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沒有隻屬於自己的使用標點符號的方式?

前提:

1.不違反基本標點符號使用準則(比如說把……用成。。。是絕對不能夠允許的,把()用成()也是不行的。)

2.可以保證語言流暢、表意清晰。

在下展示一段吧,供大家做參考:「我停下舞動。待法陣穩定不震動之後,我將劍尖橫向朝前,插入法陣背後中心的圓孔裡面,再狠狠地往上一扭。瞬時,法陣破碎,爆發出大量銀金色的虛擬碎片,在空中飄散四逸。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玫瑰香氣。」


  1. 最正式場合,如撰寫課程論文或作業:依照 GB/T 15834-2011 使用。但涉及到中西文混排的部分,可能會根據自己的習慣 * 進行;
  2. 次正式場合,如知乎回答及專欄文章,以及演示文稿:在上一條的前提下,將彎引號(「 」 / 『 』)替換為直角引號(「」/『』);
  3. 不那麼正式的場合,比如知乎的評論:可能省略最後一個標點符號,有時使用半括弧結尾(
  4. 在 Twitter 上,以及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可能使用空格代替逗號,並夾雜數量不等的顏文字_(:3 」∠)_

以上是我自己的「規則」。習慣方面,我發現自己似乎有濫用破折號的趨勢,這大概是以往的語文學習不紮實導致的吧。

* * * * * *

* 註:涉及中西文混排時——

  • 直接跟在西文 / 數字後的句號、逗號等標點,使用西文標點,並在標點後空格;
  • 使用彎引號和半形括弧圍合純西文短語 / 單詞;使用直角引號(除非為前述的場合 1)和全形括弧圍合中西文混排語句;
  • 西文和中文、數字和中文之間,使用空格進行隔斷——除非在高級排版環境之中,如 InDesign;
  • 在彎引號的外部是否添加空格,視乎排版環境而定。比如,在類似知乎的網路環境中,因為西文字體具有更高的優先層級,所以我會在彎引號外部加空格,如「測試文本 「Lorem ipsum」 測試文本」,從而避免形如「測試文本「Lorem ipsum」測試文本」這樣擁擠的視覺效果。

當然這個「混排規則」,這兩年實施下來我自己也覺得挺精分的,或許還是考慮簡單化處理比較好。


正式場合會按照正確的標點符號使用規範進行使用。

一般聊天會採用下面的原則:

1. 大部分情況下省略號結句;

2. 表達強烈情緒的時候會用嘆號和問號;

3. 不爽的時候結句不用任何標點符號;

4. 很不爽的時候會用句號結句,有種冷漠生硬的感覺。

補充:心情大好的時候會用浪線結句,然而好像不太符合規範啊……


在英文寫作中,用到引號時,如果需要加引號的部分只是詞或短語而不是完整的句子,後面又緊貼著一個標點符號,我會堅持把標點符號放到引號外面。這是英式英語的標準寫法,美式標準寫法是標點符號一律放在引號裡面,不過我更喜歡英式寫法的邏輯性。

舉例:

"I"m angry!" said the "Elder".


我司工作群默認用 ~ 表示「好的,我知道了。」


1、在非正式嚴肅網路場合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會在前面加個句號。如:

。我覺得男女一起吃飯AA挺好的

。我上知乎又不是為了裝逼

諸如此類句型,一開始我只是因為手誤不小心在前面多打了個句號,後來發現還有很多人也有這種刻意打句號的習慣,仔細腦補一下,是不是好像是一個人刻意喝了口水,周圍的氣氛瞬間冷靜下來,這個人舒了一口氣,目光掃過眾人,開始認真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純屬瞎BB...不過我感覺還挺好的,尤其是在表達有爭議甚至引戰的觀點時。

2、裝逼時在中文句子後加英文句號....

朝聞道,夕死可矣.

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晨星.

適合QQ空間/QQ簽名/知乎自我介紹等非主流場合。


除非太長或者需要消歧 一般不用標點


正式場合請酌情參照如下格式使用:

  • 《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
  • 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
  • 新版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的主要變化
  • 《寫給大家看的中文排版指南》文/Hindy

正式的看這些就夠了,另外說一些私人的喜好。

  • 段首
    • ——

因為豆瓣編輯器基本就是個記事本,所以大多情況下會在段落開頭使用破折號(——)或括線(─)代替原來的段首空2格。

例:

