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為何會被稱為帝國墳場?為什麼蘇聯與美國都征服不了這個又窮又弱的小國?
不請自來
其實阿富汗的重要性在古代尤甚於在現代,而且現代的阿富汗如果要細分的話,其領土是分屬河中,呼羅珊,錫斯坦以及犍陀羅這幾塊的,還包括從古至今連通內亞兩大部分的瓦罕走廊。而且事實上,能夠有效地控制上述地區,在近代之前的意義,可不只是能夠佔山為王而已,而是有機會一舉建立不世之功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犍陀羅地區(現在分屬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和錫斯坦-雷吉斯坦地區,前者是歷史上文化非常繁榮的一塊區域,現在的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歷史名城加茲尼都位於這塊地區,當然還有一座名城如今已經不在阿富汗的手上,就是「百花之城」白沙瓦;後者則是阿富汗普什圖族的基本盤,尤其是坎大哈就位於這個區域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坎大哈這座城市,也是阿富汗最大的幾座城市裡,唯一普什圖族佔據壓倒多數的,而相反,喀布爾,馬扎里沙里夫,昆都士,赫拉特,這些地區都是使用波斯語(在阿富汗叫達里語)的塔吉克族+哈扎拉族人口佔據壓倒性優勢的。所以為什麼有普什圖民族主義色彩的塔利班,在統治阿富汗時期的大本營是坎大哈而不是喀布爾,原因就在於此
回歸正題,能夠穩定控制這兩個基本盤,是建立不世之功的絕佳機會,簡而言之
1.能夠拿下犍陀羅,在近代之前就意味著兵鋒直指旁遮普,而倘若能夠拿下旁遮普,就意味著能夠進一步直指恆河流域,吃掉整個北印度
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南亞次大陸征服者,都是走犍陀羅-旁遮普-恆河平原這個傳統征服路線的,因此阿富汗對於印度來說,差不多就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刀。。。這事情怎麼做,參考印度希臘王國的建立者,以及帖木兒,巴布爾,納迪爾沙,以及阿富汗杜蘭尼王朝的開創者艾哈邁德沙
而且縱觀歷史,從恆河流域反推出去的可能性幾乎等於0(因為最終還是有了一個反例),所有入侵印度,並且在北印度建立政權的王朝,其結局基本就是,等待下一波佔領犍陀羅和旁遮普的人來收割他們的人頭。(插一句,所以這就是印度把巴基斯坦視作眼中釘的原因,因為巴基斯坦在傳統戰略位置上,就是把印度的蛋蛋捏在手裡的位置,犍陀羅+旁遮普)
2.如果能夠成功地控制呼羅珊和錫斯坦等地,則意味著有機會入主伊朗高原,成為波斯的主人——因此反過來說,波斯帝國的強大年代,河中,呼羅珊,錫斯坦都是他們的統治基本盤,具體可以參考波斯比較興盛的時期,他們的領土範圍
簡而言之,判斷波斯是否處于軍事巔峰,西看兩河,東看河中,錫斯坦甚至是旁遮普
普什圖民族在世界史舞台上的第一個巔峰出現在霍塔基王朝時期,當時普什圖霍塔基家族的米爾維斯在波斯薩法維王朝邊陲自立為王(1709年),現代阿富汗國家輪廓也就此初步成型,其長子馬哈茂德甚至在1722年攻佔了薩法維的首都伊斯法罕,並且加冕了波斯王冠,這是霍塔基王朝歷史上的極盛區域
當然不久之後,波斯帝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偉大的軍事統帥,土庫曼族的納迪爾沙就橫空出世了,在西面擊敗奧斯曼人,在東面則把阿富汗霍塔基王朝的基本盤也掀了個底朝天,坎大哈也丟了——然後,納迪爾沙也順便以犍陀羅和旁遮普為跳板,把德里洗劫了一番之後揚長而去
接下來就是阿富汗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杜蘭尼王朝的建立者艾哈邁德沙了(Ahmad Shah,Shah一詞是波斯語和普什圖語「國王」之意),至今為止,眾多普什圖人心中都將其視作是阿富汗之父,並且稱其作「爸爸」。他的陵墓如今位於阿富汗普什圖人比例最多的大城市——坎大哈
杜蘭尼王朝的鼎盛時期,除了佔據如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幾乎全部國土之外,還一度進據呼羅珊,並且,如同以往很多佔據犍陀羅和旁遮普的軍事統帥一樣,一馬平川地沖入了恆河平原,先後兩次洗劫了德里(這不知道是德里第幾次被洗劫了。。。縱觀歷史,德里這城市,不是正在被洗劫,就是處於被洗劫的路上。。。)
問題來了,杜蘭尼王朝鼎盛時期佔據了幾乎整個現代巴基斯坦的領土,而以歷史的一貫規律來說,恆河流域的戰五渣們也絕無逆推旁遮普和犍陀羅的能耐,能夠保證德里不被洗劫第n+1次已經謝天謝地了,怎麼後來阿富汗只剩現在的領土了?呼羅珊丟給大波斯還可以理解,但旁遮普甚至犍陀羅都丟了,這顯然不是充話費送的對吧。。。
因為歷史還是有例外的,從恆河流域逆推旁遮普和犍陀羅,在人類文明史上終於有人做到了,那就是。。。英國人!所以說阿富汗是帝國墳場是不完全對的,起碼英國人生生地從阿富汗手裡割下了那麼一大塊肉,畢竟科技和組織能力的巨大不對稱性還是足以改變歷史固有規律的。於是阿富汗丟掉了俾路支,丟掉了塔爾沙漠,丟掉了信德,丟掉了旁遮普,甚至丟掉了一大部分的犍陀羅
