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成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目的是什麼?

說實話,醫學影像技師現在比較尷尬,以為出來到醫院都是技術技師,而學醫學影像學的醫生都可以干,有些單位只招影像醫生,一才多用,那國家成立技術是幹什麼,為什麼又對技術鎖死不管了!感覺沒有什麼前景!


昨天看著流氓回答這問題,想著沒人邀請也就懶得再說了,自己也說不出啥新意來,不過既然有人邀請,湊個熱鬧吧。

咱們國家的醫療行業,我覺得比大躍進還牛逼多了,特別是一些最近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比如核磁共振,1982年美國才開始臨床應用。現在基本上每個縣級醫院都能有一台了吧?這速度太快了,人才怎麼辦?

大醫院可以用臨床待煩的醫生們來輔助科室填窟窿,小醫院大多都是護士搞技術,前個30年護士還能考執業醫呢。

但是顯然這種情況是非常不規範的,而從國家搞規培,專培,護士,技術不再可以考執業醫,這些等等名堂來看,國家是希望醫療行業越來越規範化的。

其實技術員我覺得前景是很好的,現在談輻射色變,而控制輻射劑量的,就是技術員。

至於題主說的一才多用,按照這種邏輯,還要啥其他專業,都用臨床醫學專業不就好了?

就想到這麼多,先就這樣吧。


嗯,謝邀。

利益相關:本專業畢業,按照復旦的排名,我們專業排名一直是全國前三。

尷尬是有的,畢竟這個專業不是傳統專業例如臨床,口腔,尤其是零幾年醫技分家之後,技師總感覺不如人家。但其實在醫學的發展歷程中,領域的細分是不可避免的,工作中從來不敢有誰說技術人員不如誰。你看哪個臨床的敢說護士壞話的?也有臨床老師來問我磁共振原理的,各有所長罷了。

所以首先,心態擺正,技術崗位主要進行儀器操作,和臨床診斷不同,責任劃分相對輕一點,所以工資待遇相對臨床低一些,但也還行,主要看醫院。

技術崗其實是一個性價比較高的崗位。有很多看不見的隱形優勢。

目前好的三甲臨床要求都是碩博,技術崗本科即可,想要升職稱還可以往上讀在職研,省下來人生的幾年時光還工作學習兩不誤。

沒有診斷權,也有另一面,很少醫療事故責任追究。在這個崗位上最大的問題就是病人信息錄入錯誤,所以認真一點,檢查都是可以補救的,很少會有及其重大的醫療事故。

工作相對臨床輕鬆。臨床手術我跟過,尤其是主刀那一波,一台幾個小時,一天幾台一站一整天,真的是熬人,這種技術輔助科室如檢驗科,放射科就不會那麼累。所以我當時就在想,女孩子真的是不要選外科,很多女生體力真的吃不消。

缺點也是有的。會越來越發現隔科如隔山,很多臨床上的用藥方案自己平時工作用不到確實會逐漸淡忘,朋友來諮詢的時候都要解釋自己雖然在醫院工作但只是技術人員。工資待遇不同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這一點我是看得開的,但是很多人就是介意,那可能就不適合從事這個行業。上升路線較窄,技術組就只能升職稱,科室里有技師長帶領,如果想從事管理層,這個崗位可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每日接觸大量患者,各種扯皮會很心累。

目前本專業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去醫院和去公司。醫院一開始累一些,工資起步沒那麼高。公司要求到處出差,工資單給的很漂亮,都是萬元左右。

情況大致如此,如果題主想要從事臨床工作,就是想要診斷權,這個專業無法滿足,建議轉專業,或者轉行。


謝邀

醫學影像技師現在比較尷尬

—從就業角度來說,我覺得是不尷尬的。薪水也還可以,比天天出差或者賣東西的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以為出來到醫院都是技術技師

—當然是技師,診斷的門檻很高好么。如果你不想做技術,那就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繼續讀書唄。而且我自己寧願做技術也不要診斷。

而學醫學影像學的醫生都可以干

—的確,說的直白點,你把廚房阿姨培訓一禮拜她自己能對付絕大部分擺位。或者幾位年長的老師都會點診斷,至於他們寫沒寫過診斷報告我無可奉告。

有些單位只招影像醫生,一才多用

—單位?大部分醫院有醫師就要技師。如果兼顧技術和診斷,會很累的。而且我還學拍鉬靶和炒股多才多用。方便在平時和大家談笑風生。

那國家成立技術是幹什麼,為什麼又對技術鎖死不管了!感覺沒有什麼前景!

