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念佛一定要先出聲念之後才能默念嗎?

學生在網上瀏覽一些關於念佛方法開示時看到,有的老師說念佛一定要先出聲念,練就耳根通圓之後才能默念,直接默念效果不好。可是末學家中無人信佛,出聲念不方便,請問老師們可以直接選擇在心裡默念嗎?另外有一種說法是,出聲念傷氣,不動嘴完全在心裡默念傷神,動嘴不出聲默念什麼也不傷,這種說法正確嗎?


1、心開竅於舌,打坐的時候為什麼要立起舌頭舌抵上齶,就是為了不至落於昏沉。

2、《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督攝六根。攝舌根的方法就是出聲來念誦。讓舌根動起來,不至於散亂。

3、嘴巴一定要出聲,然後耳朵去聽,聽自己念佛的聲音,這樣是攝耳根。嘴巴歇了,耳朵也歇了。一下丟倆根。

4、家裡沒人信佛,自己念的時候可以小聲,但是要保證吐字清楚,要保證自己可以聽的清楚。

5、功夫和見地是掛鉤的,沒有心體離念無生法忍的見地,練不起來默念的功夫。

6、至於出聲傷氣默念傷神。這是扯得。一個人一張嘴,要麼開口說話要麼閉嘴散亂。這麼說來,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傷氣傷身了……

7、修行是自己的事兒,他在你生命的順序里排位越靠前,成道的日子越靠前。有時候太在乎別人,反倒麻煩了自己……

祝早日成就!圓滿吉祥!

以上。


印光大師文鈔中,(目前看到的)兩篇較為具體的關於念佛方法的開示: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猶涌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凈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註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

《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迴向發願。除此之外,行住坐卧,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但於潔凈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潔凈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非此時處不可念也。睡出聲念,不但不恭敬,又且傷氣,久則成病。默念功德,與常時一樣。所謂念茲在茲,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也。

《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個人觀點。

念佛選擇哪一種方式,都比不念好。

然後最佳方案:

金剛誦。

次佳方案:

出聲誦。如果能做到口念耳聽修耳根圓通法門,則與金剛誦不相上下。

最差方案:默誦。

容易睡著。但是仍然比不誦好。

不念佛,意根也不得閑,時時刻刻有紛紜複雜的種種念頭生滅,難免造業,當然不如念佛。

注意一個要點:

念的時候(不管出聲還是金剛誦),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是最好的呼吸方式。

這個很重要。


又善男子。何者是菩薩念佛。

善男子。菩薩修行念佛。

念一切眾生。我為一切眾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安住如是念處。

念諸佛如來有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彼諸佛法我必成就。

復能念彼諸佛如來有如是念。

不可思議廣大清凈無垢光明。離一切使煩惱及斷煩惱習氣。以智慧為首智慧為增上。以諸佛無為增上。至一切所證增上法。遠離一切智障煩惱。一切聲聞辟支佛不能測量。以無分別為體。以自然無障礙為無行無礙不住照一切眾生心如虛空無分別。

諸佛如來有如是念。菩薩念彼諸佛念寶。諸佛如來財寶。諸佛如來庫藏。

念如是等法名為念佛。

善男子。諸佛不念亦非不念。於一切處自然無分別。

諸佛如來有如是念。菩薩念於彼念故名念佛。

諸佛於一切眾生一切法不差別相。念於彼念故名念佛。

諸佛無分別。亦非無分別。不取亦非不取。不去亦非不去。不生不滅。念如是念故名念佛。

複次善男子。諸佛如來。以大功德智慧莊嚴。以大慈大悲為行。以度眾生聚以為救者。為大醫師拔煩惱刺。

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常在寂靜三昧境界。不住離世間涅槃。到一切煩惱障智障彼岸。大眾生住持。大眾生依止。滅一切生身。得法身住法境界。一切處心無障礙。

於一切時利益一切眾生。身口無失不虛妄授記。

於一切事不可嫌身口意業。遠離貪嗔痴等一切煩惱。降伏一切諸魔外道。不與一切世間諍訟。

深於一切世間大海。重於一切須彌寶山。不動不搖過於大地。

柔軟於水。光明於火。不著於風。無垢於空。去速於意。如意踰於摩尼寶。一切種智平等無二。

於一切眾生遠離一切著處。度一切眾生精進不休息。無量色身無量音聲。無量功德無量境界。不可思議。得畢竟不思議法身。超過心意意識境界。以明行心。斷除三趣惡法。大悲增上。所有功德與一切眾生共。

於一切眾生猶如父母。怨親平等。於諸眾生香塗。不生憂喜心。住一切處有大光明。不可限量。究竟彼岸。大心眾生大法賢財。成就大明行。成就大法師能說大法。成大丈夫畢竟成就大丈夫相。一切世間不能降伏。能照一切世間光明大方便行大善境界畢竟大解脫畢竟大身。以大眾生為眷屬。大身眾生圍繞無障礙。見聞供養修行親近。遠離自樂愛樂滅他苦。愛樂正法。以法為錢財。以法為食。以法為衣糧。以法為根本。以法為自在。為大法王。為法施主。常樂舍法。常不放逸。常樂寂靜。一切眾生以為橋樑。如大王道平坦無障。大日光明破諸闇冥。如大梵王大智金剛是大法箭。清凈色身見無厭足。