於是現在,巴基斯坦境內的普什圖族人口還要遠多於阿富汗境內,甚至連普什圖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白沙瓦也不是自己的了——當然,這些都是英國人幫印度搶到手的,後來印巴分家的時候,這些地盤自然就如數被記在了巴基斯坦帳下。。。
所以,還真別覺得阿富汗是個「又窮又弱的小國」,要不是英國人橫插一杠,這國家還真是中亞一霸,甚至把印度當作後花園來散步都不是什麼新鮮事。而且阿富汗本身的地理位置,西可制衡波斯,東南向則始終對印度河流域以及恆河流域虎視眈眈,其地位還真不是帝國墳場,而是真真正正的霸業基石啊。。。
微信公眾號:追憶的撒馬爾罕城(zhuiyi_samarqand)
http://weixin.qq.com/r/CjhXTxLEi0-0rVYs920Y (二維碼自動識別)
阿富汗位於亞洲中南部,是亞洲各個文明進行交流的交通要道,從這裡出發,向東可以到遠東文明區,達向西可以到達波斯文明區,向南可以到達印度文明區,向北可以到達中亞文明區,正是因為擁有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歷史上的許多強大帝國都將阿富汗地區定為擴張的目標。佔據了阿富汗,便相當於打通了進軍整個亞洲大陸的一個堅實基礎。
只是阿富汗全境多為高原山區,地勢險要而環境惡劣,居住在這裡的居民也以強悍尚武而著稱,所以歷史上佔領了阿富汗的帝國似乎都沒有好下場,從公元前4世紀的亞歷山大到20世紀80年代的前蘇聯,2000年間數個帝國與征服者都在阿富汗遭受了挫折,並從此走向衰落乃至滅亡,阿富汗似乎對大國的戰略計劃施加了「魔咒」:只要覬覦阿富汗,就會引火燒身,最終導致自身走向衰亡。這一屬性讓阿富汗獲得一了響亮的外號:帝國墳場。
等一等,現在就說阿富汗是「帝國墳場」為時尚早了。在阿富汗的旁邊就長期存在一個世界級帝國——波斯帝國。可能有不少人以為波斯帝國只有阿契美尼德王朝,實際歷史上波斯人曾建立過多個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帕提亞帝國、薩珊王朝、薩曼王朝、薩法維王朝等,期間雖也有幾次亡國,然而據最保守估計,仍斷斷續續延續了1000多年吧。作為阿富汗的友(qiang)好(da)鄰居,伊朗波斯不僅是第一個佔領阿富汗的世界級帝國,同時還是佔領阿富汗時間最長的大國。
在波斯人的語言中,阿富汗的意思是「山裡人」、「山民」,這一概念充分透露了兩大信息:第一,波斯對阿富汗很是了解,不僅對阿富汗寒冷、荒涼、多山的特性瞭然於心,而且還對阿富汗土著的風俗習慣心知肚明;第二,波斯對阿富汗土著持貶低看法,畢竟相較於建立龐大帝國的波斯人而言,多數時間只會在山上放羊、打獵的阿富汗人太落後了,雖說你阿富汗人和我波斯人也有遠親關係(都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雅利安人的後裔),不過我現在是家大業大,而你的成就也太差了吧。
秉持著對自己的百萬雄師、鋼鐵強軍信心滿滿的態度,懷揣著對這些「蠻夷」鄙視貶低、不屑一顧的看法,波斯歷代統治著都將阿富汗劃入自己的「戰略議程」,將阿富汗選定為自己預留的戰略緩衝地。我們來看一看歷史時間表吧:
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時代(前550-前330年),居魯士大帝首先率軍佔領今阿富汗地區,並在此設立了巴克特里亞省、阿拉科西亞省等省份,直至阿朝滅亡。
阿赫馬尼德王朝
波斯薩珊王朝時代(220-651年),沙普爾大帝率軍佔領阿富汗地區,直到薩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摧毀之前,帝國的疆域都是將阿富汗囊括在內。並且在薩珊波斯時代,阿富汗的西北方永久性成為了伊朗「大呼羅珊地區」的一部分。
薩珊王朝
後伊斯蘭時代的伊朗波斯各王朝:塔希爾王朝,薩法爾王朝,薩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古爾王朝,花剌子模王朝等,也紛紛佔領過阿富汗地區。塔希爾王朝興起於呼羅珊,牢牢控制阿富汗這塊土地;薩曼王朝興起於大呼羅珊-河中布哈拉地區,也嚴密管理著阿富汗地區;薩法爾王朝、伽色尼王朝與古爾王朝直接在阿富汗境內立國;花剌子模王朝在滅亡前也佔領了阿富汗。這段時間裡,阿富汗也是在波斯的版圖之內。
薩曼王朝
直到世界近代歷史時期,波斯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牢牢控制著阿富汗。波斯薩菲王朝時代(1501-1736),伊斯邁爾大帝,塔赫馬思普大帝,阿巴斯大帝都率軍佔領了阿富汗地區,阿富汗的坎大哈省還是薩菲波斯與印度莫卧爾爭奪的焦點。波斯阿夫沙爾王朝時代(1736-1796),納迪爾沙大帝再一次率軍征服了阿富汗全境,並以阿富汗為基地,在1739年攻陷了印度德里。
薩法維王朝
