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國的興亡》?
可以的話也請評價一下該作者的其它作品。
謝 @傘擎楊 邀,說句實話本人並沒有仔細看過威廉?夏伊勒老爺子所著的《第三帝國的興亡》和《第三共和國的崩潰》這兩本各種意義上的大磚頭,畢竟現在是一個知識信息爆炸性增長的時代,夏伊勒作為冷戰時期的一位非正規歷史學家靠著自己的新聞記者功底搜集了大量浩如煙海的資料並進行彙集編撰著實了不起,但畢竟時間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大量資料的公開和眾多歷史學家的繼續發掘讓夏伊勒的《第三帝國的興亡》失去了一份獨一性。所以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最聰明的人。
當然這並不是說夏伊勒的《第三帝國的興亡》已經過時,作為納粹德國史的愛好者這本書必定是繞不過去的敲門磚和奠基石。剛上高中時我便在新華書店裡捧著這本大厚書一看便是幾個小時,有關於希特勒和其他納粹黨魁的趣聞逸事便是從這上面得知,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沒有一張照片,我個人認為歷史類圖書文字與照片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畢竟想像力是一個偽命題,大段優美的文字描述還不如一張照片來的直觀。
年輕時的夏伊勒相比於夏伊勒的兩部大磚頭作品我倒是更推薦其回憶錄20世紀三部曲——《世紀初生》、《噩夢年代》和《旅人遲歸》以及從回憶錄裡面單獨成冊的《甘地的武器》。
謝邀
以前我也提過這本書,在納粹史中,相對來說呢,可信度要差一些
第三帝國的興亡這本書寫得比較早,所以說出點問題,或者問題比別的著作多,這也難免
他引用的史料有局限性,夏依勒也做不到對這樣眾多的史料一一進行辨析
但是呢,他還不願意參考其他人的研究(或者按他自己說的,根本就沒參考過)
雖然批評他的人可能說的有點過分,但這確實是本書中的一個遺憾
總的來說,這些缺憾是人力難以避免的,而且也並非主觀謬誤,不至於因此過於貶低這本書
但確實有些人認為他是歷史「民科」,不是歷史學家,而對本書大加批評
對於這些著名的科班歷史學家的觀點,我覺得歷史已經進行了公正的評價
當然,不僅是對這本書而言,而是對這個領域的所有歷史著作而言,閱讀時都需要鑒別
有的史料是節選,有的史料在德譯英的時候出現偏差,有的史料本身有誤。這些都要注意
舉個栗子吧
鄙人4年前在外文書店買的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gh原版 。先說我的讀後感:這本書裡面細節極其豐富,其中大部分的篇幅寫在希特勒主政之前。對於對魏瑪德國時期政治和經濟感興趣的朋友完全可以把本書的前半部分當納粹黨早期發展史看。在納粹黨主政以後著重分析了各大勢力派之間的心理博弈,從國防軍將領態度的轉變到黨衛軍和國防軍的關係,還有希特勒如何利用軍隊和軍官的高超技巧。在開戰前著重分析了具體操作方式:西班牙練兵,利用蘇聯復興工業,希特勒一次次的試探著英法的底線同時還得管著國內的軍官,最後污衊波蘭人開戰。開戰以後的部分和大多數史書類似,沒有留下太多印象。
補充一下,在寫與波蘭開戰之前作者還花了大量篇幅來寫希特勒早期的外交努力,主要有:歷經艱難談判才簽署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北方操縱親德政權,從西班牙內戰之後充分的信任墨索里尼並與之合約。種種細節和中間穿插的來自外交部長里賓特洛普的手記無不展現了這些後是人盡皆知的成果背後有多少艱難,即便是納粹黨也不是那麼自信的。
作者分析的很好,職業軍人,尤其是大量的國防軍軍官都認為德國上為做好對外作戰的準備。他們以為英法絕對不會容忍元首的擴張做法,所以希特勒在搶佔蘇台德地的時候實在是太冒險了,他在和所有反對他的勢力對賭,結果他賭贏了;於是元首在人民中的地位瞬間達到神級,所以才有希特勒手下的大量非普魯士貴族軍官立下赫赫戰功,因為高級國防軍官和希特勒始終不和所以希特勒被逼無奈採用平民軍官,結果也挺好。
開戰以後的內容與大多數史書差不多,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哎呀不行我又要去讀這本書了。
如果你想要通過這本書來看酣暢淋漓的大戰,你會比較失望。但是這本書絕對是認真研究歷史的神作。鄙人4年前讀這本書1200頁的原版竟然如哈利波特一樣不能停止。這其中作者的分析方法和對關鍵人物心理內容的描述無愧於國家圖書大獎的表彰。什麼是歷史?一天一小時的點點滴滴,人和時代的較量交織在一起,每一天的描述可能比較枯燥,但是這一天天的日子匯成了歷史上的大悲劇。難道不值得一讀嗎?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gh, one that must be read by those who love history.