諸佛如來。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菩薩念彼諸功德已。為成就彼功德故修行。為成就彼功德故正念。是故名為念佛。

是名菩薩摩訶薩念佛處。


1,我洗澡上廁所自習去圖書館時都是默念的。

2,每日的定課建議出聲念,盡量出聲念,比較恭敬,比較防止昏沉,但是往生與否與念佛默念出聲念沒有關係的,《逆緣》裡面的婦女就是丈夫不許信佛念佛,她就隨時隨地默念,一刻沒停過,幾年後也能沒病沒災順利往生凈土,所以不必擔心,不必過分糾結這個問題。

3,另外有一種說法是,出聲念傷氣,不動嘴完全在心裡默念傷神,動嘴不出聲默念什麼也不傷,這種說法正確嗎?

我的經驗是出聲念,稍微快一點,可以防止昏沉,可以敲木魚更好,很能攝心,默念佛號建議念得慢一點兒,這樣心裡聽得清楚些,心裡默念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前面四個間隔都是兩次停頓,後面四個間隔,這樣聽得清楚些(默念聲音),我建議後面兩個字為重音。


印祖教誨: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叫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什麼叫做念佛三昧呢?念佛三昧就是以念佛功德力將心制於一處,所以又名「一心」。譬如說《阿彌陀經》裡面所說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佛說阿彌陀經》卷一

這裡面就講到一心不亂,就是制心一處、一心。這一部分,一心不亂又有好多個層次,一心不亂有不同的深淺層次,一心不亂至少有二個層次。有哪二個層次呢?第一個就如《大乘集菩薩學論》所說的:「一心不亂,是名定根。」也就是說,一心不亂是因為念佛或是修學定力來的。因為念佛而產生定根,因為定根而有定力,所以一心不亂的意思就是定根,就是由定根來產生定力,這是《大乘集菩薩學論》裡面所說的。

那我們再看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裡面所說的,如何是一心不亂呢?《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裡面說:「觀謂如實見法,止謂一心不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百六十八。什麼叫做「觀謂如實見法,止謂一心不亂」呢?這裡面就牽涉到實相念佛的功夫了。也就是說「如實見法」——那「法」是什麼東西呢?法就是指如來藏,就是指真如本性。所以由般若經裡面來看的話,一心不亂很顯然是指:因為明心見性,事修、理修能夠具足,理事圓融而產生的一心不亂!所以說「觀謂如實見法,止謂一心不亂」!

所以我們說一心不亂至少有這兩個層次。所以《大乘集菩薩學論》裡面說的「一心不亂,是名定根」,就是「事一心」,也就是透過念佛法門的權巧,達到事修的一心不亂。那另外一個一心不亂就是指「理一心」不亂,也就是《般若波羅蜜多經》裡面說的「觀謂如實見法,止謂一心不亂」;也就是因為明心見性,親見自性彌陀所發起的功德,能夠如實見法,如實見所有的眾生之真如本性,因為親見真如本性而能夠止於一心不亂,這樣子的這個觀法就是,事一心不亂還有理一心不亂具足雙修。

所以說,「事一心不亂」就是像持名念佛或是觀想念佛,或是透過無相念佛,這三昧成功的時候,在這三種念佛的三昧成功的時候就產生了定力,那在動中住於定中,動中也不離定,這種念佛所生的定力就是「事一心不亂」的念佛三昧。也就是透過持名念佛,透過從隨緣念佛到心念心聽,到心念心憶,一直到念佛不斷,那念佛不斷的時候,就產生了念佛三昧的功德力;或是透過觀想念佛,或是透過無相念佛,來達成這樣念佛的「事一心不亂」的功夫,那這也就是「事一心不亂」的念佛三昧!

那什麼叫作「理一心」呢?「理一心」就是剛剛《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裡面所說的,那就是說,如果已經到了實相念佛的地步,時時刻刻能夠觀照自性彌陀,時時刻刻看見自己與一切有情眾生的佛性在顯現,不失世間的雜事——這個我們稱之為「理一心不亂」,也就是「理一心」的念佛三昧!也就是說因為明心見性,所以親自看見了自性彌陀,親見了自性彌陀,所以已經到了實相念佛的地步。因為能夠時時觀照自性彌陀,時時刻刻看見自己與一切有情眾生的佛性,無時無刻的在顯現而不失世間的雜事,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稱之為「理一心」的念佛三昧。

摘自《正覺同修會官網》


佛經上怎麼說的?


推薦閱讀:

在哪個網站,佛學講的比較好?
什麼是真的「慈悲」?你遇到過的「慈悲」是什麼樣的?
小乘佛教與大乘有多少不同?
為何雜阿含經等經文如此啰嗦?
你見過信佛的人,做出最荒謬的事情是什麼?

TAG: |