阿夫沙爾王朝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經歷了波斯帝國數十個世紀的高壓統治後,剽悍的阿富汗民眾們終於覺醒了(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現代阿富汗的主體民族——普什圖人形成了),在1720年以後的薩法維王朝末年,阿富汗軍閥揭竿而起,向波斯中央發起了挑戰,雖然這次起義被波斯實權人物—納迪爾沙鎮壓了下去,但阿富汗人並沒有氣餒,而是繼續頑強抵抗,堅持鬥爭。終於在1747年,阿富汗本土民族的現代國家開端——杜蘭尼王朝宣告成立,此後的幾十年里,杜蘭尼王朝一度成為世界強國之一。
儘管此後阿富汗的歷史發展不再延續著「被波斯統治」的老套劇情,但是畢竟波斯此前已經佔據了阿富汗那麼多個世紀,據相關資料估計,在近代阿富汗地區建立普什圖國家之前,阿富汗約有90%的時間屬於伊朗波斯。佔領了如此長的時間,波斯對阿富汗各方面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阿富汗文化里的波斯因素相當濃厚,達里語(現代波斯語)直到現在仍是阿富汗的第二大語言。
個人感覺其實阿富汗不是帝國墳場,而只是壓死帝國的一抔土,不需要過於神化。
一個國家若是有能力打到阿富汗,那證明這個國家已經到達了全盛期,緊接著可能就會走下坡路。如亞歷山大的馬其頓,他的帝國疆域已經超出了他的控制範圍,所以隨著他的去世,帝國瞬間崩塌,這能怪阿富汗嗎?我還說亞歷山大死在出兵印度的路上,說明印度是帝國墳場吶。再比如唐朝,他的國力到玄宗朝已經由盛轉衰了,縱使打贏怛羅斯之戰,在之後遲早爆發的內亂中,一樣會丟掉安西都護府。這是唐朝控制力衰弱的必然,而非佔領阿富汗的罪。設立安西都護府說明國力強盛,丟掉也無非就是國力衰弱,歷史的進程罷了。而且唐朝輸掉怛羅斯之戰後,還挺過了安史之亂,之後還有數次中興,續了一百年後唐帝國才在黃巢起義下滅亡,難道這要怪一百多年前一場戰爭的失敗?那和某些人把現在過得不好全都賴土改有什麼區別?還有蘇聯,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時候是1979年,這時候的蘇聯經濟已經大幅度下滑,糧食減產到要依賴進口,這時國力衰弱的蘇聯發動阿富汗戰爭,在治安戰中吃癟,這才是正常的。若是走下坡路的蘇聯還能在阿富汗硬肛眾帝國主義黑手,那才不正常吧。現在的大部分研究,提到蘇聯解體,都是在經濟與體制方面找原因。說難聽點,哪有人真把入侵阿富汗當回事啊?與其說蘇聯控制阿富汗就不會解體,還不如yy下安德羅波夫多活幾年。再提下現在的美國,美軍2001年進入阿富汗直到現在,美國有一點衰弱的跡象么?難不成這也要強行「帝國墳場」?阿富汗一場反恐戰爭對美國的影響很微小吧。三千億美金打一場持續十餘年的仗,對於一年有七千億(原答案換算錯了寫的三萬億,感謝評論指正)軍費的美軍來說,真不算什麼。要不是次貸危機的影響,恐怕美軍還真不會撤離阿富汗。帝國墳場,是現象而非原因。
是「因為國力衰弱,所以在阿富汗吃了敗仗」,而不是「因為在阿富汗吃了敗仗,所以國力衰弱」。把鍋都丟給阿富汗,太玄學了吧。所謂無法征服,都是一廂情願。
事實上,美蘇都像拍蒼蠅一樣,拍死了阿富汗政府。問題在於,如此貧瘠的地方,征服它有什麼意義?一,培養親美蘇政權,難度在穩定。這個地方,本來就不穩定,硬要穩定,就需要進行種族清洗。問題是有必要麼?
二,地緣政治方面,美蘇都實現了預期目的,來去自由。至於說當年的中國,真的不care。三,經濟利益,荒蕪如火星。~~~~~~~~~~~~補充下,2001年對美國威脅最大的幾個問題,一是恐怖主義(遜尼派穆斯林為主),二是中東穩定問題(伊拉克、伊朗),三是朝核問題(朝鮮)。上述三個屬於不納入美國體系的國家,擁有導彈、核技術,具有穩定的領導架構,是必須要幹掉的。此外,南亞問題、北約東擴、中國問題,總體是可控的。在新自由主義框架下,本來就要對她們動刀,所以把他們簡稱為邪惡軸心,既形象又貼切,特別是對美國大多數選民來說,可能中國是不是在非洲都搞不清楚,是一種政綱上的表達需要。911以後,美國直接出兵阿富汗,依靠北方聯盟拍死塔利班,然後劍指兩伊,進攻伊拉克。我覺得最大的遺憾是,應該快速結束阿富汗戰爭,而是以特種戰方式對恐怖分子進行斬首,不應該去打治安戰,伊拉克也是一個問題,快速摧毀薩達姆政府以後,應該直接掉頭處理伊朗,朝鮮問題。這兩個國家都有內在穩定性,不容易搞定。這一點上面,共和黨政府絕對是太自大了。一個經濟、政治地位正在下降,但是軍事實力比地球其他國家加起來還要強;一個經濟、政治地位已經成為地球一極,軍事實力還不夠強的大國。遲早會正面衝突。想起來就不寒而慄。刪除雲石了,馬前卒水平好得多。
*看見雲石回答*點開問題日誌
*果然又是自問自答
墳場個屁。都是因為近年人都文明了,不能搞大屠殺。
要是像蒙古一樣,抵抗者屠城,縱容游擊隊者屠城,見到游擊隊不報警屠城,根本不會有什麼叛亂。
但是時代不同了,我們都成了文明人,所以這樣做是不見容於世界輿論的。我們要文明,要人道主義。
既然文明,那你幹嘛還侵略阿富汗?這就是問題所在了。侵略這種事情在近代本身就是不正義的,所以被征服者民族主義高漲、猛烈抵抗,其他流氓暗中幫忙,這些都是正義的。最後,侵略者就完了。實際上除了像克里米亞這種同文化有核心的土地,近代哪一塊地是長期佔領/傀儡沒有叛亂四起的?