——比蒙和福斯貝里都成功了,然而,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通向成功的道路卻全然不同。比蒙在他的領域裡突破了已有的長度,以傳統的方式印證了他對跳遠技巧的嫻熟掌控。而福斯貝里則以創新的技巧超越他人。儘管二人的表現都足以證明他們職業生涯中的卓越成就,但本書要關注的是後者,即激發創新的革命。

用搜狗輸入法輸入「shu」或「gun」即可。一般用於標題。

例:

丨框架內的微創新

比蒙和福斯貝里都成功了,然而,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通向成功的道路卻全然不同。比蒙在他的領域裡突破了已有的長度,以傳統的方式印證了他對跳遠技巧的嫻熟掌控。而福斯貝里則以創新的技巧超越他人。儘管二人的表現都足以證明他們職業生涯中的卓越成就,但本書要關注的是後者,即激發創新的革命。

    • #

用井號(#)表示話題,習慣來自微博。我使用「丨」和「#」的區別在於小標題的字數長短,名詞用「#」,短語用「丨」。

例:

#框架

我們提倡革命性的創新。當你關注某個情境或某一問題時,當你將選擇的範圍縮小而非擴大時,我們相信,最具創新性的對策將會誕生。在面臨一個挑戰你創新能力的具體事件時,你首先要明確自己所需,限定一個框架,然後在框架內尋找答案。比起將自身置於陌生的環境中苦思冥想或靜候靈感降臨,這一做法更有助於夢想的實現。

  • 段中
    • 「」

使用直角引號(「」)代替雙引號(「」),習慣來自知乎。

例:

研究人員對這些結果做了進一步的解釋。首先,在「頭腦風暴」小組,人多,干擾多,個人的思維會受影響;其次,部分人只會作壁上觀,貢獻較少;最後,人們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確。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人們害怕受到批判。儘管這個場合鼓勵暢所欲言,但沒人願意做被攻擊的靶子。

    • ()

有一段時期,我不太喜歡使用中文小括弧【()】,因為覺得它佔位太大,所以使用英文小括弧代替【()】。不過現在習慣了,所以還是用規範的中文大括弧。

  • 段間
    • ——————————

使用5次破折號作分割線使用,當然也有不同的組合,比如「——**XXX**——」之類。

  • 段尾
    • *

用星號(*)表示注釋,當注釋句居左時,只需要左起一個星號;當注釋句居中時,左右各一個星號並不使用結尾符號。

例:

比蒙和福斯貝里都成功了,然而,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通向成功的道路卻全然不同。比蒙在他的領域裡突破了已有的長度,以傳統的方式印證了他對跳遠技巧的嫻熟掌控。而福斯貝里則以創新的技巧超越他人。儘管二人的表現都足以證明他們職業生涯中的卓越成就,但本書要關注的是後者,即激發創新的革命。

[居左]*本書並非只贊同創新,而是更注重創新。傳統的嫻熟和創新的顛覆並不矛盾。

[居中]*本書並非只贊同創新,而是更注重創新。傳統的嫻熟和創新的顛覆並不矛盾*

    • ...

用三個點代替省略號(……),一般是在私人聊天中使用,主要是方便。

    • ~

用在句子結尾,表心情愉悅,非嚴肅場合,一般是在私人聊天中使用。

    • [表情]

在私人聊天中常常會使用表情,我的習慣是,凡是使用表情作為結尾的句子,不再使用其他結尾符號。

例:

今天天氣不錯[/微笑]

*以上標點使用方法均為個人在生活中使用的習慣,僅供參考。

*舉例取自《微創新》。

*:-D


不算完全用標點吧……書寫習慣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wh while
#define br break
#define re return
#define co continue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bi 0x7fffffff
#define sm 0x7fffffff
#define en printf("
")
#define cl(a) memset(a,0,sizeof(a))
#define sd1(a) scanf("%d",a)
#define sd2(a,b) scanf("%d%d",a,b)
#define sd3(a,b,c) scanf("%d%d%d",a,b,c)
#define pd(a) printf("%d
",a)
#define pd_(a) printf("%d ",a)
#define fr(a,b,c) for(int a=b;a&<=c;a++) #define fo(a,b,c) for(int a=b;a&>=c;a--)
using namespace std;


我喜歡在後面加~~~這個符號一般會換行;

但是被一個罵SB,一個罵非主流,一個說看到我的標點符號就不信我說的的話。

就是在知乎上,我真的,我招誰惹誰了!


寫英文時絕對不用 「傻瓜引號」(就是西文輸入狀態時不分左右的 " 和 " )。

例句:「I』m angry!」 said the 「Elder」.

