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2017 年評選出的最佳製圖?

Stellar Drawings Selected as Winners of WAF"s Inaugural Architecture Drawing Prize


我又不要臉的來答了。這是今年收穫的第二個國際獎項,在建築學摸爬滾打的第十個年頭,兩投兩中的結果也算是對自己努力的一個認可和回報吧。(接下來可以好好考慮轉行了。

登高村宗祠改造

前段時間就收到了組委會的邀請,去柏林參加一年一度的國際建築節,今年活動請到了德梅隆和MVRDV等公司大佬來做講座,但是因為簽證在短時間內辦不下來,只好婉拒。不不不,絕不是因為他們不報銷機票錢。作品會在會議上以digital的形式進行展示,明年二月起還會在倫敦的Sir John Soane"s Museum展出,當地的同學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Sir John Soane"s Museum

當時提交的時候我並不是報著獲獎的心態去的,畢竟一般競賽和評審選取的獲獎作品都代表了他們的態度和價值取向,這種民族和文化性質極其強烈的作品其實很難成為Winner代表整個活動的主題。我只是簡單地想讓來自中國的建築和作品更多地曝光在統治話語權的西方建築圈中,讓更多的國際人士看到,關注到中國建築的歷史與現狀。而最後被組委會以commended的形式推選,還是挺讓我驚訝的,也感謝他們對東方建築的認可。希望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中國建築師大膽的投入到研究自己本國建築的方向上,而不會覺得東西方建築有高低貴賤之分。

尤記得研究生最後一學年做thesis,老師在開題的時候給了個作業,就是用一張圖表示你想做什麼。當我將下面這張圖貼出來的時候,我看到了美國同學們眼中對東方建築的嚮往與嘆服。這種表情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我曾經也崇洋媚外的認為選擇很西方的課題才會顯得你在國外學過了什麼,而我沒想到的是造成東西方文化隔閡的根源其實正是我這種人的不自信

兩年前也正值重陽,當時題同名詩一首表達思鄉之情

兩年後再看這張圖覺得當年技法上確實太稚嫩了,雖然感情還是足夠充沛的。當時的彙報很成功,在那之後我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現在翻出來給自己和大家看看:

寫於2015年10月2日:

還是想說點什麼。幾乎是兩年前的這幾天,我花了6個小時渲染完了一張手繪剖面,時間是凌晨4:18。老師說四個組每個組推選一個人當全班面講。沒有一個人投我。在老師的引導下大家才同意選我去,我卻能看出他們臉上的不情願。那是第一次當所有人面拿英語彙報,激動又緊張。今天,老師再讓全班選三個人的時候,有一小半人自動站在了我的圖面前,感慨萬千。自信的彙報,用玩笑回應老師尖銳的問題,自己也未曾意料到會如此順利。這兩年不知道有多少次懷疑過自己,設計做不出來,自信跌倒谷底,回國時有人曾讓我講點在美國開心的事兒我竟一時語塞,只記得好像所有的精力都獻給了設計。兩年的艱辛掙扎只有身邊一起奮鬥的小夥伴們能了解,感謝你們的照顧和陪伴。今天以我們東方式的方案震撼在座西方人的心靈,其實還是非常驕傲的。沒別的,就是想給老外上一課,我們的民族文化也是你們不可想像的強大。這是我來美國最滿意的一天,此行無悔,僅以此獻給即將到來的生日。祝我26歲生日快樂。

回過頭看兩年前的文字,和兩年前的圖一樣稚嫩。當年震到一票同學就能讓我滿足,現在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展示自己也離我的目標差得很遠。人生就是這樣,兩年又兩年。無悔的永遠不應是某個節點,而是永不停歇的腳步和態度。

登高村的兩個項目,一個新建一個改建,今年都得了獎

十年建築學,只能算是個小學生。見過優秀的人太多,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也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為我感興趣的一個分支,做一點微小的貢獻。最近無聊的時候喜歡聽老郭06年左右的相聲,那會兒他說相聲時臉上洋溢的笑容,絕不是假裝的。郭不是相聲說的最好的,但是他為相聲的普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也希望能在受更多世俗紛擾,憂每日柴米油鹽之前,保持初心吧。

附另一個得獎鏈接:

如何評價 ArchDaily 評選出的 2017 年度全球最佳建築繪圖(讀者作品)?