因為蘇美不是德日,如果是德日估計要種大蘑菇
記住是近現代不是古代
聖戰、普什圖族、高原地形
第一次英阿戰爭發生於1839年。19世紀30年代,阿富汗經曠日持久的封建割據和內戰,終於由多斯特·穆罕默德統一了全國。這時,已控制了大半個印度的英殖民者為把阿拉入其軍事同盟,不斷對阿進行間諜活動。沙俄也加緊對阿滲透,並騙取了阿統治者的信任,使阿倒向了沙俄。英隨即以「俄國威脅」為幌子,加緊進行戰爭準備,決心出兵阿富汗,推翻阿親俄政府,扶植傀儡政權。
1839年4月,英軍3萬多人經長途跋涉,先後到達奎達,而後越過霍賈克山口侵入阿富汗西南部;英軍另一路強行穿越開伯爾山口,配合英軍主力作戰。阿軍僅有1.5萬人,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裝備上都遠不及英軍。
英軍很快就攻佔了坎大哈和加茲尼,兵臨喀布爾城下。多斯特·穆罕默德向俄求援遭拒,只好逃到布哈拉避難,英國隨在喀布爾建立傀儡政權。為回擊英國侵略軍,阿富汗人民揭竿而起,展開抗英游擊戰爭。各地游擊隊依託有利地形,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襲擊英軍哨所,切斷敵交通補給線,收復重要城鎮。英軍在阿游擊隊沉重打擊下,士氣低落,惶惶不可終日。
1841年11月2日,喀布爾爆發起義,各地游擊隊舉行聯合反攻,怒不可遏的喀布爾市民手執各種原始武器沖向預定目標。起義軍英勇作戰,勢不可當,當晚就佔領了喀布爾全城。第二天起義軍向城外的英軍據點進攻,英殖民軍驚呼「阿富汗全國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對我們了」。
戰至9日,起義軍攻佔了喀布爾至巴拉·喜薩爾要塞間的全部據點,後又擊斃英國公使麥克諾頓,英軍被迫同意從喀布爾撤軍。英軍殘部及隨行人員和家屬1.6萬人在向賈拉拉巴德撤退沿途,多次遭到起義軍的伏擊,最後只有一名身負重傷的軍醫跑回賈拉拉巴德,報告了英軍全軍覆沒的消息。此後,抗英武裝又包圍了賈拉拉巴德和坎大哈,收復了加茲尼,英傀儡政權徹底垮台。
英殖民者不甘心失敗,增調援軍,首先解了賈拉拉巴德和坎大哈之圍,爾後從東、南兩個方向大舉進攻喀布爾。1842年9月,阿軍經浴血奮戰,終因力量懸殊,主動撤離了喀布爾。英軍重占喀布爾後燒殺搶掠,瘋狂報復。
但阿人民並沒有屈服,抗英鬥爭更加高漲。英軍唯恐再遭慘敗,在救出人質後,慌忙於10月12日撤回印度。歷時三年半的第一次英阿戰爭,使英殖民者損失了3萬餘人,耗資1.5億英鎊,結果以阿富汗人民大獲全勝而告終。以後30多年英國殖民者未敢再向阿富汗發動侵略戰爭。
1879—1881年英殖民者又進行了第二次侵阿戰爭。19世紀70年代,英俄兩國在阿富汗南北兩翼不斷進行侵略擴張,將邊界向前推進直接與阿領土接壤,對阿構成新的直接威脅。
阿為尋求庇護,接受了沙俄提出的包括出兵援阿等條款的條約草案,拒絕了英國使團來訪。英殖民當局不能容忍阿與俄結盟,便以使團遭拒為借口出兵侵阿。31878年11月,英殖民軍3.5萬人分3路入侵阿富汗。阿統治者一心指望俄國援助,採取不抵抗政策,有意將5萬人的軍隊分散在全國各地,企圖讓英軍深入國境,迫使沙俄實現出兵援助的諾言
由於阿實行這一指導思想,使得阿軍防守十分薄弱。南路殖民軍向坎大哈推進,一路未遇抵抗,於1879年1月8日輕取該城;
中路殖民軍在派瓦爾山口受阻,後迂迴阿軍側後迫其後撤;北路殖民軍在開伯爾山口遭阿軍炮火猛烈轟擊前進受阻,但當夜阿軍奉命撤退,殖民軍順利佔領了賈拉拉巴德。阿大片國土淪喪,請求俄國出兵。但沙俄的戰略重點在歐洲,不願在阿與英國攤牌,因而拒絕出兵。阿富汗迫不得已於5月26日同英方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甘達馬克條約》,阿成為英國的附屬國。
《甘達馬克條約》的簽訂激起阿國內一片義憤。9月8日,喀布爾爆發人民起義,憤怒的士兵和群眾包圍殖民者官邸,殺死了英國總督。喀布爾的人民起義點燃了全國抗英烈火,許多部族紛紛組織抗英游擊隊。在喀布爾市郊,不少農村婦女拿著鐵杴、斧頭、馬刀參加抗英軍作戰,使侵略者每前進一步都付出慘重代價。
10月12日,殖民軍再度佔領喀布爾,對愛國者和廣大市民進行瘋狂的報復。各地抗英武裝以加茲尼為基地,對喀布爾形成包圍,積極主動地打擊敵人,並挫敗了殖民軍對加茲尼的進攻,給敵以重創。1880年7月27日,抗英軍2.5萬人在坎大哈附近與殖民軍一個旅遭遇,打響了著名的邁萬德會戰。抗英軍在兵力火力上均佔優勢,戰鬥開始後,抗英軍首先以炮火壓制敵兩翼的炮兵和騎兵,掩護步兵前進。爾後步、騎兵緊密配合,乘勢發起猛攻,打得殖民軍潰不成軍,只是援軍趕到才免遭全殲。
