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光緒皇帝的珍妃?
不請自來
關於珍妃,簡單說幾點
先說一些背景
1.珍妃家屬於旗人世家中的新貴,這種家世一般都有一個特點,即是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後來宣統帝的皇后婉容也是這種家世。
2.珍妃的母家以及本家,從清中葉之後跟皇室近支有不少姻親關係,這是她們姐妹最終得以進入宮廷的主要原因。
3.目前關於珍妃的很多資料都有問題,多半是野史或者是後世出於某種需要編造的。比如說清末民初為了渲染珍妃的正面形象,說珍妃從小受到新進文化渲染,早就有了革新思維,進而說珍妃從小在廣州長大,懂的外語云雲。現在經過考證,這些都不可信,二妃小時候應該都是在京城長大的。又比如說很多書里都說珍妃被罰「褫衣廷杖」,最近的研究也認為這並不靠譜。
4.對於珍妃到底因何死亡,目前也只確定是最終跳了井,至於為何跳井,情況如何,都不清楚。有的野史描述珍妃「大義凜然」、「據理力爭」、「痛斥慈禧」,顯然是看革命文學看多了……目前有學者傾向於孝欽和德宗是準備帶著珍妃一起走,結果珍妃當時得了天花,身體虛弱,不能隨行。珍妃又申請回娘家避難(能提出這種申請也是神奇的),被否決,然後投井。
5.與大眾認知不符的是,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張照片,被真正確認為是珍妃。
然後簡單說一下珍妃的情況,也就幾條。
1.性格活潑。這個好多筆記里有記載。
2.病秧子。葯底檔和脈案都顯示出來珍妃的身體相當不好,可能她家人身體都不大好,瑾妃也是病比較多,主要是腎吧,記不清楚了。珍妃病重到在被打入冷宮之前就有兩次幾乎要病死的情況。
3.奇裝異服,愛好奢華。這個不多說了,清宮在中後期,道光和咸豐都對宮中服飾進行過規範,沒事兒標新立異屬於沒腦子。
4.干預朝政。清代後宮,除了垂簾聽政之外,一概不許參與朝政,結果瑾妃和珍妃這兩姐妹就偏偏作死。犯了一次之後,瑾妃老實了,可能是因為年紀大,比較成熟吧,聽話了。珍妃繼續作死。根據一些筆記的說法(當然可信度不高),說珍妃說,皇太后能參政,為啥我不能參政?——這句話如果真的是珍妃說的,那就純屬是腦袋有坑。皇太后垂簾聽政也好,訓政也罷,好歹佔個「母權」。如果德宗有個萬一,孝定景皇后出來說事,好歹佔個「互為敵體」的夫妻之名,你一個妃子參個森馬政阿……
綜上。大概珍妃在我概念里就是個中二叛逆青年女性的形象了……
ps,關於為什麼沒有照片,以及珍妃跳井到底是啥情況,可以看我的一篇文章
清后妃系列·德宗二妃 - 今日頭條(www.toutiao.com)「我的兩位姑姑,特別是五姑母珍妃,是人人皆知的晚清光緒帝最寵愛的名妃,她的地位之所以超凡顯貴,不僅因為她天生麗質,而且還由於她思維敏捷、積極進取,熱情投入和參與了光緒帝推行的維新壯舉。她利用她獨具的有利條件,秘密地聯絡她的哥哥志錡(即我的父親),把外部維新派的消息帶給光緒,也把皇上的旨意偷偷傳達給外界。無論是正史記載的清廷內政外交資料,還是從民間風傳的清宮秘史故事來看,五姑母都在她生活的特定而短暫的歷史場合,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我眼中的末代皇帝》慧伊深關於珍妃的死,應當是她的所作所為損害了慈禧黨派的利益,畢竟慈禧是不能允許維新變法實施的,所以借口怕被八國聯軍(當時八國聯軍即將攻進城)玷污有辱皇室清譽將其投入井中殘忍殺害。以上都是個人觀點。畢竟我沒有深入了解過珍妃這個人。以上均參考自珍妃身邊人寫的的回憶錄。
所以在我眼裡,珍妃是一個敢於為自己愛的人(光緒),或者說是出於對國家前途(或者兩者都有,我也只是猜測),付出真行動的女人。且不論賣官這些事(畢竟人性是很複雜的),她或為愛情,或為國家,多多少少還是令人敬佩的。
我以前看的書裡面說,珍妃本來挺討老佛爺喜的,但是後來她打算干政所以老佛爺就開始恨她了。也許光緒帝是真的想奪權然後改變大清的現狀,但是珍妃干政純粹是為了個人私利,她曾經給光緒帝出主意賣官籌措資金。而這個「賣官鬻爵」徹底激怒了慈禧太后。