—技術組就是拍片子的,人家醫師天天讀片子都忙不過來了。沒有什麼前景是真的,但是醫院就這樣,你沒有後台都是在吃喝混等死,不用過於安格瑞。


醫學影像技術,濱州醫學院16年新開設專業,目前屬於二本,很幸運我是其中一員,下面我把醫學影像學跟醫學影像技術根據我所知道的對比一下吧。

據我所知,想北京協和醫院這種全國排名前幾的只招收5年制影像醫學生,而煙台毓璜頂醫院這種省內知名的三甲還是招收4年影技的。月薪1w左右,跟醫學影像學的工資差不多。由於這個專業的獨特性,目前沒有影技的碩士,人家招的也就是學士或者專科,而對於5年制醫學生,大醫院一般招收的條件是碩士,考研多難大家也都知道吧,加上醫學生需要規培,考職業醫什麼的,所以這個專業的優越性都知道了吧。他們需要8年的事情我們4年就搞定了,多出4年時間,在三甲醫院能多賺多少錢就不提了,多多少經驗?


入坑入錯了,沒辦法的,糾結意義沒必要,文科還有一堆根本沒法就業的專業呢。

我讀書那年還見識某專業同學會,畢業後幾乎100%改行,其專業號稱全國第一!茶學!

影像體系內技術就是最底層,診斷畢業馬馬虎虎,誰叫你們不學臨床!臨床本科、研究生找不到工作,轉影像就可以,你聽說過影像診斷本科甚至研究生能轉臨床的嗎?

醫學專業是分等級的!


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把醫師和技師分開,醫師五年制,工作考的是執業醫師資格證,技師屬於理工科,考技師資格證和大型機器上崗證。

現在中國醫學會放射學會也是明確的把醫師和技師分開成兩個平行的分會。小醫院因為人員不足,病人量不大以及在鄉鎮地方,特別三乙甚至以下層面醫院裡,醫師能兼職技師,技師不能兼職醫師導致技師定位不明確等原因,可能題主對這個專業理解出現了點偏差。


剛睡醒,頭有點暈,隨便寫寫你隨便看看。

在江蘇,你說的「只招醫學影像學生」「一才多用」的醫院,一般都是三乙以下的下級醫院……

上級醫院一般為了分工明確,招的話技術和診斷的本科應屆都會要的,從事的都是技術工作。

要說最著名的影像專業,大概就是泰醫了吧。當年我們實習的時候,有句互嘲的話,叫「泰醫的學生出來實習不會拍胸片」。

這就反應了一個問題,技術和診斷在基礎上其實是兩個方向。

我一直覺得很多學校的影技專業在課程安排上是有問題的。許多學校舍本求末的花費大量精力去教診斷教病理教臨床,簡單的認為技術沒有什麼難度,實習一年什麼都會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我們都知道診斷對於技師而言是邁上更高的平台必不可少的台階,但是技術才是一個技師的根本。在學校里,也許很多體位老師講過也實踐過幾次,但是平心而論,學生理解了多少,這就要打個問號了。一個體位的重點是什麼,為什麼這麼設計,適用範圍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變通,能不能改進,有沒有什麼可以替代的位置?這些恐怕是很多老師也是搞不清楚的。簡單的讓學生依靠實習來學習這些,效果甚微,是不負責任的。

CT一般沒什麼好講的,核磁是大頭奈何也是學校教授不多,確實也反應了連學校也重視度不夠…影技在醫院也是那種很多人有求但是地位一般的工種,薪資起點高漲幅不大,不過別灰心,找准自己的定位,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是要看個人。