抗英軍乘勝向坎大哈進軍,喀布爾殖民軍也被10萬起義軍包圍,英殖民當局調來大量增援部隊才把抗英軍鎮壓下去。在阿人民的英勇抗擊下,英殖民軍到處挨打,四處碰壁,被迫同阿富汗統治者簽訂妥協性協定,同意阿內政自主,但外交受英控制。1881年4月,殖民軍放棄了侵佔阿富汗的打算,全部撤出阿富汗。
1919年爆發了第三次英阿戰爭。19世紀末,阿富汗國內安定,經濟復甦,民族資本主義開始萌芽。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牽制了英國很大力量;
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國際國內形勢對阿擺脫英國外交控制,爭取徹底獨立十分有利。1919年2月,阿改革派代表人物控制政權後,宣布阿富汗獨立,不承認任何外國特權,並採取聯蘇抗英的政策。英殖民者拒不放棄它在阿享有的特權,在阿邊境集結兵力,準備發動新的侵略戰爭。
5月3日,英軍襲擊開伯爾山口阿邊防軍,接著,英國侵略軍3.4萬人分為三路入侵阿富汗,主力在北線經開伯爾山口向賈拉拉巴德方向進攻,一部在南線向防守薄弱的坎大哈出擊,另一部在科哈特地區取守勢。阿軍4萬人分三路在開伯爾、加茲尼和坎大哈迎擊敵人。英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還擁有少量裝甲車和作戰飛機;而阿軍訓練很差,裝備落後,刀、劍是主要兵器,為數不多的槍炮不但陳舊,而且彈藥不足,英軍在兵力兵器上佔有絕對優勢。
儘管如此,阿富汗人民為獨立自由而戰,士氣高昂,作戰英勇,並得到了印阿邊境少數民族起義軍的大力支援,扭轉了被動局面。5月6日,開伯爾方向阿軍以3個步兵營攻佔了敵巴格要塞,搶佔了朗迪科塔爾要塞周圍有利地形,但未乘敵兵力空虛之機攻下要塞,坐失戰機。
英軍增援部隊迅即趕到,在英國皇家空軍的支援下,奪回了巴格要塞,阿軍且戰且退。英軍又集中轟炸了賈拉拉巴德和喀布爾,引起阿軍和市民恐慌。英軍正準備向賈拉拉巴德進攻時,得知阿軍在中路主動出擊,被迫分兵增援。
加茲尼方向阿軍行動迅速,5月19日進至邊境重鎮馬敦,居高臨下,迫敵後撤。隨即抄小路直插塔爾城下,直接威脅敵設在科哈特的大本營,打亂了英軍部署。阿軍以炮火猛轟塔爾城,但由於步炮協同不利,未能攻下該城。
英援軍趕到後,阿軍為保存實力,主動撤出戰鬥。南線阿軍取守勢,在優勢之敵進攻面前,頑強堅守,給敵以重大殺傷,迫其停止進攻。
阿軍的英勇抗擊和印度解放運動的高漲,使英侵略軍處境困難,被迫放棄了繼續作戰的計劃。6月3日,雙方停火,進行談判。1921年11月22日,英阿簽訂和約,英國承認阿富汗獨立。至此,阿富汗人民抗英戰爭取得了徹底勝利。1839—1919年間,阿富汗進行的三次抗英戰爭是維護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的正義戰爭,是亞洲革命風暴和亞洲覺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次戰爭中,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帝國居然一次又一次地被一個弱小落後的國家所擊敗,在世界歷史上實屬罕見。它雄辯地證明,任何強國要想以武力征服一個生命力旺盛,民族意識強烈,反抗精神頑強的民族,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它也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樹立了榜樣。當然,英國在阿富汗進行的是殖民擴張的非正義戰爭,是必定要失敗的,但反思當時英國殖民者在世界各地到處得手,而在阿富汗卻碰得頭破血流,這不能不給人以歷史的啟迪。2001年,911事件爆發,本拉登和基地組織一戰成名。第二個月,吃了大虧的美國人,隨機大舉入侵阿富汗,追殺基地組織,以及與庇護他們的塔利班,美版阿富汗戰爭爆發。
以美國的蓋世武力,按說征服一個阿富汗簡直是手到擒來。但現實卻跟美國人開了個巨大的玩笑,十萬美軍在這塊鳥不下蛋的地方一打就是十幾年,最後除了擊斃掉個本拉登,居然啥實實在在的好處也沒拿到,最後不得不黯然收兵退場——這著實讓堂堂全球霸主有些顏面掃地。
