要想這個圈裡混飯吃,就得老實遵守規矩,別把偷雞摸狗當常態。


你的認識已經很到位了


瀉藥。

原材料價格上漲是一定的,其實應該在經濟大好的時候推動環保,那時候大家忍忍還能接受成本上升,現在成本上漲會逼死一堆企業。


推薦閱讀:

土地和房屋價格上漲是否為很多熱錢和超發貨幣提供了容納場所、避免了更高更惡性的通脹?
「貨幣發行量」由何機構決定?依據是什麼?
2017年會發生大規模通貨膨脹嗎?
如何看待收入倍增計劃,是否意味著更嚴重的通貨膨脹?
為什麼說通貨膨脹是政府的變相加稅?這中間的過程是怎樣的?

TAG:通貨膨脹 | 中國經濟 | 國家政策 | 環保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