@劉氓 感謝流氓兄的補充,是的。影技專業的需要結合各方面對自己進行充實和提高

所謂技術,需要滿足臨床診斷要求,明白臨床診斷需要什麼,就能更好的在技術上提高;而經驗,可以彌補技術上的一些空缺。

題主,我需要兩串糖葫蘆作為感謝費。不能再少了(認真嚴肅臉)

在《放射醫學雜誌》的某一期中,有一篇關於「論醫學影像(技術)目前的教育情況和發展前景」的文章,提到我國培養高校放射技術人才,是從1985年開始的,目前全國培技學士學位以上的學校有4所,培養專科層次的有9所。記得那是05年。影技專業的發展是趨勢所在

誤打誤撞進的這行,倒也激發了我的一些興趣愛好。剛開始對這行的理解局限於「不搞診斷,無診斷權」趕上醫鬧大熱那會,還慶幸過自己不是診斷醫生。不知各位有沒有過這個想法。雖然現在這個想法已經不存在了。

真正上路的醫院大都是分開招工。職責分明,當然工薪也分明。這一點毋庸置疑。如果以後一些醫院會真的傾向於只招影診,本著資源充分利用,一人頂兩人的工作,除非薪酬相當,待遇(福利)好。不然不好招。

目前來看,影技部門在任何一家醫院是都需要有的部門。尤其現在的ct,mr更新換代極快,更需要新鮮血液,需要更專業的學生來快速接手掌握。

不過影技的教育方式目前可能需要改進,就我們學校來說,是以技術為主,診斷為輔。實訓課都有定期考核並算入最終成績,。但我還是覺得學校實訓課太過於簡單,基本都是擺位拍片,去隔壁附屬醫院也就是看看ct操作,找個同學上去,看看定位線。mr從來沒有去看過。以前有外聘超聲,放療老師讓我們抽空去醫院看看機器,學習學習操作,他們那些醫院離的遠,大家有些興緻都不怎麼高,能不去的就不去了。其實,我倒是希望在學校能多增加一些ct,mr的實踐教學,但是在學校實訓樓里見到ct,mr估計不能實現,去附屬醫院實訓,又要考慮到各種因素,就算偶爾一次,那麼多學生,分批分次進行,也需要很多時間。

所以,想要在工作前提高自己的水平,很大一部分就要靠自己去見習,畢竟實習期有醫院統一安排,不好自由支配。

雖然有人會說,我就是一搞技術的,就這樣拍拍片子,掃掃ct,做做mr就可以了。至於有沒有問題,問診斷醫生就好了。可是如果你懂得正常解剖圖像,那麼在工作中出現的不正常圖像你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或著重拍(掃)那一病變部位,或在後處理時可以明確處理的範圍,或者在序列中加掃能讓它顯示更清晰的序列等等。這些都可以發生在搞技術出身的你我身上。不圖任何,對自己負責,對患者負責。做到自己滿意。

就像今天有個病人二次檢查,專門過來找前兩天給她做檢查的人,就要ta來做,ta說上次就是ta做的,醫生說這圖像處理的恰到好處,一清二楚。

影像技術中心的成立對於影技專業的影響還待定。題主先不要慌,至於你的其他問題,最高贊數的兄弟也解釋了一番。

祝大家安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


我在另外一個問題的答案

17年跳槽去了醫療設備公司 現在在做工程師 也考到了技師證 前兩周收到了本省醫科大學的醫學影像學本科錄取通知書 再過三年 就能拿學位證和畢業證了 雖然不是直升 但我覺得一步一步來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祝各位更好


馬上畢業,現在正去一家比較大的三甲醫院入職體檢。想到什麼就隨便寫點了,第一次寫這麼長的回答。

我就是學影像技術的,四年本科理學學位,在車上跟人介紹我要去醫院上班,別人都以為我是醫學生,我都要花心思解釋一通。

奇葩的是我們這個專業設置在計算機學院,而且今年才有第一屆畢業生,所以一開始我們幾乎是被按照計算機相關專業去培養的,差不多大三才開始學習醫學相關的課程。期間培養方案改了好幾次,我們認為學校也沒想清楚我們這個專業的定位 (可能是因為學院曾經自主設計了一台B超,所以才趁熱開設的影像技術專業)。