但美國也無需過於沮喪。因為就在30年前的上世紀7、80年代,當時地球上的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也曾經發起過一場蘇版入侵阿富汗,但相較於美國,蘇聯的下場更為不堪——這場同樣耗時十來年,讓蘇聯消耗了海量資源的蘇版阿富汗戰爭,不僅同樣沒有達到征服阿富汗的目的,還敗光蘇聯的家底,成為引發蘇聯解體的重要導火索之一——相較於蘇聯的凄慘下場,美國起碼還能夠體面收場,這麼看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美國與蘇聯,這個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卻都在阿富汗折戟沉沙。這個貌不驚人的小國,到底有什麼神通廣大的本領?雲石在此做個分析: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阿富汗這個國家的基本面:阿富汗地處內亞腹心,國土面積約六十五萬萬平方千米,人口約三千萬。地緣結構方面,興都庫什山脈自東北延伸西南,是阿富汗與南亞、東亞兩大地緣板塊的天然地緣分割線;伊朗高原自西延伸至東,涵蓋了阿富汗的大部分國家面積。
阿富汗是典型的山地地貌,高原與山地覆蓋全國領土的八成,僅有南北兩端邊緣地區是低地平原。但是,因為地處內亞,氣候極端乾旱,所以阿富汗這唯二的寶貴低地平原,也基本上都是沙漠與戈壁灘,開發價值極低。
客觀的說,這樣的地緣資質算得上是相當糟糕。內部,它幾乎沒有一個哪怕稍微像樣點的地緣板塊,國家生產潛力天然較低。外部,作為一個內陸國家,阿富汗沒有出海口,周圍又都是山脈、高原和沙漠,可謂閉塞之極。
不過,雖然自己沒什麼太大價值。但就地緣格局而言,鑒於阿富汗地處東亞、中亞、西亞、南亞四大地緣板塊交匯,這種特殊的區位,使得阿富汗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亞洲的各大地緣勢力,不管是那一方,只要能拿下這裡,便可以此為基礎,向周邊各大地緣板塊施加輻射,進而對亞洲地緣政治格局造成深度影響。
在農耕時代,阿富汗是伊斯蘭文明的勢力範圍。但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伊斯蘭世界由盛轉衰,以北亞、中亞為基地的俄羅斯,與以印度為根基的英國,又從南北兩個戰略方向,對阿富汗展開爭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元氣大傷,日不落帝國土崩瓦解,英國殖民勢力退出南亞,俄國便成為唯一有能力對阿富汗施加強勢影響的主要周邊地緣勢力。
不過,無論是昔日之伊斯蘭,還是近現代之俄羅斯,二者對阿富汗之影響,其實都非常之有限。鑒於阿富汗與這些周邊強勢地緣勢力的本部核心區都太過遙遠,並且其自身地緣環境十分閉塞,這就造成外來勢力對阿富汗投射影響力的能力嚴重受限。
對伊斯蘭來說,雖然早在中世紀,它就成功的使阿富汗對自己皈依。不過這種納入,主要僅限於文化層面。政治層面,以中東為本部核心區的伊斯蘭各大帝國,必須在自己的極盛期,才有可能將這個偏遠閉塞的地區佔為己有。如果帝國整體實力出現衰弱,阿富汗很容易就會從帝國版圖中脫離。某種意義上,阿富汗跟伊斯蘭文明的關係,與古代越南跟華夏文明的關係非常類似——文化層面能夠融合,政治層面難以吸納。
而俄羅斯的形勢則更加不。雲石君在之前的《地緣政治:中亞系列》中,曾就俄羅斯與中亞的地緣關係有過一個解析:俄羅斯國土是東西向長方形,本部核心區的東歐平原,地處國土最西端,其向亞洲施加地緣影響力的路徑是由西往東;中亞與東歐本部板塊地緣距離比較遙遠,並未還凸出於俄國矩形版圖之南,呈半島狀結構,高度偏離俄羅斯國家地緣主軸,故而承接東歐平原地緣輻射的能力天然有限。
而阿富汗還在中亞的更難免,差不多是中亞與南亞的交匯處,加上阿富汗地理環境封閉,這更嚴重阻礙了俄羅斯地緣影響力的有效注入。總而言之,特殊的地緣格局,決定了除非俄羅斯國力超級強大,不然一般情況下,是沒有經營阿富汗的能力的。
不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蘇聯,也恰恰是俄羅斯文明的鼎盛期,故蘇聯才敢於侵入阿富汗,冀圖以此地位戰略依託,一舉改變對西亞、南亞甚至東亞三大地緣勢力的戰略格局。
不用說,蘇聯要摧毀一個阿富汗當權政府,那是十分簡單的。但問題是,消滅其政權組織後,在對這塊土地的消化征服方面,蘇聯卻碰到了大麻煩:
地緣距離的過於遙遠,嚴重削弱了俄羅斯向阿富汗投射地緣影響力的能力;而阿富汗的封閉與貧瘠,又意味著阿富汗天然缺乏與俄羅斯經濟融合的能力。這也就是說,俄羅斯不能通過常規的經濟、文化融合套路,完成對阿富汗消化吸納。所以,政治與軍事層面的高壓,便成為蘇聯控制阿富汗的唯一之選。
但問題是,缺乏經濟、文化層面的有機融合,阿富汗人不可能對俄羅斯產生物質利益層面的依賴與心理情感層面的認同。這種情況下,他們當然不會心甘情願的聽命於遠在天邊,和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莫斯科。這也就是說,蘇聯不能清除阿富汗人的反抗意識。