建成建築已經變得「政治不正確」,在建築圖紙中尋求慰藉或也無可厚非。也可能是因為,新的一代人不再像前輩一樣擁有實現一切項目的機會——除了圖紙。

事實上,我們將這些圖片理解為一種反抗。

從BIG、MAD、FREE的大項目,到都市實踐、藤本壯介、或是曹敏碩的Mass Studies,再到Assemble和Jaque的藝術家式/行動主義者的實驗,形式並不像參數化設計那樣是被生產出來的,而是先於項目產生,需要進一步挖掘及重組。這些新興實踐不再關心(實驗上或操作性的)生形,而關心物盡其用:可讀性圖形、組合性系統、海杜克式的拼貼……這一類原型及語言的再循環。推測性的思索不再是必須,取而代之的是對形式和類型的精心闡釋,目的是突破媒介的獨特性。

LEGO之家(lego house) by BIG

朝陽公園項目by MAD

在他們這裡,形式複雜性不再流行。相反,一定程度的概念簡化消除了分析圖的不確定性,而將其轉變為一種直接有效的溝通方式。對他們而言,沒必要創造新的語彙、新的類型或新的修辭:在建築學歷史上或是當今的互聯網上已有充足的材料,生形對於溝通聯繫而言晦澀且無用,對於構建一個新先鋒主義建築-政治實踐的虛擬觀眾亦是如此。

或許是這一代人被Facebook和Instagram蹂躪的結果,使得喜歡/不喜歡成為了關鍵的操作模式:如果一個圖像沒有立刻打動人心,那它的使命就完結了。

如果說新自由主義宣言的決定性理論是弗朗西斯·福山的「歷史的終結」,那麼在後新自由主義時代的主流策略之一就是回到歷史,將歷史作為新實踐作品的源泉,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回先鋒建築的創作之中——這在近些年已被更加現代、多產的「網路」市場所取代。在名義上回歸到歷史建構、歷史決定的學科,意味著重塑學科的自治性,力圖自救。

上圖是評選出的最佳建築畫混合組的優勝,其中能看到來自香港九龍城寨的形象特質。

另一方面,這些圖紙是對流水線式建築學的反抗:它們是重要的思想工具,而不像那些由越發精細化的僱傭專家繪製的渲染圖那樣,目的是製造一種幻覺、震驚資產階級效應、或用情感替代思考。無論如何,對於繪圖的熱情重現,是一種重新將建築繪圖作為建築師工作重要部分的嘗試——這個推動項目的步驟,曾迷失在對渲染專家以及同樣自動化的項目經理和當地事務所合作生產線的倚賴之中。

*文字部分節選自elcroquis 185 Alejandro Zaera-Polo《Well Into the 21st Century The Architecture of Post-Capitalism?


謝邀,我覺得製圖的美感是建築師追求的其中之一技能;一個好的建築師對於自己的作品,應該是仔細反思問題,并力求表達的細緻有美感。我們應該向製圖好的人學習!


謝邀,但是這方面我不是很懂啊,哪裡有大神給我講講我很願意學習啊!多學多問就是我!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2017 年霍普杯建築設計競賽一等獎作品《隱於市》?
國外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舊城改造案例?
世界建築界有哪些重要獎項?較為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有哪些?
梁陳方案的好處是否被誇大了?
林徽因為建築界帶來了哪些貢獻?其影響性如何?

TAG:建築學 | 建築設計 | 建築圖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