後來死法嘛,這個我就沒看到了,不過某影視作品裡面的安排還挺逗的:八國聯軍打進來了,慈禧拽著珍妃到井邊上,說,咱娘倆投井殉國得了。然後把珍妃扔進去了,慈禧則讓李蓮英背著跑了。
一個為了自己知己實現抱負被權力毒害了的女子。
以前看過一些歷史書的片段,忘記出處了。
珍妃娘家那邊是新貴,對於新政充滿了熱情,但是實際上在政治上是個雛兒。
甲午開始期間,光緒這個傻逼搞不清楚狀況,非要打;珍妃娘家這邊也瞎起鬨要求出兵、要政改。但是當時李鴻章等一批專業人士普遍認為這仗不能打,打肯定會出醜。戰爭白熱化的時候,兵部的某位領導不知處於什麼居心,竟然給珍妃的爹還是哥安排了個活,你不是天天吆喝一定要打嘛,那就領一支部隊去馳援遼東去吧。這事直接把珍妃娘家整的雞飛狗跳,不過最後確實沒有成行。
我覺得他們娘家這情況有點像最近挺火的羅媛同志,煽風點火指手畫腳的是你,但是79年該上前線了,你他媽跑了。這樣雞賊的人,可用,但做朝廷的脊樑似乎還差點事。德薄而位尊,力小而擔重,在天下大亂之際,不知深淺的瞎鬧,似乎是取死之道了。
臂力不好。那麼小的井,手一撐,等慈禧跑了再爬上來,能有多難。
思想西化、活潑嬌縱、跟光緒是真愛、性子烈不服輸。污點是曾經賣官。不過晚清那年代……比起巨貪們也不算什麼了。
清末的歷史一個重要的格局就是「慈禧光緒」母子一體的格局
光緒是慈禧的親外甥,又是慈禧一手帶大,又是慈禧一手冊立,又是取了自己的親侄女做皇后,從某個角度上講,同治皇帝雖然是自己親生,但是卻是咸豐慈安慈禧共同培養起來的皇帝(並且在這個序列中慈禧排位最靠後),而光緒卻像是自己一人培養起來的皇帝,比自己的親兒子還親。
光緒親政,慈禧對他放的權力還是比較大的,但是畢竟自己剛退位,大事你還是要來頤和園跟我稟報一下,常務性問題你自己處理就好了,其實在那個年代,這很正常,也是所有人都覺得應當的事情。
慈禧應該是很自信自己構造的母子一體格局,雖然退了,但是大事還能把控,就好像康熙和孝庄這樣的關係,可是這時候卻是甲午戰敗,維新變法的歷史節骨眼,光緒得罪的老繆昏聵太多,纜權太急,再加上維新派挑唆,守舊派在慈禧面前挑唆,然後還有個到現在也說不清的圍園殺後的密詔,這個母子關係算是實質上被挑掰了。
但是慈禧還要維持,因為光緒這個號是自己辛辛苦苦練出來的,載字輩里已經沒有能立的小孩了(總不能立個成年人吧),溥字輩立了只會讓自己變為太皇太后,更加失去了掌權的法統性,所以慈禧只有保住光緒的位,才有自己的地位,而同時又不能讓他親政,因為會被他所鎮壓的維新派清算。光緒只能是不能進也不能退,歷史只能永遠定格在一個光緒長期病,慈禧再度垂簾的尷尬與莫名其妙的階段,這是慈禧不得已的維持自己權力所需要製造的格局。
所以「母子一體格局」的艱難維持,是慈禧晚年維護自己權力與地位所必須的唯一選項,變不變法不重要,仗打不打得贏不重要,甚至北京和紫禁城被不被攻陷,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到哪都要綁著光緒,既不能讓他逃跑,也不能讓他退位,也不能讓他死,也不能讓他親政,慈禧在這個時候,權力很大,權力不穩定性也很大。。
說了這麼多,就說逃跑時珍妃那句「皇帝不能走,皇帝要留在京師與洋人議和」,這簡直是往慈禧的底線和槍口上撞啊,很多人都總結了慈禧與珍妃之前性格不合矛盾種種,其實珍妃這句話,才是至她於死地的關鍵,因為慈禧此時並不是最怕洋人打進皇宮,最怕的是「母子一體」的大格局被瓦解.
推薦閱讀:
※奧地利為什麼沒有過海外殖民地?
※如果羅馬帝國挺過了三世紀危機,在其之後都是一個完整的帝國,歐洲是否會發生文藝復興?
※國統區為什麼沒有能控制住通貨膨脹?
?
※從法理上講,現在俄羅斯有將克里米亞接納進來的合法途徑嗎?
※文藝復興從一個廣義的角度對西方世界與現代社會意味著怎樣的意義?它的哪些價值觀念在今天的世界仍然影響著當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