而阿富汗的山地地貌,也嚴重妨礙了蘇聯對其之有效佔領。崎嶇複雜的山地,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蘇聯在軍事方面的巨大優勢,為阿富汗抵抗武裝提供了與蘇軍對峙的可能。
當然,要是僅就與此,蘇聯也並非就完全無法阿富汗。畢竟再怎麼說,蘇聯也是超級大國,就算客觀環境存在先天不足,但靠著強大的國力和軍力,只要蘇聯願意堅持下去,照樣有可能笑到最後。
但問題是,在阿富汗問題上跟蘇聯作對的並不僅限於當地抗蘇武裝。國際上,美國與中國,以及整個伊斯蘭世界,都不願意看到阿富汗被蘇聯征服。
面對蘇聯入侵阿富汗,以美國牽頭,中國緊隨,甚至伊朗、巴基斯坦也加入,各國儘管出發點各不相同,但在阻止蘇聯佔領阿富汗一點上,形成了高度一致。這種情況下,大量的資金和武器,通過各種渠道,運送至阿富汗抗蘇武裝手中。而一些伊斯蘭勢力,也在宗教聖戰理念驅動下,加入阿富汗反蘇陣營——本拉登就是在這個時候入阿。
當然,美、中、伊等各方提供的援助都是間接的,並沒有直接出兵與蘇聯對陣。但這就猶如最後一個籌碼,逆轉了阿富汗的戰略態勢。雖說這些來自外部的支援,還不足以支持阿富汗抵抗勢力徹底將蘇聯攆出,但起碼讓他們有能力把戰爭拖進拉鋸。蘇聯損兵折將,耗盡萬億財富,卻始終無法在阿富汗穩定立足,打到最後,自己終於再也承受不住,只能狼狽退出。
蘇版阿富汗戰爭的結果,證明了一點:阿富汗極為特殊的地緣環境,導致任何一方外來勢力,都很難在當地建立穩固統治。即便這個外來入侵者能力超強,但也頂天就維持個微弱優勢,只要有其他勢力稍加攪局,當地的本土勢力就可以將入侵者拖入無法自拔的泥沼。
阿富汗身處亞洲各大地緣勢力夾縫,這種地緣區位,決定了不管誰打它的主意,想讓其它勢力束手旁觀,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也正鑒於此,阿富汗成為世人眼中的「帝國墳場」。
但凡事都有例外。
蘇聯撤兵後,阿富汗經過一番內戰,塔利班武裝成功勝出,奪取了政權。而與塔利班淵源甚深的本拉登,也以阿富汗為基礎,一手創建「基地」組織 ,並於911事件中「名揚四海」——而這也引來美國的報復性攻擊,蘇聯退兵十年後,美版阿富汗戰爭開鑼。
二十一世紀初的美國,國力堪稱極盛。冰風所至,全球無人能擋。正是基於對自家實力的絕對自信,美國悍然以反恐劃線,勒令中、俄、伊斯蘭等其它地緣勢力,都不得對美國定義的恐怖勢力——說白了也就是塔利班、基地這些施以援手,否則便是美國之敵!
美國的強大實力,果然讓其它勢力噤若寒蟬。美國由此獲得了排除外力干擾條件下,獨自經營阿富汗的千古良機!
但饒是如此,這場阿富汗戰爭,美國依然打的是一塌糊塗,最後也只能是一無所獲,收兵退場。
回顧這段歷史,這裡面有幾個不合理之處:美國為啥要費這麼大勁兒,去打一個小小的阿富汗?區區一個本拉登,真值得讓美國動用10萬之眾,在這個犄角旮旯一呆就是10年之久?除了反恐,美國攻打阿富汗,還有什麼別的目的?為什麼最後無法成功,只能黯然收場?關於這些問題,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接下來的《地緣政治47:美國為何要大舉入侵阿富汗》一節中,繼續為大家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98篇——阿富汗系列之第1部分。對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感興趣的朋友,可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雲石全部地緣政治系列原創文章。
說難聽點,那是大家講究吃相而已,要是完全不講究吃相,我控制住幾個節點,禁止外面的糧食進入,然後再派出空軍將所有找到的農田都炸了,最多三年,這地就沒有活人了。。
發動戰爭,目的不過四個,為錢,為地,為人,為面子……先說為錢,那破地方窮的掉渣,丟一百萬進去打下來,想收回這一百萬大概要半個世紀,甚至永遠收不回來打了水漂,實在划不來……再說為地,那塊地拿下來不是很難,但要好好經營……幾乎不可能,而且拿下來肯定被別的勢力下絆子捅刀子,付出的代價之大,簡直無可想像,蘇聯已經證實這一條路走的是多麼痛苦了,不可取……然後是人,那地方的居民自成一派,種族、宗教、宗族各種勢力盤根錯節,除非是搞法西斯政權的管理制度,否則想在那地方拉一票人馬建個勢力,難於登天……最後是為了面子……除了極盛的美國為了復仇911打了一仗,還最後灰頭土臉除了漲面子之外沒撈到任何有價值的好處還讓中國抓住機會好好發展壯大之外,別的國家都還沒什麼仇什麼怨夠來這個破地方打仗的,當然阿富汗要是自己再一次做死,要求炸平地球得罪全地球村居民,為了全球的面子五大流氓集體出手或許會有收拾他的辦法吧?但是收拾完後,又回到了起點……沒人有能耐在那個地方立足的……有這多因素,你說他不是帝國墳場誰是?