其實我當初一進校就有種被坑的感覺,但好在大多數人認為這個專業目前就業前景不錯,沒有幾個同學轉專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稀里糊塗的學到大四,我認為我的專業知識幾乎沒學到多少,就只能應付考試。直到大四學期一開始被安排到醫院實習,實習期間確實學到了非常多東西,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也慢慢理解了上課聽到的理論知識。所以現在做一個影像技師還是基本沒問題的。

也是因為一直對自己的專業挺迷茫的,大學期間一直在不斷的折騰,碰到所有感興趣的事都希望嘗試去學習,幸運的是專業身在計算機學院,一個非常適合折騰的環境,跟各路大神學了不少,特別是視頻,圖像,3D相關的技術,看起來跟本專業都沒啥關係。

後來實習期間,主任知道我對計算機比較感興趣,經常讓我幫他處理一些繁瑣的諸如PPT,圖片的問題,到後來給科室做宣傳片,籌備學術會議,主任都會帶上我,我有了很多表現的機會。

還有一些老師需要做科研項目,也需要我的計算機特長幫忙做一些圖像處理任務,寫一點小程序。期間又自學了磁共振腦功能成像方面的技術(熟悉了後處理軟體),利用CT/磁共振圖像3D列印的技術(每次參加面試都會隨身帶幾個3D列印模型顯擺),這些事整個科室都沒有人做過。

後來各大醫院招聘開始了,我當然要把這些技能統統寫進簡歷,面試都出奇的順利。

上面廢話了那麼多,其實我就是想說這個專業的基本工作確實比較容易被取代(有些放射科的清潔工看多了都能做些簡單的操作),但是專業只是個敲門磚,它給的是進入這個行業的資格。

相對於影像學,我們沒法比臨床和診斷,相對於生物醫學工程,我們沒法比硬體設備的基礎,甚至相對於專科學生,我們都比不了檢查技術!這就是一個尷尬的專業。

所以既然專業沒有絕對的優勢,我們就可以再把專業面拓寬一些,讓那三種專業不能取代我們。

想了想,其實所有專業都是這樣的。


我還覺得做技師挺好的呢,目前看來比做診斷性價比高。做診斷又沒有診斷費,被我們老師說起來,診斷醫生的獎金還是科里技師做出來分給我們的。。。


需要有人告訴影像診斷醫生和臨床醫生:這東西是機械本身產生的偽影,不是病灶!


他們說技術好找,我們來算算,。

某醫學院,17屆醫學影像學畢業生200左右,醫學影像技術專業40人左右,。

200人你想想能有多少人考研,能有多少人考上研究生。這就意味著,診斷要搞技術,技術靠邊;

你們說技術三甲都可以進,那五年的診斷不考研了,一競爭,技術靠邊;

技術去小醫院,對不起,我們只要診斷,你來了,我們還要給你配個診斷,技術靠邊;

所以要好好看書,爭取三甲筆試有個好成績!


看片的和拍片的

學位證不一樣,一個是學士學位一個是理學學位

學院不一樣一個是臨床醫學部一個是醫技

一個五年一個四年


級別高的醫院不是技術只招影像的嗎。。我浙江這邊全這樣的。。。


技術的很好找工作,本科三甲沒問題


答主位於成都,說一點個人觀點。

影像學專業肯定不會比技術專業差就對了。

這是目前的情況。

影像技術或者影像學,本科出來搞技術更容易待在大城市大醫院。你想搞診斷可能性比較小,再次重複:比較小,再再重複:很小。

當然你有那啥,還是有機會滴。那啥比較硬,機會更大。

技術專業的同學就不能學學寫報告嗎?這孩子怨氣挺大呀。


如果是本科學歷的,在一線以及省會三級醫院還是挺好找的。


推薦閱讀:

未來AI(人工智慧)可能會替代醫療行業的哪些工作?
醫學影像技術本科多教授了哪些內容?
讀醫學影像專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醫生只看片子不看影像報告?
如何辨別CT和MRI?看了很多片子,還是分不清楚?

TAG:醫學影像 | 醫學影像學技師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