(王贇老師的這個例句蠻好的。逃。)


我其實沒看出來題主的例子有什麼特別的。那段話里的句號加法很固定,沒有什麼可以在句號和逗號之間糾結的地方。

我自己的傾向性:

  • 不認為直角引號(「」/『』)適合現代的橫排、電子的載體,因此只用普通的引號。當然,按道理其實這不符合知乎的「規範」。當然,這或許也是因為我字體里的雙引號被我改過,小於全形寬度,所以感受不到各位的痛苦吧。
  • 在需要一句注釋的時候,會用星號*。這樣,如果讀者不關心這個注釋的內容,就可以跳過去。
  • 如果表情符號(emoji)出現在句末,則不加標點符號。實質是認為句末的表情符號具有標點的屬性:)
  • 中英文混排的時候,注意切換全形和半形(For example, the commas in this sentence are half-width, while the braces around this sentence are full-width)。注意雙引號其實不分全半形(或許這也是很多人反對這個符號的原因吧,但是我仍然認為如果能通過字體kerning搞定,就沒有必要硬生生地改變自己所用的符號)。

* 就像這樣。


在超出正常值的數字兩側加*,比如

造成*4*點傷害,隨機分配在所有敵人身上

在低於正常值的數字兩側加括弧,比如

你的隨從法力值消耗為(1)點


……

你們……有沒有……那種……

嗯……就是那種……

讓我戒掉省略號的方法……


有,用分號結束句子;

(編輯一下,此惡習應該不僅屬於某個個體;)


不正式的較長篇文字(如微博文、知乎問答):【】里多是放名詞,「」多是諷刺意義。&>&> 表示換行或切換主題。

正式的較長篇文字(如短篇小說):主觀敘述時感嘆號較多,客觀敘述時句號較多。擁有強烈的表達慾望時用破折號。

網路聊天:句尾不加標點或加【、_(:зゝ∠)_、~等。常用……表示無奈,吐槽意味濃。


用「」代替「」


頓號黨在此


列舉的時候,不同內容用頓號或者逗號隔離。

舉例:

口袋裡有三個球:黑球、白球、和紅球。

而不是:

口袋裡有三個球:黑球、白球和紅球。

慣常的做法是「和」字前不加逗號或者頓號。但不加的話會不小心把最後兩個看作一個。

這種寫法叫做Oxford Comma Rule. 英美國家見的比較多。中文這麼寫的人不多,但我覺得這個小技巧我們還是可以學習一個。


常年微信QQ簡訊朋友圈每句話後面必加句號。

多長多短都加。

哦。

嗯。

好的。

我覺得。

是嗎

並且有單獨發送句號的習慣。

因此被無數人吐槽說話很冷淡。

於是為了不冷淡但我實在接受不了沒有標點於是現在和朋友講話變成。

哦⊙﹏⊙。

嗯O_o。

好的⊙▽⊙。

唔T^T。

是的→_→。

O_o。

當然單獨發送表情也必須有句號。


1. 一般以「。」結尾。

2. 它也可以代替「……」,用於間隔每句話,也表示無語的意思,「。」越多表示我越無語。。。。

3. 有段時間習慣以「,。」作為每句話結尾;以「,」代替「。」在以上的所有用處,,。

4. 有重要的,需要強調的事情會以「【】」「〖〗」「『』」「[]」強調,編輯長文段喜歡說完一小段起一次頭,這樣看起來條理分明,可以避免文段重點被忽略,也不會讓人感覺文字堆在一起好多而倦怠,沒有看下去的慾望。

5. 如果可以的話,小文段重新起頭喜歡中間空一行。這樣每段話意思多明晰。。

6.開心的時候會以「~」結尾。

往往這個時候我是真的笑了[捂臉]

7. 用了數字分條標記後,習慣在點和蚊子之間加一個「空格」,個人覺得避免字之間太緊湊,顯得擁擠。

8. /(加表情) [(加表情)]

唔,大都是個人用QQ的小習慣,正式文件里還是嚴格按標準來的嘎嘎。 ⊙▽⊙

無辜.jpg 略略略~~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正式中文中不允許使用疊字元號(重文號)「々」?
為什麼中國現在已經很少人使用疊字元號了?
提議主流輸入法將三個句號「。。。」自動轉換為省略號「……」合適嗎?
直引號(「」)的具體用法是怎樣的?
《字體故事》這本書里用到了哪些中文字體?以及為什麼要用直角引號而不是傳統的彎角引號?

TAG:標點符號 | 語言 | 文學 | 漢語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