越發達的國家越死不起人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唯一的兒子和貧農的第六個兒子同樣能為戰爭貢獻一個死亡名額。但是帶來的影響和後續問題遠不一樣。可以這麼說,死一個蘇聯士兵比死一村的阿富汗游擊隊員要貴得多。
因為阿富汗是大國在歐亞大陸上勢力的極限。
亞歷山大東征最遠到達阿富汗,留下了大夏國。 阿拉伯東邊力量的極限是阿富汗下方的河中地區。 大英帝國也是拿下了阿富汗卻無法征服西藏。 蘇聯為了南下印度洋也最終止步於阿富汗。 因為一旦任何一方勢力佔據阿富汗這個地方,其他邊緣勢力都會聯合起來反對他。例如中俄聯手在阿富汗培養反對勢力拖死蘇聯。 美國為什麼一定要拿下阿富汗。因為這個超級大國一但拿下阿富汗就像一把匕首一樣插在中歐俄印的中間。這也就有能力遏制中歐俄印的聯手。這樣就沒有潛力大國可以挑戰美國霸權地位以實現美國繼續領導世界的目的。 多說一句,美帝在歐亞大陸兩側的重要盟友就是英日,這倆國家是控制歐亞大陸的橋頭堡。抓兩頭,刺心臟。這是美帝師承大英帝國的離岸平衡手。阿富汗地緣位置不用說了,及其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大英帝國、蘇聯涉足阿富汗的原因。上述兩個大帝國折戟這片鳥不拉屎的地方,有很多著作都做了精闢的解釋。至於美國,答主並不認為美國征服不了阿富汗,而是美國壓根就沒想過要征服阿富汗。
美國的對阿政策,「9·11」事件是個分水嶺。在此之前,美國在70年代至80年代通過巴基斯坦支持阿富汗的「Mujiahideen」,當前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後,美國並沒有充分利用阿富汗出現的「權力真空」尋求全面控制阿富汗。當時美國在中亞、南亞的盟友是巴基斯坦。「9·11」事件後,小布希政府直接乾脆的使用武力回擊的方式打擊幕後主謀本·拉登及為其提供庇護的塔利班政權,阿富汗也隨之成為當時美國政府的戰略中心。但是不到2年,美國就再次將戰略中心轉移到中東,幹掉了薩達姆政權。而本應該用於阿富汗的兵力、資源都被挪用到了伊拉克,所以即使小布希政府基本達到了打擊「基地」組織,推翻塔利班政權的既定目標,並且支持卡爾扎伊按照西方的皿煮模式建立了新的阿富汗政府,但由於留下的攤子過大過爛,導致其對阿政策飽受批評。奧巴馬上台後,對小布希的政策有繼承,亦有反思。在逐步撤軍的同時,美國繼續在阿富汗開展打擊「基地」組織殘餘的反恐任務和對阿國家安全部隊的TAA任務。同時,美國還與其他國家一道,向阿富汗提供各種援助。奧巴馬政府任內最大的成就就是幹掉了本·拉登,並進一步削弱了「基地」組織,阿富汗在經濟、教育、醫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發展。
儘管美國、國際社會每年向阿富汗提供巨額援助,但是因為阿富汗人「爛泥巴扶不上牆」(駐阿富汗各個國家外交官的共識,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所以阿富汗直到現在還是政治紊亂,安全形勢日漸惡化,國內和平和解問題遲遲無法得到解決。而阿富汗人沒有對此進行反思,反而一直堅持是因為其某鄰國支恐,所以才導致阿富汗無法實現和平,經濟無法得到發展。
以上寫了這麼多,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阿富汗的「多民族、以部落為主、各民族各部落誰都不服誰,但是誰又都無法消滅對方」的特點造就了其及其複雜的國內形勢。換成另一種說法,阿富汗本身就是個「shit hole」,誰來了都無法征服,甚至連阿富汗人自己都無法征服。
地理位置容易受到各個地方強大國家的擠壓,發展空間小;地形複雜,外人很難熟悉,容易中埋伏;受打擊太多,作戰經驗和軍事傳統提高,於是反抗能力很強;窮。不打只能更窮,打了說不定還能得點戰利品。 另外,阿富汗(普什圖人)不僅僅能抵抗,還有時候逆天佔領北印度、伊朗高原;德里蘇丹國(突厥人)也是聯合普什圖人來統治印度的。 在阿富汗統治站穩腳的,只有波斯人做到了,還是因為文化上的近似(普什圖語和波斯語互通性很高),但是波斯是什葉派為主而普什圖是遜尼派為主。德里蘇丹國(突厥)則是與普什圖同屬遜尼派但是文化上相似度不如波斯。再加上山區封閉,阿富汗的獨立性也很強,一旦統治阿富汗的那個「外來」政權出現不穩定而普什圖抓住了機會,那麼阿富汗也會開大招「天神下凡」,來一個絕地反殺,杜蘭尼王朝就是例子。
雲石你真的很無聊 自己開了欄去
提的問題總是這麼奇怪,還沒打開就知道是雲石乾的。
征服了又有什麼用,中東的獨裁者一個都不能倒,倒了一個就會放出來一堆毒蛇
阿富汗真的是帝國墳場,只不過不是證明就是阿富汗厲害,而是阿富汗背後的人物厲害,由於阿富汗獨特的地理位置,地處中亞,亞洲的心臟,又有中國,俄羅斯這些大國勢力在,再加上各大中東石油產油國的角力,導致誰想完全控制阿富汗必然會死得很慘。蘇聯入侵阿富汗,兔子和美國甚至中東相關國家一定會暗中支持當地抵抗武裝,包括金錢,武器,物質,軍隊培訓,以及輿論等,同理美國入侵阿富汗,兔子和俄羅斯甚至中東的金主肯定暗中出了不少力,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承認塔利班政權的只有三個國家: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所以,每當有一方勢力想控制阿富汗這個中亞的心臟必遭多方強大勢力反彈,自然而然的阿富汗成為各大勢力角力的戰場,所以稱阿富汗是帝國的墳場一點都不為過,另外阿富汗山多沒什麼資源,但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是兔子西進,俄羅斯南下的通道,同時美國也怕兔子和中東,歐洲聯通,那樣的話美國就會被邊緣化,所以誰也不會讓誰,實實在在的墳場
推薦閱讀:
※反恐名義下,美國入侵阿富汗的真實戰略圖謀是什麼?
※只靠游擊隊能否打贏一場戰爭?
※阿富汗為什麼能在 1919 年實行婦女選舉權?
※為什麼阿富汗人寧願去德國也不來中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