作者並非科班出身的歷史學家,但是這絲毫不影響這本書的嚴謹。如果想要進一步的了解希特勒,納粹黨和第三帝國的思想與政策,非常推薦讀這本書。想要了解軍事史的不推薦。
夏先生最大的特點是他非常清晰的歷史感
那些年夏先生就在柏林,就工作生活在歷史裡,夏先生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與任務,記錄歷史分析歷史。這是一本史料性質的書籍,請注意,是史料,僅僅是書後的引文就能證明這一點。
我是以前看過他的第三帝國的興亡,這段時間剛剛好看完了Ian Kershaw合訂版的希特勒原著。
夏依勒的第三帝國的興亡算得上是一本巨著,60年代就有了,在當時來說是很厲害的。可是夏依勒本身是一個記者,而Kershaw是正兒八經的歷史學者,所以就大概對比一下這兩個人的書吧。
從內容上來說,兩本書給的都足夠的全面,從希特勒的出生一直到第三帝國的毀滅,這個方面是沒法挑剔的。但是從準確性來說,夏依勒引用的主要是哈爾德等各式各樣當時有的資料,而Kershaw寫書已經是80-90年代了,資料更多。你能明顯的發現Kershaw的書比起夏依勒的更全面和仔細,準確性更是高出一大截。舉個例子,在夏依勒的書裡面對希特勒的EK只是一句帶過,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只是說明一次大戰的希特勒很勇敢,而Kershaw那明確給出了EKII來自於保護指揮官,EKI來自於傳令,並給出了作者對於當時情況的分析,和對希特勒性格的影響。又比如在希特勒三進維也納方面,夏依勒描述的很簡單甚至有點誤導性,但Kershaw明確描寫的三進維也納的具體情況,並把一些反應性格的細節進行了具體的描述。 夏依勒的分析給的不夠多,而且有時候帶有誤導性,內容也太冗雜。Kershaw的書裡面主線就是希特勒的性格作息,對外交的理念,對猶太-布爾什維克的感情等,Kershaw還會總結一些性格隨著經歷的變化趨勢等。夏依勒的書在這方面顯得有點隨意,似乎想到哪寫到哪,對於希特勒性格和日常給出的描述不多,相比之下Kershaw會反覆強調這方面對於他人格的重要影響。又比如在三進維也納的時候,希特勒的年輕好友Kubizek,在Kershaw的書裡面給了不少的描寫,還和希特勒做了性格對比(乃至標註了Kubizek自己寫的傳記的可信度),而夏依勒在對這樣一個希特勒年輕時代的主要角色的引出居然是幾個反問句。。。。 當然,反過來說,夏依勒的書還是很好的,如果初次閱讀的話可以考慮看看夏依勒,畢竟他是記者,描寫的方式很大眾化。而Kershaw的原著讀起來就有點沉悶,需要有點基礎。 總而言之,夏依勒的書很全面,風格很親民,但是準確性和思路不敢保證,相反Kershaw的書準確度和思路很好,但是讀起來有點痛苦。我記得有一本小人書也叫這名。
非常好的史書不管你是不是德棍,都值得一看
非常非常牛逼的作品,讀這本書基本上把二戰的淵源和發展搞清楚了,當然,戰爭方面的東西會比較粗略。我正在讀第二遍。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紀錄片《普通的法西斯》?
※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希特勒說我們不能不要臉是真的嗎?
※希特勒歧視女性嗎?真實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如果希特勒胎穿到今天當德國總統,歐洲的局勢會有怎樣的變化?
※如果二戰時英美聯軍選擇的登陸地點是加萊海峽會怎樣?
TAG:納粹德國 | 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歷史書籍推薦 | 第三帝國的興亡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